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绕城高速迎宾隧道TGP206超前预报成果图(003)
- 格式:pdf
- 大小:455.06 KB
- 文档页数:3
TGP206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系统简介▲用途:TGP206隧道地质预报系统能在中等硬度级别的隧道围岩中对掌子面前方150~200米范围内的岩性变化、断层、破碎带、岩溶发育带以及它们的产状、规模和前方岩层的含水特性作出预测预报,并能计算出上述范围内的纵波、横波速度、波速比,泊松比,相应岩体的动弹模量和剪切模量等岩石力学参数。
▲特点:TGP206 隧道地质预报系统在中等硬度级别的围岩中预报距离为200 m 。
对掌子面前方150~ 200 m 范围内的岩性变化、断层、破碎带、岩溶发育带以及它们的产状、规模和前方岩层的含水特性作出预测预报,并能计算出上述范围内的纵波、横波速度、波速比,泊松比,相应岩体的动弹模量和剪切模量等岩石力学参数。
TGP206 仪器动态范围大,通过改变偏移距离和激发能量即可实现增加预报距离。
其性能提高突出表现在高分辨能力的增强,即对隧道围岩病害地质体的判释能力的提高。
▲技术指标:一技术参数1 三分量输入通道数:2个2 双模数转换(A/D)20+bit3 采样率:50微秒100微秒150微秒200微秒4 频带宽度;10Hz-5000Hz5 动态范围大,信噪比高6 超长采样记录功能,采样点数:1024 2048 4096 8192 163847 电源:DC12V二处理系统为TGPWIN2.0三现场采集方式:1 激发方式:小药量爆炸震源,激发孔数一般为16-24点2 接收方式:在隧道左右洞壁对称布置两个接收孔点。
▲配置:TGP206隧道地质预报系统由四大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一)TGP206隧道地质预报检测仪主机壹台。
全密封TFT液晶强背光显示,存储单元30G,防水、防尘、防震。
(二)高灵敏度三分量速度型检波仪两支,及安装配套的工具和器材。
如专用电缆、起爆触发电缆及线盘架、检波器和耦合剂专用推进杆、其他备品备件、专用防水防震工程塑料箱等(三)地质预报数据处理设备。
(四)TGPWIN隧道地震波处理分析软件包,具备预报病害地质体空间定位的功能,包括:三分量隧道地震波采集模块、定向位置定位模块、均衡增益频谱分析滤波模块、干扰波滤除模块、速度分析模块、地震回波能量提取模块、地震回波相关偏移模块、报告图文编辑模块▲备注:TGP206的优越性体现在下述七个方面:(一)TGP206是集放大、转换、采集、存储、控制为一体的全密封防水防震的物探设备,优于TSP203放大、转换在主机,存储、控制在笔记本电脑的分体组合结构,TGP206更适合在恶劣的外部环境中使用。
TGP206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系统TGP型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仪与国外进口的TSP203、TSP200型仪器在同一工区、同一地点进行了多次试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论是现场数据采集还是数据处理结果,TGP系统都明显优于国外的TSP203、TSP200。
国内外的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技术正在发展之中,目前TSP203技术在中国的用户较多,它采用一维观测系统,获得的地震资料是零偏移距反射道集,不能准确确定掌子面前方围岩的波速分布,也不能准确推定反射地质界面的位置和力学性状,造成很多漏报和误报,亟待改进。
作为改进对策,TGP隧道超前预报技术采用二维和三维观测系统和偏移成像处理技术,利用不同偏移距的共散射点道集,同时利用走时和振幅等运动学和动力学信息,准确确定掌子面前方围岩速度分布、反射地质构造的准确位置和界面两侧围岩力学性状的差异,具有坚实的物理基础,克服了TSP203技术的缺陷,大大地提高了超前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降低了预报的风险。
一、探测的方法、设备及原理1.检测原理TGP206是利用地震波反射回波方法测量的原理。
地震波震源采用小药量炸药激发产生,炸药激发在隧道边墙的风钻孔中,通常24个炮孔布置成一条直线。
