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类起源与全球迁徙路径

人类起源与全球迁徙路径

人类起源与全球迁徙路径
人类起源与全球迁徙路径

人类起源与全球迁徙路径

讲座概要:人类学在过去10-15年内有了长足进展,过去有关人类起源和迁徙的争论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测序技术的突破已得到解决。例如现代智人是多地起源还是单一非洲起源已经清楚,成为科学常识。然而,这种科学常识在中国并未得到普及,与此相关的许多虚幻的人类起源想象支配着国人的骄傲并往往成为各类非理性民族情绪的基础。为此,有必要进行科普。这就是本讲座希望达到的目的

主讲人简介:77年大学工科,之前知青2年。1986纽约州立大学MBA。做过若干杂事,现退休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陪家人。喜旅游和杂读。

各位晚上好!谢谢参加本讲座。本来计划一次讲完,但在准备过程中发现内容很多,需要分上下两次进行。所以今天只是“上”。

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

今天要分享的话题对我自己来说也是新颖的,兴趣大约从半年前开始。兴趣的动因有三个:

一是长期的“从哪里来”焦虑感;

二是在文明演化的讨论中回溯历史触及到了边界;

三是去年在美国国家地理做了个基因测试,看看俺的祖先到底是如何迁徙到中国来的。

正如人类对物理世界的理解要回溯到大爆炸的原初,人类对自身的理解不可能停留在人类“已知的”文明史内。如果说修家谱是想保持家族血统的轨迹,那么在家谱的尽头,血缘关系还如何延续?轨迹又是什么?如果无论出于什么目的要构造华夏的几千年文明史,那么在这个故事的前面又是什么?如果家族的骄傲是靠家谱的连续性和特色维系的,如果民族的骄傲是靠民族故事的特色和连续性维系的,那么如果把这个故事一直往前延续,特色是否仍在还在?连续性是否能保持?如果你发现这种特色已经变成普遍规则,如果你发现连续性只是想象的构造,那么民族性究竟是什么?什么叫共同的血缘?血缘能成为民族自豪感的认同符号吗?

为了这个讲座,我有意在各种场合做了一些小调查。调查的问题很简单:中国人是本地起源的,还是非洲起源的?我听到的答复大多是:本地起源。我调查的对象,大多是高知白领人群,不难想象,如果你在大街上随机取样的话,那么认为本地起源的比例将会更高。本群群友呢?

前两天在一个饭桌上谈起印度人和南美人的素质,一位朋友断言这是印度人种的特点造成的,也就是说有某种生物学层面的差异造成了某些民族的低素质。(按此思路,是不是咱汉人人种也有问题呢?低素质可是相当的那!)我完全没有批评这位朋友的意思,但可见偏见和想象的范围极大,也可见人类学知识科普非常必要,也非常紧迫。

一个在世界上作为常识被接受的知识,为何在中国如此还如此不为人所知?今天的目的,

就是希望能够通过科普解构想象。

(需要声明的是,本人在这方面也是初涉,所谈内容,属于分享性质,错误在所难免)

先介绍一下人类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人类学是门庞大的学科,有两个基本面向:一是研究人的生物性和文化性,二是追溯人类的源头和演变。我们今天只谈后者。

研究人类源头和演变有4种方式,最不靠谱的方式是“历史人类学”,也就是在经典史书中找证据,例如《尚书》中说二帝三王都是夷人,又例如《史记》、《后汉书》、《国语》和《左传》中关于华夏众夷的故事,或四书五经中对饶、舜的描述。

这种方法之所以不靠谱,原因有三:

第一,所有这些经典的依据都是口传历史(或已失传的更早经典),而口传史我们知道是非常容易走样的,不信的话你可以讲个故事给某人听,再让他讲给第二个人听,传到第十个人,我敢说V10版本和V1版会大相径庭;

第二,典籍的作者往往会有倾向性或为某种现实目的筛取或串改故事内容,纯粹的客观历史记述只是我们的想象;

第三,史书经典记载的历史太短,即便是口传史,讲故事的时间尺度也就是几千上万年,但我们人类的演化是上千万年、几百万年的事,即便是现代智人(Homo Sapiens)也有近20万年的历史,这是历史根本不可能够得着的。

