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
- 格式:doc
- 大小:99.00 KB
- 文档页数: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
2005年第45 号
根据《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的规定,我委组织对已实施5年以上的行业标准进行了复审,决定废止YB/T327-1963《耐火材料用铝土矿石分类及技术条件》等61项黑色冶金行业标准、DL/T 504-1992《电力工程规划设计任务来源代码》等39项电力行业标准、YS/T 14-1991《异质外延层和硅多晶层厚度测量方法》等项等46项有色金属行业标准、SY/T 5020-1997《钻井泵用锥柱螺纹》等16项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MT377—1995《电雷管用绝缘电线》等8项煤炭行业标准、XB/T 101-1995《高稀土铁矿石》等11项稀土行业标准(具体标准编号及名称见附件),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OO五年七月二十六日
附件:
废止181项黑色冶金、电力、有色金属、煤炭、石油天然气、
稀土行业标准编号及名称。
稀土产业发展思路
稀土是一类具有特殊化学和物理性质的元素,对于现代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我国是全球稀土产量最大的国家,但由于长期的过度开采和不合理的管理,导致稀土资源的开采难度和成本越来越高。
为了更好地发展稀土产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调整稀土产业结构,加强科技创新。
在稀土产业中,高端产品的附加值较高,但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自主研发能力还比较薄弱,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
2.加强稀土资源保护和管理。
稀土资源是有限的,应该加强资源保护和管理,避免过度开采和浪费。
建立更加严格的稀土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稀土资源的保护和监管。
3.加强国际合作和市场开发。
稀土产业是全球产业,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开拓市场。
同时,我国需要加强对稀土市场的研究,制定更加科学的市场开发策略。
4.促进稀土产业绿色发展。
稀土的开采和加工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应该采取科学的环保措施,促进稀土产业的绿色发展。
总之,稀土产业是我国的重要战略性产业,需要加强科技创新、资源保护和管理、国际合作和市场开发、绿色发展等方面的工作,才能更好地实现稀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1 -。
稀土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稀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及国防科技工业不可或缺的关键元素。
随着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不断深化,稀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将进一步提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部署以及《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1〕12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的要求,为科学指导稀土行业发展,推动稀土产业整体迈入中高端,特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一)行业现状2011年,《若干意见》颁布以来,稀土行业在资源保护、产业结构调整、应用产业发展、创新能力提升、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行业发展质量迈上了新台阶。
1.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
一是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
稀土冶炼分离企业从99家压缩到59家,6家稀土集团主导市场的格局初步形成,整合了全国23家稀土矿山中的22家、59家冶炼分离企业中的54家,扭转了“多、小、散”的局面,冶炼分离产能从40万吨压缩到30万吨。
二是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以资源开采、冶炼分离和初级产品加工为主的产业结构加快向以中高端材料和应用产品为主的方向转变,80%以上的初级加工品被用于制造磁性、催化、储氢、发光、抛光等功能材料。
三是产业布局趋于合理。
围绕资源地建成包头、赣州、凉山、龙岩等稀土资源开采和冶炼分离基地,产能分别占全国90%、60%以上;围绕消费市场建成宁波、厦门、成都、包头等稀土应用产业基地,稀土磁性、催化、发光材料产业规模分别占全国70%、50%、45%以上。
2.应用产业发展成果显著。
一是应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稀土磁性、催化材料产量年均增幅超过15%,稀土磁性、发光、储氢等主要功能材料产量占全球总产量70%以上。
二是产品性能大幅提升。
稀土磁性材料综合性能(磁能积+矫顽力)由60提高到70以上,基本满足电动汽车、风力发电设备等需要,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器达到国V标准,国产石油裂化催化剂自给率超过90%,LED器件发光效率由90流明/瓦提高到150流明/瓦以上。
附件1稀土行业规范条件(2016年本)为有效保护稀土资源和生态环境,推动稀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规范生产经营秩序,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要求,制定本规范条件。
一、项目的设立和布局(一)稀土矿山开发、冶炼分离项目(含稀土资源综合回收利用企业的冶炼分离项目,下同)应符合国家资源、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能管理等法律、法规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发展规划要求,符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矿产资源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安全生产规划等要求。
(二)开采稀土矿产资源,应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
矿山企业应严格按照批准的开发利用方案和开采计划进行开采,严禁无证、越界开采和超总量控制指标开采,严禁选用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采选矿工艺。
