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特色教案
- 格式:wps
- 大小:833.25 KB
- 文档页数:6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人教版必修2历史教案一、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介绍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以及对社会的影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1.了解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历程;2.掌握古代手工业的特点和主要产业;3.了解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1.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历程;2.古代手工业的特点和主要产业;3.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对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本节课程的教学重点是:1.理解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历程;2.理解古代手工业的特点和主要产业;3.理解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对社会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本节课程的教学难点是:1.理解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对社会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程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讲授、小组讨论和思维导图等。
六、教学过程1.开始自我介绍老师首先介绍自己,然后让学生相互介绍,为课堂气氛热络起来。
2.导入将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史通过图片和视频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鼓励学生查找相关资料来了解古代手工业。
3.讲授了解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历程、特点和主要产业。
同时,介绍古代手工业的技术含量和技术水平,激发学生对古代手工业的兴趣和好奇心。
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讨论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包括手工业的历史背景、主要产业、技术、商业等方面,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学习。
5.思维导图让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总结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历程和对社会的影响,让学生练习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6.结束语老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鼓励学生继续积极学习和探索。
七、教学评估1.教师通过观察、提问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2.学生通过课堂讨论、思维导图等方式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估;3.教师根据评估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八、教学资料1.人教版必修2历史教材;2.古代手工业发展史相关图片和视频;3.课堂小组讨论、思维导图等工具。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主备课人:一、课标要求: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手工业的发展及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冶铜、冶铁、炼钢技术的发展过程;制瓷业的发展过程及影响、“瓷都”景德镇;丝绸之路与明清时期丝织业成就2、过程与方法: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及突出成就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并在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了解自古以来中外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以及人类为发展社会经济、改善生活所做出的努力,进一步加深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的认识。
明确古代手工业的成就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从而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重点和难点:1、重点:我国古代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冶金技术、制瓷业、丝织业。
2、难点: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四、教学方法:由于古代手工业品保留下来的实物以及相关文字和影视资料较多,在课前,要求学生上纲搜集与本节课相关的资料和图片;课堂上,可展示精美图片,以展现中国古代手工业之精湛技艺。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1课时)中国古代手工业历史悠久,素称发达。
手工业作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最早是在什么时候?(原始社会晚期)进入夏商周时期手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当时手工业的主要经营形态是什么?(官营手工业)这种主要经营形态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与奴隶主贵族国有土地所有制相适应的)手工业:是指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
古代手工业包括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民营与家庭)一、素称发达的古代官营手工业1. 特点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管理,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主要生产武器和供官府和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
官营手工业里的工匠最优秀、原料最好、产品最精美。
【教案】【教学目的】1.让学生熟练掌握中国古代冶金业、制瓷业、丝织业为代表的手工业的发展历程。
2.让学生熟练掌握古代手工业各种经营形态以及各自的典型特征。
【教学重难点】1.官营手工业成就。
