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型馈线自动化逻辑
- 格式:pdf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8
电压时间型馈线自动化作者:杨甲磊蔺亚宁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年第36期摘; 要:馈线自动化系统是保障配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首先分析了馈线自动化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然后对电压时间型馈线自动化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
对两种馈线自动化处理模式进行分析并对比其优缺点,最后对国内馈线自动化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馈线自动化系统;电压时间型;配电自动化中图分类号:TM76; ; ; ; ;文献标志码:A; ; ; ; ;文章编号:2095-2945(2019)36-0120-02Abstract: Feeder automation system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to ensure the safe operation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Firstly, the research status of feeder automation system at home and abroad is analyzed, and then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voltage time feeder automation system is described. The two feeder automation processing modes are analyzed and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re compared. Finally,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domestic feeder automation system are summarized.Keywords: feeder automation system; voltage time type; distribution automation1 馈线自动化现状随着社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智能电网的建设也在不断推进。
1配网自动化广州电力局10kV架空线路大量采用了SF6柱上开关。
这种柱上开关虽然能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但它无法判断瞬时性和永久性故障,跳闸后不能自动重合,而各个柱上开关的跳闸电流和时间无法配合,对于瞬时性故障,反而扩大停电范围,增加客户停电时间。
为了进一步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1999年广州局引入配电自动化系统,经技术经济比较,采用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初级阶段——电压型馈线自动化,并在110kV江村变电站10kV馈线(架空线)F6试运行(辐射网)。
2 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基本概念配电自动化系统是通过自动或手动方式,遥控和监测高压配电线上的开关设备和线路参数,以便实现自动隔离故障区间,以最佳的方式恢复非故障区域供电,为用户提供经济、可靠、稳定的电力供应。
配电自动化系统分三个阶段实施:馈线自动化、遥测遥控自动化、计算机辅助配电自动化。
第一阶段一般采用电压型馈线自动化设备,由PVS(柱上真空开关),SPS(电源变压器)、FDR(故障搜查控制器)、FSI(故障指示器)组成。
具有自动隔离故障区间,恢复非故障区域供电的功能。
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增加RTU(带检测功能的遥控终端单元)和通讯设备,实现各柱上开关的监控功能(遥控、遥测、遥信、遥调)。
第三阶段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完善配电自动化调度端,实现配网的全面计算机管理。
第二、第三阶段需要有可靠的通讯手段支持,这方面投资大,而第一阶段投资小,见效快。
3 电压型馈线自动化3.1电压型馈线自动化设备工作原理及整定(1)PVS(柱上真空开关)具有失压瞬时脱扣功能,并能够与控制器配合实现自动合闸。
(2)FDR(故障搜查控制器)PVS的控制元件,有两个时间参数需要整定。
X时间:真空开关的自动合闸时间,指从柱上开关电源侧有压至该柱上开关合闸的时延。
X时间整定范围:7×N(s),N=1,2,3, (12)Y时间:故障检测时间,指柱上开关合闸后,若在未超过Y时限的时间内又失压,则该柱上开关分闸并被闭锁在分闸状态,待下一次电源侧有压时不再自动重合;若超过Y时限,柱上开关可以进行再一次重合。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解决方案的技术策略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电力工业取得了显著进步,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
而在电力工业之中,配电网馈线的自动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之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本文就针对配电网馈线自动化解决方案的技术策略进行研究与分析。
首先,对配电网馈线自动化处理的基本要求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阐述。
然后基于此具体分析了配电网自动化技术解决方案的策略。
关键词:配电网馈线自动化;FTu;配电网通信前言供电可靠性是电力企业争创一流的重要技术指标,高可靠、高质量供电是电力企业做好售电服务的基本条件。
配电网自动化作为提高供电可靠性的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越来越被电力部门所重视。
目前国家在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城市电网建设与改造的同时,配电网自动化试点工程也纳入城网改造计划当中。
配电网自动化工程从试点线路到配电小区,发展到区域配电网,其规模有逐步扩大趋势。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distribution feederautomation,简称为FA)是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主要功能。
馈线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从早期的单个电力环路、双电源,逐步扩大到多个电力环路、多个备用电源。
电力环路有架空馈线手拉手;地下电缆环网柜电力环路或架空,电缆混合型电力环路;开闭所之间手拉手电力环路。
配电网一次接线的网络结构越来越复杂,系统对配电网馈线自动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针对用户不同的需求、配电网络不同的接线方式和通信模式的不同,馈线自动化技术如何满足这些不同的需求?笔者通过几年来的配电网工程实践,提出馈线自动化处理的几种控制模式,与大家进一步探讨。