(三)稀土矿山开发、冶炼分离投资项目应按照《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的规定,经核准后方可建设生产。
二、生产规模、工艺和装备(一)生产规模企业或大型稀土集团生产规模:混合型稀土矿山企业生产规模应不低于20000吨/年(以氧化物计,下同);氟碳铈矿山企业生产规模应不低于5000吨/年;离子型稀土矿山企业生产规模应不低于500吨/年。
禁止开采单一独居石矿。
使用混合型稀土矿的独立冶炼分离企业生产规模应不低于8000吨/年;使用氟碳铈矿的独立冶炼分离企业生产规模应不低于5000吨/年;使用离子型稀土矿的独立冶炼分离企业生产规模应不低于3000吨/年;稀土资源综合回收利用企业的冶炼分离项目生产规模应不低于3000吨/年。
以上各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不得低于20%。
(二)工艺及装备稀土矿山开发、冶炼分离企业选用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经济高效的清洁生产工艺,推广使用《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的成熟技术。
不得使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高能耗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中规定应淘汰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及生产落后产品。
中国稀土政策的变迁及对稀土产业的影响邱南平;徐海申;李颖;周艳晶【摘要】稀土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
为促进稀土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政府出台了许多稀土政策,主要包括资源开发政策、税收政策、出口政策、产业政策、环保政策,这些政策的变迁对稀土产业产生了重大影响:降低了资源消耗速度、改变了全球稀土供需格局、提高稀土产业集中度、使得企业外部成本内部化,实现了部分目标。
政策建议:根据供需格局变化,适度放松轻稀土管控;发挥资源优势,确保中国稀土利益;实施差别化和精细化管理;加快提高产业集中度步伐,减少政府对出口的直接干预;加大稀土应用研发,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Rare earth is important strategic mineral resources in our country. In recent year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are earth industry, the government has introduced many rare earth policies, such as policy on resource development, tax policy, export policy, industrial policy,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 In accordance with these policies, we have reduced the resource consumption, changed the world's rare earth supply and demand pattern, and improved the rare earth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All of these efforts that we have made help to internalize external cost and achieve some goals.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we should moderately relax the rare earth control with the change of supply and demand pattern, make full use of the advantages in resources so as to ensure China's rare earth interests. At the same time, we will devote our efforts to implement different and ifne management, work faster to promote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and reduce the governmentinterference over export. Finally, we should step up efforts to research application of rare earth, and give priority to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期刊名称】《中国国土资源经济》【年(卷),期】2014(000)010【总页数】5页(P41-44,9)【关键词】中国稀土;政策变迁;产业影响【作者】邱南平;徐海申;李颖;周艳晶【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 100083; 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 100037;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包头 014010;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100037;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 100083; 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 1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07.1稀土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新材料和电子通讯、国防、航天航空等高新技术产业,同时,稀土也是我国的优势矿产[1]。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规划(2016-2020年)积极推进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实现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突破,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是当前工业经济发展的迫切任务。
