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公交坠江
- 格式:pptx
- 大小:100.16 KB
- 文档页数:10
一、重庆公交坠江事故始末:10月28日凌晨5时1分,公交公司早班车驾驶员冉某(男,42岁,万州区人)离家上班,5时50分驾驶22路公交车在起始站万达广场发车,沿22路公交车路线正常行驶。
事发时系冉某第3趟发车。
9时35分,乘客刘某在龙都广场四季花城站上车,其目的地为壹号家居馆站。
由于道路维修改道,22路公交车不再行经壹号家居馆站。
当车行至南滨公园站时,驾驶员冉某提醒到壹号家居馆的乘客在此站下车,刘某未下车。
当车继续行驶途中,刘某发现车辆已过自己的目的地站,要求下车,但该处无公交车站,驾驶员冉某未停车。
10时3分32秒,刘某从座位起身走到正在驾驶的冉某右后侧,靠在冉某旁边的扶手立柱上指责冉某,冉某多次转头与刘某解释、争吵,双方争执逐步升级,并相互有攻击性语言。
10时8分49秒,当车行驶至万州长江二桥距南桥头348米处时,刘某右手持手机击向冉某头部右侧,10时8分50秒,冉某右手放开方向盘还击,侧身挥拳击中刘某颈部。
随后,刘某再次用手机击打冉某肩部,冉某用右手格挡并抓住刘某右上臂。
10时8分51秒,冉某收回右手并用右手往左侧急打方向(车辆时速为51公里),导致车辆失控向左偏离越过中心实线,与对向正常行驶的红色小轿车(车辆时速为58公里)相撞后,冲上路沿、撞断护栏坠入江中。
对驾驶员冉某事发前几日生活轨迹调查,其行为无异常。
事发前一晚,驾驶员冉某与父母一起用晚餐,未饮酒,21时许回到自己房间,精神情况正常。
事发时天气晴朗,事发路段平整,无坑洼及障碍物,行车视线良好。
车辆打捞上岸后,经重庆市鑫道交通事故司法鉴定所鉴定,事发前车辆灯光信号、转向及制动有效,传动及行驶系统技术状况正常,排除因故障导致车辆失控的因素。
根据调查事实,乘客刘某在乘坐公交车过程中,与正在驾车行驶中的公交车驾驶员冉某发生争吵,两次持手机攻击正在驾驶的公交车驾驶员冉某,实施危害车辆行驶安全的行为,严重危害车辆行驶安全。
冉某作为公交车驾驶人员,在驾驶公交车行进中,与乘客刘某发生争吵,遭遇刘某攻击后,应当认识到还击及抓扯行为会严重危害车辆行驶安全,但未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行车安全,将右手放开方向盘还击刘某,后又用右手格挡刘某的攻击,并与刘某抓扯,其行为严重违反公交车驾驶人职业规定。
重庆大巴坠江事件观后感作文重庆大巴坠江事件观后感1曾经有句话说得好:“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不久前的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深深地揭示了这个道理。
10·28日,重庆公交车上一女子刘某声称坐过了站,强烈要求司机冉某停车,两人产生了激烈的争执,从言语辱骂升级到严重的人身攻击。
刘某用手机击打冉某的头部,冉某大怒,一手握着方向盘,一手与刘某干架。
此时公交车突然失控,径直拐弯冲向了长江,落入了滚滚江水之中。
这一幕是不可否认的人间惨剧,短短的几秒钟就有十五个鲜活的生命消散于人间,令人痛心疾首。
毫无疑问,女子刘某显然是此事的罪魁祸首。
有句话说:“冲动是魔鬼”。
不错,因她一时的冲动,牵扯了一车人与她陪葬。
这名女子身上的暴躁和戾气是显而易见的。
从黑匣子出水到人们运用黑科技使此案真相大白后,刘某便成了典型的控制情绪不妥当的反面教材,令人悟得:“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
其次,司机冉某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为什么?因为从客观来作文https:///说,冉某的职业素养并不合格。
不错,刘某的确不可理喻,可冉某也漠视了规则。
他是司机,他手上的方向盘掌握着全车人的生命。
哪怕是退一万步说,冉某也先应该把车停下再去与刘某进行纷争。
说句简单明了的公道话:刘某迁怒与司机,司机却迁怒与乘客。
虽说如此,可千万不要以为那些乘客就是真的一点儿责任都没有了。
这场悲剧其实原本是可以被及时制止,扼杀在摇篮里的。
我在此很想问一句:为什么没有一个人在刘某与冉某一开始拌嘴时出来调解一下?根本没有!说得严苛些,这些乘客其实就是一群“看客”。
他们都认为“事不关己”,而冷眼旁观。
愚昧至极!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不是孤立存在的。
