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发展历程
- 格式:doc
- 大小:4.82 MB
- 文档页数:18
中国电视的发展历程中国电视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
在那个时代,中国电视被认为是一种新兴的文化媒体,并在国内迅速普及。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中国政府开始关注电视的发展,将其视为宣传思想的重要工具。
1958年,中国成立了第一代中央电视台(CCTV),播出了全国范围的电视节目。
起初,电视节目的制作条件有限且落后,只能播出一些简单粗糙的节目,但人们对电视的热情依然如此高涨。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的不断改善,中国电视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新的突破。
这是电视技术的一次巨大飞跃,打破了以前的技术限制。
同时,电视节目的多样性和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除了政治宣传节目,电视剧、新闻报道和娱乐节目也开始涌现出来。
然而,中国电视的发展进程并不一帆风顺,上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期间,电视行业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和冲击。
电视节目的质量大幅下降,很多经典作品受到查禁,电视行业一度陷入低谷。
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电视行业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电视技术进一步升级,画质更加清晰,色彩更加丰富。
各类电视节目开始出现,包括电视剧、综艺节目、体育赛事等。
通过电视媒体,人们可以感知到全球各地不同的文化和信息。
2000年代以后,中国电视进一步发展壮大。
CCTV已经成为全球影响力最大的电视媒体之一,并向世界播送了大量的中国文化。
同时,各地方电视台的崛起也推动了中国电视行业的繁荣。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中国电视行业进入了多元化的时代。
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和电视机等各种终端,随时随地观看电视节目。
同时,中国的视频平台如爱奇艺、腾讯视频等也成为了人们获取电视节目的重要渠道。
在当前,中国电视行业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
碎片化观看和个性化需求的增加,使得电视节目的制作和传播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同时,随着流媒体服务的崛起,传统电视行业需要面对互联网公司的竞争。
总体来说,中国电视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追寻技术进步和节目创新的过程。
中国电视行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电视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1958年,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问世,标志着中国电视行业的起步阶段。
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中国电视机主要以政府机关、军事单位和少数城市的家庭为主要用户。
1978年,中国实现对外开放以后,电视行业开始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机的普及率逐渐增加。
同时,中国电视机制造企业也开始崛起,电视机的品种和规格也逐渐丰富。
1995年,中国开始实施电视机数字化改造计划,推动中国电视行业步入数字化时代。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得电视节目更加丰富多样化,同时也提升了电视的画质和音质。
2002年,中国正式实行数字电视广播覆盖全国。
这一年,中国电视行业进入了全面数字化的阶段,数字电视机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模拟电视机。
近年来,中国电视行业在技术创新、内容制作和商业模式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随着高清、超高清、3D技术的应用,电视的观感体验大大提升。
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中国的视频网站也崛起,成为人们获取电视节目和视频内容的新途径。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中
国电视行业将进一步转型升级,电视机将不再是简单的电视接收设备,而是具备更多智能功能和个性化定制的家庭娱乐终端。
我国电视发展的历程
中国电视发展历程
中国电视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58年,当时中国的第一台电视机在北京试车成功。
此后,电视逐渐进入中国家庭,成为人们娱乐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中国的电视发展初期,由于技术水平有限,节目品质较低,内容单一,大部分节目都是政治宣传为主。
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引进国外电视技术和节目制作经验,电视节目的品质和内容开始得到提升。
此时,电视成为人们家庭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人们通过电视了解国内外的最新信息和文化。
2000年以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进步,中国的电视行业迎来了繁荣期。
