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第1课课案
- 格式:doc
- 大小:206.50 KB
- 文档页数:3
优秀教案高中生物选修1
教材:高中生物选修1教材
教学目标:
1. 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基因工程的相关技术和应用;
3. 能够分析基因工程在生物学、医学和农业领域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精神。
教学重点:
1. 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基因工程的相关技术和应用。
教学难点:
1. 基因工程在实验操作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和技巧;
2. 基因工程的伦理道德和社会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引入基因工程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引起学生对基因工程的兴趣并激发学习热情。
二、基础知识讲解(15分钟)
1. 基因工程的概念和原理;
2. 基因工程的相关技术和方法。
三、案例分析(20分钟)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基因工程在医学、农业和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并讨论其中的利与弊。
四、实验操作(30分钟)
进行基因工程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掌握基因工程技术和操作方法。
五、讨论和总结(15分钟)
让学生分享实验心得,讨论基因工程的伦理道德和社会影响,总结基因工程的意义和前景。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和应用。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基因工程的原理和应用,并培养了他们
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精神。
同时,通过讨论基因工程的伦理道德和社会影响,引导
学生思考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人文素质。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教案全套第一课:地理知识概述教学目标- 了解地理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掌握地理学的分类和研究领域- 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和运动规律教学内容1. 地理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地理学的起源和发展-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 地理学的分类和研究领域- 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区别与联系- 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地形、气候、水文等3. 地球的基本结构和运动规律-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的外部结构与地表特征- 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教学步骤1. 导入:展示地理学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的兴趣。
2. 研究地理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3. 引导学生思考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区别与联系,分析它们的研究领域。
4. 探讨地球的内部结构,通过图示和模型展示地球的不同层次。
5. 观察地球的外部结构与地表特征,了解不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6. 解释地球的运动规律,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季节和时间的影响。
7.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回答学生的问题,并布置相关作业。
教学资源- PowerPoint课件:包括地理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的解释、地球内部结构的图示等- 地理杂志、地理书籍和地理模型课堂互动- 提问学生关于地理学定义和基本概念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简单的模型来展示地球的运动规律,并与同学分享。
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地理杂志或书籍,了解地理学的研究领域。
2. 根据课堂所学,写一篇关于地理学的文章,包括其定义、研究方法等内容。
***Note: This document is a sample lesson plan for teaching the first lesson of "Geography Elective 1" in the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high school curriculum. The content, teaching steps, and resources can be customized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the curriculum and the teacher's preferences.。
高中生物选修一教案模板
教学内容:细胞生物学
教学目标:
1.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理解细胞的代谢过程;
3.掌握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机制。
教学重点:
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细胞的代谢过程;
3.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机制。
教学难点:
1.细胞的代谢过程;
2.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机制。
教学准备:
1.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辅助工具;
2.教师要提前准备好相关知识点,为学生解惑。
教学步骤:
1.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细胞的概念,激发学生对细胞生物学的兴趣;
2.讲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了解细胞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3.讲解细胞的代谢过程(20分钟):介绍细胞的新陈代谢和能量代谢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细胞的生命活动;
4.讲解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机制(20分钟):通过示意图和实验案例,让学生了解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机制;
5.实验操作(3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细胞实验,让他们亲自操作并观察细胞的活动过程;
6.总结与展望(10分钟):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并展望细胞生物学的未来发展。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细胞生物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在理解细胞代谢过程和增殖机制上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下节课我将组织更多的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同时,我还将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将细胞生物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以加深他们的理解。
