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二节人口学案
- 格式:pdf
- 大小:475.15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二节《人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人口众多的国情;2.运用数据图,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理解计划生育国策咋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3.根据我国人口分布图,描述人口分布特点。
4.树立计划生育,提高人口素质的意识。
【重点难点】【新课导入】1.设问:世界人口目前多少亿?学生回答:80亿。
(2022年11月15日星期二世界人口突破80亿)提问:你知道面积排行前三的国家人口分别是多少吗?讲解:俄罗斯和加拿大虽然陆地面积很大,但是人口并不多,俄罗斯人口居世界第九,加拿大居世界第38位,我们国家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却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
2.提问: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或者案例让你能够感知到我们国家人非常多?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过渡,出示旅游景点,医院,春运时人潮拥挤的图片。
【新课讲解】1.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学生:阅读课本第11页第一段。
讲解:通常情况下,如果一个国家人口数量达到5000万人以上,就被称为人口大国,而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人的省级行政区域就有10个。
如果全中国的人手拉手站在一列,能环绕地球赤道40多圈。
一个地区人口增长的快慢,通常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衡量。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学生读图(图1.10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图):两人一组进行讨论交流,根据黑板上的提示完成讨论,完成后派代表回答展示讨论的结果。
【提问】观察我国的人口增长示意图,说说我国人口增长的变化特点。
(提示学生注意折线的变化节点)回答: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人口增长较慢,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迅速。
【提问】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有什么变化?原因可能是什么?回答: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活动】辩论赛——人口众多给我们国家带来的主要是好处还是弊端?活动安排:班级的学生分为两大组,分别持正方观点和反方观点,每一组要为自己小组的观点找到实际的支持。
《第二节人口》教学目标:1.使用相关数据和资料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并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2.使用我国的人口分布图描绘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并简单分析形成的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①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分析相关资料,理解中国人口在数量上和分布上的特点;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②教学难点:学会阅读人口增长折线图,并结合历史和社会综合分析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学会阅读人口分布图(等人口密度线图),并由此得出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综合分析造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原因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提问讲解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课程引入:请同学们看一个资料,这是世界人口前十位的大国及其人口数量:中国(1,339,724,852)、印度(1,210,193,422)、美国(312,566,000)、印尼(237,641,326)、巴西(190,755,799)、巴基斯坦(177,743,000)、尼日利亚(162,471,000)、俄罗斯(142,914,136)、孟加拉国(142,319,000)、日本(127,720,000)。
同学们通过阅读资料,显而易见中国位居第一位.另外再请同学们把其中的世界面积大国标出来,看一看有哪几个?再计算一下中国人口数是他们的多少倍?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人口数量位居世界第八位,中国人口数量是俄罗斯的近9.4倍;面积第四大国美国,人口数量位居世界第三位,中国人口数量是美国的近4.3倍。
而面积第二大国加拿大不在其列,我们的人口相当于加拿大的40多倍。
承转过渡:以上这些分析都说明什么问题?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
人口占世界人口21%,中国人手拉手站在一起,能够绕地球赤道50多圈,这些都说明我国人口在数量上具有基数大的特点。
资料分析: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实行了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如下:第一次人口普查──1953年6月30日:601938035人第二次人口普查──1964年6月30日:723070269人第三次人口普查──1982年12月27日:1031882511人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年10月30日:1160017381人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 1295330000人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11月1日: 1370536875人请同学们观察各次普查的数字之间有何变化规律?哪一次开始我国人口超过10亿?人口数量几乎翻一番用了多长时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数量呈增长趋势;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全国人口超过了10亿;第一次人口普查是在1953年,数字是601938035人,比这个数字几乎翻一番的是第四次人口普查,即1990年,数字为1160017381人,时隔不到40年。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二节《人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数量居世界第一。
2.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理解计划生育国策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3.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找出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描述人口地理分界线两侧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
【重点难点】【重点】1.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
2.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找出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描述人口地理分界线两侧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
【难点】1.学会阅读“我国人口的增长”图,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2.学会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比较不同地区人口密度的差异,从而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新课讲解】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世界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图,找出属于亚洲的国家。
