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推拿手法
- 格式:ppt
- 大小:18.42 MB
- 文档页数:310
各类推拿根本手法概论推拿,又称按摩,就是用手在人体皮肤、肌肉、穴位上施行各种手法,到达治病、保健的目的。
可以由他人按摩,也可以自我按摩。
♉在我国流传已有数千年历史。
最早的记载在?黄帝内经?一书中提及。
♉秦汉晋时期,如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导引图?中的捶背、抚胸、搓腰、揉膝等手法;?汉书.苏武传?记载的用足踩背救醒昏迷的苏武等技术。
♉隋唐时期是推拿按摩开展的盛世。
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十分推崇按摩导引,他在?备急千金要方.养性?中提及:“按摩日三遍,一月后百病并除,行及奔马,此是养身之法。
〞♉明代是推拿按摩开展的又一盛世,推拿学得到了较全面的总结、创新和开展,除政府重视设专科外,小儿推拿专著问世以及独特体系的形成。
♉清代,小儿、骨伤、内科、五官推拿及膏(药)摩的应用以及流派形成上取得了很大成就。
♉民间也创立了很多了的流派:鲁东湘西的儿科推拿、北方的正骨推拿、江浙的一指禅推拿、XX的武功推拿、川蓉的经穴推拿、XX的擁法推拿等。
19世纪早期,Per Henrik Ling创造了一套医疗体操和按摩法。
〔瑞典按摩法〕整骨疗法:通过对关节和软组织施行手法操作来解决安康问题,探索软组织的激发点、敏感点有关的疼痛现象,其可能放射或发散到较远的部位。
♉对于疼痛和功能障碍常采用以下措施:传统西医、整骨疗法、物理或运动疗法、软组织直接手法治疗。
临床按摩疗法的原理♉人是一个完整的机体:每一局部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关联的。
按摩师应该记住:要看到各局部在整体中的相互关系。
背部肌肉出现平衡失调后可能影响颈部肌肉,出现头痛。
按摩对各大系统的作用:1 神经系统2 对皮肤的作用3 对循环系统的作用:按摩能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使周围血管扩X血流加快,从而降低大循环的阻力,减轻心脏的负担。
(1)调整血液的合理分配,改善肌肉和内脏的血流量,以适应内脏活动和肌肉紧X工作的血药(2)治疗冠心病,可改善心脏的功能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及心脏冠状动脉侧枝循环的形成,从而起到防治冠心病的作用4 对呼吸和消化系统的作用:(1)经常按摩面部和颈部,不但可以使呼吸道通畅防治上呼吸道感染(2) 通过机械刺激和神经调节作用促进胃肠部蠕动以及消化吸收能力5.对运动系统的作用:增强肌肉的血液供给,改善肌肉的营养,增强肌肉的弹性和收缩力,提高肌肉的工作能力。
推拿手法操作复合手法按揉法1.操作(1)指按揉法:拇指罗纹面置于施术部位,其余手指置于相应位置以助力。
拇指和前臂部主动用力,进行节律性按压揉动。
(2)掌按揉法:①单掌按揉法:以掌根部着力,余指自然伸直,前臂与上臂主动用力,进行有节律按压揉动。
②双掌按揉法:双掌重叠,以掌中部或掌根部着力,以肩关节为支点,身体略前倾,将身体上半部的重量经肩关节、前臂传至手部,进行有节律按压揉动。
2.要求及注意事项(1)要将按法与揉法进行有机结合,做到按中含揉,揉中寓按。
(2)宜按揉并重,施力不可失之偏颇。
(3)注意按揉法的节奏,既不要过快,又不可过于缓慢。
3.临床应用按揉法作用舒适,易于接受,具备按法与揉法的双重作用,临床应用频度较高。
指按揉法接触面积较小,按揉力量集中,适用于颈项部、肩部、肩胛骨内侧缘及全身各部腧穴。
掌按揉法接触面较大,按揉力相对分散。
其中单掌按揉法力量相对较弱,多用于肩部、上肢、脊柱两旁的膀胱经侧线;双掌按揉法则按揉力量强而深透,适用于背部、腰部及下肢后侧。
拿揉法1.操作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捏拿治疗部位,同时拇指与其余四指在治疗部位上环旋揉动。
2.动作要领在拿法动作的基础上,增加了适度的旋转揉动,所产生的拿揉之力连绵不断地作用于施术部位上。
3.要求及注意事项(1)拿揉法在拿中含有一定量的旋转揉动,以拿为主,以揉为辅。
(2)操作要自然流畅,不可呆滞僵硬。
4.临床应用拿揉法较拿法的力量更趋缓和,舒适自然。
拿揉法应具备拿法与揉法的双重作用,主要适用于四肢部及颈项部。
运动关节类手法摇法(一)颈部摇法1.操作患者取坐位,颈部放松。
医生站在患者的侧后方,一手扶住患者的后枕部,另一手托住患者下颌,做缓慢的环旋摇动,并使其摇动的范围逐渐加大。
