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曲线定义与方程推导1
- 格式:ppt
- 大小:930.50 KB
- 文档页数:19
双曲线一二三定义及推导双曲线是二维平面上的一类曲线,它的形状类似于一条拉长的长蛋糕。
在数学中,双曲线有三种常见的定义方式,分别是用几何定义、用解析几何定义和用参数方程定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三种定义方式及其推导。
一、几何定义:双曲线的几何定义是通过一个焦点和一个确定的准线上的一个点到这个焦点和焦准线之间的距离差的比例来确定的。
设焦点为F,准线为L,准线上的一个点为P,点P到焦点F的距离为d1,到焦准线L的距离为d2,则双曲线的几何定义是d1/d2等于一个常数e(离心率)。
用数学符号表示为:d1/d2 = e其中,e是一个大于1的常数,称为离心率。
通过几何定义,我们可以得到双曲线的一些性质。
首先,双曲线是对称的,即关于焦准线对称。
其次,离心率e越大,双曲线的拉长程度越高。
最后,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无限延伸,且与焦准线无限靠近但永远不会相交。
二、解析几何定义:双曲线的解析几何定义是通过代数方程来表示的。
设焦点为F(c, 0),离心率为e,焦准线为x = a/e(a为坐标原点到焦准线的距离),则双曲线的解析几何定义为:(x^2 + y^2)/(a^2) - (y^2)/(b^2) = 1其中,b^2 = a^2 * (e^2 - 1)。
通过解析几何定义,我们可以进一步推导双曲线的一些性质。
首先,双曲线的中心在原点(0, 0)处。
其次,双曲线以x轴和y轴为渐近线,即双曲线的两个分支与x轴和y轴无限靠近但永远不会相交。
最后,双曲线的曲线方程可以写成标准形式:x^2/a^2 - y^2/b^2 = 1或y^2/b^2 - x^2/a^2 = 1,其中a为实际顶点到中心的距离,b为顶点到焦准线的距离。
三、参数方程定义:双曲线的参数方程定义是通过参数方程来表示的。
设焦点为F(c, 0),离心率为e,参数为t,则双曲线的参数方程定义为:x = a*cosh(t)y = b*sinh(t)其中,a = 1/e,b = 1。
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双曲线是一种二次曲线,与椭圆和抛物线类似,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和形态。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一个关于x和y的方程,其推导过程较为复杂,需要从基本定义开始逐步推导。
首先介绍一下双曲线的定义:设点F_1(-c,0)和F_2(c,0)是平面上固定的两个点,点P(x,y)是平面上动态的点。
双曲线是满足PF_1 - PF_2 = 2a (a>0)的动点P所构成的图形。
根据定义推导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根据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可以得到PF_1和PF_2的距离公式:PF_1² = (x + c)² + y²PF_2² = (x - c)² + y²2.根据定义中的等式PF_1 - PF_2 = 2a,可以得到:(x + c)² + y² - (x - c)² - y² = 4a²化简后可得:4cx = 4a²化简后可得:x = a²/c3.将x = a²/c代入PF_1² = (x + c)² + y²中,得到:(a²/c + c)² + y² = PF_1²化简后可得:(a² + c²) / c² + y² = PF_1² / c²4.根据双曲线的性质PF_1² - PF_2² = 4a²,可以得到:PF_1² - PF_2² = 4a²(a² + c²) / c² - [(a² - c²) / c² + y²] = 4a² / c²化简后可得:2c² / c² - y² / c² = 4a² / c²化简后可得:2 - y² / c² = 4a² / c²化简后可得:y² / c² - 2 = 4a² / c²化简后可得:y² / c² - 4a² / c² = 2通过上述推导过程,我们得到了双曲线的标准方程:y² / c² - x² / a² = 1其中,c是双曲线的焦点到中心的距离,a是双曲线的半轴长度。
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推导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推导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12F F )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其中这两个定点叫做双曲线的焦点,两定点间的距离叫做双曲线的焦距.