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货币市场讲义
- 格式:ppt
- 大小:828.50 KB
- 文档页数:44
金融市场培训课件之货币市场1. 介绍货币市场是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提供了短期融资和投资的平台。
货币市场交易的是短期债务工具,通常期限不超过一年。
在货币市场上,企业和政府可以融资,并且投资者可以获得相对较高的安全性和流动性。
2. 货币市场的参与主体•政府:政府会通过发行短期债务工具来筹集资金,以满足国家财政需求。
•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它们会通过进行货币市场交易来管理自己的流动性风险。
•企业:企业可以通过发行短期债务工具来满足短期资金需求。
•个人投资者:个人投资者也可以参与货币市场交易,获得相对较高的流动性和较低的风险。
3. 货币市场工具货币市场上的交易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工具:3.1. 短期国债短期国债是政府通过发行短期债务工具筹集资金的一种方式。
这些债务工具通常以较低的利率发行,可以在短时间内到期。
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短期国债来获取较高的流动性和相对较低的风险。
3.2. 银行承兑票据银行承兑票据是商业银行为满足自己的短期资金需求而发行的债务工具。
它们通常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较低的风险,因为它们得到了商业银行的承兑。
3.3. 金融债务工具金融债务工具包括银行短期借款证券、金融公司短期融资券等。
这些债务工具的期限通常较短,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和较低的风险。
3.4. 债券回购债券回购是一种短期借贷交易,债券持有人出售债券给借款人并同意在未来以约定价格回购债券。
这种交易可以提供流动性并获取较高的利息收入。
4. 货币市场的功能4.1. 提供短期融资货币市场提供了短期融资的渠道,使得企业和政府能够满足自己的短期资金需求。
4.2. 提供流动性货币市场交易的工具具有较高的流动性,投资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其转换为现金。
4.3. 实现利率发现货币市场上的交易活动可以反映出市场的供需关系,从而帮助确定短期利率水平。
4.4. 降低风险通过投资货币市场工具,投资者可以获得相对较低的风险。
理论攻坚-宏观经济学3(讲义)第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第一节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一、IS方程及其推导IS曲线反映产品市场达到均衡,即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利率与收入之间的关系。
在三部门经济中有家庭、企业和政府,由此多了与政府相关的政府税收t,政府对国内的转移支付tr。
但政府税收要考虑两种情况,一种是定量税,一种是比例税。
(一)考虑定量税情况下的IS曲线的推导y=c+i+gdr联立可得IS方程:(二)考虑比例税情况下的IS曲线的推导y=c+i+gt=dr联立可得IS方程:二、IS曲线以纵轴代表利率,横轴代表收入,则可以得到IS曲线。
1.IS曲线上任一点都代表i=s,产品市场均衡。
2.IS曲线右侧的点表示i<s;左侧的点表示i>s。
3.定量税的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它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β和投资对利率的敏感度d,且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与β和d成反比。
比例税的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它不仅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β和投资对利率的敏感度d,还取决于比例税率t。
三、IS曲线的移动影响因素IS曲线的移动投资需求增加右移政府购买支出增加右移政府转移支付增加右移税收(定量税)增加左移即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导致IS曲线向右移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会导致IS 曲线向左移动。
【习题演练】1.(单选)根据IS-LM模型,比例税率提高会使IS曲线()。
A.斜率的绝对值变大B.斜率的绝对值变小C.右移D.左移第二节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一、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凯恩斯认为,利率不是由储蓄和投资决定的,而是由货币的供应量和需求量所决定的。
货币的实际供给量(m)一般由国家加以控制,是一个外生变量。
因此,需要分析的主要是货币的需求。
对货币的需求,又称“流动性偏好”,是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有三类:交易动机、谨慎动机(预防性动机)、投机动机。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讲义货币,作为人类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体系的形成与演变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不仅反映了全球经济格局的变迁,也对各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人类早期的经济活动中,物物交换是主要的交易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某些物品具有更广泛的接受性和易于分割、保存等特性,于是这些物品开始充当一般等价物,比如贝壳、牲畜等。
但这种早期的货币形式存在着诸多局限性,如价值不稳定、不易携带等。
金属货币的出现是货币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金、银等贵金属由于其稀缺性、耐久性和可分割性等特点,成为了理想的货币材料。
