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视频和例题
- 格式:docx
- 大小:34.29 KB
- 文档页数:1
专项训练卷 (三)功和机械能、简单机械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如图是杠杆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省距离的是 ( )2. 如图是滑轮的两种用法,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是动滑轮,使用时不能省力B.乙是动滑轮,使用时可以省力C.甲是定滑轮,使用时可以省力D.乙是定滑轮,使用时不能省力3. 仅用8天就建成的武汉火神山医院,彰显的不仅是中国速度,更是战胜疫情的坚强决心.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完成地面基础建设,上百台挖掘机同时工作,其目的是增大所有挖掘机总的( )A.机械效率B.功率C.功D.有用功4. 高空抛物被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会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危害.关于高空物体的下落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只受重力作用B.动能越来越大C.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D.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5. 关于功率、机械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做功越多的机械,其功率就越大B.越省力的机械,其功率就越小C.做功越慢的机械,其机械效率就越低D.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越大的机械,其机械效率就越高6. 如图所示,物重为G的物体在不同简单机械中均处于平衡状态(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拉力大小错误的是 ( )7. 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棒,斜靠在竖直墙壁上.墙壁光滑,地面粗糙,木棒受到的重力为G,墙壁对木棒的弹力为F,如图所示.现让木棒的倾斜度变小一些至虚线所示位置,木棒仍能静止斜靠在墙上,则与原来相比,G和 F的变化情况为 ( )A. G不变,F变小B. G不变,F变大C. G变化,F变小D. G变化,F变大8. 如图所示是荡秋千的简化模型.摆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到达D点后返回,B、C两点等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球在 B、C两点的动能相等B.球在A、D两点的机械能相等C.球从B 点到O 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减小D.球从O 点到C点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小9. 近期我国长江中下游许多省份因连续大雨发生洪涝灾害,抗洪抢险小分队成员李军在一次行动中需要帮老百姓把一个质量为240 kg的重物搬到2m 高的车上.为了省力采用5m 的长木板搭了一个斜面(如图所示).用1200 N的力费时5m in匀速将重物推到车上.关于此简易斜面装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他对重物做了4800 J的功B.他做功的功率为16 WC.此次简易斜面装置机械效率为50%D.斜面是一种省力机械10. 如图所示,不计动滑轮与绳子之间的摩擦和重力,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物体M以0.2m/s的速度向左匀速直线运动,弹簧秤的示数为20 N,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M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20 N②M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水平向左③拉力 F 的功率为8 W④M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M 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A.①④B.①②C.①③D.②④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11. 如图所示,质量为50 kg的同学在做仰卧起坐运动.若该同学上半身的质量约为全身质量的3,5则她上半身的重力约为 N.她在一段时间内做了40个仰卧起坐,每次上半身重心上升的距离均为0.3m,则她在这段时间克服重力做的功约为 J.(g取10N/ kg)12. 如图所示,物体G和固定于墙壁上的弹簧相连,物体与地面间是光滑的,开始时物体处于 B处,弹簧恰好自由伸长,用力将其拉至C处,松开后,物体在A、C间往复运动,则物体G 由A到B的过程中,物体G的动能,弹簧的弹性势能 .(均选填“不变”“增大”或“减小”)13. 科学上通常用“功”和“热量”来度量物体能量的变化.在“使用动滑轮”活动中,小科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用竖直向上的大小为10 N的拉力 F 使物体A匀速提升了0.1m.如果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70%,则这一过程中,克服物体A的重力所做的功为 J,这个值也是物体A 增加的机械能.14. 在斜面上将一个重600 N 的物体匀速拉到高处,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400N,拉动的距离s=4.5m,提升高度h=1.8m,所用时间t=30s.则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 W,此过程中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N.15. 央视新闻《以青春的名义》栏目播出《孔德庆:从月球到火星的守望》.孔德庆是一位从临沂走出来的太空守望者,为了接收来自火星探测器的微弱信号,他和同事们进行了70 m天线建设.如图所示,天线反射体质量为 4.5×10⁵kg,,它的重力为 N;吊装反射体时用到滑轮组,其中能改变拉力方向的是滑轮;若吊装机械在10 min内将反射体匀速提升了6m,则吊装机械对反射体做功 J,做功的功率为 W.(g取10 N/ kg)16. 农忙时节,小明帮爷爷挑谷子,初次干农活的他在左筐中装了20kg,右筐中装了25 kg,如果扁担的长度为1.8m,则他得距扁担左端 m处将谷子挑起来才能使挑担水平(扁担和筐的重力均不考虑);为了方便行走,小明将两筐谷子同时向内移动了0.1m,则需要在 (选填“左”或“右”)筐增加约 kg(保留一位小数)谷子,才能基本保持挑担水平.