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学校效能研究述评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3
有关荷兰教育效能内容研究的综述作者:刘欢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9年第02期摘要:通过对有关教育效能文献的中、英文关键词进行查询和统计,分别对文献统计、研究内容视角和文献评析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进而发现荷兰的教育效能历程发展研究内容丰富,有待更深层次的研究。
关键词:教育效能内容研究一、文献统计概况笔者以英文关键词“school effectiveness in the Netherlands”、“effective s chool improvement”、“history of school effectiveness”、“review of school effectiveness”及中文关键词“有效学校”、“有效课堂”、“有效教学”、“有效学习”、“有效管理”来检索文献资料。
主要检索了Google学术网、Springer Link、EBSCO、中国知网、Microsoft Academic(微软学术网)、读秀网、百度网等网络搜索引擎及查阅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剔除掉无关和无效文献,共计检索到1966年至2018年12月期间,英文文献6862份;检索到1966年至2018年12月期间,中文相关文献286份,其中期刊论文232篇、著作5部、硕博学位论文0篇、会议论文49篇。
二、研究内容的视角笔者通过分类整理、梳理和分析相文献内容发现,中外研究者们关于“荷兰教育效能与学校改进”研究的内容主要聚焦于以下两大方面:1.相关理论研究这些研究主要包括一些学者对于教育效能的定义、影响学校效能的因素等的理论探讨、学校效能评价模式的研究等。
第一,关于学校效能定义方面的研究。
国际范围上,目前对“有效学校”和“学校效能”的理解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如表1。
第二,学校效能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学校并非单纯由师生组成的教育机构,单从人员来说,学校是由校长、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其他公众组合而成的“学习共同体”。
有关荷兰教育效能内容研究的综述荷兰教育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良好的声誉,而荷兰教育效能也已经成为教育学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
本文将就荷兰教育效能的研究内容和现状进行综述。
荷兰教育效能的研究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教育政策、学校管理、教学内容和营养保健。
其中,教育政策是影响荷兰教育效能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荷兰政府致力于将教育政策与实际需求相匹配,推出了一系列的教育政策和措施。
这些政策和措施包括:提高教师薪资、增加教育资源投入和建设早期教育中心等。
这些政策和措施促进了荷兰教育的发展,并提高了教育效能。
学校管理也对荷兰教育效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学校管理包括管理层次和管理方式两方面。
荷兰的学校管理非常灵活,学校可以独立进行管理,自主决策,实现学校个性化管理。
学校管理方式则是通过培养现代化的管理人才和创建管理知识库等来提高学校管理效能。
荷兰开放的管理方式不仅满足了学校的自主需求,也建立起了强有力的管理队伍来保障教育效能。
教学内容是教育效能的关键部分。
荷兰的教学内容多元化,涵盖了科学、艺术、音乐、体育等各个领域。
教学内容还强调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荷兰的教师教育重视实践知识和技能,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了教育效能。
身体健康和智力健康对于教育效能也有很大的影响。
荷兰的体育教育非常注重孩子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体育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荷兰还为学生提供了饮食文化服务,在课程设置、食品选择、健康营养方面秉承着食品和健康理念。
荷兰的营养保健政策营养保障了学生的身体健康,为提高教育效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总体而言,荷兰在教育政策、学校管理、教学内容和营养保健等方面不断研究和改进,这不仅进一步提高了教育效能,也为全球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国外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价制度现状1、英国英国在1986年进行了第一次高校科研评估(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 , RAE),至今已建立成欧洲最先进的大学评价系统之一。
该系统是由成立的研究评价委员会,根据高校科研绩效评估的结果进行拨款投入,每5年调整一次,由5个地区拨款机构共同组织实施。
英国RAE评价只强调研究质量,不区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RAE把高校所有科研活动分成许多评价单元,进行基于同行评估的事后评价。
目前,RAE把高校科研活动分成若干个“评价单元”,对每个“评价单元”选拔10~15名专家组成的评估小组进行评估。
这些专家有近一半来自国外。
在评估过程中,“评价单元”向评估小组提交:(1)科研人员详细信息,包括全部科研人员概况和活跃研究人员个人信息及科研产出;(2)科研产出信息,在评价周期内每位活跃科研人员提交最多四项的代表性成果;(3)参与科研的学生和研究奖学金的信息,包括参与科研学生信息、奖学金信息及外部科研收入信息;(4)科研环境和科研声望信息,包括组织描述、工作人员个体环境信息。
RAE对这些材料主要从研究成果、研究环境、受同行尊重程度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英国高校的科研评价主要是由作为中介组织的管理机构进行同行评议,注重发展性评价和科研过程的评价。
