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82金属的化学性质习题课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172
- 格式:doc
- 大小:99.00 KB
- 文档页数:3
学习资料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班级:科目: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在课题1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本课题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
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做过镁条、铝箔、铁丝等在氧气中反应的实验,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教材采用实验事实→归纳的编写方法,重点说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由此也可在一定意义上反映金属的活泼程度:如镁、铝比较活泼,铁、铜次之,金最不活泼.教材的重点放在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上,采用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层层诱导,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置换反应的特点,并通过对某些金属的活动性的比较,进而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第1课时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与技能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现象.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过程与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和点拨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
3.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4.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有趣的实验与老师的点拨中轻松掌握化学知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重点探究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导学案一、学习目标: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
了解置换反应的定义并学会判断【课前预习】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⑴镁、铝、锌在常温下就能反应,其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铜、铁在温度较高时能与氧气反应,其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真金不怕火炼”是金在高温下也不与( )反应,说明了金的( )性质非常稳定。
⑷铝抗腐蚀性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金属与酸的反应⑴锌和稀硫酸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镁和稀盐酸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置换反应:一种______跟一种_____反应生成另一种______和另一种_____的反应。
【新课导入】通过复习金属的物理性质,以及观察镁条打磨前后的变化导入新课。
二、自主探究:知识点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探究一:分别观察镁条打磨前后的变化,比较老师和同学们的锌粒有什么不同,联想日常生活中铝制品在使用前后的变化,讨论分析金属都与什么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思考:(1)根据上面的讨论分析,我们可看出金属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2)分析金属铁和铜分别与氧气反应需要什么条件?(3)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跟氧气反应呢?如果不是,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结论: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是不同的。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化合物的溶液的反应。
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能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的良好行为习惯、从细微实验现象差别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形成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
重点和难点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置换反应的判断实验准备教师:镁条、锌片、铁片、铜片、稀盐酸、稀硫酸、铝丝、铁丝、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和多媒体课件。
学生:镊子、试管夹、试管架、试管、砂纸、火柴、酒精灯、小木条。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点评第一课时创设情境引入多媒体展示下列实物照片:黄金项链、银戒指、铁匠铺刚打制出的镰刀、镁条。
从学生熟悉的装饰品入手,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寻求“金属为什么会变色”的欲望。
问题是否为各种金属的本质颜色?不是本质颜色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活动从生活中的普通现象得到金属能与酸反应这一①学生讨论并填写下列表格并交流:(任选两种)物质 本色 观察到的颜色 是否 变色 原因 (猜想)②猜想镁条、镰刀变色的原因。
③链接民间谚语:“真金不怕火炼”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学生讨论、小结:有的金属能与氧气发生反应,有的不能。
如(化学方程式):3Fe+2O 2Fe 3O 4。
性质,无生硬感和灌输感,可谓水到渠成。
衔接生活小知识绿豆在铁锅中煮熟后为何会变黑?在生活中有这样一个现象:绿豆在铁锅中煮了以后会变黑;苹果、梨子用铁刀切了以后,表面也会变黑。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讲解:这是因为绿豆、苹果、梨子与多种水果的细胞里,都含有鞣酸,鞣酸能和铁反应,生成黑色的鞣酸铁。
绿豆在铁锅里煮,会生成一些黑色的鞣酸铁,所以会变黑。
问题: 从刚才的生活小常识中你有什么启示? 过渡自然。
