防止大型变压器损坏和互感器爆炸事故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2
防止大型变压器损坏和互感器事故重点要求及实施细则1.1 防止变压器出口短路事故1.1.1 加强变压器选型、订货、验收及投运的全过程管理。
应选择具有良好运行业绩和成熟制造经验生产厂家的产品。
240MVA及以下容量变压器应选用通过突发短路试验验证的产品;500kV变压器和240MVA以上容量变压器,制造厂应提供同类产品突发短路试验报告或抗短路能力计算报告,计算报告应有相关理论和模型试验的技术支持。
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变压器都应进行抗震计算。
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变压器应赴厂监造和验收,按变压器赴厂监造关键控制点的要求进行监造,监造验收工作结束后,赴厂人员应提交监造报告,并作为设备原始资料存档。
1.1.2 全电缆线路不应采用重合闸,对于含电缆的混合线路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变压器连续遭受短路冲击。
1.1.3 变压器在遭受近区突发短路后,应做低电压短路阻抗测试或绕组变形试验,并与原始记录比较,判断变压器无故障后,方可投运。
1.2 防止变压器绝缘事故1.2.1 工厂试验时应将供货的套管安装在变压器上进行试验;所有附件在出厂时均应按实际使用方式经过整体预装。
1.2.2 出厂局部放电试验测量电压为1.5Um/√3时,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压器高、中压端的局部放电量不大于100pC。
110kV(66kV)电压等级变压器高压侧的局部放电量不大于100pC。
33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强迫油循环变压器应在油泵全部开启时(除备用油泵)进行局部放电试验。
1.2.3 生产厂家首次设计、新型号或有运行特殊要求的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压器在首批次生产系列中应进行例行试验、型式试验和特殊试验(承受短路能力的试验视实际情况而定)。
1.2.4 500kV及以上并联电抗器的中性点电抗器出厂试验应进行短时感应耐压试验。
1.2.5 新安装和大修后的变压器应严格按照有关标准或厂家规定进行抽真空、真空注油和热油循环,真空度、抽真空时间、注油速度及热油循环时间、温度均应达到要求。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新闻出处:原国家电力公司(国电发【2000】589号)国电公司印发《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为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关于坚持预防为主,落实安全措施,确保安全生产”的要求,完善各项反事故措施,进一步提高电力安全生产水平,国家电力公司通过总结分析近年来发供电企业发生重大事故的特征,在原能源部《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项重点要求》的基础上,制订了《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并于9月28日以国电发[2000]589号印发系统各单位。
国电发[2000]589号文说,做好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措施,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条件,是制造、设计、安装、调试、生产等各个单位的共同任务。
因此,各有关方面都应认真贯彻落实二十五项重点要求。
本重点要求并不覆盖全部反事故技术措施,各单位应根据本要求和已下发的反事故技术措施,紧密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反事故技术措施,认真贯彻执行。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中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分别是:1. 防止火灾事故;2.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3.防止大容量锅炉承压部件爆漏事故;4.防止压力容器爆破事故;5.防止锅炉尾部再次燃烧事故;6.防止锅炉炉膛爆炸事故;7.防止制粉系统爆炸和煤尘爆炸事故;8.防止锅炉汽包满水和缺水事故;9.防止汽轮机超速和轴系断裂事故;10.防止汽轮机大轴弯曲、轴瓦烧损事故;11.防止发电机损坏事故;12.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事故;13.防止断电保护事故;14.防止系统稳定破坏事故;15.防止大型变压器损坏和互感器爆炸事故;16.防止开关设备事故;17.防止接地网事故;18.防止污闪事故;19.防止倒杆塔和断线事故;20.防止枢纽变电所全停事故;21.防止垮坝、水淹厂房及厂房坍塌事故;22.防止人身伤亡事故;23.防止全厂停电事故;24.防止交通事故;25.防止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12 防止大型变压器损坏和互感器事故一、填空:1.变压器若需退出重瓦斯保护时,应预先制定安全措施,并经总工程师批准,并限期恢复。