金属货币的使用促进了贸易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但也存在着重量大、运输不便等问题。
在中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以金本位制为基础的货币体系。
金本位制下,货币的价值与一定量的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可以按照固定的比率兑换成黄金。
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货币的稳定性和国际汇率的相对稳定,促进了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然而,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金本位制逐渐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货币需求。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更是给金本位制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各国为了筹集战争经费,纷纷放弃金本位制,大量发行货币,导致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
战后,各国试图重建国际货币体系。
1944 年,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国际货币金融会议,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该体系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并保持固定汇率。
美元成为了国际储备货币和结算货币,这在一定时期内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但布雷顿森林体系也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和缺陷。
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的相对下降和国际收支的恶化,美元的信誉受到了质疑。
1971 年,美国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此后,世界货币体系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时代。
除了美元之外,欧元、日元等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国际金融机构在协调各国货币政策、维护国际金融稳定方面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跨考教育专业课全力助你备考2011第四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ISLM −模型4.1产品市场的均衡:曲线IS ¾ 投资的决定:0I I bR =−自发投资0I :为获得最大利益而进行的投资,是一种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自发行为,取决于资本的边际效率;资本的边际效率:/TR I 视为外生变量引致投资:如果投资的钱来自借贷,则bR −R 为显成本;如果投资的钱来自自有资金,则R 为隐成本 :用来衡量投资对利率变化的敏感程度,投资的利率弹性 bR0I I bR =− O I¾ 引入投资函数条件下,三部门产品市场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9 波动根源:的变动9 坐标转换:从AD Y −坐标系到R Y −坐标系 AD02A br −01 A b −r R Y Y Y 121r 2rIS 曲线1Y Y2 ¾曲线:要实现产品市场的均衡,IS R 与Y 必须相互配合,一一对应,这种一一对应相互配合的反方向变动的关系就是曲线,它揭示了产品市场实现均衡的道路IS 曲线表达式及其位置决定因素:IS 9 表达式:0Y A bR αα=−,()()1/11c t α=−−9 决定左右平移的因素:当C 或00I 或TR 或G 00↑或T 时0↓0A ⇒↑,IS 曲线向右平移,反之向左移动9 决定斜率的因素:曲线更平坦(陡峭),()b ↑↓IS ()t ↑↓IS 曲线更陡峭(平坦)曲线以外点的经济含义:曲线上的点是能够实现产品市场均衡的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组合点 IS IS 9曲线以左点的经济含义:必须回到IS AD Y −坐标系研究显然,B ′处AD Y >,即过度的产品需求,所以EDG 0inv < 产品脱销,扩大产量使B D Y Y ↑9 曲线以右点的经济含义:分析类似,结果是过度产品供给 IS ESG 特殊情况:时,曲线为垂直的;b 时,曲线为水平的 0b →IS →∞IS ¾ 推导曲线的另一种方法——四象限法IS “”的含义:暗含IS I S = 用法推导三部门变动税制下的函数: I S −S 0Y AD C I G C S T TR ==++=++−0I S T TR G ⇒=+−−S S =+个人政府 ()()000011S C cTR cT G c t Y ⇒=−−+−+−−总 0I S I bR ==−总得到()()*0()/11Y AbR c t =−−− 四个一象限法:①I 投资函数 ② ③S 总I S =总 ④将前三个图形中蕴含的关系分离出来形成曲线ISRI Y045S4.2货币市场均衡:LM 曲线¾ 资产的种类和选择:资产按照流动性大小进行划分货币:9 功能:交易媒介、价值尺度、贮藏手段9 在宏观经济学中,货币主要作为交易媒介,M C D =+;C 表示通货,包括纸币和辅币,表示商业银行活期存款 D 9 特点:具有完全流动性,收益很低金融资产:主要指债券,特点是流动性较差,收益较高 实物资产:与利率无关可以舍去重要假定:假设人们只于货币、债券两种流动性较强的资产形式中进行选择,债券成为货币的唯一替代物¾ 货币需求理论:交易动机:由于收入与支出有时滞,缺乏同时性,所以人们需要保留一部分货币在手中以应付日常交易的需要 预防动机(谨慎动机):未来的收入和支出具有不确定性,所以人们要保留一部分货币在手中以对付不能预料的收入延期和支出增加以上可以归为一类,统称为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用表示,这两类需求与收入相关而与利率基本没有关系,,为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 t L t L kY =k 投机动机:人们选择持有两种资产的最优组合比例获得最大收益9 债券的价格:()12211b A A p R R =++++L 9预期未来R ↓⇒R ↑⇒未来现在持有债券会损失,现在应抛出债券,持有货币,故b p ↓⇒s L ↑。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讲义货币,作为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媒介,其体系的形成与演变对于全球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发展和完善的。
