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测试题含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30.62 KB
- 文档页数:27
2018八年级历史上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测试题含
解析新人教版
5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选择题
1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迷梦的战役是()
A 第三次长沙会战
B 武汉会战 c 台儿庄战役 D 淞沪会战
【答案】D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
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
淞沪会战中日军因遭到国民党的顽强抵抗而损失惨重,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并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
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淞沪会战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
学生要掌握淞沪会战的时间、结果和意义。
2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是()
A 南昌
B 延安 c 西安 D 瑞金
【答案】B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君民顽强抗战,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故答案为B。
【点评】知道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难度适中。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1.与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有因果关系的是()A.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B.全民族抗战爆发,国共正式合作C.张、杨发动西安事变D.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2.张学良曾与杨虎城一起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爆发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地方与中央的矛盾B.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C.国民党内部的矛盾D.国民党和共产党的矛盾3.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会议是()A.遵义会议 B.洛川会议C.瓦窑堡会议 D.中共七大4.自安倍再次组阁以来,国际社会围绕中日“钓鱼岛”争端和安倍参拜靖国神社进行了深刻地大讨论,逐渐形成一个共识:历史真相不容掩盖,军国主义不得人心。
下列历史事件中标志着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开始武装侵略并占领中国的是()A.卢沟桥事变 B.甲午战争C.南京大屠杀 D.九一八事变5.“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中国人民的巨大民族觉醒、空前民族团结和英勇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上述材料表明了( )A.苏美对日作战,对中国的有力配合,是中国抗战胜利的外因B.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是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C.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D.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6.“晴天霹雳太行山,万里阴霾一鼓收。
英帅朱彭筹此役,意扶危局定神州。
”诗中的“此役”指的是()A.平型关战役 B.台儿庄战役C.百团大战 D.淮海战役7.下列史实与结论搭配不正确的是A.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开始B.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C.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D.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战胜利做了重要准备8.“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
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2015年,我国举行了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
八年抗日战争,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伟大胜利,其重大意义是()①是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②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③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④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和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下列属于正面战场抗战的有①百团大战②台儿庄战役③平型关战役④武汉会战⑤长沙会战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②④⑤3.“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1937年在这里发生了()A.八一三事变 B.九一八事变C.双十二事变 D.七七事变4.抗日战争是近代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
这场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A.平津守卫战 B.南京保卫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5.“九一八”事变后,知名民主人士何香凝将自己的裙子送给蒋介石,并在裙子上赋诗一首:“妄自称男儿,甘受敌人气。
不战送江山,万世同羞耻……”诗中的“江山”是指()A.平津地区 B.东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华东地区6.下图反映的是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这个罪行指()A.南京大屠杀 B.“三光政策” C.细菌战 D.旅顺大屠杀7.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组织的大战役有()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长沙会战8.下列对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意义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屡败局面B.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C.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D.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9.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七七事变B.西安事变C.八一三事变D.国共合作宣言发表10.某校八年级几位学生在一次晚餐用餐过程中,七嘴八舌再现百团大战相关知识。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选择题1.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迷梦的战役是()A. 第三次长沙会战B. 武汉会战 C. 台儿庄战役 D. 淞沪会战【答案】D【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