地震波的接收器也安置在另外两个孔中,左右洞壁各布置一个。
地震波在岩石中以球面波形式传播,当地震波遇到弹性波阻抗差异界面时,例如断层、岩体破碎带、岩性变化或岩溶发育带等,一部分地震信号反射回来,一部分信号透射进入前方介质继续传播。
反射的地震信号被高灵敏度的地震检波器接收,反射信号的传播时间与传播距离成正比,与传播速度成反比,因此通过测量直达波速度、反射回波的时间、波形和强度,可以达到预报隧道掌子面前方地质条件的目的。
在一定间隔距离内连续采用上述方法,结合施工地质调查,可以得到隧道围岩的地质力学参数,如动弹性模量、动剪切模量和动泊松比参数等。
工作中结合相关的地质资料和施工地质工作,总结预报经验可以提高预报的准确性。
改建铁路昆明枢纽扩能改造工程新官庄隧道进口:YDK8+549~YDK8+399段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报告(报告编号:TGP-KS1003)建设单位:昆明枢纽铁路建设指挥部设计单位: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监理单位:西南交大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报告审核人:检测负责人:检测单位: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桥隧分公司预报检测中心二〇一〇年六月目录一、工作概况 (1)二、探测方法、设备及原理 (1)三、测线布置 (2)四、探测数据整理与分析 (3)1.探测数据初步整理 (3)2.探测数据计算分析 (3)五、数据处理成果图表 (4)1.检测记录与测段岩体参数表 (4)2.三分量P波、SH波和SV波原始记录波形图 (5)3.综合成果图 (6)六、结论及建议 (7)附表Ⅰ (9)一、工作概况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检测中心于2010年6月14日对改建铁路昆明枢纽扩能改造工程新官庄隧道出口YDK8+549~YDK8+399范围段进行了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检测工作。
工作中利用地质理论分析既有地质资料、并采用先进的地质超前预报技术相结合,目的是为隧道施工提供工作面前方的围岩状态、特征,以及施工中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位置、规模和性质。
二、探测方法及设备1.探测方法本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依据的技术文件是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4—2005《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采用隧道地震反射波探测技术。
隧道地震波超前预报技术TSP(Tunnel Seismic Prediction)是利用地震波在不均匀、不连续地质体中产生反射波,实现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目的。
地震波震源采用小药量炸药在隧道边墙的风钻孔中激发产生,激发炮孔在洞壁一侧沿直线布置,一般采用24个炮孔。
地震波的接收器也安置在孔中,一般左右壁各布置一个。
地震波在岩石中以球面波形式传播,当地震波遇到弹性波阻抗差异界面时,例如断层、岩体破碎带、岩性变化或岩溶发育带等,一部分地震信号反射回来,一部分信号透射进入前方介质继续传播和发生反射(见图2.1)。
超前地质预报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21-01-05T06:05:03.857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0年19期作者:任俊李闯[导读] 隧道工程是地下隐蔽工程,地质条件千差万别,十分复杂,探明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情况已成为隧道施工安全的重要控制性因素之一。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工程局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72摘要:隧道工程是地下隐蔽工程,地质条件千差万别,十分复杂,探明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情况已成为隧道施工安全的重要控制性因素之一。