三、作图题(共4分)17. (2分)如图所示,平衡杠杆AOB,O为支点,请作出物体M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和动力 F的力臂l.18. (2分)一个工人站在地面上,使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物从地面提升到楼顶,要求绳子的自由端要向下拉,请你用笔画线代替绳子,画出滑轮组最省力的绕绳方法.四、实验探究题(共26分)19. (12分)“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将小车从斜面上高h处由静止释放,运动至木板上后与木块碰撞.通过改变小车释放时的高度h、在小车中增加钩码和在木板上铺垫棉布的方法,得到了图2 虚线框内的四个实验场景.(1)为探究小车动能与质量的关系,应选用场景①和 (选填“②”“③”或“④”)进行实验;选用场景③和④进行实验时,可探究小车动能与的关系.(2)在实验中,小车动能越大,发生碰撞时对木块所做的功就越,木块被碰撞后在木板上 .(3)若将场景①和②中的木块均移走,利用这两个场景可探究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为提高实验结论的准确性,还需再增加一次实验,因此,在场景①的基础上,你所做的调整是: .20. (14分)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提高机械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提高机械效率,要从研究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出发,寻求办法.(1)为了探究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小明选取了大小相同的滑轮,利用图甲和图乙装置进行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实验次数滑轮材质钩码重G/N提升的高度h/m有用功W有/J拉力F/N绳端移动的距离 s/m总功W总/J机械效率η1铝10.10.10.60.30.1856%2铝20.10.2 1.00.30.367%3铝20.20.4 1.00.60.667%4塑料20.20.40.80.60.4883%5塑料20.20.4 2.10.20.4295%①比较 1 和2 两次实验发现:在所用滑轮组一定时,提升的钩码,机械效率越高.②比较3 和4 两次实验发现: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还与有关.③比较两次实验发现:在所用滑轮组一定时,机械效率与提升钩码的高度无关.④第5次实验是利用图的装置完成的,判断依据是 .⑤利用图甲的装置,把重6N的物体用2.5N的拉力匀速拉起,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可见如果没有刻度尺,只有测力计,也可以测量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小明利用图丙装置实验发现: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和摩擦力有关,与物重无关.保持斜面倾斜程度不变,可以采用的方法减小摩擦,从而提高斜面的机械效率.五、计算题(共12分)21. 科技馆里两位老人正饶有兴致地体验升降座椅装置,小明观察后画出简图(如图)进行研究.若爷爷质量m人=60kg,奶奶用F=240 N的拉力将爷爷匀速拉升到顶端,该过程中奶奶手握住绳子向下拉动的总长度s=6m.不计绳重和摩擦,g取10 N/ kg.求:(1)奶奶所做的功;(2)动滑轮(含座椅)的质量;(3)该升降座椅装置的机械效率(保留一位小数).专项训练卷 (三)功和机械能、简单机械1. D2. B3. B4. B5. D6. C7. B8. C9. D10. A 【解析】由于物体M做匀速直线运动,动滑轮也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对动滑轮进行受力分析,弹簧秤对动滑轮的拉力与绳子对动滑轮的拉力之和等于F,又由于弹簧秤的拉力与绳子对动滑轮的拉力相等,所以F=20N+20N=40 N;①因为M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水平方向上,绳子对M 的拉力与地面对M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M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20 N,①正确;②M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与绳子对M的拉力方向相反,所以M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②错误;③动滑轮运动的速度为 M运动速度的一半,即拉力 F的功率P=W=tFs=Fv轮=40N×0.1m/s=4W,③错误;④M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M的支持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t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④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是①④,故选 A.11. 300 3600 12. 增大减小 13. 1.4 14. 60 16015.4.5×10⁶定 2.7×10⁷ 4.5×10⁴16. 1 右 0.7 【解析】设小明在距扁担左端l处挑起才能使扁担水平,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有:20kg×g×l=25kg×g×(1.8m−l),解得l=1m;;若将两筐谷子同时向内移动了0. 1m ,则20kg×g×0.9m>25kg×g×0.7m,因此需要向右筐增加谷子;设向右筐增加m谷子才能基本保持扁担水平,则再由杠杆平衡条件得:20kg×g×0.9m=(25kg+m)×g×0.7m,解得m≈0.7kg.17. 如图所示 18. 如图所示19. (1)③速度 (2)多滑行的距离越长(3)阻力(或摩擦力) 在木板上铺设玻璃板(或毛巾)20. (1)①越重②动滑轮的重量③2、3 ④乙s=ℎ⑤80%(2)减小斜面的粗糙程度21. 解:(1)奶奶所做的功W=Fs=240N×6m=1440J;总(2)由图可知,n=3,不计绳重和摩擦,由F=1(Gλ+G动)n可得3F=(m人+m动)g,代入数据得,动滑轮的质量m动 =12 kg;(3)升降座椅所做有用功W=m人gℎ=60kg×10N/kg×2m =1200 J,有。
人教版2023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经典大题例题单选题1、如图,用相同的滑轮组将重分别为G 1和G 2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高度,所用的拉力分别是F 1和F 2,机械效率分别是η1和η2。
