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病人的护理
- 格式:pptx
- 大小:562.50 KB
- 文档页数:29
泌尿系感染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观察有无尿路刺激征的表现。
2、注意有无腰痛、畏寒、疲乏无力、恶心、腹痛、腹胀及腹泻情况。
二、护理措施
1、活动与休息: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
2、饮食护理:进食清淡、富含维生素、水分及高热量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无水肿情况下每天饮水量应达 2000 毫升以上。
3、密切观察病情:高热患者每天测量体温 6 次,中、低度热患者每天测量体温 4 次。
4、对症护理:高热患者遵医嘱及时进行物理或药物降温并做好降温记录。
5、预防感染:保持患者口腔清洁湿润,高热时口腔护理每天 1 次。
6、健康指导:协助患者正确留取尿标本,留细菌培养标本时尿液应在膀胱停留 6 小时留取后及时送检。
7、心理护理:做好心理护理,改善患者焦虑、烦躁情绪。
三、健康指导要点
1、进食清淡、富含维生素、水份及高热量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无水肿情况下每天饮水量应达 2000 毫升以上。
2、保持内衣清洁干燥,病情稳定后可进行适当活动。
3、教育患者避免憋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注意事项
遵医嘱正确使用抗生素,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防止二重感染。
尿路感染患者的护理体会李彦红张淑华任冬梅张新尿路感染(UTI)是指各种病原微生物在尿路中生长、繁殖而引起的尿路感染性疾病。
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
上尿路感染主要是肾盂肾炎,是尿路感染中常见类型,临床上分为急性肾盂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
下尿路感染包括膀胱炎和尿道炎。
本病多发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0:1,尤以女婴、老年妇女、婚育年龄女性患病率高。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收治患者28例,其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在18~54岁之间,平均年龄在38.2岁。
1.2方法与结果: 尿路感染以抗感染治疗为主,同时配合休息,多饮水,勤排尿。
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后,2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预后良好。
2.护理措施2.1指导休息与活动①急性肾盂肾炎第1周应卧床休息,可采用屈曲位,以减轻炎症引起的肾区痛。
尽量不要久站或久坐,以防肾脏下移、牵拉,加重疼痛。
②慢性肾盂肾炎患者一般不宜从事重体力活动,注意增加休息和睡眠时间。
③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
谈一些患者感兴趣的话题,做一些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的活动,如听音乐、看电视等,以减轻焦虑,缓解尿路刺激症状。
2.2饮食护理给予清淡、富含营养、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此外,多饮水(白开水或茶水),是减轻尿路刺激症状的重要措施。
若无禁忌每天饮水量在2500ml以上,勤排尿(2~3小时至少排尿1次),以达到冲洗尿路,减少细菌在尿路滞留的目的。
2.3观察病情密切观察患者膀胱刺激症状、发热情况、尿液检查及尿细菌培养结果。
2.3.1警惕并发症:急性肾盂肾炎抗感染治疗2周后,仍有持续发热者,应注意有无并发症,如肾盂积脓、肾周脓肿等。
2.3.2警惕重新感染:治疗后症状消失,尿菌转阴后6周再次出现真性菌尿,菌种与上次不同,称为重新感染。
治疗方法与首次发作相似。
2.3.3警惕病情复发:经治疗症状消失后,尿菌转阴后6周内再次出现真性菌尿,菌种与上次相同,称为复发。
尿路感染的护理计划尿路感染又称泌尿系统感染,是尿路上皮对细菌侵入导致的炎症反应,通常伴随有菌尿和脓尿。
根据感染部位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根据两次感染之间的关系可分为孤立或散发性感染和复发性感染,后者又可分为再感染和细菌持续存在,细菌持续存在也称为复发;根据感染发作时的尿路状态又可分为单纯性尿路感染、复杂性尿路感染及尿脓毒血症。
尿路感染常多发于女性,尤其多发于性生活活跃期及绝经后女性。
常见的护理问题有:l.体温过高与细菌感染有关。
2.排尿异常与膀胱、尿道炎症有关。
一、体温过高与细菌感染有关[相关因素]1.感染。
[主要表现]1.体温增高,呼吸变快,口干,全身肌肉酸痛。
[护理目标]1.体温降到正常范围[护理措施]1. 监测生命体征,注意体温的变化。