在人类社会早期,交易往往是以物物交换的形式进行。
但这种方式存在诸多不便,比如需要双方的需求恰好匹配,交易效率低下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具有普遍接受性的商品作为交换媒介,如贝壳、牲畜等。
然而,这些商品作为货币存在着质量难以统一、不易保存和运输等问题。
金属货币的出现是货币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金属具有质地均匀、易于分割、不易磨损等优点,金、银、铜等金属逐渐成为主要的货币形式。
在古代,不同地区都有自己的金属货币体系,但由于地域的限制,这些货币体系相对独立。
直到近代,随着国际贸易的兴起和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对统一的货币体系产生了需求。
1816 年,英国率先采用金本位制,规定英镑与黄金的固定比价,这使得英镑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金本位制的特点是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和自由输出入。
在金本位制下,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相对稳定,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环境。
然而,金本位制也存在一些缺陷。
黄金的产量有限,难以满足经济增长对货币的需求,容易导致通货紧缩。
而且,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会对金本位制造成冲击。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得各国纷纷放弃金本位制,通过大量发行货币来筹集战争经费,导致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
一战后,各国试图恢复金本位制,但由于经济形势的变化,未能成功。
1929 年至 1933 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进一步加剧了货币体系的混乱。
各国纷纷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竞相贬值货币,以争夺国际市场份额,导致国际贸易急剧萎缩,经济陷入严重衰退。
为了应对危机,1944 年 7 月,44 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该体系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货币银行学讲义篇一:货币银行学讲义银行招聘试卷中较易出现的银行学部分内容第一章货币供求理论第二章利率理论第三章通货膨胀理论第四章金融体系第五章金融市场第六章金融创新第七章货币政策第八章汇率理论第九章国际金融体系第十章内外均衡理论第一章货币供求理论? 本章内容本章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和货币供求均衡.其中,货币需求理论及货币均衡为重点和难点.本章主要考点有:西方货币需求理论的基本内容,货币均衡(IS-LM模型),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历年真题(一)名词解释1.基础货币(_,_)(二)简答题1.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_)??? 考点预测名词解释货币层次流动性偏好倒逼机制单一规则简答题1.简要比较费雪方程与剑桥方程.2.简述货币供应的完整模型,并分析影响货币供应的主要因素.3.简要说明货币主义〝单一规则〞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论述题1.试述货币需求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2.试述IS-LM模型的经济与政策涵义.(注:以下考点讲解时预测热点以红色显示,历年真题以蓝色显示) ??? 核心考点:名词解释 1.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是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综合,它构成了货币供应量倍数扩张或收缩的基础,它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短期(中介)目标.2.货币层次:是指不同范围的货币概念.中央银行根据〝流动性〞的不同将货币分为不同的层次,即M0:现金,或流通的货币;M1:M0+各种活期存款;M2:M1+各种定期存款.这种分类的经济意义在于,M1(〝狭义货币〞),一般构成了现实的购买力,对当期的物价水平有直接影响;而M2(〝广义货币〞),其中包含暂时不用的存款,它们是潜在的购买力,对于分析未来的总需求趋势较为重要.(注: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是指一种资产以较小的代价转换为实际购买力的便利性)???? 3.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愿意用货币形式保持自己的收入或财富的一种心理因素.因为货币是流动性最大的资产,所以人们会对货币产生偏好.引起这种偏好的动机可以区分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 4.倒逼机制:中国的中央银行本身并非严格的独立决策主体,其控制货币供应的能力在制度上缺乏保证,大量的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往往压迫商业银行不断增加贷款,从而压迫中央银行被动地增加货币供应,形成所谓的〝倒逼机制〞. 5.