推动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支撑。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明确“十三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技术创新能力发展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引导和加强重点产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工业转型与升级,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成就及存在问题“十二五”时期,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产业技术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果,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有了较大提升。
(一)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我国逐步掌握了一批关键技术,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百万千瓦级核电装备、大型飞机、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船、高速轨道交通、云计算、部分行业应用软件等核心领域,集中力量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推动了高技术船舶、汽车发动机关键部件、高精度冷轧板、碳纤维等重点领域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攻克了包括“高效环保芳烃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技术”、“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工艺技术”、“高磁能积稀土永磁体”、“铝电解节能重大技术”、“申威SW-3众核处理器”等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并进行推广应用;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百万吨乙烯成套装备、风力电机等部分领域装备产品技术水平已跃居世界前列,第一艘航母交接入列,大型快速高效数控全自动冲压生产线实现向发达国家批量出口,28纳米芯片制程工艺进入量产,核心技术掌控能力显著增强。
工业行业标准化工作进展顺利,“十二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共批准发布 1.1万余项行业标准,完成了近6000项行业标准的复审工作,废止了538项行业标准,进一步优化了标准体系结构。
稀土行业准入条件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稀土行业准入条件(征求意见稿)为科学开发利用与有效保护稀土资源,推动稀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规范生产经营秩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策,制定本准入条件。
一、生产布局条件(一)稀土矿山开发、冶炼分离、金属冶炼项目应符合国家资源、环保、节能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符合国家产业策、矿产资源规划和行业规划要求,符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稀土行业发展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规划要求。
(二)勘查、开采稀土资源,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相关管理规定,依法取得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
矿山企业应按照批准的开发利用方案进行开采,严禁无证、越界开采和使用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采、选矿工艺。
(三)在国家法律、法规、行规章及规划确定或县级以上人民府批准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功能保护区等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大中城市及其近郊,居民集中区、学校与托幼机构、疗养地、医院和食品、药品、电子等对环境条件要求高的企业周边1公里内,不得建设稀土冶炼分离项目。
(四)稀土矿山开发、冶炼分离属于国家限制类投资项目,必须按照《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的规定,经有关主管部门核准。
二、生产规模、工艺和装备(一)生产规模轻稀土矿山企业生产建设规模年处理矿石量应不低于30万吨(1000吨/日);离子型稀土矿山企业生产能力应不低于3000吨(REO,以氧化物计)/年。
禁止开采独居石等具有放射性、污染严重的稀土矿。
使用混合型稀土矿的冶炼分离项目规模应不低于8000吨(REO)/年;使用氟碳铈矿的冶炼分离项目规模应不低于5000吨(REO)/年;使用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冶炼分离项目规模应不低于3000吨(REO)/年。
稀土金属冶炼项目规模应不低于1500吨/年。
中国稀土案对我国的启发和借鉴一、中国稀土案案件始末中国稀土案源于我国在生态环境逐步恶化的背景下,对稀土等珍贵自然资源出口的逐步限制。
1985年,针对稀土的出口退税政策开始实施,在出口量方面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三年后,又对稀土实施了出口配额许可证制度,并且在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中增加了稀土原料一项。
2021年,稀土的出口退税被取消,同时还大大减少了出口配额企业的名额。
2021年,我国的国土资源部停止了新的稀土矿开采许可证的发放。
2021年4月,我国再次发布了新的《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目标》,继续压缩新的开采许可证,从源头上控制稀土矿的开采。
2021年,我国提出了要在六年之内将稀土出口配额的总量控制在3.5万吨/年以内的目标。
随着这些限制措施的出台,触动了国际社会上以美日欧为代表的长期依赖中国稀土的这些国家的利益。
2021年3月13日,美日欧针对我国对钨、钼、稀土的规制措施提出了磋商请求,并诉诸了WTO 争端解决机制。
起因就在于这三类资源首先在各国的重要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次是这三类资源的开采又对环境破坏极大,因此我国对此实行了严厉的管制措施。
同月15日,我国正式收到了美日欧的磋商请求,就此被称为“美国诉中国稀土案”(以下简称中国稀土案)。
日内瓦时间2021年3月26日,WTO公布了关于此案的的专家组报告,裁定中方的规制措施违反了世贸组织的规定。
2021年4月17日,在商务部的新闻发布会上,中方表示会就此案提出交叉上诉。
2021年8月7日,WTO公布了中国稀土案的上诉报告,最终裁定我国对稀土的出口规制措施不符合WTO的规定。
对于这个案件,商务部发言人表示:“这个结果跟大家最初所预料的一样。
出口税的征收,不在我国加入WTO时所列举的清单当中。
出口配额方面,在使用时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它有一个保护资源或者是环境的前提,而且国内国外的限制要同步,现在来看,这两点我们都不符合。
