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现场”中研究教学.doc
- 格式:doc
- 大小:79.00 KB
- 文档页数:19
教师教学现场指导方案一、目的与背景近年来,教育教学领域日新月异,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涌现。
然而,很多教师在实践中仍然面临着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了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教学现场指导成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二、指导内容1.教学前准备教师教学现场指导首先要确保教师进行充分的教学准备。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他们的兴趣爱好、潜在难点等,并对教材内容进行仔细研究。
还要准备教学工具和教学材料,确保教学过程中的顺畅。
2.教学目标的设定在教学现场指导中,教师需要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明确表达学生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以便教师能够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达到目标。
3.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教学现场指导要鼓励教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学习方式,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提供更具有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4.启发式的教学策略在指导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和思考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提问、讨论和实践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5.评估与反馈教学现场指导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评估与反馈。
教师应该及时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并给予具体的反馈。
这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6.合作与互动教师教学现场指导要鼓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教师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
7.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
包括教育软件、网络资源、实验室设备等,这些资源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8.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教学现场指导也是教师自身素质提升的机会。
通过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师可以学习到其他教师的优秀教学方法和经验,从而丰富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技能。
9.课堂管理课堂管理是教师教学现场指导的重要一环。
深研课堂教学的具体做法
深研课堂教学的具体做法包括以下步骤:
1. 深入理解课程标准:教师需要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要求,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清晰的方向和目标。
2. 全面分析教材内容:教师需要全面了解和分析教材的内容,包括知识结构、重难点、例题解析等,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3.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目标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等。
4. 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解、讨论、案例分析、实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参与和思考,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5. 注重教学反思和评估:教师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估,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6. 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和教育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
7. 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8.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需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深研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创新精神,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现场教研的作用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现场教研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教师现场教研中,教师可以共同研究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分享成功经验和教学心得,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教师可以加深对教学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育质量。
二、促进教学创新教师现场教研可以促进教学创新。
在教师现场教研中,教师可以研究和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和手段,不断改进和创新自己的教学实践。
通过现场教研,教师可以分享各自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从而不断推动教学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教师现场教研可以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现场教研中,教师可以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和教学策略,从而更好地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可以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四、促进学科发展教师现场教研可以促进学科的发展。
在教师现场教研中,教师可以共同研究和探讨学科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新的观点和研究方向,推动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现场教研,教师可以探索学科教学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促进学科教学的和创新,提高学科的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
总之,教师现场教研在教师专业发展、教学创新、学生学习效果和学科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教师可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推动教学和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推动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因此,教师现场教研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研究和交流形式,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推动教学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
现场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教案设计现场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教案设计目前培训已成为建立工程领域的管理者、组织者和执行者不断提高管理水准,采集最新的信息,掌握高新技术工艺,以及企业开发与开展人力资源的根本手段,因此,工程领域的职工培训市场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
成功培训的方式、方法能激发参训人员内在的学习动力、欲望和潜能,既能满足参训人员“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的学习需求,又能满足他们“研究问题、增长才干和见识”的培训需要。
因此为增强参训人员对培训组织的兴趣和信赖,积极探索和创新培训教学的方法和模式,是提升培训组织竞争力的源泉。
由于工程领域的参训对象一般都有一定学历根底、工程实践经历或专业技能,他们不同于在校大学生的普通教学。
其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已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其二,工作多年,有较为丰富的工作实践经历;其三,对所从事的工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