由生活常识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比平淡的言语过渡更具“挑逗性”,学生也觉得“学习化学真有用”。
黑龙江省青冈县兴华镇中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课题:金属和金属材料教学目标:①掌握置换反应的特点②根据化学方程式不纯物质参加反应的计算。
重难点:结合溶液的质量分数,综合计算有关物质的质量或质量分数课型:复习课一、金属材料 1、金属材料:纯金属(90多种)和合金(几千种)2、金属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一般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色(铜为色,金为色)(3)有良好的性、性、延展性3、金属之最:(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3)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4)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6)熔点最高的金属(7)熔点最低的金属5、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1)合金是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的混合物。
(2)合金的很多性能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不同,使合金更容易适于不同的用途。
(3)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为合金★: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硬度比各成分,抗腐蚀性能合金铁的合金铜合金焊锡钛和钛合金形状记忆金属生铁钢黄铜青铜:成分含碳量2%~%含碳量%~2%铜锌合金铜锡合金铅锡合金钛镍合金备注不锈钢:含铬、镍的钢具有抗腐蚀性能紫铜为纯铜熔点低铝合金:铝中加入镁、铜、锌等金属形成合金。
广泛应用于制造飞机、舰艇和载重汽车等,可增加它们的载重量以及提高运行速度,并具有抗海水腐蚀、避磁性等特点。
.物质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5.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要考虑、资源、是否、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和对环紧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练习⑴薄铁板、细铁丝稍用力就可以弯成各种形状,这一现象说明铁具有性质。
⑵油罐下面常有一条拖地铁链,在高层建筑的顶端都装有铁制的避雷针,这是应用了铁的性质。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1.课题: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金属与氧气,金属与盐酸、稀硫酸以及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且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体验和掌握科学的方法,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会运用对比、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
难点: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及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的判断。
4.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实验探究法。
以活动元教学设计方法进行设计。
5.教学准备:仪器药品、铁片、铜片、铝片、铁丝、铜丝、铝丝、酒精灯、火柴、砂纸、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等6. 教学过程:7. 板书设计: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一、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金属的活动性:Mg>Al>Fe,Cu>Au2、金属与酸的反应Mg+2HCl==MgCl2+H2↑Zn+2HCl==ZnCl+H2↑Fe+2HCl==FeCl2+H2↑Mg+H2SO4==MgSO4+H2↑Zn+H2SO4==ZnSO4+H2↑Fe+H2SO4==FeSO4+H2↑金属+酸→金属化合物+氢气金属的活动性:Mg>Zn>Fe>Cu置换反应:A+BC→AC+B3、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金属+金属化合物→新金属化合物+新金属2Al+3CuSO4=Al(SO4)3+3CuCu+2AgNO3=Cu(NO3)2+2Ag金属的活动性:Al>Cu>Ag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8、课后拓展——设计、观察与思考:铁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潮湿的空气中却易与空气中氧气反应而生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课教学案无答
案新版新人教版_176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金属材料
2、金属的化学性质
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过程与方法精选习题进行练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
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
点
金属资源的保护
教学内容与过程教法学法设计
一、金属材料
(一)纯金属
1、性质
物理性质:金属光泽、导电性、延展性、导热性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
与稀酸的反应
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2、用途
(二)合金
种类、性质、用途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1、常见的金属由强到弱的顺序
2、判断方法
3、应用
金属材料的复习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学案(1)(无答案)新
人教版
(3)锌和盐酸
(4)锌和硫酸
3、完成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当把一块硬币投入稀盐酸中,过一段时间观察到溶液变成浅绿色,说明硬币中一定含有()
A.铝 B.镁 C.铁 D.银
★5.将铁片投入下列溶液中,固体物质质量会增加的是()A.硫酸铜溶液 B.食盐水溶液
C.稀盐酸 D.稀硫酸
★6.有等质量的下列金属:①铁、②镁、③铝、④锌与足量的稀硫酸发生反应,按生成氢气的质量由大到小可将金属排列为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④①②③ D.②④①③
★7、将一瓶盐酸分成三等份,分别跟等质量的铝、铁、锌反应后,三种金属都有剩余,且剩余金属的质量为铝>铁>锌,如生成的H2质量分别为a、b、c,则其关系为
A.a>b>c
B.a =b =c