”① 历时两年多的中国稀土案就此画上了句号,是福还是祸,最终要看我国是否在稀土案和原材料限制案中吃一堑,长一智。
稀土行业规范条件(2016年本)为有效保护稀土资源和生态环境,推动稀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规范生产经营秩序,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要求,制定本规范条件。
一、项目的设立和布局(一)稀土矿山开发、冶炼分离项目应符合国家资源、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能管理等法律、法规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发展规划要求,符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矿产资源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安全生产规划等要求。
(二)开采稀土矿产资源,应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
矿山企业应严格按照批准的开发利用方案和开采计划进行开采,严禁无证、越界开采和超总量控制指标开采,严禁选用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采选矿工艺。
(三)稀土矿山开发、冶炼分离投资项目应按照《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的规定,经核准后方可建设生产。
二、生产规模、工艺和装备(一)生产规模企业或大型稀土集团生产规模:混合型稀土矿山企业生产规模应不低于20000吨/年(以氧化物计,下同);氟碳铈矿山企业生产规模应不低于5000吨/年;离子型稀土矿山企业生产规模应不低于500吨/年。
禁止开采单一独居石矿。
使用混合型稀土矿的独立冶炼分离企业生产规模应不低于8000吨/年;使用氟碳铈矿的独立冶炼分离企业生产规模应不低于5000吨/年;使用离子型稀土矿的独立冶炼分离企业生产规模应不低于3000吨/年。
以上各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不得低于20%。
(二)工艺及装备稀土矿山开发、冶炼分离企业选用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经济高效的清洁生产工艺,推广使用《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的成熟技术。
不得使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高能耗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中规定应淘汰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及生产落后产品。
混合型稀土矿、氟碳铈矿开发应建有完备的三废处理设施,专门的废石场和尾矿库。
2021年中国稀土行业政策汇总
显示,稀土是元素周期表中的镧系元素和钪、钇共十七种金属元素的总称。
根据稀土元素原子电子层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它们在矿物生情况和不同的离子半径可产生不同性质的特征,十七种稀土元素通常分为二组,分别是轻稀土(包括镧、铈、镨、钕、钷、钐、铕)与重稀土(包括钆、铽、镝、钬、铒、铥、镱、镥、钪、钇)。
中国是世界稀土资源储量大国,中国的稀土矿产量达到1。
32×105t,约占全球稀土矿产量的63%。
近年来国家对稀土都比较重视。
根据中国国民经济"九五"计划至"十四五"规划,国家对稀土行业的支持政策主要一直都是围绕保护稀土资源,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为主。
例如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就提出稀土硫化铈红色染料列人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稀土冶炼、分离列入限制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稀土勘查、开采、选矿列入禁止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2015-2021年中国稀土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目前,中国稀土行业主要集中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但在其他地区也都出台了围绕稀土新材料发展拉覅发的相关政策及规划。
2017-2021年中国各省市稀土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稀土金属冶炼市场分析现状介绍稀土金属是一组重要的战略资源,在现代产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稀土金属冶炼是将稀土矿石经过矿石选矿、冶炼和提纯等过程,获得高纯度的稀土金属产品的工艺。
本文将对稀土金属冶炼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
稀土金属冶炼市场规模稀土金属冶炼市场规模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而快速增长。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截至2020年,全球稀土金属冶炼市场规模达到XX亿美元。
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XX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X%。
稀土金属冶炼市场的主要产品稀土金属冶炼市场的主要产品包括氧化镨、氧化钕、氧化铈、氧化镝等。
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新能源、光电材料、汽车制造等领域。
随着新能源和新材料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稀土金属冶炼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
稀土金属冶炼市场的主要地区稀土金属冶炼市场的主要地区包括中国、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等。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金属冶炼生产国和出口国,占据了全球市场的主导地位。
中国的稀土金属冶炼企业具有规模大、技术先进和成本优势等特点。
稀土金属冶炼市场的竞争格局稀土金属冶炼市场的竞争格局较为复杂。
中国的稀土金属冶炼企业在全球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但其他国家也在加大对稀土金属冶炼技术和产能的研发和投资。
此外,稀土金属冶炼市场还存在政策风险和原材料供应不稳定等问题。
稀土金属冶炼市场的发展趋势稀土金属冶炼市场的发展趋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升级:稀土金属冶炼企业将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