当你作为一个“看客”长久地凝望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没有人见义勇为,更没有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就这样,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就演变成了生命的悲剧!如今,我们还能说什么呢?人世的悲凉已像一盆冷水浸透人心。
我们只能希望逝者安息,生者警醒!重庆大巴坠江事件观后感2最近我看到这样一个报道:10月28号,重庆万州发生了一件重大的车祸事件!一辆公交车在长江二桥行驶中,突然变道撞向私家车后冲破护栏随后坠入江底,据统计车内一共有15人!事情一被报道就受到大量的人关注。
重庆公交车坠江事故有感600字
最近,又发生了一场悲剧,“重庆公交坠江事故”。
据新闻报道,公交车中的15人全部死亡。
到底为何引发这场悲剧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当时,一名乘客错过了一站没有下车,便生气地上前对司机打骂。
司机被打之后,想用右手挡住乘客的攻击,结果导致车辆失控。
事件中的乘客因错过自己的站点对司机大打出手,这不仅侵犯了司机人身安全,更是把全车人的生命视为无物!害人害己,何其可恨!司机也不是没错,对情绪失控的乘客,他可以停下车来好好说话,也可以让其他乘客报警处理,但不能与乘客争吵,互打,直到悲剧发生。
其实,肯定有其它解决方法的。
比如有一次,我和家人坐公交车。
坐着坐着,听到旁边的一位哥哥小声说了一句:“我好像坐过站了!”我闻声看去,想着他可能会怎么解决——他可能会忍气吞声,不去麻烦别人;也可能会没礼貌没教养地去和司机吵……我一边想一边看着,等他做决定。
他想了几秒的,没做什么大动作,而是给人发了条短信,我隐约看到是下车之后再打的士回去,可能会晚一些。
我不禁想:他做得对!在这种情况下,不去麻烦别人,麻烦司机,而是自己沉着冷静地解决,可能自己会有一点麻烦,但对于大部分人的情况来看,做这样的决定是正确的。
再回到我的主题,其实类似因乘客坐过站后与司机争执的事有很多,只不过没有惨烈的后果。
这是一个教训,我们要增加法律意识,任何影响公共安全的行为,我们都要懂得规避。
尊重生命,尊重规则,理应成为我们的底线。
牢记重庆公交坠江事故的惨痛教训,敬畏生命,理性处理过站问题等小事,避免发生事故和险情,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因小失大的沉重代价可休矣!。
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作文材料10月28日上午,重庆市万州区公交车上,乘客刘某因错过目的地站要求停车,司机冉某以该处无公交车站拒绝。
刘某对司机大加指责,司机不断回头解释与争吵,乘客大多选择旁观不语,矛盾逐渐升级。
当车经过万州长江二桥时,刘某突然拿起手机两次砸向司机头部,司机冉某放开方向盘进行回击,双方开始殴打,最终导致车辆失控,与迎面的小轿车碰撞后冲出二桥护栏坠江,造成车上15个鲜活的生命在3秒内瞬间消逝。
在救援人员忙着对失踪人员救援的同时,网络上充斥着各种谣言。
比如“公交车司机凌晨K 歌导致开车时睡着引发事故” “大巴和小轿车相撞的原因系女司机驾驶的小轿车逆行”……由此引发网友议论与谩骂。
这次相关权威部门的真相披露和辟谣工作相当及时,事故真实情况和相关调查结果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让民众了解真相。
读了上面这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人民微评|不形成制度正义,类似悲剧便难断绝一段惊心动魄的视频,还原了悲剧诱因;一场无谓的纷争,拉十几人“陪葬”。
教训之惨重,让人不敢直视,却不得不叩问,乘客与司机互殴何以一再出现?痛定思痛,别止于唏嘘,更别停留于愤怒。
无彻底反思就无真正救赎,不形成制度正义,类似悲剧便难断绝。
新华微评|不放任自己,不纵容他人,生活方能平安美好重庆公交车坠江事故原因让人唏嘘不已:一场看似不起眼的争执导致了多条鲜活生命逝去。
因为一点怨气,危及公共安全伤及无辜,教训惨痛至极!逝者安息、生者警醒:生活中,情绪难免起伏,但须时刻谨记敬畏生命、敬畏规则、敬畏秩序,理性、平和,多一些推己及人的宽容。
不放任自己,不纵容他人,生活方能平安美好。
中青微评|方向盘上有人命!司法应对“乘霸”出手不守规则、戾气横生,互殴对骂、害人害己。
方向盘上有人命!第一,不跟行进中的司机吵架,这是公共安全的底线;第二,司机不开情绪车,这是职业操守的底线。
把车停下来、换个场合好好说话,究竟有多难?重庆公交坠江事件,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人为之灾。