平方根定律: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运用管理学中有关最优存货控制的理论,对交易性货币需求与利率的关系作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与利率相关的交易性货币需求模型,即平方根定律或鲍莫尔模型.6.单一规则: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是相对稳定的,并且据此提出了著名的〝规则货币供应〞的政策主张.他认为货币供应量的最佳选择是实行〝单一规则〞,即公开宣布并长期采用一个固定不变的货币供应增长率.弗里得曼认为,货币数量的范围应该确定为流通中的通货加上所有商业银行的存款,也即M2;货币增长率应与经济增长率大体相适应;货币供应增长率一经确定不能任意变动. ?7.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大致相等的一种状态.货币均衡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简单的货币均衡,即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对等;二是总需求均衡下的货币均衡,即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大致相等的条件下的货币供求均衡.前者是浅层次的货币均衡,后者是深层次的货币均衡.?? 核心考点:简答题1.简要说明货币供应的内生性和外生性.所谓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的争论,实际上是讨论中央银行能否〝独立〞控制货币供应量.? 2.简要比较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1)比较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前者为MV=PY,其中,M为货币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价格水平,Y为产出;后者为Md=kPY,这里,PY是名义收入,k是货币作为一种资产在Y中所占的比率.K的大小取决于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或者说取决于其他类型金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2)两个方程虽然在形式上相近,但实质上有很大差别.①分析的侧重点不同.费雪方程式从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着手,而剑桥方程式则从货币的价值储藏手段功能着手,从个人资产选择的角度进行分析.②费雪方程式也被称为现金交易说,而剑桥方程式则被称为现金余额说.③两个方程式所强调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有所不同.费雪方程式从宏观角度,货币需求仅为收入的函数,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而剑桥方程式则是从微观的角度,将货币需求看作是一种资产选择的结果.?? 3.简要说明货币主义〝单一规则〞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弗里德曼主要考虑收入与持有货币的各项机会成本,构建了一个描述性的货币需求函数,该函数可以简化为:Md/P=f (Yp, (rb-rm), (re-rm), (πe-rm)) 其中,Md/P 是对真实货币余额的需求;Yp为永久收入; rm,rb,re分别为货币.债券.股票的预期回报率;πe为预期通货膨胀率.4.简要说明货币层次的划分标准和划分原则.划分货币层次的标准.货币层次的划分主要以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为标准,即一种资产以较小的代价转换为实际购买力的便利性.目前我国人民银行的货币统计体系是:M0=流通中现金;M1=M0+活期存款;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含证券公司存放在金融机构的客户保证金)).M1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2是广义货币供应量.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新的金融资产大量出现,因此M1.M2的内涵越来越不稳定.? 5.简述货币供应的完整模型,并分析影响货币供应的主要因素.C现金+R(准备金)=基础货币(B)R=RR(法准)+ER(超准)C+D需求=货币供应量(M)M=m_B;m=M/B=(C+D)/(C+R)? 1.试述货币需求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西方货币需求理论沿着货币持有动机和货币需求决定因素这一脉络,经历了传统货币数量学说.凯恩斯学派货币需求理论和货币学派货币需求理论的主流变革. (l)传统的货币数量说.现金交易数量说.现金余额数量说(2)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3)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①鲍莫尔对交易性货币需求的修正——平方根定律②托宾对投机性货币需求的修正③新剑桥学派对凯恩斯货币需求动机理论加以发展提出了货币需求的三类动机(4)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理论.2.试述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的供应与扩展过程.现代经济中的信用货币是中央银行体系供应的,因此,中央银行是信用货币的源头,而商业银行是枢纽.①商业银行的信用货币创造扩张.②中央银行与基础货币供应3.试述IS-LM模型的经济与政策涵义.IS-LM模型分析了两市场同时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决定.在理论上,它用一般均衡方法概括了凯恩斯的需求决定论,在政策上,它可以用于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正如萨缪尔森指出的:IS—LM模型不仅能把收入决定理论与货币理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结合在一起,还能把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结合在一起.