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美术《保护文物》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9.71 KB
- 文档页数:4
第12课保护文物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上册人教版第12课《保护文物》。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丰富的文物资源,培养学生保护文物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文物的概念及其价值2. 我国文物保护的现状3. 保护文物的方法和措施4. 文物保护的实际案例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文物的概念、价值和保护意义,掌握保护文物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和实践操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尊重和保护文物的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1. 文物价值的理解和认识2. 文物保护方法的掌握和应用3. 学生对文物保护意识的形成和强化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剪刀、胶水、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著名文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文物,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新课:介绍文物的概念、价值和保护意义,讲解我国文物保护的现状、方法和措施。
3. 案例分析:分析文物保护的实际案例,使学生深入了解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保护文物,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文物保护实践活动,如制作文物宣传海报、设计文物保护方案等。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文物保护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文物保护。
六、板书设计1. 文物的概念及其价值2. 我国文物保护的现状3. 保护文物的方法和措施4. 文物保护的实际案例七、作业设计1. 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份文物保护宣传海报。
2. 调查身边文物保护的现状,撰写一份调查报告。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了解了文物的概念、价值和保护意义,掌握了保护文物的基本方法。
小学六年级美术《保护文物》优质教学设计教案三篇小学六年级美术《保护文物》优质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调查了解本地区的文物资源,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欣赏、绘制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
3.绘制宣传小报,了解保护文物的意义,增强学生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调查了解本地区的文物资源,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欣赏、绘制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欣赏、绘制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
课前准备:1. 老师准备:(1) 收集当地的文物图片和文字资料。
(2) 就事先了解当地博物馆或文物保护单位,以便组织学生参观。
2. 学生准备:铅笔、彩色水笔、颜料、彩色纸等各种绘画工具材料或陶土等手工制作工具与材料。
教学过程:1.引导阶段(1) 引导学生欣赏收集当地的文物图片和文字资料。
(2) 分小组讨论交流,感受文物的美感。
(3) 教师讲解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过程和成就,让学生了解祖先创造的优秀文化。
2.发展阶段(1) 教师讲解一些资料展示卡、宣传小报和实物仿制的方法,为学生更好地作业创造必要的条件。
(2) 作业完成后布置在教室里,互相评价、欣赏。
3.收拾与整理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各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4.课后拓展让学生回家多搜集一些历史文物资料,尽力寻找生活所在地的历史文物,增进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加强保护文物的责任意识。
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们运用手抄报的形式来倡导保护文物的精神,用彩笔绘画的形式不仅抒发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又提高了学生们的文化素养。
小学六年级美术《保护文物》优质教学设计教案二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瓷器是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它代表了中国在世界制瓷领域中高超的工艺制造水平,是中国伟大的发明之一.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制瓷工艺,造型,装饰及不同窑场产品的艺术特征,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瓷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教学重点:1,中国瓷器的生产和发展,瓷器与陶器的区别.2,瓷器的造型,装饰,色彩及艺术特色.特点.3,主要名窑的产品特征.教学难点:主要是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教学时间:1课时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录象带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常规)二.导入:提问:1. 什么是陶器什么是彩陶2. 中国古代陶器的造型特征是什么放映幻灯(贯耳瓶)提问:这是陶器吗应是什么器物三.讲授新课: (出示课题)我国是瓷器的故乡和原生地,瓷器是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其工艺水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1. 瓷器与陶器的关系陶瓷工艺是陶器工艺和瓷器工艺的总称.陶器和瓷器有下列区别.(1)烧制的原材料不同;(2)烧制的温度不同;(3)陶器质地疏松有一定吸水性,瓷器质地密实不透水.2. 瓷器的发展商代出现原始瓷,东汉至三国是我国瓷器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三国以后到南北朝,瓷器进入了一个辉煌的发展时期,南方有青釉瓷,北方有青瓷.隋唐时期是我国瓷器的一个重要的成长时期,这时瓷器普遍用较高的火候烧成,胎质较硬.瓷器在社会生活中日渐受到重视.唐代开始有了"窑"的专称,它象征着瓷器产量的增长.宋代瓷器产量高且质量好,为明清瓷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元代,我国瓷器大批量行销海外.明清是我国制瓷业的鼎盛时期,造瓷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胎釉细腻,色泽鲜明移植珐琅彩和创造粉彩是当时杰出的成就.3. 我国瓷器在造型和装饰艺术上的特色从东汉到南北朝,我国青瓷逐步成熟起来,但这一时期的瓷器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都与青铜器有联系,这时瓷器的造型特征是清秀挺拔,与当时人们的审美爱好相一致.