因此,他们参加培训的目的性强,对自己的专业知识的自我整合能力强,具有自我指导的深刻需求,渴望解决长时间困扰在工作中的疑难杂症,从而使专业能力得到升华。
随着计算机信息及采集技术的不断开展,培训教学的方法和模式也在渐进式地改良,目前较为广泛采用的模式为: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利用现代多媒体视听技术手段,附加案例研讨的方法,这种方式运用起来简捷方便,完全由培训师控制整个过程,优点是运用视觉与听觉的感知方式,对工程技术中的标准、标准、工艺等用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进展了综合处理,能够调动参训人员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刺激,使他们增强注意力提快乐趣,有效地帮助参训人员在听课中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
在培训过程中附加一些针对性强的案例,由于它工程实践,甚至是局部参训人员的亲身经历,会激发他们潜在的兴趣,很快进入“角色体验”和“情境体验”,也就构建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全身心地融入课堂之中。
然而,上述这种培训模式,由于时间紧、信息量大,在灌输新知识、新标准时速度快,限制了参训人员联想思维的自由发挥,对新接触的新技术领域没有回嚼的过程。
学校教师现场教学观摩活动方案一、引言学校教师现场教学观摩活动是一种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方式。
通过观摩他人的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进行自我反思和改进。
为了推动这种活动的开展,本文将探讨学校教师现场教学观摩活动的方案。
二、目标1.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2.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3. 提高学校整体的教育质量。
三、活动形式1. 教师实地授课观摩:通过邀请优秀教师进行现场授课,并开放给其他教师进行观摩学习。
2. 教师教学经验交流会:邀请教研组长或学科骨干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育理念。
3. 教学反思和讨论:安排专业团队组织教师集体观摩后进行反思和讨论,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
四、组织机构1. 研究与实践中心:负责制定活动计划、组织教师的观摩参与和教学反思。
2. 教务处:负责教师的选派、教学任务的调整和安排。
3. 教研组长:负责教学观摩活动的具体组织和指导。
五、活动程序1. 确定观摩对象:根据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选择优秀教师进行观摩。
2. 制定观摩计划:根据观摩对象的授课内容和时间,制定观摩计划,明确观摩的目的和要求。
3. 教师观摩学习:邀请教师前往指定的课堂进行观摩学习,并记录自己的观察和体会。
4. 教学反思会:组织教师集体举行教学反思会,由观摩教师分享教学过程中的感悟和收获。
5. 经验总结和分享:将教学观摩中的优秀经验进行总结和分享,鼓励教师相互借鉴和交流。
六、观摩评价1. 观摩评价标准:制定详细的观摩评价标准,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的评估。
2. 观摩评价方式:采用多维度评价的方式,包括教师自评、同行评价和专家评价。
3. 观摩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及时给予教师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改进教学方法。
七、问题和解决1. 观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课堂秩序混乱、教学内容难以理解、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
2. 解决方案:提前沟通准备,确保课堂秩序;设计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精心选取观摩对象,确保教学内容易于理解。
现场教学方案在现代教育中,传统的教室讲授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随着教育理念的变革,现场教学方案越来越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
一、现场教学的定义和意义现场教学,指的是将学生带到实际的现场进行教学活动。
这种教学方式不同于传统的黑板书写和课本阅读,而是依托于真实的环境和场景,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感知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现场教学有着丰富的教育意义。
首先,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与枯燥的课堂教学相比,学生更容易对实际场景中的知识感到好奇,并且更积极地参与其中。
其次,现场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现场中,学生需要面对各种实际问题,并尝试寻找解决方案,从而培养了他们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最后,现场教学可以提供实践经验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际场景,能够更直观地了解相关职业要求和行业标准,为未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二、现场教学的实施步骤要有效地开展现场教学,需要制定合理的实施步骤。
首先,教师需要提前进行调研和准备,了解相关的实际场景和资源。
其次,教师应当设置合适的学习目标,并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
第三,教师要设计适宜的学习任务和活动,确保学生在实际场景中能够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教师应当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反思,及时总结经验和改进教学方法。
三、现场教学的案例分析以地理学科为例,现场教学可以选取地理变迁明显的地区作为实际场景,比如沿海城市。
在这样的场景中,学生可以亲身了解并观察海岸线的变化、城市建设的影响以及海洋资源的开发等。
通过实地考察及相关任务指导,学生可以深入研究并了解到地理变迁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从而提高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现场教学的挑战和解决方式尽管现场教学有着众多的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实施现场教学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和资源投入,而这可能对学校和教师构成一定压力。
其次,在实际场景中的管理和安全问题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和教师可以与外部资源进行合作,例如与相关企业、社团或社区合作,共同开展现场教学活动。
活动时间:2023年4月15日上午9:00-11:30活动地点:XX中学教师会议室参与人员: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师共20人活动主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活动记录:一、活动开场上午9:00,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
主持人首先介绍了本次教研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强调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以及教师专业发展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作用。
二、备课经验分享1. 语文组:张老师分享了她在备课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她强调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同时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数学组:李老师分享了他在备课中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动画演示、互动游戏等方式,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英语组:王老师分享了她在备课中如何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4. 物理组:刘老师分享了他在备课中如何将实验与理论相结合,通过实验演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5. 化学组:陈老师分享了她在备课中如何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实例讲解、实验操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 生物组:赵老师分享了她在备课中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动画演示、图片展示等方式,使抽象的生物知识变得具体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7. 历史组:孙老师分享了他在备课中如何设计问题引导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总结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8. 地理组:周老师分享了她在备课中如何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三、分组讨论在分享经验后,各学科教师分成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 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各小组积极讨论,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做法。
