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干预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190.31 KB
- 文档页数:2
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于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的价值观察眩晕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以头晕、眩晕、幻觉和肢体活动感知等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伴有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药作为我国特有的传统医学,对眩晕病的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疗效,其护理方案在眩晕病患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文将对中医护理方案在眩晕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观察和分析。
中医护理方案是中医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中药疗法、针灸疗法、推拿疗法等多种手段。
对于眩晕病患者,中医护理方案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中药疗法。
中医认为眩晕病的发生与气血运行不畅、肝阳上亢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中药治疗中常选用补肝益肾、养血安神的药物,如龙骨、牡蛎、当归等,以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协调,从而缓解眩晕病的发作。
其次是针灸疗法。
针灸作为中医的特色疗法,对眩晕病的治疗效果显著。
常用的穴位包括风池、合谷、太冲等,通过针灸刺激调整机体气血运行,缓解眩晕病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最后是推拿疗法。
推拿是一种通过按摩、推拿等手法调整机体气血,改善脏腑功能的疗法,对眩晕病患者也有一定的疗效。
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搓、揉、按、捏等,可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缓解眩晕病症状。
中医护理方案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综合治疗效果好。
中医护理方案采用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手段综合治疗,能够全面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提高治疗的综合效果,使患者的症状得到更好的缓解。
2. 降低治疗风险。
中医药治疗眩晕病相对较为安全,中药材多为天然植物、矿物,不易产生明显的副作用,针灸、推拿等疗法也是以自身调节功能为主,风险较小,对患者的身体没有太大的损害。
3. 丰富治疗手段。
中医护理方案采用多种手段综合治疗,针对不同的症状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给医生更多的选择空间,也给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希望。
4. 促进康复。
中医护理方案可通过调理机体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改善眩晕病患者的身体状况,提高自身的抵抗力,促进康复。
中医护理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摘要高血压作为我国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中医护理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血压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从中医护理的角度,探讨其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一、中医护理的基本理念中医护理以整体观念为指导,强调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脏腑经络学说等基本理论,注重个体差异和辨证施护。
在高血压治疗中,中医护理通过调整患者的阴阳平衡、脏腑功能,达到降低血压、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二、中医护理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1. 辨证施护中医护理在高血压治疗中注重辨证施护,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生活习惯等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例如,针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中医护理采取平肝潜阳、清热解毒的方法,如使用菊花、夏枯草等草药泡水饮用;针对肾阴亏损型高血压患者,中医护理则采用滋阴降火、补肾益精的方法,如使用枸杞子、女贞子等草药煎汤饮用。
2. 饮食调护中医护理认为,饮食是高血压患者治疗和康复的重要环节。
在高血压治疗中,中医护理提倡合理搭配、均衡营养的饮食原则,避免过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高盐高脂食物。
同时,中医护理还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推荐相应的食疗方法。
例如,对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中医护理建议食用具有清热解毒、平肝潜阳作用的食物,如芹菜、绿豆、西瓜等;对于肾阴亏损型高血压患者,中医护理则建议食用具有滋阴降火、补肾益精作用的食物,如黑芝麻、核桃、甲鱼等。
3. 情志调护中医护理认为,情志因素对高血压患者的病情有着重要影响。
在高血压治疗中,中医护理注重患者的心理调适,采取情志调护措施,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
例如,中医护理通过倾听患者的心声、进行心理疏导、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等方式,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降低血压。
4. 运动养生中医护理认为,适当的运动有助于高血压患者的康复。
在高血压治疗中,中医护理提倡患者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以增强体质、降低血压。
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的护理分析一、中医情志护理的基本概念中医情志护理是中医学理论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其核心观点是“情志致病”。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情志活动对健康起着重要作用,情志和脏腑有密切的关系,情志的失调会导致脏腑功能紊乱,从而引发疾病。
中医情志护理的核心是调节患者的情绪、疏导患者的压力、维护患者的心理健康。
二、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高血压病是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临床特征的一种全身性疾病,病因复杂,常见的包括情志失调、饮食过咸、肥胖、缺乏运动等因素。
中医认为,高血压的发生与情志失调密切相关,情志的刺激会导致气机郁结,使得肝气不舒,从而引发气滞血瘀,最终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中医情志护理在高血压病的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
1. 疏导情绪、舒缓压力中医情志护理以舒缓患者的情绪、疏导患者的压力为核心内容。
通过情绪调理、心理疏导等措施,帮助患者理清思绪、放松心情,避免情志的失调给身体带来的负面影响。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对高血压病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2. 调理脏腑、平衡气血中医认为,情志失调会导致脏腑功能紊乱,进而引发疾病。
中医情志护理在调理脏腑、平衡气血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运用中医调理方法,如针灸、按摩、草药等,调节患者的气血,维护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高血压病的目的。
3. 健全防治体系、促进康复中医情志护理干预不仅可以对患者进行具体的护理操作,更重要的是树立健全的防治体系,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改善生活方式。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讲解健康知识、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饮食调理等方式,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四、结语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的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疏导情绪、调理脏腑、促进康复等措施,中医情志护理可以有效帮助患者舒缓压力、维护心理健康,对高血压病的防治起到积极作用。
护理人员在日常实践中应加强对中医情志护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提高护理水平,为高血压病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护理服务。