2.创新应用:稀土金属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扩大,特别是在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科技产业中的应用。
3.市场竞争:全球稀土金属冶炼企业将进一步加大竞争,寻求技术突破和市场拓展。
4.环境保护:稀土金属冶炼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将受到更多关注,企业将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结论稀土金属冶炼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国在稀土金属冶炼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其他国家也在积极投资研发和扩大产能。
我国稀土产业未来发展趋势我国稀土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引言:稀土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广泛应用于电子、新材料、光学、环保等领域,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和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国家,拥有丰富的稀土储量和先进的开采技术。
但是,我国的稀土产业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如环境污染、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等。
因此,预测我国稀土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于制定合理政策和实施有效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稀土产业的现状分析1.稀土资源储量丰富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稀土储量,其稀土资源储量占全球的80%以上。
稀土储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山西、湖南等地,其中内蒙古巨龙、包头、郭泉等地是我国主要的稀土生产基地。
2.稀土产量居全球前列我国稀土产量一直位居全球第一,年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76%以上。
我国稀土资源富集区主要集中在南部盆地区域,如四川、广西、江西等地,这些地区由于地质条件和气候环境的适宜,使稀土资源的提取和加工成本相对较低,从而使我国稀土产能居全球第一。
3.稀土产品出口量占全球一半以上我国稀土产品的出口量居全球第一,占全球总出口量的70%以上。
由于我国稀土资源丰富,加工技术比较成熟,因此在全球稀土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
稀土产品主要出口到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广泛应用于电子、新材料、光学等领域。
4.稀土产业存在环境污染问题我国稀土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环境污染。
稀土开采和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渣和废气,其中含有放射性物质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这些有害物质对土壤、水源和空气造成污染,严重影响周边环境和居民健康。
5.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大稀土价格的波动对我国的稀土产业影响较大。
近年来,国际稀土市场价格波动较大,这主要是由于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外部需求的波动所致。
如果国际市场价格下跌,我国的稀土产业将面临产能削减和效益下降的困境。
二、我国稀土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1.稀土产业将向高附加值领域发展随着国家科技水平的提升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稀土产业将逐渐向高附加值领域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开征求对《稀土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日期】2021.01.15•【分类】征求意见稿正文公开征求对《稀土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的意见为依法规范稀土开采、冶炼分离等生产经营秩序,有序开发利用稀土资源,推动稀土行业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起草了《稀土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请于2021年2月15日前反馈意见。
联系人: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传真:************电子邮箱:************.cn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13号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邮编:100804),请在信封上注明“行政法规征求意见”。
附件:1.稀土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2.关于《稀土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的说明工业和信息化部2021年1月15日附件1稀土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规范稀土行业管理,保障稀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安全,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稀土开采、冶炼分离、金属冶炼、综合利用、产品流通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管理体制】国务院建立稀土管理协调机制,研究决定稀土管理重大政策,协调解决稀土管理重大问题。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稀土行业管理工作,发展改革、公安、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商务、应急管理、国资、海关、税务、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稀土管理有关工作。
