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2019-2020年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3.雨下得有多大巩固辅导第九十篇
- 格式:docx
- 大小:457.99 KB
- 文档页数:5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4.3《雨下得有多大》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4.3《雨下得有多大》一课,通过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雨水大小进行观察和比较,引导学生理解“雨量”的概念,并学习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测量和记录。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生活中的雨水大小有一定的认知。
但学生在科学实验方面的经验可能不足,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此外,学生可能对雨量的单位和大小的概念理解不够清晰,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理解“雨量”的概念。
2.培养学生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测量和记录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理解“雨量”的概念。
2.难点:让学生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测量和记录,以及理解雨量的单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中的雨水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雨量测量工具,如雨量杯、尺子等。
2.准备实验材料,如水、容器等。
3.准备教学课件和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大小的雨,引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观察过雨的大小?雨下得有多大呢?”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
2.呈现(5分钟)教师介绍“雨量”的概念,解释雨量的单位,如毫米、厘米等。
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雨量的大小与容器的大小有关。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雨量测量工具和容器,测量不同大小的雨水的雨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你们测量到的雨量是多少?是根据什么判断的?”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判断依据。
雨下得有多大【教材分析】本课是本单元关心天气主题下第二次级主题的第二个项目,即指导学生开展测量降雨量的活动,了解雨下得大小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本课结构较为简单,呈直线结构,其内容围绕雨量大小这个主题展开。
其中包括三个活动:一是应该用自制雨量器测量并记录雨量大小,二是了解雨量大小划分标准的相关知识,三是讨论下雨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个活动环环相扣,使教材学习的实用价值得到彰显,为学生以后认识气候特点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1知道降雨影响我们的生活。
2知道天气预报中,雨的等级划分标准。
3能够制作的简单的雨量器,会使用雨量器,知道用“毫米”表示雨量的大小。
4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雨下得大小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能够制作简单的雨量器,并测量降雨量。
【教具准备】塑料瓶、彩色水、盆、自制雨量器、课件、毫米尺卡纸。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谈话:前天咱们凌源迎来了一场降雨,谁能用一句话来形容这场雨吗学生自由回答。
2.大家都说雨下得很大,你们是怎样判断雨的大小的生:我听见雨的声音很大;我看见雨下得很大;我看到积水很深3大家的方法都是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或者看路上的积水来判断雨的大小,这些方法准确吗有什么方法可以准确的知道雨下的到底有多大呢我们这节课就来探究这个课题——雨下得有多大。
(板书课题:雨下得有多大)二、认识降水量及雨量单位1谈话:通常我们会通过天气预报或来了解降雨信息,我们来看一则天气信息。
(26日辽宁省凌源市迎来大范围降雨天气,凌源的降水量是。
)2从这则信息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
3.提问:什么是降水量呢学生自由回答。
4.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
(从天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或雪,未经蒸发渗透流失,在地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我们称为降水量。
)5雨量的单位是什么(毫米)6大家想不想知道气象专家是怎么测量雨的呢7我们听听视频中是怎么说的播放视频。
谈话:原来气象观测者是通过雨量器来测量雨量的。
雨下得有多大【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会制作简易雨量器。
2.会用雨量器测量雨的大小。
二、知识与技能1.知道雨量器的原理,知道用“毫米”表示雨量的大小。
2.能够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知道怎样使用。
3.善于思考,能想办法解决自己在制作、使用雨量器时遇到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研究和制作雨量器。
2.乐意使用自己制作的雨量器在雨天测量雨量。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知道怎样使用。
教学难点:如何使用雨量器。
【教学准备】塑料瓶、塑料盘、塑料杯、毛巾、笔、刻度纸、双面胶布、水、课件、模型。
【教学分析】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学生对云与雨的联系已有一定的认识,知道有“乌云”会下雨;还知道雨量的大小也有不同;在生活中学生对雨量的大小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如:毛毛雨、小雨、中雨、大雨等。