隋代瓷器造型有以下特征:(1) 胎体的可塑性和耐火性能加强,显得秀气.(2) 罐类器形一般为短颈,直口,圆腹.(3)器物为*底,底下有圆饼状实足.隋代瓷器的纹饰常见的有几何纹,花卉纹,动物纹,人物纹,色彩也比较丰富.(重点介绍《白釉象首龙柄壶》)唐代烧制瓷器的地域扩大,产品增多,青瓷,白瓷,三彩陶代表了唐代陶器工艺的水平.唐代瓷器作为商品广泛流传的海外,瓷器"自唐代始而有窑名",这种传统习惯一直沿用的现代.唐代瓷器造型繁多,装饰更加丰富,采用手法有绘画,刻花,印花,捏塑等,内容包括日月,花草,树木,动物,人物,建筑等.五代时期继承了唐代的制瓷风格并有所发展,其中密色瓷为当时瓷器的最上品.五代时期一些重要的瓷窑体系基本形成,如定窑,耀州窑,磁州窑等.宋代制瓷业比唐代规模更大,名窑众多,工艺水平超越前代,达到繁荣的新阶段.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它的主要标志是全国已形成了有代表性的瓷窑体系.影响的是被后世称为五大名窑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汝窑" 的窑址在今河南省临汝,宋代属汝州,故称汝窑."官窑"一般指官方办的窑厂."哥窑"是因相传南宋时有兄弟二人均在今浙江省龙泉烧制瓷器,各有特色,兄所烧制的瓷器称"哥窑"弟所烧制的瓷器则称"弟窑"."钧窑" 的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古代属钧州,因而得名."定窑"的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古代属定州,故称"定窑".宋代的瓷器不仅创造了许多优美的造型,而且在釉色的运用上,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元,明,清三代,中国的瓷器仍不断有所发展.白地蓝花的青花瓷器,始于元代,成熟于明代,并成为明,清两代瓷器生产的主流.四. 放映录象小学六年级美术《保护文物》优质教学设计教案三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古代青铜艺术,了解青铜艺术的发展史及其特色.2,指导学生学习欣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审美能力.3,教育学生热爱和传承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教学重难点:了解青铜器的发展,欣赏青铜器艺术的方法.教具:青铜器实物,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1,播放幻灯片,初步让学生浏览,导入本节课要学习的课题:保护文物.2,让学生来说自己所了解的青铜器及其发展过程.(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内容)3,师:我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远在四五千年前的夏代就已经开始出现.商带和西周是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二,发展阶段:1,欣赏教材中的青铜器图例:先让学生看书中的图例以及下面的文字说明.2,探讨怎样来欣赏,请学生来说说.3,归纳欣赏的基本方法:(1)从造型上来欣赏,根据不同用途,青铜器有各种不同的造型.(2)从纹样上来欣赏,青铜器上常有动物纹,几何纹以及人事活动等图案,反映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3)从文字上来欣赏.三,根据上面几点欣赏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欣赏青铜器艺术(幻灯):夏:乳钉纹爵商朝的青铜器:1,兽面纹方鼎.2,四羊方尊3,铜纵目面具西汉时期:长信宫灯战国时期:1,虎噬鹿青铜器座2,宴乐攻战壶东汉时期:铜奔马四,师出示现代的青铜器,引导学生欣赏,看看与古代的青铜器又有什么不同.五,知识窗: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也有的是红铜和合金.红铜加了锡,铅以后,使铜的熔点降低,硬度加强,因为呈青灰色,所以叫青铜.六,让学生讨论要怎样来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保护文物-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了解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体会文物对于人类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意义;2.学习并运用美术基础知识,创作一个形象的文物保护作品;3.培养学生爱护文物的意识,坚守文明礼仪,形成文明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文物的重要性;2.如何通过美术形式进行文物保护意识的培养;3.如何让学生在保护文物的过程中学习并熟练掌握绘画造型中的基础知识。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呈现一些文物图片,激发学生保护文物的兴趣,让学生体会文物的重要性。
学习文物保护知识(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介绍文物保护的资料,理解文物保护的重要性,画出自己所喜欢的文物,并写一段话表达爱护文物的心情。
学习绘画基础知识(20分钟)通过老师介绍绘画造型的基础知识,让学生了解线条、形状、结构等基础知识,并通过实践考察学生的绘画技巧。
作品创作(35分钟)让学生在所学的基础知识的指导下,创作一个自己的文物保护作品。
分享作品(10分钟)让学生在欣赏和分享自己的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彼此的努力和提高,同时也带出文物保护教育的关爱之情。
作业1.搜集更多有关文物保护的知识,并且写一篇短文来表达自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2.搭配自己的作品,写一篇小品文,来表达保护文物的重要意义和效率。
总结本文上述教学方式通过综合知识与德育教育相结合,既让学生掌握了美术造型的基础知识,也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文物的意义,并且通过自己的文化创作能力来表达爱护文物的情感,增强了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
同时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可以使学生学会坚守学习规则、认识到文明礼仪等方面的要求,使学习成为实现自己理想的广阔舞台。
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2课《保护文物》教案第12课保护文物【学习领域】综合探索【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目标】1.调查、了解本地区的文物资源,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学会欣赏、绘制文物。
3.了解保护文物的意义,增强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文物,知道保护文物是我们的责任。
【教学难点】绘制文物,制作宣传小报。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和图片。
学生: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纸。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分析作品、了解文物知识文物古迹:是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历史文化遗物和遗迹。
国际上文物主要指百年以上并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物品。
中国的文物古迹包括:1.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重要人物有关的、具有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等;2.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等:3.各时代有价值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4.革命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古旧图书资料;5.反映各时代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实物。