《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读后感------解朝辉细节决定成败,在我们日常生中和学习中很小的事情往往都很会有重要的作用。
本学期我拜读了由彭钢、蔡守龙二位老师合写的《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一文,感触很深,细节,因其小,在教学中往往被我所忽视.但是,如果你用心分析它,你会发现某些细节很真实的反应一些问题,这就是我阅读《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一书最大的感触一、参与到学生学习情景中,有效教学在音乐课上,以往的教学模式都是老师教唱学生学唱,课堂气氛枯燥无味。
细节展现多彩的课堂,我也做了一些新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好多孩子学习音乐的主动性提高了。
我把课堂的十分钟交给他们,轮流让每个孩子在音乐课上介绍自己或大家都感兴趣的音乐话题,活动不仅让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提高,也让我重新的了解了自己的学生拉近了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我们可以在课堂上畅谈自己对这个音乐话题的感受。
孩子们把这些音乐话题做成了精美的ppt,还下载了大量的世界名曲,为我们共同学习音乐提供了资源。
作为学生,他在课堂应该能够体会知识技能不断积累的愉悦,合作学习,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快乐,从而体验成长的乐趣;而课堂,应该成为学生自我实现的场所,张扬个性的舞台.课堂教学中的细节,有课前预设的,也有动态生成的.有意识地捕捉有价值的细节,或者创造精彩的细节,可以生成教育智慧,构建活力课堂,生命课堂.例如“走进贝多芬的音乐世界”“难忘的音乐剧猫”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掌握了音乐知识,而且在讨论过程中体验到了大家一起合作学习音乐的成功和快乐,学习音乐的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不少。
二、把音乐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效率体现在学习者用最少的投入达成目标;最后,教学有魅力,教学的魅力体现在吸引学习者继续学习。
学校里有一部分艺术特长的孩子,这些可贵的资源我很珍惜他们。
在欣赏课上我们经常听到铜管乐,那班里有学习铜管乐的孩子可就发挥他们的所长了,不仅在课上要秀秀自己的才艺,还要把铜管家族的每个乐器介绍给大家。
现场教学活动策划方案【现场教学活动策划方案】一、活动背景现场教学活动是指将学生直接带到实地进行教学,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操作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本次现场教学活动的背景是希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活动目标1.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2. 增强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内容本次现场教学活动将选择以下几个主题进行教学:1. 生态环境考察:组织学生到附近的湖泊、河流等自然景点进行考察,观察生态环境变化、野生动植物情况等,并分析其中的因果关系。
2. 农业科技示范:安排学生到当地主题农场进行采摘体验,了解先进的农业科技和种植管理技术,并与农场负责人交流。
3. 工业生产参观: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工业园区或企业进行参观,了解不同行业的生产过程和技术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四、活动流程1、活动准备阶段-明确活动目标,确定活动时间和地点;-确定活动的主题和内容,编写教学大纲;-与相关机构和企业联系,协商活动的参观时间和事项;-制定学生活动组织与安全管理的方案,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2、活动实施阶段-活动前a. 组织学生参加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学生背景知识的预习,制定学生行为守则和注意事项;b. 发放参观活动的安全须知和行程安排,分配学生小组和相应的任务。
-活动中a. 由专业老师或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b. 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操作和亲身体验,鼓励学生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c. 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活动后a. 对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提炼出重要的观察和发现;b. 进行活动评价和反馈,了解学生对活动的认识和感受,并根据反馈信息做进一步的活动改进;c. 组织学生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巩固活动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一、活动背景为了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于2021年10月15日组织了一次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为主题,邀请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并邀请了周边学校的优秀教师进行观摩交流。
以下是本次教研活动的观摩记录。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活动地点:我校多功能厅三、活动内容1. 专家讲座2. 课堂教学展示3. 教师互动交流4. 教学反思与总结四、活动过程(一)专家讲座上午8:30,活动正式开始。
首先,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就“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座。
专家结合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分析了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并就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具体建议。
讲座内容丰富,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使在场的教师受益匪浅。
(二)课堂教学展示讲座结束后,进入课堂教学展示环节。
本次展示共有三位教师分别展示了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的课堂教学。
以下是对三位教师课堂教学的观摩记录:1. 语文课堂展示授课教师:张老师教学内容:《草房子》教学目标:通过阅读《草房子》,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能力。
张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讨论、总结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课文内容。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互动频繁,课堂气氛活跃。
张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巧妙,教学方法灵活,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 数学课堂展示授课教师:李老师教学内容:《分数的加减法》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李老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课堂上,李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
李老师的课堂教学思路清晰,方法得当,教学效果显著。
3. 英语课堂展示授课教师:王老师教学内容:《My family》教学目标:通过学习《My family》,掌握家庭成员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现场教学中案例教学方法应用的探索与思考作者:肖静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44期肖静(苏州干部学院,江苏苏州215100)摘要:苏州干部学院现场教学倡导“三化四现场”、“三学两讲解”,形成了特色鲜明、实效显著的现场教学体系。
把现场教学的参观考察形式与案例教学的互动研讨内涵有机结合,在现场教学流程设计中注入案例教学元素则形成了现场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方法。
关键词:现场教学;三化四现场;三学两讲解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4-0205-02一、现场教学中案例教学的提出及教学原理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现场教学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及其干部院校深受学员欢迎。
教学总是在一定的地理空间上开展或实施,教学地点在教室往往被称之为课堂教学。
作为教学地点的“现场”以及作为教学环境的“现场”,实物形态和环境背后还深深地刻着历史的进程和时间的脉络,这里的“现场”提供了教学的素材。
干部教育培训实效性有赖于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主要是来自学员的亲身体验、感受和交流。
把“现场”素材加工为教学案例,将案例教学方法融入到现场教学体系中,通过对案例的解读、研讨,寻找领导干部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干部教育培训从知识传授型向问题解决型转变。