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还不够强,需要教师做好安排。
【教学准备】根据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我这样处理教材:在科学知识目标上,由原来的研究“雨下得有多大”这个问题转变为明确地研究“降水量”这一类的问题,即通过对降水量的大小的讨论探究来解决“雨下得有多大”这个问题。
本课的教学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很贴近,如云与雨的联系,雨量的大小等,所以,本课的课堂教学将延伸到课外,学生课后需要用更多的时间使用雨量器测量雨的大小,这也正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使得科学课上的研究学习走进了学生的生活。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与知识基础,围绕制作和运用雨量器进行教学。
以开放式的科学探究活动来展开整个教学过程。
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既有动手制作的科学研究方法与技能的培养,又有观测中的长期性、坚持性和亲近、体验大自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更着眼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在经历中学习科学。
【教学过程】一、天气新闻引入:刚才,大家朗读了谷雨节气的谚语,今年的4月20日是谷雨想不到同学们的知识这么丰富,那我再考考你们!你们知道谷雨节气后,天气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下雨、雨水增多、提到“可以开始种稻谷”)太棒了!就像同学们提到的,谷雨过后,降雨便会开始增多。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4.3《雨下得有多大》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4.3《雨下得有多大》是一节关于水循环和降水量的科学课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雨的形成过程,以及如何测量雨的大小。
教材内容丰富,以实验和观察为主,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自然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在观察和实验方面,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实验和观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雨的形成过程,掌握测量雨大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热爱和探究精神,提高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雨的形成过程,测量雨大小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和观察技巧。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地操作,让学生了解雨的形成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降水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3.讨论法: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器材准备:雨伞、雨衣、水杯、量筒、计时器等。
2.教学资源:相关视频、图片、实验资料等。
3.教室环境:确保教室光线充足,便于学生观察和实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降水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雨的形成过程,以及测量雨大小的方法。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雨的大小。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测量雨大小的方法。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雨的大小?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进行点评。
2019-2020学年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关心天气3.雨下得有多大苏教版复习巩固三十六第1题【单选题】“24小时内雨量在10-25毫米之间,可听到雨声,低洼处有少量积水”描述的是( )A、毛毛雨B、小雨C、中雨D、大雨【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雨声激烈,在排水不良的地方积水不退,水沟流水很快”这是( )。
A、中雨B、暴雨C、大雨D、大暴雨【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暴雨的降雨量在( )。
A、25~50B、100~200C、50~100D、大于200【答案】:【解析】:第4题【判断题】测量降水量时,测量的时间相同不管在哪测量降水量都会相同。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5题【判断题】全国各地的百叶箱的放置高度是不同的,沿海地区高,内陆地区低。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6题【判断题】降雨量的多少与降雨的时间和大小有关。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7题【判断题】下雨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8题【判断题】小雨的降雨量小于10。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降雨量______的是大雨;降雨量______的是暴雨;降雨量______的是大暴雨。
【答案】:【解析】:第10题【填空题】通常情况下,以“______”为单位表示雨量的大小。
【答案】:【解析】:第11题【填空题】测量雨量大小的工具叫______。
【答案】:【解析】:第12题【填空题】______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很大。
用______、______只能知道大概下得大小,要想知道雨下得有多大,需要利用______来测量。
【答案】:【解析】:第13题【填空题】天气预报中把降雨强度划分为六个等级,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第14题【解答题】天气预报中雨量的等级划分标准是如何?【答案】:【解析】:第15题【解答题】你们觉得雨水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关系?说说下雨的对我们生产、生活的利弊。