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
淞沪会战中日军因遭到国民党的顽强抵抗而损失惨重,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并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
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淞沪会战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
学生要掌握淞沪会战的时间、结果和意义。
2.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是()A. 南昌B. 延安 C. 西安 D. 瑞金【答案】B【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君民顽强抗战,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故答案为B。
【点评】知道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难度适中。
3.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提出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中国的重要会议是()A.中共“一大”B.中共“三大”C.中共“七大”D.中共“八大”【答案】C【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举行。
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朱德《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
大会提出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故AB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共七大的有关知识,属于常考的知识点,难度适中。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1.在115师的战前动员大会上,指挥官讲道:“同志们!中华民族正在经历着巨大的考验!我们要在敌人进攻平型关时,利用这一带的有利地形,从侧后猛击一拳,打一个大胜仗。
给敌人一个打击!给友军一个配合!给人民一个振奋!”文中的“敌人”和“友军”分别是A.美军和国民党军队 B.美军和八路军C.日军和国民党军队 D.日军和新四军2.下图照片是一座图形独特的纪念馆,从图中可以看到它纪念的事件发生的日期是:1931年9月18日,农历辛未年。
一个日本访问团为了反省战争罪恶要参观这座纪念馆,他们应去()A.南京 B.北京 C.武汉 D.沈阳3.该事件拉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中国在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
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该事件指的是()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台儿庄战役 D.七七事变4.“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导致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八国联军侵华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卢沟桥事变5.下列史实与结论搭配不正确的是A.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开始B.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C.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D.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战胜利做了重要准备6.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发布命令:“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这个命令发布于()A.九一八事变时 B.双十二事变时C.七七事变时 D.八一三事变时7.为了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基础,我党特制定了政治路线。
这一路线制定于()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七大”8.为了打破日、伪军对抗日根据地的分割和封锁,促进全国的抗战,1940年在彭德怀的率领下,八路军集中兵力对华北的日、伪军实施了大规模的破袭战,历史上称这次战役为()A.百团大战 B.台儿庄战役 C.长沙会战 D.淞沪会战9.“时间:1937年;参战部队:八路军一一五师;战果:歼敌一千余人;历史地位: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首次重大胜利。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选择题1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迷梦的战役是()A 第三次长沙会战B 武汉会战C 台儿庄战役D 淞沪会战【答案】D【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
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
淞沪会战中日军因遭到国民党的顽强抵抗而损失惨重,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并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
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淞沪会战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
学生要掌握淞沪会战的时间、结果和意义。
2 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是()A 南昌B 延安C 西安D 瑞金【答案】B【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君民顽强抗战,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故答案为B。
【点评】知道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难度适中。
3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提出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中国的重要会议是()A 中共“一大”B 中共“三大”C 中共“七大”D 中共“八大”【答案】C【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举行。
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朱德《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
大会提出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共七大的有关知识,属于常考的知识点,难度适中。
学生要掌握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意义。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5小题)1.蒋介石曾宣称:“我们的敌人不是倭寇而是土匪,东三省热河失掉了……我们应该要负责任……无论外面怎样批评诽谤,我们总是以先清内匪为惟一要务。
”对此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以先清除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为惟一要务B.蒋介石认为国民政府的主要敌人不是日本侵略者C.对于失掉东三省热河,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愿意承担责任D.蒋介石认为国民政府的主要敌人是盘踞在深山老林的土匪2.蒋介石在台儿庄大捷后的电报中说:“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日本军方也公认战役的失败是中国方面“集中国力”,提出要促使国共“两党分裂”。
