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笔记 自考小抄 自考串讲 00661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3
全国2022年10月自考00661《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真题全国2022年10月自考00661《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真题1.(单选题,1 分)下列报道中,属于现场新闻的是()A、《访“葡萄常”》B、《抢菜记》C、《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D、《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2.(单选题,1 分)西方新闻界之所以强调采用连续报道,主要是为了追求()A、接近性B、可读性C、时效性D、重要性3.(单选题,1 分)下列作品中,属于工作通讯的是()A、《祁连山北的旅行》B、《“一厘钱”精神》C、《塞上行》D、《春夜》4.(单选题,1 分)新闻报道的本源是()A、众说C、事实D、故事5.(单选题,1 分)评析新闻作品时,单纯依靠感性认识容易产生的弊端是()A、片面、肤浅B、机械、僵硬C、缺乏创新性D、脱离生活实际6.(单选题,1 分)下列著名记者中,主要以政治访问而闻名的是()A、穆青B、法拉奇C、柏生D、郭玲春7.(单选题,1 分)评析作品时,突破、超越所观察的事物本身,从更大的时空范围去展开纵向和横向的思索,主要运用的是()A、立体思维B、求异思维C、理性思维D、宏观思维8.(单选题,1 分)新闻作品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表现手法是()A、描写C、说明D、叙述9.(单选题,1 分)美国《费城问讯报》所刊发的系列报道《法院的失序》,属于()A、解释性报道B、大特写C、调查性报道D、电讯10.(单选题,1 分)通讯名篇《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所运用的结构形式是()A、倒金字塔结构B、纵横式结合的结构C、时间顺序结构D、悬念式结构11.(单选题,1 分)“甲骨文是公元前l7世纪到公元前“世纪,中国商王朝的史官用刀镌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现行汉字的雏形,也是迄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这一段文字所采用的表现手法是()A、描写B、说明C、对比12.(单选题,1 分)就“水门事件”进行调查性报道,并引发强烈关注的报纸是()A、《纽约时报》B、《华盛顿邮报》C、《华尔街日报》D、《费城问讯报》13.(单选题,1 分)“第一代导语”最突出的特征是()A、自由、灵活、多样B、只突出最能激起人们兴趣的少数几个新闻要素C、活泼生动D、时、地、人、事、因要素俱全14.(单选题,1 分)1983年3月1日,《中国青年报》刊载报道张海迪的人物通讯,其篇名是()A、《相思正是吐黄时》B、《生命的支柱》C、《在烈火中永生》D、《谁是最可爱的人》15.(单选题,1 分)新闻写作最基本的规律和特点是()A、生动有趣B、真实准确C、结构明晰D、文字练达16.(多选题,2 分)我们研究新闻作品时,必然具有主观性,这是因为()A、这符合分析、研究思维活动发生的规律B、不同的研究者必定受主体认知因素的制约C、研究者受新闻作品的制约D、研究者个人能力有较大差异E、研究者受新闻作品创作规律的影响17.(多选题,2 分)西方新闻界认为“硬新闻”的主要特点包括()A、趣味性强B、时效性强C、重要性强D、服务性强E、语气生硬18.(多选题,2 分)下列作品中,以记载重大史实为主要内容的有()A、《上海严寒》B、《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C、《日本签字投降》D、《墨索里尼悬尸米兰街头》E、《奥斯威辛没有新闻可写》19.(多选题,2 分)新闻作品研究坚持感性与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应当防止的错误倾向有()A、唯形论B、唯心论C、唯理论D、经验论E、意志论20.(多选题,2 分)新闻语言的总体要求有()A、准确严谨B、鲜明生动C、简练明白D、专业性强E、诙谐幽默21.(简答题,8 分)试举例说明《周恩来总理逝世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这篇新闻作品的主要特点。
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读书笔记(1)-自考串讲笔记I 新闻作品研究概论部分第一章新闻作品研究的原则1、研究新闻作品应遵循哪些原则?一、要有正确的知道思想;二、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三、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掌握新闻作品特点;四、了解和把握新闻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五、将新闻作品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加以考察。
2、研究新闻作品为什么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作为社会现实最新反映的新闻作品,其报道内容繁杂多样。
一篇新闻作品,从采集制作到面向社会公开传播,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因此,研究新闻作品,必须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这是新闻作品研究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原则。
新闻作品研究者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对研究新闻作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了正确的指导思想,才能是我们在研究和评析新闻作品时保持清醒的头脑,给读者阅读新闻作品以正确的引导。
如果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那么我们分析、研究新闻作品,就会迷失方向,难以对新闻作品作出正确恰当的认识和评价。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贵在深刻理解和善于应用。