若G 1>G 2,不计绳重及摩擦,则( )A .F 1>F 2,η1>η2B .F 1<F 2,η1<η2C .F 1<F 2,η1>η2D .F 1>F 2,η1<η2答案:A同一滑轮组绳的有效股数n 相同,动滑轮重相同,若不计绳重与摩擦的影响,由F =1n (G +G 动)可知,提升物体的重力越大,所用的拉力越大,由G 1>G 2可知,两次所用的拉力的关系为F 1>F 2,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W 有W 总×100%=Gℎ(G +G 动)ℎ×100%=G G +G 动×100%=11+G 动G ×100% 提升物体的重力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大,所以,两次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关系为η1>η2,故BCD 不符合题意,A 符合题意。
故选A 。
2、物理学中把机械对重物施加的力与人对机械施加的力的比值叫作机械效益MA,用于比较不同机械的省力程度,现用图示滑轮组匀速提升重物,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下列描述滑轮组的机械效益MA与物体重力G、机械效率η与机械效益MA的关系图线中,可能正确的是()A.B.C.D.答案:CA.物重为G,动滑轮重力为G动,人对机械施加的力为F,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为n。
不计绳重和摩擦,整个过程只克服动滑轮重力做额外功。
则机械效益MA=GF=G1n(G+G动)=nGG+G动=n1+G动G由以上关系式可知,MA与G不成正比,故A错误;B.由A推导的关系式可知,物体重力G增大时,机械效益MA也随之增大,但随着物重G增大,MA应变化得越来越慢,故B错误;CD.由MA=GF可知F=G MA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GnF=GnGMA=MAn由以上关系式可知η与MA成正比,故C正确,D错误。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作图错误的是()A.静置在水平桌子上的书B.压在竖直墙面上静止的物体C.静止在墙角处的球D.自由下滑的物体2.如图所示是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重力时的情形,当钩码静止时,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A.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弹簧测力计对手的拉力B.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弹簧测力计的重力C.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钩码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D.弹簧测力计对钩码的拉力和钩码的重力3.小阳观看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围棋讲座,发现棋子在竖直放置的棋盘上不会掉下来,如图所示,原来棋盘和棋子是用磁性材料制成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棋子受到的重力与棋盘对棋子的吸引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棋子对棋盘的压力与棋盘对棋子的吸引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棋子受到的重力与棋盘对棋子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D.棋子对棋盘的吸引力与棋盘对棋子的吸引力是一对平衡力4.用大小不变的水平拉力拉木块沿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
木块在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和木块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B.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与绳子对手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C.绳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所受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D.绳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5.如图所示,关闭动力拉下制动后,某满载旅客的高铁沿平直轨道缓缓驶入南阳东站。
下列说法正确()A.列车受到的重力和铁轨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列车由运动变为静止,列车的惯性减小了C.列车减速前进时,坐在列车上的乘客相对于车站是静止的D.列车由运动变为静止,说明物体的运动要靠力来维持6.一个物体同时受到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作用,其中F1=3N,F2=4N,若用一个力等效代替这两个力,则这个力的大小可能是()A.2N B.5N C.7N D.9N7.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B.司机驾车行驶时系上安全带,是为了消除司机的惯性C.行驶中的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乘客身体会向前倾,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D.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8.在“研究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实验中,使两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与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A.控制变量法B.等效替代法C.建立模型法D.转换法9.起重机匀速吊起一重物,开始以3 m/s的速度匀速上升到某一高度,静止2 s后,又以2 m/s的速度匀速下降,在匀速上升、静止、匀速下降三个阶段中,钢丝绳的拉力()A.上升时最大B.静止时为零C.下降时最小D.始终不变10.电动平衡车是一种时尚代步工具,当人驾驶平衡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衡车的重力与地面对平衡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人对平衡车的压力与平衡车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人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平衡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人受到的重力与人对平衡车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11.张老师在推动档案柜的时候,先将档案柜中的资料全部取出,然后取来圆木棒垫在档案柜下方,很轻松的将档案柜推到了指定位置。
