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3
阴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技术在化学除盐系统中由于设备缺陷或树脂存放时误装等原因,容易造成床内阴、阳树脂混合,使除盐系统再生不合格或制水水质变差。
本文利用阴、阳树脂的比重差,采用浮选法将混合过后的阴、阳树脂进行分离,从而恢复除盐系统出水品质,同时避免了更换树脂造成的浪费。
标签:阴树脂;阳树脂;氯化钠;搅拌;分离1 現状汽水二车间化水专业一级除盐设备F系列发现阴床出水电导率、pH、碱度均高,阴床再生后正洗、循环时间较长,且设备周期制水量明显下降,由原来的24小时降为19小时。
2 原因排查通过对F系列制水系统出水水质、系统流程的梳理,并且对阴床树脂进行取样分析鉴别,发现阴床内部树脂里确实含有部分阳树脂。
分析阴床内阳树脂的混入途径,结合反洗过程的工艺流程,进行查找。
因反洗罐只有一台,当阴阳床树脂交替输入反洗罐时,存在树脂存留现象,这样就会造成阳树脂混入阴床。
确认是在阴阳床大反洗过程中交替输入反洗罐时发生了树脂混杂。
3 解决措施①将F系列阳床反洗系统进行改造。
将F系列阳床反洗系统与老系统阳反洗系统进行改造,解决共用一台反洗罐的问题,杜绝了阳树脂再次混入阴床内的途径;②将阴床内混入的阳树脂进行分离。
对阴、阳树脂的性质加以研究,确定实施方案。
4 一级除盐系统阴阳树脂的分离方案4.1 阴阳树脂的物理特性阴阳树脂均呈球状颗粒,阴树脂粒度在0.45~0.9mm,阳树脂粒度在0.63~1.25mm,阴树脂密度在湿态状态下的颗粒密度为1.05~1.11g/mL,阳树脂密度在湿态状态下的颗粒密度为1.24~1.28g/mL(如表1)。
从表1可以看出阴阳树脂的颗粒粒径范围有交叉不能采用筛分法。
阴阳树脂颗粒密度(即湿真密度)差有0.17~0.19 g/mL。
只要找到一种合适的溶液密度在阴阳树脂颗粒密度之间就能使阴树脂漂浮,阳树脂沉淀,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4.2 浮选介质的选择在确立了采用浮选法分离树脂的基础上,还需考虑经济,无毒安全的浮选液。
离子交换技术在分离纯化中的应用离子交换技术是一种常见的分离纯化技术,可以用于水处理、生物制药、食品加工等领域。
它的原理是利用离子交换树脂选择性地吸附或排除离子,从而实现分离和纯化的目的。
本文将从离子交换原理、树脂类型、应用案例三个方面介绍离子交换技术在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一、离子交换原理离子交换原理是将离子在溶液中交换到具有相反电荷的载体固相物上,通过离子之间的互相通透,实现对离子的分离。
一般来说,离子交换过程可以分为吸附和洗脱两个步骤。
吸附是指离子从溶液中被固定在树脂中的过程,洗脱是指从树脂中洗出吸附的离子的过程。
根据离子交换树脂的不同,吸附和洗脱机制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强酸性树脂会通过Cation交换,选择性地吸附阳离子,但不会吸附阴离子。
当树脂中的阳离子达到饱和时,就需要用强酸性溶液进行洗脱,将吸附的阳离子洗出。
除了强酸性树脂,还有强碱性树脂、弱酸性树脂、弱碱性树脂等不同类型的离子交换树脂,可以用来选择性地吸附不同类型的离子。
二、树脂类型离子交换树脂的种类非常多,根据化学性质可以分为强酸树脂、强碱树脂、弱酸树脂、弱碱树脂、中性树脂等。
其中强酸性树脂多应用在酸度条件下吸附,以及一些特定物质的提取之中;强碱性树脂多应用在碱性条件下吸附,以及一些酸性物质的提取之中;弱酸性树脂可以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使用,可以吸附游离质子,也可以吸附一些阳离子;弱碱性树脂可以在碱性和中性条件下使用,可以吸附一些酸性物质。
在实际应用中,树脂的选择要根据离子的种类、浓度、pH值等多种因素来考虑。
另外,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树脂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物理性质,例如高机械强度、高温稳定性、低吸水率等。
三、应用案例离子交换技术在生物制药、化学工业、环境治理、食品加工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生物制药为例,离子交换技术可以用于制药中间体的分离纯化、蛋白质的纯化、寡核苷酸的提取等。
比如,将带正电荷的蛋白质溶液通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可以将蛋白质与其他离子分离开来。
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分离方法
阴阳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种能够有效分离混合液中的阴阳离子的
有效手段,它具有结构简单、分离效率高、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等优点。