中国根据文物古迹的价值高低,将文物分为国家级、省(直辖市)级和市县级三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古迹特别丰富的城市由国家确定为历史文化名城。
因文物古迹是人类历史上宝贵的文化遗产,对科学研究、历史教育、文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故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文物古迹的发掘、整理和保护工作。
二十世纪以来,观赏和收藏文物古迹已成为一种广泛的群众性活动。
一些著名的文物古迹也是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旅游资源,如中国北京的长城、故宫,西安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等。
在发展旅游事业中,必须注意文物古迹的保护与利用。
按照历史时期介绍文物的发展阶段:1.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及其出土化石,多在迁安、玉田、遵化、滦县和开平区等地。
迁安爪村遗址出土的石器、骨器和哺乳动物化石,证明滦河一带在4万多年前就有人类活动。
玉田县孟家泉遗址,除出土大量石器和多种动物化石外,还有二万年前晚期“智人”前齿一颗、残缺头盖骨和附连三枚颊齿的上颌骨。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物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2.理解保护文物的意义和必要性。
3.培养保护文物的意识和能力,认识到保护自然文化遗产是人类的责任。
4.初步掌握水彩画的基本素描、色彩、构图的技巧。
【教学重点】
1.文物的保护意义。
2.水彩画的基本技巧。
【教学难点】
1.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2.色彩过渡和层次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引入话题,初步让学生了解文物的定义以及文物的保护意义。
2.显示多幅有关于文物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听说、看以及观察,进一步深入了解文物的重
要性。
二、讲解
1.讲解保护文物的常识,如如何对待文物、保护文物等。
2.讲解水彩画的基本技巧,包括素描、色彩和构图等。
三、操作演示
1.展示一些水彩画的实例,教学独立思考和创作。
2.让学生进行练习,指导学生掌握水彩画的技巧,并启发学生的创造力。
3.操作指导,让学生进行多次实战操作,多角度学习水彩画,从而提高技能水平。
四、总结
1.小组交流,让学生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
2.教师总结,再强调文物的保护意识,促进学生形成保护自然文化遗产的责任感。
【注意事项】
1.学生在课程中应该认真听讲,注意观察力和创造力。
2.学生在实现创作的时候要指引自己的注意十分细致。
3.提醒学生在实现创作的过程中,注意安全,不要弄坏珍贵文物。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2课保护文物》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的《保护文物》一课,是美术课程的一部分。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文物的价值和意义,以及保护文物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欣赏和了解文物的同时,增强文物保护的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文物的定义、分类、价值以及保护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在前面的课程中学过一些美术基础知识,对于文物的概念和价值可能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文物保护的方法和意义可能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文物的定义、分类和价值。
2.让学生了解文物保护的方法和意义。
3.培养学生欣赏文物的能力和文物保护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文物的分类和价值。
2.文物保护的方法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理解和掌握文物的价值和保护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文物图片和资料。
2.准备投影仪和幻灯片。
3.准备纸和笔,供学生绘制和记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文物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引导学生思考文物的价值和意义。
2.呈现(10分钟)利用幻灯片,介绍文物的定义、分类和价值。
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文物,以及它们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文物,分析其价值和保护方法。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提问等方式,获取更多的信息。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小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通过这种方式,巩固学生对文物价值和保护方法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文物保护的意义,以及我们每个人应该如何参与到文物保护中来。
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者发表个人的观点和想法。
6.小结(5分钟)对本次课程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2课保护文物▏ 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文物的定义、价值和保护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文物的鉴赏能力和保护意识。
3. 学习文物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爱护。
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教学内容1. 文物的定义和价值。
2. 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3. 文物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4. 学生实践:制作文物保护宣传海报。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基本方法。
2. 学生实践:制作文物保护宣传海报。
难点1. 文物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 学生对文物保护的深入理解和实践。
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文物图片和教学视频。
2. 宣传海报制作材料:彩纸、画笔、剪刀等。
3. 文物保护宣传资料:宣传册、海报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著名文物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文物保护的主题。