现场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是指教师使用案例,以团体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撰写案例等方式来增进成员之间的对话,引发参训学员省思,增强实际练习的经验,以及引导学员使用某种特别的思考方法的教学方式。
二、现场教学中案例教学的特点1.案例素材丰满。
和一般案例教学一样,现场教学中的案例教学也必须撰写案例,提前发放给学员,但案例内容和传递给学员的教学素材则更为丰富。
一方面现场本身就提供了大量的教学素材,另一方面案例撰写过程中更多关注到现场素材的不足之处以及学员在现场感性认知基础上对教学素材的更高要求,从而使案例更为丰满。
2.信息获取直观。
直观性主要体现在学员获得信息的渠道不只是来自案例及教师的教学导入,还来自学员从现场的观摩体验、现场教学基地工作人员的介绍等。
示例课、研究课制度背景在大学教育中,课程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而示范课和研究课则是课程教学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两类课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还能够促进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的提高。
因此,有必要对示范课、研究课的制度进行探讨和研究。
示例课制度定义示范课是指邀请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进行授课,以便与学生、教师亲身接触、交流和学习的一种课程方式。
特点示范课是一种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形式,它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授课能力、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亲身接触和交流,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对课程的认识和理解。
实施流程1.审核教师:学校教务处或教学管理部门需要认真审核申请示范课的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水平、教学能力等条件,确保申请的教师能够满足教学要求。
2.安排课程:学校教务处或教学管理部门需要与教师协商安排示范课程所需时间、课程内容、教学形式等,确保课程安排合理。
3.宣传策划:学校需要对示范课程进行宣传,吸引更多的学生和教师参与到实践和交流中来。
4.开展课程:教师需要按照教学计划和要求,精心备课,认真讲解,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5.评价总结:学校需要对示范课程进行评价和总结,并将结果反馈给教师,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水平。
实施方式示范课可以采用多种实施方式,包括:•现场授课:邀请教师到教学现场进行授课,学生和教师可以直接参与和体验。
•视频展示:录制示范课程的视频,并在网络上进行展示,方便学生和教师进行观看和学习。
•教材分享:教师可以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优秀教材进行分享和推广,帮助其他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研究课制度定义研究课是指教师在某个领域或某个课题上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探究和实验来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水平,并将成果与学生和教师分享和交流的一种课程方式。
特点研究课可以帮助教师深入研究某个领域或某个课题,从而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水平,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此外,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研究成果中受益,更好地掌握知识和培养创新意识。
现场实景教学手段的研究发布时间:2021-03-02T11:41:59.763Z 来源:《建筑科技信息》2020年9期作者:张宗璐[导读] 本文首先,设计现场实景教学步骤,并对现场实景教学过程进行总结,最后,通过总结和反思提出一系列改进意见,希望可以促进现场实景教学手段的不断优化,为素质教育发展奠定基础。
摘要:现场实景教学,属于开放性教学。
通过帮助学生身临其境,促进学生充分加强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了解。
同时,现场实景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导者,也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不断增强,从而促进教学趣味性不断增加,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本文首先,设计现场实景教学步骤,并对现场实景教学过程进行总结,最后,通过总结和反思提出一系列改进意见,希望可以促进现场实景教学手段的不断优化,为素质教育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现场实景教学;手段;研究引言现场实景教学,倡导从做中学,这种构建式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累积探究学习经验,也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总结和反思,从而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真正提升。
现场实景教学具有一定复杂性和挑战性,不仅需要教师加强对教材的深入理解,也需要教师在真实、复杂的情景中,随机应变,这样才能为学生探索提供机会,促进学生真正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和领悟相关重点和难点知识。
一、现场实景教学实施步骤(一)整合设计和前期准备教师在展开现场实景教学前,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分整合设计,这样才能为前期准备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首先,不同版本教材内容有所区别,因此,教师要加强对教材内容,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的整合,并以教学目标为基准,理顺应如何帮助学生加强对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的掌握;其次,前期准备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与外景教师的互动,通过沟通和交流确定相关的设备和设施,也要对相关设备和设施进行认真检查。
例如,内景教师和外景教师要共同深刻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教学资源,这样才能确保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应变,根据学生状态随时进行调整。
主题教育开展现场教学主题教育开展现场教学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于知识的需求,人们更加注重实践和体验式的学习方式。
因此,现场教学成为了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教学方式。
特别是在主题教育方面,现场教学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那么,在主题教育中如何开展现场教学呢?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
一、什么是主题教育?主题教育是指以党中央确定的重大主题为引领,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以深化思想认识、推动工作落实为核心内容的一种集中性、针对性较强的宣传教育活动。
主题教育旨在通过集中整治、整改和整顿等方式,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二、什么是现场教学?现场教学是指将课堂外的实际环境作为一个重要的课堂,在这个环境中进行探究和研究,并通过实践和体验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现场教学的优势在于能够让学生直接接触到实际情况,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主题教育中开展现场教学的意义1.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现场教学能够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际情况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通过现场教学,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
2.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现场教学,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所学知识,并且可以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到这些知识的真正含义。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增强自己对于知识的感性认识。
3.促进主题教育的深入开展在主题教育中开展现场教学,可以使得活动更加贴近实际情况。
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问题所在,并且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可以促进主题教育的深入开展。
四、如何开展主题教育中的现场教学?1.确定目标在开展主题教育中的现场教学之前,需要先确定目标。
具体而言,需要明确本次现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以及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更好地开展现场教学。