阴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技术一般采用圆盘式过滤器或圆柱形过滤器,两者之间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圆盘式过滤器在安装树脂时采用新的设计理念,安装的树脂要比圆柱形过滤器使用的树脂要多,所以其空间效率更高,可以节约成本。
圆盘式过滤器采用整体净化处理,并且过滤器的渗透效率高,对于对对混合液中的大分子有良好的去除功能。
其次,圆柱形过滤器具有容易操作、渗透率高、可以实现高精度分离等优点,其安装树脂用量比圆盘式过滤器要少,可以有效降低成本,而且可以实现更高精度的分离、清洗和精炼。
此外,装有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的过滤器一般可以根据用户要求进行定制,定制的过滤器可以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包括采用不同类型的树脂,也可以改变过滤器的工作温度,以及改变混合液的流速,实现更高的分离效率。
最后,为了更好的分离效果,用户在选择过滤器时应考虑温度、pH值、流速等因素,这对改善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分离效果是有帮
助的。
同时,用户在选择与安装过滤器之前,最好先进行实验,以确保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阴阳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混合液分离方法,可以有效的将混合液中的阴阳离子分离出来。
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分
离效率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类型的过滤器、调整树脂的安装位置及工作温度和混合液流速等因素来进一步提高。
edi除盐原理
EDI(Electrodeionization)是一种新型的膜分离技术,也被称作连续电除盐技术。
它将电渗析和离子交换两种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在EDI单元中,离子交换树脂填充在阴阳离子交换膜之间,形成一个类似于堆叠在一起的滤床的结构。
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阳离子交换膜允许阳离子通过,阴离子交换膜允许阴离子通过,而阻止中性分子通过。
EDI的工作原理是: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分别通过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交换膜进入淡水室,从而对装填树脂进行连续再生。
离子交换树脂对水中离子的交换作用与电渗析技术相结合,使离子能够定向迁移,从而实现水的深度净化除盐。
EDI技术的优点在于它不需要使用酸、碱进行化学再生,因此可以连续制取高品质的超纯水。
此外,EDI技术具有技术先进、结构紧凑、操作简便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化工、食品和实验室等领域。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专业书籍或者咨询专业人士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阳离子交换色谱技术在分离和纯化中的应用色谱技术是化学分离和纯化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和制药工业的发展,对纯度和分离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
阳离子交换色谱技术(Cat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CEX)在分离和纯化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1.背景和原理阳离子交换色谱技术是基于样品中的带正电荷的离子与阳离子树脂中的离子交换而实现的。
在该技术中,分离工质通过与载荷相同的阴离子树脂交互作用,与离子交换树脂中的正离子相互作用。
根据样品中离子的大小、形状和电荷的强弱,可实现针对不同组分的分离和纯化。
阳离子交换色谱技术主要包括弱阳离子交换和强阳离子交换两种类型。
弱阳离子交换一般用于蛋白质、多肽和核酸的纯化,强阳离子交换则可适用于离子性低分子化合物的纯化。
2. 应用阳离子交换色谱技术在制药、生物技术、食品工业、农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2.1 生物技术阳离子交换色谱技术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最为广泛。
其应用范围包括:(1)蛋白质纯化:蛋白质在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存在。
利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可将中性物质与酸性物质区分开来,从而实现蛋白质的纯化和分离。
