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朝天子咏喇叭(赏析精华版中考)讲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4
朝天子·咏喇叭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王磐和散曲的文学常识;体会散曲中诙谐讽刺性的语言。
2、反复诵读,品味散曲的艺术美,把握散曲的主题思想。
3、了解本曲借物咏怀,体会人民对贪官污吏的痛恨之情。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释题导入:《朝天子》这首散曲选自《散曲丛刊·王西楼乐府》,表面是吟咏喇叭,实际是借物咏怀。
朝天子,曲牌名。
咏喇叭,散曲题目名。
二、整体感知:1、王磐(约1470—1530),字鸿渐,号西楼,江苏高邮人,明代散曲家。
他出身仕宦家庭,但不喜豪华,厌弃科举,故未曾做官。
他好读书,精通琴、棋、书、画,在寄情山水、吟诗作画中度过一生。
其作品多以山水和闲适的生活为题材,间或有同情百姓疾苦之作,《朝天子·咏喇叭》即其中之一。
王磐有《王西楼乐府》一卷,其艺术风格骚雅清俊、放逸诙谐,多用民间口语,妙趣横生。
2、背景资料:当时大宦官刘瑾当权,派出大批宦官到各地盘税查矿,搜刮民财,闹得鸡犬不宁。
老百姓以及一些小官,听到他们的喇叭声就恐惧万分,作者就以此为题,揭露他们的丑态,在轻俏诙谐中充满了对宦官的鄙视和愤慨。
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三、细读品味:1、“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先写“吹”之声,“曲儿小腔儿大”。
2、“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一个“抬”字出神入化,与“喇叭,唢呐”相呼应,讽刺格外尖刻辛辣。
3、“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写出了人民的痛恨之深。
4、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最后点出“吹”的恶果,百姓家破人亡,表达对“吹”的憎恨,点明了全文主旨。
四、合作探究:对这首散曲的思想感情应如何理解?明确:全曲在戏谑中寄憎恨之情,于诙谐里寓抨击之意,题材新颖,寓意深刻。
例如:通过“曲儿小腔儿大”的对比,使“喇叭,唢呐”及所影射的对象——宦官穷形尽相,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朝天子咏喇叭-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朝天子咏喇叭》的背景、词意及创作动机;2.学会运用诗歌分析方法,分析朝天子咏喇叭中的“朝天子”、“喇叭”等词汇的含义;3.学会理解运用场景,将课文内涵融入社会生活并且用自己的理解进行评价;4.学会进行创意写作,通过仿写或改编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词汇运用和意象的理解;2.诗歌分析方法的运用。
难点1.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建立;2.创意写作实践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节课前预习让学生在课前完成《朝天子咏喇叭》的阅读,并考虑以下问题:1.你的感想;2.你认为作品代表了什么意义;3.发掘整个诗歌中的细节。
第二节课堂导入老师可以采用影片、图片或者幻灯片等多种方式进行导入,让学生进入诗歌所表达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节诗歌分析1.理解朝天子和喇叭的含义;2.探讨诗人用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3.重点分析“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等诗句,带领学生理解作者意图。
第四节社会实践1.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探讨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以及所在的社会背景;2.让学生进行情境模拟,将诗歌的内涵融入现代社会活动中,体现其价值意义;3.分享模拟情境后,让学生自己评价这个活动的得失。
第五节创意写作1.带领学生进行仿写或改编,积极参与创作,发掘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想象;2.学生可以模仿作者的风格,运用课上学到的诗歌分析方法,进行创作。