2.动作要领(1)摇动时速度宜慢不宜快,以免引起患者头晕。
(2)摇动的幅度不宜过大,仅在受限区域内摇动即可。
3.要求及注意事项(1)对于眩晕的患者慎用。
(2)摇动的速度不宜快,幅度不宜大;仅在受限区域内摇动即可。
1推拿:属于中医特色外治疗法,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在人体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运用各种手法和进行特定的肢体活动来防治疾病的一种医疗方法。
2一指禅推法:以拇指着力,通过前臂的摆动,带动腕部的往返摆动,使所产生的力通过拇指持续地作用于治疗部位,称一指禅推法。
3扌衮法:以手背部小指着力,通过前臂的旋转和腕关节的屈伸运动,使着力部在治疗部位上持续不断地来回滚动。
4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骨质增生和颈部损伤等因素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脊髓或交感神经等组织而引起的一组症状复杂、影响广泛的临床综合征,又称颈椎综合征.5落枕:由于睡姿不良或枕头高低失当,致使头颈部肌肉较长时间内处于某一固定姿势,使颈部部分肌肉受到牵拉,导致颈项部肌肉痉挛,出现以疼痛,活动受限,颈部僵直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种病证.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或肩胛提肌。
6肩周炎:肩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以肩关节疼痛、活动功能障碍和肌肉萎缩为临床主要特征的疾病.肩痹。
7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腰椎间盘的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引起的以腰痛并伴有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性疼痛等症状为特征的一种综合征,简称腰突症。
痹证,腰痛。
8扛肩现象:肩周炎后期疼痛减轻而肩关节广泛粘连,致肩关节各方面活动功能受限,尤以外展,内收,内收,内旋及后伸功能受限为甚。
特别是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扛肩现象.梳头穿衣等动作均难以完成。
手法:用手或肢体的相关部位,按特定的技巧作用于体表,以达到治病、防病及保健的目的,将这种特定的技巧动作称为“手法”介质的使用一为起一定的润滑作用,并保持操作部位不受损害,二是使具有药效作用的介质能通过手法操作从皮肤渗透到体内,发挥手法和药效的双重治疗作用。
《黄帝岐伯按摩》十卷是我国最早的推拿学专著。
明代:一是“按摩”之名开始有“推拿"之称,二是形成了小儿推拿的独特体系。
推拿按摩的基础手法推拿按摩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通过按摩身体穴位、经络和肌肉,以调理人体气血、神经和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推拿按摩手法繁多,其中包括一些基础的手法,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介绍一下。
一、揉法揉法是指用手指或手掌按揉患部,运动方式是旋转或往返推动。
揉法是一种拟人运动,用手指、手掌的推动力和旋转力来作用于人体,以促进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和代谢,增强组织的养分吸收和代谢能力,起到舒筋活血、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
(一)拇指揉法一般用手掌拇指的腹面对患部进行揉压,同时以手指关节为支点,用整躯力旋转劳动摩擦。
可用于关节疼痛,四肢酸痛、麻木等症。
(二)掐法掐法是指用手指的指尖或指腹对患部进行直接的揉压,为直接按压法的一种。
运动方式多为单向挤压,有时也可以作旋转跷拧形式。
掐法主要用于祛风除湿、消瘀通络、舒筋活血、止痛消肿等治疗。
适用于肌肉疼痛、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等疾病。
二、捏法捏法是指用指、拇指或手掌的横纹肌或拇指旁肌肉对患部刺压、揉捏的一种按摩方法。