高中化学和物理选修一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和物理选修一课程的内容和重点
2. 掌握化学和物理选修一中的基本概念和实验知识
3. 培养学生对化学和物理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1. 化学选修一中的化学键和化学方程式
2. 物理选修一中的光学和磁学
教学难点:
1. 化学选修一中的电镀和电化学
2. 物理选修一中的电磁感应和光速
教学过程:
1. 首先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化学和物理选修一中的基本概念和实验知识。
2. 接着讲解化学选修一中的化学键和化学方程式,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并布置相关练习。
3. 然后介绍物理选修一中的光学和磁学,分别讲解光学中的光反射和折射以及磁学中的磁场和磁力。
4. 最后讲解化学选修一中的电镀和电化学,以及物理选修一中的电磁感应和光速,进行例题讲解。
5. 教师巩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布置相关作业并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
教学方式:
1. 采用讲解、实验演示、讨论和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2.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和讨论,提高学习效果。
3. 利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使课堂更加生动和有趣。
教学评估:
1. 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和个人总结,评估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组织小测验和作业,考察学生对化学和物理选修一知识的掌握程度。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学生的学习交流和共同进步。
高中物理选修一光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光的概念及性质;2. 掌握光的传播规律;3. 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4. 能够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光的概念及性质;2. 光的传播规律;3. 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教学难点:1. 光的折射规律的理解和应用;2. 通过实验观察光的传播规律。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光线传播模型、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等;2. 教具:PPT、教科书、实验手册等;3. 课前准备: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准备好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或展示图片等形式引入光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光的重要性和基本属性。
二、概念讲解(15分钟)1. 介绍光的性质,包括光的波粒二象性等;2. 讲解光的传播规律,包括直线传播、光的速度等;3. 讲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以及折射率等概念。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2.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四、讨论(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结果,解释观察到的现象,并引导学生总结光的传播规律和折射规律。
五、拓展应用(10分钟)教师通过案例分析或实例应用等形式,引导学生将光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夸奖优秀表现的学生并指出需要改进之处。
七、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复习和巩固本节课的内容,并提出问题等待下节课解决。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光的概念及性质,并掌握光的传播规律和折射规律;实验操作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光学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教案
教学内容:化学实验室安全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化学实验室的安全规范,掌握实验室常见事
故的预防方法,并能够正确使用实验室设备和化学试剂。
教学重点: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化学实验室常见事故的预防方法;实验室设备和试剂的
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化学实验室安全规范的理解和落实;实验室设备和试剂的正确使用技巧。
教学准备:教材《高中化学选修一》、实验室设备和试剂、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观看实验室安全的视频片段引入本节课的话题,并引发学生对化学实验室安全的认识
和思考。
二、讲解与示范(15分钟)
1.讲解化学实验室的安全规范,包括穿戴实验服、戴眼镜、戴手套等注意事项。
2.示范正确的实验室设备和试剂的使用方法,如玻璃容器的正确清洗、试剂的准确称量等。
三、实践操作(20分钟)
学生跟随老师的指导,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如用滑石粉清理玻璃仪器等,强化实验室操
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与学生讨论化学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实验室安全措施的必
要性和实施方法。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撰写一份化学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并在下节课时进行交流分享。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化学实验室安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能够
正确使用实验室设备和试剂,提高了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在今后的实验中,更加
重视实验室安全,避免事故的发生。
高中生物选修一全套教案本教案包括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评价方式等内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生物选修一课程,提高学习兴趣。
一、单元教学计划1. 单元名称: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2. 教学目标:-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掌握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理解细胞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3. 教学时长:4周4. 教学内容:- 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的膜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的代谢和能量5.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 讨论交流- 教师讲解- 小组合作6. 评价方式:- 实验报告- 课堂讨论- 期中评测- 学生自评二、教学内容1. 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细胞的大小和形态2. 细胞的膜的结构和功能- 磷脂双分子层- 膜蛋白- 膜的通透性和选择性通透性3.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溶酶体、核糖体、中心体- 细胞器之间的协同作用4. 细胞的代谢和能量- 细胞的新陈代谢-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细胞的能量来源和转化三、教学活动设计1. 实验观察: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提高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