高清电视、液晶电视、智能电视等新技术和新产品相继进入市场,大大提升人们观看电视节目的体验。
电视台的数量也迅速增长,电视节目的类型和内容也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
近年来,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为中国电视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互联网电视、网络直播和视频网站等新兴媒体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新选择。
中国的电视台和制作公司也纷纷开展网络电视节目制作和传播,积极探索电视与互联网的融合之道。
随着电视技术和传媒环境的不断进步,中国电视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趋势。
不仅有政治、新闻、娱乐等各类节目,
还有针对不同年龄群体和兴趣爱好的专题节目。
同时,中国的电视作品在国际舞台上也逐渐走红,展现出了中国电视行业的实力和潜力。
总体而言,中国电视的发展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快速发展阶段再到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转型过程。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推进,中国电视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电视节目也将更加丰富多样,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求。
中国电视剧发展历程中国电视剧发展历程一、起源与初步发展阶段在中国电视的发展初期,电视剧主要以舞台戏剧的形式呈现。
1958年,中国第一部正式的音乐舞台剧《白毛女》在电视上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剧的诞生。
接着,一系列道德教育片、历史剧、现实主义题材的剧集相继问世,如《武大郎与潘金莲》、《红灯记》等。
二、改革开放与市场化发展阶段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电视剧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引进外国影视片成为了一种新趋势,中国的电视剧开始受到国际影视产业的影响。
同时,中国电视剧在题材、创作手法上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更加注重现实主义的风格,呈现出社会、经济、政治等多个层面的问题。
三、荧屏黄金时代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国电视剧进入了一个繁荣的阶段,被誉为荧屏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众多经典的电视剧问世,如《还珠格格》、《康熙微服私访记》等。
这些电视剧在剧情、角色设定、服装等方面都具备了高水准的制作,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爱与追捧。
四、多元化与优质剧目崛起随着市场化的发展,中国电视剧开始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各种不同题材、不同类型的电视剧纷纷涌现,涵盖了历史、都市、农村、武侠、军事等各个领域。
同时,电视剧的制作水平也逐渐提升,不仅在剧本创作上注重深度与内涵,还在拍摄技术、视觉效果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提升。
五、网络影视的兴起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影视逐渐成为了人们获得电视剧内容的主要途径之一。
越来越多的电视剧开始在网络上首播,各大视频平台竞相推出自制剧集。
网络影视的兴起不仅为电视剧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为创作人员提供了更多发展的机会。
附件:本文附有相关的图片、图表和统计数据,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电视剧发展的历程。
法律名词及注释:1:第一个法律名词:版权法注释:版权法是保护原创作品的法律,对电视剧的著作权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2:第二个法律名词:广播电视法注释:广播电视法主要规定了对广播电视行为的管理和监督,对电视剧的播放、制作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中国电视发展历程电视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当时,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播技术的出现为电视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在中国,电视的发展始于1958年,当时由中国科学院开展的电视试验不久后就开始了规模较大的试播。
1960年,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问世。
这台电视机以它简单的图像和声音播放功能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兴趣。
然而,由于技术限制,电视节目的范围和数量较为有限。
在1964年,中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也正式面世。
这一里程碑标志着中国电视行业在技术上的重要突破。
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电视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阶段。