(2)核酸纯化:核酸分子具有负电性,可以与身胺基阴离子交换树脂相互作用。
利用此特性,可将核酸从混杂物中分离出来。
(3)多肽合成:多肽是生物大分子中重要的组成成分。
阳离子交换色谱技术可以将不同的多肽进行分离和纯化,从而实现多肽的合成。
2.2 制药工业制药工业是阳离子交换色谱技术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该技术可以用于药物的分离、纯化和检验中。
尤其是在复杂药物的分离和纯化中,阳离子交换色谱技术有着独特的优势。
2.3 食品工业在食品工业中,阳离子交换色谱技术主要用于少糖饮食、人工甜味剂和低盐饮食等领域的生产和工艺控制。
通过阳离子交换色谱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工业生产过程中必须隔离的离子或化合物的分离和纯化。
2.4 农业和环境保护在农业和环境保护中,阳离子交换色谱技术主要应用于土壤和水样中氨、锌、铜、铁、钙等离子的分离和检测。
阳离子交换树脂色谱柱
阳离子交换树脂色谱柱是一种常用的色谱分析技术中的一种分离柱。
它利用阳离子交换作用,将样品中的阳离子吸附在树脂表面,从而实现对阳离子的分离和富集。
阳离子交换树脂色谱柱通常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固定相和流动相。
固定相是指树脂材料,常见的有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和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流动相则是用于洗脱和分离阳离子的溶液,其组成和浓度可以根据分析物的特性进行调节。
在阳离子交换树脂色谱柱中,样品溶液经过预处理后,通过进样口引入柱内。
在流动相的作用下,阳离子会与树脂表面上的固定相发生离子交换反应,吸附在树脂上。
然后,通过改变流动相的组成或浓度,可以控制阳离子的洗脱时间,从而实现对不同阳离子的分离。
阳离子交换树脂色谱柱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常用于水质分析、生化分析、药物分析等领域。
它可以对阳离子进行高效、选择性的分离和富集,为后续的定量和鉴定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同时,阳离子交换树脂色谱柱也具有操作简便、分离效果稳定等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
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原理
阴阳离子交换树脂是通过采用极性疏水交换机理,将水中含有的不性质离子选择性地
转移到交换树脂上,以使水质达到洁净化的作用,它主要由改性精细颗粒制成,具有超强
的吸附、离子交换功能。
它采用阴离子交换过程,通过分子间电解反应,将含氯水中的阴
离子和阳离子反应,以减少氯份含量。
阴阳离子交换树脂原理:阴阳离子交换树脂原理其实就是一种两相拌和动力学的理论,它的本质是利用不同的阴阳离子,在硅胶膜提供的空间不可分解能量作用下,形成不可分
解的分子链结构,以实现对物质的转移,两相拌和。
这种拌和,是由极性疏水性交换机理
来实现的,它具有极强的疏水性金属离子交换能力,核心是在水中转移溶液中的盐分,物
理状态,原子结构的改变。
这种交换过程,有效地对水质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分离,实现水
质净化。
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工作实际就是通过引发一系列的电解反应和二相拌和反应,将含
氯水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反应,以降低氯份含量,在改善水质的同时又保护了体外环境,
使介质物安全达标,从而有效地净化了水质。
此外,当阳离子和阴离子发生反应,会产生
结晶,从而使水中的离子得以捕获,不仅能够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而且还有助于减少水
中的酸碱度,抗菌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为满足净水和环境保护的需要提供了有效技术保
障和环保方案。
阳离子交换柱阳离子交换柱是一种常用于分离和纯化化学物质的技术。
它利用阳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固定相,根据溶液中离子的不同吸附性能,实现对离子的选择性吸附和脱附。
这种柱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例如在医药、食品、环境等行业中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分离纯化、食品添加剂去除、废水处理等领域。
阳离子交换柱的原理是利用阳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功能基团与阴离子或中性离子发生吸附反应,实现分离效果。