我们在研究新闻作品时,必须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新闻作品和新闻工作者的采写实践进行认真的分析思考。
要紧密结合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造性地开展研究工作。
3、如何做到“坚持实事求是”?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严格地以客观事物为依据,从新闻作品的实际出发。
无论是对新闻作品内容的分析,还是对新闻报道表现形式的评判;无论是对记者采写实践的考察,还是对作品社会效果的认识,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要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一切从新问作品的实际出发,研究者还必须努力克服一些心理因素的影响。
不能迎合别人的意图,随声附和,陷入盲从,不能搞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以主观框框代替对新闻作品的客观分析。
全国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课程代码:0066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华美窗帷的后面》属于通讯文体中的( B)A.工作通讯B.风貌通讯C.人物通讯D.故事通讯2.下列新闻作品中,由范长江所写的是( D )A.《记鲁迅》B.《“一厘钱”精神》C.《谁是最可爱的人》D.《祁连山北的旅行》(节录)3.下列作品中,由穆青撰写的人物通讯是( A)A.《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B.《访“葡萄常”》C.《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D.《水城威尼斯》4.下列作品中,大量运用观察性报道手法,写得像一篇目击记的报道是( B)A.《英迪拉·甘地》B.《火葬——甘地永存》C.《师魂》D.《醒来,铜陵!》5.下列对于西方新闻写作中的特稿文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C)A.广义上西方所谓的特稿包括除消息、评论外的所有报道文体B.相对于消息,特稿更为强调将情节、文字的可读性和主题的严肃性相结合C.西方所说的特稿,即为中国新闻文体中的通讯D.近半个世纪来特稿的趋势之一是在遵循客观性的前提下,强调描写新闻故事的现场气氛6.下列对毛泽东的消息名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特色的概括,正确的是( C)A.大量运用抒情、议论等手法,点出了渡江战役胜利的重要意义B.借鉴了散文化的笔法,细致描绘了渡江战役的壮丽场景C.全篇精练扼要、气势雄伟D.灵活运用对比、说明等手法,详细交待了渡江战役胜利对于解放战争全局的影响7.新闻工作者在现实生活中,迅速辨别、捕捉事物变动的信息并衡量其新闻价值大小的能力,被称为( B) A.新闻素养B.新闻敏感C.政治素养D.媒介素养8.消息写作中,以重要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顺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新闻中的各项事实的结构形式,被称为( D )A.悬念结构B.并列结构C.倒叙结构D.倒金字塔结构9.被称为“政治访问之母”的著名记者是( A )A.法拉奇B.史沫特莱C.柏生D.比加特10.一般所说的“狭义的新闻”是指( C)A.通讯B.特稿C.消息D.特写11.下列作品中,以香港回归为报道主题的是( D)A.《春夜》B.《相思正是吐黄时》C.《小城风光更迷人》D.《别了,“不列颠尼亚”》12.下列作品中,属于人物专访的是( A)A.《写在绢帕上的诗》B.《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C.《我国选手获得奥运会第一块金牌》D.《菜价追踪》13.下列新闻作品中,属于新闻素描的是( A)A.《延安庆祝日本无条件投降》B.《中原我军占领南阳》C.《水城威尼斯》D.《记鲁迅》14.通讯名篇《访“葡萄常”》的作者是( C )A.梅阡B.魏巍C.邓拓D.邹韬奋15.下列通讯作品中,采用纵横式结合的结构形式的是( B)A.《醒来,铜陵!》B.《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C.《“老报童”罗伊去世了》D.《春夜》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6.西方新闻记者通常用来提高作品可读性的方法有( ABDE)A.不畏艰险,想方设法亲赴第一线B.亲身经历、观察、体验新闻事件C.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D.挖掘出有声有色的情节E.注重现场感17.以下属于外国新闻作品的主要写作特点的有( ABCDE )A.注重新闻报道的接近性,拉近读者与新闻的距离,引起读者的关注B.重视使用背景材料,增加新闻作品所揭示内容的深度和广度C.着力将新闻报道写得生动易懂,有现场感,使新闻作品具有较强的可读性D.注重进行式报道,及时将新闻报道出去E.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表现力18.下列新闻作品中,以现场描写为突出特色的作品有( BE)A.《断电使纽约陷于一片黑暗》B.《大平夫人看望“欢欢”,“长得多么可爱啊!”》C.《巴黎陷落后的一个月》D.《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E.《华阳礁上补给忙》19.新闻作品的个性最突出之处就是它的( BC )A.真实性B.特殊性C.个别性D.可看性E.重要性20.要成功地进行新闻作品研究,需要灵活运用的思维形式有( ABDE)A.创造性思维B.立体思维C.求同思维D.宏观思维E.求异思维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21.如何对一个新闻作品进行新闻主题方面的分析?22.如何理解新闻作品研究中感性与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23.简述新闻的真实性应当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