即当动点设为M 时,双曲线即为点集P ={}122M MF MF a -=分析:当│M F 1│>│M F 2│时,│M F 1│-│M F 2│=2a (M 在双曲线右支上)当│M F 1│<│M F 2│时,│M F 1│-│M F 2│= -2a (M 在双曲线左支上)设动点M 的坐标为(x,y )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推导:当│M F 1│-│M F 2│=2a 时,有:√(x +c)2+y 2-√(x −c)2+y 2=2a (移项)√(x +c)2+y 2=2a+√(x −c)2+y 2 (两边平方)(x +c)2+y 2=4a 2+4a √(x −c)2+y 2+(x −c)2+y 2 (展开)x 2+2cx+c 2+y 2=4a 2+4a √(x −c)2+y 2+x 2-2cx+c 2+y 2(移项) x 2−x 2+2cx+2cx +c 2−c 2+y 2-y 2=4a 2+4a √(x −c)2+y 2(合并同类项)4cx=4a 2+4a √(x −c)2+y 2(两边除以4)cx=a 2+a √(x −c)2+y 2(移项)cx-a 2=a√(x −c)2+y 2(两边平方)c 2x 2-2a 2cx +a 4=a 2[(x −c)2+y 2](展开)c2x2-2a2cx+a4=a2[x2-2 cx+c2+y2] (展开)c2x2-2a2cx+a4=a2x2-2a2 cx+a2c2+a2y2(移项)-2a2cx+2a2cx+c2x2-a2x2-a2y2=a2c2-a4(合并同类项)c2x2-a2x2-a2y2=a2c2-a4(按x,y顺序提取公因式)(c2-a2)x2-a2y2=a2(c2-a2)(c2=a2+b2,等量代替)b2x2-a2y2=a2b2(两边除以a2b2)x2 a -y2b=1(a>0,b>0)当│M F1│-│M F2│=-2a时,有:√(x+c)2+y2-√(x−c)2+y2=-2a (移项)√(x+c)2+y2=-2a+√(x−c)2+y2(两边平方)(x+c)2+y2=4a2-4a√(x−c)2+y2+(x−c)2+y2 (展开)x2+2cx+c2+y2=4a2-4a√(x−c)2+y2+x2-2cx+c2+y2(移项)x2−x2+2cx+2cx +c2−c2+y2-y2=4a2-4a√(x−c)2+y2(合并同类项)4cx=4a2-4a√(x−c)2+y2(两边除以4)cx=a2-a√(x−c)2+y2(移项)cx-a2=−a√(x−c)2+y2(两边平方)c2x2-2a2cx+a4=a2[(x−c)2+y2](展开)c2x2-2a2cx+a4=a2[x2-2 cx+c2+y2] (展开)c2x2-2a2cx+a4=a2x2-2a2 cx+a2c2+a2y2(移项)-2a2cx+2a2cx+c2x2-a2x2-a2y2=a2c2-a4(合并同类项)c2x2-a2x2-a2y2=a2c2-a4(按x,y顺序提取公因式)(c2-a2)x2-a2y2=a2(c2-a2)(c2=a2+b2,等量代替)b2x2-a2y2=a2b2(两边除以a2b2)x2 a -y2b=1(a>0,b>0)通过以上推导可知,一个方程x2a2-y2b2=1(a>0,b>0)涵盖了动点M左右两支运动轨迹,而不是一支运动轨迹。
双曲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双曲线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曲线,它在数学和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双曲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是我们学习和理解双曲线的基础,下面我们将对双曲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进行详细的介绍。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双曲线的定义。
双曲线是平面上一类特殊的曲线,它的形状类似于两条相交的直线。
双曲线有两个分支,分别向无穷远处延伸,因此双曲线是无界曲线。
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在无穷远处趋近于两条平行的渐近线,这也是双曲线与其他曲线的明显区别之一。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双曲线有两种标准方程,分别是横轴为对称轴和纵轴为对称轴的情况。
当双曲线的横轴为对称轴时,它的标准方程为,$\frac{x^2}{a^2}-\frac{y^2}{b^2}=1$,其中$a$和$b$分别为横轴上的半轴长和纵轴上的半轴长。
这种双曲线的图像是沿着$x$轴打开或收缩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x$轴的两侧。
当双曲线的纵轴为对称轴时,它的标准方程为,$\frac{y^2}{a^2}-\frac{x^2}{b^2}=1$,同样,$a$和$b$分别为纵轴上的半轴长和横轴上的半轴长。
这种双曲线的图像是沿着$y$轴打开或收缩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y$轴的两侧。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双曲线的性质和特点。
通过标准方程,我们可以确定双曲线的几何特征,如焦点、渐近线等重要信息。
总之,双曲线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曲线,它在数学、物理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双曲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是我们理解和研究双曲线的基础,通过学习双曲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双曲线的性质和特点,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应用双曲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双曲线第一定义推导