树脂中的功能基团通常为强酸型或弱酸型。
在酸性条件下,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功能基团为RSO3H,其中R代表树脂骨架,S代表硫酸基团。
在强酸性条件下,树脂上的硫酸基团会与溶液中的碱性离子发生吸附反应,使其附着在树脂上。
而在弱酸性条件下,弱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功能基团为ROH,其中R代表树脂骨架,O代表醇基团。
在弱酸性条件下,树脂上的醇基团会与溶液中的碱性或中性离子发生吸附反应,实现分离。
以药物分离纯化为例,当药物分子溶解在溶剂中时,它可以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如药物带电的阳离子或带电的阴离子形式。
这些离子通过经过合适预处理的阳离子交换柱,溶液中的目标离子会被柱上的阳离子交换树脂选择性地吸附,而其他离子则会通过柱床流出。
随后,通过调整柱的工作条件,可以改变柱上离子的吸附或脱附状态,实现离子的纯化和分离。
阳离子交换柱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由于树脂颗粒的尺寸较小,表面积较大,能提供较好的离子交换效果。
其次,阳离子交换柱有较高的选择性,可以实现不同离子之间的精确分离和纯化。
此外,阳离子交换柱具有较好的再生性,通过调整流动相的成分和条件,可以实现柱的再生和重复使用。
最后,阳离子交换柱操作简单、工艺成熟,成本相对较低。
在药物分离纯化领域,阳离子交换柱广泛应用于对药物的纯化、浓缩和分离。
其工艺流程一般包括样品前处理、柱填充和固定相预处理、样品进样、溶剂洗脱和固体废弃物处理等步骤。
在实践中,根据药物的性质和应用需求,可以选择不同功能型号的阳离子交换树脂和不同的操作条件,以实现对药物的高效纯化。
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原理
阴阳离子交换树脂(以下简称交换树脂)是一种强有力的吸附剂,它以微米级的精细孔道构建而成,能有效地吸附溶液中的离子。
交换树脂具有以下特点:它在饱和后仍可继续处理溶液;它可以通过离子交换或碱化形式来实现废处理;它能够做到高效、快速的油水分离;它的处理效率高,对环境也比较友好。
离子交换树脂的原理是: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种具有高度结构化特性的树脂,其表面上有大量的孔来容纳离子。
当溶液中的离子进入交换树脂孔道内时,由于离子与树脂表面的电荷互作用,使离子具有一定的吸附性能。
在离子交换树脂饱和时,将会处理更多的离子,使得饱和树脂充分利用,实现最大的吸附效果。
交换树脂的特性决定了其应用范围的广泛性。
它可以用于废水处理、脱硫、除氰、脱色等多种应用。
在废水处理中,它可以有效地去除悬浮物、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
在脱硫中,它能有效地从气体中去除各种有毒物质,净化空气,保护环境。
在除氰中,它可以从水体中有效地去除氰化物等有毒物质。
此外,它也可以用于食品处理、抗菌剂制备等。
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吸附剂,它既能保护环境,又能净化水源、保证安全,是废水处理的重要手段。
然而,离子交换树脂的使用对环境的污染也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废水处理中,应注意避免过量使用离子交换树脂,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又要保证效果达到最优。
综上所述,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种重要的环境保护吸附剂,它可以有效地吸附溶液中的离子,从而减少废水、污水、空气等污染物的释放。
它快速、高效、可靠,为工业废水处理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净化技术。
离子交换层析的原理
离子交换层析是一种常见的分离技术,它可以用来把一种溶液中的某种离子从其他离子中分离出来。
离子交换层析是一种物理离子分离技术,它不同于化学反应形成的离子交换,而是利用物理作用将离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这种技术是利用离子交换树脂(也称为离子交换膜)的特性来实现离子的分离。
离子交换树脂由某种吸附性的有机分子组成,有一定的离子交换能力。
树脂内的离子可以与外界的离子交换,从而达到分离离子的目的。
离子交换树脂有不同的类型,如离子交换树脂、质子交换树脂、碱性离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等。
这些树脂的性质决定了它们可以交换和分离的离子类型。
离子交换树脂可以对溶液中的离子进行分离,如金属离子、有机离子和无机离子等。
主要的离子分离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活化、离子交换和洗涤。
在活化阶段,通常用离子交换树脂的阳离子形式来活化离子交换树脂,从而使离子交换树脂具有离子交换能力。