评价的结果与分配政府科研经费投入挂钩,使得政府可以通过分配科研经费达到调控高校科研的方向和质量。
2、荷兰荷兰的大学科研评估不像英国那样同时评价所以的学科,而是将研究分为27个学科,然后再分为研究项目在4~6年内进行一轮评价。
目前,荷兰的大学实行的是“稳定资助”模式,即政府以一次准大学的几年拨款。
政府拨款分配到每所大学的比例与大学科研评估的结果无关,但是学校内部分配可参考评估结果。
评估的结果主要是为了提高科研质量、效率和引导科研方向。
评价活动是荷兰大学协会(VSNU)在咨询“皇家艺术与科学院”的基础上,针对每个学科建立一个由5~7名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对专家进行严格的遴选,都具有一定的研究和管理经验。
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ds)成效与问题评析
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DS)专注于促进全就业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成效。
该学校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专业培训课程,以帮助教师掌握他们所教学科的最新理念和技术,并对学校的总体学业成绩产生积极影响。
从成效方面来看,PDS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根据调查和研究,参加PDS专业发展课程的教师,大多数能够掌握相应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而且也能够教书时更有组织性、更有侧重考虑学生的情感参与,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学校的总成绩得到提高。
然而,PDS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费用问题。
根据美国教育部的调查结果,大多数PDS课程都收取较高的学费,而且有些也收取额外费用,这使得一些贫困地区的教师很难参加课程。
其次,PDS教师受到社会动机的影响也很大。
有些PDS教师只为获取学位证书,而不真正了解和研究课程内容,这会导致他们参与的学校教学成果并不理想。
国外有效教学研究的现状从有教学活动开始,教育实践者和研究者便开始了对教学的有效性探索和研究,从⽽达到降低教学所耗、提⾼教学所得的⽬标。
伴随着对有效教学的探索和研究,有效教学思想经历了⼀个孕育、萌⽣、形成和丰富的过程。
1、与有效教学有关的教育思想(1)苏格拉底(著名的古希腊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提出的的教学⽅法——“苏格拉底⽅法”,⼜被称为“产婆术”。
即由“讽刺、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法。
讽刺是就对⽅的发⾔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陷⽭盾,⽆词以对,终于承认⾃⼰的⽆知。
助产术即帮助对⽅⾃⼰得到问题的答案。
归纳即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的共性、本质,通过对具体事物的⽐较寻求“⼀般”。
定义是把个别事物归⼊⼀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2)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西⽅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提出的教育适应⾃然的原则和在此基础上的直观性原则、激发学⽣求知欲望原则、巩固性原则、量⼒性原则、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原则等教学原则。
这些教学原则重视学⽣的已有知识、学习兴趣和认知结构。
夸美纽斯另⼀个较为突出的贡献是提出并全⾯论述了班级授课制。
(3)赫尔巴特(19世纪德国哲学家、⼼理学家)提出的教育性教学原则(即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科学⽅法和科学精神相结合)和形式阶段的教学理论(即著名的“明了、联想、系统、⽅法”四阶段教学法),改变了过去教学过程杂乱⽆章的局⾯,使教学过程⾛上了有章可循的道路。
(4)巴班斯基(苏联教育家)的建⽴在顿河—罗斯托夫教育实验理论的基础之上的教学最优化理论,该实验主要是为防⽌学⽣⼤⾯积留级,预防学⽣学匀不良的现象⽽实施的。
所谓“最优化”,就是要求教师在全⾯考虑教学规律、教学原则、现代教育教学的形式和⽅法、已有条件以及具体班级和学⽣特点的基础上,⽬标明确地、有科学依据地、信⼼⼗⾜地选择和实施⼀整套教育教学⽅法,以最⼩的代价取得相对于该具体条件和⼀定标准⽽⾔最⼤可能的成果。
为此巴班斯基提出了效果标准和时间标准。
国外高校研究成果绩效评价制度现状1、英国英国在1986年进行了第一次高校科研评估(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 , RAE),至今已建立成欧洲最先进的大学评价系统之一。
该系统是由成立的研究评价委员会,根据高校科研绩效评估的结果进行拨款投入,每5年调整一次,由5个地区拨款机构共同组织实施。
英国RAE评价只强调研究质量,不区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RAE把高校所有科研活动分成许多评价单元,进行基于同行评估的事后评价。
目前,RAE把高校科研活动分成若干个“评价单元”,对每个“评价单元”选拔10~15名专家组成的评估小组进行评估。
这些专家有近一半来自国外。
在评估过程中,“评价单元”向评估小组提交:(1)科研人员详细信息,包括全部科研人员概况和活跃研究人员个人信息及科研产出;(2)科研产出信息,在评价周期内每位活跃科研人员提交最多四项的代表性成果;(3)参与科研的学生和研究奖学金的信息,包括参与科研学生信息、奖学金信息及外部科研收入信息;(4)科研环境和科研声望信息,包括组织描述、工作人员个体环境信息。
RAE 对这些材料主要从研究成果、研究环境、受同行尊重程度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英国高校的科研评价主要是由作为中介组织的管理机构进行同行评议,注重发展性评价和科研过程的评价。
评价的结果与分配政府科研经费投入挂钩,使得政府可以通过分配科研经费达到调控高校科研的方向和质量。