2.对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设备还需每年进行至少一次红外成像测温检查。
3.变压器在遭受近区突发短路后,应做低电压短路阻抗测试或用频响法测试绕组变形,并与原始记录比较,判断变压器无故障后,方可投运。
4.变压器套管渗漏油时,应及时处理,防止内部受潮而损坏。
运行中互感器渗、漏油,应根据情况限期处理。
5.当发现互感器绝缘油中乙炔超标时,应立即停运,进行全面电气绝缘性能试验和局部放电测量。
6.对于220kV及以上主变压器及新建100MW及以上容量的发电机变压器组应按双重化配置(非电气量保护除外)保护。
7.潜油泵的轴承,应采用E级或D级,禁止使用无铭牌、无级别的轴承。
油泵应选用转速不大于1500r/min的低速油泵。
8.110kV及以上的变压器未做绕组变形试验的,必须利用停电机会进行此项试验。
9.正常运行的变压器应每6年测一次绕组变形。
10.加强变压器周围设施的管理,防止因异常因素造成异物落在变压器上,引起变压器事故。
11.油浸式互感器严重漏油及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电容单元渗漏油,应立即停止运行。
12.为保证冷却效果,变压器的风冷却器应定期进行水冲洗。
13.变压器的本体、有载开关的重瓦斯保护应投跳闸。
14.现场放置时间超过3个月的变压器应注油保存。
15.为防止变压器在安装和运行中进水受潮,套管顶部将军帽、储油柜顶部、套管升高座及其连管等处必须密封良好。
16.变压器新油应由厂家提供新油无腐蚀性硫、结构簇、糠醛及油中颗粒度报告。
17.油运抵现场后,应取样在化学和电气绝缘试验合格后,方能注入变压器内。
18.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压器拆装套管需内部接线或进人后,应进行现场局部放电试验。
19.变压器本体保护应加强防雨、防震措施,户外布置的压力释放阀、气体继电器和油流速动继电器应加装防雨罩。
防止大型变压器损坏和互感器爆炸事故的反事故措施1.为了防止大型变压器损坏、互感器爆炸事故的发生,依据《关于“变压器类设备管理规定”的通知》(电安生[1996]589)、及《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国电发[2000]589)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措施。
1.1防止大型变压器损坏事故1.1.1 加强变压器投入运行前的外部检查。
检查一次回路中的全部短路接地线、短路线均应拆除,断开接地刀闸;常设遮栏和标示牌应按规定设置妥当;储油柜和充油套管的油位、油色应正常,无渗、漏油现象;油箱本体、油枕、瓦斯继电器及接缝处应不渗油;核对分接开关就地与集控位置指示全都;冷却装置运转正常,冷却器掌握箱内及集控室无特别信号。
1.1.2 变压器投入运行前均应测其绝缘电阻值,高压侧电压在6KV及以上者应用2500V摇表进行测定,其绝缘电阻值不低于300兆欧(20℃),汲取比≥1.3。
高压侧电压在0.4KV及以下者应用500V摇表进行测定,其绝缘电阻值不低于0.5兆欧(20℃),汲取比≥1.3。
绝缘电阻值不合格的变压器严禁投入运行。
1.1.3加强运行中变压器各表计的监视,定期抄录和分析有关数据,变压器的有关表计每小时抄录一次。
1.1.4运行中电压允许变动范围为额定电压的±5%,电压分接头不论在哪个电压档位置,所加电压都不得高于该档电压的105%。
1.1.5主变、启备变的上层油温不得超过75℃,最高不得超过85℃;启备变、厂高变的上层油温不得超过85℃,最高不得超过95℃。
1.1.6#3、#4主变冷却器在正常运行状况下不得少于3组,负荷超过75%或主变油温超过55℃启动两组帮助风扇。
#1、#2主变冷却器在正常运行状况下不得少于2组,负荷超过75%或主变油温超过55℃启动一组帮助风扇。
在环境温度高的状况下或满负荷运行下,可全部投入冷却器运行。
厂高变冷却风扇正常处于备用状态。
1.1.7主变、启备变正常过负荷以额定负荷的15%为限,厂高变正常过负荷以额定负荷的25%为限,严格监视上层油温不得超过以上规定值。
变压器、互感器反事故技术措施目录1. 总则2. 防止水及空气进入变压器技术措施3. 防止异物进入变压器技术措施4. 防止变压器绝缘损伤技术措施5. 防止变压器线圈温度过高,绝缘劣化或烧损技术措施6. 防止过电压击穿事故7. 防止工作电压下的击穿事故技术措施8. 防止保护装置误动/拒动技术措施9. 预防铁芯多点接地和短路故障技术措施10. 预防套管事故技术措施11. 预防引线事故技术措施12. 防止分接开关事故技术措施13. 预防绝缘油劣化技术措施14. 预防变压器短路损坏事故技术措施15. 防止变压器火灾事故技术措施16. 防止互感损坏事故技术措施17. 防止大型变压器损坏和互感器爆炸事故技术措施1、总则(1)为提高电站变压器、互感器设备(以下简称开关设备)的运行可靠性,根据事故分析和各地区、各部门的经验,提出以下反事故技术措施,电站各有关设计、基建、安装、运行、检修和试验人员均应认真执行。