全国2005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课程代码:0066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撰写消息《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的记者是( )A.郭超人B.柏生C.郭玲春D.李峰2.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作者是( )A.范长江B.金凤C.阎吾D.毛泽东3.消息《从邮局看变化》的作者是( )A.穆青B.顾月忠C.郭超人D.郭玲春4.消息《中原我军占领南阳》的作者是( )A.金凤B.魏巍C.毛泽东D.华山5.“一个卖瓜果的小贩欢喜得跳起来,把筐子里的桃梨,一枚一枚地向空中抛掷,高呼:‘不要钱的胜利果,请大家自由吃呀!’!”这一细节材料出自下列哪篇作品( )A.《运载火箭飞越万里长空》B.《中原我军占领南阳》C.《延安庆祝日本无条件投资》D.《日本签字投降》6.“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此语是出自下列哪篇作品主人公之口( )A.《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B.《师魂》C.《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D.《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7.《春夜》这篇特定的主人公是描写以下哪位人物的( )A.毛泽东B.刘少奇C.朱德D.周恩来8.《经济学家赶集》报道的是以下哪位经济学家( )A.吴敬琏B.刘国光C.薛暮桥D.马洪9.《英雄登上地球之巅》发表于( )A.1950年B.1960年C.1980年D.1990年10.1978年,穆青同志采写一位在文革中深受迫害的劳模,他是( )A.潘从正B.王进喜C.吴吉昌D.赵占魁11.下列诗句中,被《上海严寒》引用的是( )A.“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C.“前天一夜风雪,昨夜八百童尸D.“滹沱河畔订心盟,卷地风沙四野鸣”12.《桌上的表》的作者是( )A.王匡B.阎吾C.张明D.华山13.解释性报道是西方传统的客观报道发展到20世纪初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报道形式,它常常被称为是一种( )A.深度报道B.背景性新闻C.新闻述评D.工作通讯14.《“飞天”凌空》是一篇( )A.人物消息B.事件消息C.新闻故事D.人物特写15.《妈妈教我放鸭子》作者是( )A.金凤B.田流C.范敬宜D.刘衡16.《核弹元勋的“三子”》描写的主人公是( )A.钱学森B.王淦昌C.邓稼先D.钱伟长17.《访“葡萄常”》的作者是( )A.白夜B.彭子冈C.邓拓D.范长江18.《祁连山北的旅行》作者是( )A.穆青B.华山C.阎吾D.范长江19.《水城威尼斯》是属于( )A.工作通讯B.巡礼C.风貌通讯D.事件通讯20.通讯《生命的支柱》是报道以下哪位主人公的事迹的( )A.任长霞B.祁爱群C.张海迪D.张云泉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1.细节描写在新闻报道中有其独特作用,在分析作品时应注意细节( )A.是否真实典型B.文笔是否简洁C.局部和全局的关系是否处理得当D.是否生动E.是否幽默22.《核弹元勋的“三子”》中三子是指( )A.儿子B.女儿C.孙子D.房子E.车子23.新闻作品的特点是( )A.真实B.新鲜C.迅速及时D.重要性E.生动性24.在研究新闻作品中主要应掌握的思维形式有( )A.创造性思维B.统摄思维C.立体思维D.宏观思维E.求异思维25.新闻作品研究者应具备的素养有( )A.政治素养B.理论素养C.专业素养D.知识素养E.道德素养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26.对新闻作品进行综合性分析应把握哪几种方式?27.简析《桌上的表》的主题及其结构特色。
一、外国新闻作品分析:1.分析《日本签字投降》一、作者简介:霍墨·比加特: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著名记者,在美国密苏里号战舰上写的报道,曾报道过太平洋战争中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先后两次获得过普利策奖,他的报道以生动详实著称,同时又是一名有名的“写作快手”。
二、报道特色:——“寓观点于事实之中”▪这是记录在世界重大历史事件的新闻名篇。
▪通篇都是客观叙述,用事实说话,捕捉细节▪冷静客观的描写,体现日本帝国的没落,世界强国地位的失去。
▪作者不直接评论,透过细节描写传达思想,将观点和倾向体现在对事实的取舍中三、人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手法▪细致描写了五个人物▪着重对日本外相重光葵的细节描写思考:结合此文,试述外国记者“寓观点于事实之中”的报道特色。
2.分析《火葬——甘地永存》一、写作特色:▪语言凝练、传神*介绍事件背景——描写人们吟唱经文——描写送葬队伍的不同阶层二、结构特色▪以火葬为线索*火葬的背景——火葬开始——火葬仪式——火葬结束▪围绕火葬这一中心事件,把人们对于甘地的爱戴之情传神地表现出来,通过火葬经过的描写,将各阶层人们的不同表现用事实叙述,全文融为一体,前后有序三、对观察性报道手法的运用▪既像一则消息,又像一则目击记▪观察准确,写的传神简练▪对各阶层送葬人们的描写3.分析《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一、引用所具有的新闻价值及作用:▪多次引用两位宇航员的话:用他们的切身感受真实向读者再现登月的情景,增强报道的客观性、可信性和权威性,使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这一事件所具有的新闻价值更形象、生动。
——“用事实说话”胜过直接评论二、“一句话导语”的重要性▪一句简单的导语把新闻事件中最重要、最精彩、最引人注目的事实呈现给读者。
▪开门见山、简洁明快▪及时、充分地向人民群众报道他们欲知、和应知的新闻三、记者具有高度新闻敏感思考:结合此文,说明记者具有高度新闻敏感的重要性。