2、荷兰荷兰的大学科研评估不像英国那样同时评价所以的学科,而是将研究分为27个学科,然后再分为研究项目在4~6年内进行一轮评价。
目前,荷兰的大学实行的是“稳定资助”模式,即政府以一次准大学的几年拨款。
政府拨款分配到每所大学的比例与大学科研评估的结果无关,但是学校内部分配可参考评估结果。
评估的结果主要是为了提高科研质量、效率和引导科研方向。
评价活动是荷兰大学协会(VSNU)在咨询“皇家艺术与科学院”的基础上,针对每个学科建立一个由5~7名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对专家进行严格的遴选,都具有一定的研究和管理经验。
国外教师效能研究述评王振宏庆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系 (甘肃西峰 745000讨论了教师效能的性质教师效能的形成分析评价了教师效能研究的意义及局限一般教学效能国外教育心理学领域能力人格特征等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影响教师效能(teacher efficacy)是一个研究者比较关注的问题影响教师效能形成教师效能对教师的职业情感教师效能的改变与提高等主要又受到两种理论的影响另一种是班杜拉(Bandura)的自我效能理论并对教师效能研究的意义与存在的问题予以简析RAND研究组织的研究者阿莫尔(Armor)等在一项研究问卷中增加了两道题目对于学生的学习因为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业任务的完成依赖于他们的家庭环境如果真正的努力去做最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1从此开启了教育心理学领域关于教师效能的研究TE)这一概念RAND组织的研究者认为教师效能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控制信念教师效能是指教师对自己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业任务完成的信念[1]⋅教师效能包括一般教学效能和个人教学效能两个方面GTE)[2是指教师把自身的教育教学作用与家庭等环境因素相比例如对于题对于学生的学习因为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业任务的完成依赖于他们的家庭环境这一问题的回答如果教师认为对于学生的学习表收稿日期明教师具有高的一般教学效能如果教师认为对于学生的学习则表明教师具有低的一般教学效能PTE)[2是指教师对自身教学能力的自信在RAND项目中既是最困难我也有办法教好他们这一问题的回答就反映出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最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因此具有高的个人教学效能1.3 教师效能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的影响 运用RAND测量项目及其后来发展起来的教师效能测量量表古斯克(Guskey)的学生成就责任(responsibility for student achievement)量表Webb efficacy scaleÑо¿Õß¶Ô½ÌʦЧÄܶԽÌʦµÄ½ÌѧÐÐΪºÍѧÉúѧϰµÄÓ°Ïì½øÐÐÁ˹㷺µÄʵ֤Ñо¿.结果表明[1教师效能与教师的教学改革意愿具有高的教师效能的教师表现出更积极的教学革新意愿喜欢自己的教师职业教学革新意愿消极不喜欢教师职业由于教师效能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态度因此教师效能自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由此可见正因如此2 自我效能理论范式下的研究 2.1 自我效能理论与教师效能研究 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的提出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认为实施和完成某种行为活动的预期或信念影响行为的坚持性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即结果预期指个体对自己行为活动可能导致的结果的推测和判断在自我效能理论影响下[3]等认为一般教学效能反映了结果预期由此探讨教师效能及其影响进一步促进了教师效能测量的发展其中主要有吉布森(Gibson)等的教师效能量表班杜拉(Bandura)的教师效能量表等班杜拉等的教师效能量表研究表明[1-5]一般教学效能和个人教学效能程低相关和不相关30%左右的变异教师效能会影响教师教学的努力程度和坚持性影响教师的教学态度愿意在教学上付出更多的努力注意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热爱教育教学工作接纳民主也表现出很强的管理能力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期望价值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分析了影响教师效能形成的基本因素观察榜样教师教学获得的经验即替代经验同时教师效能也会受到所教学生与班级首先能力从事实际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是提高教师效能的基本条件其次观摩优秀教师的成功教学和教学艺术另外进行言语劝说唤起其积极的情绪体验学校积极的文化心理氛围也都能不同程度的促进教师效能的发展变化 教师效能形成发展及其作用模式 在总结教师效能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师效能形成及作用模式(图1)Ì῱¶÷-莫尔分析认为会受到自我效能理论指出的言语劝说情绪唤醒学校环境与氛围等各种效能信息的影响个人的和环境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认知加工直接影响教师教学任务的分析和对个人教学能力的评价构建了教师效能努力度和坚持性情绪唤醒 言语劝说 替代经验 掌握经验 新效能信息教师效能的结果努力成响教师效能的形成和发展变化认为言语劝说情绪唤醒学校环境与氛围等对个人教学能力评价而间接影响教师效能形成和发展的学生学习能力管理等的分析技术等的思考学校文化氛围等环境因素的考虑而个人对自己教学能力的评价则是个人教学效能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无论是预备教师职业熟练教师可培养性改变和提高4.1 预备和新手教师效能信念的培训与提高 