各运行单位亦应结合电厂具体情况和经验,制订适合变压器、互感器设备的补充反事故技术措施。
(2) 为保证变压器、互感器安全运行,必须建立和健全专业管理体系,加强开关设备专业的技术管理工作,各单位均应认真贯彻和执行电力公司颁布的《变压器、互感器设备管理规定》和《变压器、互感器设备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的各项条款。
(3) 电厂各级部门要加强对开关设备安装、运行、检修或试验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使之熟悉和掌握所辖围开关设备结构性能及安装、运行、检修和试验的技术要求。
2、防止水及空气进入变压器(1) 变压器在运行中应防止进水受潮,套管顶部将军帽,储油柜顶部,套管升高坐及其连管等处必须良好密封。
必要时应进行检漏实验,如已发现绝缘受潮,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 对大修后的变压器应按制定说明书进行真空处理和注油,其真空度抽真空时间,进油速度等均应达到要求。
(3) 从储油柜补油或带电滤油时,应先将储油柜的积水放尽,不得从变压器下部进油,防止水分。
二000年九月二十八日◆目录◆◆1 防止火灾事故◆2 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3 防止大容量锅炉承压部件爆漏事故◆4 防止压力容器爆破事故◆5 防止锅炉尾部再次燃烧事故◆6防止锅炉膛爆炸事故◆7 防止制粉系统爆炸和煤尘爆炸事故◆8 防止锅炉汽包满水和缺水事故◆9防止汽轮机超速和轴系断裂事故◆10 防止汽轮机大轴弯曲、轴瓦烧损事故◆11 防止发电机损坏事故◆12 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事故◆13 防止继电保护事故◆14 防止系统稳定破坏事故◆15 防止大型变压器损坏和互感器爆炸事故◆16防止开关设备事故◆17防止接地网事故◆18防止污闪事故◆19防止倒杆塔和断线事故◆20防止枢纽变电所全停事故◆21 防止垮坝、水淹厂房及厂房坍塌事故◆22防止人身伤亡事故◆23 防止全厂停电事故◆24 防止交通事故◆25 防止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 1992年原能源部《关于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项重点要求》颁发后,在防止重大、特大事故方面收到明显效果。
在电网容量增加、系统不断扩大的条件下,各项事故普遍呈下降趋势,其中锅炉灭火放炮、汽轮机超速、开关损坏、互感器爆炸、系统稳定破坏等事故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
但是,随着我国电力工业快速发展和电力工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主参数、大容量机组不断投运和高电压、跨区电网逐步形成,尤其是现代计算机技术不断应用于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胃些事故已大大减少,但有些频发性事故至今仍时有发生,并且有的变得越来越突出,新的事故类型也不断出现。
近来,发生了多年来未曾发生过的重大事故,如轴系数裂事故、锅炉缺水事故、电缆着火事故以及全厂停电事故。
为了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关于"坚持预防为主,落实安全措施,确保安全生产"的要求,更好地推动安全生产工作有目标、有重点地防止重大恶性事故,国家电力公司在原能源部《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项重点要求》的基础上,增加了防止枢纽变电所全停、重大环境污染、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锅炉尾部再次燃烧、锅炉满水和缺水等事故的重点要求,制定了《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