2.保持病房环境清洁,定时开窗通风,定期进行空气消毒,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合适,注意保暖,出汗后及时更换衣服。
3.鼓励病人多饮水,摄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4.高热时可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退热药。
5.加强个人卫生,如口腔卫生、会阴清洁、皮肤清洁。
[重点评价]1.体温降到正常范围二、排尿异常与膀胱、尿道炎症有关。
[相关因素]1.尿频、尿急、尿痛2.感染。
[主要表现]1.尿频、尿急、尿痛[护理目标]1.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减轻或消失。
[护理措施]1.休息:急性发作期,卧床休息,取屈曲位,尽量勿站立或坐直;保持心情愉快,防止过分紧张加重尿频。
2.增加水分摄入:尿感者每天摄水量不低于2000ml,保证每天尿量在1500ml以上。
3.保持会阴的清洁,不憋尿。
4.缓解疼痛:指导病人进行膀胱区热敷或按摩5.遵医嘱用药。
[重点评价]1.评估病人排尿形态、次数、量。
2.了解两次排尿的间隔时间。
尿路感染护理中的注意点
1. 保持患者舒适:尿路感染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患者可能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给患者带来很多不适感。
所以,在护理中要注重患者的舒适,给予温暖、安静的环境,避免嘈杂声音和其他刺激。
2. 注意个人卫生:尿路感染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所以在护理中要注意防护和个人卫生。
护理人员要保持干净整洁,经常洗手、换洗工作服和手套,避免感染传播。
3. 规范护理操作: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做到规范操作,包括正确洗手、正确使用消毒液等。
对于导尿管等医疗器械的使用也要注意操作规范。
4. 饮食调理:饮食对尿路感染的康复也有很大的影响。
在护理中要注意给予患者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等。
5. 给予药物治疗:尿路感染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消灭病菌,护理人员在医生的指导下要正确给予患者药物治疗,按时按量吃药,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6. 关注患者变化: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症状可能有所变化,护理人员要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
7. 定期复查治疗效果:尿路感染的治疗过程是一个长期过程,在治疗过程中要定期对患者进行复查,评估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尿路感染病人的护理尿路感染简称尿感,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
上尿路感染主要是肾盂肾炎,下尿路感染主要是膀胱炎。
本病以妇性多见。
老年男性因前列腺肥大,尿感发生率可增加。
老年男性和女性的发生率可高达10%,但多为无症状性细菌尿。
有症状的尿感,仍以育龄期的已婚女性多见.【病因及发病机制】一、病因本病多为细菌直接引起的尿路炎症,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最常见,约占70%以上,其次依次是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产气杆菌、沙雷杆菌、产碱杆菌、粪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葡萄球菌。
偶见厌氧菌感染。
另外,其他微生物侵入尿路也可引起尿感。
我重点阐述细菌感染引起的尿路炎症.二、发病机制1、感染途径上行感染为最常见的感染途径。
由于女性的尿道较男性短而宽,且尿道口离肛门近,尿道口常有肠源性革兰阴性杆菌寄居,在诸如性交等情况下,这些细菌可进入膀胱,故受感染的机会增高。
此外,可见少量的血行感染.2、机体抗病能力正常情况下,细菌可进入膀胱,但并不都能引起尿感的发生.这与尿液的冲刷作用、尿路黏膜的杀菌能力、男性前列腺的杀菌作用及尿液不利于细菌生长等因素有关.3、易感因素在各种易感因素影响下,尿路抵抗力会被削弱,容易发生尿感。
最主要的易感因素是尿路的复杂情况(如尿路结石、尿道异物、肿瘤、膀胱-输尿管反流、多囊肾等)所导致的尿流不畅,其尿感的发生率较正常者高12倍,有这种情况的尿感称复杂性尿感.泌尿系统畸形人,会因机体的抵抗力下降而发生尿感。
此外,长期卧床的慢性病、艾滋病及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的病人,会因机体的抵抗力下降而易发生尿感,。
其他常见因素有尿道内或尿道口周围的炎症病变、局部使用杀精化合物避孕、导尿和尿路器械检查、遗传因素等均可增加尿感的易感性。
4、细菌的致病力细菌进入膀胱能否引起尿感与其致病力有很大关系。