(每日一练)人教版2022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经典大题例题单选题1、吟诵古诗,品读经典,收获物理知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九月降霜秋早寒”,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B.“楼台倒影入池塘”,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C.“两岸青山相对出”,描述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D.“风吹草低见牛羊”,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答案:B解析: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直接变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A正确;B.楼台倒影入池塘是楼台在水面成像,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不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错误;C.青山相对出是指山相对于船是运动的,描述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故C正确;D.“风吹草低见牛羊”,草受到了力的作用,改变了草的形状,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D正确。
故选B。
2、下列选项中最接近实际值的是()A.人正常行走的速度为15m/sB.正常人的体温为30o CC.一个中学生的体重为20ND.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答案:D解析: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1m/s左右。
故A不符合题意;B.人体的正常温度为37℃,变化幅度很小。
故B不符合题意;C.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受到的重力大约为G=mg=50kg×10N/kg=500N故C不符合题意;D.老师的身高约170cm,教室门的高度略大于此数值,在200cm=2m左右。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关于平衡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保持静止状态B.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三要素完全相同,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C.物体受到重力和水平拉力的作用,它们一定是平衡力D.运动的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答案:D解析:A.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匀速时处于平衡状态,所以,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可能静止,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三要素完全相同时,二力的方向相同,不符合二力平衡条件,故B错误;C.物体受到重力和水平拉力的作用,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一定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D.运动的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练习目录第7章第1节力第7章第2节弹力第7章第3节重力第8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8章第2节二力平衡第8章第3节摩擦力第9章第1节压强第9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第9章第3节大气压强第9章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第10章第1节浮力第10章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第10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第11章第1节功第11章第2节功率第11章第3节动能和势能第11章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第12章第1节杠杆第12章第2节滑轮第12章第3节机械效率力学校:姓名:班级:考号: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1. “以卵击石”,卵破的施力物体是( )A. 人B. 卵C. 石D. 手2. 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同学站在滑板上,在旱冰场上相对而立,如果甲用60 N的力推乙,如图所示。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同时,乙对甲的推力小于60 NB. 甲静止不动,乙向后退C. 乙后退的过程中,始终受到60N推力的作用D. 甲由静止变为后退,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 如图所示,天花板下用绳子吊着物体A,则对物体A施力的物体有( )A. 天花板,绳子B. 绳子,地球C. 天花板,地球D. 绳子,地面4. 下列各要素中,不属于力的三要素的是( )A. 力的方向B. 力的大小C. 力的施力物体D. 力的作用点5. 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 物体受力的同时也一定在施力C. 只有接触的物体才能产生力的作用D.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6. 在足球场上,优秀运动员的脚踢在球的恰当的位置,球会划过一道弧线飞转过守门员而使球进入球门,这就是所谓的“香蕉球”。