4. 分析《周恩来总理逝世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一、作者简介:比昂尼克:法新社前驻北京首席记者二、抓住的两个人物镜头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全国201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课程代码:0066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西方新闻界所说的“硬新闻”,一般是指( A )A.时效性较强、比较重要的事情报道B.报道语言较为严肃、生硬的新闻报道C.娱乐性、服务性较强的新闻报道D.能够引起受众阅读兴趣的新闻报道2.新闻作品分析中,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之间的关系是( C)A.以感性思维为主B.理性思维是基础,感性思维是对理性思维的升华C.两者相互交叉,前后互补D.既然是分析,应以理性思维为主3.下列新闻诸属性之中,被称为“新闻的生命和力量之所在”的是( A)A.真实性B.客观性C.及时性D.重大性4.下列新闻作品中,属于新闻述评的是( B)A.《上海严寒》B.《分清主流与支流莫把“开头”当“过头”》C.《经济学家赶集》D.《抢菜记》5.新闻作品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表现手法是( A)A.叙述B.描写C.议论D.抒情6.社会生活、消费类报道一般属于( B)A.硬新闻B.软新闻C.通讯D.特写7.下列作品中,由前苏联著名记者爱伦堡所写的是( A)A.《巴黎陷落后的一个月》B.《日本签字投降》C.《水面下的桥梁》D.《墨索里尼悬尸米兰街头》8.下列作品中,不属于...现场新闻的是( B )A.《滦河水向天津奔来》B.《中原我军占领南阳》C.《抢菜记》D.《运载火箭飞越万里长空》9.下列著名记者中,活跃于清末民初时期的是( C)A.范长江B.邹韬奋C.黄远生D.穆青10.《水城威尼斯》的体裁是( B)A.工作通讯B.风貌通讯C.人物通讯D.人物传记11.下列新闻名篇中,属于深度报道体裁的是( C )A.《陕北有煤海》B.《华美窗帷的后面》C.《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D.《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12.下列作品中,属于人物特写的是( B)A.《夜宿车马店》B.《“飞天”凌空》C.《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D.《访厕所》13.下列作品中,以背景材料见长,通过背景材料烘托新闻价值的是( B)A.《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B.《中原我军占领南阳》C.《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D.《延安庆祝日本无条件投降》14.下列作品中,以散文式的结构特点和笔法而闻名的是( A )A.《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B.《经济学家赶集》C.《从邮局看变化》D.《我国选手获得奥运会第一块金牌》15.新闻特写《世界最佳急诊室》所采用的结构方式是( C)A.递进式结构B.倒金字塔结构C.双线式结构D.倒叙式结构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6.党性原则要求我们在分析评价新闻作品的时候,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 BCD)A.掌握分析比较的科学方法B.尊重事实,坚持真理,敢于讲真话、讲实话C.避免研究、评价新闻作品时的主观性、随意性D.真正做到对党负责,对社会主义事业负责,对读者和作者负责E.获得一定的新闻采写实际体验17.新闻作品研究者应当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因为邓小平理论是( BDE ) A.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B.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C.当代所有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行动的指南D.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E.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18.新闻作品的共性包含在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和规律之中,它包括( ABCDE)A.真实B.准确C.迅速及时D.针对性E.指导性19.我们研究新闻作品时,必然具有主观性,这是因为( AB)A.这是符合分析、研究思维活动发生的规律的B.不同的研究者必定受不同的立场、观点、理论水平、感情取向、生活经历、文化素养、审美趣味以及对新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其社会效果认识等主体认知因素的制约C.受新闻作品的制约D.受个人能力的制约E.受新闻作品创作规律的制约20.新闻作品中常见的基本表现手法有( ABCDE)A.叙述B.描写C.议论D.抒情E.说明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21.在新闻作品研究中应如何做到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22.新闻作品的个性特点通常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3.西方记者通常是怎样使用新闻背景材料的?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24.试述应如何分析一篇新闻作品的新闻主题。
0661 -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第一章新闻作品研究的原则一、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二、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三点四、背景五加以考察第二章新闻作品研究的思维特点一、感性与理性二、个性与共性三、主观性与客观性四、运用多种思维形式第三章新闻作品评析的方法一、对新闻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具体分析二、对新闻作品的综合性分析第四章关于研究外国新闻作品一、外国新闻作品的报道形式二、外国新闻作品的主要写作特点三、外国新闻作品研究的方法和要求第五章新闻作品研究者的素养一、政治素养二、理论素养三、专业素养四、知识素养五、道德素养II 新闻作品阅读分析部分(一)1 延安庆祝日本无条件投降2 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3 中原我军占领南阳4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5 上海百炼成钢赛6 分清主流与支流莫把开头当过头7 阿西、亚妮当众挥毫妙趣横生8 从邮局看变化9 经济学家赶集10 运载火箭飞越万里长空11 枫桥兴会扶桑客子夜鸣钟百又入12之处13 一本充满自我批评精神的新书14 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15 京郊出现科学热16 滦水河向天津奔来17 抢菜记18 鄱阳湖出现世界上最大的白鹤群19 我国选手获得奥运会第一块金牌20 陕北有煤海21 好啊!