2.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讨论细胞器的功能和协同作用,培养学生思辨和表达能力。
3. 教师讲解:通过讲解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细胞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4.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细胞实验和课堂任务,培养团队合作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评价方式1. 实验报告: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撰写实验报告,评价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2. 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观点和思考,评价学习态度和思辨能力。
3. 期中评测:组织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细胞知识的掌握情况。
4.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思,提高学习动力和效果。
以上是生物选修一课程的教案范本,希望能帮助教师更好地教学和学生更好地学习。
高二生物选修一全套教案范文教案一: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教学目标:1. 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3. 学会描述和解释细胞的主要功能:营养摄取、物质运输、代谢、生长和繁殖。
教学内容:1. 细胞的概念和发现历程;2.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3. 细胞的主要功能:营养摄取、物质运输、代谢、生长和繁殖。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堂课学习的内容,提问:“你能回忆出细胞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吗?我们是如何发现细胞的存在的?”并帮助学生回顾相关知识点。
2. 知识讲解(15分钟):a. 细胞的基本结构:教师利用PPT展示细胞的基本结构,并解释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功能和作用。
b. 细胞的主要功能:教师讲解细胞的主要功能,并帮助学生理解营养摄取、物质运输、代谢、生长和繁殖的过程和意义。
3. 实例分析(1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实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细胞结构和功能,并从中学会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4.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交流,要求学生就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进行深入的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5. 总结点拨(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点拨,强调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6.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应的作业,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一份关于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报告。
教学辅助工具:1. PPT2. 实例材料3. 小组讨论活动指南教学评估:1. 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和讨论表现;2. 学生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和报告的质量;3.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归纳,能否简明扼要地回答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问题。
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1详细示范教案(151页)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1详细示范教案教案概述该教案主要针对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1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示范。
全文共有151页,包含教案的制定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教案制定目的该教案的主要制定目的是为了在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1课程的教学中提供详细的指导和示范,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课程教学要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该教案旨在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湖南地理特点和地理环境- 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观察分析能力- 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和现象的兴趣和理解- 培养学生合作研究和团队合作的能力教学内容该教案涵盖了以下教学内容:1. 湖南地理特点和地理环境的介绍2. 湖南地形、水系、气候等地理要素的分析3. 湖南的资源与经济发展状况的研究4. 湖南的环境与保护问题的讨论5. 湖南地理景观的鉴赏和地理知识的应用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探究式研究: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实验观察等方式,主动探索地理知识;-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交流;-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案例。
教学评价教案中设定了多种评价方式来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包括:- 课堂互动:通过课堂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实地考察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地考察,并撰写相关报告,评估其对湖南地理环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小组项目展示: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项目研究,并通过展示评价其团队合作能力和研究成果。
该教案细致全面地展示了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1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旨在帮助教师进行系统而有效的教学指导。
