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
- 格式:ppt
- 大小:986.50 KB
- 文档页数:32
货币均衡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动态过程。
(Md=Ms)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均衡之间的关系: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需要具备两各条件:健全的利率机制和发达的金融市场。
货币均衡的实现是通过利率机制完成的,利率是货币均衡的基本手段。
从供给方面看,利率越高,货币供给量越多,利率越低,货币供给量越少。
从需求方面看,利率越高,货币需求越低,利率越低,货币需求越高。
通货膨胀按照物价上升比例划分:爬行(1%-3%),温和(3%-6%),严重(6%-9%),飞奔(9%-)。
通货膨胀测量的指标体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隐蔽型通货膨胀的测定:结余购买力、货币流通速度变动率、价格补贴状况、市场供求状况。
我国通货膨胀的特点:短期性、非政策性。
通货膨胀成因:需求拉上、成本推动、结构因素以及供给不足、预期不当、体制制约等。
需求拉上型:通常是指经济运行中总需求过度增加,超过了既定价格水平下商品和劳务等方面的供给,从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总水平上涨。
我国需求拉上型的四个具体因素:财政赤字、信用膨胀、投资需求膨胀、消费需求膨胀。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的前提条件:总供给给定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的治理方法:治理宜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
凯恩斯的需求拉上假说的理论缺陷在于假定通货膨胀与充分就业共生。
成本推动型:工资推动和利润推动。
前提条件:总需求给定工资推动:由于工资提高使生产成本增加而导致物价上涨。
前提条件:它的产生以存在强大的工会组织和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为前提。
利润推动:是由于生产投入品或要素的价格因市场垄断力量的存在而提高,从而导致物价上涨。
前提条件:它的产生是以存在物品和劳务销售的不完全竞争市场为前提。
治理通货膨胀应从总供给与总需求等多方面综合施治,如控制货币供应量、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等,还有一些诸如限价、减税、物价消费指数化等。
通货紧缩的特点:三低一高,低增长、低投资、低消费、高失业。
货币的均衡与失衡第一节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一)货币均衡与失衡的含义货币均衡: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
货币失衡: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偏离,两者之间不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货币失衡有两种表现形态: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
如果货币供给持续大于货币需求,物价将会上涨,出现通货膨胀现象;如果货币供给持续小于货币需求,物价将会下跌,出现通货紧缩现象)。
(二)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间的关系在宏观经济学课程中,市场总需求被定义为经济社会(一国家或一地区)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
在不考虑国外需求的情况下,经济社会的总需求是指在价格、收入等经济变量既定的情况下,居民、企业和政府部门将要支出的数量,因此,总需求衡量的是经济中各种行为主体的总支出。
与总需求相对应,市场总供给被定义为经济社会的总产量(或总产出),它描述了经济社会的基本资源用于生产时可能有的产量。
关系:(1)市场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2)货币需求决定货币供给(3)货币供给形成市场总需求(4)市场总需求决定市场供给关系图:(市场总供给)(市场总需求)(货币需求)(货币供给)由图知货币均衡与市场总供求均衡有着紧密的联系,进一步说,货币均衡与市场总供求均衡不过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因此,表现市场供求均衡与否的物价水平波动也可以作为货币均衡与否的外在表现形式。
从经济决定金融的基本原理出发,市场均衡决定货币均衡,但与此同时,货币均衡对市场均衡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们从货币供给出发,如果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量,则会形成更多的市场总需求(第十四章会讲),需求拉动供给,如果此时一国存在着大量闲置的生产资源,则会促使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出,市场总供给伴随着总需求的增加而相应增加,市场供求在一个更高的产出水平上达到均衡,不会带来物价水平的上涨。
第十三章补充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均衡产出或收入消费函数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加速数二、判断题(F,T)1.根据萨伊定理,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普遍生产过剩的危机不会发生。
()2.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涉及产品市场。
货币市场。
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
()3.在凯恩斯理论的消费函数中一定存在有AP C>MPC()4.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产出与计划支出相等。
()5.作为国民收人均衡条件的I=S与国民收入核算中的I=S是一致的。
()6.经济均衡既可表示为总需求与总产出相等,又可表示为实际投资与储蓄相等。
()7.凯恩斯定律认为在长期内,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企业只调整产量。
()8.如果前期期末储蓄存量为零,在不考虑借贷的情况下,当期的平均消费倾向不可能大于1。
()9.如消费函数斜率为正,则储蓄函数斜率一定为负。
()10.公司未分配利润可视为一种储蓄。
()11.凯恩斯明确地拒绝整个新古典分析方法。
()12.在三部门经济中,比例所得税税率越大,投资乘数越大。
()13.当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时,边际储蓄倾向大于平均储蓄向。
()14.由居民户消费函数进行简单加总,即可得出社会消费函数。
()15.根据凯恩斯定律,可以认为一个社会的生产必将扩展到充分就业水平。
()16.赤字财政将导致经济衰退。
()17.引致投资是由收入变化而导致的投资量。
()18.采用累进税率时,通货膨胀将促进消费。
()19.通过把乘数和加速数结合起来考虑,可以说明经济的周期波动。
()20.根据加速数的定义,投资与收入的绝对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
()21.平衡预算乘数恒等于1。
()22.政府购买和税收同时增加一定数量时,国民收人会减少。
()三、单项选择题1、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的“投资一储蓄”,是指()。
A.实际发生的投资等于储蓄 B.计划的投资恒等于储蓄C.经济达到均衡时,计划的投资必须等于计划的储蓄 D.事后投资等于储蓄2.对凯恩斯“基本心理规律”的正确表达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