这里的:“恰当的位置”,从力的三要素分析是指力的( )A. 大小B. 方向C. 作用点D. 以上都是7. 王明同学用力提一桶水时,他对水桶施加一个提力,同时水桶对王明的手也施加一个拉力,则这两个力的三要素( )A. 完全相同B. 大小、方向都相同,作用点不同C. 大小相同,方向和作用点都不同D. 作用点相同,大小、方向都不同8. 划艇比赛的运动员随着有节奏的号子声,大家齐心合力划动木桨使船快速前进的力是( )A. 水对船的作用力B. 人对木桨的作用力C. 木桨对水的作用力D. 水对木桨的作用力9. 如图所示,固定着磁体的小车靠近固定着铁块的小车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磁体吸引铁块的力,其施力物体是铁块B. 只有当磁体与铁块接触时,才会产生力的作用C. 磁体对铁块有吸引作用,而铁块不会吸引磁体D. 它们虽然没有直接作用,但也会产生力的作用10. 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类,它是( )A. 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B. 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C. 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D. 用力把铅球推出11. 如图所示,将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甲、乙、丙、丁各图中的形变,如果力的大F 1=F 3=F 4>F 2,那么,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的图是( )A. 图甲和图乙B. 图甲和图丙C. 图甲和图丁D. 图乙和图丙 12. 下列现象中,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A. 熟透的苹果从树上竖直落下B. 小孩从直滑梯上匀速滑下C. 从枪膛射出来的子弹在空中飞行D. 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匀速转动 13.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这是因为( )A. 一个巴掌的力太小B. 人不会只有一个巴掌C.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D. 只有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14. 如图所示为一种常用核桃夹,用大小相同的力垂直作用在B 点比A 点更易夹碎核桃,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A. 力的大小有关B. 力的方向有关C. 力的作用点有关D. 受力面积有关15. 用一水平推力推矿泉水瓶的下部,水瓶会沿桌面滑动,用同样大小的水平推力推矿泉水瓶的上部,水瓶会翻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经典大题例题单选题1、指尖陀螺是目前很流行的一种玩具,该玩具中间是轴承,轴承内有滚珠,边上有三个用密度较大的金属制作的飞叶,拨动飞叶后,飞叶可以绕轴在指尖上长时间转动(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飞叶转速变慢,惯性减小B.轴承内有滚珠,目的是减小压强C.飞叶被拨动后旋转是因为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陀螺对指尖的压力和指尖对陀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答案:C解析:A. 飞叶在转动过程中由于受到阻力作用,所以飞叶的转速变慢;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所以飞叶的惯性不变,故A错误;B. 轴承内有滚珠,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有利于减小摩擦,故B错误;C. 飞叶被拨动后旋转是因为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正确;D. 陀螺对指尖的压力和指尖对陀螺的支持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2、图示的四个实例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A.汽车轮胎上刻有花纹B.瓶盖上刻有竖条纹C.脚蹬面做得凹凸不平D.储物箱下装有滚轮答案:D解析:A.汽车轮胎上刻有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故A不符合题意;B.瓶盖上刻有竖条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故B不符合题意;C.脚蹬面做得凹凸不平,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故C不符合题意,D.储物箱下装有滚轮,是在压力一定时,变滑动为滚动,是为了减小摩擦,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物体A、B,在F=10N的恒力作用下,物体A和B以相同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对B的摩擦力为10N,向右B.B对地面的摩擦力为10N,向左C.B对A的摩擦力为10N,向右D.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10N,向左答案:D解析:AC.A、B之间没有发生相对运动,也没有相对运动趋势,则A、B之间没有摩擦力,故AC错误;BD.B受到10N向右的推力作用,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它受到了平衡力作用,则地面对B的摩擦力大小为10N,方向向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对地面的摩擦力也是10N,方向向右,故B错误,D正确。
第十章第一节在流体中运动一、知识点梳理1.流体:物理学中把具有流动性的与统称为流体,如空气、水等。
2.流体的压强:前面学过的液体的压强与大气压强,它们是流体静止时的压强,流体流动时也有压强,此时的压强叫流体的压强。
3.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大的地方压强,流速小的地方压强。
知识点2 飞机的升力1.飞机的机翼与空气流动速度飞机的机翼一般做成上凸下平的形状,由于机翼上方的空气要比下方的空气运行的路程,所以机翼上方的空气流动比下方要。
2.升力的产生从机翼上方流过的空气通过的路程长,速度,从机翼下方通过的空气通过的路程短、速度;于是空气对机翼上表面的压强,对下表面的压强,机翼上下表面所受压力差的方向,这个压力差就叫“举力”,又叫飞机的“升力”,。
二、典型例题考点1.流体压强与流速画出右边纸张在水平方向的受力示意图,如图所示.纸片靠近,说明内、外侧气体对纸的压力关系为F内<F外,因为纸的内、外两面受力面积相等,所以纸的内侧气体压强p内外侧气体压强p外(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而纸外侧的气体压强p外,由此推测吹气使得纸内侧气体压强(后两空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练习1.下列实例中,不能利用气体或液体压强与流速关系解释的是()A.在火车进、出站台时,乘客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B.“过堂风”会把居室中侧面摆放的衣柜门吹开C.用气筒给篮球打气,将气筒活塞往下压时感觉吃力D.汽车在马路上快速驶过以后,马路两边的树叶会随风飘动例2.如图所示: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并将手指移开.那么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乒乓球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小B.乒乓球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大C.乒乓球不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小D.乒乓球不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大练习 2.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撑一把雨伞行走在雨中,如图所示,一阵大风吹来,伞面可能被“吸”,严重变形。