诚实永存22 武汉百里长提巍然锁长江23 中国投巨资加快长江沿岸地区开发24 美日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25 别了,不列颠尼亚(二)1华美窗帷的后面2祁连山北的旅行(节录)3桌上的表4访“葡萄常”5春夜6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7英雄登上地球之巅8“一厘钱”精神9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10水城威尼斯11写在绢帕上的诗12并非鱼草之争13夜宿车马店14长沙市火柴脱销的原因何在?15小城风光更迷人它的作者别,亦既由个性到共性,再由共性到个性。
由于个性之中包含着共性,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人们可以通过把握个别典型,从中找出共同的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一般。
个性,就是此事物不同于他事物的独特而鲜明的特性。
2018年10月全国自考《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考前试题和答案0066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运载火箭飞越万里长空》报道的是我国第几枚运载火箭发射时的情景()A. 第一枚B. 第二枚C. 第三枚D. 第五枚【正确答案】 A本题分数1分第2题《阿西、亚妮当众挥毫妙趣横生》一文中的阿西和亚妮的身份是()A. 两只小熊猫B. 两只小狗C. 两位知名画家D. 两个小朋友【正确答案】 D本题分数1分第3题《记鲁迅》的作者是()A. 斯诺B. 史沫特莱C. 爱伦堡D. 比昂尼克【正确答案】 B本题分数1分第4题穆青笔下的劳动英雄赵占魁写于()A.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B.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C.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D.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正确答案】 D本题分数1分第5题报道“水门事件”的两位记者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来自哪一家新闻机构()A. 《纽约时报》B. 《华盛顿邮报》C. 《新闻周刊》D. 美联社【正确答案】 B本题分数1分第6题作者对新闻报道中的人物、事件、现象和问题等表达自己的看法、意见和态度,以深入揭示事物的内在含义的写作手法是()A. 叙述B. 说明C. 议论D. 抒情【正确答案】 C本题分数1分第7题《经济学家赶集》一文中的经济学家是()A. 吴敬琏B. 历以宁C. 薛兆丰D. 薛暮桥【正确答案】 D本题分数1分第8题《春夜》这篇特写主要表现的是()A. 人物B. 景物C. 场面D. 事件【正确答案】 A本题分数1分第9题下列成功运用人物对话表现主人公性格的新闻是()A. 《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B. 《抢菜记》C. 《小城风光更迷人》D. 《从邮局看变化》【正确答案】 A本题分数1分第10题消息《别了,“不列颠尼亚”》中的“不列颠尼亚”是指()A. 港口名字B. 港督别名C. 英国皇家游轮名D. 港督专用轿车名【正确答案】 C本题分数1分第11题西方新闻界一般将时效性强、比较重要的事情报道称作()A. 软新闻B. 硬新闻C. 特稿D. 电讯【正确答案】 B本题分数1分第12题对重大事件或正在发展进行的事件而作的追踪报道,称为()A. 调查性报道B. 解释性报道C. 特稿D. 连续报道【正确答案】 D本题分数1分第13题《世界最佳急诊室》中的急诊室主要收治()A. 癌症病人B. 心脏病病人C. 意外创伤病人D. 酗酒过量的人【正确答案】 C本题分数1分第14题《师魂》一文中所写的田沛发老师,来自()A. 贵州省B. 广东省C. 四川省D. 广西自治区【正确答案】 A本题分数1分第15题采用点面结合、尾笔点睛、深化主题的写作方法的新闻作品是哪一篇()A. 《京郊出现“科学热”》B. 《滦河水向天津奔来》C. 《抢菜记》D. 《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正确答案】 A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全国200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课程代码:0066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消息名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作者是( )A.阎吾B.穆青C.毛泽东D.胡乔木2.社会生活及消费类报道,一般属于( )A.硬新闻B.软新闻C.消息D.特写3.新闻导语产生于( )A.1830年的“政党报道”时期B.14至16世纪近代报刊出现之时C.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战争”期间D.20世纪初“客观报道”发端之时4.下列作品中,表现祖国大陆与台湾“血浓于水,两岸一家”骨肉亲情的是( )A.《写在绢帕上的诗》B.《春夜》C.《别了,“不列颠尼亚”》D.《相思正是吐黄时》5.通讯《生命的支柱》报道的主要对象是( )A.张海迪B.雷锋C.李素丽D.徐虎6.“昨天,记者在正在施工中的市纺织站购物中心看到:一人手持两根尺余长的直径22毫米的螺纹钢互相敲击,便见钢材一截截落下来。