第六节作业讲解对于上课学生所完成的朝天子咏喇叭的阅读和创作任务,进行一定时间的展示和讲解。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法:老师结合PPT或黑板进行课文和语文分析;2.讨论法:采用小组或全班讨论的形式,带领学生理解诗歌背景;3.情境模拟法:以情境模拟的方式进行活动,带领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内涵;4.创意写作法:采用仿写和改编的方式对课文进行重新创作。
五、教学评估1.定期进行测验或者口头回答问题,检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2.通过情境模拟活动和创意写作,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3.通过作业检查,评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朝天子,咏喇叭》教案《朝天子,咏喇叭》教案《朝天子,咏喇叭》整首曲子虽然没有正面提到一个宦官的字样,但是却活画出了他们的丑态,在轻俏诙谐中充满了对宦官的鄙视和愤慨,道出了百姓的心声。
全曲借物抒怀,活画了宦官的丑态,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
以下是小编带来《朝天子,咏喇叭》教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朝天子,咏喇叭》教案一、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现在,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长城,读这些诗就像长城那样绵延不绝。
诗歌是情感的产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的诗篇。
今天就让我们来踏寻古人的足迹,推测名人心情,欣赏名作之境界。
二.学习诗词朝天子(咏喇叭)王磬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注释:1. 朝天子:曲牌名。
2. 唢呐:与喇叭相似的一种乐器。
这里喇叭和唢呐都隐指宦官。
3. 水尽鹅飞罢:形容把百姓的财产搜刮干净。
译文:喇叭和唢呐,曲儿虽然小,腔调却很大。
官船来往乱糟糟,全靠你来抬身价。
军人听了军人愁,百姓听了百姓怕。
哪里能辨别出真和假?眼看着吹翻了这一家,又吹伤了那一家,又吹得水流干枯鹅也飞跑啦【扩展阅读】作品鉴赏这首小令第一层说喇叭、唢呐的特征是“曲儿小腔儿大”,这是喇叭最突出的`特征,一“小”一“大”的对比中,也流露出作者的爱憎之情。
一个“腔”字,道出了喇叭和宦官的共同特征,把那些贪官污吏的丑恶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
小令的第二层说喇叭、唢呐的用途,是为来往如麻的官船抬声价,即为官方所用。
“声价”即名誉地位,按理应是客观评价;而这里却要“抬”,就说明喇叭、唢呐的品格是卑下的。
宦官装腔作势,声价全靠喇叭来抬。
而喇叭其所以能抬声价,又因为它传出的是皇帝的旨意。
朝天子·咏喇叭教案小令是明代中叶散曲之中不可多得的传世之作,最能体现作者咏物特长和诙谐风格的代表作。
作品篇幅很短,连标点符号共74字。
首句“喇叭,唢呐”‘既点名了所咏之物,又树起了批评的靶的。
“曲儿小,腔儿大”表层是实写这两样乐器在中国雅乐中的次要地位,而深层则是对所起的虚张声势行为的鄙薄和贬斥。
起首两句作者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把小令的表层所咏和深层所贬有机的融为一体。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两句,进一层地表明了作者的锋芒所指。
“官船来往”原很正常,但到了“如麻”的地步就十分可怕了。
作者生活的明代正德年间,宦官专权,大大小小的太监们经常借着各种事由到各地去搜刮,“官船来往乱如麻”正是这种王朝末世政治黑暗,吏治颓败的生动写照。
可恶的是在太监们纷纷扰民的时候,“喇叭,唢呐”还要帮腔,为他们引路开道“抬身价”这更令人可气可恨。
为什么不“那里去辨什么真共家假”?“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那里去辨什么真共家假“三句则写了社会底层的老百姓对此的极度反感。
当兵的听到:喇叭唢呐声,就预感到又有戍边的军事行动了,又要克扣士兵的军饷了,又要昼夜不眠地为太监们站岗放哨了;百姓听到喇叭唢呐声,就预感到又要征收赋税了,又要摊派劳役了,又要抽壮丁了,又要丧失土地而离乡背井了。
这些要命的事情,也不知道哪些是出于昏庸皇帝的乱名、命,哪些是太监和贪官污吏狐假虎威的假公济私,下层军民已被这喇叭唢呐的不祥之声吹得魂飞魄散,莫辩真假了。
结果怎样?用什么修辞手法?夸张,以小见大,细节。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水尽鹅飞罢”这三句以家家受害,水尽鹅飞的衰败局面作结。
作者借对喇叭唢呐的贬斥,在小令的结尾对明王朝描绘了极其暗淡的前景。