学生:亚洲: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欧洲:俄罗斯北美洲:美国南美洲:巴西非洲:尼日利亚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了解我国人口增长的规律。
讲解: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增长不平均,建国前速度慢,建国后速度快。
教师: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带来哪些危害?学生:结合课本垃圾成堆、开垦坡地、住宅占地,讲述人口多了造成的危害。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找出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和人口政策的内容。
学生:读课本,知道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教师:(强调)这是本节学习的重点内容,特别注意不能混淆概念,要准确掌握三个方面的内容。
人口政策包括三个方面:1、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
3、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转承)那么,我国人口分布是否均匀呢?可以回忆世界人口的分布。
板书:二、人口东多西少学生:观察中国人口密度图,找出黑河到腾冲一线。
看两测人口密度的区别。
回忆世界人口分布原因,干旱、寒冷等。
结合课本提示,给出答案教师:(讲解)沿黑河——腾冲一线,可以把我给分成两部分,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
第2节《人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目前的人口总数。
运用人口增长图说明我国人口的增长趋势,了解我国人口问题的严重性和人口政策。
2、运用人口密度图说明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教学重点1、我国人口总数与增长趋势及人口的分布特点。
2、人口国策的内容与要求。
教学难点分析人口分布的形成原因。
课前准备我国人口密度图,人口增长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老师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世界上人口最多和面积最大的国家分别是哪个?学生答:中国和俄罗斯。
新课教学: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我国人口总数:12.95亿(2000年),居世界第一,占世界人口的1/5以上。
引伸材料:我国人口总数相当于欧洲西部30多个国家人口之和的2倍多;约相当于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人口之和。
如果全中国人手拉手站成一列,能环绕地球赤道40多圈,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大国。
活动一:同学们读“我国人口的增长图”,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人口增长的总趋势?(2)1949年以后我国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1997年以后我国人口增长明显减慢,为什么?(4)我国人口的增长特点是什么?学生答(略)。
教师总结:我国人口增长的总趋势由慢变快,尤其是1949年后,由于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条件极大改善,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人口总数出现迅速增长趋势。
上世纪90年代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减慢,是因为我国的第一批独生子女进入生育高峰,育龄人群总数降低。
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长人口仍然在1200万左右。
2、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建国前人口增长缓慢,建国后人口呈迅猛增长状态。
活动二:结合活动一(1)(2)问题,分组讨论人口增长过快,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是什么?学生讨论(略)。
教师总结: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
人力资源是宝贵的,但要维持人的生存条件和劳动能力还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同时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给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第二节人口第1课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知识与技能1.记住我国人口数量,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知道我国的人口增长特点,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
过程与方法1.充分利用图表,分析归纳我国人口增长特点。
2.通过辩论我国人口多的利弊,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了解我国人口国情的基础上,理解我国人口国策,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重点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
难点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及对我国人口政策的理解。
一、导入新课人们常说,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谁?我国有多少人呢?人口的分布又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认识我国人口情况。
二、讲授新课教师:结合大家查找的资料,说说最近我国人口普查的人口数是多少。
学生: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为13.40亿(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人口数),约占世界人口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活动:读图“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引导学生读图,观察我国人口增长趋势如何。
学生读图分析,交流各自的成果。
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可以说是比较慢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人口进入了快速增长的阶段,人口曲线可以说呈直线上升。
承转:为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口增长如此之快呢?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由于医疗条件大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人口增长迅速。
教师: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快,人口基数大,是我国人口增长方面最主要的特点。
讨论:我国人口众多,这样对经济发展有何影响?组织辩论会:人多到底好还是不好?学生1:人多好。
人多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
学生2:人多能为我们提供广大的消费市场。
学生3:人多力量大。
学生4:人多不好。
人多吃掉的粮食多,用掉的煤等矿产也多。
学生5:人多会造成交通阻塞、供水不足、住房紧张等问题。
学生6:……在激烈的争论中,教师适当点拨。
教师: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同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
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二节“众多的人口”教课方案一、教材剖析本节“众多人口”是我国一个重要的基本国情,包括人口的数目、组成、散布、国情、国策等内容,要点要说明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及人口散布状况,内容不多,难度不大,但在全书中据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将其安排在第一章,不单突出了我国最基本的地理国情,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有着亲密的联系,进而建立人地协调的看法,形成对我国人口散布的空间看法,是此后学习中国地区地理不行缺乏的知识内容。