3.雨下得有多大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出自郑燮的《新竹》前进学校史爱东【教学目标】1.知道降雨影响我们的生活,知道天气预报中雨的等级划分标准。
2.能够用废旧塑料瓶自制雨量器,能够尝试用自制雨量器测量降雨量。
3.对判断雨的大小和用简易的雨量器来测量降雨量等活动充满兴趣,留心观察,了解下雨给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点】知道降雨影响我们的生活,了解天气预报中各个等级的雨量划分。
【教学难点】用废旧的塑料瓶自制雨量器,尝试用自制雨量器测量降雨。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塑料瓶、胶带,剪刀、标尺、雨量器。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谜语激趣导入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个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河里看不见。
你们知道是什么吗?2.那么你们学过有关雨的古诗吗?如《春夜喜雨》、《春晓》。
有没有比它大的雨?3.下雨时,怎么知道雨下得有多大?(听雨声大小、屋檐滴水的大小、看叶子下垂的程度、看水花的大小。
)4.你认为这种方法很科学、很准确吗?5.那么怎样才能准确的知道雨下得到底有多大呢?(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认识雨量1.谈话:研究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天气预报中的播报员是怎样播报雨的?大家认真观察。
2.知道了些什么?雨量,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或什么是雨量?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我们称为降雨量。
)3.雨量的单位是什么呢?(雨量:毫米)4.谈话:我们知道了雨的大小用雨量表示,雨量是多少可以用毫米表示,那么雨量是用什么测出来的呢?5.接着出示雨量器,这个你们见过吗?同学们好好看它是什么形状的?由几部分组成的,每部分各有什么作用呢?6.下面我们来看看它组成的结构图。
给学生介绍。
7.它们是专门用来测量雨量的仪器,科学家把这个仪器叫做雨量器。
8.现在我们已经找到了测量雨量的办法,就是用雨量器来测量。
第二课时一、探究雨量器的制作1.先让学生说制作雨量器之前要准备些什么材料,先想想制作雨量器时的步骤,以及需要注意些什么?2.播放制作雨量器的步骤(强调安全及制作的细节。
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雨下得有多大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 能够通过较为明显的几种云的形状和颜色来判断哪种云会下雨;2. 能够用雨量器测量雨量的大小,初步了解雨量器的工作原理。
知识与技能1.认识几种常见的云,知道哪种云可能会下雨;2. 知道用“毫米”表示雨量的大小;3. 能够制作简单的雨量器,并知道怎样使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愿意研究和制作雨量器,发展操作技能和情趣;2. 对气象工作产生兴趣,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长期记录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习惯。
3. 愿意和雨水亲近,培养与大自然的亲近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雨下得大小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难点:自制雨量器并测量降雨量。
教学准备:塑料瓶、剪刀、尺子、透明胶带等。
教学过程:一、认识使用器具测量降雨量的必要性1. 导入:今天天气怎样?前一段时间我们这里经常下雨,你知道雨下得有多的吗?2. 有什么好办法测量雨的大小吗?二.制作雨量器1 教师出示事先做好的雨量器,引导学生观察。
告诉学生测量雨的大小的工具叫雨量器,有毫米(ml)作单位。
(板书)2.大家想不想做一个,来测量雨量的大小?3.出示课件,指明读一读。
学生对照制作步骤,进行合作。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三、利用雨量器测量雨量的大小1.简单评价做得好的小组。
2.雨量器做好了怎样使用呢?出示问题,指明读一读。
3. 学生讨论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课件出示正确使用雨量器的方法,齐读。
友情提醒:有的瓶子底部不平,为了便于测量,每次量雨前,要在雨量器里加水直到最低刻度。
读数时,要把雨量器放在平坦的桌面上,视线与水面保持水平。
每次测量前都必须倒掉一些水,使水面与雨量器的最低刻度齐平。
4老师来看看同学们是否真的会使用雨量器了,取三只做的好的、口径不一的雨量器,..教师模拟降雨。
4.指导学生读出雨量的大小。
5.用大小不同的雨量器量雨行吗?怎么办?四、鼓励学生实际应用1.同学们,有了雨量器今后下雨时,我们就可以像气象工作者一样来测试每次的降雨量了。
小学三年级科学(苏教版)下册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1.1 我们周围的土壤1、在我们周围哪里有土壤,哪里土壤多?哪里土壤少?答:在农村随处都可以看到土壤:田野里、道路旁、农家院子里等,只有荒山上的土壤少。
在城市里,土壤就不多见了,只有花圃里、水塘边、操场上才有裸露着的土壤,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水泥路下、路砖下面都有土壤。
2、关于土壤你知道什么?有哪些我们可以研究的问题?对这个问题让学生展开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土壤的兴趣。
答:有虫、草、植物的根、水3、挖开田野、花圃和水塘边等不同地方的土壤,观察这些地方的表层,你能发现什么?答:土壤中有枯死的植物的根、落叶、有岩石和沙子。
有活着的植物的根、幼芽、还会有蚂蚁、蚯蚓等小动物或动物尸体。
4、小草的根为什么这么长?答:小草的根长得这么长,可以使植物固定在土壤中,并从土壤深处吸收水份和养料,供给小草生长。
5、看看土壤里有哪些小动物。
它们都生活在土壤什么地方?答:土壤中的小动物除了蚯蚓、青蛙、屎壳郎、蚂蚁还有蟋蟀、土蟞、田鼠等,它们都生活在土壤的表层。
1.2 了解土壤1、仔细观察土壤的外观你发现有什么特征?答:土壤是褐色的,土壤有些潮湿,能成团,土壤里有石子、小虫子、落叶、草根……2、做下面的实验,你分别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土壤里有什么?答:(1)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看到纸巾潮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
(2)把硬土块放入水中,开始看到硬土散开,过一会儿又看到有气泡从土壤里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3)搅拌以后看到水变混浊,静上一段时间又看到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水面漂浮一些物质,水中上层物质颗粒较小,是黏土,下层颗粒较大,是沙粒。