目录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电力线路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正确填写线路第一种工作票正确填写变电第一种工作票正确填写倒闸操作票安全生产知识竟赛100题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目录1 防止火灾事故ﻫ2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ﻫ3防止大容量锅炉承压部件爆漏事故ﻫ4防止压力容器爆破事故ﻫ5防止锅炉尾部再次燃烧事故ﻫ6防止锅炉炉膛爆炸事故7 防止制粉系统爆炸和煤尘爆炸事故8 防止锅炉汽包满水和缺水事故9 防止汽轮机超速和轴系断裂事故10防止汽轮机大轴弯曲、轴瓦烧损事故11 防止发电机损坏事故ﻫ12 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14防止系统13防止继电保护事故ﻫ热工保护拒动事故ﻫ稳定破坏事故15 防止大型变压器损坏和互感器爆炸事故17防止接地网事故16 防止开关设备事故ﻫ19防止倒杆塔和断线事故ﻫ20防18 防止污闪事故ﻫ止枢纽变电所全停事故21防止垮坝、水淹厂房及厂房坍塌事故22防止人身伤亡事故24防止交通事故23 防止全厂停电事故ﻫ25 防止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电力线路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一、施工单位指定一名领导(副所长)兼管农网改造工程的安全工作,现场设施工安全员一人;二、要有严格的总体施工安全技术方案和安全措施,对各种危险点要有充分预想,要有具体预防措施,总体方案要报局安保科备案;三、施工队伍必须进行必要的安全技术培训和考试,合格者允许上岗作业。
作业人员要持“安全合格证”进入施工现场,否则发生问题,要追究领导责任.对于培训考试情况要详细记入本单位“培训记录"内;四、对工程录用的力工要签定“安全合同"(单位、本人、家属各一份并做好三方同时签名)。
工地现场施工人员在明知是违章、违规的前提下蛮干及盲目作业而导致的事故,由本人负全部责任.五、不论高低压设备施工一律严格执行《供电所作业票》或《线路第一(二)种工作票》,凡无票工作,无票操作,发生事故都要追究责任;六、开好班前班后会,每天的开收工都要开,缺一不可,要有记录,若不开班前班后会,不认真研究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的,一经发现不论后果与否,都将严惩不贷。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实施细则目录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实施细则目录 (1)1.防止火灾事故 (2)2.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 (4)3防止大容量钢炉承压部件爆漏事故 (5)4防止压力容器爆破事故 (9)5防止锅炉尾部再次燃烧事故 (12)6防止锅炉炉膛爆炸事故 (12)7防止制粉系统爆炸和煤尘爆炸事故 (14)8防止锅炉汽包满水和缺水事故 (15)9防止汽轮机超速和轴系断裂事故 (18)10防止汽轮机大轴弯曲、轴瓦烧损事故 (21)11防止发电机损坏事故 (24)12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事故 (29)13防止继电保护事故 (31)14防止系统稳定破坏事故 (33)15防止大型变压器损坏和互感器爆炸事故 (35)16 防止开关设备事故 (36)17防止接地网事故 (38)18防止污闪事故 (40)19防止倒杆塔和断线事故 (41)20防止枢纽变电所全停事故 (42)21防止垮坝、水淹厂房及厂房坍塌事故 (44)22防止人身伤亡事故 (45)23防止全厂停电事故 (47)24防止交通事故 (48)25防止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49)目录1.防止火灾事故2.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3.防止大容量锅炉承压部件爆漏事故4.防止压力容器爆破事故5.防止锅炉尾部再次燃烧事故6.防止锅炉炉膛爆炸事故7.防止制粉系统爆炸和媒尘爆炸事故8.防止锅炉汽包满水和缺水事故9.防止汽轮机超速和轴系断裂事故10.防止汽轮机大轴弯曲和轴瓦烧损事故11.防止发电机损坏事故12.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和热工保护拒动事故13.防止继电保护事故14.防止系统稳定破坏事故15.防止大型变压器损坏和互感器爆炸事故16.防止开关设备事故17.防止接地网事故18.防止污闪事故19.防止驾杆塔和断线事故20.防止枢纽变电所全停事故21.防止垮坝、水淹厂房及厂房坍塌事故22.防止人身伤亡事故23.防止全厂停电事故24.防止交通事故25.防止重大环境污染事故1防止火灾事故为了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应逐项落实《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5027-93)以及其他有关规定,并重点要求如下:1.1电缆防火1.1.1新、扩建工程中的电缆选择与敷设应按《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程》(G850229-1996〉和《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中的有关部分进行设计。