2.选择合适的环境在开展现场教学时,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环境。
具体而言,需要根据本次活动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环境。
2022年3月㊀第15卷第1期㊀㊀㊀当代教师教育ContemporaryTeacherEducation㊀㊀㊀㊀Mar.ꎬ2022Vol.15No.1㊀面向教育现场的教师教育研究方法基于学校临床社会学视角的考察吕光洙(惠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ꎬ广东惠州516007)摘㊀要:教师教育学科的创生离不开教师教育学理论建构ꎬ教师教育研究方法是教师教育学理论建构的重要部分ꎮ学校临床社会学视角下的教师教育研究方法ꎬ为了阐明和解决学校课题将性向不同的研究与实践结成为互惠的协作关系ꎬ以干预参与法切入到校本研修和课例研究ꎮ作为面向教育现场的教师教育研究方法ꎬ干预参与法对推动解决教师教育实践问题具有重要价值和实践意义ꎮ关键词:教师教育ꎻ教育研究方法ꎻ学校临床社会学中图分类号:G451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674-2087(2022)01-0027-06收稿日期:2021-06-27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攻关项目(WZD201903)ꎻ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7DGL006)ꎻ辽宁省教育科学 十三五 规划课题项目(JG20DB412)ꎻ沈阳师范大学辽宁省一流学科教育学建设项目(SNYJYX2020030502)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十四五 规划专题课题(21JSYB12)作者简介:吕光洙ꎬ男ꎬ吉林图们人ꎬ惠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ꎬ硕士生导师ꎮ㊀㊀在教师教育振兴的政策导向下ꎬ国内部分高校自主设置教师教育学二级学科ꎬ使得教师教育学正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ꎮ但由于教师教育研究自身的滞后性ꎬ我国教师教育事业的发展长期缺失学科的支撑ꎬ非理性的教师教育现象与问题比比皆是ꎮ同时ꎬ教师教育作为一个研究领域自进入到学术界以来一直在摆脱一个困境ꎬ就是教师教育理论匮乏ꎮ[1]在这种背景下ꎬ教师教育学科的创生ꎬ离不开制度形塑ꎬ也离不开教师教育学理论建构ꎮ作为研究教师教育的学问ꎬ教师教育学涉及教师教育的价值立场㊁规律㊁原理与方法㊁政策与法规以及制度建设等一系列理论与实践议题ꎮ[2]关于教师教育研究方法的已有文献描述了教师教育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的七种方法①ꎬ肯定了质化研究的发展带来的贡献ꎬ并呼吁进行更多的交叉学科研究ꎮ[3]在21世纪初期ꎬ许多学者也提出类似的观点ꎬ主张必须确保教师教育研究领域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和多元的方法ꎮ[4]从不同学科视角出发产生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尽相同ꎬ亟待加强和丰富多学科视角的教师教育研究ꎬ特别是 教师教育的社会学研究 值得研究者给予深度关注ꎮ[2]正是在这个基础上ꎬ本文感兴趣的是:面向教育现场的教师教育研究方法遵循什么样的逻辑?呈现什么样的样态?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基于学校临床社会学的视角ꎬ深入探讨这些问题ꎬ以期对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有所助益ꎮ72①七种办法是实验的与准实验的(experimentalandquasi ̄experimental)㊁相关的(correletional)㊁调查(survey)㊁个案研究(casestudy)㊁民族志的(ethnographic)㊁历史的(historical)与哲学的(Philosophical)ꎮ一㊁基本逻辑:解释研究与实践的关系㊀㊀(一)教育社会学视角下教师与研究者关系作为调查者的研究者与作为被试者的教师有怎样的关系?探究研究者与教师关系ꎬ不仅对教师培养对教师培训也非常重要ꎮ以教师和学校为对象的教师教育调查常常会陷入困境ꎮ作为被试者的教师怀疑研究结果对其是否带来影响ꎬ因此他们一般拒绝调查ꎬ对学校调查的抵抗越来越强烈ꎮ教师教育调查研究怎样克服这些拒绝与抵抗是一道难题ꎮ阻碍调查的因素有三点:一是ꎬ与重视问责制的英美学校相比ꎬ我国学校封闭性的性格比较鲜明ꎻ二是ꎬ学校决定接受调查时被试者的顾虑ꎮ即使学校领导决定接受调查ꎬ也会因其他教师有所顾虑而推脱ꎬ或者因为教师调动导致调查不了了之ꎻ三是ꎬ现场调查的结果ꎬ打破教师的常识性思维ꎬ暴露出他们行为所隐藏的后果ꎬ接受调查报告的教师会感到困惑ꎬ甚至对调查产生 敌意 ꎮ教师教育的教育社会学研究不仅阐述教职论和教师社会地位ꎬ还说明教师行为ꎮ在研究过程中ꎬ越是接近具有强较抵抗的教师ꎬ就要开发聚焦教师实践的调查方法ꎮ教育实践是以教师为反思对象的教育行为ꎮ在教育实践中ꎬ教师的烦恼㊁痛苦㊁挫折㊁成长等是主要内容ꎮ教育社会学迄今与实践的问题留有距离ꎮ这是因为ꎬ实践是教育心理学或教育管理学或课程与方法论的课题ꎬ被认为不是教育社会学的领域ꎬ实践里有教师的主观思考和意识形态ꎬ提出实践问题会有损研究的客观性ꎬ对教师实践进行调查非常困难ꎮ然而ꎬ教育社会学也并非完全无视实践问题ꎮ对有关具体实践问题的教师的意识和态度进行问卷调查ꎬ在教室观察调查教学过程ꎬ研究课程结构ꎬ或者什么样的实践如何对学生学力产生影响等ꎬ对这些实践都有实证研究ꎮ但是ꎬ教育社会学究竟为教师提供了什么?研究不是与教室的现实有关系?抽象的理论看起来与学校现场的具体情况大相径庭ꎮ研究者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理论化和教育政策立案的愿望很强烈ꎬ学校具体实践课题的研究容易被搁置一旁ꎮ探索学校教育内部过程㊁关注教师教育的英国教育社会学者一直在研究理论与实践的关系ꎬ以及研究者与教师的协作关系ꎮ伍兹(Woods)和波拉德(Pollard)(1988)指出ꎬ 教育社会学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危机ꎮ它对学校活动的影响力正在变弱ꎮ过去不论有何成果ꎬ教育社会学没有为教师教育提供足够信息 ꎮ[5]这说明ꎬ关于产生研究者与教师的交流隔阂的原因ꎬ教育社会学通过建构学术理论早已有了积累ꎬ但始终游离于教师教育实践ꎮ(二)学校临床社会学视角下教师与研究者关系实践是专业人士重复对一定的情境想要带来变化的意图性行动ꎮ教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实践ꎬ教师教育研究者是对学校进行临床社会学的实践性研究ꎮ在实践中ꎬ教师与研究者不是互相无视㊁对立㊁排除的关系ꎬ而是协作关系ꎮ被试者与研究者是对等关系㊁友好的同伴关系ꎬ是互惠关系ꎮ教育社会学视野下实践与研究被看作是相互不同的活动ꎬ两者由教师与研究者分别进行ꎮ在这里ꎬ实践与研究能妥协到什么程度?两个任务不是由教师与研究者机械性地分担ꎬ而应当建构成融洽到什么程度的协作关系?针对这些问题ꎬ举下四种情况ꎮ第一种是ꎬ学校的民族志研究中必有实践与研究的基本关系ꎮ作为实地调查的民族志研究强调的是 要努力得到信息提供者的确认 ꎬ 听取当地人的意见并与他们讨论 ꎮ[6]对得出的调查报告ꎬ研究者不能单方面解释ꎮ为了减少调查结果的偏差ꎬ应当事先与学校进行沟通ꎮ两者对偏差进行讨论的结果ꎬ学校与研究者如果分别得出新的知识ꎬ就会实现互惠ꎮ第二种是ꎬ关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以往常被提到的是ꎬ研究者探究理论的实验ꎬ或作为应用场所的学校现场的关系ꎮ在学术研究框架中分析实践现场ꎬ不只是尊重学校现场的意向ꎬ也有从研究者到学校的单方向性格ꎮ重视实践现场ꎬ与现场的问题交往 是学术研究的理想状态ꎮ因此重要的是第三种关系ꎬ即以实践现场问题为研究对象ꎬ对学校现场提出建议的关系中ꎬ双方互惠ꎬ临床性更强ꎮ只是因为探究教育心理学普遍知识的特质ꎬ不易看到阐明个别学校组织课题的问题ꎮ第四种是ꎬ为能够解决临床现场的问题ꎬ追求实践者与研究者能够协作的理想状态ꎮ根据教师需要ꎬ干预参与现场ꎬ随时提出建议ꎬ在这个过程中得出新的研究成果ꎮ学校临床社会学的着眼点在于第四种ꎮ这种关系在学校临床课题之下ꎬ容易唤起同伴意识ꎬ在学校与研究者之间容易建构互惠关系ꎮ需82要提及的是ꎬ学校临床社会学的临床之意ꎬ分为以问题解决为目标的狭义和扎根于现场的广义ꎮ按照这个分类ꎬ上述的第一种和第二种属于扎根于现场的广义的临床ꎬ第三种和第四种属于对学校现场以问题解决为目标的狭义的临床ꎮ二㊁实践样态:学校临床社会学的干预参与法㊀㊀(一)学校临床社会学临床社会学在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ꎬ从牵引草创期美国社会学的芝加哥学派开始ꎮ以当时发生所有城市问题的芝加哥为线索ꎬ芝加哥学派的调查研究几乎为临床社会学研究ꎬ特点是遵循客观的科学主义ꎬ奉行社会改良主义ꎮ这使得客观的实证与实践的性格混在一起ꎮ对芝加哥学派形成起一定作用的是杜威ꎮ1894年杜威赴任芝加哥大学ꎬ2年后开设实验学校直至1903年ꎬ基于其前半的成果出版了«学校与社会»ꎮ这部名著贯穿着在初等教育阶段实现对全民开设公立普通学校的实践性意图ꎬ从中看出干预参与法的萌芽ꎬ可谓是学校临床社会学的源流ꎮ当前ꎬ学校临床社会学以临床社会学的方法解释和解决各种学校教育问题为目的ꎮ对学校临床社会学的性质进行定位ꎬ如图1所示ꎮ以身心病理到社会问题作为对象的横轴ꎬ以信息提供者的距离程度作为方法的纵轴ꎬ分四种象限ꎬ将各研究领域配置于各象限之中ꎮⅠ如同临床医学和临床心理学ꎬ临床度最高ꎬ直接面向信息提供者谋求解决身心病理的领域ꎮ与Ⅰ相比ꎬⅢ的临床度最低ꎬⅡ属于中间程度的临床度ꎬⅣ的临床度较高ꎮⅡ Ⅲ Ⅳ是学校临床社会学领域ꎮ说到四种象限ꎬ临床教育学与信息提供者的距离非常近ꎬ处理身心病理到社会问题化的教育问题ꎬ与Ⅰ和Ⅳ相关ꎮ这些定位于Ⅱ Ⅲ Ⅳ的学校临床社会学有什么特点?