双曲线是一个平面上的曲线,定义为满足以下关系的点的集合:
x^2 / a^2 - y^2 / b^2 = 1 或者 y^2 / b^2 - x^2 / a^2 = 1
其中,a 和 b 是正常数,并且 a > 0,b > 0。
为了推导这个定义,我们可以从定义中的两个方程出发进行推导。
假设我们从第一个方程开始推导:
x^2 / a^2 - y^2 / b^2 = 1
首先,我们可以将这个方程改写为:
x^2 / a^2 = 1 + y^2 / b^2
然后,我们可以通过乘以 a^2 来消去分母:
x^2 = a^2 + y^2 * (a^2 / b^2)
然后,我们可以通过减去 a^2 来将常数项移至右边:
x^2 - a^2 = y^2 * (a^2 / b^2)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除以 (a^2 / b^2) 来消去分母:
(a^2 / b^2) * (x^2 - a^2) = y^2
根据上述推导,我们可以得到如下方程:
y^2 = (a^2 / b^2) * (x^2 - a^2)
这个方程可以用来描述双曲线上的点。
同样地,我们也可以从第二个方程推导出双曲线的方程。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双曲线的一般方程为:
y^2 = (a^2 / b^2) * (x^2 - a^2)
或者
x^2 / a^2 - y^2 / b^2 = 1
这就是双曲线的第一种定义推导的结果。
平面解析几何双曲线与双曲线的方程与性质在平面解析几何中,双曲线是一类重要的曲线形状。
它们在数学、物理和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重点讨论双曲线的方程和性质。
一、双曲线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双曲线是一个点集,满足到两个给定点F1和F2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2a的所有点的轨迹。
该常数a称为双曲线的半长轴。
双曲线的两个焦点F1和F2与半长轴之间的距离称为焦距,记为2c。
双曲线的方程可以表示为:(x - h)²/a² - (y - k)²/b² = 1其中,(h, k)是双曲线的中心点。
根据双曲线的方程,可以推导出双曲线的一些基本性质。
1. 双曲线的对称轴与中心点相交,且垂直于对称轴的直线称为双曲线的主轴。
主轴的长度等于2a。
2. 双曲线的焦点与中心点之间的连线称为焦半径,焦半径的长度等于c。
3. 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关于对称轴对称,且与圆的不同是它们的离心率大于1。
4. 双曲线的离心率定义为e = c/a,用来描述双曲线的形状。
离心率大于1,表示双曲线趋近无穷远。
二、双曲线的分类根据双曲线的方程和性质,可以将双曲线分为以下几类:1. 横轴双曲线:a²大于b²,焦点位于横轴上。
2. 竖轴双曲线:a²小于b²,焦点位于竖轴上。
3. 倾斜双曲线:双曲线的对称轴不与坐标轴重合。
不同类型的双曲线在平面上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和特点,对于双曲线的分类与性质的理解对于解析几何的研究和实际应用非常重要。
三、双曲线的应用双曲线在数学、物理和工程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1. 数学应用:双曲线是解析几何中的重要概念,在微积分、代数等数学学科中都有着深入研究和应用。
2. 物理应用:双曲线在物理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光学中的折射、电磁学中的电场分布等都可以用双曲线进行描述和计算。
3. 工程应用:双曲线在工程领域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在建筑设计中可以利用双曲线形状来构建特殊的建筑结构。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推导双曲线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曲线类型,它在几何、代数以及物理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推导过程,通过推导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双曲线的性质和特点。
首先,我们来定义双曲函数。
双曲函数是指满足关系式x^2 y^2 = 1的函数。
双曲函数分为两种类型,分别为双曲余弦函数和双曲正弦函数,它们的定义如下:双曲余弦函数定义为,cosh(x) = (e^x + e^(-x))/2。
双曲正弦函数定义为,sinh(x) = (e^x e^(-x))/2。
接下来,我们将推导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首先,我们考虑双曲余弦函数的图像。
根据双曲余弦函数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cosh^2(x) sinh^2(x) = 1。
现在,我们将cosh^2(x)和sinh^2(x)分别表示为u和v,即:u = cosh^2(x)。
v = sinh^2(x)。
那么,我们可以得到:u v = 1。
这就是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可以表示为x^2/a^2 y^2/b^2 = 1或者y^2/b^2 x^2/a^2 = 1,其中a和b分别为双曲线在x轴和y轴上的焦点距离。