从“重庆公交坠江”事件看媒体议题影响舆论“重庆公交坠江”事件在2018年10月28日发生,一辆公交车在行驶途中突然失控冲入长江,造成至少13人死亡,两人失踪。
这起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并在媒体上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在媒体的报道和评论中,这起事件产生了极大的舆论影响,引发了公众对城市交通安全和公共服务管理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从“重庆公交坠江”事件的媒体报道和评论入手,分析这次事件对舆论的影响,探讨媒体议题对舆论的塑造作用。
事件爆发后,各大媒体迅速对此进行报道。
从报纸、电视到网络,重庆公交坠江事件成为头条新闻,持续引起关注。
各大媒体纷纷派出记者前往现场采访,报道了事故的详细情况,包括公交车坠江的具体地点、事故原因、救援情况等。
媒体报道的客观性和及时性使得公众对事件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媒体的报道不仅仅是事件的呈现,还深入分析事件的背后原因和影响。
媒体报道了公交车失控的原因,包括司机操纵失误、车辆技术故障等。
媒体还对公交车所属公司、政府管理部门的责任进行了调查和报道。
报道强调了城市交通管理和公共交通安全的问题,引起公众对这些议题的关注。
媒体还通过报道受害者家属的情况和心理状态,呼吁社会对受难者进行援助和关怀。
媒体的报道不仅激起了公众对事件的关注,同时也引发了公众对相关议题的讨论。
公众通过社交媒体、网络论坛等平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对城市交通管理、公共服务水平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一些公众呼吁政府加强对公共交通安全的监管,完善城市交通管理制度;一些公众则呼吁公司提升车辆技术和司机素质,确保公共交通的安全性。
媒体不断地报道和引导这些讨论,扩大了事件引发的议题范围,推动了公众对相关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在事件发生后,媒体的议题设置和导向对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媒体的报道直接影响了公众对事件的关注度和认知。
由于媒体报道的客观性和权威性,公众通过媒体了解到了事件的真实情况,产生了对事件的关注和同情。
媒体的报道引发了公众对相关议题的讨论和反思。
10·28重庆公交坠江事故2018年10月28日10时08分,重庆市万州区一公交车在万州长江二桥面与小轿车发生碰撞,系公交客车在行驶中突然越过中心实线,撞击对向正常行驶的小轿车后冲上路沿,撞断护栏,坠入江。
10月29日14时20分,经公安机关走访调查并综合报警情况,初步核实失联人员15人(含公交车驾驶员1人);31日0时50分,黑匣子打捞出水并交给当地公安部门;10月31日23时28分,重庆万州长江二桥坠江公交车被打捞出水;11月1日15时,已找到13名遇难者遗体,身份已全确认,仍有2人失联。
11月2日,公交车坠江原因公布,据车内黑匣子监控视频显示,系乘客与司机激烈争执互殴致车辆失控,这样的代价沉重到令人窒息。
救援情况重庆市消防总队50名指战员、5辆消防车、2艘冲锋舟已在现场开展救援。
水上支队及周边支队已做好增援准备。
根据国家应急管理部前线指挥部的要求,搭乘海事船只前往事发江面开展3D全地形立体测绘扫描工作,经过4小时的疑似点全覆盖探测,终于锁定两处车辆疑似点,而且与之前有媒体报道称已经发现的坠江点位置完全不同,在上游20米、下游200米水下75米处。
事故通报10月28日上午10时8分,重庆市万州区一辆公交车与一辆小轿车在万州区长江二桥相撞后,公交车坠入江中。
事故发生后,国家应急管理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派员赴渝现场指导调查处置。
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组织公安、应急、海事、消防、长航、卫生等部门组建现场指挥部,全力开展搜救打捞、现场勘查、事故调查、善后处置等工作。
现场指挥部组织70余艘专业打捞船只,蛙人救援队、水下机器人、吊船等专业力量围绕公交车坠江水域全面开展搜救打捞工作。
事发后,通过细致调查摸排,明确15名驾乘人员身份。
同时克服水域情况复杂、水深70余米等实际困难,先后打捞出13名遇难者遗体并确认身份。
精确定位坠江车辆位置,于10月31日23时28分将坠江公交车打捞上岸。