因此,IS—LM模型不仅仅是西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而且可以说是整个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之一.? 4.试述货币供求均衡.简单的货币供求均衡:Ms=Md 即LM曲线(包括货币供给的内生和外生两种情况)总供求均衡下的货币均衡:IS—LM模型?? 第二章利率理论本章内容本章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利率体系构成.利率理论的发展和利率水平的决定.其中,西方利率理论是重点,对利率水平的决定分析是难点.本章的考点主要有:利率体系结构,利率的决定及影响利率决定的因素,利率理论,利率的作用,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一)名词解释流动性偏好陷阱(_)(二)简答题1.IS-LM模型中均衡利率是如何决定的?(_)2.画图说明古典利率理论和流动偏好利率理论的基本观点.(_)本章重要程度:?????? 考点预测名词解释(概率不大)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基准利率.利率与回报率简答题 1.简要说明西方利率理论中流动性偏好理论与可贷资金理论及古典利率理论的异同. 论述题 1.试论利率水平的决定因素. 2.利率对一国经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其制约条件有哪些? 核心考点:名词解释1.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名义利率是借款契约和有价证券上载明的利息率,也就是金融市场上的市场利率.它包含了物价变动的预期和货币增贬值的影响.实际利率则是指名义利率剔除了物价变动因素之后的利率,是债务人使用资金的真实成本.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关系为: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 2.基准利率:是指带动和影响其他利率的利率,也叫中心利率.基准利率的变动是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各国利率体系的核心. 3.利率与回报率: 利率是利息与本金的比率,但这不能准确衡量投资者在一定时期内持有证券的收益状况.能够准确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投资人持有证券所能得到多少收益的指标是回报率.回报率是向持有者支付的利息加上以购买价格百分比表示的价格变动率.4.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金融市场上的利率种类根据期限可分为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短期利率是指时间在一年以内的利率,主要表现为货币市场利率;长期利率一般是指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利率,主要表现为资本市场的利率.短期利率和长篇二:货币银行学讲义货币银行学讲义第一章货币一.货币的起源与发展(一)货币的产生1.简单的价值形式:1头牛=2只羊 1只兔子=2把石斧(物物交换)2.一般的价值形式:0.5头牛=1只羊4把石斧=1只羊2只兔子=1只羊羊:一般等价物3.货币价值形式:固定的一般等价物.如金.银.〝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马克思(二)货币形态的演变货币产生的几千年中,随着商品交换和信用制度的发展,货币的形态也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历经了以下几种形态:1.实物货币: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一种货币形式.如谷物.布帛.贝壳等.2.金属货币:以金.银.铜等贵金属作为材料的货币.3.代用货币:是货币本身所含的价值低于它的票面价值.主要指政府或银行发行的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流通使用,如银行券.4.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为保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创造的货币,其本身已脱离了金属货币,成为纯粹的价值符号.不能与金属货币相兑换.5.电子货币:电子计算机自动转账系统进行支付的信用货币.是目前最先进形式的货币.二.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指货币用于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2.流通手段:指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以上两个职能是货币最早.最基本的职能.3.贮藏手段: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保存.收藏起来时执行该职能. 4.支付手段:当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就是发挥的支付手段职能.5.世界货币:当货币跨越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就是执行的世界货币职能.三.货币制度(一)货币制度的形成及其构成要素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反映了国家在不同程度,从不同角度对货币所进行的控制.(二)货币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构成要素:1.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材料也称币材,就是国家规定哪种材料作为货币,是一个国家建立货币制度的首要步骤.货币材料的不同也是区别不同货币制度的主要标志.2.货币单位的确定.一是货币单位的名称;二是货币单位的值,即包含多少货币金属.英国在__年规定:1镑=7.97克黄金美国在_34年规定:1元=0.888671克黄金__年中国的>规定:1圆=23.977克白银3.货币种类的确定法律规定的货币种类有本位币和辅币两种.本位币:在金属铸币时期,本位币指用法定货币金属按照规定的规格经国家造币场铸成的铸币.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本位币表示一个国家流通中标准的基本的通货.