对于预备教师和新手教师容易通过教学实践锻炼社会劝说等方式加以改变与发展一般教学效能容易因观察学习而个人教学效能更易受实际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锻炼而改变在教师培训中社会劝说观察学习实际教学观摩另一方面进行实际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管理锻炼丰富他们的掌握经验以提高他们的个人教学效能导师制受到了充分的重视共同分析教学任务提供教学技术非常有利于改变和提高预备或新手教师的效能信念教师效能已趋于稳定已经形成的教师效能也能够加以重新塑造其主旨在于进一步促使他们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革职业熟练教师效能信念的改变与提高使他们参与新教学方法的研讨和教学尝试经过训练的教师会认识到新教学方法更有效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认识到自己更大的教学潜能还有待于挖掘包括一般教学效能和个人教学效能会产生反复和回落需要鼓励新的方法一旦获得成功则增强了的教师效能就会稳定下来还要重视学校教师集体效能的形成与发展集体效能高也就能够充分带动每个教师锐意进取5 教师效能研究的意义与局限 5.1 教师效能研究的意义 如前所述教师效能是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行为的坚持性积极性和创新性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使之向更加积极有利的方面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发展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包括一般教学效能和个人教学效能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充满自信积极性和工作热情5.2 教师效能研究的局限 教师效能研究研究者对教师效能的范畴及其作用的理解不尽一致第一控制点理论者认为自我效能理论者认为实际上教育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教师必须树立一种全面的教育教学观念社会等环境因素对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影响对于个人教学效能但有的研究者认为个人教学效能是一种普遍的能力自信而有的研究者认为个人教学效能是相对于具体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情景的而形成的一种能力自信个人教学效能感是高的这就是说个人教学效能是具有任务的具体性和特殊性的尽管大量的研究都充分估价了个人教学效能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影响充分的能力自信是必须的必须有必要的能力没有必要的能力和技能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与培养教师对教育教学能力的自信是相辅相成的。
学校效能研究的现状及其反思杨琼范国睿学校效能研究在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有近40年的研究历史。
在全球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人们尤为关注学校的教育质量问题,这也是学校效能研究成为教育研究热点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学校效能研究的现状分析学校效能指学校对学生所产生的教学影响的程度。
根据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peterMortimore教授的定义,高效能的学校应是“能够使得学生实际的学习进步大于根据其起点水平做预测所应该获得的学习进步的学校”。
实质上,学校效能的核心价值应当是指学校成功地发挥其教育功能和实现其教育目标。
那么,什么是学校效能研究呢?荷兰的J.Scheerens教授将其描述为“以寻找或发现对学校的产出有积极影响的学校特征或其它因素为目的的研究”。
学校效能研究最初产生于美国,公认美国学者JamesColeman是该领域的创始人。
早在四十年前的“天才工程”中,JamesColeman在《教育机会平等的调查》及ChristopherJencks等人在《不平等》中曾研究学校的有效性问题。
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学校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非常微弱。
他们的研究结果出人意料,由此引发对有效学校和学校的效能问题的研究。
由于研究样本、统计方法及数据处理的不同,很难将学校效能研究的成果全部归纳,下面主要从一些核心概念的理解、研究的方法和成果的运用等要素加以概括和总结。
(一)相关概念的认识与阐释1.有效学校有效学校和学校效能概念的界定是学校效能研究的基点。
对核心概念的不同理解直接影响到研究方法的选择和成果的解释。
国外最先讨论的是学校的有效性。
研究的起因来自于美国学者科尔曼的报告。
科尔曼研究发现,有些美国学校对其学生学习的影响程度很低,仅能解释影响学生成绩变化的10%部分,远远低于来自学生的社会经济背景因素;在英国,普洛登报告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家庭和社区比学校对学生的影响更大。
这些发现引发了对有效学校的讨论,即什么样的学校才是有效学校、有效学校的关键特征有哪些、哪些因素影响学校的有效性等,以至于形成了有效学校运动。
美国学校效能研究的历史演进
美国学校效能研究的历史演进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美国教育研究者开始关注学校效能的问题。
他们认为,学校的效能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因为它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未来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育研究者开始深入研究学校效能,并开发出一系列的评估工具,以评估学校的效能。
这些评估工具包括学校气候调查、学校绩效评估、学校管理评估等。
这些评估工具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了解学校的效能,并为改善学校效能提供有效的参考。