2. 讲解:介绍文物的定义、价值和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文物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3. 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文物保护的看法和经验。
4. 实践:学生分组,每组制作一份文物保护宣传海报。
5. 展示:每组展示他们的宣传海报,并简要介绍他们的设计理念。
6. 总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强调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保护文物2. 副六年级上册美术第12课3. 内容:- 文物的定义和价值- 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文物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学生实践:制作文物保护宣传海报作业设计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意,设计一份文物保护宣传海报。
2. 写一篇关于文物保护的短文,分享他们对文物保护的看法和经验。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方法是否有效,以及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2. 学生应反思他们对文物保护的理解和态度,以及他们在实践中的表现和收获。
六年级美术《保护文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物的含义和价值,提高保护文物的意识。
2.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元素表现文物特点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培养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文物的定义和价值2. 美术元素在文物中的应用3. 保护文物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1. 了解文物的价值和特点。
2. 学会运用美术元素表现文物。
四、教学难点1. 文物价值的理解。
2. 美术元素在文物表现中的运用。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物的含义、价值和保护意义。
2. 演示法:展示美术作品,分析其中的美术元素。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创作,提高表现能力。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保护文物的方法和经验。
教案内容依次类推,按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方法的格式,编写剩余的十个章节。
六、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文物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准备美术用品,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3. 准备保护文物的宣传资料和案例。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文物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文物的价值和意义。
2. 讲解:讲解文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保护方法。
3. 示范:教师示范如何运用美术元素表现文物,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4. 实践:学生动手创作,表现自己心中的文物。
5. 展示: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交流。
八、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文物知识和美术表现方法。
2. 强调保护文物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文物。
九、课后作业1. 收集更多关于文物的资料,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情况。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总结保护文物的教育意义,思考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渗透这一理念。
十一、评价标准1. 学生对文物的理解深度和广度。
2. 学生运用美术元素表现文物的能力。
3. 学生在讨论中提出保护文物的方法和创意。
近年来,文物保护在我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如何保护文物,已经成为一个许多人关注的话题。
在我国的教育中,从小学起就开始培养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
六年级美术课中,为了加强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安排了文物保护知识动画课。
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物的种类,并能够区分不同种类的文物。
2.了解文物保护的意义,明确自己应该怎样保护文物。
3.了解文物保护的原则,懂得如何正确保存文物。
二、教学过程1. 引入引入视频动画,给学生们看一段动画,学习文物的种类和意义。
并让学生讨论一下文物保护为什么很重要。
2. 正文教师会依次介绍各种文物,包括器物、书画、文献等等。
讲述文物的重要性以及需要对文物进行何种保护措施。
在介绍完各种不同的文物之后,让学生在讨论时找到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这可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每种文物的特点,并可以方便他们识别文物类型。
教师会介绍文物保护的原则,如光线、温度、湿度等因素。
让学生了解文物损坏的原因,并提供正确的保存方法。
同时,教师也会注意到学生的情况,并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以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掌握掌握文物保护的知识。
3. 结束在结课前,教师会对文物保护的主题进行一次简单的复习,强调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教师会指导学生进行文物设计、绘画等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应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心得文物保护知识动画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并掌握保护方法。
通过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师可以更直观地给学生展示文物的特点、种类、损坏因素和保存方法。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活动等方式深入理解所学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
如果有不同的问题,需要及时解答,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兴趣,掌握更多长期保护文物的方法。