通过这个推导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与双曲函数之间的联系。
双曲函数是双曲线的基本构成要素,而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则是描述双曲线几何性质的重要方程。
另外,双曲线还具有许多重要的性质,比如双曲线的渐近线、焦点、直径等。
这些性质在物理学、工程学以及经济学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特别是在光学、电磁学、天文学等领域。
总之,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推导是我们理解双曲函数和双曲线性质的重要基础。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读者对双曲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本文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双曲线方程推导过程双曲线是一种常见的二次曲线,具有独特的形状和性质。
在数学中,我们可以用方程来描述双曲线,并通过推导过程来了解其形成原因和特征。
本文将详细介绍双曲线方程的推导过程。
1. 双曲线的定义双曲线是平面上一组点的集合,满足以下几个条件:•点F1和F2称为焦点,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为2c。
•直线l称为准直线,与双曲线有两个交点A和B。
•点M是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其到焦点F1和F2的距离之差等于到准直线l的距离。
2. 双曲线方程的一般形式我们可以用坐标系中的方程来表示双曲线。
首先,我们需要定义坐标系中两个坐标轴x和y。
以原点O为中心建立直角坐标系。
对于椭圆来说,其方程通常可以表示为:(x - h)²/a² - (y - k)²/b² = 1其中(h, k)是椭圆的中心坐标,a和b分别表示椭圆在x轴和y轴上的半长轴。
对于双曲线来说,其方程通常可以表示为:(x - h)²/a² - (y - k)²/b² = 1或者(x - h)²/b² - (y - k)²/a² = 1其中(h, k)是双曲线的中心坐标,a和b分别表示双曲线在x轴和y轴上的半长轴。
3. 双曲线方程的推导过程接下来,我们将通过推导过程来得到双曲线方程。
假设焦点F1的坐标为(-c, 0),焦点F2的坐标为(c, 0),准直线l与x轴交于点A(-a, 0),点M(x, y)是双曲线上任意一点。
根据双曲线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关系式:MF1 - MF2 = 2a MA + MB = 2a根据距离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MF1、MF2、MA和MB的值:MF1 = √((x + c)² + y²) MF2 = √((x - c)² + y²) MA = √((x+ a)² + y²) MB = √((x - a)² + y²)将以上关系式代入距离公式,我们得到以下等式:√((x + c)² + y²) - √((x - c)² + y²) = 2a √((x + a)² + y²) + √((x - a)² + y²) = 2a为了简化计算,我们可以对上述两个等式进行平方处理:(x + c)² + y² - 2√((x + c)² + y²)√((x - c)² + y²) + (x - c)² + y² =4a² (x + a)² + y² + 2√((x + a)² + y²)√((x - a)² + y²) + (x - a)² + y² = 4a将上述等式进行整理,我们得到以下结果:(x + c)² - (x - c)² = 4a√((x + c)²+y^2) (x - a)^2 - (x+a)^2 =4a√((y2+b2)继续整理以上结果,我们得到以下形式:4cx = 4ay -4ax = 4by将上述两个等式除以4,我们得到最终的双曲线方程:cx = ay ax = by4. 双曲线方程的性质通过双曲线方程的推导过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关于双曲线的性质:•双曲线是沿着两个对称轴展开的。
双曲线•双曲线第一定义: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定长2a(小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双曲线,即||PF1|-|PF2||=2a(2a<|F1F2|)。
若2a=|F1F2|,则轨迹是以F1,F2为端点射线,若2a>|F1F2|,则轨迹不存在;若去掉定义中的绝对值则轨迹仅表示双曲线的一支。
双曲线的第二定义: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的距离的比是常数e(e>1)的动点的轨迹叫双曲线。
•双曲线的理解:的轨迹为近的一支;的一支。
注:的延长线和反向延长线(两条射线);则轨迹不存在;的垂直平分线。
双曲线的性质(顶点、范围、对称性、离心率)•双曲线的离心率的定义:(1)定义:双曲线的焦距与实轴长的比叫做双曲线的离心率.(2)e的范围:e>l.(3)e的含义:e是表示双曲线开口大小的一个量,e越大开口越大.渐近线与实轴的夹角也增大。