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研究者开始研究学校效能的影响因素,并开发出一系列的改进措施,以提高学校的效能。
这些改进措施包括改善学校管理、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改善学校环境等。
这些改进措施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效能,改善学生的学习成绩。
20世纪80年代,美国教育研究者开始研究学校效能的改进措施,并开发出一系列的评估工具,以评估学校效能改进措施的效果。
这些评估工具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了解学校效能改进措施的效果,并为改善学校效能提供有效的参考。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研究者继续深入研究学校效能,并开发出一系列的改进措施,以提高学校的效能。
这些改进措施包括改善学校管理、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改善学校环境等。
这些改进措施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效能,改善学生的学习成绩。
综上所述,美国学校效能研究的历史演进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研究者们不断开发出一系列的评估工具和改进措施,以提高学校的效能,改善学生的学习成绩。
有关荷兰教育效能内容研究的综述荷兰教育体系以其高效、高质的教育效能而著称。
教育效能是评估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指实现学生期望目标的能力和实践,通俗地说,它关注的是教师、学生和教育机构的努力程度与其教学成果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综述荷兰教育效能的关键内容,并探讨荷兰教育效能的因素。
一、荷兰教育效能的特点荷兰教育效能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良好教师素质荷兰教育体系注重教师的专业性、管理能力和人际关系技能。
荷兰教师具有高学历和广泛的工作经验,大部分还会不定期参加专业培训,学习新的教学技能和方法。
教师的自我反思和学习,是荷兰教育成功的关键之一。
2. 尊重学生个性荷兰教育强调学生个性和特点的重要性。
学生可以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出独特的思维和技能。
3. 教育的民主性和包容性荷兰教育非常民主,强调学校内部和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合作。
学生、家长等各方面的代表有机会参与学校制定教育方案和决策的过程中,体现民主与包容。
4. 教育制度的灵活性荷兰教育制度灵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不同的课程和学校类型。
除了强制性的课程,学生还可以通过选修课程获得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5. 学校和教师的自主性荷兰教育强调学校和教师对自己教育过程的管理和决策的自主性,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中央教育局将所有学校划等的教育水平。
1. 老师的教育素质和教学水平荷兰教育侧重于教育专业化,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教育学和学科专业知识。
荷兰教师通过自我学习和教育培训提升教学能力,有能力和欲望实验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发挥了重要作用。
2. 学校的经营管理荷兰教育强调学校的自主性,本着以学生为中心,以质量为先的原则,注重教育创新和教育管理。
学校的管理与经营决策,包括授课方式、教学组织和课程设计等,切中学生的需求和期望,为学生成为具有终身学习素养的全面人才做出了贡献。
3. 学生和家长的参与荷兰教育注重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参与,努力建立起开放性和透明度的教育制度。
国外有效教学研究述评姚利民内容提要:国外有效教学研究即从教的角度研究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研究有效教师的特征或品质,继而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现了与有效教学密切相关的教师特征或品质和教学行为,取得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都存在一些问题,对我国有效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有效教学;有效教师;有效教学研究;教师品质;教学行为有效教学即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
自教学诞生以来,教育者就在追求有效教学,进行有效教学的探索。
但作为一种鲜明的教学理念和自觉的教学实践,其历史并不很长。
国外学术界已经对有效教学进行了一些研究,评述这些研究将对我国教育研究者进行有效教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者,特别是教师开展有效教学实践有参考价值。
一、教师特征或品质研究根据D.Medley(1979)的观点,教师教学有效性研究是从教的角度研究教师教学有效性的历史,反映了研究者对教师有效性的认识的逐渐深化,并因此决定着研究所侧重的内容以及所取得的研究结果。
教师的教学有效性首先被认为是教师拥有某些特点,特别是人格特征或品质的结果,教师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因而侧重研究这些特征或品质。
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要求被研究者如教师、学生、学校管理者等指出或发现被标定为有效的教师所具有的特征或品质,或是比较有效教师与低效、负效、无效教师在特征或品质上的差异;二是要求被研究者发表对有效教师所具有特征或品质的看法,或是要求他们列举自己认为的有效教师的特征或品质。
到20世纪70年代初,已经出版了10000多项教师有效性方面的研究,它们给出了有效教师具有什么特征或品质、应该有什么特征或品质的大量信息。