二、教课目的1、认知目标: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口基数大、增添快、散布不均)和由此带来的人口问题,进而理解我国推行计划生育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学会读“我国人口的增添”折线图、“我国人口密度”图,培育学生的读图技术。
3、感情目标:初步懂得人口增添一定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道理,提高对我国人口政策的认识,培育正确的人口观。
三、教课要点难点1、我国人口增添状况、人口散布大势是本节的要点;2、人口增添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是本节难点。
解决方式:设计情境式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设计研究式问题,经过分组合作来完成。
四、教具准备我国人口增添折线图、我国人口密度散布图、中国文化程度组成百分比变化图等五、教课方法讲练联合法、启迪研究式教课六、教课程序教课流程教课内容学生活动设计企图复习:在初一年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世界复习导课上人口超出一亿的国家共有几个?(11 个)我国居第几位?(第一位)宣读: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学生回答复习初一年的学习内容,从而引出新课12.9533 亿,当前已打破13 亿,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那么我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承转过渡是经历了如何的过程?当前我国人口增添有什么样的特色?1、出示我国人口增添折线图,指引学生剖析不一样阶段人口增添状况及其原由。
2、(小结)我国人口基数大,增添快,在 1578 年和 1949 年后出现了两个人口增添顶峰,特别是1949 年后代口增添过快。
八年级地理(上)<<人口>>教案——东青中学地理组【教学目标】1.根据图说出中国人口总数和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通过录像说出中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的特点。
2.能通过调查表和国家有关人口统计表,说出中国人口素质低、即将面临人口老龄化、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的迁移与农村人口多于城市的现状。
3.根据调查表分析人口与家庭经济生活关系,分析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关系。
4.根据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提出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
5.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明确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1.中国面临的人口问题。
2.人口与经济发展、环境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世界上有多少亿人口,我国有多少亿人口(2023年)?中国人口占世界的百分比是多少?(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回答)1.2023年第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为,约占世界人口的,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2.为了控制,提高,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把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3.新中国人口增长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或慢)。
4.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从黑龙江到云南,此线东南部人口,土地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西北部人口,土地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
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生活动]阅读课本中“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比较图”(见下表),提[结论]中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口超过其他三个国家人口总数的2倍,与面积相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国相比,我国人口是加拿大的47倍,是美国的倍,可见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
我国人口的增长得出结论;新中国成立前,人口增长较慢,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迅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
(讨论)人口如何增长才合适?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同资源、环境相协调过多或过少都会带来问题(学生可列举一些)。
我国人口问题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第二节人口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人口增长与分布特点。
2、使学生理解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中国人口的分布”等地理图表的能力。
2、通过报刊、上网查询、调查采访等途径找出相关资料,初步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和处理信息,进行辩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1、我国人口的数量及增长。
2、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及对我国人口基本国策的理解。
教学方法比较法、小组讨论辩论等。
教具准备中国人口的分布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前一节我们学习了我国辽阔的疆域,真正认识了地大物博的祖国。
其实在这片辽阔的国土上,还繁衍生息着众多的中华儿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板书)第二节人口讲授新课(板书)<一>、人口数量大家都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众多”到底是多少呢?请大家看课本第11页第一段文字,请大家齐读这一段。
(板书)13.40亿(2010年),占世界1/5,最多。
(活动)挂出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的比较图,请大家算一算:1、中国的人口数量分别是俄罗斯、加拿大、美国人口的多少倍?2、这四个国家的平均人口密度本别是多少?(可以请几个同学上黑板上分别计算)(归纳讲述):中国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口却超过俄罗斯、加拿大、美国三国人口总和的2倍,与面积和我国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国相比,我国人口是加拿大的42倍,是美国人口的4.7倍,与比我国面积大得多的俄罗斯相比,我国人口是俄罗斯的9倍,可见我国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大国。
(承转)为什么我国的人口数量如此庞大呢?这与我国的人口增长不无关系。
(板书)<二>、人口增长(活动)阅读P11“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图,分析以下问题。
1、从1850年到2010年前,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如何?(小组讨论后,代表总结发言,教师归纳总结)自1850年到1950年这一百年中,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可以说是较慢的,大家读图可知,这个时间段这条增长曲线的坡度很小。
《人口》■教学目标1.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统计图表描述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2.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3.会运用地理语言描述从统计图表中判读出来的信息,提升统计图表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我国人口增长趋势判读。