辅币:小于一个货币单位的货币则称为辅币,主要用于小额支付和找零之用.当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低于一个货币单位时就要用到辅币了.4.货币铸造的规定金属货币的铸造有可自由铸造和不可自由铸造之分.本位币就是可自由铸造货币,自由铸造也是保证本位币是足值货币的重要手段. 辅币是不可自由铸造的,辅币的铸造只能由国家垄断,以保证铸造辅币的收益归国家所有.5.货币支付能力的规定无限法偿:是指货币有无限制的支付能力,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管每次支付金额如何大,也不管是什么性质的支付,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有限法偿:是有限的偿付能力,即一次支付超出一定限额,对方有权拒绝接受,但在法定限额内拒绝不受法律保护.(三)我国的货币制度1._97年7月1日以前,实行人民币制度(1)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没有法定含金量,也不能自由兑换黄金.(2)人民币是我国唯一的合法通货.(3)人民币的发行,坚持集中统一发行.计划发行和经济发行相结合的原则.(4)我国建立黄金和外汇储备制度,主要用于平衡国际收支.2._97年7月后,实行一个主权国家不同社会制度下二种货币.二种货币制度并行.(1)港币发行权发球香港特区政府,目前,已授权中国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为发行银行.(2)实行与美元联系的汇率制度.7.8港元兑换1美元.3._99年_月_日之后,实行一个主权国家不同社会制度下三种货币.三种货币制度并行.目前,澳门元〝钉住〞港元的固定汇价为每1_澳门元兑1_港元.一般公众和商业银行只能与中国银行和澳门大西洋银行两家发钞银行进行兑换,也只有两家发钞行才可与澳门货币暨汇兑监理署直接发生业务往来.澳门元固定汇率制的主要内容是:(1)澳门元与港元保持1_港元兑1_澳门元的固定水平.澳门政府吸取历史上澳门元与港元平价兑换失败的教训,维持略低于港元的币值.澳门政府有关官员多次表示维系这个汇率制度,从行政层面上保证了固定汇率制的实施.虽然澳门政府之后仍采取种种措施强化澳门元,但都没有再轻率改变过1_港元兑1_澳门元的汇率.(2)澳门元通过与港元间接与美元维持稳定的关系,有利于澳门经济的稳定发展.第二章信用一.信用的产生与发展(一)信用的定义信用的定义:所谓信用就是以偿还和付息为特征的借贷行为.分析和理解信用的概念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2.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二)信用的产生一般认为,当商品交换出现延期支付.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信用就产生了.信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方面的条件:首先,信用是在商品货币经济有了一定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其次,信用只有在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发生.二.信用形式(一)商业信用1.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在进行商品买卖时,以延期付款或预付货款的形式所提供的信用.它是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主要形式有:赊销方式.预付货款.分期付款.延期付款等.2.商业信用的特点(1)商业信用的主体是商品的经营者;(2)商业信用的客体是商品资本;(3)商业信用具有连锁效应.(二)银行信用1.银行信用是由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的形式,通过存款.贷款等业务活动提供的信用.它是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2.银行信用的特点(1)银行信用是一种间接信用.(2)银行信用的客体是单一形态的货币资本.(3)银行信用具有信用创造的功能.(三)国家信用1.国家信用是以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债务人的一种信用形式,它的主要方式是通过金融机构等承销商发行公债,在借贷资本市场上借入资金;公债的发行单位则要按照规定的期限向公债持有人支付利息.包括国内信用和国际信用两种. 2.国家信用的特点:(1)国家信用是以政府为债务人的借贷关系.(2)国家信用一般与生产流通没有直接关系.(3)国家信用是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工具.(4)国家信用是调节货币供应量,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四)消费信用1.消费信用是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消费者个人所提供的,用于生活消费目的的信用.2.消费信用的形式:(1)赊销:分期付款和信用卡.(2)消费贷款:信用方式或者抵押方式.3.消费信用的作用:(1)扩大需求,刺激消费,刺激经济发展(2)是有利的促销手段(五)国际信用国际信用是国际间一个国家官方(主要指政府)和非官方(如商业银行.进出口银行.其他经济主体)向另外一个国家的政府.银行.企业或其他经济主体提供的信用,属国际间的借贷行为.1.国际商业信用是由出口商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有来料加工和补偿贸易等形式.2.国际银行信用是进出口双方银行所提供的信用,可分为出口信贷和进口信贷.3.国际金融机构贷款.三.信用工具(一)信用工具的含义及其特征具有一定格式,并可载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叫做信用工具,也称作金融工具.信用工具一般有以下共同的特征:篇三:货币银行学讲义银行招聘试卷中较易出现的银行学部分内容第一章货币供求理论第二章利率理论第三章通货膨胀理论第四章金融体系第五章金融市场第六章金融创新第七章货币政策第八章汇率理论第九章国际金融体系第十章内外均衡理论第一章货币供求理论? 本章内容本章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和货币供求均衡.其中,货币需求理论及货币均衡为重点和难点.