这些特征或品质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或品质,如个人外表、魅力、整洁、善良和亲切、智力、机智、开放、热情、幽默等;二是与教学工作相关的特征或品质,如体谅学生、对学生有高要求、教学能力强、学科知识丰富、教学的适应性等等。
国外学校效能研究述评国外学业效能研究述评学业效能研究的原动力来自于对1966年克尔曼报告及1967年普罗顿等人的带有宿命论色彩的研究结论的反抗。
这种结论认为家庭和邻里关系的特性比学业更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
从那时起,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学业效能研究的潮流已经盛行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包括中国。
在这个过程中,国外教育研究者主要运用实证主义方法对学业效能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其结论对各国的教育实践及政府教育政策的制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此,笔者概括了国外学业效能研究主要的结论,并进一步阐述效能研究所面临的困境以及某些需要深入研究的方面。
一、国外学业效能研究的主要观点和结论(一)学业效能表现为学业对学生学习的增加值。
现在有相当一部分的学业效能研究者接受这样一个定义,即将有效学业定义为“学生能取得的进步比学生从其本身已有特性出发所期望的进步更大。
”(Mor—timore.1993)学期增加值被用来表示一种程度——即在一个给定的时期里学生从一个给定的起始点起,可能超过或低于预期进步的程度。
因此,对学生所获得的增加值的测量就是学业实施教育后学生增加的教育价值。
这个增加的教育价值是在对学生的学习背景(如家庭背景、种族、性别等因素)和前期学习成就作出合理预测的基础之上增加的,它就是由学业教育作用而产生的那部分教育价值。
(二)对学业教育结果的关注。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教育者倾向于避免对教育过程的严密监督。
但是,学业效能研究者认为,对学业教育的严密评价是必需的.而且通过检查学生的结果就能判断教育的质量。
同样重要的是,学业效能研究者定义学业教育的成功并不仅是在一段时间内学生所取得的成就。
而是长时间的学业教育给学生带来的增加值。
(三)对学生承担责任的观点。
学业效能研究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对学业不恰当的做法的冲击。
这种做法是由于学业自身的不足造成不良后果却责备学生受害者。
对这种做法的冲击意味着“我教他们,但他们不学”的教学观的终结。
国外关于高校效率研究现状述评
苗玉凤
【期刊名称】《高教发展与评估》
【年(卷),期】2008(024)004
【摘要】在国外关于高校效率评价研究中,具有相关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日趋多样化,在研究类型上多是从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角度展开对高校整体投入产出的效率进行评价,以及针对高校内部不同学科或院系等学术部门的效率方面进行研究,对于效率评价指标的筛选存在着较大差异等特点.
【总页数】4页(P66-69)
【作者】苗玉凤
【作者单位】西安邮电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陕西,西安,7101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0-058.1
【相关文献】
1.国外包容性创新研究现状述评与未来展望 [J], 赵武;孙永康
2.国外健康信息素养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述评 [J], 付少雄;邓胜利;陈晓宇
3.沉浸理论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J], 侯莹;魏慧琳
4.沉浸理论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J], 侯莹;魏慧琳;
5.国外语言人类学的研究现状与趋势述评 [J], 石玉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外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相关研究现状国外高校一般情况下对于自身的教学工作安排自主性较高,所以在不同高校之间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存在一定的区别,国外针对教学质量评价进行的相关研究成果丰富,对国外先进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研究将为本研究提供灵感和理论帮助。
美国大学对教学质量进行的评价是多主体同时进行的,包括从教师、行业、学生和学校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对教学行为进行综合评价。
在评价体系中教师评价的环节又被称为自我评价,主要是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行为出现的问题进行发现和反思的过程,使用的方法一般是对教学录像进行回看,这是教师对自身教学过程的仔细审视和对教学中出现问题的改正。
学校还会将对于教学活动的标准要求整理成册,供教师学习[1]。
美国高校中通过同学科的其他优秀教师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被称为同行评价,教师通过同行评价可以从专业的教学工作角度对课堂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在对课堂质量进行有关学生评价的过程中,为了尽量避免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干扰,各学校会依据不同的教学形式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有为大班化教学设计的,也有为实验教学设计的[2]。
以上评价形式是美国高度发展的教育体系所带来的专业性解决方案。
美国大学在评价指标中对标准的描述有助于学生对其内涵的准确理解,如教师备课情况、教师对知识点的清晰描述、教学过程的进度把握、是否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等,这些指标的描述对于教师教学质量水平可以做到准确的反映。