这些材料说明台儿庄战役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A.国军将士不惜牺牲B.后方同胞全力支援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八路军的支援配合3.为提醒大家牢记“九一八事变”,勿忘国耻,居安思危,我国每年都在9月18日鸣放防空警报。
当年,日本制造这一事变的借口是()A.西安事变B.柳条湖事件C.八一三事变D.一名士兵失踪4.为了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基础,我党特制定了政治路线。
这一路线制定于()A.中共“一大”B.八七会议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D.中共“七大”5.下列对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意义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屡败局面B.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C.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D.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6.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下列事件与该纪念日无关的是()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战役C.百团大战D.渡江战役7.“淞沪会战”是抗战时期规模较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之一,其积极意义是A.显示了国军实力B.显示了八路军的实力C.粉碎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D.日军迅速投降8.“……月自壬子,四十二天,杀我同胞,三十万人。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1.纵观近代中国历史,国共两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有过合作的是()A.辛亥革命、黄埔军校 B.黄埔军校、抗日战争C.黄埔军校、解放战争 D.辛亥革命、抗日战争2.1935年,日本不断制造一系列分离华北的活动,为此北平学生发动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游行示威活动。
这次运动是 ( )A.五四运动 B.八,一三运动C.一二·九运动 D.一二·六运动3.有首歌唱道:“你手持汉阳造血染台儿庄,我手握大刀片喋血平型关,在战壕中你我分享着一口干粮……”歌词反映的史实发生于( )A.抗日战争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 D.国共十年内战时期4.统一战线的建立是战争取得胜利的法宝。
第一次国共合作和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都建立了统一战线,并取得重大的革命成果。
下列关于统一战线名称、建立标志和成果搭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革命统一战线国民党一大召开国民大革命胜利B.革命统一战线中共三大召开北伐战争胜利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战争胜利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战争胜利5.1937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一二·九运动 D.南京大屠杀6.下图照片是一座图形独特的纪念馆,从图中可以看到它纪念的事件发生的日期是:1931年9月18日,农历辛未年。
一个日本访问团为了反省战争罪恶要参观这座纪念馆,他们应去()A.南京 B.北京 C.武汉 D.沈阳7.《松花江上》是20世纪30年代的歌曲,唱出了中华民族的亡国之痛和期盼光复故地的思乡之情。
它出现的背景是()A.七七事变 B.柳条湖事件 C.九一八事变 D.八一三事变8.下面关于西安事变的说法正确的是()A.张学良和杨虎城夺取领导权 B.张学良和杨虎城逼蒋抗日C.通过武力解决地盘划分问题 D.导致国共两党长期对峙9.根据以下表格提供的信息,判断这一历史事件是()A.台儿庄战役 B.徐州会战 C.百团大战 D.淮海战役10.抗战后期,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是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豫湘桂战役11.1937年,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共产党将军队改编为A.中国工农红军 B.抗日义勇军C.八路军和新四军 D.人民解放军12.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指的是1937年的()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中学历史C.百团大战 D.南京战役13.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有所抬头:篡改历史教科书、否定南京大屠杀、不顾国际舆论谴责频繁参拜靖国神社、疯狂扩充军备、制造“中国威胁论”……为此,中华儿女要牢记历史,警钟长鸣。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选择题1.(2018•张家界)2017年1用,教育部根据有关精神要求对大中小学教材进行修改,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进一步体现对历史的尊重,对抗战精神的弘扬,以及对伟大抗战精神的继承。
中国“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是()A.八一三事变B.九一八事变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分析】本题以教育部根据有关精神要求对大中小学教材进行修改,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为切入点,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
【解答】抗日战争胜利于1945年,十四年前是1931年,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经过精心策划,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日军以此为借口,炮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中国共产党坚决抗日。
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
因而“十四年抗战”说的起点是九一八事变。
故选:B。
2.(2018•烟台)如图所示材料中“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是指()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D.八一三事变【分析】本题以“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为切入点,考查西安事变的相关知识。
【解答】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放弃围剿红军,共同抗日,西安事变发生。
因发生在12月12日,又被称为双十二事变;西安事变发生,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周恩来奔赴西安积极协调,最终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步形成。
故选:B。
3.(2018•潍坊)1936年12月25日,《盛京时报》挑唆南京政府武力解决事变,叫嚣“包围陕西”“玉石俱焚”。
粉碎其阴谋的是()A.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B.发起百团大战C.取得台儿庄大捷D.召开中共七大【分析】本题考查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第六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
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