第二种方法是“考古人类学”,即通过考古发现古人的遗骨(人类化石标本)遗物(工具、住所、壁画、陶器、青铜器等)来判断人种、年代等等。这个方法比历史人类学方法要靠谱的多,不过它也有很多局限性。比如考古学的年代鉴定方法主要是根据化石/遗物的地质积层分析和碳14鉴定,而这两者都是有问题的。碳14鉴定一是误差大,二是超过5万年就无用了。

第三种方法是语言学方法。世界上大约有7500种语言,前七大语系为:

1.Niger–Congo尼日尔-刚果(1,538languages)(20.6%)

2.Austronesian南岛(1,257languages)(16.8%)

3.Trans–New Guinea跨新几内亚(480languages)(6.4%)

4.Sino-Tibetan汉藏(457languages)(6.1%)

5.Indo-European印欧(444languages)(5.9%)

6.Australian澳洲(378languages)(5.1%)

7.Afro-Asiatic亚非(375languages)(5.0%)

语言也是有根的,和人类基因一样,会繁衍遗传。这7500种语言其实也是从根部通过进化变异演化而成的。

以印欧语言为例:

这是一个印欧语系的树形结构,从印欧语系的底分化出两大支,一个是欧洲系,如英语、德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等等,另一个是印(度)伊(朗)系,如印地语、波斯语、孟加拉语、尼泊尔语等等。

语言人类学虽然是非常强大的方法,但语言进化和人种进化毕竟是两回事,例如一种文化强势会让其语言被其他种族使用和接受,例如中国人移民到美国,第二代第三代基本就讲英语了。所以并不能反映人种变化。

第四种方法是体质人类学方法(自然人类学)。体质人类学分旧体质人类学和新体质人类学,旧体质人类学历史也蛮悠久,从16世纪就开始了,主要研究身体构造、人体骨骼测量和人种划分,以及人种体质特征,一般仅限于对人的发色、发型、眼色、肤色等。老方法虽然有一定用处,但总体说都是研究人的外部差异,比较肤浅,无法反映人种演化的本质。

新体质人类学是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科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其基础是1953年James Watson和Francis Crick对DNA分子结构的突破性研究。一个地标性的突破,是比利时Ghent大学在1972年和1974年对RNA(核糖核酸)做的全测序。此后人类学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从模糊定性的分析进入精准定量的分析,从此将人类学,特别是人种起源和迁徙分布的研究建立在坚实的实证基础上。

为了讲清这一理论,需要简单介绍一下细胞、DNA,染色体和基因的基本概念。

这张图描述了细胞、细胞核、染色体和DNA的关系。

染色体: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遗传物质深度压缩形成的聚合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DNA:脱氧核糖核酸,是一个生物分子。它携带了所有生物和细菌遗传信息。它由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相互缠绕形成一个右手的双螺旋结构。

上面的ATCG是四种碱基(嘌呤和嘧啶的衍生物,是核酸、核苷、核苷酸的成分),成对出现,称为碱基对(Base Pairs,或bp),它们是DNA的组成部分,它们的各种组合决定了全部遗传信息。遗传信息的多少是由碱基对的数量来测度的,例如父系单传的Y染色体有6000万个bp,母系的线粒体DNA有16000个bp.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组成简单生命最少要265到350个基因。人类身上有20500个基因(和白鼠的基因数量类似),有30亿个bp.

1990年美英等国启动了所谓人类基因组计划,就是要揭示这2万多个基因和30亿个碱基对的秘密,破译人类遗传密码。此项目被称为生命科学的登月计划。此计划的第一步是对

基因进行测序,到2003年,测序工作基本完成(只是测常染色体部分,占整个基因组的90%)。不过测序完成到揭示遗传密码之间还有巨大距离。

顺便说个有趣的数据:测出的人体身上的所有蛋白家族中,只有7%是脊椎动物特有的。也就是说,93%的蛋白都来自那些非脊椎动物。

明白了DNA,染色体和基因的概念后,进一步的问题是,DNA的遗传密码是如何转化为各种蛋白的呢?这就需要懂得生命科学中的“中心法则”。

简单地说,DNA中含有的遗传密码被“转录”成RNA,然后再由RNA“翻译”成各种蛋白,如骨骼,皮肤,内脏、肌肉和头发等等。也就是说,DNA中的“基因型”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被转换成了”表现型”,即生物的外部性状。