2.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教学时间】1课时【重难点“精讲”】一、整体感知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中国古代以冶金业、制瓷业、丝织业为代表的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技术高超,工艺精湛,长期居于世界前列,15世纪以后,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自然经济趋于瓦解,古代农业包括手工业生产逐渐衰落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是中国科技包括手工业生产在近代落后的根本原因。
二、官营手工业成就三、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四性”及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1.“四性”(1)进步性: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说明在中国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2)革命性:资本主义萌芽冲击并瓦解着传统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衰落的重要表现,对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3)弱小性:资本主义萌芽只在部分地区的少数行业中出现,稀疏而微弱。
(4)缓慢性:发展非常缓慢,始终在萌芽状态中徘徊,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2.阻碍因素(1)腐朽的封建制度的束缚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2)统治者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手工业者和商人课以重税,影响了扩大再生产的资金积累和国内市场的扩大。
(3)长期以来,歧视商人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4)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四、古代手工业各种经营形态的特点(1)市场因素——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对市场商品的需求量不大。
(2)官营压制——官营手工业占据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加之其规模大、技术精,对民营手工业产生了冲击。
(3)政策限制——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封建政府往往对之征收重税。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知识点拨(一)知识网络(二)历史解析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中国手工业彻底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当时的手工业主要是与人类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相关的部门,如生产工具、生活器皿的制造等。
夏商周时期,由于对青铜文化的崇尚,使得冶铜业在这一时期逐步占据主导地位,主要有各种青铜礼器、兵器和实用器的铸造。
汉代的手工业以千姿百态的陶制器皿和明器、陶俑的制造为主。
此外,漆器、铁器和铜镜铸造业也繁荣起来,造纸和丝织业也取得了开创性的进展。
青铜器日益衰退,制瓷业取而代之,瓷器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普遍使用。
隋唐时期手工业在部门、种类和技术方面,都超过前代。
大型铸铁件的出现标志着冶铁业飞速发展,丝织业、制瓷业的发展亦可与之相媲美,雕版印刷业也出现于此时。
宋元手工业最引人注目的是多姿多彩的瓷器,制瓷业繁荣一时。
各大名窑不断涌现,丝织业出现了缂丝、刺绣、织锦等新工艺,四大发明在这一时期得到完善与传播。
明清时期的手工业博采众长,门类增多,品种繁杂,不断发展。
二、学习自评(一)知识掌握1.明清时期,我国许多生产部门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其中不包括()A.云南的采铜业B.四川的井盐业 C.景德镇的制瓷业 D.河北的农业2.明清时期,南方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其中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不包括()A.苏州B.南京C.扬州 D.杭州3.我国古代制瓷业发达,其中根据国外客户的需要,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的朝代是()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二)能力提高1.我国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是()①由政府直接经营②生产不计成本,产品精美③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④产品主要用于高价出售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2.下列关于花楼机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出现在明朝②至少需要两三个人操作③专门用于精细丝织品的生产④一种棉纺织工具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④3.中国瓷器开始大量输出国外是()A.西汉开通“丝绸之路”后B.从唐朝起C.从宋朝起D.明清时期(三)延伸拓展1.下列关于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产力进步的结果B.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表现C.受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影响D.实行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2.明朝中后期,在苏州和杭州的一些纺织业部门,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
[教案]第2课古代⼿⼯业的进步2 领先世界的古代⼿⼯业知识能⼒⽬标(1)古代⼿⼯业是以农业为基础的,所以在学习本课知识前,必须先了解古代精耕细作农业发展的情况。
(2)在我国古代⼩农经济之下,商品经济也在发展,尽管处境⼗分艰难,但作为古代经济的⼀部分,与商品经济有着⼗分密切的联系。
(3)综合初中所学的有关历史事实,将我国古代⼿⼯业发展情况进⾏概括提炼,作为本课学习的基础。
课标内容全解⼀、素称发达的古代⼿⼯业1、中国古代⼿⼯业的产⽣与发展⼿⼯业是指依靠⼿⼯劳动,使⽤简单⼯具的⼩规模⼯业⽣产。
它开始从属于农业,直到原始社会晚期,才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的⽣产部门。
主要表现为家庭⼿⼯业。
夏商周时期,出现了官营⼿⼯业。
在官府垄断下,⼿⼯业得到了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民营⼿⼯业和家庭⼿⼯业开始出现,并逐步形成官营⼿⼯业、私营⼿⼯业和家庭⼿⼯业三种经营形态。
2、官营⼿⼯业在⼿⼯业中的地位在⼿⼯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中,官营⼿⼯业具有⼗分突出的地位。