•双曲线的性质:1、焦点在x轴上:顶点:(a,0),(-a,0);焦点:(c,0),(-c,0);渐近线方程:或。
2、焦点在y轴上:顶点:(0,-a),(0,a);焦点:(0,c),(0,-c);渐近线方程:或。
3、轴:x、y为对称轴,实轴长为2a,虚轴长为2b,焦距2c。
4、离心率;5、中,取值范围:x≤-a或x≥a,y∈R,对称轴是坐标轴,对称中心是原点。
•双曲线的焦半径:双曲线上的点之间的线段长度称作焦半径,分别记作关于双曲线的几个重要结论:(1)弦长公式(与椭圆弦长公式相同).(2)焦点三角形:已知的两个焦点,P为双曲线上一点(异于顶点),的面积为在解决与焦点三角形有关的问题时,应注意双曲线的两个定义、焦半径公式以及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正弦定理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还应注意灵活地运用平面几何、三角函数等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3)基础三角形:如图所示,△AOB中,(4)双曲线的一个焦点到一条渐近线的距离等于虚半轴长.(5)自双曲线的焦点作渐近线的垂线,垂足必在相应的准线上,即过焦点所作的渐近线的垂线,渐近线及相应准线三线共点.(6)以双曲线的焦半径为直径的圆与以实轴为直径的圆外切或内切.(7)双曲线上一点P(x0,y0)处的切线方程是(8)双曲线划分平面区域:对于双曲线,我们有:P(x0,y0)在双曲线内部(与焦点共区域) P(x0,y0)在双曲线外部(与焦点不其区域)。
2.2.1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学习目标】1.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2.掌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3.会利用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重点】掌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难点】会利用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学习过程】一.双曲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阅读教材P 45,完成下列问题. 1.双曲线的定义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 1,F 2的距离的 等于常数(小于|F 1F 2|)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这 叫做 , 叫做双曲线的焦距.当2﹥2时,轨迹是 ,当2=2时,轨迹是 , 当2﹤2时,轨迹 。
练习: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平面内到两定点的距离的差等于常数(小于两定点间距离)的点的轨迹是双曲线.( )(2)点A (1,0),B (-1,0),若|AC |-|BC |=2,则点C 的轨迹是双曲线.( ) (3)到两定点F 1(-3,0)、F 2(3,0)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6的点M 的轨迹是两条射线.( )2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阅读教材P 46~P 47例1以上部分,完成下列问题.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练习:a c a c a c(1)在双曲线标准方程x 2a 2-y 2b 2=1中,a >0,b >0且a ≠b .( )(2)双曲线标准方程中,a ,b 的大小关系是a >b .( ) (3)双曲线x 2-y 23=1的焦点在y 轴上.( )二.例题讲解与引申、扩展 1.双曲线定义的应用 例1 (1)双曲线x 216-y 29=1上一点A 到点(5,0)的距离为15,则点A 到点(-5,0)的距离为( )A.7B.23C.7或23D.5或25(2)如图221,双曲线x 2a 2-y 2b 2=1(a >0,b >0)的焦点为F 1,F 2,过点F 1作直线交双曲线的左支于点A ,B ,且|AB |=m ,则△ABF 2的周长为________.变式训练:已知圆M 1:(x +4)2+y 2=25,圆M 2:x 2+(y -3)2=1,一动圆P 与这两个圆都外切,试求动圆圆心P 的轨迹.2.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例2.根据下列条件,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经过点P ⎝⎛⎭⎪⎫3,154,Q ⎝ ⎛⎭⎪⎫-163,5; (2)c =6,经过点(-5,2),焦点在x 轴上; (3)a =4,c =5.变式训练:1.求适合下列条件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a =25,经过点A (2,-5),焦点在y 轴上; (2)与椭圆x 227+y 236=1有共同的焦点,它们的一个交点的纵坐标为4;(3)求经过点(3,0),(-6,-3)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求与双曲线共焦点,且过点的双曲线的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