诚然,这种扰民不断,侵民不止,掠夺性搜括成风的政治环境,必然会导致民不聊生,国家衰亡的结局。
总之,[朝天子]《咏喇叭》借“曲小”,“腔大”的官船喇叭为题,把正德年间擅权的宦官在运河沿岸鱼肉百姓的罪恶行径,以及他们装腔作势的嘴脸,揭露的淋漓尽致,不愧是一首在内容上是言简意深的话,在艺术上词平而语俊的传世名篇。
朝天子咏喇叭教案教案标题:朝天子咏喇叭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朝天子咏喇叭这首诗歌的背景和意义。
2. 学习朝天子咏喇叭的基本知识,包括作者、创作时代等。
3.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演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教案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古代喇叭的样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朝天子咏喇叭这首诗歌,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知识和观点。
知识讲解:1. 介绍朝天子咏喇叭的背景和意义,解释其在古代宫廷音乐中的重要性。
2. 介绍诗歌的作者和创作时代,帮助学生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朗读和表演:1. 分发诗歌的文本给学生,让他们跟读和朗读,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2. 分组进行小品表演,让学生模拟古代宫廷音乐表演场景,其中包括喇叭的演奏和舞蹈。
讨论和思考:1. 引导学生讨论朝天子咏喇叭这首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古代宫廷会使用喇叭作为重要乐器。
拓展活动:1. 邀请音乐老师或专业演奏家来学校进行喇叭演奏的示范和讲解。
2.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博物馆或相关展览,进一步了解古代乐器和音乐文化。
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朝天子咏喇叭的文章,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教案扩展:1. 可以将朝天子咏喇叭与其他古代音乐作品进行比较和对比,探讨不同音乐形式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深入了解古代宫廷音乐的发展和演变。
希望以上教案建议和指导能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教学顺利!。
《咏喇叭》【教学目标】1、了解王磐及散曲《朝天子·咏喇叭》的文学常识,理解这首散曲的内容。
2、学习这首散曲诙谐讽刺性的语言。
3、了解本曲借物咏怀的手法, 深刻体会人民对贪官污吏的痛恨之情。
4、背诵、默写这首散曲。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王磐及散曲《朝天子·咏喇叭》的文学常识,理解这首散曲的内容。
2、学习这首散曲诙谐讽刺性的语言。
3、了解本曲借物咏怀的手法, 深刻体会人民对贪官污吏的痛恨之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了解散曲散曲是曲的一种体式,和诗词一样,用于抒情、写景、叙事。
形式包括小令、带过曲、套数三种形式。
主要形式有小令、套数。
小令:散曲的一种形式,单独的一支曲子,称为小令。
套曲:散曲的一种形式,由几支同一宫调的曲子联缀而成的曲。
主要特点:1.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
2.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
3.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
二.作者简介王磐,字鸿渐,号西楼,明高邮人。
从年轻时起即鄙视功名,筑楼高邮城西,与名流谈咏其间,因自号西楼。
其散曲题材广泛,虽多闲适之作,亦有同情人民疾苦、讥讽时政的佳作。
有《王西楼乐府》。
三.写作背景这支曲作于明武宗正德年间,当时宦官当权,在交通要道运河上,他们往来频繁,每到一处就耀武扬威,鱼肉百姓。
诗人王磐家住在运河边的高邮县,目睹宦官的种种恶行,写了这支《朝天子》,借咏喇叭,揭露宦官的罪行。
四.朗诵诗曲五.了解大意喇叭和唢呐,吹的曲子虽短,声音却很响亮。
官船来往频繁如乱糟糟的麻,全凭借你抬高名誉地位。
军队听了军队发愁,百姓听了百姓害怕。
哪里会去辨别什么真和假?眼看着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直吹得水流干鹅飞跑,家破人亡啊!六.分析结构第一层(1句)明写喇叭、唢呐特点,暗喻宦官身为奴仆而虚张声势。