本文以达州杨柳垭隧道工程的超前地质预报工作为研究实例,阐述了超前地质预报的目的,并论述了地质调查及地质观测素描、TGP206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地质雷达预报和超前水平钻探方法。
关键词:软岩隧道;TGP206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系统;超前水平钻孔;地质雷达预报1、概述杨柳垭隧道位于达州经济开发区和达川区境内,隧道起点位于国道 210 线旁禾林汽车城,与南北 1 号干道及已通车的中青路平交,进口毗邻“好一新五金机电市场”、“强升药业”及“水上乐园”。
隧道出口位于南外镇火烽山村,洞顶为村民聚居区,房屋结构形式简易,大多为单层砖墙,抗震强度低。
隧道为分离式隧道,隧道左洞长710m,右洞长 690m。
进口为削竹式洞口,出口端为端墙式洞门,隧道净宽14.45m,净高 9.81m,隧道开挖断面 :S=164.06m2,隧道衬砌成型后 S=113.203m2。
2. 隧道地质状况杨柳垭隧道开挖所穿越的地层主要为砂岩、泥岩,围岩较差,以Ⅴ类、及Ⅳ类围岩为主,岩层产状 285°∠ 11 ~ 18°,为火烽山村向单斜,隧道区域岩体成块石碎石、层状结构~块状结构,局部巨块状整体结构。
出露的地层有 : 人工填土层 (Q4ml)、第四系全新统崩坡积层(Q4c+dl)、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 (J2s) 等地层。
洞内地下水较丰富,单洞涌水量达 470m3/d,反坡开挖时排水难度较大。
TGP206与TSP200在京西黎园岭隧道的试验总结一、工程概况与本次试验目的1、工程概况京西门头沟双大路第一标段的黎园岭隧道是公路隧道。
隧道全长713米,隧道进口标高990米,出口标高1020米,沿隧道轴线的山体地形最大标高为1135米。
隧道建筑净宽9米,限高5米,隧道轴线走向约北东75°。
隧道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如下:① 隧道岩性为灰岩、砂岩和页岩,在K6+640至K7+100段的隧道顶板高程以上30多米的灰岩中有4处岩溶溶洞,规模不大,洞内无水和无泥质充填。
② 隧道区的地质构造条件,隧道位于沿河城断裂和与沿河城断裂近乎平行的两条断裂之间,两条断裂为压扭性断裂,隧道距离沿河城断裂200多米。
沿河城断裂在黎园岭附近的走向60°,倾向南东,倾角73°。
隧道围岩岩层走向55~80°,倾向145~170°,倾角25~55°;隧道围岩发育两组节理裂隙:第一组走向50~70°,倾向320~340°,倾角50~60°;第二组走向340~350°,倾向250~260°,倾角75~85°。
隧道轴线走向与第二组节理裂隙的走向近正交;与岩层层面和第一组节理裂隙的走向夹角小于25°。
③ 隧道出口段进入页岩,页岩长度约250米,有的页岩中含有碳化的有机质,隧道附近岩体中存在煤系地层和废弃煤巷,页岩段施工注意瓦斯气体存在的可能性,和注意季节降水期间因废弃煤巷滞水,以裂隙渗水对隧道施工的影响。
2、试验目的借助TSP200在黎园岭隧道预报的机会,应关心隧道地震波预报技术专家们的要求,我们携带TGP206参加了黎园岭隧道的预报工作。
大家又促成了一次使用进口设备和国产设备在一个隧道对同里程段进行预报的机会。
这是一次有意义的试验,大家为了客观的、科学的探索隧道地震波技术聚在一起。
石家庄铁道学院的刘志刚先生参加并组织了本次试验,参加本次预报工作的单位还有:长安大学、中南大学、中冶建筑勘察院、北京市水电物探研究所和北京华安恒业有限公司等。
TGP206与TSP200在京西黎园岭隧道进行超前预报试验的对比与分析刘云祯北京市水电物探研究所2008年6月16日目录一、工程概况与本次试验目的二、探测方法原理及设备三、测线布置四、预报成果图和成果表五、隧道预报的推断结论六、对比试验总结一、工程概况与本次试验目的1、工程概况京西门头沟双大路第一标段的黎园岭隧道是公路隧道。
隧道全长713米,隧道进口标高990米,出口标高1020米,沿隧道轴线的山体地形最大标高为1135米。