在离子交换阶段,离子交换树脂强制把溶液中的离子以离子形式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这种过程也被称为离子交换。
最后,在洗涤阶段,我们可以利用饱和盐水来洗涤离子交换树脂,从而达到更高的离子分离效果。
离子交换层析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分离技术,它可以用来分离复杂的溶液中的离子,为化学分析提供了非常可靠的结果。
它的应用广泛,
可以用于矿物质的分离、污染物的测定以及生物体中的某些离子的测定等。
离子交换层析技术在许多领域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在化学分析、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阴离子交换树脂的洗脱顺序
阴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种常用的分离纯化技术,在生物制药中被广泛应用。
其中,洗脱顺序是影响其分离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常情况下,阴离子交换树脂的洗脱顺序可分为三个步骤:初步洗脱、中间洗脱和最终洗脱。
初步洗脱主要是通过缓冲液的pH值调整,使细胞外蛋白等有电负性的物质从树脂上解离出来。
常见的缓冲液有磷酸盐缓冲液、醋酸盐缓冲液等。
中间洗脱是在初步洗脱的基础上,通过逐渐增加盐浓度,使更多的负离子从树脂上解离出来。
常用的盐有氯化钠、硫酸钠等。
最终洗脱则是通过改变pH值或使用较强的洗脱剂,使阴离子交换树脂上的负离子全部解离出来。
常用的洗脱剂有甲醇、丙酮等。
不同的样品可能需要不同的洗脱顺序,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
此外,在进行洗脱时,也需要注意树脂的稳定性和树脂与样品之间的亲和力,以达到最佳的分离效果。
- 1 -。
离子交换树脂法离子交换树脂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纯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环境保护、食品加工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离子交换树脂法的原理、应用以及优缺点。
一、离子交换树脂法的原理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种具有离子交换能力的高分子材料,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和选择性。
它由大量的交联聚合物组成,其中含有一些可以与溶液中的离子发生交换反应的官能团。
当溶液通过离子交换树脂时,溶液中的离子会与树脂中的固定离子交换位置,使溶液中的离子被树脂吸附下来,从而实现对离子的分离纯化。
离子交换树脂法的分离过程主要包括吸附、洗脱和再生三个步骤。
首先,将待处理的溶液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床层,树脂上的固定离子与溶液中的目标离子发生吸附反应,目标离子被树脂吸附下来。
然后,通过改变溶液的pH值、离子强度或添加特定的洗脱剂等方式,将吸附在树脂上的目标离子洗脱出来,得到纯净的目标物质。
最后,通过再生处理,将树脂中的固定离子再生,使其恢复吸附能力,以便下一轮的分离操作。
离子交换树脂法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工业生产是离子交换树脂法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
在化工、制药、电子等行业中,离子交换树脂法被用于分离和纯化目标物质,去除杂质,提高产品的纯度和质量。
例如,离子交换树脂可以用于水处理,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物、硬度物质等。
另外,离子交换树脂还可以用于废水处理,去除废水中的有害离子,净化废水,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离子交换树脂法还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领域。
食品加工过程中,离子交换树脂可以用于去除食品中的杂质、色素、异味物质等,提高食品的品质和口感。
例如,离子交换树脂可以用于提取果汁中的杂质,去除苦味物质,改善果汁的口感;还可以用于去除啤酒中的苦味物质,使啤酒更加醇香。
三、离子交换树脂法的优缺点离子交换树脂法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离子交换树脂法操作简单,设备投资相对较低,适用于各种规模的生产工艺。
其次,离子交换树脂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树脂和操作条件,实现对目标离子的高效分离。
阴阳离子交换法
阴阳离子交换法是一种在化学分离和净化过程中常用的技术手段,它通过阴离子交换