公安机关先后调取监控录像2300余小时、行车记录仪录像220余个片断,排查事发前后过往车辆160余车次,调查走访现场目击证人、现场周边车辆驾乘人员、涉事车辆先期下车乘客、公交公司相关人员及涉事人员关系人132人。
关于重庆万州坠江事件作文3篇一件让人惋惜的事今天我们讲一件令人惋惜的事,那就是最近火爆全网的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
10月28日十时零八分,重庆万州区长江二桥,一辆载有十多人的公交车突然越过中心实线,撞向正常行驶的一辆小轿车后,冲向上路,沿撞断江边护栏,坠入滚滚长江中。
是发货当地救援部门立刻组织营救,每个有良知的人都祈祷奇迹能够发生,我也一样。
而大众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到底是为什么?公交车突然失控坠江?不是之前网友猜测的突发重病报复社会事件过程被还原,仅仅因为一位乘客与司机发生争执就害死了一车人。
这样的结果让许多人一时无法接受。
然而在看完整期事故的前因后果之后,才明白这洗罪将惨剧本就不应该发生。
打捞上来的公交黑匣子里清楚地记录下了乘客刘某与司机冉某是怎样互不相让,整车无辜的乘客又是怎样在悲剧到来之时发出的惨叫?据黑匣子里的报道,是乘客本来只是错过了一站,可就因为自私和冲动,让整车的13个人丧失了姓名。
令人心痛的重庆公交坠江悲剧,该给我们敲响警钟啦!作为一个汽车从业者,不妨思考一下。
我们是否需要一场技术革命?是汽车行业的驾驶辅助系统和无人驾驶系统能否在安全和普及上起到作用,用汽车人自己的担当来减少或杜绝此类事件再度发生。
重庆万州坠江事件感受今天我看了新闻。
看见了一则头条。
是重庆万州坠江事件。
这件事非常的可怕。
我看见了那位女司机的行动非常的错误。
就因为错过了一站就去殴打司机吗?他这样的举动简直就是不要命了。
他难道觉得错过了一站就能把15个人的生命当儿戏了吗?我觉得。
这辆公交车坠江因素有三个。
首先是殴打司机的女乘客刘某。
要不是因为他殴打司机这件事可能就不会发生了。
第二个因素。
是司机冉某。
女司机殴打他他不应该还手,不应该单手放开方向盘,应该立即靠边停车报警。
要是女司机错过了一站,理所应当。
司机应该。
靠边停车让女司机下去重新走到目的地。
第三个因素就是乘客13个人。
还劝阻不了一个女乘客吗?他们以为警察是给他们的义务服务的吗?司机和女乘客正在哦大的时候,他们应该劝阻,这样就不会导致悲剧发生了。
这几天,交通事故频繁发生,背后的真相也在渐渐揭露,知道真相的人无不一阵心寒。
近日,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的真相更是让人唏嘘不已,人们的无规则意识也遭受众网友的批判,今年的这类话题影响较大,甚至有可能会成为高考作文的考题,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分享关于事件的素材以及可能的命题方式,帮助大家熟知热点。
事件简介10月28日上午10时8分,重庆市万州区一辆公交车与一辆小轿车在万州区长江二桥相撞后,公交车坠入江中。
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家应急管理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派员赴渝现场指导调查处置。
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组织公安、应急、海事、消防、长航、卫生等部门组建现场指挥部,全力开展搜救打捞、现场勘查、事故调查、善后处置等工作。
根据调查事实,乘客刘某在乘坐公交车过程中,与正在驾车行驶中的公交车驾驶员冉某发生争吵,两次持手机攻击正在驾驶的公交车驾驶员冉某,实施危害车辆行驶安全的行为,严重危害车辆行驶安全。
冉某作为公交车驾驶人员,在驾驶公交车行进中,与乘客刘某发生争吵,遭遇刘某攻击后,应当认识到还击及抓扯行为会严重危害车辆行驶安全,但未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行车安全,将右手放开方向盘还击刘某,后又用右手格挡刘某的攻击,并与刘某抓扯,其行为严重违反公交车驾驶人职业规定。
乘客刘某和驾驶员冉某之间的互殴行为,造成车辆失控,致使车辆与对向正常行驶的小轿车撞击后坠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因此,乘客刘某和驾驶员冉某的互殴行为与危害后果具有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两人的行为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已触犯《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之规定,涉嫌犯罪。