隧道建筑净宽9.0米,限高5.0米,隧道轴线走向约北东75°。
隧道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如下:○1隧道岩性为灰岩、砂岩和页岩,在K6+640至K7+100段的隧道顶板高程以上30多米的灰岩中有4处岩溶溶洞,规模不大,洞内无水、无泥质充填。
○2隧道区的地质构造条件,隧道位于沿河城断裂和与沿河城断裂近乎平行的两条断裂之间,两条断裂为压扭性断裂,隧道距离沿河城断裂200多米。
沿河城断裂在黎园岭附近的走向60°,倾向南东,倾角73°。
隧道围岩岩层走向55~80°,倾向145~170°,倾角25~55°;隧道围岩发育两组节理裂隙:第一组走向50~70°,倾向320~340°,倾角50~60°;第二组走向340~350°,倾向250~260°,倾角75~85°。
隧道轴线走向与第二组节理裂隙的走向近正交;与岩层层面和第一组节理裂隙的走向夹角小于25°。
○3隧道出口段进入页岩,页岩长度约250米,有的页岩中含有碳化的有机质,隧道附近岩体中存在煤系地层和废弃煤巷,页岩段施工注意瓦斯气体存在的可能性,和注意季节降水期间因废弃煤巷滞水,以裂隙渗水对隧道施工的影响。
2、试验目的借助中冶建筑勘察院使用TSP200在黎园岭隧道预报的机会,应关心隧道地震波预报技术专家们的要求,我们携带TGP206也参加了黎园岭隧道的预报工作。
TGP 地震波超前预报技术探讨金荣杰(北京市水电物探研究所,北京100027)摘要:地质超前预报是隧道施工的重要工序,要做好超前预报工作,必须提高科学性、克服盲目性,采取合理的、行之有效的工法,采集到高质量的地震波记录;通过对三分量检波器接收到的三维矢量信息进行极化波计算处理才能真正获得地质界面的空间位置及产状,从而达到预报目的。
关键词:超前预报;地震波;三分量;TGP0 引言隐蔽地质灾害严重威胁隧道工程的施工安全,科学地进行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已经列为隧道施工的重要工序。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方法主要有:传统地质分析法、超前平行导坑预报法、超前水平钻孔法、物探法及特殊灾害地质所采用的相关预测方法。
其中物探法是利用介质物性差异进行地质判断的间接方法,例如电性差异、波阻抗差异等。
本文探讨利用岩体波阻抗差异产生反射波的地震波超前预报技术的应用。
地震波在隧道内是全空间传播,与其在地面半无限空间的传播规律有极大不同,传播更为复杂,要发挥其作用必须正确认识地震波在隧道全空间的传播规律,根据其传播特点采取有效的数据采集方案与数据处理方案才能达到地质预报目的。
1 地震波数据质量是超前预报的基础地质预报成果来自于现场所采集的地震波记录,合格的地震波记录是进行超前预报计算的基础。
为此必须要明确合格记录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采集到合格记录。
1.1 合格地震波记录的要求利用地震波进行超前预报时,通常采取的是钻孔中激发与接收,在一侧洞壁布置24个激发孔,在两侧洞壁对称布置2个接收孔,如图1。
通过拾取直达波的初至走时获得放炮段的围岩速度,然后据此推断前方围岩速度变化达到预报目的。
因此要想获得准确的放炮段围岩速度,直达波初至的时间必须读取准确,这就要求地震波记录要具有足够幅度、同相轴清楚,初至波起跳明显,如此方能准确读取初至走时,计算准确,如图2。
图1 地震波超前预报采集示意图1.2 改善不良采集条件数据采集过程中,难免会碰到所采集地震波记录不理想的情况,例如初至波幅度小、纵横波不易区分等,如图3所示。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技术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技术前言一、TGP隧道地质预报观测系统二、TGP预报的基本原理三、隧道地震波预报与存在的问题四、TGP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技术五、TGP地质预报工程实例前言前言地质超前预报的作用与定位隧道工程巨大:高速铁路、公路、地铁、水电、矿山开采及军事等工程施工勘察延伸:弥补隧道勘察工作深度的不足1)地质灾害预报2)隐伏不良地质体预报3)围岩地质条件预报宜万铁路别岩槽隧道+422大突水的溶腔规模:隧道长3721米,F1导水断层长483米,雨季有350米水压差,日最大涌水量28.6万立方米。