”密电中“沈阳日军行动”是指()A.西安事变B.九一八事变C.卢沟桥事变D.南京大屠杀2.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大学生传唱的许多歌曲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这一主题应是()A.歌颂中国B.追求理想C.抨击时弊D.抗日救亡3.“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这表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A.增强国力B.地方自治C.拥蒋反共D.逼蒋抗日4.右图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的一个历史事件,关于该事件的历史要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有()①背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②目的: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③地点:陕西西安④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 . “宛平城外狼狗叫, 卢沟桥上枪声激” 描述了中国守军与侵华日军激战的情形,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C.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D.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6 .今天在北京有两条马路分别叫佟麟阁路和赵登禹路,其命名的原因是 ( )A.他们都是出生于北京的名人B.这两条路是由他们设计的C.他们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D.他们为解放北京立下了战功7 .小林宽澄在2015年荣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70周年纪念章,他曾是一名侵华日本兵,被俘后在延安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加入中国抗日军队,他参加的军队是( )A.北伐军 8 .红军 C.八路军 D.解放军8.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
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
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
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 哉国殛。
”这段文字反映了 ()% /取中修长方1,2 "强揭肝»蛾«n* EA.东北三省的完全沦陷8.南京大屠杀惨案C.抗日将士血染卢沟桥D.重庆大轰炸惨案9.李宗仁在《焦土抗战论》中表示:“我要用大刀阔斧来答复侵略者。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1.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下列事件与该纪念日无关的是()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战役C.百团大战D.渡江战役2.2014年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两个决定,将每年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请问:日本在南京大屠杀中至少造成多少中国同胞无辜遇难?中国抗日战争在哪一年取得完全胜利()A. 10万、1931年B. 20万、1937年C. 30万、1945年D. 40万、1949年3.平型关战役是抗日战争以来中国军队的首次大捷。
中国参战的军队是A.刘邓大军B.新四军C.国民党李宗仁部队D.八路军115师4.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产生的历史作用是()①推动了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②有利于北伐战争胜利进军③促进了团结抗战局面的形成④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不禁止地主、富农、国民党员参选议员”。
这说明陕甘宁边区A.实行民主选举制度B.接受国民政府直接领导C.实现了国共两党党内合作D.组建了多党联合政府6.《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下图)是著名漫画家张仃的作品。
与这一作品的主题具有相关性的历史事件应该是()A.北伐战争B.九一八事变C.七七事变D.辽沈战役7.“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一段路轨,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借口出兵沈阳。
”这段文字描述的是()A.七七事变B.八一三事变C.卢沟桥事变D.九一八事变8.下图照片是一座图形独特的纪念馆,从图中可以看到它纪念的事件发生的日期是:1931年9月18日,农历辛未年。
一个日本访问团为了反省战争罪恶要参观这座纪念馆,他们应去()A.南京B.北京C.武汉D.沈阳9.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图中日本侵略者左脚深陷中国大陆,右脚艰难迈向太平洋。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阅读旧报纸可以获取丰富的历史信息。
从下图《申报》所登载的信息可推知当时中国()A.民族企业集中在轻工业 B.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C.国产香烟质量远高于洋烟 D.欧洲列强放弃了经济掠夺2.歌曲是时代的产物,下列歌曲以抗战为主题的是()A.“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B.“万泉河水清又清,我编斗笠送红军”C.“共产党好,共产党好!共产党领导中国富强了”D.“不分穷,不分富,四万万同胞齐武装”3.近日来,中俄联合举行海上军事演习,上空有日本侦察机不断进行监控和干扰。
历史上日本曾经发动了三次侵略中国的战争,标志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时间是()A.九.一八事件 B.南京大屠杀 C.卢沟桥事变 D.西安事变4.一位网友的《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八百壮士遗骨在海外无人问》一帖,又一次打开了那段尘封的往事,帖子一出,就引起了强烈反响,短短半个月,就引来了百万浏览量,许多网友纷纷声援,希望接英雄遗骸回家。
结合材料,根据所学,以下认识正确的是()①国民党军队为抗战作出了巨大牺牲,值得后人去纪念②在此会战中,国民党军队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③此次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④此会战中,国民党在正面战场,而共产党的八路军开辟敌后战场,共同抗日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5.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是( )A.七七事变B.八一三事变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D.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6.为了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基础,我党特制定了政治路线。
这一路线制定于()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七大”7.平型关战役是抗日战争以来中国军队的首次大捷。
中国参战的军队是()A.刘邓大军 B.新四军 C.国民党李宗仁部队 D.八路军115师8.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产的标志是()A.淞沪会战 B.武汉会战 C.第三次长沙会战 D.台儿庄战役9.纵观近代中国历史,国共两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有过合作的是()A.辛亥革命、黄埔军校 B.黄埔军校、抗日战争C.黄埔军校、解放战争 D.辛亥革命、抗日战争10.1934年,张学良为东北大学校刊题词:“现在唯一救国之方,是坚确决心,把我自己无条件的贡献给社会和我的国家。
人教版(新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检测题(包含答案)1 / 8《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检测题一、选择题1.全民族抗战时期,面对日军疯狂侵略,中华民族取得了鼓舞人心的胜利,下列不属于的是A .百团大战B .台儿庄战役C .平型关大捷D .八一三事变2.“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