作文材料10月28日上午,重庆市万州区公交车上,乘客刘某因错过目的地站要求停车,司机冉某以该处无公交车站拒绝。
刘某对司机大加指责,司机不断回头解释与争吵,乘客大多选择旁观不语,矛盾逐渐升级。
当车经过万州长江二桥时,刘某突然拿起手机两次砸向司机头部,司机冉某放开方向盘进行回击,双方开始殴打,最终导致车辆失控,与迎面的小轿车碰撞后冲出二桥护栏坠江,造成车上15个鲜活的生命在3秒内瞬间消逝。
媒介素养作文素材案例一、“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中的媒介失范与公众媒介素养缺失。
1. 事件回顾。
重庆一辆公交车突然坠江,最初有消息称是因为女司机逆行。
这个消息一出来,网上就炸开了锅,女司机被无数人在网络上谩骂,甚至有人曝光了她的个人信息,各种人身攻击接踵而至。
但后来真相大白,原来是公交车上有乘客与司机发生冲突,抢夺方向盘导致车辆失控坠江。
2. 反映的问题。
媒体失范:部分媒体在没有确切调查清楚事实的情况下就匆忙报道女司机逆行的消息。
一些自媒体为了抢流量,根本不核实信息就跟着转发传播。
这就像一群饿狼看到一块肉,不管是不是有毒就扑上去。
这是缺乏新闻职业道德的表现,没有做到对新闻真实性负责。
公众媒介素养缺失:大众也缺乏基本的媒介素养,轻易相信了未经证实的消息。
很多网友就像被点燃的火药桶,一点就炸,只看到所谓的“女司机”这个关键词就开始口诛笔伐。
如果公众有基本的媒介素养,在看到新闻的时候先存疑,等待官方的准确调查结果,就不会出现这么大规模的网络暴力事件了。
二、李子柒现象中的媒介素养正面案例。
1. 李子柒的成功。
李子柒通过制作古风美食、传统手工艺等视频在国内外走红。
她的视频充满诗意,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传播过程中,很多人被她的视频吸引,进而对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美食文化、手工艺文化等产生浓厚兴趣。
她在YouTube等国外平台也拥有大量粉丝。
2. 体现的媒介素养。
创作者角度:李子柒自己有着很高的媒介素养。
她知道如何通过镜头语言来展示传统文化的美。
她的视频画面精致,从拍摄的角度、色彩的搭配到背景音乐的选择,都精心设计。
她没有选择用直白的说教方式来传播文化,而是用一种沉浸式的体验,让观众在观看她劳作、制作美食的过程中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韵味。
就像一个文化魔法师,用镜头把传统文化变得生动有趣。
观众角度:很多观众也表现出了较好的媒介素养。
他们在欣赏李子柒视频的同时,会去深入了解视频背后的文化内涵。
比如有的观众因为看了她制作传统糕点的视频,而去研究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典籍;有的国外观众因为她的视频对中国文化产生好感,进而想要学习中文、到中国旅游。
重庆公交车坠江作文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春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
在这一节日里,人们都去有计划地跟家人团聚,开心温馨,却没想到,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发生了一件悲剧性的事情,那就是2020年1月28日上午10点,重庆市渝中区两路口街道的江滨路上,一辆重庆市公共汽车不慎滑入江中。
当天上午,一辆重庆公交车沿着江滨路行驶,由于司机疲劳驾驶,没能及时发现滑坡,导致公交车失控滑入江中,一气呵成,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据现场目击者介绍,当时车上共有16名乘客,包括司机在内,没有一个人逃生。
该事件发生后,救援工作立即启动,马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设备,迅速把捞救工作组织好。
然而,由于江水深流急,出行障碍重,大量的泥沙也会阻碍捞救工作,所以情况非常复杂,捞救工作受到很大的影响。
捞救人员在艰苦的工作中,深夜几乎没有休息,终于在捞救的第三天早上,他们终于发现了一辆公交车,司机和15名乘客全部遇难。
这一悲剧事件,使整个重庆市沉浸在悲痛之中,每个人都无比悲伤,他们都看到了这一灾难带来的恐惧和痛苦,他们也感受到了一个社会的悲剧:社会安全出现了漏洞,这是无可挽救的!可怕的是,这件事正是发生在春节期间,正是这个欢乐的节日,变成了悲伤的节日,让人痛心不已,令人唏嘘不已。