六年级美术《保护文物》教案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稳定学生情绪,准备上课.二、激情导入1、谈话导入,老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出示几幅生活用品图片,请同学们帮忙辨认一下这些器具有没有古董文物什么的?用来收藏鉴赏.2、同学们观赏并讨论3、老师小结:想要分辨出哪些是文物,首先我们要先知道什么是文物.4、引入并板书课题:12 保护文物三、自主尝试1、老师提出问题:什么是文物?用你自己对文物了解的知识试着阐述一下文物的概念.2、学生回答,老师做适当引导.四、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回答以下问题:1.文物分为哪几类?(可以参考教科书26页)2.保护文物的意义?五、分享点评1、什么是文物?文物:历史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2、文物的种类包括:(1).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重要人物有关的.具有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等(2).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等(3).各时代有价值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4).革命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古旧图书资料;(5)反映各时代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实物.3. 老师播放不同种类的文物代表图片,和同学们一起赏析各类文物的不同特征和价值意义.4. 保护文物有何意义?文物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精神价值.研究价值.欣赏价值.文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是金钱买不到的.经过多少年的风风雨雨和战乱,流传至今的文物相对来说已经不多了,所以文物十分珍贵.日用品坏了,可以再生产制造,文物却不同,它不能再生产,再生产出的东西不是文物,是仿制品或赝品,是没有任何文物价值的.文物一旦损坏,就永远不能复原.没有众多的文物史迹,文明古国也就名存实亡,失去其传统的风采和内涵.5. 了解我们身边的文物了解和调查你居住的地方,有哪些历史文化遗物?6. 老师让同学们思考讨论我们身边的文物有哪些?并播放太昊陵和画卦台具有代表意义的本地文物图片,请同学们欣赏.7. 提出问题: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身边的文物呢?坚持一个基本原则:保持原样六、练习反馈1.课下了解.调查我们所居住的省份或城市有哪些历史文物.2.绘制自己喜爱的文物,并注明它的名称.年代和地点.3.老师出示多媒体范画图片并在黑板上进行绘画步骤的示范.4.学生练习,老师巡回辅导.5.作业评价,学生自评.互评,老师展评.七. 体会质疑1.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2.对文物的保护我们能做的事情有哪些?提示:利用学到的美术知识,绘制保护文物的宣传海报,让更多的人了解保护文物的重要性,加入到保护文物的行列.。
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保护文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物是什么,文物的种类以及文物的重要性。
2.了解文物需要得到怎样的保护,培养保护文物的意识和责任感。
3.运用美术语言表现文物的魅力及其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文物的概念及文物的种类。
2.文物的保护意义及方法。
3.美术作品中呈现出的文物形象。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小视频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物的魅力,激发其对文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讲授(30分钟)1.文物的概念及文物的种类。
首先讲解文物的概念,让学生明白文物是指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来以表现社会、政治、文化等各方面情况的物品,是留给我们的文化财富。
接下来讲解文物的种类,如青铜器、书画、陶瓷、织锦、民间工艺品等。
可以将图片投影呈现给学生,让其了解不同种类的文物外形特征,以及文物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2.文物的保护意义及方法。
通过讲述文物遭到的破坏、失窃、遗失等情况,让学生明白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同时,让学生了解文物保护的方法,如加强管理、加强保护工作等,还可以借助有趣的事例来讲解文物保护的实施过程。
3.美术作品中呈现出的文物形象。
讲解文物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特别是在油画、国画、版画、雕塑等艺术形式中的呈现,让学生认识文物在艺术领域中的价值。
3.实践(50分钟)1.学生观察文物。
在实地或网络上让学生观察文物,了解文物的外形特征、文化背景、历史背景等。
2.学生创作。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文物以及其与自己的联系,通过素描和绘画手法表达文物的魅力和重要性。
4.总结(5分钟)1.学生交流。
让学生分享自己作品和感悟,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和交流。
2.总结教学内容。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进一步加深对文物概念、种类、保护方法和艺术应用的认识。
四、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实际创作、口头交流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文物保护意义的理解深度、文物美学意义的认识程度以及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五、延伸拓展在课后让学生利用网络或实地参观活动的机会,继续探究文物的知识,并对自己的文物创作进行完善和丰富。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2课保护文物》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第12课保护文物》是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文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材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向学生介绍了我国的部分文物及其保护措施。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适合六年级学生的学习。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对美术学科有较强的兴趣。
但是,他们对文物保护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他们对文物保护的意识。
此外,学生对我国的文物有一定的了解,但知识体系尚不完善,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丰富他们的文物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我国的部分文物及其保护措施,提高对文物保护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等方式,培养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文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了解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对文物保护的认识。
2.难点:学生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自觉地保护文物。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观察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教学手段,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我国的部分文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文物保护。