C.c>b>a
D.b>c>a
★8.在天平两盘的烧杯中各放入质量相同的盐酸(足量),调节天平至平衡。
分别向两边烧杯中各加入5 g镁和5 g铁,铁和镁反应完全后,天平的指针
A.偏向加镁的一边
B.偏向加铁的一边
C.仍停留在原来的位置
D.不能确定偏向哪一边。
8.2金属的化学性质7.3 溶液浓稀的表示1.在一定温度时,某溶质的溶解度为 S 克,则该温度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大于 S%B、等于 S%C、小于 S%D、无法判断2.在 20℃时,向 100 克饱和食盐水(食盐的质量分数是 26.5% )中加入 5 克食盐,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溶液中食盐的质量分数为()A 24.5%B 26.5%C 28.5%D 无法计算3.把 30 克质量分数为 20% 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到 100 克,取出稀释后溶液20 克,此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A、5%B、6%C、3%D、2%4.把 400 克质量分数为 20% 的食盐水稀释成质量分数为 10% 的溶液,需加水()A、100 克B、200 克C、400 克D、800 克5.20℃时 NaCl 在水中的溶解度是 36g 。
在该温度下,50g 水中放入 20g NaCl ,溶解后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A、28.6%B、26.5%C、40%D、30%6.将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的溶液 m g ,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A、am/b gB、m(a - b)/b gC、a/mb gD、(a - b)/m g7.有xg20%的A溶液,若要将浓度降到10% ,应采取的措施是()A、加入一倍的溶剂B、加入一半的溶剂C、加入 2xg 5%的A溶液D、加入 xg 20%的 A 溶液8.20℃时NaCl的溶解度是 36g ,在该温度下,将 20g NaCl溶于 100g 水中配成溶液甲,取 20g 甲溶液,加入 6g NaCl晶体,得到乙溶液,则甲、乙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正确的一组是()A、甲—16.7% ,乙—35.9%B、甲—20% ,乙—35.9%C、甲—20% ,乙—26.5%D、甲—16.7% ,乙—26.5%9.20℃时,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浓度为 10% ,如再加入 5g A 或蒸发掉 32.26g 水,都可成为饱和溶液,则20℃时,A的溶解度为()A、13.4gB、15.5gC、16.7gD、无法计算10.在100g某稀溶液中加入 20% 的该溶液100g后,浓度为 12% ,则原稀溶液的浓度为()A、2%B、4%C、8%D、10%11.现有40℃时KNO3的饱和溶液82.0g ,当温度下降至10℃时,溶液质量为60.5g ,此时需加水 102.4g才能把析出的晶体全部溶解,则40℃时KNO3的溶解度是( )A、32gB、64gC、40.5gD、21.5g12.将60℃的硫酸铜饱和溶液100克 , 冷却到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质量不变B、溶剂质量发生变化C、溶液为饱和溶液 , 浓度不变D、有晶体析出 , 溶剂质量不变13.某温度下,100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26.5g。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某些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二、知识准备对你熟悉的金属铁、铜、铝,你知道它们的哪些化学性质?你能否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三、学习探究[自主学习]写出镁、铝、铁、铜等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从化学的角度解释“真金不怕火炼”[交流学习]1.小组内检查化学方程式正误。
2.比较上述各反应的条件及反应的现象,按金属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将其排列。
[精讲点拨]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及反应的剧烈程度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铝在常温下就可以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使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使铝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能,其化学性质较活泼而非不活泼。
2.思考与讨论(1)上述实验过程中,为什么金属颗粒大小要基本相同?酸的量及酸的质量分数要相等?(2)上述四种金属中能跟酸反应的有几种?反应剧烈程度如何?不跟酸反应的有几种?由此排列出四种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
[精讲点拨]我们还可以根据金属与酸是否能发生反应及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但在比较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好条件,要保证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比较。
3、(1)比较能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找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共同特点,总结什么叫置换反应。
(2)试写出一个前面曾经学习过的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讨论:(1)上述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特点是什么?它们属于哪种反应类型?(2)通过上述反应你认为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如何排列?(3)通过以上学习探究,你获得了哪些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四、达标测试1、公元二世纪我国炼丹专家魏殃著有《周易参同契》是世界上现在的最早的一部炼丹专著,书中描写道“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
这句话是指黄金的性质在强热条件下()A.很稳定 B.很活泼 C.易氧化 D.易还原2、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浸入稀硫酸中,下列叙述:①铁钉表面产生气泡;②液体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③铁钉的质量减轻;④液体的质量减轻,其中正确的是()A.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3、出土的文物中,金器保存完好,铜器表面有锈迹,铁器则锈迹斑斑,这表明金、铜、铁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