第二层(2-4句)讽刺宦官依仗权势,作威作福。
喇叭到则官船到则民遭殃。
第三层(5)写宦官压迫、掠夺人民,致使千家万户家破人亡。
《朝天子咏喇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王磐和散曲的文学常识;体会散曲中诙谐讽刺性的语言。
2.反复诵读,品味散曲的艺术美,把握散曲的主题思想。
3.了解本曲借物咏怀,体会人民对贪官污吏的痛恨之情。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释题导入:《朝天子》这首散曲选自《散曲丛刊·王西楼乐府》,表面是吟咏喇叭,实际是借物咏怀。
朝天子,曲牌名。
咏喇叭,散曲题目名。
二、整体感知:1.王磐(约1470—1530),字鸿渐,号西楼,江苏高邮人,明代散曲家。
他出身仕宦家庭,但不喜豪华,厌弃科举,故未曾做官。
他好读书,精通琴、棋、书、画,在寄情山水、吟诗作画中度过一生。
其作品多以山水和闲适的生活为题材,间或有同情百姓疾苦之作,《朝天子·咏喇叭》即其中之一。
王磐有《王西楼乐府》一卷,其艺术风格骚雅清俊、放逸诙谐,多用民间口语,妙趣横生。
2.背景资料:当时大宦官刘瑾当权,派出大批宦官到各地盘税查矿,搜刮民财,闹得鸡犬不宁。
老百姓以及一些小官,听到他们的喇叭声就恐惧万分,作者就以此为题,揭露他们的丑态,在轻俏诙谐中充满了对宦官的鄙视和愤慨。
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三、细读品味:1.“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先写“吹”之声,“曲儿小腔儿大”。
2.“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一个“抬”字出神入化,与“喇叭,唢呐”相呼应,讽刺格外尖刻辛辣。
3.“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写出了人民的痛恨之深。
4.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最后点出“吹”的恶果,百姓家破人亡,表达对“吹”的憎恨,点明了全文主旨。
四、合作探究:对这首散曲的思想感情应如何理解?明确:全曲在戏谑中寄憎恨之情,于诙谐里寓抨击之意,题材新颖,寓意深刻。
例如:通过“曲儿小腔儿大”的对比,使“喇叭,唢呐”及所影射的对象——宦官穷形尽相,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朝天子•咏喇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王磐;有感情诵读、背诵;丰富积累。
2.品味语言,赏析诗歌,学习借物咏怀。
3.认识封建社会的病态,领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丰富积累教学难点:学习借物咏怀。
【教学过程】活动一、新课导入1.导入从《山坡羊•骊山怀古》中,我们认识到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不顾劳动人民的死活,使社会矛盾尖锐对立。
封建统治,是一个异常庞大的集团,为维护这个腐朽的集团,豢养着数以万计的封建爪牙。
其中,有一个特殊人群:太监。
太监是古代被阉割生殖器后失去性能力,专供古代都城皇室役使男性中的官员,又称宦官、阉人、寺人、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明朝开始又叫年纪大的太监为伴伴。
太监是一群心理被扭曲的人。
在明代,太监的地位空前提高。
宫廷有外三监,分别是国子监,钦天监,上林苑监。
国子监是国家最高学府,钦天监是管理气象天气的部门,上林苑监是管理畜牧种植的部门。
除外三监外,有内十二监,司礼监,内官监,司设监,御马监,尚膳监,御用监,直殿监,印绶监,尚衣监,都知监,神宫监,尚宝监,这内十二监都是有宦官管理。
所谓监就相当于宦官的部门和职责,十二监总领事叫做提督太监,十二监里掌管事物的宦官才叫太监,太监位居四品。
十二监中权力最大的是司礼监,像冯保,刘瑾,魏忠贤都是司礼监。
唐代白居易就在《卖炭翁》中用轻蔑、厌恶的语言描绘过太监的嚣张。
本首小令,就是写宦官的。
让我们一起走近王磐的小令《朝天子•咏喇叭》。
屏显课题:《朝天子•咏喇叭》“朝天子”是曲牌,“咏喇叭”是题目,“喇叭”与宦官有什么关系呢?2.了解王磐屏显:王磐(约1470年~1530年)称为南曲之冠。
明代散曲作家、画家,亦通医学。
字鸿渐,江苏高邮人。
少时薄科举,不应试,一生没有作过官,尽情放纵于山水诗画之间,筑楼于城西,终日与文人雅士歌吹吟咏,因自号“西楼”。
所作散曲,题材广泛。
正德间,宦官当权,船到高邮,辄吹喇叭,骚扰民间,作《朝天子·咏喇叭》一首以讽。
朝天子·咏喇叭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喇叭的起源、分类和演奏技巧。
2.理解《朝天子·咏喇叭》这首诗词的背景和意义。
3.学会演唱《朝天子·咏喇叭》这首古典民歌。