2.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3.知识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我国的部分文物及其保护措施,让学生深入了解文物保护。
4.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幅文物图片,分析其保护措施,并绘制文物保护宣传画。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提高对文物保护的认识。
6.作业布置:学生课后搜集更多关于文物保护的资料,增强文物保护意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了解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学习文物的保护措施•自觉参与文物保护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作品质量等方面进行。
六年级美术《保护文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物的概念和价值,提高保护文物的意识。
2.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对文物的认识和感受。
3. 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手工制作等方法创作关于保护文物的美术作品。
二、教学内容:1. 文物的概念和价值2. 保护文物的意义和方法3. 美术作品的创作方法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文物的价值,提高保护文物的意识。
2.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对文物的认识和感受。
3. 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手工制作等方法创作关于保护文物的美术作品。
四、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文物的价值。
2.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对文物的认识和感受。
3. 如何运用绘画、手工制作等方法创作关于保护文物的美术作品。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物的概念、价值和保护方法。
2. 示范法:展示如何运用绘画、手工制作等方法创作关于保护文物的美术作品。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保护文物,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4. 创作展示法: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美术作品,互相评价、学习。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文物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绘画、手工制作等工具和材料。
3. 准备展示板或墙壁,用于展示学生的美术作品。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文物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文物的价值和保护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文物的概念和价值,让学生了解文物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3. 示范创作:教师展示如何运用绘画、手工制作等方法创作关于保护文物的美术作品,讲解创作步骤和技巧。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文物,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5. 创作指导: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手工制作等方法创作关于保护文物的美术作品,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6. 创作时间: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7.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美术作品,互相评价、学习。
8.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保护文物的重要性,并反思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保护文物美术教案关于保护文物美术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文物和文物艺术的重要性。
2. 掌握保护文物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保护文物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 什么是文物及其重要性-向学生解释文物的概念,包括历史遗迹、古代建筑、传统手工艺品等等。
-讨论文物对于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性,以及文物对于我们了解过去的作用。
2. 文物保护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介绍常见的文物保护方法,例如储存、修复、保护环境等。
-学生学习如何正确地保存文物,包括避免直接阳光照射、定期清洁等。
-向学生展示保护文物的实际案例,让他们了解不同类型的文物需要不同的保护方法。
3. 学生保护文物的意识和责任感-引导学生思考他们个人对文物保护的责任。
-讨论文物被破坏的原因,例如盗掘、环境污染等。
-鼓励学生参与当地文物保护活动,例如参观博物馆、参与志愿者工作等。
教学步骤:1. 引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一些文物的图片,并询问学生对这些文物的了解和感受。
-解释文物的概念和重要性。
-提出本节课的目标。
2. 讲解文物保护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0分钟)-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向学生介绍文物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重点强调储存文物的环境和温湿度的重要性,以及定期检查和清洁文物的必要性。
-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他们对于文物保护方法的了解和经验。
3.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文物保护案例进行讨论。
-要求学生讨论文物的特点和保护方法,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观点。
-鼓励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讨论和交流。
4. 学生分享和总结(15分钟)-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和建议。
-引导学生总结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鼓励学生提供自己的想法和行动,以保护和传承文物。
5.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写一份关于保护某个具体文物的计划书。
教学资源:-文物图片和视频展示-小组讨论材料和工具-文物保护案例分析资料-作业布置及参考范文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参与度和反应。