第四条【规划制定】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编制稀土行业发展规划,规范、引导和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五条【技术进步】国家鼓励稀土勘查开采、冶炼分离、金属冶炼和综合利用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支持稀土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和产业化。
第六条【采矿管理】从事稀土开采,应当按照矿产资源管理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稀土行业规范条件(2016年本)为有效保护稀土资源和生态环境,推动稀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规范生产经营秩序,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要求,制定本规范条件。
一、项目的设立和布局(一)稀土矿山开发、冶炼分离项目应符合国家资源、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能管理等法律、法规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发展规划要求,符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矿产资源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安全生产规划等要求。
(二)开采稀土矿产资源,应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
矿山企业应严格按照批准的开发利用方案和开采计划进行开采,严禁无证、越界开采和超总量控制指标开采,严禁选用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采选矿工艺。
(三)稀土矿山开发、冶炼分离投资项目应按照《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的规定,经核准后方可建设生产。
二、生产规模、工艺和装备(一)生产规模企业或大型稀土集团生产规模:混合型稀土矿山企业生产规模应不低于20000吨/年(以氧化物计,下同);氟碳铈矿山企业生产规模应不低于5000吨/年;离子型稀土矿山企业生产规模应不低于500吨/年。
禁止开采单一独居石矿。
使用混合型稀土矿的独立冶炼分离企业生产规模应不低于8000吨/年;使用氟碳铈矿的独立冶炼分离企业生产规模应不低于5000吨/年;使用离子型稀土矿的独立冶炼分离企业生产规模应不低于3000吨/年.以上各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不得低于20%.(二)工艺及装备稀土矿山开发、冶炼分离企业选用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经济高效的清洁生产工艺,推广使用《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的成熟技术.不得使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高能耗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中规定应淘汰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及生产落后产品.混合型稀土矿、氟碳铈矿开发应建有完备的三废处理设施,专门的废石场和尾矿库.离子型稀土矿开发应采用原地浸矿等适合资源和环境保护要求的生产工艺,禁止采用堆浸、池浸等国家禁止使用的落后生产工艺。
国土资源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土资源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1.07.24•【文号】国土资发[2011]105号•【施行日期】2011.07.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国土资源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10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有关直属单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稀土工作,近日下发了《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1〕12号)(以下简称《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意见》精神,确保各项要求落到实处,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严厉打击违法勘查开采和超指标开采,维护良好开发秩序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巩固稀土矿产专项整治成果,继续保持打击违法违规的高压态势。
通过运用卫片、视频监控、巡查、举报电话、全国“一张图”及综合信息监管平台等手段,加强对重点稀土产区的监管,及时发现和制止各种违法勘查开采和超指标开采行为。
继续加大稀土违法勘查开采打击力度,严肃查处无证勘查开采等违法违规行为,对重大违法勘查开采案件要挂牌督办,依法追究企业和相关人员责任。
省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将稀土开采总量控制指标逐级分解到稀土矿山,及时向社会公布指标分配情况并报部备案;对稀土矿山生产的产品流向和数量逐一造册登记,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做好统计季报工作,禁止超控制指标开采。
二、加强规划储备,提升宏观调控能力严格执行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加强总量控制、分区管理和准入管理。
各有关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抓紧编制完成稀土资源重点规划区(矿区)专项规划、稀土矿产勘查专项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促进矿业权科学有序投放。
部将在已经发布首批稀土国家规划矿区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南方离子型稀土和北方轻稀土资源的勘查、开采,再划定一批国家规划矿区。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稀土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工信部规[2016]31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行业协会,有关中央企业: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促进稀土行业可持续发展,推动产业整体迈入中高端,制定《稀土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工业和信息化部2016年9月29日稀土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稀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及国防科技工业不可或缺的关键元素。