如大肠杆菌,只有少数具有特殊致病力的菌能引起症状性尿感。
细菌的致病力决定于其对尿路上皮细胞的吸附能力.【临床表现】(一)急性膀胱炎约占尿感的60%,病人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伴有耻骨弓上不适。
泌尿系感染是由细菌引起的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病的总称。
一般以腰痛、尿频、尿急、尿痛为主要临床特点。
患者中小儿比成人多,女性比男性多,且易反复发作。
引起泌尿系炎症的致病菌80%是肠道的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粪链球菌。
急性单纯性泌尿系感染多由一种病原菌引起,慢性、反复发作的感染,可能有先天性泌尿系异常,大约有1/2~1/3的病人有膀胱、输尿管反流,或有结石、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症。
一、护理措施
(一)饮水护理:无肾功能不全,无尿,水肿,心肺功能异常等情况时,鼓励病人多饮水,
每日饮水量2000ml以上。
(二)常规检查:尿常规、尿沉渣找细菌、真菌培养等均应留晨尿。
对女性和包皮过长男性者,应先清洁外阴部尿道口。
各种尿标本收集后,均应立即送检
(三)发热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体温在39℃以上者,应予物理降温。
注意口腔护理,保持患者身体清洁,按时擦浴,及时更换衣服及被单,并注意保暖使患者舒适。
(四)选择有效抗菌药。
(五)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人员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取得患者信任,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向患者解释病因及预后,减轻患者紧张焦虑情绪,教会患者自我放松的方法,以减轻紧张焦虑。
二、健康教育:
1.保持心情舒畅,注意休息。
2.坚持大量饮水.
3.注意个人卫生。
三、主要护理问题
1.疼痛:与尿路刺激征有关。
2.发热:与细菌感染有关。
3.舒适的改变:与高热有关。
尿路感染病人的护理尿路感染是指细菌进入尿路系统引起的感染,主要包括膀胱炎、尿道炎和肾盂肾炎。
尿路感染的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或灼热感、腰部或下腹疼痛、尿中带血等。
对于尿路感染病人的护理,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注意事项:1.增加水分摄入:病人需要多喝水以促进尿液排出,同时有助于冲洗尿路系统,减少细菌滋生。
饮水量应保持在每天2000-3000毫升。
2.避免过度憋尿:建议病人遵循正常的排尿规律,避免过度憋尿,及时排尿有助于冲洗尿道,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
3.维持私密卫生:病人应正确清洗外阴区,避免使用过于刺激的洗液,注意保持干燥。
女性患者尽量从前向后拭擦,以防止细菌在肛门区域向尿道扩散。
4.避免过多摄入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对于尿路感染病人,建议减少咖啡因、酒精和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和饮料的摄入,以免刺激尿路系统。
5.规律进食:病人需要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避免过度饥饿或饱食。
合理的膳食结构包括适量的蛋白质、优质碳水化合物、蔬菜和水果,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6.坚持规律排便:便秘是尿路感染的一个恶化因素,病人应保持规律排便,避免便秘。
7.使用抗生素治疗: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来治疗尿路感染。
病人需要按医嘱准时服用抗生素,并完成全程治疗,以防细菌耐药。
8.避免使用刺激性药物:避免使用对尿路刺激较大的药物,如保胆通、一些利尿剂等。
9.遵守医生的嘱咐:病人需要按医生的嘱咐进行治疗和康复,定期复诊以监测病情。
10.注意身体保暖:保持适当的体温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降低细菌感染的机会。
11.定期监测尿液情况:定期检查尿液进行细菌培养,以判断感染情况和治疗效果。
12.注意休息:病人需要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总之,尿路感染病人的护理需要综合各个方面的因素,包括保持水分摄入、维持私密卫生、坚持规律排便、合理进食等。
同时,病人需要按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并遵循医嘱进行康复。
护理人员应给予病人关心和安慰,鼓励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提高康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