基因人类学就是这些生命科学的成果在人类学方面的一个应用。例如,2005年前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和IBM公司合作,启动了GenoGraphic项目。其目的是通过收集全球人类基因来绘制人类基因图谱,研究人类起源、迁徙和演化的路径和关系。(有兴趣的可参见https://https://www.doczj.com/doc/068494316.html,/about/)

这是他们寄来的样品测试盒,你只要用棉签在嘴里抹点唾液寄回去,过10周左右就会得到你的基因测试结果。

交200美元,现在好像打折,150美元。

人类一路走来,虽然在外部留下的各种痕迹不是很多,但有幸在体内留下了清晰的足印。这个足印就是人类在遗传中的基因变异轨迹。(用基因变异标记,即Marker表示)

或称突变点标记

什么叫基因突变/变异?基因在向下一代复制时,虽然绝大多数都是忠实复制的,但总难免会出现部分差错,这部分差错和不同,就是突变,用下图简单表示:

上图中,子代的红色部分和亲代的对应部位发生了变化,因此也会对蛋白的表达(表观)产生变化,这就是突变。遗传学上把这些变异用记号标注,称为基因标记(Genetic Marker)突变的类型有两种,一种是单个碱基变化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另一种是短重复序列发生突变,或STR(short tandem repeat)。

基因的不同部分突变的速率是不同的,例如Y染色体虽有6000万个碱基对,但可检测的全长只有1000万个,它的突变速率大约是每100年有一个突变,或者说,发生千万分之一的变化。换算成万年的话,就是每100万年,发生千分之一的突变。通俗的理解,就是我们和100万年前的古人相比,在Y染色体上,今天的我们和他们只有千分之一的差异。

迄今为止,全球已经有75万人参与了此项目,即提供(收费的,200美元)自己的DNA样本供研究人员分析,并获得自己的父系(Y染色体)和母系(线粒体DNA)的变异标记(Marker)

和迁徙路径。随着参与人数的增加,通过这个基因大数据已经摸清了人种的大致分布情况,即已经把人类演化的主要树干和粗枝勾画出来了。

男性可测父系,女性只能测母系,因为没有Y染色体啊

我去年9月也参与了此项目做了测试,在此可以与各位简要分享一下测试结果。

首先,所有现代人类全部是6-7万年前走出非洲的,也就是说,非洲现代智人是所有人类的祖先,不论你是什么肤色、体型、面部特征或发色。(我知道这点很多人听了非常不爽)我这里先说结论,后面再论证为何全部人类都起源于非洲。

这张图中的右侧M那支走出了非洲

测试结果分几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告诉你你6万年前的远古祖先和尼安德特人(Neanderthals)尼人)的混血情况,如下图。

尼人是现代智人的近亲,与我们在基因上有99.5%的重合。尼人生活在欧亚大陆,最早的化石有30万年之久,但到了4万年前灭绝了。原先有人分析说尼人是现代智人的一个亚种,但现在的公认是他们有独立起源。他们也是从非洲跑到欧亚大陆去的,时间大约是35万年到60万年前。他们和现代智人大约有3万年的重合,其间与现代智人有混血,所以国家地理测试的75万人全部都有尼人基因,范围从1%到4%,全球平均值是2.1%。如图,我的尼人基因比例是1.3%。(四肢发达,大脑简单,好事还是不好?)

NG把全球人类分成9个祖先类,分别是地中海人、北欧人、西南亚人、撒哈拉非洲亚族、南部非洲人、东北亚洲人、西南亚洲人、美洲土著、大洋洲人。研究人员先找出他们的特征祖先半倍体作为基准参数,然后将各国民族与之比较,看看基因频率分布情况。然后再将被测试人的基因测试结果与所在国的平均分布进行比较。

对不起,是“单倍体”,而非“半倍体”,更正一下

比如,中国人基因由四种基因参照型构成,其平均分布是:

东亚81%,中亚8%,东南亚/大洋洲7%,芬兰/西伯利亚2%。

而我的基因只有两种参照基因型构成:69%的东亚型和31%的东南亚/大洋洲型。从这个结果看,似乎我的祖先是百越族,并且从云南/广西那边迁徙到北方的年代并不长,还没有机会和中亚或芬兰/西伯利亚型的人种混血。

再就是我的Y染色体和线粒体DNA的基因标记演化图。要讲清这个,还需补些基本概念:为什么要测Y染色体和线粒体DNA?