高中历史选修一教案(5篇)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选修一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高中历史选修一教案【篇1】我们称古希腊是民主政治的摇篮。
古希腊语中民主意思是人民掌握权力。
今天的民主通常是指与_相对立,少数服从多数的人民(或公民)当家作主的一种政治模式。
民主意味着在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承认大家都有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的平等权利。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的第一课内容。
是整个历史教材中的亮点之一,它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
本课内容主要讲述古希腊民主政治在特定历史环境中产生、发展、辉煌及衰退的过程,给我们展示了一幅不同于中国古代_政体的另一幅灿烂的政治画卷,让我们去亲自感受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在人类政治历史发展历程中地位和重要影响。
2.课标要求:《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
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3.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本课在整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这一课的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重要概念城邦、雅典民主政治等2)结合历史材料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认识雅典民主政治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为后世提供了一个最值得参照的政体形式,为人类文明中的政治组织形式的完善提供了一条可供选择的道路,并从历史发展的高度来理解民主政治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3)分析雅典民主政治与其地理环境和城邦制度的关系,懂得每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其国情、经济发展等因素相关。
过程与方法:通过展示背景材料,生成问题,让学生运用归纳、对比、概括、探究等方法来感悟历史,即感知新知识——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体会历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地理环境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形成的影响;感受雅典民主政治的辉煌及对后世产生的影响;理解希腊奴隶制度是把双刃剑的含义;体会人类文明的源远流长。
人教版化学高中选修一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和原子量的概念;2. 掌握周期表的组成及周期性规律;3. 了解元素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1. 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和原子量的概念;2. 周期表的组成和周期性规律。
教学难点:1.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顺序及规律;2. 元素周期性变化规律的解释。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教学课件;2. 周期表模型;3. 相关实验器材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引导学生观察元素的排列顺序和规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解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和原子量的概念(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和原子量的定义和意义;2. 展示常见元素的符号、原子序数和原子量,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
三、探讨周期表的组成和周期性规律(20分钟)1. 分析周期表的构造和排列规律;2. 讲解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周期性变化规律。
四、展示实验(10分钟)展示相关实验,通过实验结果验证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五、讨论总结(10分钟)与学生讨论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顺序和周期性规律,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和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讲解、实验展示和讨论总结等环节,以多种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对元素周期表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通过实验展示验证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规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知识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一、教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2章第2节的内容。
它是在第1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和拓展,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反射的概念,掌握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的基本机构及反射的大致过程。
2.掌握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概念,了解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及与非条件反射的关系3.了解条件反射的消退的原因及实质核心素养:1.通过对简单的反射过程学习,初步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
2.通过对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联系和区别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一些生命现象的本质。
3.通过学习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学生认识到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反复的练习、巩固、重复积累,从而形成正确的学习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反射弧的机构及反射的大致过程2•教学难点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联系和区别,及条件反射的消退的原因和实质四、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讲解本节课知识点第2课时:复习上节课内容,讲解习题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六、教学设计(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上一节我们学习了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及各个结构的特点和功能;我们还学习了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的结构和各个结构的功能和特点,那这神经将信息传到神经中枢, 神经中枢发出信息,你将迅速的将手缩回。