《保护文物》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保护文物”,旨在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文物的概念、价值和保护意义,培养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和审美能力。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文物的定义、分类和价值,掌握文物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文物图片、观看文物纪录片、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文物的美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物保护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树立文物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对文化遗产的敬畏之心和爱护之情。
三、评价任务1. 了解文物的基本知识,能够正确分类和定义文物。
2. 能够欣赏文物图片,感受文物的美和价值。
3. 通过小组讨论,能够阐述文物保护的意义和方法。
4. 完成一件以“保护文物”为主题的美术作品,体现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文物的概念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学习:(1)文物的定义和分类:通过PPT展示文物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了解文物的基本知识。
(2)文物的价值和保护意义:通过观看文物纪录片,让学生感受文物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了解文物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3)文物保护的方法和措施: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文物保护的方法和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实践操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件以“保护文物”为主题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测学生对文物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收集一些文物的图片和资料,制作一份以“文物保护”为主题的手抄报或小报,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对文物的认识和理解程度有所提高,能够正确分类和定义文物。
2. 通过欣赏文物图片和观看文物纪录片,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对文物的美和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保护文物》教案一、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材共有8个单元,其中第7个单元为“保护文物”。
该单元主要介绍了什么是文物、文物的分类、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文物保护法、文物修复等内容。
通过学习该单元,让学生了解文物的重要价值,了解文物保护的意义和方法。
同时,也使学生自觉爱护文物,积极参与文物保护事业。
二、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文物,掌握文物分类方法;2.了解文物保护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并能简单说明;3.能够知晓当前我国有关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4.能够听、讲、看、写文物保护的基本知识;5.能够表现文物保护的态度和行为;6.了解文物修复基本原理。
三、教学重难点1.学生对文物保护的认识和态度;2.学生对什么是文物、文物分类方法、文物保护及修复的理解与掌握;3.教师如何展示学习资源和陈列物品。
四、教学策略1.情境教学法:在讲述文物保护的过程中,用情境模拟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以加深学生对文物保护的认识和理解。
2.讨论式教学法: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什么是文物,为什么要保护文物,如何保护文物,从而实现知识的获取和掌握。
3.课堂展示法:教师利用教室内外的实物、图片等展示文物保护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对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有直观认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在讲台上陈列一些文物,并引导学生看、听、摸、闻,感受其文物独特魅力。
然后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自己思考:什么是文物?有哪些种类?2. 情境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学生可以模拟前期爆发的西安博物馆盗窃案例,思考如果自己是文保部门工作人员,应该如何保护西安博物馆内的文物?学生通过思考,了解文物保护的基本知识:如何防范盗窃、如何保护文物不受天气和人为破坏等方面的知识。
3. 讨论式教学环节教师参照教材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对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作出必要了解,并使学生理解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通过引导学生积极讨论,让学生在自己的思考中逐渐探索出文物保护应该如何展开工作,如何保护好我们的国宝。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2课保护文物》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12课保护文物》是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文物的价值和保护文物的重要性,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美术手段表现文物,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文物图片和案例,为学生创作提供了素材。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和创作有一定的兴趣。
但是,对于文物的价值和保护意识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文物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保护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文物的价值和保护文物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运用美术手段表现文物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文物的价值和保护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美术手段表现文物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物的价值和保护意义。
2.示范法:演示如何运用美术手段表现文物。
3.练习法:让学生动手创作,提高表现能力。
4.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培养保护文物的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文物图片和案例,用于展示和讲解。