同时,在进行评价工作时,还将对学生对于教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开展工作作为考核的指标,相关的描述包括学生对教学环节的兴趣程度、学生参加某些选修课的原因、学生对课程的期望程度等。
这样的评价体系保证了评价过程的客观性和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更有利于教师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课程质量的提升。
在美国的高校当中,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是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点,针对在教学活动中的特点,高校制定了有关的评价指标,如斯[1]Di Chen , Ruijuan Hou.The Study on the Reform of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in Military Academi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J]. Atlantis Press,2019:97.[2]Ye LI , Qing-hui DAI.On Exploration of University Supervisors in the Evalu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J]. DEStech Publications, Inc,2015:14.坦福大学在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中就有能否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这一项,并且对教师在课堂上是否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做出了要求,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发性;另外加大伯克利分校在对教师职称晋升考核工作中,也将其是否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作为其教学能力的评价标准之一。
有关荷兰教育效能内容研究的综述荷兰教育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其教育效能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荷兰教育效能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教育效能概念教育效能是指学校、教师和教育制度对学生成长和教学目标实现所产生的影响。
教育效能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包括社会文化背景、学生特征、教育资源、教师知识技能、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
荷兰教育制度概述荷兰的教育制度被认为是非常成功和高效的,其教育体系包括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四个阶段。
荷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教育效能的提高,如教育目标的明确、初级教育的通用性、终身学习理念的推广、不断改进教学质量和教育的多元化等。
荷兰的教育效能相关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素质与教育效能研究表明,荷兰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关注程度对教育效能有重要影响。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教师和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关注更高的教师,在教育效能方面的表现更为优秀。
荷兰在20世纪90年代进行了大规模的教育改革,不断推行教育创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研究表明,教育改革对荷兰教育效能的提高具有明显贡献。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荷兰在90年代中期进行的教育改革使学生的数学和阅读成绩均有显著提高。
荷兰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同时政府在教育方面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研究表明,教育资源的充足和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对教育效能也具有积极影响。
4.学生特征与教育效能荷兰学生的特点与其他国家学生也有所不同,他们更为开放和独立自主。
研究表明,学生的特征对教育效能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社会支持和学习动机等因素都能影响教育效能的实现。
总体来说,荷兰的教育制度及其相关政策、教师素质、教育资源以及学生特征等因素,对教育效能的实现都有积极的影响。
这就是荷兰教育体系备受国际认可的原因之一。
同时,也需要指出的是,荷兰的教育效能存在不足之处,例如,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之间的教育效能差异,这些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国外学业效能研究述评
学业效能研究的原动力来自于对1966年克尔曼报告及1967年普罗顿等人的带有宿命论色彩的研究结论的反抗。
这种结论认为家庭和邻里关系的特性比学业更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
从那时起,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学业效能研究的潮流已经盛行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包括中国。