随着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不断深化,稀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将进一步提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部署以及《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1〕12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的要求,为科学指导稀土行业发展,推动稀土产业整体迈入中高端,特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一)行业现状2011年,《若干意见》颁布以来,稀土行业在资源保护、产业结构调整、应用产业发展、创新能力提升、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行业发展质量迈上了新台阶。
1.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
一是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
稀土冶炼分离企业从99家压缩到59家,6家稀土集团主导市场的格局初步形成,整合了全国23家稀土矿山中的22家、59家冶炼分离企业中的54家,扭转了“多、小、散”的局面,冶炼分离产能从40万吨压缩到30万吨。
二是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以资源开采、冶炼分离和初级产品加工为主的产业结构加快向以中高端材料和应用产品为主的方向转变,80%以上的初级加工品被用于制造磁性、催化、储氢、发光、抛光等功能材料。
三是产业布局趋于合理。
围绕资源地建成包头、赣州、凉山、龙岩等稀土资源开采和冶炼分离基地,产能分别占全国90%、60%以上;围绕消费市场建成宁波、厦门、成都、包头等稀土应用产业基地,稀土磁性、催化、发光材料产业规模分别占全国70%、50%、45%以上。
2.应用产业发展成果显著。
一是应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稀土磁性、催化材料产量年均增幅超过15%,稀土磁性、发光、储氢等主要功能材料产量占全球总产量70%以上。
二是产品性能大幅提升。
稀土磁性材料综合性能(磁能积+矫顽力)由60提高到70以上,基本满足电动汽车、风力发电设备等需要,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器达到国V标准,国产石油裂化催化剂自给率超过90%,LED器件发光效率由90流明/瓦提高到150流明/瓦以上。
三是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
国产汽车尾气催化剂和器件打入国际知名企业,稀土脱硝催化剂在电力、钢铁、玻璃等工业窑炉废气处理中实现产业化示范应用,高端稀土激光晶体、闪烁晶体、超高纯稀土金属和化合物、高性能稀土合金等关键制备技术取得突破,产品基本满足重点工程和国防科工的急需。
3.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
一是创新能力大幅提高。
企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从2%提高到3%以上,建成了7家集技术研发、产业转化、分析检测和应用评价于一体的稀土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新建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稀土永磁材料等重点实验室,组建先进稀土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二是企业实力明显增强。
形成了一批知名稀土新材料企业,装备、技术和管理水平大幅提高。
三是环保水平明显提升。
全行业投入80多亿元开展环保改造,85家企业通过稀土环保核查,45家企业通过稀土行业准入,稀土绿色化生产水平大幅提升。
4.行业管理体系基本健全。
一是完善了行业管理机构。
成立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的稀有金属部际协调机制,设立了稀土办公室,组建了中国稀土行业协会;主要稀土产区成立了地方稀土办公室和相应协调机构。
二是制定了行业管理制度。
出台实施了稀土开采生产总量控制计划、行业规范、环保核查、增值税专用发票、资源税、战略储备、产业调整升级财政专项等管理制度。
三是地方监管责任得到落实,江西赣州、福建龙岩等地建立市县乡网络化管理体系。
四是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稀土技术标准体系,涵盖了稀土矿山开采、冶炼分离和加工等全产业链,标准与国家相关政策配套实施,有效规范了稀土生产与贸易活动。
5.稀土违法违规行为得到遏制。
一是持续打击稀土违法违规行为。
相关部门协调配合连续开展了多次打击稀土行业违法违规行为专项行动,累计查处违法违规案件113起,捣毁非法采矿点14个,关闭生产企业28家,处罚贸易企业19家,查扣非法及走私稀土矿产品3.6万多吨,罚款2.3亿元。
二是内蒙古包头市白云鄂博矿区、尾矿库实现了全封闭式管理;江西赣州、四川凉山等重点资源地建设了稀土矿区保护设施和开采监管系统。
三是建设稀土产品追溯体系。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5〕95号)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了稀土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实现从稀土开采、冶炼分离(含资源综合利用)到流通、出口全过程的产品追溯管理。
目前,我国稀土行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资源保护仍需加强,私挖盗采、买卖加工非法稀土矿产品、违规生产等问题时有发生;持续创新能力不强,核心专利受制于人,基础研究整体实力有待提升;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上游冶炼分离产能过剩,下游高端应用产品相对不足,元素应用不平衡;相关法律体系仍不完善,一些地方政府监管责任尚未完全落到实处。
(二)面临形势“十三五”是稀土行业转型升级、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关键时期,整体看,我国稀土行业发展机遇大于挑战。
发展的主要机遇:一是稀土战略地位更加凸显。
主要工业化国家高度重视稀土战略价值和相关领域的开发应用,随着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不断深化,其战略地位和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二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产业发展创造新空间。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美丽中国”战略,从国家层面整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稀土在节能、环保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市场需求将大幅增加。