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目录1防止火灾事故2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3防止大容量锅炉承压部件爆漏事故4防止压力容器爆破事故5防止锅炉尾部再次燃烧事故6防止锅炉炉膛爆炸事故7防止制粉系统爆炸和煤尘爆炸事故8防止锅炉汽包满水和缺水事故9防止汽轮机超速和轴系断裂事故10防止汽轮机大轴弯曲、轴瓦烧损事故11防止发电机损坏事故12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事故13防止继电保护事故14防止系统稳定破坏事故15防止大型变压器损坏和互感器爆炸事故16防止开关设备事故17防止接地网事故18防止污闪事故19防止倒杆塔和断线事故20防止枢纽变电所全停事故21防止垮坝、水淹厂房及厂房坍塌事故22防止人身伤亡事故23防止全厂停电事故24防止交通事故25防止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1992年原能源部《关于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项重点要求》颁发后,在防止重大、特大事故方面收到明显效果。
在电网容量增加、系统不断扩大的条件下,各项事故普遍呈下降趋势,其中锅炉灭火放炮、汽轮机超速、开关损坏、互感器爆炸、系统稳定破坏等事故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
但是,随着我国电力工业快速发展和电力工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参数、大容量机组不断投运和高电压、跨区电网逐步形成,尤其是现代计算机技术不断应用于电力生产,在安全生产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有些事故已大大减少,但有些频发性事故至今仍时有发生,并且有的变得越来越突出,新的事故类型也不断出现。
近来,发生了多年来未曾发生过的重大事故,如轴系断裂事故、锅炉缺水事故、电缆着火事故以及全厂停电事故。
为了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关于“坚持预防为主,落实安全措施,确保安全生产”的要求,更好地推动安全生产工作有目标、有重点地防止重大恶性事故,国家电力公司在原能源部《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项重点要求》的基础上,增加了防止枢纽变电所全停、重大环境污染、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锅炉尾部再次燃烧、锅炉满水和缺水等事故的重点要求,制定了《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国电发【2000】589号)国电公司印发《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为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关于坚持预防为主,落实安全措施,确保安全生产”的要求,完善各项反事故措施,进一步提高电力安全生产水平,国家电力公司通过总结分析近年来发供电企业发生重大事故的特征,在原能源部《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项重点要求》的基础上,制订了《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并于9月28日以国电发[2000]589号印发系统各单位。
国电发[2000]589号文说,做好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措施,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条件,是制造、设计、安装、调试、生产等各个单位的共同任务。
因此,各有关方面都应认真贯彻落实二十五项重点要求。
本重点要求并不覆盖全部反事故技术措施,各单位应根据本要求和已下发的反事故技术措施,紧密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反事故技术措施,认真贯彻执行。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中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分别是:1.防止火灾事故;2.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3.防止大容量锅炉承压部件爆漏事故;4.防止压力容器爆破事故;5.防止锅炉尾部再次燃烧事故;6.防止锅炉炉膛爆炸事故;7.防止制粉系统爆炸和煤尘爆炸事故;8.防止锅炉汽包满水和缺水事故;9.防止汽轮机超速和轴系断裂事故;10.