……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在卢沟桥事变中为国牺牲的将领有①张自忠 ②佟麟阁 ③赵登禹 ④左权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 .国共合作宣言发表B .七七事变C .八一三事变D .西安事变4.西安事变爆发后,张学良、杨虎城发表通电,提出“发动全国之整个抗战”,他们呼吁( )A .变法维新B .逼蒋抗日C .联共抗日D .和平建国5.历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下列史实的搭配,不具有...直接因果联系的是 A .北洋政府黑暗统治——国弱民贫 B .井冈山会师——重庆谈判C .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胜利D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长征6.“它是近代以来中国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了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它”是:A .虎门销烟B .台儿庄战役C .抗日战争D .平型关大捷7.1937年12月,马保三以“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的名义,宣布武装起义。
同时,正式通知国民党县长宋宪章,要求联合抗日。
能够从这段史料中提取的有效信息是( )A .国共合作尚未开始B .台儿庄战役胜利结束C .八路军发起百团大战D .工农红军完成改编8.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是A .太原会战B .淞沪会战C .台儿庄战役D .武汉会战9.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军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之情。
四川省荣县一中初2021届八年级历史(上)第六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30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60分)1.为提醒大家牢记“九一八事变”,勿忘国耻,居安思危,我国每年都在99月1818日鸣放防空警报.当年,日本制造这一事变的借口是()A.西安事变B.柳条湖事件C.八一三事变D.一名士兵失踪2.1931年东北沦陷后,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部队组织起名()A.抗日义勇军B.抗日救国军C.八路军D.新四军3.中华民族的14年抗战开始于()A.九一八事变的爆发B.一二•九运动的爆发C.西安事变的发生D.七七事变的爆发4.“妥协”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究或争执”。
下列事件通过“妥协”方法解决的是()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西安事变D.卢沟桥事变5.下边两则材料出现的共同历史背景是()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卢沟桥事变D.南京大屠杀6.下图中“历史在这里拐弯”是指从此()A.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彻底破裂B.南京国民政府开始统治全国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D.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垮台7.如果你导演话剧《西安事变》,下列哪个历史人物不可能出现在西安谈判的场景中()A.蒋介石B.张学良C.毛泽东D.周恩来8.1942年1月英国的《泰晤士报》:“1941年12月7日以来,同盟国唯一决定性之胜利,系华军之长沙大捷。
”此评论是指( )A.第一次长沙会战B.第二次长沙会战C.第三次长沙会战D.第四次长沙会战9.“这里本是黄土高原上一块贫瘠的土地,自从中央红军长征来到这里,它就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地名逐渐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思想制高点。
”文中的“这里”是指()A.瑞金B.遵义C.赤水D.延安10.1937年11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这反映淞沪会战的积极作用是()A.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B.出现空前团结的抗日局面C.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D.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11.“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1.1938年,一位作家写道:“日本(军队)对待中国大众的行为特点是不会改变的。
东京的日本当局……希望这种野蛮行径所产生的压力会迫使中国人变得道德败坏,以至放弃抵抗。
”抗战中,日本帝国主义蹂躏中国人民最惨痛的一幕是屠杀了达30万人以上的()A.旅顺大屠杀 B.南京大屠杀C.重庆轰炸 D.山西“万人坑”2.我们说台儿庄战役是最能体现“血肉筑长城”的战役,主要原因是()A.它是国民党领导的B.它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最重大胜利C.这次胜利是用生命为代价换取的D.它反映了中国军民强烈的爱国热情3.2017年1月,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文件中要求将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
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的表述,正确的是A.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B.标志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C.由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东三省沦陷D.是日本对近代中国发动的第一次侵略战争4.西安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到西安调停。
针对蒋介石的拒不让步,周对蒋说:“只要蒋先生能够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我个人可以听蒋先生的话,就连我们红军也可以听蒋先生的指挥。
”由此可知,西安事变能够和平解决的主要原因是()A.张学良、杨虎城的和平意愿B.国民党内部一致同意联共抗日的主张C.中国共产党做出巨大的努力D.蒋介石做出了主动让步5.1938年春,国民党军队取得的抗战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是指()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平型关大捷6.下图反映的是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这个罪行指()A.南京大屠杀 B.“三光政策” C.细菌战 D.旅顺大屠杀7.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组织的大战役有()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长沙会战8.下列对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意义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屡败局面B.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C.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D.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9.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七七事变B.西安事变C.八一三事变D.国共合作宣言发表10.某校八年级几位学生在一次晚餐用餐过程中,七嘴八舌再现百团大战相关知识。