捏法运动方式包括挤压、刺压、揉压和拔动等,常用于益气养血、理气和胃、调理内脏功能。
(一)指按法指按法是用一指或多指的指尖或指腹对患部进行普通刺压,有节奏地揉动摩擦患部。
主要用于消炎杀菌、活血去瘀和调和气血,适用于祛风理气、化痰止咳等疾病。
(二)拇指捏法拇指捏法是用拇指的指腹按压患部,以手指关节为支点揉动摩擦患处。
用于通踴活血、祛湿除风等疾病,适用于高血压、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等疾病。
三、推法推法是指用手掌对患部作出有节奏的按摩。
推法是一种流动性的按摩手法,通过推动局部组织和肌肉,促进周围循环、神经传导、调整脏腑功能等,达到舒筋活血、通脉护肤的效果。
(一)掌法掌法是指用手掌的面对患部进行均匀有力的按摩。
通过手掌的运动,促使皮下组织和肌肉得到充分的活动,加快代谢,促进淋巴循环,达到疏通经络、活络舒筋、调和脏腑功能等效果。
(二)指压推法指压推法是指用手指或拇指的指腹对患部进行有节奏的按摩。
中医推拿疗法调整气血流通中医推拿疗法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特定手法对人体的经络和穴位进行刺激,以调整气血的流通,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在中医理论中,气血是人体健康与疾病的重要因素,调整气血的流通对于维护身体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推拿疗法的基本原理推拿疗法是通过推、拿、揉、按等手法对人体进行治疗的一种疗法。
其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活血化瘀:推拿手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液的供应和运输,进而促使淤血和瘀血得以疏通,防止疾病的形成。
2. 调整气机:通过推拿手法的刺激,可以调动体内的气机,增强气血运行的能力,消除气滞和气郁等现象,从而消除体内的疾病。
3. 支持阳气:在中医理论中,阳气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推拿手法可以通过刺激经络和穴位,增强阳气的运行,提升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二、推拿疗法的常见技法推拿疗法的手法繁多,根据不同病情和治疗目的,医师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法。
以下为几种常见技法的介绍:1. 按:用手掌根或指腹按压穴位,一般以中等力度均匀按压,通过刺激穴位来调整气血的流通。
2. 推:用手掌、指腹等部位按揉肌肉、经络,并配合适度的推力,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
3. 揉:用双手指腹或掌根按螺旋形或往复性运动来揉捏合适的局部,促进经络的通畅和气血的运行。
4. 捏:用适度的力度捏揉具体的穴位,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和平衡体内的气血。
5. 搓:双手相互搓动,使手心产生热力,然后以热力作用于特定穴位,从而达到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的效果。
三、推拿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推拿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对于一些常见病和慢性病具有显著疗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适应症:1. 颈肩腰腿痛:推拿疗法可以缓解颈椎、腰椎等部位的疼痛和僵硬,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慢性内脏疾病:例如慢性胃炎、便秘等,推拿疗法可以促进胃肠蠕动,缓解症状。
3. 神经系统疾病:例如脑卒中后遗症、帕金森病等,推拿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中医经络按摩的常见操作技巧中医经络按摩作为传统中医疗法的一种重要手段,具有调理身体、促进血液循环和舒缓疲劳的功效。
在实践中,中医经络按摩操作技巧是非常关键的。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医经络按摩技巧。