三是《中国制造2025》为稀土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与稀土产业关联度高,对稀土材料的保障能力和质量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将带动稀土产业高速发展。
四是稀土供应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
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南非、智利、巴西等重点资源国启动了一批稀土资源开发项目,初步形成了矿山开采和分离加工能力,缓解了我国资源供应压力。
面临的主要挑战:一是稀土初级产品生产能力过剩,违法开采、违规生产屡禁不止,导致稀土产品价格低迷,未体现稀缺资源价值,迫切要求进一步规范行业秩序,严格控制增量,优化稀土初级产品加工存量,淘汰落后产能。
二是我国稀土产业整体处于世界稀土产业链的中低端,高端材料和器件与先进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产业整体需要由低成本资源和要素投入驱动,向扩大新技术、新产品和有效供给的创新驱动转变,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稀土高端材料和器件产业。
三是清洁生产水平不能满足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行业发展的安全环保压力和要素成本约束日益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质增效、绿色可持续发展等任务艰巨。
二、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国家战略,以创新驱动为导向,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稀土战略资源保护,规范稀土资源开采生产秩序,有效化解冶炼分离和低端应用过剩产能,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扩大稀土高端应用,提高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充分发挥稀土战略价值和支撑作用。
(二)基本原则坚持创新发展。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完善“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加快两化融合进程,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制约,创建一批标志性产品和品牌。
坚持协调发展。
以市场需求为牵引,优化产业结构,拓展稀土应用领域,强化稀土新材料、器件与终端应用市场的衔接,实现上下游产业同步转型升级;加强信息共享,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国家和地方政策措施的配套性。
坚持绿色发展。
加快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和清洁生产改造,推广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减少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拓展稀土材料在节能环保领域应用。
坚持开放发展。
统筹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促进引资与引智并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矿产资源开发和应用产业合作,推动中国稀土标准国际化,提高国际竞争力。
坚持共享发展。
加强稀土资源保护,保障国家长远发展需求,推动稀土资源地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企业利益诉求、地方经济发展与国家战略意志的有机统一,保持市场供需平衡,实现高值化利用,促进稀土产业与关联产业协同发展。
(三)发展目标到2020年,形成合理开发、有序生产、高效利用、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稀土行业新格局,行业整体迈入以中高端应用、高附加值为主的发展阶段,充分发挥稀土应用功能的战略价值。
1.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建成若干家技术一流、装备先进的创新中心,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稀土功能材料及器件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重点企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从3%提高到5%。
2.集约化程度明显提高。
六大稀土集团完成对全国所有稀土开采、冶炼分离、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整合,形成科学规范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
稀土资源保护能力进一步提升,全行业实现绿色转型,有效保障国家战略资源安全。
3.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80%以上关键性高端稀土功能材料和器件基本满足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高性能医疗设备、节能环保、国防科工等领域的应用需求。
4.依法加强行业管理。
行业管理法律法规基本健全,部门协作进一步加强,生产总量控制计划、行业规范条件等管理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5.应用产业持续发展。
以满足《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需求为目标,主要稀土功能材料产量年均增长15%以上,中高端稀土功能材料占比显著提升,产业整体步入中高端发展阶段,跻身全球稀土技术和产业强国行列。
表1 “十三五”期间稀土行业发展主要目标指标2015年实际2020年目标“十三五”累计增减一、经济指标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2.5 16.5 —行业利润率(%) 5.8 12 [6.2] 重点企业研发支出占主营收入比重(%)35[2]二、生产指标冶炼分离产能(万吨)3020[-10] 稀土冶炼分离产品产量(万吨)10 < 14 [<4]轻稀土矿选矿回收率(%)75 80 [5]离子型稀土矿采选综合回收率(%)75 85 [10]轻稀土冶炼分离回收率(%)90 92 [2]离子型稀土冶炼分离回收率(%)94 96 [2]两化融合贯标企业占比(%)30 90 [60] 三、绿色发展指标全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降低——[20] (含二氧化硫、氨氮、废水等, %)达到能耗标准企业占比(%)40 90[50] 四、应用产业发展指标高端稀土功能材料及器件市场占有率(%)25 50 [25]出口产品初级原料占比(%)57 30 [-27] 注:[ ]内为五年累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