剂将正电荷的阳离子(如钠离子Na+)以及负电荷的阴离子(如氯离子Cl-)从溶液中进
行分离,从而达到净化的效果。
阴阳离子交换法主要是利用单体型交换剂中的离子(如树脂),将溶液中混合的质子
和离子交换成其他的离子(如碱金属离子或酸金属离子),以达到净化的效果。
简单的说,无论溶液中的阳离子(如钠离子)或阴离子(如氯离子),它们的离子均可被混合物离子
所替代,从而净化溶液。
阴阳离子交换法一般是将溶液中的杂质分离出来,因此,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对水、汽
水中的酸碱度,水质中的重金属以及食物行业中的某些污染物作出处理。
其原理是将溶液
中杂离子(如氯离子)表面替换介质(如交换剂)上的离子,从而增加或减少溶液中各种
离子的浓度,从而达到净化的效果。
在阴阳离子交换过程中,使用的树脂有三种:聚丙烯酰胺树脂、碳酸树脂和离子交换
树脂。
聚丙烯酰胺离子交换树脂出了做为中和剂和抗硝酸不活性树脂以外,还可以用于单
离子和液体金属净化处理;碳酸树脂可以与氨基酸及氨基酸衍生物反应,用于重金属净化
处理;而离子交换树脂可以在碱性或酸性溶液的环境下净化某些有机物,也可用于食品清
洁净化工作。
阴阳离子交换法可以较快的实现分离和净化,因此,在化学工业和食品行业中经常使用,而且能够快速有效地净化溶液,达到浓缩和净化的最终效果。
离子交换色谱法的分离原理和操作步骤离子交换色谱法(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是一种常用的高效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药物研究、生物化学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该技术的原理基于离子间的互相吸附和解吸作用,通过离子交换剂和淋洗缓冲液的选择实现目标物质的分离和纯化。
一、分离原理:离子交换色谱法的分离原理是基于离子交换剂与样品中离子的相互作用。
离子交换剂通常是具有固定电荷的树脂材料,其内部可以连接带正电(阴离子交换树脂)或带负电(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功能基团。
当样品中的离子进入色谱柱,会与离子交换剂表面的功能基团发生静电相互作用,发生互相吸附。
在离子交换色谱的过程中,树脂固定相上的离子交换剂与样品中的离子发生竞争吸附,较强的离子与树脂固定相发生更强的吸附,较弱的离子则发生较弱的吸附。
通过调整淋洗缓冲液的性质和浓度,可以改变离子交换剂与样品中离子的相互作用强度,实现对目标物的选择性吸附和解吸。
二、操作步骤:1. 样品预处理:将待检样品进行前处理,例如提取、浓缩和溶解等步骤,以获得适合分析的样品。
2. 样品加载:将样品通过进样口注入离子交换色谱柱中,尽量避免空气进入,以免影响分析结果。
3. 柱洗脱:通过在色谱柱上通入淋洗缓冲液,将非目标物质从固定相上洗脱。
淋洗缓冲液的性质和浓度需要根据目标物质的亲和性进行选择。
4. 目标物洗脱:通过改变淋洗缓冲液的性质和浓度,实现目标物质与固定相的离子交换。
通常,当淋洗缓冲液中的离子浓度增加时,目标物质与固定相之间的离子交换作用会减弱,从而实现目标物质的洗脱。
5. 柱平衡:在每次使用色谱柱之前,都需要进行柱平衡步骤。
通过使用柱平衡液将色谱柱进行适当的平衡,以确保每次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重现性。
6. 数据采集和分析:最后,用适当的检测器检测洗脱出的样品,并对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
根据峰面积或峰高,可以定量分析目标物质的含量。
离子交换色谱法作为一种高效的分离技术,具有分析速度快、选择性高、分辨率好等优点。
阴离子交换层析原理
阴离子交换层析是一种常用的色谱分离技术,其原理是利用固定在固定相上的阴离子交换剂与待分离物质中的阴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物质的分离。
在这种技术中,固定相通常是一种带有阴离子交换基团的树脂,而移动相则是一种能够与阴离子交换剂竞争结合的离子溶液。
在进行阴离子交换层析时,待分离物质首先被溶解在移动相中,并注入到固定相柱中。
由于固定相上的阴离子交换剂具有一定的亲和性,它们会与待分离物质中的阴离子发生竞争性结合,从而使得不同阴离子之间发生分离。
随着移动相的不断流动,不同的阴离子将会以不同的速率被释放出来,从而实现它们的分离。
在实际的应用中,阴离子交换层析技术通常被用于分离和富集水中的阴离子物质,比如离子色谱法中常用的氯离子、硝酸盐离子、磷酸盐离子等。
此外,阴离子交换层析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生物化学领域,用于分离和富集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中的阴离子物质。
总的来说,阴离子交换层析技术是一种简单、快速、高效的分离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对其原理的深入理解和实际操作的掌握,可以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的科研和生产中,为我们的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离子交换分离技术的操作步骤和样品制备离子交换分离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纯化方法,它基于离子交换树脂对样品中离子的选择性吸附和释放效应。