事件发生后,重庆市立即成立了事故调查组,调查组责无旁贷,尽快查明事故原因,坚决依法追究责任,保障群众安全,使这一悲剧事件绝不再发生。
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深刻地揭示了我们社会安全的薄弱性,我们必须加强安全管理,加强安全教育,做到安全护航,让每一个社会公民都能安全出行。
同时,我们要学会珍惜生命,不让悲剧重演,把人性的光芒照亮每一个人的心灵,让每一个人都能明白,生命是短暂的,珍惜现在,让爱心和美好去照亮我们前行的路,让每一个人都能安全、健康、快乐地生活!。
10·28重庆公交坠江事故2018年10月28日10时08分,重庆市万州区一公交车在万州长江二桥面与小轿车发生碰撞,系公交客车在行驶中突然越过中心实线,撞击对向正常行驶的小轿车后冲上路沿,撞断护栏,坠入江。
10月29日14时20分,经公安机关走访调查并综合报警情况,初步核实失联人员15人(含公交车驾驶员1人);31日0时50分,黑匣子打捞出水并交给当地公安部门;10月31日23时28分,重庆万州长江二桥坠江公交车被打捞出水;11月1日15时,已找到13名遇难者遗体,身份已全确认,仍有2人失联。
11月2日,公交车坠江原因公布,据车内黑匣子监控视频显示,系乘客与司机激烈争执互殴致车辆失控,这样的代价沉重到令人窒息。
救援情况重庆市消防总队50名指战员、5辆消防车、2艘冲锋舟已在现场开展救援。
水上支队及周边支队已做好增援准备。
根据国家应急管理部前线指挥部的要求,搭乘海事船只前往事发江面开展3D全地形立体测绘扫描工作,经过4小时的疑似点全覆盖探测,终于锁定两处车辆疑似点,而且与之前有媒体报道称已经发现的坠江点位置完全不同,在上游20米、下游200米水下75米处。
事故通报10月28日上午10时8分,重庆市万州区一辆公交车与一辆小轿车在万州区长江二桥相撞后,公交车坠入江中。
事故发生后,国家应急管理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派员赴渝现场指导调查处置。
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组织公安、应急、海事、消防、长航、卫生等部门组建现场指挥部,全力开展搜救打捞、现场勘查、事故调查、善后处置等工作。
现场指挥部组织70余艘专业打捞船只,蛙人救援队、水下机器人、吊船等专业力量围绕公交车坠江水域全面开展搜救打捞工作。
事发后,通过细致调查摸排,明确15名驾乘人员身份。
同时克服水域情况复杂、水深70余米等实际困难,先后打捞出13名遇难者遗体并确认身份。
精确定位坠江车辆位置,于10月31日23时28分将坠江公交车打捞上岸。
公安机关先后调取监控录像2300余小时、行车记录仪录像220余个片断,排查事发前后过往车辆160余车次,调查走访现场目击证人、现场周边车辆驾乘人员、涉事车辆先期下车乘客、公交公司相关人员及涉事人员关系人132人。
例谈“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导写
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是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发生在2018年10月28日下午6点左右,一辆载有15人的公交车突然失控,冲破栏杆坠入长江中。
这一事件惨烈程度令人惋惜,许多人因此遇难。
事件引起了全国的关注和热议,也成为了公安、消防、交通等部门联合开展调查的焦点。
据初步调查,这辆公交车是行驶中突然失控,引擎启动后油门自动上升,并发生爆炸。
据悉,这一事件与车辆的保养及维修以及驾驶员是否疲劳驾驶有关。
此次事件对于人们来说,是一次极大的震撼。
重庆这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城市,突然
间发生这样悲惨的交通事故,令人无法接受。
然而,这样的事件并非不可预防,如果重庆
有更加完善的交通安全管理制度,以及更强的监管和执法力度,事故或许是可以避免的。
事件之后,重庆市政府就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交通管理,并严格监管交通出行
安全。
首先,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对于城市主干道、旅游区域、高速公路等重点区域
进行重点监管和管理,确保车辆和路人的交通安全。
其次,加强公交车辆运营管理,对于
车辆的维修和保养等工作实行全方位的监管,确保车辆的安全运营。
还有,对于驾驶员的
考试和管理也要更加细致,确保驾驶员安全、文明驾驶。