在这个过程中,国外教育研究者主要运用实证主义方法对学业效能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其结论对各国的教育实践及政府教育政策的制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此,笔者概括了国外学业效能研究主要的结论,并进一步阐述效能研究所面临的困境以及某些需要深入研究的方面。
一、国外学业效能研究的主要观点和结论
(一)学业效能表现为学业对学生学习的增加值。
现在有相当一部分的学业效能研究者接受这样一个定义,即将有效学业定义为“学生能取得的进步比学生从其本身已有特性出发所期望的进步更大。
”(Mor—timore.1993)学期增加值被用来表示一种程度——即在一个给定的时期里学生从一个给定的起始点起,可能超过或低于预期进步的程度。
因此,对学生所获得的增加值的测量就是学业实施教育后学生增加的教育价值。
这个增加的教育价值是在对学生的学习背景(如家庭背景、种族、性别等因素)和前期学习成就作出合理预测的基础之上增加的,它就是由学业教育作用而产生的那部分教育价值。
(二)对学业教育结果的关注。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教育者倾向于避免对教育过程的严密监督。
但是,学业效能研究者认为,对学业教育的严密评价是必需的.而且通过检查学生的结果就能判断教育的质量。
同样重要的是,学业效能研究者定义学业教育的成功并不仅是在一段时间内学生所取得的成就。
而是长时间的学业教育给学生带来的增加值。
(三)对学生承担责任的观点。
学业效能研究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对学业不恰当的做法的冲击。
这种做法是由于学业自身的不足造成不良后果却责备学生受害者。
对这种做法的冲击意味着“我教他们,但他们不学”的教学观的终结。
同时。
学业效能研究者一直坚持.学业应对青少年在其范围之内所发生的事承担一定的责任。
(四)将学业视为一个整体的观念。
所有学业效能研究得出的最有力、最持久的结论之一就是。
效能好的学业比效能差的学业在结构上、象征上、文化上能更牢固地联系在一起。
效能好的学业的结构、象征、文化诸要素运行得像一个有机整体,至少是一个松散的准体系的结合体。
至关重要的是一个具有一致性和协调性的学业整体观念,它是将这些要素快速形成有效联结并渗透在学业内部各个方面的基本因素。
(五)确定影响学生学习增加值的因素。
波士克(Bosker,R.1995)分析了对学生学习增加值的三种不同的测量方式。
第一种称为“不可预测的成就”,它是指学生的成就水平与家庭背景特性相一致.例如社会——经济地位、民族(是否为少数民族),以及学生的一般能力(如关于IQ的测试)。
第二种称为“学习获得”,它是指学生的成就水平与前期的成就水平相一致。
第三种是“网状进步”,即学生的成就水平与家庭背景、能力和前期的成就水平相一致。
在以上三种形式的增加值测量当中,“网状进步”一般被认为是能提供最准确信息的测量.因为它包括了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客观两方面的变量。
尽管如此,前期成就仍一直被认为是对后期成就起重要影响的决定因素。
波士克的分析与英国的学业与课程评价权力机构(SCAA)研究确定的影响学生学习增加值的潜在因素有比较高的一致性。
SCAA认为主要有如下五个因素:(1)差异明显的前期成就;(2)前期成就的集体测量;(3)学生的社会背景因素;(41学生平均的社会和学术背景;f5)学业周围地区或学生易到达之地的社会文化特征。
(六)学业在各个学科领域并非同样有效的结论。
许多实证研究表明,在不同学科领域内,学业的有效性存在着差异。
一些学业在某一认知领域内提高学生的学习状况比在另一认知领域内更有效。
1986年,美国的曼德维尔和安德森(MandevilleandAnderson)Jl~过调查研究了在小学不同学科领域(数学与阅读)效能指数之间的相关度,发现相关指数将近0.7。
1988年,摩蒂莫尔等人发现在一项学习结果(例如受学业影响很大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另一项学习结果(例如受学业影响较少的阅读)的学业效能之间有实质的变化。
1995年,澳大利亚的希尔报告了有关澳大利亚学业的数据。
他从维多利亚质量学业项目ftheVictorianQualitySchoolProject)中发现,5l所小学在英文
和数学上的增加值测量之间相关度是0.64.这表明小学在这两门核心课程上决非同样有效。
(七)学业对不同群体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效能。
如同学业在不同学科内存在有效性的差异一样,一所学业对不同群体的学生也并非同样有效,这些群体的划分一般是以民族、一般能力、社会——经济地位为标准。
在维多利亚质量学业项目的研究过程中,希尔发现,在小学英语学习的案例中,女孩比男孩取得更大的进步.具有高社会地位、较好经济状况的家庭背景的学生比来自低社会地位、经济状况较差的家庭背景的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拥有高比例的非英语口语学生的班级比拥有低比例的非英语口语学生的班级取得较小的进步。
另外,学业效能研究者还发现:不管学生原来的成就水平如何,有效的学业对所有学生都能提高他们的成绩;相反的,较低效能的学业对所有学生都降低了他们后来学习的成绩。
(八)学业的效能并不稳定。
显然,判断一所学业是“有效”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它的学生所取得的成就一年接一年没有大幅度的波动。
1992年.波士克回顾了大量的研究之后,发现长时间学业效能稳定性的评估(通过年度关联度来测量),对小学来说,介于0.35到0.65之间;对中学来说.介于0.70到0.95之间。
可见,学业的效能并不稳定。
客观上解释学业效能出现不稳定性可能有以下三个原因:第一.用于测量学生成果的工具并没有连续数年测试相同的东西,或者没有充分测量所要测量的东西;第二,所用的统计方法可能产生假的结果;第三,从哲学上说,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不稳定的,学业效能成绩仅是反映了这一现象。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客观原因之外,研究者发现影响学业效能变化的内部因素还有:学业组织结构、班级管理方式、教学人员的变动等。
而且,规模较小的学业在教学或管理人员的变动时受到的影响比规模大的学业要大:已形成积极的校风和高成就文化传统的学业比缺乏类似文化传统的学业具有更大的稳定性。
以上是国外效能研究的一些主要观点及结论尽管某些结论在我们看来似乎是显而易见的,但外国研究者从实证主义的角度验证了我们心中的某些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