”这段文字所采用的是( )A.场面描写B.细节描写C.心理描写D.景物描写7.新闻作品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表现手法是( )A.描写B.议论C.说明D.叙述8.下列不属于...新闻体裁的是( )A.深度报道B.报告文学C.消息D.通讯9.在消息写作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结构方式是( )A.悬念式结构B.并列式结构C.对比式结构D.倒金字塔结构10.新闻史上《华盛顿邮报》关于“水门事件”的著名报道,属于( )A.解释性报道B.大特写C.调查性报道D.电讯11.西方一般认为,在差不多同样重要的事件中,某一事件的发生地距离读者所在地越近,则( )A.新闻价值越高B.新闻价值越低C.不能确定其新闻价值的高低D.没有新闻价值12.从新闻语言的角度看,新闻文体属于( )A.记叙文体B.散文文体C.故事文体D.议论文体13.我国新闻工作的根本宗旨是(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B.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C.努力维护新闻的真实性D.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14.消息《中原我军占领南阳》的作者是( )A.范长江B.胡乔木C.刘少奇D.毛泽东15.作品《春夜》的体裁是( )A.消息B.深度报道C.新闻特写D.调查报道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知识考点(00661)一、常考点(多见单选、多选、填空)1.《别了,不列颠尼亚》报道了什么事件?香港回归。
2.《京郊出现科学热》中出现的人的职业?大学教授廉平湖。
3.《水域威尼斯》的开头:威尼斯是世界著名的水域,它的美是水和桥构成的,今天,它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汽车的城市。
4.《从邮局看变化》写的是哪个地方的事?时间是?1980年的乌鲁木齐5.《日本签字投降》的采访方式是?现场观察6.《运载火箭飞越万里长空》由四篇短小通讯组成,其中的第一句话都是对其内容的概括,其内容分别是:①记者王建国、侯业扬、钱钢自某发射场报道我国第一枚动载火箭发射情景称;①我国发射的第一枚运载火箭,在高空顺利地完成了级间分离、关机等一系列程序,精确地沿着预定轨道飞完了全程。
①从我国本土发射的第一枚运载火箭,飞越了万里长空,今天在这里准备地落入了预定海域。
①当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在这里重返大气层距离海面三千米至四千米高度时,装有火箭飞行重要参数的仪器仓,自动从弹体弹射出来,打开降落伞,发出无线电定向信号,穿过去层,向洋面飘落。
7.《“飞天”凌空》中描写的人物的职业是?跳水运动员。
8.《大平夫人看望“欢欢”,“长得多可爱啊!”》运用的表现手法是:拟人。
9.《写在绢帕上的诗》的作者是:其主题是?作者:柏生。
主题:表现了邓拓与丁一岚之间的文字缘,革命情。
10.《周恩来总理逝世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是由外国哪家著名通讯社发布的?法新社。
11.求异思维是什么?是一种朝着不同方向、沿着不同途径思考问题的方法,常常冲破思考的习惯范围,激发非习惯的联想,从而引出更多更深刻的信息,本质来说也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最大的功能是求异。
12.毛泽东的作品有:《中原我军占领南阳》、《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沙》。
13.穆青的作品有:《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水城威尼斯》。
14.《欧洲金融界进入大竞争时代》是什么类型的报道?解释性报道。
15.《巴西获得美洲杯赛冠军》的结构是?倒金字塔结构:以重要程度或受众观程度依次递减的顺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新闻中的各项事实,较重要的往前放,次要的往后放。
全国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课程代码00661C.华丽绚烂D.平实枯燥7.对于新闻作品中抒情这一表现手法,下列..表述不当的是( )A.抒情是通讯文体最主要的表现手段B.通讯中的抒情,要努力做到缘事而发,情景交融C.抒情常常与叙述、描写或议论结合起来运用D.通讯中的抒情不可滥用,而是要恰到好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8.所谓“狭义的新闻”,是指( )A.特写B.通讯C.电讯D.深度报道9.按重要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顺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新闻中的各项事实的报道结构,属于( )A.金字塔结构B.倒金字塔结构C.纵横式结构D.悬念式结构10.为充分体现新闻事件的接近性,记者在报道时的一种常用手法是( )A.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B.点明事实与受众之间的利害关系C.巧用字词,使报道更富文采D.采用进行式报道、连续性报道的形式1l.下列中国著名报人、记者中,可称为政论家的是( )A.范长江B.邵飘萍C.梁启超D.邹韬奋12.新闻敏感主要作用于新闻活动的下列哪个环节?( )A.新闻采访B.新闻写作C.新闻编辑D.贯穿于新闻活动的全过程13.下列作品中,记录了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时刻的是( )A.《春夜》B.《相思正是吐黄时》C.《写在绢帕上的诗》 D.《别了,“不列颠尼亚”》14.新闻名篇《华美窗帷的后面》的作者是浙00661#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第 6 页(共 12 页)( )A.邹韬奋B.范长江C.黄远生D.邓拓15.作品《“一厘钱”精神》属于( )A.风貌通讯B.工作通讯C.人物通讯D.事件通讯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6.实事求是是( )A.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B.毛泽东思想的精髓C.邓小平理论的精髓D.形而上学理论的精髓E.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唯一要求17.新闻业务知识包括采、写、编、播、摄、录等各方面,对研究、评析新闻作品来说,尤为重浙00661#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第 7 页(共 12 页)要的是( )A.采访知识B.写作知识C.编辑知识D.摄像知识E.录制知识18.在《奥斯威辛没有新闻可写》这篇新闻作品中,作品主要通过哪些典型事例揭露了奥斯威辛集中营的阴森、恐怖与惨绝人寰?( ) A.不知为什么,最可怕的事情竟是布热津卡那明媚和温煦的阳光B.这地方很可能是世界上最令人心惊胆战的旅游点C.女牢房里竟是3排大木头箱子,这些木头箱子约有6英尺宽、3英尺高,每晚有5到10个人在木头箱子里过夜D.