Ⅱ Ⅲ的学校临床社会学①和②的客观科学性强ꎬⅣ的学校临床社会学③的实践性强ꎮ①处理身心病理ꎬ也阐明学校组织与社会文化的背景ꎮ②和③处理各种学校教育问题ꎬ但③是参与特定学校的问题解决ꎬ②是学校一般性问题的客观阐明ꎮ[7]这些说明学校临床社会学具有多样性ꎮ对于教师教育研究而言ꎬ这个定位于Ⅱ Ⅲ Ⅳ的学校临床社会学的方法可以适用ꎮ图1㊀学校临床社会学研究的对象与方法(二)干预参与法在临床社会学㊁社区心理学㊁社会工作领域中ꎬ干预是一个重要概念ꎬ在研究方法上形成干预调查法(interventionresearch)ꎮ弗赖尔(Fryer)和费瑟(Feather)(1994)认为ꎬ对干预更广义地把握ꎬ所有调查多少都包含干预性质ꎮ例如ꎬ进行一个问卷调查会有提高回答者对题目关心的作用ꎬ进行一个采访会产生听方和说话方的新关系的结果ꎮ只是这里不是作为结果的干预ꎬ而是从最初开始就有变化为一定状况的意图的干预ꎮ需要说明的是ꎬ干预是调停和仲裁的意思ꎬ作为法律用语有诉讼参加的意思ꎮ在以干预作为调查研究方法的社区心理学中ꎬ这个概念指 对有痛苦和问题的人(或团队)第三者伸出手ꎬ进行减轻痛苦解决困难的援助 ꎮ[8]在临床教育学中ꎬ 伸出手 超过了单纯的参加ꎬ因此也有人翻译为参与ꎮ这样ꎬ干预就有更广的蕴意ꎬ基本上是对个人和团队(或组织)起各种作用的干预实践者ꎬ为解决问题有意图地发生变化ꎬ其中常被提起的是危机干预ꎮ作为危机干预和危机预防干预的实例ꎬ威胁学校的安全和稳定的危机包括:学生欺凌㊁自杀㊁艾滋病㊁毒品等ꎮ由此所引起的对个人的急剧的精神冲击ꎬ随着时间的流逝怎样施行心理援助等ꎬ是危机干预的重要课题ꎮ为了不陷入这些危机如何采取预防措施ꎬ则是危机预防干预的课题ꎮ[9]另一方面ꎬ有些干预是为解决某组织的课题ꎬ长时间参与改进组织的活动ꎬ创新组织文化ꎮ将干预的目的(脱离危机 创新变革)与对象(个人与团队 组织与地区)设定为两个分类轴ꎬ干预可分为四个类型ꎬ如图2所示ꎮ为了更容易理解这些区分ꎬ切入到学校临床社会学的文脉ꎬ加上与教师教育有关的实例予以说明ꎮ干预Ⅰ是确保被虐待儿童的安全与家长的援助ꎮ干预Ⅳ是恢复发生校内暴力的学校秩序与学生㊁教师㊁家长的援92助ꎮ干预Ⅱ是探究学力低下的原因与制定提高学力的计划ꎮ干预Ⅲ是对地区的学校管理开发ꎮ迫切需要干预的是Ⅰ Ⅳ象限的危机干预ꎬ作为临床研究也有Ⅱ Ⅲ象限的参与ꎮ为了强调参与的侧面ꎬ在学校临床社会学中使用干预参与ꎮ只是ꎬ这个词语不是单纯将干预与参与进行并列ꎮ危机干预在参与中会发展ꎬ日常的参与也会成为危机预防干预ꎮ总之ꎬ广泛把握干预是干预参与的宗旨ꎮ图2㊀干预参与法的目的与对象(三)干预参与法的五阶段对于干预参与法的具体步骤ꎬ以拉扎斯菲尔德(Lazarsfeld)和莱茨(Reitz)(1975)的社会学应用过程为参考ꎬ建构学校临床学的干预参与法五阶段ꎮ分段的目的是ꎬ在学校临床现场研究者对实践研究的方法进行客观的具体化ꎮ研究者不止于随意与学校相关联ꎬ而是明确所得的研究成果的诸条件ꎬ并能够广泛运用于其他的临床研究ꎮ明确区分五阶段ꎬ并不一定按这个步骤进行ꎮ比如A与B㊁C与D㊁D与E各自同时并行实施ꎬ有时停留于A到C的实施而未达到D㊁EꎮA阶段是问题把握与课题设定ꎬ指针对问题通过已有研究的探讨设定课题ꎮ关于学校教育问题ꎬ国内外研究者做了大量研究ꎬ得出丰富的研究成果ꎬ所以在A需要对已有研究进行探讨ꎮ尽管教师对已有的实践模型有所关注ꎬ但往往忽略已有研究ꎮ已有研究的探讨中重要的是ꎬ对于教师无意识地追随在学校现场的各种认识ꎬ采用能够相对化的教育话语ꎮ而且ꎬA中不仅是文献研究ꎬ还可以运用解析教育问题的统计资料ꎬ实施新的全国或地区调查等方法ꎮB阶段是事先诊断与干预参与计划ꎬ指根据对象学校的采访㊁观察㊁问卷调查等收集的资料锁定课题ꎬ以信息提供者(校长㊁教导主任)为中心与研究者共同制定干预参与计划ꎮB中以特定的对象学校为焦点ꎬ对学校要求而且是研究者也想要对学校调查的课题ꎬ互相调整并缩小范围ꎮ这个阶段中通过与对象学校教师坦率自由的讨论ꎬ得到研究者能被学校长期接受的信赖ꎮB阶段采用观察和民族志研究方法ꎮC阶段是面对问题解决的援助实践ꎬ指沿着对象学校的干预参与计划的援助实践与审视ꎮC比B制定干预参与计划时与教师的合作关系更加发展ꎬ还会扩展与学生和家长的关系ꎮ与B一样ꎬ继续开展观察㊁采访㊁与学校教师的讨论ꎬ有时在学校内实施小规模的问卷调查ꎮ需要注意的是ꎬ实践不一定会完全遵循干预参与计划ꎮ其计划虽然事先要得到学校承认ꎬ但在具体实践现场也会出现不同情况ꎬ如实践技术问题(实践的学年㊁时期㊁项目内容等)ꎬ对学校某种目标的干预参与计划ꎬ也有当初目的㊁课题意识没有被教师接受的情况等ꎮ各种情况的发生ꎬ会加深对学校组织特点的理解ꎮD阶段是基于援助实践的学校组织文化的探讨ꎬ指根据学校组织文化ꎬ探讨制定学校政策和实践开发战略ꎮ在这个阶段ꎬ根据援助实践的结果ꎬ进行对象学校的学校组织文化研究ꎮ学校组织文化研究是学校通过校本研修探索的内容ꎬ成为学校改进㊁新实践开发的线索ꎮ这一研究是超越教师个人学习的学校组织学习ꎮ研究者可以参与研究过程ꎬ或者从侧面通过报告提出建议ꎮB以后的干预参与过程中ꎬ即使能够实现Cꎬ达到D却很难ꎬ但D是将成果扎根于学校组织文化的重要阶段ꎮE阶段是事后评价ꎬ指干预参与使对象学校发生变化的综合分析与评价ꎬ目的是使对象学校所得的知识得到普及ꎮD是学校受益的阶段ꎬ研究者处于关注其活动的立场ꎬ而E是研究者受益的阶段ꎮ学校向研究者提供干预参与的评价ꎬ研究者据此回顾A-D的全过程加以评价ꎬ归纳学校临床社会学研究的一般知识ꎬ开始下一个五阶段ꎮ总之ꎬ干预参与五阶段是持续发展的循环ꎮ在E时ꎬ学校与研究者达成一致ꎬ再可从A的新课题下继续两者的合作ꎮ相反ꎬ学校或研究者得出的评价不太认可ꎬ学校寻找其他研究者ꎬ而想要加强与学校现场关系的研究者也会寻找其他学校ꎮ三㊁应用价值:实现面向教育现场的教师教育㊀㊀(一)作为临床现场的校本研修与课例研究学校临床社会学的目的与教师教育研究相联系的具体例子是校本研修ꎮ校本研修是以学校问03题为中心设定主题ꎬ全体教师有组织地持续探索的研修活动ꎮ在日本ꎬ校本研修已成为一种教师教育传统ꎬ是作为公开课的提案素材而进行研讨的研修ꎮ通常是有以观摩教学为主的研修ꎬ在各种各样的校本研修中也有部分附加观摩教学的研修ꎮ校本研修的目的大体有三点:追求学校教育目标和解决学校教育问题ꎻ通过教师自身的实践性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ꎻ推进这两者的融合ꎬ加强教师同事间的协作ꎮ那么ꎬ为什么将校本研修作为教师教育研究的教育临床现场?理由有四点:一是ꎬ校本研修在一些国家已成为惯例ꎬ尽管在具体方法和管理上存在不同ꎬ但大多数教师已经认识到校本研修的重要性ꎬ就校本研修的计划和管理方法ꎬ希望与研究者进行合作ꎻ二是ꎬ校本研修在20世纪80年代后成为教师发展㊁学校改进和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ꎬ受到各国重视ꎮ教师培训焦点从校外的教师学历提升转移到校内的集体研修ꎬ这是国际动向ꎻ三是ꎬ通过校本研修ꎬ研究和发展学校组织文化ꎮ在不断探索学校组织文化的同时ꎬ探寻本校的教师文化ꎬ因此包含很多教师教育课题ꎻ四是作为组织学习的校本研修是确立大学与学校协作关系的临床场所ꎮ面向学校现场的变革ꎬ研究者有可能起到提供临床知识的建议者作用ꎮ同时ꎬ研究者对校本研修长期追踪ꎬ能够获得教师教育研究的一手资料ꎮ作为教师教育研究的教育临床现场ꎬ课例研究在各国得到普及ꎮ在日本ꎬ课例研究是校本研修的重要形式之一ꎮ日本课例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ꎮ这种日本独特的教师教育 输出 的契机ꎬ是1990年代后期美国研究者对日本学校教育的调查研究ꎮ进入21世纪ꎬ课例研究在美国㊁新加坡㊁英国㊁瑞典㊁伊朗㊁爱尔兰等国家得到推广ꎮ国外研究者探索日本课例研究是为了提高本国的教学和学习的质量㊁提高教师专业性㊁培育教师的协作文化ꎮ这三点虽然是许多国家的共性ꎬ但由于各国文化背景和学校教育制度的不同ꎬ在教师的学习和探究上存在多样性ꎮ例如ꎬ是先构想理论还是先行实践会有不同ꎮ在前者时ꎬ课例研究接近行动研究ꎬ而后者时ꎬ课题研究把重点放在研讨公开教学上ꎬ接近同行指导ꎮ而且ꎬ也有将重点放在教学质量的提高上ꎮ费尔南德斯(Fernandez)和吉田(Yoshida) (2004)探索课例研究ꎬ并发表案例报告ꎮ这是一个观察广岛县小学校1993年度算术教学的研究ꎬ通过教师采访了解1年的实践活动ꎮ从制定提案课程ꎬ到教学内容㊁师生互动㊁课后的教学研讨会㊁教案的再确定ꎬ进而年度末的算术课例研究公开发表会等ꎬ详细记录并探讨了一系列课例研究ꎮ需要关注的是ꎬ最后的公开发表会中讲课者的自我评价㊁校外参加者的参与ꎬ以及通过全会讨论的关于提案课程的反思及从中得到的教学改善的知识ꎮ[10]这个案例报告强调的是ꎬ包括校内外的参加者从课例研究得到的知识要与全体教师共享的有效性ꎬ要促进教师的协作文化ꎮ这个案例研究采取了观察法和访谈法ꎬ没有干预参与的意图ꎬ但为了解决问题ꎬ如何改善以课例研究为核心的校本研修ꎬ也可以设计成各种各样的干预参与ꎮ(二)建构教师与研究者的协作关系研究者探究的理论不是在学校现场的实验及应用ꎬ重要的是 与现场问题的对话 ꎮ当前ꎬ教师教育研究者将学校的问题具体化并进行研究ꎬ向学校提出各种建议ꎬ临床关系成为互惠ꎮ而干预参与法更加促进这种想法ꎬ为阐明和解决对象学校应当解决的教育问题ꎬ性向不同的教师与研究者结为协作关系ꎬ在学校发展的背景下形成同伴意识ꎮ因为是面对共同课题的协作关系ꎬ教师与研究者会共同完成实践与研究的任务ꎮ作为临床现场的学校的壁垒依旧牢固的今天ꎬ要有至少半年以上的临床调查时间ꎬ即使学校有需要ꎬ研究者持续访问学校并非易事ꎮ长期干预参与在现实中比较困难ꎬ这就需要经常接触对象学校和研究者的向导ꎮ实际上ꎬ无论何种调查都需要向导ꎬ学校临床学的干预参与研究也同样ꎮ得到学校许可ꎬ同时对研究感兴趣ꎬ接受过一定学术训练的人士才能成为向导ꎮ在这一点上ꎬ教育学专业型硕士是向导的不二人选ꎮ当专业型硕士和研究者的关注点相一致时ꎬ可以进行共同研究ꎬ因此在实施干预参与法时ꎬ专业型硕士成为重要向导ꎮ专业型硕士通过干预参与项目ꎬ客观地再研究实践ꎬ或者对象学校的调查成为对专业型硕士的指导ꎮ一般来讲ꎬ关于微观教师教育问题的临床研究ꎬ多集中于对学校组织和教师团队㊁学生㊁家长等的研究ꎬ因此研究者容易对于对象学校怎样干预参与的方法讨论搁置一边ꎮ但是在信息提供者的近距离临床研究中ꎬ如果没有其知识在怎样的干预参与条件下获得的说明ꎬ就不能准确理解知识ꎮ因13此ꎬ学校临床社会学强调干预参与过程的反思ꎮ这种反思与 提问实践与研究的关系 密切相关ꎮ四㊁结语教师教育学科的创生离不开教师教育学理论建构ꎬ教师教育研究方法是教师教育学理论建构的重要部分之一ꎮ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强调 深入教育实践一线ꎬ寻求破解教育难题的有效策略和办法 ꎮ如何研究并阐明教育现场ꎬ指出问题ꎬ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ꎬ在教师教育研究特别是探索研究与实践关系时会出现在其方法的中心ꎮ学校临床社会学视角下的教师教育研究方法ꎬ为了阐明和解决学校课题将性向不同的研究与实践结成为互惠的协作关系ꎬ以干预参与法切入到校本研修和课例研究ꎮ作为面向教育现场的教师教育研究方法ꎬ学校临床社会学的干预参与法对推动解决教师教育实践问题具有重要价值和实践意义ꎮ[参考文献][1]朱旭东.教师哲学思想研究的新探索 评«教师哲学思想研究 以20世纪下半叶的美国为例»[J].外国教育研究ꎬ2018(3).[2]杨跃.教师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ꎬ2016:6ꎬ52.[3]LEEOꎬYARGERSJ.Modesofinquiryinresearchonteachereducation[M]//JPSIKULAꎬTJBUTTERYꎬEGUYTON.Handbookofresearchonteachereducation:aprojectoftheAssociationofTeacherEducation.NewYork:Macmillanꎬ1996:14-37.[4]玛丽莲 科克伦-史密斯ꎬ沙伦 费曼-尼穆塞尔ꎬD.约翰 麦金太尔.教师教育研究手册 变革世界中的永恒问题下卷[M].第三版.范国睿ꎬ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ꎬ2017:1061.[5]WOODSPꎬPOLLARDA.SociologyandTeaching:ANewChallengefortheSociologyofEducation[M].LONDON:CroomHelmꎬ1988:8.[6]佐藤郁哉.フィールドワーク 書を持って街へ出よう[M].东京:新曜社1992:233-234. [7]今津幸次郎.学校臨床社会学 教育問題の解明と解決のために[M].