些神经系统的各个结构之间是如何完成神经调节的呢?这一节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第2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板书课题:2.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新课讲授一)反射与反射弧如果手不小心碰到尖锐的东西,你会立即缩回,其实这就是一个简单的缩手反射,除了缩手反射,常见的反射还有眨眼反射、膝跳反射,那么到底什么是反射呢?反射定义: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叫做反射;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下面来看一下发射弧的组成:1)反射弧定义:通常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 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等)组成的。
高中物理选修一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的基本原理,掌握光的直线传播的特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培养学生动手实验和思辨能力。
3.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光的直线传播的特性。
2. 难点: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验证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
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引入光的直线传播的概念,让学生回忆一下光的传播方式。
二、讲解(15分钟)
讲解光的直线传播的基本原理和特性,引导学生理解光的传播规律。
三、实验操作(30分钟)
1. 准备实验材料:尺子、白纸、手电筒。
2. 实验步骤:
a. 将白纸张在桌子上,将手电筒放在白纸的一端。
b. 调亮手电筒,观察光线在白纸上的传播情况。
c. 移动手电筒的位置,观察光线传播的变化。
四、实验分析(20分钟)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光线在直线传播过程中的规律,并进行讨论和解释。
五、小结与作业布置(10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下节课的作业:搜集光的其他传播方式的相关资料。
教学反思:
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的直线传播的特性,增强了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实验操作和思辨能力。
同时,通过让学生总结光线传播的规律,加深了他们对光的传播方式的理解。
下节课可以继续引入光的其他传播方式,开拓学生对光学知识的认识。
高二生物选修1教案及课后反思优秀6篇高二生物选修1教案及课后反思优秀6篇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让课堂更有效率,这里我整理了一些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高二生物选修1教案及课后反思【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的①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②制作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测叶绿体和线粒体。
③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④讨论细胞中结构与功能的统一、部分与整体的统一。
2、能力目标通过制作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
巩固高倍镜的使用方法和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加强学生对细胞微观结构的认识。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建立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部分与整体统一的观点,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细胞中的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②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①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②制造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
【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实验探究法、讲述法、谈话法、比较法、指导读书法等,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教学准备】1、准备20台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消毒牙签,新鲜黑藻叶,1%的詹那绿染液。
2、课件制作:制作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等的幻灯片。
【教材处理】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多媒体课件传递信息量有限制的特点,这部分内容我安排2个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及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高中数学选修一教案模板
课题:三角函数
教学目标:
1. 了解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2. 能够在特殊角的情况下求三角函数值;
3. 能够解简单的三角函数方程;
4. 能够应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2.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计算;
3. 三角函数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
1. 三角函数值的计算;
2. 三角函数方程的解法。
教学准备:
1. 教材《高中数学选修一》;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讲解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三角函数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40分钟)
1. 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2.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计算;
3. 三角函数方程的解法。
三、练习与讨论(30分钟)
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并在下一节课上进行讨论和解答。
四、课堂小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提醒学生复习。
五、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并督促学生按时完成。
六、课后反思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支教教案高中化学选修一学科:化学年级:高中课程:选修一主题:化学基础知识梳理教学目标:1.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巩固基础概念。
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促进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理解。
教学内容:1.化学基本概念梳理。
2.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3.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