总体来说,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是一次惨痛的教训,也是一个值得我们反思和思考的
事件。
事故的发生并非偶然,我们需要加强政府管理、提高人们交通安全意识,以避免类
似的惨剧。
只有做好了交通安全管理,我们才能保证城市的安全和稳定发展。
重庆公交车坠江真相给我们的启示11月8日早上,我看了重庆万州公交事故的调查视频,看后觉得惋惜心痛。
对于当事的女乘客来说,本来错过了一站路,结果终结了一生。
对于当事的司机而言,再也不能像事发前一晚那样,陪父母吃饭了。
对于其他沉默的乘客而言,他们彻底不能出声了。
最近十几天,网上铺天盖地都是对重庆公交车坠江原因的新闻报道,看的人心理特别难受。
乘客刘某因为坐过站,和司机冉某发生剧烈冲突,最后司机没能控制好方向盘,导致公交车坠江。
看到曝光的视频,真的是触目惊心,酿成这样的悲剧,谁都不想,但真的让人警醒。
永远记住两点,一个是覆巢之下无完卵,不要让吃人的人横行。
否则现在他烧书,接着就烧人了。
第二就是要记住,不是生活选择了我,而是我选择了生活。
就像阳光一样,他照在任何人身上,不会因为我贫穷而不理会我。
我希望能勇敢站在阳光下,时时去享受人生。
不要去羡慕阴暗下的辉煌,做阳光下的乞丐也是骄傲的。
看了重庆万州公交上的视频,我写下这篇短文:2018年10月28日,重庆市万州区,一辆公交车冲破大桥护栏坠江,全车15名乘客和司机无一生还,经过艰难的打捞救援,10月31日晚事故公交被打捞上岸。
经过公安机关恢复车内监控数据和调查,事故原因终于浮出水面,结果令人难以置信,竟然是一车内女子挑衅和殴打司机,司机还手,引发方向盘失控造成的。
10月28日上午10时8分,重庆市万州区一辆公交车与一辆小轿车在万州区长江二桥相撞后,公交车坠入江中。
公安机关对22路公交车行进路线的36个站点进行全面排查,通过走访事发前两站(南山岔路口站、回澜塔站)下车的4名乘客,均证实当时车内有一名中等身材、着浅蓝色牛仔衣的女乘客,因错过下车地点与驾驶员发生争吵。
经进一步调查,该女乘客系刘某(48岁,万州区人)。
综合前期调查走访情况,与提取到的车辆内部视频监控相互印证,还原事发当时情况。
10月28日凌晨5时1分,公交公司早班车驾驶员冉某(男,42岁,万州区人)离家上班,5时50分驾驶22路公交车在起始站万达广场发车,沿22路公交车路线正常行驶。
基于重庆公交坠江事故的媒体传播弊端分析1. 引言1.1 事件背景重庆公交坠江事故是指2022年6月5日发生在重庆市的一起重大交通事故。
当天下午,一辆载有约20名乘客的公交车突然冲入嘉陵江,导致多人遇难。
这起事故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许多人对此事表示震惊和悲哀。
事故背景中,公交车司机被证实酒后驾驶,且肇事车辆存在多项安全隐患。
整个事故过程掺杂着不负责任、违规经营等恶劣因素,使得公众对交通安全问题再度引起极大关注。
这起事故不仅造成了生命财产损失,也引发了社会对公共交通安全管理的讨论和反思。
该事件的发生使人们惊讶、愤慨,也引发了对公共交通安全管理的质疑和反思。
重庆公交坠江事故的发生令人深感惋惜,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交通安全问题的重视。
希望通过全面调查和深入分析,能够找出事故的根本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字数:222】1.2 问题引起在重庆公交坠江事故发生后,媒体纷纷报道此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
当事故的细节逐渐浮出水面时,人们开始意识到这起事件背后存在着一些问题。
公交车坠江事件引起了人们对于交通安全问题的担忧和质疑。
这次事故暴露了公共交通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让人们开始质疑公交车司机的驾驶技术和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
事故中涉及到了乘客与司机之间的矛盾和矛盾,引发了社会对于公共服务素质和责任的争议。
乘客和司机之间的矛盾不仅暴露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矛盾,也引发了对于社会公德道德观念的质疑和反思。
重庆公交坠江事故引发了社会对于交通安全和社会道德的思考和关注,也让人们开始反思公共服务的质量和责任问题。
2. 正文2.1 媒体炒作媒体炒作是指在面对某一事件时,媒体过度渲染和放大事件的影响,使得事件被过度关注和夸大,从而引发公众的极大兴趣和关注。