宜万铁路野三关隧道暗河岩溶溶腔规模:溶岩大厅断层连通岩溶构造水,一个半小时内突水15万立方,泥石量5万立方米。
前言前言齐岳山隧道掘进过程发现的岩溶构造溶腔近200处,危及安全的有22处,其中发生5次大事故,最大瞬间突水流量每小时达5.2万方。
前言五爪观隧道中的暗河前言龙鳞宫隧道的巨型岩溶溶腔前言掌子面突泥前言福建某公路隧道断层大塌方前言宜万铁路岩溶突水后调查的地质剖面前言岩溶空腔规模大,延展70多米宜万铁路岩溶突水后调查的地质剖面前言岩溶溶腔与构造的连通性好宜万铁路岩溶突水后地质调查剖面图前言突水突泥反映岩溶水、构造水具有水头压力。
以上地质问题与超前预报中的地震波存在何等关系?一、TGP预报的基本原理1,平(大)界面型地质:构造面、岩性接触面、规模溶洞条件:界面规模大于波长应用:反射波2,点(小)界面型地质:溶洞、溶腔、平界面上的突变点条件:规模小于波长应用:绕射波以岩体具有的波速、波长、和频率予以说明有序排列条件下:随地质界面与隧道夹角的变化,地震回波时距曲线形态变化的演示。
排列与界面平行条件二、TGP隧道地质预报观测系统排列布孔洞轴线方向有序排列,孔中激发,孔中三分量接收,多波全震相分析。
排列方式观测有利根据地震波传播的时距关系分析断面与隧道正交地震回波时距曲线形态有序排列条件下:在构造与隧道正交条件下,地震回波的“时~距”曲线形态如上。
三亚绕城高速迎宾隧道TGP206超前预报成果图(003)
反射面密集
比速度图
波速度
强反射幅度
TGP 地质超前预报工程实例3——三亚绕城高速公路迎宾隧道
三亚绕城高速公路是同三国道主干线的一部分,同三线连接黑龙江同江市与三亚市。
迎宾隧道是三亚市绕城高速公路的重要工程,隧道设计全长为1250米,离三亚市区9公里。
2009年6月4日23时许,迎宾隧道二号标段发生塌方事故,塌方呈漏斗形,地质岩性为强风化泥质粉砂岩。
曾发生过8名施工人员被困的事件,但经过及时抢险救助,人员全部脱险。
迎宾隧道的地质超前预报任务由湖南中大建设工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承担,他们的隧道地质超前预报资料对塌方段成功的进行了预报,确实不错,下面列出预报资料供同行参考。
1.地质超前预报偏移成果检查图
偏移条带由右
图回波产生2.地质超前预报3D
成果图
塌方正反射界面
3.图例解释与隧道地质灾害位置的预报推断
由TGP206超前预报成果图(003)可见:偏移与衰减成果图在里程根据以上5种成果图可以看到,①在综合成果图和预报比速度图上, 纵波速度和横波速度的低速段;②在预报产状图上的里程725~700段,存在3条纵波强反射界面上和5条横波强反射界面。
主要构造走向与隧道基本上正交,与右壁夹角略小;主要构造倾向以俯倾为主,其中夹有强横波反射的仰倾界面。
在3D预报成果图上可以形象地看到强反射界面的产状分布形态,走向基本上与隧道正交、倾向以俯倾和陡倾为主,其分布里程分别在738、711和701,界面形成倒三角漏斗形,在隧道里程的738~701,宽度为37米。
关于隧道地质灾害性质的预报推断:①由图(3)比速度图可以看到,在上述里程段,纵波和横波为低速度段,尤其是横波速度出现大幅度降低的现象,说明该里程段岩土介质的剪切模量大幅度降低,介质摩擦系数小,对于隧道岩性为泥质粉砂岩的条件下,推断泥质粉砂岩的风化强烈、岩体松散,和泥化现象严重。
②图(2)的上述里程带内,纵横波反射界面密集且反射系数较强,反映上述带内岩体完整连续性差,岩块与风化土状介质组成混杂,均匀性差。
③由图(3)的比速度图还可以看到,速度分布在隧道轴线方向上具有较明显的高低速度分布,说明隧道前方岩体具有“软硬相间”分布的特点。
该现象在资料处理过程中,检测记录上地震波首波幅度的衰减和时距曲线的斜率呈现区段分布的特征,已经说明隧道轴线上测量段岩性具有的“软硬相间”分布现象。
关于中大检测公司做出的隧道地质预报结论:根据以上预报成果和隧道内已经暴露出的地质条件,中大检测公司结论:在里程738~701的37米段内,岩体破碎松散、岩石风化严重,围岩级别由“Ⅲ级降为Ⅴ级”,并提醒在上述地段内地下水具有加速恶化地质灾害的作用。
迎宾隧道发生地质灾害的时间:中大检测公司关于迎宾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的结论涉及到隧道围岩级别的较大变更,在等待变更通知的过程中发生了地质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