2.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让学生动手创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文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文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文物的价值和保护意义吗?”让学生思考。
2.呈现(15分钟)讲解文物的价值和保护意义,让学生了解文物的重要性。
通过展示一些保护文物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文物的紧迫性。
3.操练(10分钟)演示如何运用美术手段表现文物,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绘画来表现文物的特点。
在演示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文物的细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创作,运用所学的美术手段表现文物。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提高创作能力。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如何在生活中保护文物。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保护意识,让他们明白保护文物是每个人的责任。
《保护文物》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绘制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
2、调查了解文物资源,增强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察能力,绘制宣传小报,了解保护文物的意义,3、塑造带有人文主题色彩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提高欣赏水平。
教学重难点(1)、了解文物造型、用途与价值,培养学生尊重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文物的意识和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2)、绘制宣传手抄报,仿制文物。
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录像。
教学过程:1、结合影片,情景导入首先,播放圆明园历史视频作为本课的导入部分。
通过视觉与听觉的感官刺激,引导学生认识那段历史,了解文物的珍贵价值,触动学生心灵,提升爱国热情和对文物保护的潜意识促进。
2、自主探索,欣赏巩固(1)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文物资料的搜集和对文物资料师生共同欣赏,教师对文物资料添加说明并夸奖学生(2)引导学生欣赏教师收集的文物资料图片分小组讨论交流,感觉文物的美感。
老师提出文物的重要性和引起对其保护的意识。
并根据学生的总结提出文物的概念和价值,引出从自身做起,保护文物的行为意识。
(3)领学生一起看课本上的知识窗什么是文物和文物包括哪些?(4)说一说,我们所居住省份或城市有哪些历史文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并作答:(5)文物有着这么重要的历史意义,所以要重点保护今天我们可以制作一些文物宣传小报,同学们先来欣赏一些其它同学制作的小报。
领学生欣赏,教师适当说明。
(课件展示宣传小报作品)3、创作表现,体验成功这一过程主要是以学生课堂练习为主,我将布置以下作业内容:(1)分小组合作,制作文物宣传手抄报(2)制作文物资料展示卡或仿画文物。
作业方式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也可以选择独立完成,学生自己选择作业内容。
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学生们纠正。
发现表现好的同学要及时提出表扬,鼓励学生创作。
4、评价交流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作品,采用学生自评和教师点评的评价方法,在点评时我会鼓励学生自己发表自己的看法,多多肯定和激励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5、课后拓展·深化情感向学生展示本地身边的一些出土文物和保护景点,通过对身边文物的了解,引起学生的共鸣,提升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操。
保护文物
六A美术组——于志海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稳定学生情绪,准备上课。
二、激情导入
1、谈话导入,老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出示几幅生活用品图
片,请同学们帮忙辨认一下这些器具有没有古董文物什
么的?用来收藏鉴赏。
2、同学们观赏并讨论
3、老师小结:想要分辨出哪些是文物,首先我们要先知道什
么是文物。
4、引入并板书课题:12 保护文物
三、自主尝试
1、老师提出问题:什么是文物?用你自己对文物了解的知
识试着阐述一下文物的概念。
2、学生回答,老师做适当引导。
四、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回答以下问题:
1、文物分为哪几类?(可以参考教科书26页)
2、保护文物的意义?
五、分享点评
1、什么是文物?
文物:历史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
2、文物的种类包括:
(1)、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重要人物有关的、具
有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等
(2)、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等
(3)、各时代有价值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4)、革命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古
旧图书资料;
(5)反映各时代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实
物。
3、老师播放不同种类的文物代表图片,和同学们一起赏析各
类文物的不同特征和价值意义。
4、保护文物有何意义?
文物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历
史价值、科学价值、精神价值、研究价值、欣赏价值。
文
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是金钱买不到的。
经过多
少年的风风雨雨和战乱,流传至今的文物相对来说已经不
多了,所以文物十分珍贵。
日用品坏了,可以再生产制造,
文物却不同,它不能再生产,再生产出的东西不是文物,
是仿制品或赝品,是没有任何文物价值的。
文物一旦损坏,
就永远不能复原。
没有众多的文物史迹,文明古国也就名
存实亡,失去其传统的风采和内涵。
5、了解我们身边的文物
了解和调查你居住的地方,有哪些历史文化遗物?
6、老师让同学们思考讨论我们身边的文物有哪些?并播放
太昊陵和画卦台具有代表意义的本地文物图片,请同学们
欣赏。
7、提出问题: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身边的文物呢?
坚持一个基本原则:保持原样
六、练习反馈
1、课下了解、调查我们所居住的省份或城市有哪些历史文
物。
2、绘制自己喜爱的文物,并注明它的名称、年代和地点。
3、老师出示多媒体范画图片并在黑板上进行绘画步骤的示
范。
4、学生练习,老师巡回辅导。
5、作业评价,学生自评、互评,老师展评。
七、体会质疑
1、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2、对文物的保护我们能做的事情有哪些?
提示:利用学到的美术知识,绘制保护文物的宣传海报,让更多的人了解保护文物的重要性,加入到保护文物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