东京:新曜社ꎬ2012. [8]PITCHERGDꎬPOLANDS.CrisisInterventionintheSchools[M].NewYork:TheGuilfordPressꎬ1992. [9]安藤延男.コミュニティ心理学への招待 基礎 展開 実践[M].东京:新曜社ꎬ2009.[10]FERNANDEZCꎬYOSHIDAM.LessonStudy:AJapaneseApproachtoImprovingMathematicsTeachingandLearning[M].MahwahꎬNJ:LawrenceErlbaumAssociatesꎬ2004.[责任编辑㊀向㊀宁]AField ̄OrientedApproachtoTeacherEducationResearch:AnExaminationBasedonSchoolClinicalSociologyLVGuang ̄zhu(SchoolofEducationalScienceꎬHuizhouUniversityꎬHuizhou516007ꎬGuangdong)Abstract:Thecreationofthedisciplineofteachereducationcannotbeseparatedfromitstheoreticalconstructionꎬofwhichteachereducationresearchmethodologyisareanimportantpart.Inordertoclarifyandaddresstheschoolsubjecttoformamutuallybeneficialcollaborationbetweenresearchandpracticeofdifferentdimensionsꎬteachereducationresearchbasedonschoolclinicalsociologyentersschool ̄basedtrainingandlessonstudywiththeinterventionparticipationmethod.Asafield ̄orientedteachereducationresearchmethodꎬtheintervention ̄participationmethodisvaluableandpracticalinpromotingsolutionstoteachereducationalpracticeproblems.Keywords:teachereducationꎻeducationresearchmethodologyꎻschoolclinicalsociology23。
现场教学调研报告1. 引言本调研报告旨在对现场教学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对现场教学的效果和可行性进行评估,为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本次调研共选取了五个学校,包括小学、中学和大学,涵盖不同年级和学科。
通过实地参观和访谈的方式,我们对现场教学的实施情况、专业师资及学生反馈进行了详细了解。
2. 调研结果2.1 现场教学的实施情况根据我们的调研,各个学校都在一定程度上实施了现场教学,并采取了不同的方式进行。
在小学阶段,老师常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参观社区、博物馆等地,进行实地考察。
中学和大学阶段,学校通常会组织实验、实习、实训等活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2.2 专业师资情况大部分学校都配备了经验丰富的教师或外聘专家来进行现场教学。
教师们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此外,学校还积极引入行业专家,让学生与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和互动,增进学生对行业的了解和认识。
2.3 学生反馈情况通过对学生的访谈,我们了解到学生对现场教学普遍持有积极的态度。
他们认为现场教学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增强学习的实用性。
学生表示通过现场教学,他们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了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对将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3. 调研分析3.1 现场教学的优势现场教学能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知识的实际应用和意义,提升学习效果。
此外,现场教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综合素养,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3.2 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尽管现场教学具有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学校资源和师资有限,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实地参观需求。
其次,在现场教学活动中,可能会面临时间、安全、费用等方面的限制和风险。
同时,现场教学还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进行策划和组织,对教师和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场教学点介绍材料
本次现场教学将为各位介绍以下几个重要的教学点:
1. 实地考察:通过实地考察,学生们可以亲眼目睹真实环境,与课本
知识相结合,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例如,地理课上可以前
往风景名胜区,观察地理现象,学习地貌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2. 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一种直观、体验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们可以探索问题并进行观察、分析和总结。
比如,在化学课
上进行实验,学生们可以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和规律。
3. 教学游戏:教学游戏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激发他们的学
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比如,在语文课上可以进行课堂小游戏,如
诗词接龙、成语猜谜等,增强学生对课文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4. 模拟演练:通过模拟演练,学生们可以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从而
增强应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生物课上进行模拟实验,
学生们可以观察和研究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
5. 观摩课堂:观摩其他老师的课堂教学,可以拓宽学生们的视野,了
解不同教学方法和风格。
学生们可以通过观摩课堂,欣赏优秀教师的
教学艺术,从中汲取教育教学的经验和方法。
以上就是本次现场教学的几个重要教学点,通过这些教学点的引入,
相信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和兴趣,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成长。
在“教学现场”中研究教学-学期初,教研室发出通知,将在三月底进行市初中语文优质课评比,要求各校以省农村初中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培训内容──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为主题,进行校本教研活动,初评学校优质课。
城北中学是我的联系学校,参加他们的校本教研活动是我的工作职责。
三月初,我与教研组长商议,要以此为契机,尝试一种新的校本教研形式── 一人多轮上课:确定一篇课文,全组教师同步备课,经过集体研讨,优化教学方案,然后由一位老师进行多轮上课,精心打磨优质课。
沈优鸿老师成为了这个活动的主角。
她很乐意。
她认为,这既是挑战,又是机会,接受任务意味着锻炼与成长。
毕竟一个能挑战自我,不讳疾忌医的教师才有可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沈老师选择了人教社语文八年级下册的课文《春酒》。
经过自主备课,集体研讨,反复修改设计方案,3月28日上午第二节课,在多媒体教室,她进行了第一轮试教。
下面以课堂剪辑的方式呈现教学现场:师: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出示幻灯片)这是作者琦君所说的一段话,多么感人呀,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对故乡、亲人师友、童年的怀念。
那么同学们知道作者的根在哪儿吗?生:作者是台湾著名的女作家,她的故乡在浙江温州。
师:是啊,故乡是一个人的根,万水千山隔不断那幽幽思乡情!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一同去看看她那魂牵梦绕的故乡,去品尝那甜美的春酒!师:读罢此文老师产生了一个疑问,作者在文中说是今年,我也如法炮制,泡了八宝酒,既然是如法炮制那又为何不是道地家乡味呢?生:因为作者用的是美国货葡萄酒,而不是小时候家乡自己酿的酒。
师:家乡味是什么?生:美好的回忆。
师:说得多好。
我们看儿子怎么说:你用的美国货葡萄酒。
儿子似乎不领情。
那么如果你是母亲,听了这话后内心会有什么感受呢?师:那么什么是春酒的家乡味?你能在文中品尝出春酒的家乡味吗?请大家以在春酒里,我品尝出了. 的句式对家乡味作进一步探究。
要求:从文中找出具体的语句,并抓住关键字词品析。
(出示幻灯片)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并准备在全班作汇报发言。
生:在春酒里,我品尝出了我的童年乐趣。
我找的句子是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了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醉仙呢!师:你能抓住关键字词作具体的品析吗?说说你是从哪些地方品出童真、童趣的。
生:在春酒里,我品尝出了乡邻的和睦融洽(或热情好客)。
生:在春酒里,我品尝出了母亲的施(或乐善好)。