(4)取一些土壤放在火上烧一烧、闻一闻,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3、为什么渗出来的水不一样多呢?答:因为三种土的渗水性不同,沙土渗水性强,渗出来的水最多,黏土渗水性差,渗出的水最少,壤土的渗水性居中,渗出来的水也居中。
2019-2020年三年级科学下册雨下得有多大 1教案苏教版一、课程标准:1.知道利用根据观测比利用感官更准确有效。
2.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受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
3.能用简单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
4.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5.知道可以用降水量.湿度来描述和测量天气。
6.知道基本气象观测器材的作用。
7.体会到长期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是非常有价值的。
8.了解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
9.能参与中长期的科学探究活动。
10.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11.关注与科学有关的问题。
二、教学目的:(一)过程与方法1.能用身边材料制作头发湿度计,并测量空气的湿度。
2.尝试根据空气的湿度推测会不会下雨。
3.能用废旧塑料瓶自这制雨量器,并尝试测量降水量。
(二)知识与技能1.知道下雨前空气湿度会增加。
2.知道用测量的方法可以明确空气的湿度和降水的多少。
3.知道计量标准的统一,才能得到正确的雨量测量效果。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懂得制作简易器材也可以进行科学观测。
三.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1.能用身边材料制作头发湿度计,并测量空气的湿度。
2.尝试根据空气的湿度推测会不会下雨。
3.能用废旧塑料瓶自这制雨量器,并尝试测量降水量。
4.知道下雨前空气湿度会增加。
5.知道用测量的方法可以明确空气的湿度和降水的多少。
6.知道计量标准的统一,才能得到正确的雨量测量效果。
7.懂得制作简易器材也可以进行科学观测。
四、学习成果评价(一)概念发展1.不能用身边材料制作头发湿度计,不能用废旧塑料瓶自这制雨量器。
2.能用身边材料制作头发湿度计,并测量空气的湿度,能用废旧塑料瓶自这制雨量器,并尝试测量降水量。
3.能用身边材料制作头发湿度计,并测量空气的湿度,尝试根据空气的湿度推测会不会下雨,能用废旧塑料瓶自这制雨量器,并尝试测量降水量。
(二)探究能力:1.不知道下雨前空气湿度会增加,不知道用测量的方法可以明确空气的湿度和降水的多少。
《雨下得有多大》教学设计执教教师:王忠书七星关区三板桥新长宁小学1.认识雨量器,并了解它的作用。
2.学会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使用自己制作的雨量器测量未来一周内每天的降雨量。
3.了解雨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简易雨量器的使用方法。
一、导入新课幻灯片出示四幅雨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自己平时总结的经验判断,说一说哪幅图中的雨大。
(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掌握不能判断其大小)设疑,那这几场雨,到底下得有多大呢,我们要怎么样才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雨下得有多大(板书课题)二、新课教学(一)认识雨量器设疑:平时我们要比较两个身高差不多的人的时候,我们怎么办的?(通过测量来完成)用什么测量米尺等)单位一般用什么?(厘米)(指名回答)那今天我们想知道雨有多大,我们也得用工具去对雨量进行测量,测量雨量的工具叫雨量器。
(板书:雨量器)(幻灯片出示几种简易的雨量器)学生初步认识,老师简要介绍并介绍其工作原理,计数单位:毫米。
读数方法:视线与水平面齐平。
幻灯片展示眼睛的读数位置,学生判断是否正确。
(二)教师教做简易的雨量器制作步骤:1找一个直筒透明饮料瓶,高15厘米以上。
2用剪刀将塑料瓶靠口一端垂直剪为两段。
3将双面胶贴在小直尺的背面。
4将直尺沿瓶身(剪下的底部)贴在瓶上,0刻度一端在瓶底一端。
5将瓶口一端倒置在正放的瓶底部分的口上,并用大头针对穿孔固定。
教师演示:学生认真听记学生小组合作,自制简易雨量器,教师巡视指导。
评价,哪个小组做得最快最好。
(三)了解雨量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1雨量器要竖直放在空旷的地面,并用支架固定,防止被风吹倒。
2雨量器上端口面要离地面70厘米高以上。
3雨量器的上方没有高大的建筑物或者树木等,并且要与它们保持一定距离(越远越好),防止遮盖或者屋檐滴水而影响数据。
4如果自制的雨量器有不规则的部分,那要把规则的部分开始的地方作为0刻度线的起点。
以下部分在使用前先装水到0刻度线的位置。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4.3《雨下得有多大》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雨下得有多大》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4.3的内容。
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雨的大小以及雨量的概念。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数据,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雨的大小和雨量。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他们对自然现象充满好奇,喜欢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索问题。
但是,他们对雨的大小和雨量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际的观察和实验来加深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雨的大小以及雨量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和数据分析,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热爱自然,对科学现象充满好奇,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雨的大小以及雨量的概念。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和数据分析,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同时,我将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雨的大小和雨量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雨的大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实验,记录雨的大小和雨量。