(每日一练)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典型例题单选题1、如图所示的生活场景中,没有利用大气压强的是()A.注射器注射药液B.吸管吸牛奶C.吸盘挂钩挂炊具D.中医的“拔火罐”答案:A解析:A.把药液注入肌肉,是靠活塞推进产生的压强,不是利用大气压强,故A符合题意;B.吸管吸牛奶时,是先把吸管内的空气吸走,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牛奶就被压进吸管里,属于大气压的应用,故B不符合题意;C.使用吸盘挂钩时,先挤出吸盘内的气体,其内部气压减小,吸盘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紧压在光滑墙面上,故C不符合题意;D.将小罐内的空气加热后,小罐内空气由于热膨胀排出一部分,迅速倒扣在皮肤上,小罐内火熄灭,温度降低,空气收缩,罐内气体压强减小,小罐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吸在皮肤上,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如图所示是翼城五中组织的教职工趣味运动会中定点投篮比赛的情境,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投出的篮球会继续向上运动,是因为篮球的惯性大于阻力B.篮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受到的重力和空气阻力是一对平衡力C.运动员用力抛出篮球,球才会飞出去,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投出的篮球到达最高点时,若所受的力突然消失,球会在最高点保持静止答案:C解析:A.篮球离手后继续运动是因为篮球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与阻力比较大小,故A错误;B.篮球在飞行过程中运动状态在不断改变,不是平衡状态,而且受到的重力和空气阻力大小不相等、方向不相反,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C.运动员用力抛出篮球,篮球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正确;D.篮球在最高点时处于运动状态,若所受的力全部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篮球将沿外力消失时的方向,以外力消失时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3、如图所示,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铅球、铁球、铝球浸没在水中不同深度的地方,则()A.铝球受到的浮力最大,因为它浸入液体的深度最大B.铅球受到的浮力最大,因为它的密度最大C.铅球、铁球、铝球受的浮力一样大D.因素太多,无法判断答案:C解析:由题知,体积相等的铅球、铁球、铝球都完全浸入水中,由于物体浸没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V排=V物所以铅球、铁板和铝块排开水的体积相同,由F浮=ρ液gV排可知:铅球、铁球、铝球受的浮力一样大。
2023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经典大题例题单选题1、一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甲所示,物体所受水平拉力F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乙,物体的速度v随时间t 的变化如图丙。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0~2s物体所受摩擦力为0NB.2~6s物体所受摩擦力为3NC.8~10s物体摩擦力大于2ND.4~9s物体所受摩擦力相等答案:DA.由图丙可知,0~2s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则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由图乙可知,此时物体受到的拉力为1N,则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物体所受静摩擦力为1N,故A错误;BCD.由图丙可知,6~8s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此时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由图乙可知,此时物体受到的拉力为2N,则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为2N;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无关;由图丙可知,物体在2~9s都在运动,受到的摩擦力都是滑动摩擦力,而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它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均为2N,故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2022年女足亚洲杯决赛中,中国女足在0比2落后的情况下逆转,以3比2力克韩国队夺冠,时隔16年重登亚洲之巅,在足球比赛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足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不受力的作用B.足球在空中下落过程中惯性变大C.足球在地面上越滚越慢,说明运动需要力来维持D.守门员飞身扑住了飞向球门的足球,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答案:DA.足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故A错误;B.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运动状态无关,足球在空中下落过程中惯性是不变的,故B错误;C.足球在地面上越滚越慢,是因为足球受到地面摩擦力的作用,改变了足球的运动状态。
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C错误;D.守门员飞身扑住了飞向球门的足球,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守门员对足球的力改变了足球的运动状态,故D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