上面说了,人类的所有遗传基因都在染色体内。人体每个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

是”常染色体”,第23对是“性染色体”。男性是XY,女性是XX。如下图。

如果把父系、母系看成是两幅牌,每幅牌有30亿个碱基对,今天我们体内的这22对常染色体就如同这幅牌被洗了5000次,(按我们的祖先从10万年开始,每代20年算),显而易见,无论你的计算能力再强大,几乎无法把这幅牌再复原回去的,也就是你无法弄清父系的演化路线和母系的演化路线了,这两边被彻底混合了。

但所幸从性染色体看,Y只是父系单传,从线粒体DNA看,只有母系的线粒体DNA才进入子代,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测序Y染色体和线粒体DNA来追溯父系和母系的演化路径。

我的父系路径测出来是这样的:

注意看底部的从P305一直到M95的一行,这就是我父系祖先的Y染色体的基因突变标记路径,反映了我父系单倍体的演化情况。

下面选取几个重要的标记做些说明:

标记:P305和M42

地点:非洲

现今所有人类的父系共同祖先,被称为"Y染色体亚当",诞生于30万到15万年前。

在10万年前,发生了P305的突变,这是我们已知的最古老的父系变异。他是全人类99.9%父系祖先。

8万年前,Y染色体的BT分叉诞生了,用M42标注。这一支绝大部分走出了非洲,只有极少数留在了非洲大陆。

M168是最早走出非洲的一支,也是现存非洲大陆之外人类的共同祖先,也就是说,所有75万测试者都带有这个标记。他们在东非7万年前从红海最南端的Bab-al Mandeb海峡走出非洲。

就是这里

这是人类已经走到了西南亚,时间约为6万年前。这是人类走出非洲后第一个重要的基因突变,所以在人类进化史上扮演一个重要角色。他们沿着阿拉伯半岛海岸线迁徙,进入印度,这一支是亚洲、东南亚和澳大利亚最早的居民。5万年前,到达澳大利亚,他们是今天澳大利亚原住民的祖先。人类走出非洲的原因是气候和环境的巨大变化,如冰川变化和雨林变成草原的变化,因此改变了他们的捕食地和生活方式。简单点说,动物跟着植物走,人

类跟着动物走,都是为了捕食。

因为时间和篇幅原因,这里跳过中间几个标记直接快进到P186,因为这个开始与中国相关。

标记:P186

时间:28,000–41,000年前

地点::东南亚

2.8到4.1万年前,人类沿着亚洲海岸线进入东南亚。从那里,一部分人继续向北进入东亚。这些人的大多数进入南中国内地。所以P186是这个地区出现频率最高的标记。从这里,一部分人又向西退回印度次大陆。这个标记在印度男性中的比例占23%,日本为47%到65%,韩国为70%到82%,汉族为69%到86%。

再快进几个到最后一个标记M95.

标记:M95

时间:34,500–48,750年前

地点:东南亚

此标记在东南亚几个国家的分布如下:

爪哇42%,越南40%,马来西亚28%,中国大陆大约3%

此外,测试结果还提供了一份父系基因型分布图如下,其中颜色越深表示和我的基因型越接近。也可以说,这就是我的“亲戚”分布图。

因时间关系,无法详细介绍我的母系路径,只是在此简单帖张图,可见我的母系走的是北方路线,从中亚向东亚迁徙。我的母系或者是从西伯利亚往南进入中国内陆,或者继续向东进入中国东北地区。

说了半天父系和母系的DNA标记演化路线,那么我在人类演化树上到底处在什么位置上呢?这个是由我的单倍群(Haplogroup)来描述的,如图:

即我的母系单倍体类型是Z3C,父系是O-PF3188。而且上面说,在所测试的75万人中,我的Z3C类型之占小于0.1%,即不超过750人,O-PF3188也一样。

什么叫单倍群(Haplogroup)?(对不起,这里面需要解释的概念太多,解释的话,量太大,不解释的话说不清,唉)

借用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严实博士的文字:一個在檢測中完全不能區分開的單倍體(haploid,Y染色體、線粒體都是單倍體,相对於常染色體那樣的二倍體)的類型稱作“單