教学重点:1.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化学反应和方程式的学习和运用。
教学难点: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2.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辨识和区分。
教学准备:1.课件2.实验器材3.教学资料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知识(10分钟)1.回顾化学基础概念。
2.复习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二、讲解化学反应和方程式(20分钟)1.介绍化学反应的定义和例子。
2.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三、实验演示(30分钟)1.进行一些化学反应的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反应过程。
2.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四、小组讨论(15分钟)1.分成小组,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反应的原理。
2.互相交流想法和解决方法。
五、总结与作业布置(10分钟)1.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强调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2.布置作业: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化学实验也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但需要注意的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是学生们普遍存在的难点,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重点强化。
同时,通过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的提升。
希望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高二数学选修1-1 课案课题: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利用导数的知识求函数的极值2.利用导数的知识求函数的最值3.利用极值求参数的值【重点难点】利用导数的知识求函数的极值和最值【导学问题】一.自主学习1.已知函数y=f(x)及其定义域内一点x0,对于存在一个包含x0的开区间内的所有的点x,如果都有________,则称f(x)在点x0处取得极大值,记作y极大值=f(x0);已知函数y=f(x)及其定义域内一点x0,对于存在一个包含x0的开区间内所有的点x,如果都有________,则称f(x)在点x0处取得极小值,记作y极小值=f(x0).极大值与极小值统称为________.2.如果在区间[a,b]上可导函数y=f(x)的图象是一条连续不断的曲线,则该函数在[a,b]上一定能够取得________与________,并且函数的最值必在________或________取得.3.求函数y=f(x)的极值的方法:第1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1)如果在f′(x)=0的根x=x0的左右两侧,f′(x)的符号无变化,则f(x0)不是极值.例如,函数f(x)=x3,有f′(0)=0,但x=0不是极值点.这就是说,f′(x)=0的根不一定都是函数的极值点.(2)可导函数f(x)在点x0取得极值的充分必要条件是f′(x0)=0,且在x0左侧与右侧,f′(x)的符号不同.很明显,f′(x0)=0是x0为极值点的必要条件,并非充分条件.(3)函数的导数不存在的点也可能是极值点.4.若函数y=f(x)在闭区间[a,b]上的图象是一条连续不间断的曲线,则该函数在[a,b]上一定能够取得最大值与最小值.函数的最值必在极值点或区间端点取得,由于可导函数在区间(a,b)内的极值只可能在使f′(x)=0的点取得,因此把函数在区间端点的取值与区间内使f′(x)=0的点的取值作比较,最大者必为函数在[a,b]上的最大值,最小者必为最小值. 二.练习试题1.函数y=2x3-x2的极大值为( )A.0B.-92.函数y=x3-3x+1在[-3,0]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 )A.1,-1B.1,-17C.3,-17D.9,-193.函数f(x)的定义域为开区间(a,b),导函数f′(x)在(a,b)内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f(x)在开区间(a,b)内有极小值点( )A.1个B.2个C.3个D.4个4.函数f(x)=x3+3x2+3x-a的极值点的个数是( )A. 2个B. 1个C. 0个D.由a确定三.应用举例例2:已知函数f(x)=-x3+3x2+9x+a.(1)求f(x)的单调递减区间;(2)若f(x)在区间[-2,2]上的最大值为20,求它在该区间上的最小值.例3:已知函数f(x)=x3+ax2+bx+c在与x=1时都取得极值.(1)求a、b的值及f(x)的单调区间;(2)若对x∈[-1,2],不等式f(x)<c2恒成立,求c的取值范围.2727.0,.1616C D()()31:.1y3x82;.x12y xx=-++=例求下列函数的极值23x=-【课堂小结】【练习试题】1.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导数为零的点一定是极值点B.如果在x0附近的左侧f′(x)>0,右侧f′(x)<0,那么f(x0)是极大值C.如果在x0附近的左侧f′(x)>0,右侧f′(x)<0,那么f(x0)是极小值D.如果在x0附近的左侧f′(x)<0,右侧f′(x)>0,那么f(x0)是极大值2.已知函数y=f(x),其导函数y=f′(x)的图象如图所示,则y=f(x)( )A.在(-∞,0)上为减函数B.在x=0处取得最大值C.在(4,+∞)上为减函数D.在x=2处取得最小值3.函数f(x)=x3-ax2-bx+a2,在x=1时有极值10,则a、b的值为( )A.a=3,b=-3或a=-4,b=11B.a=-4,b=1或a=-4,b=11C.a=-1,b=5D.以上都不正确4.已知函数f(x)=x3+ax2+(a+6)x+1有极大值和极小值,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5.函数f(x)=lnx-2x2在[0,2]上的最大值是________.6.已知a为实数,f(x)=(x2-4)(x-a),(1)求导函数f′(x);(2)若f′(-1)=0,求f(x)在[-2,2]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选做作业】1.设函数f(x)=sinx-cosx+x+1,0<x<2π,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与极值. 【课后反思】。
高二年级历史学科选修一课案
课题: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课型:新授1课时
主备者:史超审核人:苏永涛史鉴
【学习目标】
1.识记:雅典城邦兴起的地理环境;荷马时代;雅典贵族政治的主要表现;雅典工商业的发展概况;首席执政官梭伦。
2.理解:地理环境、经济发展、阶级结构变动与政治格局、历史文明演进之间的辩证关系。
3.运用:探究梭伦得以登上雅典政治舞台并建功立业的主观、客观条件。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学习难点: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预习案】
一、雅典的地理环境
1、地理环境
位置:半岛、海港。
地形:有小块平原、山谷、河流。
物产:盛产、、富藏优质陶土和。
2.这样的地理环境对雅典产生什么影响?(从经济、政治因素考虑)
经济:经济生活性。
总体比较发达。
政治:不利于军事征服实现,建立国家。
二、政治条件——贵族政治引发社会动荡
1.雅典国家的形成与阶级构成
①“荷马时代”:前11C-前9C(基础)
②雅典城邦国家的形成:
时间:前9C-前8C。
标志:以雅典为中心的和行政机构的设立;
阶级构成——贵族、平民。
(手工业者、农民)
2.雅典贵族与平民矛盾的激化
①原因:
政治上:贵族把持和,公民大会无权。
经济上:贵族通过高利贷和土地兼并等方式使平民沦为“”直至债务奴隶。
②表现:公元前632年,平民暴动一度占领卫城,最后遭镇压。
③影响:迫使统治者局部调整政策。
三、经济条件——工商业的发展
1.工商业发展的表现
[农业(前提)、手工业、商业]
2.工商业发展的影响:
①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形成:
组成人员:一些沿海平民和贵族.。
经商地点:地中海和黑海。
②雅典公民的分化与矛盾:
平原派:主张。
山地派:主张。
海岸派:主张。
四、主观条件——梭伦成为执政官
1.梭伦成为执政官的原因:
①外因:
雅典社会动荡阻碍经济的发展;其他城邦实力已赶上并超过雅典;
岛的丧失引发愤慨(契机);
公元前594年,矛盾再度激化,内战一触即发。
②内因:假扮鼓起公民的爱国精神;
指挥军队夺回从而树立威望;
2.梭伦当选:前6C初(前594年)
【探究案】
探究一:如何理解梭伦改革的必然性和可能性?
探究二: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城邦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评价。
【检测案】
一、选择题
1.右图是《荷马史诗》插图本的封面。
下面关于这本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描写内容处于公元前20世纪~公元前12世纪
B.描写内容处于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9世纪末
C.描写内容会出现部落或氏族长期纷争不已的社会背景
D.所描述的时代被称为“荷马时代”
2.右图为古雅典城邦复原图,下列关于雅典城邦初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部落和氏族之间长期纷争不休
B.建立以雅典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
C.氏族成员包括贵族和平民
D.平民是指农民和手工业者
3.下列对雅典贵族政治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长老会议是雅典贵族的议会②最高行政长官为执政官
③建立了集体统治的法治原则④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公元前600年,雅典有位平民偷窃蔬菜被捕,按雅典此时的法律他可能被判()A.被罚做“六一汉” B.处以囚禁
C.处以死刑 D.驱逐出境
5.(2010•泰安模拟)如果你是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的一个贵族,你所面临的主要威胁会来自
A.奴隶的反抗斗争 B.奴隶主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C.工商业奴隶主的挑战 D.公民内部不同阶层的压力
6.公元前8世纪后,日益形成的雅典工商业奴隶主阶层()A.主张维护贵族寡头政治,以巩固自身的既得利益
B.主张实行激进的民主政治,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
C.主要关注发展海外贸易,掠夺外邦奴隶和财产
D.主要从贵族阶层演变而来
7.梭伦的诗歌中写道:“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
”这主要是针对哪些人而言
A.雅典的自由民 B.雅典贵族
C.雅典的执政官 D.雅典平民
8.促使梭伦决心消除社会动荡,振兴雅典城邦进行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A.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激化
B.萨拉米斯岛危机
C.“疯诗人事件”唤起了人们的爱国精神
D.被授予“仲裁人”和“立法者”的权力
9.公元前594年,希腊雅典城邦的执政官梭伦开始进行除旧布新改革,力图解决当时的主要社会矛盾
A.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B.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
C.奴隶主与平民的矛盾
D.统治者内部之间的矛盾二、非选择题
10.以下两段材料反映了公元前8一前6世纪雅典的社会状况:
材料一:雅典的最高行政长官是执政官,全部从贵族中选出,最初设立3名,主管宗教、战争和行政事务,任期10年。
后来又增添了6名司法执政官,9名执政官任期缩短为1年。
材料二:雅典城附近的土地多石、缺水,收成非常有限。
平民在自己的小块土地上辛勤耕作,却常常食不果腹。
走投无路的农民被迫向贵族借种子、工具或口粮,为此,不得不将土地或人身抵押给债主,在田间立起石碑作为土地抵押的标记。
若欠债的农民不能按期还债,土地便归债权人所有,失去土地的农民变成替贵族种地的雇农,必须将土地收成的5/6交给地主。
当时人身抵押十分流行,无地的农民只有人身这一最后的“财产”可以支配。
一旦无力交纳地租,农夫本人及其妻子、儿女就会被债主捉去抵债,要么在债主家中服劳役,要么被卖到国外当奴隶。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雅典城邦怎样的政治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雅典平民怎样的生活状况?
(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判断当时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课案答案
探究一:如何理解梭伦改革的必然性和可能性?
1.必然性
(1)经济:改革是雅典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
雅典的贵族政治和债务奴隶制,导致阶级矛盾激化,政治改革势在必行。
(2)政治:改革是雅典社会矛盾的必然要求。
尖锐的社会矛盾,严重阻碍了雅典社会经济的发展。
邻邦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赶上和超过了雅典,打击了雅典的海上贸易。
2.可能性
(1)个人因素:梭伦拥有丰富的知识,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公元前594年,当选为执政官,承担起改革的重任。
(2)外部环境:形势严峻,梅加腊等城邦的崛起,打击了雅典的海上贸易。
探究二: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城邦政治制度的特点及评价。
1.特点:贵族政治,即贵族集体当政的国家体制,贵族占据了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把持了作为最高决策机构的长老会议,广大平民实际上没有权力。
2.评价
⑴积极作用:贵族政治是一种集体领导的制度,实行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为雅典政体进一步向民主制方向演化创造了条件。
⑵消极作用;是少数贵族集体的统治,普通公民没有权利参与政府的运作,更重要的是雅典贵族大肆侵吞平民的土地和财产,激化了社会矛盾。
检测案:
1.A 荷马时代的时间跨度是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9世纪,这一时期部落或氏族间长期纷争不休,人们对于这一时期的了解主要来自盲诗人荷马,因此答案为A。
2.A 本题属于反向选择题,部落与氏族之间才长期纷争不休是在城邦形成之前。
3.C 贵族政治是维护贵族利益的,贵族利用权力侵犯平民的利益,激化了社会矛盾,排除④,答案为C。
4.C 公元前621年以后雅典统治者颁布成文法,对偷窃蔬菜水果者都要处以死刑。
5.C 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而工商业奴隶主主要属于雅典的平民阶层。
6.C A项是代表贵族利益的“平原派的”的主张,B项是代表下层平民利益的“山地派”的主张,D项工商业奴隶主一部分从贵族演变而来,因此答案为C。
7.B 根据材料中这些人“财物山积、丰衣足食”的休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答案为B。
8.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注意题干的限定词“直接”原因,萨拉米斯岛危机是梭伦改革的导火线,故选B项。
9.A 本题主要考查梭伦改革的背景,梭伦改革前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尖锐。
10.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信息加以归纳出贵族政治的特点;第(2)问分析材料内容得出平民的困苦境遇;第(3)问得出雅典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答案:(1)贵族政治专权。
(2)平民生活困苦,贵族通过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以致平民无力还债成为“六一汉”,直至全家沦为债务奴隶。
(3)贵族和平民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