本文将介绍离子交换分离技术的操作步骤和样品制备方法。
1. 离子交换树脂选择离子交换树脂的选择是离子交换分离技术的关键之一。
树脂种类繁多,根据离子交换位点的性质可分为阴离子交换树脂和阳离子交换树脂。
根据样品中的目标离子,选择相应的交换树脂,以实现对目标离子的选择性吸附。
2. 树脂的预处理选择合适的树脂后,需要对树脂进行预处理以保证其良好的分离效果。
预处理的方法包括酸洗、碱洗等。
一般来说,需要将树脂与浓度适宜的酸或碱溶液进行反复洗涤,以去除树脂表面上的杂质和不稳定性物质。
3. 样品准备在进行离子交换分离前,需要对样品进行适当的制备。
样品的制备包括溶解样品、稀释样品等。
在样品制备过程中,需要保证样品的稳定性和均匀性,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4. 样品进样样品制备完成后,将样品以适量的体积进样到装有离子交换树脂的柱子或其他装置中。
进样时需注意保持流速适中,避免样品的过量进入树脂层,影响离子交换的效果。
5. 确定进样量和流速进样量和流速的选择对离子交换分离的效果和分离时间有重要影响。
进样量过大会导致树脂饱和,过小则会降低分离效率。
流速过大会降低离子交换的效果,流速过小则会延长分离时间。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进行不同进样量和流速的优化实验,选择最佳参数。
6. 洗脱和回收目标离子进样量和流速确定后,根据样品中的目标离子和树脂的选择性,选择合适的洗脱剂洗脱目标离子。
洗脱剂的选择需考虑洗脱效果、分离度和后续分析的需求。
洗脱后的目标离子可以进一步进行浓缩或纯化,以满足后续应用的需要。
7. 实验结束和设备清洗离子交换分离实验结束后,需要对装置和仪器进行彻底清洗,避免后续实验的干扰和交叉污染。
常见的清洗方法包括用去离子水或其他适当的溶液进行反复洗涤。
在实际的离子交换分离实验中,操作步骤和样品制备方法的选择需根据具体的分离要求和实验条件灵活调整。
第六章离子交换分离技术1.离子交换法是应用离子交换剂作为吸附剂通过静电引力吸附在离子交换器上,然后用洗脱剂洗脱下来从而达到分离、浓缩、纯化的目的。
现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分离过程在原料液脱色、除臭、目标产物的提取,浓缩和粗分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离子交换法要使用离子交换剂,常用的离子交换剂有两种:使用人工高聚物作载体的离子交换树脂是使用多糖做载体的多糖基离子交换剂3.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种不溶于酸、碱和有机溶剂的固态高分子聚合物。
4.离子交换树脂的构成:载体或骨架:功能基团;平衡离子或可交换离子5.离子交换反应是可逆的,符合质量作用定律6.离子交换树脂按照活性离子的分类树脂活性离子带正电荷,可与溶液中的阳离子发生交换,称为阳离子交换树脂树脂活性离子带负电荷,可以溶液中的阴离子发生交换,称为阴离子离子交换树脂7.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纯化物质主要通过选择性吸附(进行吸附时具有较强的结合力)和分步洗脱这两个过程来实现8.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洗脱顺序:酸性<中性<碱性9.离子交换树脂的分类方法有4种按树脂骨架的主要成分分:聚苯乙烯型树脂;聚苯烯酸型树脂;多乙烯多氨-环氧氯苯烷树脂;酚-醛型树脂;按骨架的物理结构来分:凝胶型树脂(微孔树脂,呈透明状态,高分子骨架);大网格树脂(大树树脂,填充剂);均孔树脂(等孔树脂);按活性基团分类:阳离子交换树脂,对阳离子具有交换能力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活性基团为硫酸基团(-SO3H)和次甲酸磺酸基团(-CH2SO3H)。
都是强酸性基团能在溶液中解离出H+。
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活性基团由羧基(-COOH)和酚羟基(-OH),交换能力差。
阴离子交换树脂:活性基团为碱性,对阴离子具有交换能力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活性基团为季铵基团(-NR3OH),能在水中解离出OH-而呈碱性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伯氨基(-NH2)仲氨基(-NHR)或叔氨基(-NR2),能在水中解离出OH-,但解离能力较弱,交换能力差以上4种树脂是树脂的基本类型,各种树脂的强弱最好用其活性基团的pK来表示11.大孔型离子交换树脂的特点载体骨架交联度高,有较好的化学和物理稳定性和机械强度孔径大表面积大,表面吸附强孔隙率大,密度小12.离子交换树脂的命名由3位阿拉伯数字组成:第一位数字代表产品的分类,第二位数字代表骨架,第三位数字微顺序号13.离子交换树脂的理化性能:交联度;交换容量;粒度和形状(色谱用50到100目树脂,一般提取纯化用20到60目树脂);滴定曲线(是检验和测定离子交换树脂性能的重要数据);稳定性;膨胀性(膨胀度)14.交换容量(名解):是每克干燥的离子交换树脂或每毫升完全溶胀的离子交换树脂所能吸附的一价离子的毫摩尔数。