倍型”(haplotype),線粒體某一段完全相同(比如高變區)的也可稱爲一個單倍型。而一些關係較近的單倍型放在一起就組成了單倍羣。

通俗点说,就是在某个突变SPN下的一群具有共同遗传特性的人。

比如有A、B、C三個人,B和C有M175這個SNP的突變(寫成M175+),A沒有M175的突變,即M175的原始型(寫成M175-)。而C有M122這個點的突變型(M122+),A和B 都是M122-,那麼,因爲M175+的人包括了M122+和M122-的人,而M175-的人全都是M122-,說明M175發生得比M122早,後來有M175+的一個人又發生了M122的突變,M122更晚近,也就是說M175在M122的上游。做成樹就成了這樣:

用此方法把所有人的单倍群画出来,就画出了一棵树,能把所有单倍群的演化关系描述清楚,如下图:

请注意,这个图仅仅是张老图,所以只是示意而已。随着人类测序数据的增加,这张图每天都在变。这棵树(其实应该倒过来看)的主干就是M168,是所有非洲之外的人类共有的。然后不断分叉,我的最后一个DNA标记是M95,往下其实还有许多细分,但这个还在研究之中,并没有确定结果。

国家地理测的最后一个标记M95处于这张图的右边第三个,对应的单倍群是O2a

我企图查到我的O-PF3188究竟往上往下是什么从属关系,但就是查不到。只是看到一份2014年的更新,如图:

随着测试数据的丰富,相信今后一定能有更详细的分叉信息。

那么我这个O2a-M95分布在哪里呢?从下面这张图可见,它主要分布在东南亚一带,中国的華南、南方少數民族、中南半島及印度Munda人群分佈較多。看来,我还真是南方系,甚至是百越族人。

据严实博士提供的资料,东亚各民族的单倍群分布是这样的:

从NG的测试结果来看,可以总结一下几点:

1.现代人类是从非洲起源的,走出非洲的时间大约是7万年前。

2.人类迁徙的原因主要是环境变化和觅食的需要,随着冰川期的变化及相应的全球气候变化,森林和草场在不断发生变化,由此导致动物的迁徙和人类的迁徙(采集和捕猎)

3.人类向全球迁徙的路径是网络状的,最早一支从阿拉伯半岛沿海岸线向南亚运动,然后向东进入印度、澳洲和东南亚地区,另外一只从近东向中亚、西伯利亚运动,直至东亚和

美洲;还有一只在大约4-5万年前从欧亚大陆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欧洲。

4.人类在几万年的迁徙过程中,自身在不断发生变化,产生出新的变异记号和单倍群(Haplogroup)。基因人类学家就是根据这些基因突变的半倍体类型来追踪人类的演化路径的。

5.智人进入中国来自多个方向,东南西北向都有,时间有先后。所谓华夏民族就是不同时期进入远东这块地方的西来移民的叠加和混血结果。

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问:这个讲座非常好,我之前关注过人类学论坛,但是很多看不懂.

答:语言和人种没有简单对应关系

问:你的父系是从南方来而母系从北方来,这是不是造成你非常聪明的原因之一?

答:你真不知道各个群里都有大神,我这是哪对哪?

问:这个讲座最大的意义就是告诉我们。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来自于同一个祖先。每一个种族,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

答:人的生物性差异的确非常小

问:听说印尼一些岛上住民的头、手等词的发音,与中国普通话中头、手等词的发音一样,也可佐证夏老师的论证?

答:语言学研究和基因人类学研究有非常高的重合度,这有很多文章。

问:我想知道单眼皮双眼皮是怎么变异的,反正大猩猩表哥都是双眼皮,朝鲜族基本都是单眼皮。

答:估计目前科学家还没有找到双眼皮和单眼皮差异对应的那个突变标记。而且出非洲时是单是双我也不知道。

问:小孩身上的胎记是咋回事。

答:这个太细了,不知道人类学研究不研究。

问:我们和黑猩猩大猩猩拥有多少共同的基因?现在地球上的猿有可能近一步进化吗?答:人属Homo和大猩猩的分叉大约在600万年前。共同基因绝对在90%以上。

问:老师我有一事不明,汉藏语系占6.1%,是指人口还是语种?

答:指说汉藏语系的人数。

问:古人是如何迁徙?他们使用什么工具。

答复:在驯马之前用腿,之后有马和骆驼。

问:尼人怎么消亡的?

答:自然(气候、食物链)和与现代智人的竞争两个因素。

问:七万年前各大陆板块是在今天这位置吗?气侯有何不同?人类可走这么远?