防止汽轮机大轴弯曲、轴瓦烧损事故;11.防止发电机损坏事故;12.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事故;13.防止断电保护事故;14.防止系统稳定破坏事故;15.防止大型变压器损坏和互感器爆炸事故;16.防止开关设备事故;17.防止接地网事故;18.防止污闪事故;19.防止倒杆塔和断线事故;20.防止枢纽变电所全停事故;21.防止垮坝、水淹厂房及厂房坍塌事故;22.防止人身伤亡事故;23.防止全厂停电事故;24.防止交通事故;25.防止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防止大型变压器损坏和互感器爆炸事故安全技术措施为了防止变压器、互感器事故,依据电力公司《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电力部《66kV及330kV电压、电流互感器预防事故的技术措施》、水电部《预防大型变压器事故的技术措施》、《关于加强变压器消防设施的通知》结合公司实际状况,特制定本平安技术措施。
1预防大型变压器损坏事故:1.1预防变压器的绝缘击穿事故1.1.1防止水分及空气进入变压器1.1.1.1每年检查套管顶部、防爆膜、油枕顶部和呼吸管道等处的密封状况,应的确良好,结合检修进行检漏试验。
1.1.1.2强迫油循环的变压器,对于潜油泵的胶垫、进油阀门杆的密封盘根等,每次检修后,密封垫应安装正确,保持完好;不允许使用性能不明的耐油胶垫。
潜油泵入口处消失的渗漏油应特殊留意。
1.1.1.3呼吸器的油封应留意加油和维护,保证畅通。
干燥剂应保持干燥,使用变色硅胶。
1.1.1.4110kV及以上的变压器应采纳真空注油以排解内部的气泡,其真空度应符合制造厂要求,防止变压器变形。
1.1.1.5禁止带电补油或滤油。
1.1.1.6当轻瓦斯爱护发信号时,应准时取气,判明成分,并取油样作色谱分析,查明缘由。
如因空气漏入,使轻瓦斯爱护频繁动作时,也要准时排解故障,不得长期运行。
若气体色谱分析中乙炔含量较高,超过《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的允许范围,并经过分析表明可能存在放电性故障时,应将变压器停运,抓紧进行处理。
1.1.1.7气体继电器的接线盒应防水,每次检修后应将防水装置恢复。
1.1.2防止焊渣及铜丝等杂物进入变压器1.1.2.1潜油泵的轴承,应采纳E级或D级,可将其改为向心推力球轴承;禁止使用无铭牌、无级别的轴承。
油泵应转速不大于1000转/分的低速油泵。
运转中如消失过热、振动、杂音及严峻渗漏油时,应马上停运并准时加以检修。
大修后的潜油泵,应使用千分表检查叶轮上端密封环外圆的径向跳动公差,不得超过0.07mm。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国电发【2000】589号)国电公司印发《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为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关于坚持预防为主,落实安全措施,确保安全生产”的要求,完善各项反事故措施,进一步提高电力安全生产水平,国家电力公司通过总结分析近年来发供电企业发生重大事故的特征,在原能源部《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项重点要求》的基础上,制订了《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并于9月28日以国电发[2000]589号印发系统各单位。
国电发[2000]589号文说,做好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措施,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条件,是制造、设计、安装、调试、生产等各个单位的共同任务。
因此,各有关方面都应认真贯彻落实二十五项重点要求。
本重点要求并不覆盖全部反事故技术措施,各单位应根据本要求和已下发的反事故技术措施,紧密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反事故技术措施,认真贯彻执行。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中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分别是:1.防止火灾事故;2.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3.防止大容量锅炉承压部件爆漏事故;4.防止压力容器爆破事故;5.防止锅炉尾部再次燃烧事故;6.防止锅炉炉膛爆炸事故;7.防止制粉系统爆炸和煤尘爆炸事故;8.防止锅炉汽包满水和缺水事故;9.防止汽轮机超速和轴系断裂事故;10.防止汽轮机大轴弯曲、轴瓦烧损事故;11.防止发电机损坏事故;12.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事故;13.防止断电保护事故;14.