二、教学内容1. 喇叭的起源和分类•喇叭起源于中国古代军事音乐中的信号器械。
•喇叭分为号角、长号和小号三种类型。
2. 喇叭的演奏技巧•口型:喇叭演奏时需要正确调整口型,以产生清晰的声音。
•唇振技巧:演奏喇叭需要掌握正确的唇振技巧,以产生不同音调。
•指法:演奏长号和小号时,需要正确掌握指法,以改变音高和音色。
3. 《朝天子·咏喇叭》的背景和意义•《朝天子·咏喇叭》是古代儿童文学作品,描写了儿童对喇叭的喜爱和向往。
•作品反映了儿童的天真无邪和对军事乐器的向往。
4. 演唱《朝天子·咏喇叭》•学生学习《朝天子·咏喇叭》这首古典民歌的歌词和旋律。
•学生进行个别或集体练习,在教师指导下演唱歌曲。
•进行小组合唱或全班合唱。
三、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喇叭这种乐器,让学生猜测其名称和用途。
•介绍喇叭的起源和分类,并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喇叭。
2. 学习喇叭的演奏技巧•向学生演示喇叭的演奏技巧,重点讲解口型和唇振技巧。
•让学生模仿教师的演奏,逐步掌握喇叭的基本演奏技巧。
3. 学习和理解《朝天子·咏喇叭》•分发《朝天子·咏喇叭》的歌词给学生,让他们阅读并理解歌词的意义。
•介绍《朝天子·咏喇叭》的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歌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象。
4. 学习演唱《朝天子·咏喇叭》•集体学唱歌曲的旋律,重点训练歌曲的节奏和音高。
•分组进行小组合唱练习,提升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最后进行全班合唱,展示学生所学习的成果。
四、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学习演唱中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其对喇叭演奏技巧的掌握程度。
•评价学生对《朝天子·咏喇叭》背景和意义的理解程度,以及在演唱中的情感表达能力。
《朝天子·咏喇叭》学历案【课题与课时】课题:《朝天子·咏喇叭》(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后古诗)课时:1课时【课标要求】1.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2.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3.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目标】1、了解王磐及散曲《朝天子·咏喇叭》的文学常识,能够理解这首散曲的内容。
2、能够体会这首散曲诙谐讽刺性的语言。
3、了解本曲借物咏怀的手法, 能够深刻体会人民对贪官污吏的痛恨之情。
【评价任务】1.通过活动一,达成并检测学习目标1。
2.通过活动二,达成并检测学习目标2。
3.通过活动三,达成并检测学习目标3。
【学习过程】课前预学【助读资料一】作者介绍王磐 (约1470一约1530),字鸿渐,号西楼,明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县)人。
从年轻时起即鄙视功名,筑楼高邮城西,与名流谈咏其间,因自号西楼。
其散曲题材广泛,虽多闲适之作,亦有同情人民疾苦、讥讽时政的佳作。
有《王西楼乐府》。
【助读资料二】此词写作背景这支曲作于明武宗正德年间(1506—1521) 当时宦官当权,在交通要道运河上,他们往来频繁,每到一处就耀武扬威,鱼肉百姓。
诗人王磐家住在运河边的高邮县,目睹宦官的种种恶行,写了这支《朝天子》,借咏喇叭,揭露宦官的罪行。
【助读资料三】文体知识介绍散曲是曲的一种体式,和诗词一样,用于抒情、写景、叙事。
形式包括小令、带过曲、套数三种形式。
主要形式有小令、套数。
小令:散曲的一种形式,单独的一支曲子,称为小令。
套曲:散曲的一种形式,由几支同一宫调的曲子联缀而成的曲,称为套曲。
课中学习活动一:积累字词,自主朗读1.利用工具书,准确读出加下划线字的字音,在练习本上正确书写,并说出词意。
(指向目标1)朝 cháo天子咏yǒng喇lǎ叭bā王磐pán 唢suǒ呐nà曲qū儿小腔qiāng儿大2.自由朗读诗句,读准字音、节奏,准确、流利地朗读。
第一学期九上《朝天子·咏喇叭》赏析(3篇)—第一学期九上《朝天子·咏喇叭》赏析(3篇)赏析一:【作者介绍】王磐(约1470一约1530),字鸿渐,号西楼,明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县)人。
从年轻时起即鄙视功名,筑楼高邮城西,与名流谈咏其间,因自号西楼。
其散曲题材广泛,虽多闲适之作,亦有同情人民疾苦、讥讽时政的佳作。
有《王西楼乐府》。
【解题】这支曲作于明武宗正德年间(1506—1521),当时宦官当权,在交通要道运河上,他们往来频繁,每到一处就耀武扬威,鱼肉百姓。