阴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技术
作者:盛海帝焦新民周静
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上旬刊》2018年第07期
摘要:在化学除盐系统中由于设备缺陷或树脂存放时误装等原因,容易造成床内阴、阳树脂混合,使除盐系统再生不合格或制水水质变差。
本文利用阴、阳树脂的比重差,采用浮选法将混合过后的阴、阳树脂进行分离,从而恢复除盐系统出水品质,同时避免了更换树脂造成的浪费。
关键词:阴树脂;阳树脂;氯化钠;搅拌;分离
1 现状
汽水二车间化水专业一级除盐设备F系列发现阴床出水电导率、pH、碱度均高,阴床再生后正洗、循环时间较长,且设备周期制水量明显下降,由原来的24小时降为19小时。
2 原因排查
通过对F系列制水系统出水水质、系统流程的梳理,并且对阴床树脂进行取样分析鉴别,发现阴床内部树脂里确实含有部分阳树脂。
分析阴床内阳树脂的混入途径,结合反洗过程的工艺流程,进行查找。
因反洗罐只有一台,当阴阳床树脂交替输入反洗罐时,存在树脂存留现象,这样就会造成阳树脂混入阴床。
确认是在阴阳床大反洗过程中交替输入反洗罐时发生了树脂混杂。
3 解决措施
①将F系列阳床反洗系统进行改造。
将F系列阳床反洗系统与老系统阳反洗系统进行改造,解决共用一台反洗罐的问题,杜绝了阳树脂再次混入阴床内的途径;
②将阴床内混入的阳树脂进行分离。
对阴、阳树脂的性质加以研究,确定实施方案。
4 一级除盐系统阴阳树脂的分离方案
4.1 阴阳树脂的物理特性
阴阳树脂均呈球状颗粒,阴树脂粒度在0.45~0.9mm,阳树脂粒度在0.63~1.25mm,阴树脂密度在湿态状态下的颗粒密度为1.05~1.11g/mL,阳树脂密度在湿态状态下的颗粒密度为1.24~1.28g/mL(如表1)。
从表1可以看出阴阳树脂的颗粒粒径范围有交叉不能采用筛分法。
阴阳树脂颗粒密度(即湿真密度)差有0.17~0.19 g/mL。
只要找到一种合适的溶液密度在阴阳树脂颗粒密度之间就能使阴树脂漂浮,阳树脂沉淀,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4.2 浮选介质的选择
在确立了采用浮选法分离树脂的基础上,还需考虑经济,无毒安全的浮选液。
从查询到的资料看氯化钠(俗称盐)溶解液20℃,浓度24~26%,密度在1.180~1.197。
溶液密度介于阴阳树脂颗粒密度之间的中间值。
可完全满足浮选液浓度要求,且氯化钠溶液无毒无害,无腐蚀性,安全经济。
完全满足上述要求。
见表2。
溶液浓度在25~26%的状态下已基本到达饱和状态,即使加入过量的氯化钠固体,溶液浓度也不会发生变化。
为便于实际操作时氯化钠溶液浓度稳定且易于控制,决定将氯化钠浓度在26%时的溶液作为浮选介质。
4.3 实验论证
室温下用1000mL的量筒盛装饱和氯化钠溶液,并使容器底部有过量的氯化钠固体以确保溶液呈饱和状态。
将床体内200mL的混杂树脂倒入容器内,玻璃棒加以搅拌。
20分钟后,观察到有少量树脂沉淀,其余树脂漂浮在氯化钠溶液表面。
取漂浮树脂进行鉴别全部是阴树脂,取沉淀树脂进行鉴别是阳树脂。
说明利用氯化钠饱和溶液对树脂进行分离的方法可行。
为阴阳树脂的分离实践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5 阴阳树脂分离方案
现场反洗罐作为分离容器。
将反洗罐清洗干净,打开下人孔,经计算加入2t固体氯化钠,封下人孔。
将阴床内强阴树脂输至反洗罐,并打开上人孔取适量溶液测量溶液密度,使其溶液浓度保持始终保持在饱和氯化钠浓度。
开启压缩空气小流量进气搅拌约1小时,使氯化钠固体快速溶解,同时对混杂树脂进行充分搅拌分层。
然后关闭压缩空气,静置约20分钟,重复开启关闭压缩空气部3次,使阴、阳树脂有充分时间漂浮、沉降和分层,达到分离目的。
同时取顶部树脂进行鉴别,直至上层树脂中无阳树脂存在。
6 强阴树脂复苏
分离后的强阴树脂用NaOH溶液进行再生还原即可使阴树脂恢复交换能力。
通过跟踪观察分离后的阴床出水指标合格,达到分离树脂的目的。
7 经济效益
由于树脂的成功分离,避免了更换树脂。
阴床内强阴树脂10吨,每吨树脂约1.0万元,则节约更换树脂费用约10万元。
8 总结
在水处理除盐系统中,由于设备或操作等原因很容易造成阴、阳树脂的混杂,通过选用饱和氯化钠溶液作为中间浮选介质,对混杂的阴阳树脂进行分离,使阴树脂在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漂浮,阳树脂下沉淀的特性,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这种分离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所需分离设备易于制作,分离费用低,分离效果好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