表现在如下⼏个⽅⾯:①由政府集中经营,进⾏集中的⼤作坊⽣产;②产品主要是武器、军⽤品和官府贵族⽣活⽤品;③利⽤国家权⼒征调最优秀的⼯匠,采⽤最好的原料,⽣产不计成本,产品⼤多⾮常精美;④产品⼀般不在市场上流通。
3、民营⼿⼯业和家庭⼿⼯业民营⼿⼯业和家庭⼿⼯业⼏乎同时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前者由民间私⼈经营,主要提供民间消费的产品,其⽣产⽬的主要是在市场上出售,赚取利润;后者是以农民的家庭副业的⽅式出现的,产品主要供⾃⼰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上出售;由于我国长期盛⾏⾃给⾃⾜的⾃然经济,很少进⾏商品交换,同时由于官营⼿⼯业的服务范围相对狭窄,所以,家庭⼿⼯业所占⽐重是最⼤的。
4、中国古代⼿⼯业发展的特征①⼿⼯业⽣产部门不断增加与劳动分⼯越来越细。
②⼿⼯业技术不断进步。
③⼿⼯业⽣产规模不断扩⼤与⼯场⼿⼯业出现。
④官营、私营、家庭三种经营形态同时存在。
⑤经济重⼼南移与⼿⼯业⽣产布局相应发⽣变化。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教案A)【教学目标】1.掌握古代中国手工业两种经营形态即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2.掌握古代中国冶金、制瓷和丝织方面主要的生产技术,从中概括、归纳出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基本特征。
3.理解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重点难点】1.古代手工业的重要成就;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2.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导入新课】问题一:中国古代手工业在哪些行业取得了突出成就?……【新课推进】一、自主预习:阅读课文,回答问题、完成填充,了解知识结构、基本线索。
二、合作探究:生生师生讨论,理解历史、见解历史探究1:(1)列表比较三种主要手工业经营形态的特征和地位点拨方法:在充分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学会概括。
参考答案:见表(2)完成下表点拨方法:按时代在书上找出知识点并学会概括。
参考答案:见表探究2:(1)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有哪些特征?点拨方法:结合各朝代、各行业的特点找相似点进行概括。
参考答案:生产部门不断增多,分工日益细化;技术不断进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与工场手工业出现;官营手工业、民间手工业(民营、家庭)两种形态并存;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长期领先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还远销海外、享誉世界,广受欢迎。
(2)西方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工具的革新,而中国的手工业虽然成就突出,却未导致生产领域的技术革命,未实现生产力的极大飞跃。
结合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分析原因。
点拨方法:运用上一题的答案,在掌握特点的基础上找原因。
参考答案:①中国古代手工业与农业一样以自给自足为目的,规模小,社会需求不大,缺乏革新工具的动力和社会基础;(市场原因)②代表当时手工业最高水平的官营手工业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技术的发明革新不能服务与社会,使行业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技术原因)③官营手工业对工匠的束缚和压迫,使工匠缺乏改进技术的积极性;而私营手工业的小规模经营和世代严守技术秘密,使生产技术难以交流提高;(技术原因)④统治者往往对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加以限制,阻碍了生产的发展,不利于新技术的研制与发明。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教案一、课标要求: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进展的差不多史实。
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进展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把握古代中国手工业两种经营形状即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明白得它们的差不多特点。
(2)把握古代中国冶金、制瓷和丝织方面要紧的生产技术,从中概括、归纳出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差不多特点。
(3)明白得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巨进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固的重要因素。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大量的历史图片,指导学生观赏一些精深的手工业艺术品,并注意归纳鉴赏方法,提高学生探究古代手工业的爱好。
(2)运用历史材料引导学生归纳古代手工业产品的差不多特点,抓重点内容进行精讲,注意详略得当,剖析与讲解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我国古代手工业成确实是劳动人民勤劳和聪慧的结晶,培养民族自豪感;(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慧与才智,认识到古代许多手工业品具有极高艺术价值,从而增强爱护文物、爱护文物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古代手工业的重要成就;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巨进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固的重要因素。
难点:中国古代手工业进展的特点。
四、教材分析:本课教材要紧用三个子目向学生介绍了中国古代手工业进展进步的历程、特点及其突出成就: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艰巨经营的民间手工业;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教材一方面系统介绍了官营手工业进展的辉煌历程和民营手工业进展的艰巨历程;另一方面介绍了中国古代手工业对世界的阻碍:由于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不断进步,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专门早就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中国为世界文明的进展进步做出了突出奉献。
由于古代手工业品保留的实物以及相关文字和影视材料较多,建议在教学时,在条件承诺的情形下,能够组织学生赴当地博物馆参观考察,并适当地补充各种媒介的资料,增强学生对中国古代手工业成就的感性了解,进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爱护中华民族优秀遗产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