不仅电视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改进,还出现了更多的电视台和电视节目。
1978年,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成立,作为国家级电视媒体,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电视产业的发展。
1980年代初,中国电视面临了新的改革和发展机遇。
随着经济改革的推进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电视行业开始引进和发展外国媒体技术和节目。
此外,电视播出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革。
传统的广播方式由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广播取代,为电视观众带来了更多的频道和内容选择。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中国电视行业有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不断提升了电视节目的质量和多样性。
高清晰度、宽屏显示、互动功能等新技术逐渐被引入。
同时,互联网的普及也为电视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在线视频平台和流媒体服务的兴起,对传统电视行业产生了重大冲击,但也为电视节目的传播和观众参与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总的来说,中国电视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技术创新、媒体改革和市场竞争等一系列的重大变革。
从最初的黑白电视到现代的高清晰度数字电视,中国电视行业不断创新和发展,为广大观众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节目内容。
中国电视的发展历程
中国电视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当时,中国电视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仅有几台黑白电视机,而且只能在大城市和政府机关中使用。
在1958年,中国成立了第一个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电视节目。
到了1960年代初,中国电视开始迅速发展。
北京电视台改名为中央电视台,建立了遍布全国的电视网络系统,使电视信号能够覆盖农村和偏远地区。
同时,开始引进和制作更多的电视节目,包括新闻、政治宣传、戏曲、体育和文艺等。
1978年,中国实施了改革开放政策,这对电视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从此以后,中国电视开始迅速扩大规模,并引进了更多的技术、设备和节目内容。
1990年代初,中国电视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技术的进步,彩色电视逐渐普及,高清电视开始试播。
中国还开始引进海外电视剧和综艺节目,并推出了一些家庭喜剧和青春偶像剧等受欢迎的节目。
进入21世纪,中国电视继续迎来快速发展。
数字电视和互联网电视的兴起,使观众能够更方便地收看高质量的节目,并参与互动。
同时,中国电视制作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电视剧和综艺节目。
目前,中国电视产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庞大和重要的电视市场之一。
中国电视不仅在国内大获成功,还远销海外,赢得了世
界各地观众的喜爱。
随着科技的不断革新和媒体环境的变化,中国电视的发展势头依然强劲,将继续为人们提供更多优质、多样化的节目内容。
中国电视行业的发展历程
1958年,中国成立了第一家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视总台。
这标志着中国电视行业的起步,电视节目开始在中国传播。
在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中国电视行业发展缓慢,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电视节目的数量和内容受到极大限制,只能宣传政府的意识形态和宣传内容。
1978年,随着开放的开始,中国电视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开始引进海外的电视节目、技术和设备,并与国外电视台进行合作。
这一时期,中国的电视剧开始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发展,引起了大量观众的追捧。
1995年,中国推出了全国性的有线电视网络,并开始向更多的家庭提供电视节目。
这一举措大大推动了中国电视行业的发展,并使更多的观众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电视节目。
21世纪初,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中国的电视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电视节目的种类和数量开始大幅增加,电视剧、综艺节目、纪录片等成为观众喜爱的节目类型。
同时,电视台开始积极开展跨界合作,将电视剧、电影、小说等内容进行跨媒体发展。
如今,中国的电视行业已经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
中国拥有众多的电视台和电视频道,电视节目的质量和内容得到了极大改善。
并且中国的电视节目也开始走向国际,一些优秀的电视剧和综艺节目被引进到国际市场。
总的来说,中国电视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从最初的电视台成立到现在的百花齐放,中国电视行业已经成为中国文化