难点: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教学策略本节知识基本上都要从统计图表中来获取,因此,教学策略的选择应着重体现在读图分析过程的设置上,包括提什么问题、问题出现的前后顺序、哪些问题适合独立分析、哪些问题适合小组讨论等等。
结合学生学情,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读图指导。
■教学准备教材补充:我国近年部分省人口密度数据及分析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中国政区图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设计学生活动教学方法:资料分析法为主,绘图法和案例分析法为辅■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人口最多的国家教师:提到中国的人口,大家能用怎样的关键词形容它呢?学生回答预设:多。
设计意图:简单直接了解我国人口特点。
讲授新课──我国人口增长特点及国策教师:其实我国人口“多”这个特点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是这样的,任何地理现象、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要有一个过程,下面阅读教材中的曲线图,请同学们说出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以及特点?并尝试思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学生回答预设:我国人口增长前期平稳,从1950年后突然增长加速,1980年后增长又趋于平稳。
设计意图:落实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并能结合自然、历史、人类活动需求等要素分析这种趋势产生的原因。
教师:1950年以前,社会发展缓慢,医疗卫生落后,死亡率相对较高,文明程度也低,这些原因使得人口增长缓慢。
1950年至1980年,也就是解放后,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再加上政策平稳的因素,人口增长迅速(在这里一定要强调人口自然增长率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影响)。
1980年前后,中国提出一项重要国策──计划生育,有效地控制了人口数量,提高了人口素质,所以呈现增长平稳趋势。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教学要求2.学会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知道我国某某—腾冲人口地理分界线,并比较其西北、东南在面积和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方面的地区差异,从而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3.通过阅读上述数字资料和图表,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分布不均)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的人口问题,从而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并初步懂得人口增长必须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道理,提高对我国人口政策的认识。
内容点析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现状、人口问题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的人口政策等都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任务,主要在中国地理教学中完成。
关于我国人口的国情,教材主要说明了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迅速,人口东多西少,并联系经济发展、资源与环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我国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和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必要性,这既是本节学习的重点知识,又是今后学习我国自然资源和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出发点。
为突出教学重点,本节教材未涉及“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比较轻、农村人口比重大”等方面的人口内容。
2.我国人口总数为12.95亿(2000年),占世界人口1/5以上,形象地说明了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和“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展示了我国人口增长快和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
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与区域自然环境差异和区域经济差异密切相关。
如何运用“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和“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与面积柱状图”,说明我国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形成原因,是学生在本节应学会的读图技能。
在基本训练要求方面,主要是:(1)学会阅读和绘制“人口增长”折线图,并分析人口数量的变化和增长的特点。
(2)学会计算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的大小可以定量地反映一个地区的人口分布稠密或稀疏状况。
人口分布的最大特征就是不平衡性。
衡量一个地区人口分布是否合理,人口密度是否适当,应该根据在一定社会历史时期、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与人口资源的结合和利用程度而定。
第二节人口【学习目标】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会阅读和绘制"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并分析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增长的特点。
2、通过分析人口增长过快带来严重人口问题,理解实行计划生育国策的重要性,树立人口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相适应的科学人口观。
【重点难点】重点: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增长的特点。
难点: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其基本国策。
【学习过程】一、学案自学(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根据2000年第____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______亿,占世界人口______以上,是世界上人口最______的国家。
2、目前,由于我国的人口__________,每年新增人口______左右,要满足这么多新增人口衣食住行的基本需要,必将消耗大量的______和______,这给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带来巨大的压力。
3、为了使____________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______,我国政府把实行____________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二)人口东多西少4、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统计,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______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39人)的______倍多。
5、我国人口分布______,以黑河(黑龙江)—腾冲(云南)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密度______,特别是______沿海一些省区的人口密度更大,每平方千米可达______人;西部人口密度______,多数地区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______人以下。
6、西部地区面积占______,人口占______;东部地区______占43%,______占94%。
二、小组合作问题1:我国人口数量过多,产生了哪些负面影响?问题2:阅读课本第12页图1.10,说说晚婚晚育对人口增长有什么影响?三、班级展示四、质疑探究问题:对于下面两个不同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