在重庆公交坠江事故中,媒体炒作的现象尤为突出。
一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和提高点击率,对事故的报道进行了过度渲染,甚至在报道中加入了一些不实的细节和情节,以引起公众的同情和愤怒情绪,进而获得更高的曝光度。
坠江公交车永远未达终点,面对规则更需多些敬畏真相的到来,总让人措手不及。
11月2日,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原因新闻通气会发布的消息显示,乘客刘某发现车辆已过自己的目的地站,要求下车,但该处无公交车站,驾驶员冉某未停车。
两人的互殴行为,造成车辆失控,致使车辆与对向正常行驶的小轿车撞击后坠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一段短短的视频,不仅记录了整个事件的发生过程,更带给公众无尽的悲伤和思考。
十几个鲜活生命瞬间沉于江底,让人唏嘘不已。
谁能想到这列未达终点的公交车,最终抵达的是死亡?搭乘公交车,无论上班还是办事,都是塑造美好生活,却死于非命,多么悲摧。
特别是有报道称,遇难的还有孩子,这更让人痛惜。
痛定思痛。
果如新闻通气会所称,乘客刘某当为这起悲剧负责,从坐过目的地站便要求下车,到两次用手机打向驾驶员,刘某是不讲理的,她的无知和霸蛮,不仅“透支”了自己的生命,更拉其他十余人“陪葬”,不可容忍,也不能宽宥。
方向盘上有生命。
当驾驶员正在驾驶公交车时,生命大于天,一定程度上说,一车乘客的安危系于驾驶员一身。
而在这非常时刻,有乘客干扰乃至侵袭驾驶员,就是把最基本的规则踩在脚下,就是不拿法律当回事,也就是与全车乘客为敌,向公共安全发起挑衅。
此次事件中,公交车驾驶员也要担负相应责任。
有人说冲动是魔鬼,刘某确实很冲动,也很自私。
但是归根结底,一系列行为折射出此人缺乏规则意识——坐过站了咎由自取,要求驾驶员违规停车,一错;殴打驾驶员,二错;不依不饶,不管不顾,继续殴打驾驶员,三错……错上加错,根本就无视规则。
更严格地说,是无视法律,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
令人悲哀的是,乘客攻击公交车驾驶员乃至疯抢方向盘的案例,不胜枚举。
有的万幸,没有发生悲剧;有的则出现恶果,比如两年前,天津一名女乘客与公交车驾驶员发生口角,向前将驾驶员眼镜打飞,造成事故发生,最终该女子因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刑拘。
不敬畏规则,可能一时未必出大事,但习惯于不敬畏规则,迟早出大事。
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语文作文
《从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想到的》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这件事当时可真是引发了轩然大波啊。
我想起有一次我坐公交车的经历。
那天我上了一辆公交车,车上人还不少。
我找了个地方站着,就开始观察周围的人。
我前面有个大妈,一直在大声讲电话,那声音,整个车厢都能听见。
一会儿她又和旁边的人聊起天来,聊得那叫一个热火朝天,完全不顾别人的感受。
旁边有个年轻人戴着耳机在听歌,可能声音太大了,还跟着节奏哼了起来。
还有个大叔,不停地咳嗽,那声音,听得我心里直发毛。
就在这时,车开得好好的,突然司机一个急刹车,大家都往前猛地一冲。
原来是有个人骑着自行车突然横穿马路。
司机气坏了,打开窗户就骂了几句,这一骂可不要紧,车上的那位大妈不乐意了,她觉得司机态度不好,就开始吵吵起来。
司机也不甘示弱,就和大妈你一句我一句地吵上了,车厢里顿时乱成了一锅粥。
这时候我就想啊,这幸亏不是在桥上,要是像万州那辆公交车一样,司机和乘客这么吵起来,那后果可不堪设想啊。
咱们坐公交车,不就是图个方便嘛,大家都互相体谅一下,平平静静地到达目的地多好。
所以说啊,从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我们真得吸取教训,在公交车上,每个人都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多为别人着想,可别因为一点小事就闹得不可开交。
不然的话,可能会引发大麻烦呢!这样我们的出行才能更安全,大家的生活也会更美好啊!
希望以后再也不要发生这样的悲剧了,让我们都文明乘车,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出行环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