本章主要考点有:西方货币需求理论的基本内容,货币均衡(IS-LM模型),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历年真题(一)名词解释1.基础货币(_,_)(二)简答题1.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_)??? 考点预测名词解释货币层次流动性偏好倒逼机制单一规则简答题1.简要比较费雪方程与剑桥方程.2.简述货币供应的完整模型,并分析影响货币供应的主要因素.3.简要说明货币主义〝单一规则〞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 论述题1.试述货币需求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2.试述IS-LM模型的经济与政策涵义.(注:以下考点讲解时预测热点以红色显示,历年真题以蓝色显示) ??? 核心考点:名词解释 1.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是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综合,它构成了货币供应量倍数扩张或收缩的基础,它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短期(中介)目标.2.货币层次:是指不同范围的货币概念.中央银行根据〝流动性〞的不同将货币分为不同的层次,即M0:现金,或流通的货币;M1:M0+各种活期存款;M2:M1+各种定期存款.这种分类的经济意义在于,M1(〝狭义货币〞),一般构成了现实的购买力,对当期的物价水平有直接影响;而M2(〝广义货币〞),其中包含暂时不用的存款,它们是潜在的购买力,对于分析未来的总需求趋势较为重要.(注: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是指一种资产以较小的代价转换为实际购买力的便利性)???? 3.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愿意用货币形式保持自己的收入或财富的一种心理因素.因为货币是流动性最大的资产,所以人们会对货币产生偏好.引起这种偏好的动机可以区分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 4.倒逼机制:中国的中央银行本身并非严格的独立决策主体,其控制货币供应的能力在制度上缺乏保证,大量的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往往压迫商业银行不断增加贷款,从而压迫中央银行被动地增加货币供应,形成所谓的〝倒逼机制〞. 5.平方根定律: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运用管理学中有关最优存货控制的理论,对交易性货币需求与利率的关系作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与利率相关的交易性货币需求模型,即平方根定律或鲍莫尔模型.6.单一规则: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是相对稳定的,并且据此提出了著名的〝规则货币供应〞的政策主张.他认为货币供应量的最佳选择是实行〝单一规则〞,即公开宣布并长期采用一个固定不变的货币供应增长率.弗里得曼认为,货币数量的范围应该确定为流通中的通货加上所有商业银行的存款,也即M2;货币增长率应与经济增长率大体相适应;货币供应增长率一经确定不能任意变动. ?7.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大致相等的一种状态.货币均衡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简单的货币均衡,即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对等;二是总需求均衡下的货币均衡,即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大致相等的条件下的货币供求均衡.前者是浅层次的货币均衡,后者是深层次的货币均衡.?? 核心考点:简答题1.简要说明货币供应的内生性和外生性.所谓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的争论,实际上是讨论中央银行能否〝独立〞控制货币供应量.? 2.简要比较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1)比较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前者为MV=PY,其中,M为货币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价格水平,Y为产出;后者为Md=kPY,这里,PY是名义收入,k是货币作为一种资产在Y中所占的比率.K的大小取决于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或者说取决于其他类型金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2)两个方程虽然在形式上相近,但实质上有很大差别.①分析的侧重点不同.费雪方程式从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着手,而剑桥方程式则从货币的价值储藏手段功能着手,从个人资产选择的角度进行分析. ②费雪方程式也被称为现金交易说,而剑桥方程式则被称为现金余额说.③两个方程式所强调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有所不同.费雪方程式从宏观角度,货币需求仅为收入的函数,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而剑桥方程式则是从微观的角度,将货币需求看作是一种资产选择的结果.?? 3.简要说明货币主义〝单一规则〞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弗里德曼主要考虑收入与持有货币的各项机会成本,构建了一个描述性的货币需求函数,该函数可以简化为:Md/P=f (Yp, (rb-rm), (re-rm), (πe-rm)) 其中,Md/P 是对真实货币余额的需求;Yp为永久收入; rm,rb,re分别为货币.债券.股票的预期回报率;πe为预期通货膨胀率.4.简要说明货币层次的划分标准和划分原则.划分货币层次的标准.货币层次的划分主要以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为标准,即一种资产以较小的代价转换为实际购买力的便利性.目前我国人民银行的货币统计体系是:M0=流通中现金;M1=M0+活期存款;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含证券公司存放在金融机构的客户保证金)).M1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2是广义货币供应量.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新的金融资产大量出现,因此M1.M2的内涵越来越不稳定.?? 5.简述货币供应的完整模型,并分析影响货币供应的主要因素. C+R=基础货币(B)R=RR(法准)+ER(超准) C+D=货币供应量(M) M=m_B;m=M/B=(C+D)/(C+R) 核心考点:论述题。