传播的重要渠道,为观众提供了多样化、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观众需求的变化,中国电视行业将继续朝着更高的层次迈进。
中国电视史1958-2008中国电视史始于1958年,至2008年已经走过了五十余年的发展历程。
这段时间里,中国电视行业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本文将从技术、内容和影响力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电视史的发展轨迹。
一、技术的发展在1958年之前,中国电视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电视节目的播出仅限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然而,自1958年开始,中国电视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这一年,中国电视台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电视迈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在技术方面,中国电视业经历了多次重要的突破和进步。
首先是黑白电视向彩色电视的转变。
1978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彩色电视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
接着是从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的转变。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于2003年正式启动了数字电视的试点工作,并于2008年完成了全国范围内的数字电视覆盖。
二、内容的丰富随着技术的进步,中国电视节目的内容也日益丰富多样。
在1958年至1978年间,中国电视节目主要以新闻、文艺晚会和影视剧为主。
这一时期的电视节目以政治宣传为主导,内容相对单一。
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视节目的内容开始呈现多元化和多样化的趋势。
电视剧、综艺节目、纪录片等各种类型的节目相继涌现。
其中,《西游记》、《红楼梦》等一系列经典剧集深受观众喜爱。
同时,各类选秀节目如《超级女声》、《中国好声音》等也创造了一批明星,推动了中国音乐产业的发展。
三、影响力的扩大中国电视业的发展不仅仅是技术和内容的进步,还体现在其对社会的广泛影响力。
电视节目作为一种大众媒体形式,具有传播信息、传递价值观念的重要功能。
电视节目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
通过新闻节目,观众可以及时了解国内外的新闻动态;通过纪录片,观众可以了解历史文化、科学知识等多个领域的内容。
电视节目对社会风气的塑造起着重要作用。
电视剧、综艺节目等引领了时尚潮流,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此外,一些具有社会关注度的话题也通过电视节目的报道和讨论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关注,引起了社会的热议和思考。
我国彩色电视机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1. 我国彩色电视机的初期发展我国彩色电视机的发展可以追溯至上世纪70年代。
当时,我国政府开始重视电视产业的发展,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国家投资兴建了一批彩色电视机生产线。
这标志着我国彩色电视机行业的初步起步,也奠定了我国成为世界电视机制造大国的基础。
2. 彩色电视机技术突破和自主创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彩色电视机行业逐渐实现了从技术跟跑到技术领跑的转变。
在技术创新方面,我国企业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进行消化吸收,同时也不断加大自主研发的力度,取得了一系列技术突破,如LED背光技术、高清显示技术等。
这些技术突破为我国彩色电视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3. 我国彩色电视机的市场发展和竞争格局我国彩色电视机市场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市场。
随着市场需求的日益增长,我国彩色电视机行业也面临着来自国际品牌和国内竞争对手的挑战。
然而,我国彩色电视机企业依靠自身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成功打开了国内市场,并不断拓展国际市场,成为了国际彩电行业中的重要力量。
4. 彩色电视机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我国彩色电视机行业也发生了持续的改变。
未来,我国彩色电视机的发展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 1) 智能化:彩色电视机将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显示设备,而是智能家居的中心控制终端,实现与其他智能设备的互联互通。
2) 电视+互联网:彩色电视机将融合互联网和传统电视,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内容和更便捷的服务。
3) 超高清:随着4K和8K技术的成熟,彩色电视机将呈现出更高清、更逼真的画面,提升用户的视觉体验。
4) 定制化服务:彩色电视机生产企业将更加重视用户需求,推出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实现个性化定制。