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八上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含答案)一.选择题1.(2018新疆3.)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者14年。
其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A. 平型关大捷B. 淞沪会战C. 台儿庄战役D. 百团大战2.(2018德州10.)某同学想通过看电影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下列影片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观看成,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①④②D. ②①③④3.(2018无锡7.)“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1937年,卢沟桥成为全中国的焦点,主要是因为在这里发生了()A.四一二政变 B.七七事变 C.西安事变 D.八一三事变4.(2018重庆B卷9.)照片定格了历史的瞬间,是第一手史料。
下列按照拍摄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 ①②④③C. ②①③④D. ③①②④5.(2018临沂11.)下列关于图3所示战役的表述,正确的是( )A.彭德怀是这次战役的指挥官B.这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C.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D.这是抗战中的最大规模战役6.(2018岳阳37.)李宗仁在回忆中写道:“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为抗战以来的第一快事”。
“抗战以来的第一快事”指的是()A.台儿庄战役B.百团大战C.长沙会战D.湘西会战7.(2018南充8.)下列战役不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的是()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渡江战役8.(2018扬州6、)据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回忆:张学良问.联蒋抗日行吗?周恩来立刻答道,可以,只要他放弃攘外必先安内,只要他能够同意合作共同抗日,我们就能跟他联合。
这历史场景出现在下列哪一事件中?()A.南昌起义B.遵义会议C.西安事变D.万隆会议9.(2018重庆9、)1936年12月,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2018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测试题含解析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选择题1.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迷梦的战役是()A. 第三次长沙会战B. 武汉会战C. 台儿庄战役D. 淞沪会战【答案】D【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
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
淞沪会战中日军因遭到国民党的顽强抵抗而损失惨重,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并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
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淞沪会战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
学生要掌握淞沪会战的时间、结果和意义。
2.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是()A. 南昌B. 延安C. 西安D. 瑞金【答案】B【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君民顽强抗战,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故答案为B。
【点评】知道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难度适中。
3.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提出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中国的重要会议是()A.中共“一大”B.中共“三大”C.中共“七大”D.中共“八大”【答案】C【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举行。
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朱德《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
大会提出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共七大的有关知识,属于常考的知识点,难度适中。
学生要掌握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意义。
4.指挥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的将领是()A. 顾祝同B. 卫立煌C. 李宗仁D. 闫锡山【答案】C【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徐州。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山东台儿庄同日军展开激战。
中国军队共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因此指挥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的将领是李宗仁。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
重点掌握台儿庄战役及意义。
本题难度不大。
5.一位日本青年手举“向南京市民谢罪”的标语牌参加抗议日本右翼势力篡改历史教科书的活动(见下图)。
其“谢罪”针对的是日本侵略者()A. 签订的《马关条约》B. 发动的九一八事变C. 发动的七七事变D. 进行的南京大屠杀【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向南京市民谢罪”,联系所学知识,1937年12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南京,对南京人民进行了长达六周的血腥大屠杀,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A项签订的《马关条约》地点在马关,不符合题意。
B项发动的九一八事变地点在沈阳,不符合题意。
C项发动的七七事变地点在北平,不符合题意。
D项进行的南京大屠杀地点在南京,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南京大屠杀的史实。
6.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前,国际条件虽然不利,但仍以极大的勇气和毅力坚持下来,挡住了日本百万大军的进攻。
该情形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 中国实行了全民族抗战B. 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 C. 中国抗战的正义性 D. 日本的战略失误【答案】A【解析】【分析】抗战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洗雪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人民为抗击法西斯侵略斗争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或主要原因是全民族抗战。