诗人王磐家住运河边的高邮县,目睹宦官的种种恶行,写了这支《朝天子》,借咏喇叭,揭露宦官的罪行。
《朝天子》,曲牌名。
【注评】喇叭,锁哪,曲儿小腔儿大。
喇叭:铜制管乐器,上细下粗,最下端的口部向四周扩张,可以扩大声音。
锁哪:也写作“唢呐”,管乐器,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
前接一个喇叭形扩声器。
民乐中常用。
曲儿小:(吹的)曲子很短。
腔儿大:(吹出的)声音很响。
○曲儿小腔儿大是喇叭、锁哪的特征。
本事很小官腔十足是宦官的特征。
在物与人之间找到共性,咏物以讽人才得以成立。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官船:官府衙门的船只。
乱如麻:形容来往频繁,出现次数很多。
仗:倚仗,凭借。
你:指喇叭、锁哪。
抬:抬高。
声价:指名誉地位。
○宦官装腔作势,声价全靠喇叭来抬。
而喇叭其所以能抬声价,又因为它传出的是皇帝的旨意。
矛头所指,更深一层。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军:指军队。
愁:发愁。
因受搅扰而怨忿。
旧时皇帝为了加强对军队统帅的控制,常派宦官监军,以牵制军队长官的行动,十分讨厌。
又因为宦官出行,到处搅扰,不分军民,所以军和民都愁且怕。
○宦官到处作威作福,惹得军民共忿。
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那里:同“哪里”。
辨:分辨、分别。
甚么:同“什么”,疑问代词。
共:连词,连接两个名词,表示并列关系。
可译为“和”。
○更有假传圣旨的情况,则宦官的作恶更甚一层。
批判的锋芒也更深一步。
《朝天子咏喇叭》教学设计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李树锐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王磐和散曲的文学常识;体会散曲中诙谐讽刺性的语言。
2、反复诵读,品味散曲的艺术美,把握散曲的主题思想。
3、了解本曲借物咏怀,体会人民对贪官污吏的痛恨之情。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释题导入:《朝天子》这首散曲选自《散曲丛刊·王西楼乐府》,表面是吟咏喇叭,实际是借物咏怀。
朝天子,曲牌名。
咏喇叭,散曲题目名。
二、整体感知:1、王磐(约1470—1530),字鸿渐,号西楼,江苏高邮人,明代散曲家。
他出身仕宦家庭,但不喜豪华,厌弃科举,故未曾做官。
他好读书,精通琴、棋、书、画,在寄情山水、吟诗作画中度过一生。
其作品多以山水和闲适的生活为题材,间或有同情百姓疾苦之作,《朝天子·咏喇叭》即其中之一。
"王磐有《王西楼乐府》一卷,其艺术风格骚雅清俊、放逸诙谐,多用民间口语,妙趣横生。
2、背景资料:当时大宦官刘瑾当权,派出大批宦官到各地盘税查矿,搜刮民财,闹得鸡犬不宁。
老百姓以及一些小官,听到他们的喇叭声就恐惧万分,作者就以此为题,揭露他们的丑态,在轻俏诙谐中充满了对宦官的鄙视和愤慨。
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三、细读品味:1、“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先写“吹”之声,“曲儿小腔儿大”。
2、“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一个“抬”字出神入化,与“喇叭,唢呐”相呼应,讽刺格外尖刻辛辣。
3、"“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写出了人民的痛恨之深。
4、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最后点出“吹”的恶果,百姓家破人亡,表达对“吹”的憎恨,点明了全文主旨。
四、合作探究:对这首散曲的思想感情应如何理解?明确:全曲在戏谑中寄憎恨之情,于诙谐里寓抨击之意,题材新颖,寓意深刻。
《朝天子·咏喇叭》教案(精选5篇)《朝天子·咏喇叭》篇1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王磐和散曲的文学常识;体会散曲中诙谐讽刺性的语言。
2、反复诵读,品味散曲的艺术美,把握散曲的主题思想。
3、了解本曲借物咏怀,体会人民对贪官污吏的痛恨之情。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释题导入《朝天子》这首散曲选自《散曲丛刊·王西楼乐府》,表面是吟咏喇叭,实际是借物咏怀。
朝天子,曲牌名。
咏喇叭,散曲题目名。
二、整体感知1、王磐(约1470—1530),字鸿渐,号西楼,江苏高邮人,明代散曲家。
他出身仕宦家庭,但不喜豪华,厌弃科举,故未曾做官。
他好读书,精通琴、棋、书、画,在寄情山水、吟诗作画中度过一生。
其作品多以山水和闲适的生活为题材,间或有同情百姓疾苦之作,《朝天子·咏喇叭》即其中之一。
王磐有《王西楼乐府》一卷,其艺术风格骚雅清俊、放逸诙谐,多用民间口语,妙趣横生。