5. 个人观点和总结我国彩色电视机行业在市场需求、技术创新和国际竞争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展现出活力和潜力。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我国彩色电视机行业将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电视发展历程中国电视发展历程一、我国电视的诞生电视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其发展是十分迅速的。
美国于1920年首先研试电视机,1936年英国开始在伦敦建立第一座电视台。
1940年美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视,并于1941年播放了第一条商业电视广告。
彩色电视机则于1954年问世。
1953年2月,日本NHK电视台首播,同年8月NTV商业电视台正式开播,这是亚洲第一个商业电视台。
1958年5月1日晚7时,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试播成为中国大陆电视的诞生日,同年9月2日正式播出。
二、我国电视的发展探索阶段20世纪50年代国际电视业的迅速发展也带动了我国电视业的发展。
1958年4月上海市政府下达研制任务,上海广播器材厂不分昼夜进行研制,并于同年7月24日完成,收到"中心发射台"发射的多种几何图形组成的表格。
测定表明,其质量和稳定度超过了当时中国市场上的日本"通用牌"和前苏联的"红宝石牌"电视。
现在,"中国第一代电视机"已经入藏历史博物馆,这就是上海牌101 型43 厘米(17寸)电子管。
1958年,被命名为“红光”牌35SX的我国第一只35厘米黑白显象管在成都诞生。
起步阶段中央电视台于1972年5月正式播出彩色电视节目,上海电视台则于同年10月播出彩色电视节目。
数字化阶段在我国国庆50周年的日子里,数字电视试播成功。
之后,深圳、常州等地也进行了小规模数字电视试播。
作为与北京、深圳同步试验发展数字电视的上海,则在2000年开通了数字电视,其中增补27频道的一路高清晰度数字电视节目(频率:379MHZ、符号率:6835 、调制方式:16QAM );并实验其他频道的数字电视节目的传输。
2001年的APEC期间,上海主要宾馆开通数字电视节目。
2002年元月,上海开通数字有线电视节目频道,此时上海电视台的数字化程度已达45%,并计划两年内完成从模拟到数字的转换;两年后实现无磁带化硬盘播出。
走进大市场(1993年至今)。
三分法:一、“台”时代:缺乏竞争的阶段:(1958年——90年代初期)在这一阶段,中国电视业几乎是没有竞争的,这个阶段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1958年至1983年:这一阶段在现在的中国电视史上几乎很少会浓墨重彩的进行叙述,原因也很简单,那个时期电视还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大众媒介,还只是达官贵人家的奢侈品。
1983年——90年代初期一九八三年三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可说对之后十多年的电视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因为这次会议制定了中央、省、地(市)和县(市)「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和覆盖」的方针,一改以往「两级办电视」的发展格局,使中国电视业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自此,各省、市和自治区除了分别拥有一个电台、一个无线电视台和一个有线电视台外,还有一个教育台或经济台(其中上海在九十年代初更成为唯一一个拥有两个电台和两个无线台的直辖市),还有属下各地区(市)和县(市)级政府也自办电视台。
本来最初的「四级办电视」目的是调动各级政府的积极性,通过建立地方电视台的方法来提高电视人口的覆盖率,事实上也达到这效果,比如全国电视人口覆盖率就从一九八二年的57.3 %上升到一九九七年的87.6 %。
至二零零零年底为上,电视的覆盖别为92.5%。
然而,积极性调动得过火了,则出现另一种情景:电视台过多。
截至一九九四年底,经有关部门正式批准建立县级以上的无线电视台达九百八十二个,有线台更多至一千二百一十二个,教育台九百四十一个,总数达三千一百二十五个,较美、俄、日、法、德、英、印度、加拿大、澳洲、巴西和巴基斯坦等十一个电视产业大国的总和(二千六百零六个)还多了五百一十九个。
而到了一九九七年底,仅有线电视台数目就逾二千个。
回顾这一时段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能够留在我们记忆中,或者说,能够在中国电视发展历史上留下痕迹的事件几乎与竞争并没有什么关系:1958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实验播出电视节目。
6月1日,首次播放本台记者拍摄的新闻影片。
6月15日,播出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6月19日,第一次成功地现场直播了一场篮球比赛。
10月1日、12月20日上海电视台、哈尔滨电视台(今黑龙江电视台前身)也相继问世。
这是中国最早的一批电视台。
1973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面向首都观众的彩色电视正式试播。
1979年1月28日,上海电视台播出中国电视历史上第一条商品广告。
8月,中央电视台设立《为您服务》专栏,介绍电视节目,回答观众来信。
1980年7月,中央电视台开办新闻评论性的专栏节目《观察与思考》。
它是《焦点访谈》的先驱。
1981年中央电视台开播由赵忠祥主持的《动物世界》,并很快成为央视的王牌节目。
1983年春节,中央电视台正式推出“春节联欢晚会”。
自此,年三十看春节联欢晚会成为中国新的民俗。
8月7日开始,中央电视台推出25集大型电视系列节目——《话说长江》。
它首次在大型节目中树立了固定的节目主持人,采用章回小说体的结构方式,固定栏目,连续播出。
之后,总导演戴维宇及其创作班子趁热打铁,再次推出《话说运河》。
1987年2月1日,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由面向北京改为面向全国播出,并实现向经济信息频道的转变。
1990年4月18日,全国第一家省级有线电视湖南有线广播电视台开始试播。