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护理干预效果观察-发布时间:2022-02-11T06:37:29.550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0月20期作者:尹江丽[导读]尹江丽(文山市人民医院;云南文山663099)摘要:目的探究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护理干预效果观察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2月收治的9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8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2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中医药护理干预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疾病而言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缓解临床各种不适症状,使其尽快恢复正常血压值,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推广。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干预;效果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易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导致患原发性高血压疾病的患者不断增加,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根据中医学方面的相关研究报道可知,原发性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过度劳累、饮食不规律、精神不足导致的。
随着患者气血异常运行、阴阳失调导致了疾病的产生。
由此,本研究选取了我院2021年2月收治的9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21年2月收治的9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中医护理干预。
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2例,观察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3例。
纳入标准:(1)所选患者均符合临床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2)患者及家属对本项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3)治疗依从性好。
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的护理分析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与遗传、生活方式、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
中医情志护理干预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血压病患者的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的护理作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一、情志对高血压的影响在中医理论中,情志对人体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情志无常、过激、过度、郁结不舒等都可能导致气机不畅,从而影响脏腑功能,加重病情。
在高血压病患者中,情志不稳定往往是引发高血压的因素之一。
患者常常因为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家庭矛盾等导致情志不畅,使得血压升高,病情加重。
情志护理在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中显得尤为重要。
二、中医情志护理干预措施1. 情志舒畅、心情愉悦中医认为,心情舒畅可以调畅气机,有利于血脉通畅,可以起到降压的作用。
护理人员需要通过耐心的沟通、关心患者、引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娱乐活动等,使患者心情舒畅、愉悦。
2. 情志抒发、疏导郁结高血压病人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烦心事,这些事情如果不能及时排解就会导致情志不畅,加重病情。
护理人员可以采用一些疏导情志的方法,如倾听患者的心声、引导患者进行情感宣泄、进行心理疏导等。
3. 合理饮食、调理情志中医认为,饮食与情志息息相关,过食辛辣刺激食物、过量饮酒等都可能导致情志不畅,加重高血压病情。
在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需要教育患者进行合理饮食,避免过食刺激食物,保持心情愉悦。
4. 起居调摄、维护情志中医强调起居调摄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合理的作息、居室环境对保持情志舒畅具有重要作用。
护理人员需要引导患者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有利于患者情志的维护。
5. 运动保健、调畅情志适当的运动有助于舒畅气机、畅通经络,从而有助于调畅情志。
护理人员可以引导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情志抵抗力。
三、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在高血压病患者中的应用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在高血压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逐渐得到认可。
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的护理分析中医认为,情志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情绪过度激动会影响身体各器官的正常功能,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因此,中医情志护理干预是以调节情绪、缓解压力为主要目的的护理措施,其目标是消除或缓解高血压病患者的心理压力及不良情绪,调节其精神状态,从而减轻或消除相关的症状和病变。
中医情志护理干预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针灸疗法:中医针灸疗法能够刺激人体经络系统和穴位,调节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缓解精神紧张和压力,舒缓情绪,有助于治疗高血压。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太冲、昆仑、内关等。
2.中药疗法:中药疗法是一种较为温和的治疗方法,具有温中散寒、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祛痰化痰等功效。
针对高血压患者的不同病情和体质,中医医生会开出不同的方子,例如六味地黄丸、当归血脉丸、龙胆泻肝丸等。
3.按摩疗法:中医按摩疗法是一种通过推拿、捏揉和按摩等手法来调理身体和身心的一种疗法,有助于调节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的功能,舒缓压力和疲劳,改善睡眠质量,从而缓解高血压症状。
常用的按摩手法包括推拿、按揉、拿捏、轻点等,结合搭配使用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4.精神治疗:中医精神治疗是通过心理上的沟通和心理疏导等手段,调整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消除精神焦虑,缓解病情。
常用的心理疏导手段包括情绪宣泄、自我调节、认知疗法等,以及众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中医情志护理干预是一种有益于高血压治疗和预防的有效方法。
通过中医情志护理的方法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负担,改善其情绪和心理状态,从而达到缓解高血压症状、减轻病情的效果。
因此,在日常的高血压护理中,合理运用中医情志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在高血压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关键词】高血压;中医;情志护理干预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41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52-01高血压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病种,同时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高危因素之一,患者常年血压偏高,对靶器官,如心脏、脑、肾脏等造成损伤,容易引发脑卒中、心肌梗塞、心衰和肾衰等并发症。
有研究表明,高血压作为身心疾病的一种,其发生和发展与情致因素密切关联,高血压属于中医眩晕、中风的范畴,一般认为该病和忧思恼怒、七情过极、饮食劳倦等关系密切,多种病理因素导致阴阳紊乱失衡,气血凝滞,气机运化失司。
本研究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1月本院内科病房收住的高血压患者84例进行中医情志护理干预,获得较佳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1月本院内科病房收住的高血压患者84例,所有患者均严格依据中华高血压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进行确诊,将所有患者分组,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为42例,实验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49-78岁,平均年龄(5624±912)岁,文化状况:本科及以上3例,大专及中专12例,高中及以下27例,高血压等级:ⅰ级5例,ⅱ级21例,ⅲ级16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范围49-78岁,平均年龄(5545±917)岁,文化状况:本科及以上4例,大专及中专9例,高中及以下29例,高血压等级:ⅰ级8例,ⅱ级19例,ⅲ级15例。
12 试验方法两组病人均给予高血压基础治疗及护理方案,包含服用降压药,高血压饮食教育,每日测量血压,培养健康起居习惯。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中医情致护理干预,主要内容:①健康疏导:首先应当增进医患沟通,对患者生活状况、心理状况、家庭情况等详细了解,理解患者当前的心理状态,更好地提供心理引导和教育,同时对患者灌输高血压治疗和保健知识,增加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程度,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