3.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雨的大小和雨量之间的关系。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雨的大小和雨量的概念。
5.拓展:学生进行雨量计的制作和实验,进一步加深对雨的大小和雨量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简洁明了,突出雨的大小和雨量的概念,以及观察和实验的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雨的大小:通过图片和数据展示不同大小的雨。
2.雨量:通过图表展示不同雨量的数据。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4.3《雨下得有多大》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雨下得有多大》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4.3的内容。
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雨的大小以及雨量与时间的关系。
教材以生动的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途径,掌握雨的大小以及雨量与时间的关系。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雨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对雨的大小以及雨量与时间的关系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引导学生掌握雨的大小以及雨量与时间的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雨的大小以及雨量与时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雨的大小以及雨量与时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从而掌握雨的大小以及雨量与时间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等教学手段,辅助学生理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关注雨的大小以及雨量与时间的关系。
2.观察:让学生观察不同大小的雨,并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3.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时间内的雨量,并记录数据。
4.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雨的大小与雨量与时间的关系。
5.总结:引导学生总结雨的大小以及雨量与时间的关系。
6.拓展: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教学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雨的大小 | 雨量 | 时间——–|——–|——–中 | 适中 | 一般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观察、实验、讨论等环节,评价学生对雨的大小以及雨量与时间的关系的掌握程度。
精选2019-2020年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3.雨下得有多大巩固辅导第九十
篇
第1题【单选题】
下面关于雨量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适合与气象站测量雨量
B、用来收集降水的唯一器具
C、只能用雨量器测量降水
D、用来收集降水的专用器具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暴雨的降雨量在( )。
A、25~50
B、100~200
C、50~100
D、大于200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关于影响测量降雨量的因素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雨水反溅
B、树叶阻挡
C、空气中的颗粒物
D、屋檐滴水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降雨量多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时间不同,雨量器的刻度越小降水越小
B、时间相同,雨量器的刻度越大降水越小
C、时间不同,雨量器的刻度越小降水越大
D、时间相同,雨量器的刻度越大降水越大
【答案】:
【解析】:
第5题【判断题】
雨量器的大小、形状不同,测得的结果不可能一致。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6题【判断题】
测量降水量时,测量的时间相同不管在哪测量降水量都会相同。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7题【判断题】
用雨量器测雨量前,要把水加到0刻度。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8题【判断题】
降雨量的多少与降雨的时间和大小有关。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
时间相同,雨量器的数据越______说明降雨量越大;雨量器的数据越______,说明降雨量越小。
【答案】:
【解析】:
第10题【填空题】
测量雨量大小的工具叫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1题【填空题】
雨量器测量降雨量多少与______的大小无关。
【答案】:
【解析】:
第12题【填空题】
天气预报中把降雨强度划分为六个等级,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3题【填空题】
24小时内降雨量在0.1—10毫米之间的是______;10—25毫米之间的是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4题【填空题】
用雨量器测雨量前,要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5题【解答题】
你们觉得雨水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关系?说说下雨的对我们生产、生活的利弊。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