有线台的成立,打破了无线电视一统天下的局面。
中央电视台与正大集团合办《正大综艺》。
该节目采用特邀嘉宾——明星或名人——猜谜、现场观众参与的形式,一举成为收视热点,同时也造就了许多电视名人,杨澜就是第一个幸运者。
该年又称电视剧年,一部50集电视连续剧《渴望》引得万人空巷。
(在这一阶段,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只有“台”的概念,中央电视台、省台、市台,而几乎没有什么节目与栏目的概念,即使有,也是电视剧,比如《射雕英雄传》、比如《渴望》、比如《新星》。
)二、“栏(节)目”时代:有竞争但不充分的阶段:(90年代初期——90年代末)1993年5月1日早晨7:20,中央电视台推出《东方时空》,其中包括“浓缩人生精华”的《东方之子》、“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生活空间》、“聚焦热点事件”的《焦点时刻》等子栏目。
1994年4月1日,中央电视台在《焦点时刻》启示下开播每期13分钟的电视新闻评论性栏目《焦点访谈》。
《焦点访谈》还是国内将制片人体制引入新闻节目制作的第一家。
1996年3月16日,由崔永元主持的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出台,自此中国老百姓才开始真正认识什么叫谈话类节目,但是此类刚加盟的电视“新军”很快就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新宠。
因为制作方便、花费成本小,全国各地方电视台继而纷纷推出自己的谈话节目。
3月31日,凤凰卫视中文台正式开播。
《时事直通车》、《相聚凤凰台》、《锵锵三人行》等节目令内地观众耳目一新。
5月1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播出第一期节目《宏志班》。
双机拍摄、记者现场采访、现场评述,对事件多角度分析、递进式探究--从形式到内容,《宏志班》呈现出独特的形貌。
1997年7月13日,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横空出世,开中国大陆综艺节目之先河,迅速在全国观众和电视台中刮起一股“快乐旋风”,成为“电视湘军”崛起的标志性栏目。
节目内容以游戏为主,辅以歌舞、小品、相声和少部分事先录制的花絮。
1998年7月16日,湖南卫视《玫瑰之约》一炮走红。
它的开播,首开了大陆电视媒体婚恋节目之先河,似一股清风迎面拂来,令人耳目一新,迅速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
11月,中央电视台推出国内首档互动式益智类节目《幸运52》。
2000年5月,国内第一档大型电视“真人秀”节目《生存大挑战》在广东电视台拉开序幕。
随后,《走进香格里拉》(全国100家电视台联手打造)、《完美假期》(湖南经济电视台制作)等“真人秀”节目纷纷亮相,广西电视台甚至将“真人秀”做成了每周一期的固定播出栏目《挑战星期四》。
7月,中央电视台开播第二档益智性游戏节目《开心词典》,此后全国电视掀起一股“益智”风潮。
这是个栏目化的时代,人们对电视的概念从“台”转化为了“栏目”,在普通电视观众的交谈中,“昨天,中央台播了什么”,变成了“昨晚《实话实说》说的是什么?”。
在电视运行管理上,自从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引入制片人概念以来,制片人制度逐步成为中国电视节目运行体系中竞相采用的管理制度模式。
应该承认,与节目生产相关的人、财、物支配权集于制片人一身,有效地调动了栏目自我发展的积极性,栏目的活力蓬勃,也因此产生了一大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品牌栏目。
三、“频道”时代:竞争相对充分的阶段:(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电视进入频道化时代,在我看来,由两个现象所导致的:1、省级卫视上星:仅仅在20年以前,省级卫视对于中国人还只是一个陌生的概念。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解决部分边远地区由于地形复杂电视节目覆盖不到本省区的困难,国家有关部门允许部分省级台的节目通过卫星进行传送。
于是,诞生了中国第一批省级卫视。
中国第一批上星的仅有5家电视台,云南和贵州两省共用同一个转发器,合称云贵台,由于两家电视台隔日使用卫星频道,这意味着当时的观众根本无法保证连续每天收看同一电视连续剧。
即使是这样,观众们已经很满足了,精神食粮的的匮乏大大的吊着国内电视观众对电视节目的胃口,一时间,经济并不发达的云贵反而凭借着“地理优势”,把自己的电视品牌首先送上卫星。
先期上星卫视的示范作用以及上星产生的各种影响力成为了省台上星的催化剂,随着地方有线电视网的迅速崛起和扩大,山东、四川、浙江这些实力雄厚的省级台纷纷要求上星传播。
于是进入90年代的卫星电视时代。
90年代以后,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压缩技术的应用,使得我国卫星电视事业发展迅速。
截止1999年,国内31个省级电视台已经悉数上星,一时间,一个数目庞大的卫星电视群,以一种从未有过的概念——省级卫视,出现在中国电视媒体的版图上。
省级电视台上星的前后十年间尤其是最近几年里,国内恰恰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媒体发展的高峰期,国家对传媒行业经营的政策有所宽松,卫星电视的发展和省级卫视的崛起逐渐打破了以往“央视为主,一家独大”的旧电视格局,并逐渐形成央视、省级卫视、城市台三足鼎立,多元发展的新格局。
2、有线电视发展:中国的有线电视经历了3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有线电视用户国。
目前,我国有线电视用户已经达到了8000多万,中国有线电视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974年至1983年--随着开路电视节目的增多,共用天线出现在各个居民楼上或平房的屋顶上。
这一阶段是有线电视发展的初级阶段--共用天线阶段。
该阶段的技术特点是全频道隔频传输,一个共用天线系统可以传输五-六套电视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