2、背景资料:当时大宦官刘瑾当权,派出大批宦官到各地盘税查矿,搜刮民财,闹得鸡犬不宁。
老百姓以及一些小官,听到他们的喇叭声就恐惧万分,作者就以此为题,揭露他们的丑态,在轻俏诙谐中充满了对宦官的鄙视和愤慨。
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三、细读品味1、“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先写“吹”之声,“曲儿小腔儿大”。
2、“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一个“抬”字出神入化,与“喇叭,唢呐”相呼应,讽刺格外尖刻辛辣。
3、“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写出了人民的痛恨之深。
4、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最后点出“吹”的恶果,百姓家破人亡,表达对“吹”的憎恨,点明了全文主旨。
四、合作探究对这首散曲的思想感情应如何理解?明确:全曲在戏谑中寄憎恨之情,于诙谐里寓抨击之意,题材新颖,寓意深刻。
例如:通过“曲儿小腔儿大”的对比,使“喇叭,唢呐”及所影射的对象——宦官穷形尽相,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人王磐及其代表作《朝天子·咏喇叭》的背景和特点。
2. 理解《朝天子·咏喇叭》中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和情感。
3. 分析王磐的诗歌风格及其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4. 提升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二、导学内容1. 王磐及其代表作《朝天子·咏喇叭》的背景介绍。
2. 《朝天子·咏喇叭》的主题与意境分析。
3. 王磐的诗歌风格及其在古代诗歌史上的地位。
4. 诗歌欣赏及讨论。
三、导学过程1. 了解王磐及其代表作《朝天子·咏喇叭》的背景。
王磐,唐代诗人,字子瞻,生卒年不详。
他是唐代中期闻名的诗人之一,其代表作品有《朝天子·咏喇叭》等。
王磐的诗歌以豪放奔放、情感真挚、意境深遥著称,被誉为“豪放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2. 分析《朝天子·咏喇叭》的主题与意境。
《朝天子·咏喇叭》是王磐的一首豪放之作,描绘了古代战场上的壮烈场面。
诗中通过对铜制喇叭的描写,表现了战士们的英勇和壮志,展现了古代战争中的悲壮与豪迈。
整首诗情感激昂,气势磅礴,给人以强烈的视听感受。
3. 探讨王磐的诗歌风格及其在古代诗歌史上的地位。
王磐的诗歌风格独具特色,以豪放奔放、情感真挚、意境深遥著称。
他的诗作大多描绘英富丽志、抒发情感,富有激情和慷慨悲壮之气。
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王磐被誉为“豪放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遥的影响。
4. 进行诗歌欣赏及讨论。
请同砚们阅读《朝天子·咏喇叭》,感受其中的豪放壮志和悲壮情感,思考诗人通过怎样的语言和意象表达了战争中的英雄气概和悲壮场面。
在欣赏完毕后,进行诗歌讨论,探讨诗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以及王磐的诗歌风格和地位。
四、导学小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同砚们对古代诗人王磐及其代表作《朝天子·咏喇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和文学修养也有了一定的提升。
初中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朝天子-咏喇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朝天子·咏喇叭》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朝天子·咏喇叭》。
2. 让学生了解散曲的基本知识和王磐的生平简介。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美,体会散曲的节奏感。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对散曲艺术魅力的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散曲这种文学体裁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2. 引导学生认识到明朝宦官专权的社会现实,增强学生对社会公正和历史责任感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朗读并背诵《朝天子·咏喇叭》,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2. 通过对散曲的语言分析和结构解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体会散曲中诙谐讽刺性的语言风格,理解作者借物咏怀的创作手法。