一堆堆死去的婴儿留下的鞋E.这是张22岁女孩的照片,她体态丰满、金发碧眼、容貌漂亮,她温和地微笑着,好象头脑里掠过什么甜蜜的、值得珍爱的事情19.对新闻作品进行综合性分析主要有哪几种方浙00661#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第 8 页(共 12 页)式?( )A.分析同一题材、同一体裁的不同新闻作品B.分析同一题材、不同体裁的新闻作品C.分析不同题材、同一体裁的新闻作品D.分析某一类专业报道的新闻作品E.分析某一位记者的新闻作品20.美国新闻学者提出,在解释性报道中构成所谓解释的,通常有哪几类事实?( ) A.历史性事实B.环境性事实C.简历性事实D.数据性事实E.反应性事实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21.要成功地进行新闻作品研究,需要灵活运用哪些思维形式?22.如何理解新闻作品中设置悬念的表现手法?23.新闻作品研究者应具备哪些专业素养?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浙00661#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第 9 页(共 12 页)24.试述《水城威尼斯》这篇新闻作品的主要特点。
全国2022年4月自考00661《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真题全国2022年4月自考00661《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真题1.(单选题,1 分)下列作品中属于风貌通讯的是()A、《记鲁迅》B、《巴黎陷落后的一个月》C、《华美窗帷的后面》D、《断电使纽约陷于一片黑暗》2.(单选题,1 分)解释性报道的重点在于下列新闻要素中的哪一个要素?()A、WhatB、WhenC、HowD、Why3.(单选题,1 分)“倒金字塔结构”一般应用于()A、通讯B、特稿C、消息D、深度报道4.(单选题,1 分)下列著名记者中,以揭露清末民初官场黑幕而闻名的是()A、黄远生B、穆青C、范长江D、邵飘萍5.(单选题,1 分)下列对于新闻作品表现手法的表述,其中不当的是()A、不同新闻体裁在表现手法上并无特殊要求B、新闻作品中常用的基本表现手法有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C、好的表现手法的运用,有利于增强新闻作品的说服力、感染力D、描写手法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增强新闻作品的表现力和吸引力6.(单选题,1 分)下列作品中,以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报道对象的是()A、《别了,“不列颠尼亚”》B、《春夜》C、《相思正是吐黄时》D、《小城风光更迷人》7.(单选题,1 分)下列有关新闻主题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它是新闻作品的中心思想B、它是记者认识和提炼新闻事实的思想结晶C、所有的新闻作品,都要求有深刻的主题统帅D、它体现了新闻作品所具有的新闻价值8.(单选题,1 分)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报道对象是()A、张海迪B、志愿军战士C、李素丽D、人民警察9.(单选题,1 分)下列不符合新闻语言的总体要求的是()A、准确严谨B、专业性强C、简练明白D、鲜明生动10.(单选题,1 分)新闻报道《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的体裁是()A、消息B、通讯C、特写D、公告11.(单选题,1 分)“慷慨者逆声而击节,酝籍者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绮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主要表述的是作品研究者的()A、客观性B、主观性C、发散性D、统摄性12.(单选题,1 分)“美国星际航行员阿姆斯特朗今天晚上格林威治时间2时26分成了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全国2010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课程代码00661A、新闻主题即为报道角度B、同一新闻主题,可以通过不同的报道角度体现出来C、报道只有从宏观与全局的角度出发,才能表现重大的主题D、新闻主题与报道角度之间没有关联7、对于新闻作品细节的描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细节描写是新闻作品中最重要、也最需着力运用的表现手法B、细节是新闻作品中的“最小组成单位”,运用细节描写时应注意其局部和全局的关系C、细节往往是新闻作品中的“局部”,与新闻主题之间的关系不大D、细节描写是新闻作品,尤其是通讯体裁的最基本表现手法8、新闻作品中,用来对新闻事实或人物的有关背景材料进行介绍和解说的表现手法是()A、议论B、描写C、说明D、叙述9、《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属于()A、人物通讯B、工作通讯C、风貌通讯D、事件通讯10、在西方新闻界,以形象生动的手法,将新闻事件、人物、场景、气氛等具体、生动地再现出来的报道形式,被称为()A、特稿B、专访C、通讯D、消息11、西方新闻文体中的所谓“特稿”,一般更多地采用()A、倒金字塔结构B、并列式结构C、悬念式结构D、金字塔结构12、新闻工作者能够迅速辨别和捕捉事物变动的信息,并衡量信息含有的新闻价值大小的能力,被称为()A、新闻敏感B、新闻鉴别浙00661#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卷第 6 页共 16 页C、新闻分析D、新闻考察13、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其合理的知识结构应是()A、在某一领域内成为专家B、博古通今,成为杂家C、努力求得专与博的结合D、扎实的新闻理论研究力14、下列作品中,为著名记者法拉奇所写的是()A、《日本签字投降》B、《墨索里尼悬尸米兰街头》C、《英迪拉·甘地》D、《奥斯维辛没有新闻可写》15、人物专访《访“葡萄常”》的作者是()A、邓拓B、范敬宜C、郭玲春D、范长江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浙00661#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卷第 7 页共 16 页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2021年4月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简答题、论述题重点归纳PART.1新闻的真实性包括哪几个方面的要求1.新闻中的具体事实必须真实,完全符合客观实际。