1. 推拿手法:推拿是中医经络按摩中最基本的手法之一,常用于舒缓经络系统的压力和紧张状态。
操作时,按摩师应用中指和食指的力量,以揉、按、推、抓的手法对特定经络进行按摩。
通过这种推拿手法,可以促进经络的通畅、调理气血,从而改善身体的整体状况。
2. 针灸刺激:针灸刺激也是中医经络按摩中常见的一种技巧。
针灸是通过刺激经络上的穴位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的运行。
操作时,按摩师使用细长的针刺入特定穴位,然后进行适度的旋转或抽提。
这样可以刺激经络系统,对身体产生一定的调理效果。
3. 拍打搓揉:拍打搓揉是一种相对柔和的经络按摩手法,常用于调理全身经络系统。
按摩师可以利用手掌、指腹或拳头轻轻拍打和搓揉身体表面,以刺激皮肤和经络。
这种手法有助于舒缓肌肉和筋膜的紧张状态,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的自愈能力。
4. 推顶法:推顶法是一种特殊的中医经络按摩技巧,用于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
按摩师使用指腹围绕人体顶部进行按摩,以模拟头顶的脉络运行。
这种手法可以舒缓头部的压力和疲劳感,改善头晕、失眠等不适症状。
5. 旋转扳拉:旋转扳拉是中医经络按摩中较为独特的手法之一,常用于调理肌肉和关节的问题。
按摩师使用双手或手指,在特定经络上进行旋转和拉伸,以增加经络的灵活性和弹性。
这种手法对于改善关节僵硬、肌肉疼痛等问题具有显著效果。
总结起来,中医经络按摩的常见操作技巧包括推拿手法、针灸刺激、拍打搓揉、推顶法和旋转扳拉等。
每一种技巧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和操作要点,按摩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技巧。
通过正确的中医经络按摩技巧,可以有效地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促进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
成人推拿的基本手法成人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使用手部技巧在人体表面施加压力和推拿的手法,以调整和改善身体的功能。
下面是成人推拿的基本手法,按照列表划分:一、按摩手法:1. 揉捏:用双手的指腹或掌根来揉捏肌肉。
以适当的力度,顺时针或逆时针进行揉捏,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放松紧张的肌肉。
2. 摩擦:用双手的掌根或手指的一侧进行快速的来回摩擦。
这种手法可以加快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消除淤血和疲劳。
3. 推拿:用手掌的平面或手指的指腹进行有节奏的按压和推拿。
通过在穴位上施加适当的力度和节奏,可以调整气血的流动,促进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4. 摸压:用手掌的平面或手指的指腹轻轻按压穴位。
这种手法可以起到调整身体功能、促进气血流通的作用。
5. 敲打:用手掌或手指的指腹进行轻拍和敲打。
这种手法可以帮助松弛身体,促进血液循环,并有助于放松紧张的肌肉。
二、拉拽手法:1. 撕拉:用双手的指腹或手指的侧面,沿着肌肉纤维的方向进行缓慢而均匀的撕拉。
这种手法可以改善肌肉的弹性和柔软度,促进肌肉的修复和恢复。
2. 按摩拉伸:用手掌的平面或手指的指腹配合慢慢拉伸肌肉,以增加肌肉的灵活性和牵拉。
三、穴位按摩: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节体内各种功能、疏通经络、促进血气流通等作用。
其中一些常用的穴位包括“太冲穴”、“涌泉穴”、“阴陵泉穴”等。
四、配合呼吸:在进行推拿时,可以配合深呼吸来放松身体和促进血液循环。
吸气时施加压力,呼气时放松手法,并随着呼吸的流动进行推拿。
以上是成人推拿的基本手法,通过合理的运用可以达到舒缓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调整身体功能的效果。
请在接受推拿时选择专业的推拿院所,并遵循专业推拿师的指导。
成人推拿适用于大部分健康人群,但对于特定疾病或身体不适的人群,请在咨询医生的建议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