1配电网馈线自动化处理的基本要求配电网馈线自动化处理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故障的自动监测与故障的有效识别、故障的自动化定位与自动化隔离、配电网络的重构与供电及时有效的恢复。
在配电网馈线自动化处理的过程之中,需要满足如下几项基本要求。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分析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智能化水平的提升,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逐渐成为电力行业的热点话题。
馈线自动化技术是指利用先进的电力设备、智能化系统和通信技术,对配电网中的馈线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和控制,以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本文将对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进行深入分析,从技术原理、功能特点、应用案例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技术原理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是基于先进的智能终端设备和通信网络构建的智能化配电系统。
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原理:1. 智能终端设备:配电网馈线自动化系统需要利用先进的智能终端设备,如智能开关、智能保护装置、智能电能表等,实现对配电网设备状态的检测、监视、保护和控制。
这些智能终端设备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快速响应等特点,能够实时采集电力系统数据,为系统的自动化运行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2. 通信网络:配电网馈线自动化系统需要建立可靠的通信网络,将各个智能终端设备连接在一起,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
通信网络可以采用有线通信、无线通信等多种技术手段,满足不同环境下的通信需求,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智能控制系统:配电网馈线自动化系统需要配备智能控制系统,利用先进的控制算法和逻辑判定,实现对配电网设备的自动化控制。
智能控制系统能够根据系统状态实时调整操作策略,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以上几个方面的技术原理共同构成了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的核心内容,为电力系统的智能化运行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二、功能特点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的功能特点:1. 实时监测与控制: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能够实时监测配电网设备的运行状态和负荷情况,及时发现故障和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障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2. 智能化分析与判断: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能够通过智能分析和判断技术,对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评估和分析,为系统的运行优化提供决策支持。
3. 快速故障定位与恢复: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技术能够快速定位故障点,并自动切除故障区域,实现自动化的故障恢复,缩短故障处理时间,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供电质量。
典型馈线自动化工作模式及其特点(1. 山东理工大学山东淄博 255000;2.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高青供电公司山东高青 256300;3.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阳信供电公司山东阳信 251800;4.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002)引言馈线自动化是配电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快速确定故障区段并且进行隔离,然后恢复非故障区域的供电,来提高系统的暂态稳定性与供电可靠性。
实施馈线自动化的目的:一是当配电网某馈线发生故障时,能够对故障区间进行快速的定位并且进行隔离,然后对非故障区域进行供电恢复,确保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停电时间,尽可能的减少停电面积;二是实时的监控配电网运行状态。
馈线自动化实现模式有多种,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馈线自动化分为四种:就地型、集中型、用户分界型与智能分布型。
1就地型馈线自动化模式就地型馈线自动化的实现过程需要分段装置与自动重合装置相互配合来完成。
当线路发生故障时,各分段器根据电压或者电流的变化,与配置在变电站线路出口的自动重合闸装置按照预先设定的逻辑顺序动作,不需要主站的参与就可以完成故障区间的定位与隔离操作以及非故障区间的供电恢复的操作。
就地型馈线自动化可以分为电压-时间型、电流-计数型和电压-电流型,下文以电压-时间型为例介绍。
“电压-时间型”馈线自动化模式的实现需要电压型馈线终端设备和电压型负荷开关的配合。
该馈线自动化的实现原理主要依据“电压-时间型”负荷开关具有“来电合闸、无压分闸”的工作性质,再配合变电站配置的一次重合闸设备,利用时间顺序通过逻辑检测,不需要配电自动化主站的参与就能确定故障区段位置,并能够闭锁与故障所在位置相连的电压型负荷开关的来电合闸功能,从而实现故障区间的就地隔离功能。
“电压-时间型”馈线自动化不需要配电自动化主站的参与而且不依赖通信就可以实现故障的隔离。
但是由于该模式的实现需要变电站延时自动重合闸参与才能完成,而且各负荷开关以此合闸并带有一定的延时,因此该模式的实现需要较长的时间。
1 / 1 电压型馈线自动化成套设备PT 安装要点
馈线自动化成套设备包括:
1. 真空自动配电开关FZW28-12(VSP5),1台。
2. 干式电源变压器SPS2-10/220(ZSHT ),1套含2只PT 。
3. 遥控终端单元RTU-D23PD/A5EG ,1只。
4. 控制连接电缆2条。
包括开关与遥控终端单元连接的的”Y ”型连接电缆1条、PT 二次
端子与遥控终端单元连接的电源电缆1条。
电气连接特别说明如下:
分段点/联络点:
1、设备一次接线如下:(面对开关由近至远依次为开关的A\B\C 相)
电源侧
负荷侧A1
B1
C1
A2B2C2
B1C2A1B2
开关与终端
的连接电缆电源电缆
此部分PT 二次
接线见下图
2、PT 二次接线如下:(黑色a 、红色c 、绿色b 接地、蓝色da 接地、黄色dn 接地) a1b1b2c2A 侧电压-a B 侧电压-c
公共端-b 零序电压-da 零序电压-dn
特别说明:
当成套设备设置为分段开关且是变电站出线侧的首台开关时,
PT 一次接线为:PT 一次侧接电源侧A1和B1,负荷侧B2和C2不接;
PT 二次接线为:二次端子a1接A 侧电压-a,二次端子b1接公共端-b ,B 侧电压-c 、零序电压-da 、零序电压-dn 直接接地并做好绝缘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