2.新闻中概括的事实必须准确,不能夸大缩小,以点带面,以偏概全,要实事求是地概括事实的全貌,完全同实际一致。
3.不仅要确保具体事实本身的准确无误,还要求在总体上和互相联系上也符合客观实际。
新闻作品研究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1.要有正确的知道思想。
2.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掌握新闻作品特点。
4.了解和把握新闻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5.将新闻作品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加以考察。
为什么应当坚持将新闻作品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加以考察因为一篇新闻作品,从采集、制作到面向社会公开传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
作品的优劣好坏,既受到内部构成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也收到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因此,在实事求是地研究新闻作品本身的同时,拓宽思维空间,把研究视野扩展到与之相关的其他方面,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加以考察,是完全有必要的。
研究新闻作品为什么强调了解和把握新闻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因为新闻是时代的产物,与它所产生的时代有最直接、最密切的联系。
优秀的新闻作品,大都在不同程度上,从不同角度和方面记录了它所产生的那个时代的生活和斗争。
每个时代所产生的无数新闻作品,犹如一面巨大的镜子,折射出那个时代的人世百态,展现出那个时代的社会风情。
因此,研究新闻作品要了解和把握新闻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新闻作品的个性特点表现在哪几个方面1.从鲜明的时代特色中发现新闻作品的个性。
2.从作品中的人与事的特殊性中发现新闻作品的个性。
3.从表现形式的求新性中发现新闻作品的个性。
4.从作品语言运用的特色中发现新闻作品的个性。
在新闻作品研究的思维活动中,如何理解感性与理性的辩证统一新闻作品的研究是一个完整的精神活动,感性和理性的统一,首先表现于他们之间的相互依赖:一方面,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
0661 -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
第一章新闻作品研究的原则
一、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
二、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
点四、
背景五
加以考察
第二章新闻作品研究的思维特点
一、感性与理性二、个性与共性
三、主观性与客观性
四、运用多种思维形式
第三章新闻作品评析的方法
一、对新闻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具体分析
二、对新闻作品的综合性分析
第四章关于研究外国新闻作品
一、外国新闻作品的报道形式
二、外国新闻作品的主要写作特点
三、外国新闻作品研究的方法和要求第五章新闻作品研究者的素养
一、政治素养二、理论素养
三、专业素养四、知识素养
五、道德素养
II 新闻作品阅读分析部分
(一)
1 延安庆祝日本无条件投降
2 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
3 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4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5 上海百炼成钢赛
6 分清主流与支流莫把开头当过头
7 阿西、亚妮当众挥毫妙趣横生
8 从邮局看变化
9 经济学家赶集
10 运载火箭飞越万里长空
11 枫桥兴会扶桑客子夜鸣钟百又入
12
之处
13 一本充满自我批评精神的新书
14 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
15 京郊出现科学热
16 滦水河向天津奔来
17 抢菜记
18 鄱阳湖出现世界上最大的白鹤群
19 我国选手获得奥运会第一块金牌
20 陕北有煤海
21 好啊!诚实永存
22 武汉百里长提巍然锁长江
23 中国投巨资加快长江沿岸地区开发
24 美日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
25 别了,不列颠尼亚
(二)
1华美窗帷的后面
2祁连山北的旅行(节录)
3桌上的表
4访“葡萄常”
5春夜
6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
7英雄登上地球之巅
8“一厘钱”精神
9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10水城威尼斯
11写在绢帕上的诗
12并非鱼草之争
13夜宿车马店
14长沙市火柴脱销的原因何在?
15小城风光更迷人它的作者
别,亦既由个性到共性,再由共性到个性。
由于个性之中包含着共性,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人们可以通过把握个别典型,从中找出共同的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一般。
个性,就是此事物不同于他事物的独特而鲜明的特性。
个性最突出之处就是它的特殊性、个别性。
共性,就是事物的普遍性、一般性,是同类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
任何事物都可以说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性。
新闻作品也同样如此。
如果新闻作品只有共性,没有个性,那么新闻报道就会失去了丰富多彩、色彩斑澜的面貌,就会陷入千篇一律、固定化、僵化、套话的模式。
如果只有个性就丧失了本质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