货币金融学课件-第四章汇率概述汇率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例。
在国际经济交往中,汇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国际贸易、国际收支以及对外经济政策的制定。
本章将介绍汇率的定义、分类以及影响因素,以便加深对汇率的理解。
汇率反映了一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的比值关系。
它是通过外汇市场上买卖外汇时的交易价格来表示的。
通常,汇率分为直接汇率和间接汇率两种。
•直接汇率是指以一单位本国货币兑换多少单位外国货币。
如1美元兑换多少人民币。
•间接汇率是指以一单位外国货币兑换多少单位本国货币。
如1人民币兑换多少美元。
根据汇率的形式和使用范围,可以将汇率分为市场汇率和官方汇率两种。
•市场汇率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主要由外汇交易市场上的买卖行为所决定。
市场汇率的波动通常较大,受到市场供求关系、利率、通货膨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官方汇率是由国家政府或中央银行制定的指定汇率,它一般用于国际贸易、外汇管制以及官方对外支付等方面。
官方汇率通常相对稳定,政府可以通过干预控制官方汇率。
3. 汇率的影响因素汇率的变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3.1 经济基本面因素•利率:高利率通常会吸引更多外资流入,导致本国货币升值;低利率则会导致本国货币贬值。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较低的国家货币相对稳定,而通货膨胀较高的国家货币可能会贬值。
3.2 政府政策因素•外汇管制:一些国家通过外汇管制手段来控制汇率的波动。
•货币干预:中央银行可以通过买卖外汇来干预市场汇率,稳定本国货币。
3.3 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因素•贸易顺差/逆差:贸易顺差国家的货币通常会升值,而贸易逆差国家的货币则可能会贬值。
•资本流动:资本流入会导致本国货币升值,而资本流出可能会导致本国货币贬值。
4. 汇率制度的种类不同国家采用了不同的汇率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固定汇率制是指国家或地区将本位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按照一定的比率固定兑换,确保汇率相对稳定。
例如,中国之前实行的人民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制。
第四章汇率与汇率制度一、复习建议本章是本课程中的新增章节,也属于基础性章节。
虽然是新增的章节,但有一部分内容来自于原来的教材。
建议学员重点掌握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全面复习。
从题型来讲,本章题型主要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以及简答题。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第一节外汇与汇率一、外汇(一)外汇的含义●动态含义:是指国外汇兑,即人们通过特定的金融机构将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种货币,借助于各种金融工具对国际债权债务关系进行非现金结算的行为。
●静态含义:是指一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资产,包括外国货币、外币有价证券(如外国政府债券、信用级别比较高的外国公司债券和股票等)、外币支付凭证等。
各国政府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机构大都从这个角度来界定外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外汇定义是: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中央银行、货币机构、外汇平准基金组织及财政部)以银行存款、国库券、长期政府债券等形式所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
●我国2008年修订的《外汇管理条例》的定义为: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包括外币现钞(包括纸币、铸币)、外币支付凭证或者支付工具(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银行卡等)、外币有价证券(包括债券、股票等)、特别提款权和其他外汇资产。
【例题】2008年修订后重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中规定的外汇包括( )A.外币现钞B.外币支付凭证C.外国政府公债D.外国公司债券E.特别提款权【答案】ABCDE【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对于外汇含义的界定。
(二)外汇的种类●按照能否自由兑换和自由向其他国家进行支付,外汇可划分为自由外汇和非自由外汇两大类。
(是否经货币发行国当局批准)●按照交割期限的不同,又可将外汇分为即期外汇和远期外汇。
(是否在成交后2个营业日内进行交割)。
二、汇率(一)汇率及其标价方法 ★●汇率:是一国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或者说是一国货币相对于另一国货币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