2.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散曲背后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内涵。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创设情境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走进一首特别的散曲——《朝天子·咏喇叭》。
首先,老师想请大家观看一段短片,它讲述了明朝时期宦官专权的情景。
请大家认真观看,尝试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
【播放短片】观看结束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宦官专权给百姓带来了哪些苦难?这些宦官又为何能够得势?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王磐的这首散曲,一起去探究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2. 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知道明朝有哪些著名的宦官吗?他们又是如何祸乱朝纲的?在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散曲中,作者王磐就巧妙地借用了喇叭和唢呐这两种乐器,来讽刺和揭露宦官们的丑恶行径。
现在,老师来为大家范读一下这首散曲,大家注意听,感受它的节奏和韵律。
【教师范读】读完后,同学们是不是已经对这首散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呢?那么,接下来就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逐句分析这首散曲,看看作者是如何运用巧妙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来揭示宦官专权的罪恶的。
10朝天子咏喇叭(赏析精华版2016年中
考)
10、朝天子·咏喇叭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赏析:明朝正德年间,宦官当权,欺压百姓,行船时常吹起号来壮大声势,这支散曲就是为了讽刺宦官而作。
诗中表面上写的是喇叭和唢呐,实则处处写的都是宦官。
“曲小”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腔大”比喻他们的仗势欺人。
“军愁”“民怕”说明他们走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灾难。
“水尽鹅飞”则形容他们把百姓们欺压得倾家荡产。
整首曲子虽然没有正面提到一个宦官的字样,但是却活画出了他们的丑态,在轻俏诙谐中充满了对宦官的鄙视和愤慨。
1.《朝天子•咏喇叭》体裁是散曲,朝天子属曲牌名,咏喇叭属散曲题
名。
作者王磐是明代(朝代)散曲家。
词中用
象地描绘出喇叭、锁呐的特征,用!表现了喇叭、唢呐吹奏的结果。
2.《朝天子•咏喇叭》借物咏怀,讽刺和揭露了,表达了明代宦官大摆威风,残害百姓的
10、比较阅读
咏煤炭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朝天子•咏喇叭(略)
①对上面两首诗词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乌金:指煤。
B.阳和:春气融和,这里指煤炭燃烧时像太阳一样温暖。
C.乱如麻:烦乱如理麻,理也理不清。
D.共:和。
②《咏煤炭》中“铁石犹存死后心”一句诗的意思是:铁石虽然坚硬,但依然存有为民造福之心。
③判断下面对这两首诗词分析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咏煤炭》和《朝天子•咏喇叭》两首都是咏物作品,但《咏煤炭》这首诗是托物言志,《朝天子•咏喇叭》这首散曲是借物咏怀。
(√) B.《咏煤炭》这首诗表面上是咏煤炭,实际上是明志向,表达了于谦爱国忧民的思想及甘愿为国为民出力献身的高风亮节。
(√)
C.《朝天子•咏喇叭》这首散曲表面是吟咏喇叭,实际上是借物咏怀,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
(√)
D.《咏煤炭》中“洪炉照破夜沉沉”一句写出炉火火势之大能够冲破沉沉的黑夜,给人们带来温暖,就像春回大地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