A项中国实行了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B项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不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C项中国抗战的正义性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但不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D项日本的战略失误不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7.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我军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这次战役的主要目标是()A.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B.粉碎敌人的“蚕食”政策C.打退日伪军对抗日根据地的进攻D.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对抗日根据地的封锁【答案】A【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为了打破日军对根据地的封锁、克服投降危险,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主动出击日军,进行了百团大战,百团大战的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百团大战的有关知识。
学生还要掌握百团大战的时间、领导人物和作用。
本题难度适中。
8.“十四年抗战”是指中国抗日战争开始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
关于这一事件的说法不恰当的是()A.它是日本蓄谋已久发动的侵略战争B.它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C.它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D.它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答案】C【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侵略东北的战争,被称为九一八事变,这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C项说法不正确,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ABD都符合九一八事变的内容和影响。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了抗日战争的有关知识。
学生要掌握14年抗战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
9.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这里的“时局”主要是指()A. 日本全面侵华B. 国共分裂对峙C. 美日争夺激烈D. 抗日高潮出现【答案】B【解析】【分析】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而不是正式形成。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重大意义。
本题难度适中。
10.台湾自古是中国的领土。
回顾历史,甲午战争中被日寇侵占的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回到祖国怀抱是在()A. 北伐胜利时B. 抗战开始时C. 抗战胜利后D. 新中国成立时【答案】C【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1895年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日本割占了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签订的《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法律文件规定,日本必须无条件归还其窃取的中国领土。
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日本窃取的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回到祖国怀抱。
C符合题意;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取得胜利。
A不合题意;抗战开始时日本不断侵占中国的领土,B不合题意;新中国成立时结束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
注意掌握台湾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难度适中。
11.下表反映的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的概况,它是()战役时间战斗次数毙伤俘日伪军数破坏交通线拔掉据点3个半月1800多次4万多人2000多公里近3000个A.平型关战役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答案】D【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8月,在彭德怀等指挥下八路军,在华北向日军发起大规模攻击,发动百团大战,这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表格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度适中。
学生要掌握百团大战的时间、领导人和意义。
12.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有句台词:“我们要主动‘关照’日本鬼子,让它尝尝被八路军打的滋味。
”能有力的证明这一台词的战役是()A. 渡江战役B. 台儿庄战役 C. 淮海战役D. 百团大战【答案】D【解析】【分析】题目中的“主动”关照日本一词可知这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战役,A项和C项属于解放战争时期,首先排除;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利,主要指挥者是国民党的李宗仁;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所以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
本题难度适中。
13.下列近代历史事件中,性质和其他三个明显不同的是()A. 西安事变B. 七七事变C. 九一八事变D. 八一三事变【答案】A【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为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联合发动了“兵谏”事变,扣押了前来督战的蒋介石。
因此西安事变是一次“兵谏”;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八一三事变是日本发动的侵华事变,由此可知,西安事变的性质和其他三个明显不同,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西安事变知识点的识记能力。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
熟记基础知识很重要。
本题难度适中。
14.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下列史实与推论对应不正确的是()选项史实推论A 1937年,七七事变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B 1937年,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C 1938年,台儿庄战役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D 1937年,平型关大捷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发起百团大战。
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A项1937年,七七事变和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对应正确,不符合题意。
B项1937年,淞沪会战和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对应正确,不符合题意。
C项1938年,台儿庄战役和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对应不正确,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的是百团大战,符合题意。
D项1937年,平型关大捷和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对应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