防止系统稳定破坏事故;15.防止大型变压器损坏和互感器爆炸事故;16.防止开关设备事故;17.防止接地网事故;18.防止污闪事故;19.防止倒杆塔和断线事故;20.防止枢纽变电所全停事故;21.防止垮坝、水淹厂房及厂房坍塌事故;22.防止人身伤亡事故;23.防止全厂停电事故;24.防止交通事故;25.防止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编制释义一、指定目的及依据(一)必要性原国家电力公司《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国电发(2000)589号,以下简称《原二十五项反措》)自2000年9月发布以来,在防范电力生产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保证发电厂和电网运行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快速发展和电力工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参数、大容量机组不断投运,特高压、高电压、跨区电网逐步形成,新能源、新技术不断发展,电力安全生产工作过程中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的问题,近些年来电力安全生产工作中发生的事故具有新特点和新趋势,电力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工作面临着新形势和新要求。
2006年以来,国务院及有关部门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对企业安全生产提出了新的要求。
2007年,《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重新划分了生产安全事故等级和调查处理权限;2011年9月,《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9号)进一步规定了电力安全事故的定义、等级划分标准、调查处理权限,强化了发生事故的法律责任。
2013年11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防范电力人身伤亡事故的指导意见》(国能安全(2013)427号),对电力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为进一步适应当前电力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的需求,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完善电力生产事故预防措施,有效防止电力事故的发生,国家能源局决定在《原二十五项反措》基础上制定新的《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
(二)指导思想及指定目的本次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有关法律规定和标准规范的相关要求,以防止发生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重大设备损坏事故和电力生产人身伤亡事故为重点,全面总结近年来电力安全生产工作经验,认真吸取事故教训,针对当前电力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面临的形势,完善、规范和统一事故预防措施,有效指导电力生产的规划设计、设备选型、安装调试、设备运维及技改检修等工作,最终达到进一步提高电力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水平,有效防止电力生产事故发生,切实保证电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根本目的。
15 防止大型变压器损坏和互感器爆炸事故
为了防止大型变压器损坏、互感器爆炸事故的发生,应严格执行电安生…1996‟589号关于印发“变压器类设备管理规定”的通知以及其他有关规定,并提出以下重点要求。
15.1 加强对变压器类设备从选型、定货、验收到投运的全过程管理,明确变压器专责人员及其职责。
15.2 严格按有关规定对新购变压器类设备进行验收,确保改进措施落实在设备制造、安装、试验阶段,投产时不遗留同类型问题。
15.2.1 订购前,应向制造厂索取做过突发短路试验变压器的试验报告和抗短路能力动态计算报告;在设计联络会前,应取得所订购变压器的抗短路能力计算报告。
15.2.2 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变压器应赴厂监造和验收,按变压器赴厂监造关键控制点的要求进行监造,监造验收工作结束后,赴厂人员应提交监造报告,并作为设备原始资料存档。
15.2.3 出厂局放试验的合格标准
15.2.3.1 220kV及以上变压器,测量电压1.5Um/时,自耦变中压端不大于200pC,其他不大于100pC。