生:在春酒里,我品尝出了阿标叔的淳朴善良。
生:在春酒里,我品尝出了节日的热闹喜庆。
师:春酒已不仅仅是春酒了。
春酒是记忆中家乡的味道,是作者思乡情结的寄托!它里面融入了乡情,亲情,民俗,童趣。
春酒是一根红线,一头连着作者,一头连着故乡,春酒是一份牵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春酒更是一壶佳酿,醉了母亲,醉了我,醉了乡邻,更醉了千千万万的读者。
记忆中的故乡总是那样的美,逝去的一切也总是那么的珍贵。
这一切曾经撩惹起多少游子感伤或甜美的心绪啊!思乡之情成了游子们的共同心声。
台湾诗人余光中就是其中的代表,一首《乡愁》道尽了游子的心声,深受读者欢迎。
(出示幻灯片)生:齐读《乡愁》。
师:这首诗中选取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来表现思乡的主题,和本文作者以春酒为载体来突显思乡主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表现抽象的情感。
初次研讨:课后,语文组进行了研讨。
沈老师进行了说课反思:《春酒》的主旨是思乡,作者用一种洗净铅华的笔调絮絮诉说着对自己童年,对故乡的无限眷恋。
面对这样一篇文章,如何落实新课程理念?该教学生什么内容?在教学上又该如何设计?我反复阅读文章,觉得文章最打动人的是细节。
我决定抓住这一点,在课题春酒和主旨思乡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于是,确定教学目标为:1、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课文内容。
2、品读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
3、理解作者通过叙述家乡的风俗人情来表达思乡这一主旨。
目标确定后,就对教学作了这样的设计:用琦君自己的话引出作者简介,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通过品读精彩语句,感受细节描写的魅力,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并用余光中的《乡愁》来拓展延伸,最后再列举古往今来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
课后再留一个作业:阅读琦君的作品,并推荐给其他同学。
自己觉得这节课,教学任务完成较好。
但是,总感觉时间很紧,所以,我自己讲的很多,怕完不成教学任务。
有一个困惑,需要大家帮助: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很多,这些教学内容怎么取舍?组里的老师进行了评议。
大家认为,这节课颇有创新意识,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善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但是,有些教学环节的安排也不太合理:在第三个教学环节品读精彩语句,感受细节描写时,让学生以在春酒里,我品尝到了. 这种整齐的句式对春酒的家乡味进行品味,会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势,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挥。
可以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观点,要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个性化体验。
作为活动的策划者,我先对沈老师的困惑作了解答:要抓住文章最生动的细节进行品读,比如描写我和母亲的细节,不仅要再现形象,更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
如果面面俱到,找出所有描写的句子进行分析,当然就会出现越俎代庖的情况。
接着进行鼓励:教师对所教内容有自觉的意识,所教的是语文的内容。
教学内容相对集中且内容正确,并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教师想教的与在课堂上教的基本一致,学生学的与老师教的也趋向一致。
按照王荣生先生的标准,是一节好课。
然后坦言:它离优质还有距离。
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让她和组里的教师共同思考,并要求修正教学方案,在下午进行新一轮的教学:1、要注意课堂导入的有效性:从效果上看,这是教师在朗诵,学生在看表演,然后也就是把学生已经知道的这个台湾作家是温州人说一说,至于那幽幽乡情魂牵梦绕学生根本体会不到。
就此引出课文的朗读,是谓整体感知,就显得缺了一个重要的环节──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切实把握的反馈。
因此,需要对开讲导课的环节进行重新设计。
2、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关于家乡味的讨论,是研读文本的切入点。
先行的设计中,是在讲了真正的家醅后,再研究家乡味的。
课堂上,当学生已经感悟了家乡味就是美好的回忆时,教师本该在说得多好啊后,引导学生把回忆的内容,美好的所在,揭示出来的,但是,这个环节,教师关注的是预设的教学方案,心不在焉的肯定后忽视了生成教学内容的重要资源,放弃了进入文本的最佳契机,实在可惜。
这个教学细节,反映了教师教学机智的问题,也反映了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的分裂。
3、要摒弃教学组织形式化: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学现场的新宠。
对上课老师来说,采用它,可以博得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美誉,冠上积极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美名,对学生而言,可以自由一下,轻松一刻,颇受欢迎。
因而,大凡公开课,几乎是每一节都有合作学习──讨论。
这堂课场面热闹的大讨论,也是教师为制造看点而刻意安排。
我认为,语文学习更多地与人生经验有关,更多地与悟性禀赋有关,因此更提倡个人体验和独立思考。
只有在独立阅读中有一定难度,必须要小组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才有必要提交小组讨论,而且要保证讨论的有效性。
品读富有家乡味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纯属个性化的学习,没有合作的必要性。
要忍痛割爱。
教学方式的选择要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
4、要考虑拓展延伸的必要性:与小组合作一样,拓展延伸也成了新课堂的标志,是教师们热衷的环节。
《乡愁》的引入,固然与文本的主题相关,游子的乡思情结是一样的。
但是,学生能在一两分钟的时间里,理解这意象的异曲同工之妙,读懂余光中那份沉甸甸的乡愁吗?这个环节,看似使课更有宽度与深度,实则是个摆设,去掉这个环节,不仅不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留出时间,让学生在深入感知文本后,对文章进行情读和美读如果教师想在课堂求新出彩,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须知:课文是教学之本,课堂的活动都要聚焦课文。
拓展的基点是课文,拓展的时空也是课文。
拓展,是思维活动的扩张,如增强思维深度,扩大思维广度等,是扎扎实实的拓展。
如此,深读一句话可能比上网6小时更有拓展性。
建议对文章最后两段文字进行重点解读,使这节课有深度。
反思研讨后,沈老师利用上午第四节课和午休时间,再三斟酌,反复修改,形成了新的教学设计。
下午第一节课,在教室,进行了第二轮试教。
下面仍以课堂剪辑的方式呈现教学现场:师:有人说:看琦君的文章就好像翻看一本旧的相簿,一张张泛了黄的相片,都承载着如许沉厚的记忆与怀念。
下面,我们就来翻一本名为《春酒》的旧相本。
配乐,学生朗读课文。
师:读完课文,有哪些旧照片在大家的记忆中定格?是用哪些文字拍摄的?还有张新照片师:我们就在《春酒》中好好品尝它的家乡味吧。
要求大家文中找出具体的语句,并抓住关键字词品析。
建议大家采用:在春酒里,我品尝到了。
来交流自己的阅读成果。
生:在春酒里,我品尝到了母亲慈爱。
我找的语句是: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
师:你能把母亲对我的关心、慈爱用朗读表现出来吗?生读。
师:不错,重音处理得好。
老师觉得但是你呀的呀字也很有讲究,可以把声音延长。
老师也想读一读。
其实母亲在说这句话之前还说了一句话:补气、健脾、明目的哟! 母亲总是得意地说。
师:母亲为何得意?生:酿制了与众不同的八宝酒。
别人的春酒里没放八宝。
师:此处还可以看出母亲是什么样的人呢?生:聪明能干..........师:是啊,我的母亲确实兰心慧质,那么母亲的得意劲用哪个字表现?生:哟字。
师:大家把两句话连起来,一起读一下,体会语句中所包含的不同情感。
生: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
我在这个句子里,品尝到了乡邻的和睦融洽。
我能够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点一下酒说明邻里之间关系是亲密随和,温馨融洽的。
师:对啊,从另一侧面也可以看出小姑娘怎么样呢?生:小姑娘很讨人喜欢,活泼可爱。
师:从哪些字词可以看出?生:靠、点这两个动词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生:舔一舔,才过瘾在这儿我还能感觉小姑娘很机灵,可爱,还有向长辈撒娇的味道。
师:说得真好,请大家来朗读一下,要体现小姑娘的活泼可爱,读出情感。
师:作者的思乡之情在文中哪句话上得以充分体现呢?生:最后一句: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师:作者此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其情感基调和前文一样吗?生:不一样,前文的情感基调是轻松、明快的,而现在更多的是沉重、无奈。
师:请大家先自由朗读最后一段。
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
再请学生作示范读,然后全班齐读。
【再度研讨】课后,全组教师又集中在一起,先由沈老师进行说课反思:《春酒》一文的语言没有任何雕饰,平淡质朴,但平淡中见隽永,质朴中见真情。
要通过朗读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唤起学生的想象,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历其事、如临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