15.2.3.2 110kV变压器,测量电压为1.5Um/时,不大于100pC。
15.2.3.3 中性点接地系统的互感器,测量电压为1.0Um时,液体浸渍不大于10pC,固体型式不大于50pC。
测量电压为1.2Um/3时,液体浸渍不大于5pC,固体型式不大于20pC。
15.2.4 向制造厂索取主要材料和附件的工厂检验报告和生产厂家出厂试验报告;工厂试验时应将供货的套管安装在变压器上进行试验;所有附件在出厂时均应按实际使用方式整体预装过。
15.2.5 大型变压器在运输过程中应按规范安装具有时标且有合适量程的三维冲击记录仪,到达目的地后,制造厂、运输部门和用户三方人员应共同验收,记录纸和押运记录应提供用户留存。
15.2.6 认真执行交接试验规程;对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压器在出厂和投产前应做低电压短路阻抗测试或用频响法测试绕组变形以留原始记录。
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和120MVA及以上容量的变压器在新安装时必须进行现场局部放电试验;变压器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试验值与出厂值相比应无明显变化。
15.3 设备采购时,应要求制造厂有可靠的密封措施。
对运行中的设备,如密封不良,应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防止变压器、互感器进水或空气受潮。
加强运行巡视,应特别注意变压器冷却器潜油泵负压区出现的渗漏油。
防止套管、引线、分接开关引起事故。
套管的伞裙间距低于标准的,应采取加硅橡胶伞裙套等措施,防止雨闪事故。
15.4 潜油泵的轴承,应采用E级或D级,禁止使用无铭牌、无级别的轴承。
油泵应选用转速不大于1000r/min的低速油泵。
为保证冷却效果,风冷却器应定期进行水冲洗。
15.5 变压器的本体、有载开关的重瓦斯保护应投跳闸,若需退出重瓦斯保护时,应预先制定安全措施,经总工程师批准,并限期恢复。
15.6 对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设备应每年进行至少两次红外成像测温检查。
在技术和管理上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防止或减少变压器的出口短路,改善变压器的运行条件。
变压器在遭受近区突发短路后,应做低电压短路阻抗测试或绕组变形试验,并与原始记录比较,判断变压器无故障后,方可投运。
15.7 新建或扩建变压器一般不采用水冷却方式,对特殊场合必须采用水冷却系统的,应采用双层铜管冷却系统。
对目前正在正常使用的单铜管水冷却的变压器,应始终要保持油压大于水压,并要加强维护,采取有效的运行监视方法,及时发现冷却系统泄漏故障。
15.8 对薄绝缘变压器,可按一般变压器设备进行技术监督,如发现严重缺陷,变压器本体不宜再进行改造性大修,对更换下来的薄绝缘变压器也不应再迁移安装。
15.9 对新的变压器油要加强质量控制,用户可根据运行经验选用合适的油种。
油运抵现场后,应取样试验合格后,方能注入设备。
加强油质管理,对运行中油应严格执行有关标准,对不同油种的混油应慎重。
15.10 按规定完善变压器的消防设施,并加强管理,重点防止变压器着火时的事故扩大。
15.11 应严格按照试验周期进行油色谱检验,必要时应装设在线油色谱检测装置。
15.12 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变压器在大修后必须进行现场局部放电试验,必须对压力释放阀进行校验。
15.13 防止套管存在的问题
15.13.1 套管安装就位后,带电前必须静放。
500kV套管静放时间不得少于36h,110~220kV 套管不得少于24h。
15.13.2 对水平存放超过1年的110kV及以上的套管,安装前应进行局放试验、额定电压下的介损试验和油色谱分析。
15.13.3 事故抢修所装上的套管,投运后的3个月内,应取油样进行一次色谱试验。
15.13.4 作为备品的110kV及以上套管,应置于户内且竖直放置。
若水平存放,其抬高角度应符合制造厂要求,防止电容芯子露出油面而受潮。
15.13.5 套管渗漏油时,应及时处理,防止内部受潮而损坏。
15.14 防止变压器自动喷淋装置误动。
15.15 发电机出口电压互感器出厂时应进行空载电流测量。
空载电流测量至少给出两点数据,第一点为额定电压下的空载电流,第二点为1.9Um/√3,中性点接地系统为1.5 Un/√3。
”
15.16 干式电压互感器空载电流测量应从二次侧加压,感应耐压前后均应进行空载电流测量,关注耐压前后的变化量和历次试验的变化量。
15.17 变压器上的大电流套管与引线的连接必须有锁母和蝶形弹簧垫,防止松动。
15.18 对于35kV及以上的电容型套管试验完毕后必须设专人对套管的末屏接地装置进行检查,确保接地良好。
15.19 110kV及以上的变压器未做绕组变形试验的,必须利用停电机会进行此项试验。
15.20 对运行10年以上的变压器必须进行一次油中糠醛含量测试。
16 防止开关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