答:七万年前的板块基本是今天这个样子,但还在移动,比如欧亚大陆还在以每年1根头发丝的宽度在分离。我们今天容易低估古人的迁徙能力。再说,那是海平面要比现在低100米,很多地方都是连着的。近东到中亚一直到远东都是大草原,不难走的。

问:所谓人类走出非洲,这本身也应该是个陆陆续续的过程吧?本身持续了多久呢?几千年?一万年?累计大约有多少“人”走出了非洲呢?

答:那是一定的。走走停停,可能一停就是几千年。不仅如此,还走走退退,并不是直线前进的。

问:从非洲迁徙时每年约移动多少公里?

答:没有这样一个每年速度。如果环境不变化,有猎物有果子,就无需跑那么快,反之,就会快跑。

问:通过科普来解构想象,是不是西西弗斯似的努力?

答:其实我个人认为,只要传播不受限制,应该还是容易得到大众理解和接受的。西西弗斯是没有希望的事,太悲观了。

问:头发的卷曲与否、颜色差异、眼睛眼珠的色差,是人种区分的显性标记,这个老师有否什么见解?

答:这些都是非常肤浅的外观,没有那么大的意义。

问:我还是奇怪为什么南美人和西藏人那么像,相貌,头发,饰物,仅仅是巧合吗?

答:藏人是羌,属于M122单倍体,南美人是否有这个我没查过。

问:那么古人如何从非洲到澳洲?

答:从新几内亚那边。5万年前海平面低100米,海域没有那么宽。

问:人类在扩散迁徙的早期就具备渡海的能力了吧?

答:我相信是这样的。制作筏子的能力应该是有的。

问:你今天是用自己的基因检测做例子,我们很感谢!转发出去没有问题吧?

答:没事。还没想清楚传出去对我有何不利。

问:老师,对6.1%这个数据怎么来的有疑问,汉藏语系得有10多亿人吧?怎么也得有20%上下

答:我再查查。不排除是按语种多样性算的。

问:好像若干年前,在非洲发现了100万年前的人类远祖的骨头化石,记得是还能提取到DNA,DNA这么稳定吗?

答:蛋白质降解100万年,估计是无法测的。我记得有个文章将过DNA基因测序的年代极限。

问:秘鲁有殷人东渡说。据说做过DNA分析,是从白令海峡过去的。

答:差不多15000年前从白令海峡过去,不久前的事。

问:1、基因人类学是否证明了达尔文进化论的错误?2、六十万年前北京猿人之类跟俺们木有半毛钱关系?咱们7万年前那位非洲祖爷爷和祖奶奶是哪儿来的?

答:简单点说,那些并非智人,而是直立人,100万年前跑出非洲,在各地并未演化成现代智人(Home sapiens sapiens),都灭绝了,没有后代。

问:为什么总是非洲?难道是“桃花江美人容”?跟清华大学早年研究认智科学和广义进化论的赵南元教授探讨过,无论如何无法想象没头没脑的达尔文进化论能从猴子进化出人类来。

答:非洲的地理气候情况在那时是非常独特的。全球能发育支撑生命的地方并不多。首先是植物的多样性特别高,相应的动物多样性也极高。其实全球的直立人Home Erectus也是从非洲出去的。非洲起源论和多地起源论的争论并不在于亚洲或欧洲的直立人是否是从非洲出去的,而是争论这些直立人有无独立演化成现代智人。

问:现代的猿能够进一步进化吗?

答:这是不可能的。演化有极高的偶然性,突变是无法预测的,不是所有的猿都能演化成人属,变成人属后,演化成20万或10万年前的智人也是充满了不确定性。这一切都不是线性的,也不是决定论的。现在的猿当然可能进一步突变成别的什么,但肯定不是朝我们这种人的方向。

问:换句话说,你还是相信由于某种很奇特的原因,我们的确是从猴子进化来的?

答:进化这个词容易让人误解,变化更为准确。突变基本是随机的,但环境并不接受每一种突变,期考说并不让每一种新品种生存。只有那些碰巧适应环境的那些物种生存下来了。进化是没有目的性的,目的性是马后炮式赋予的。偶然性这个东东是在根上的,从原子内的微世界开始。

问:老夏你干脆地说吧,我们就是猴子变化来的?我对基因突变的偶然性挺明白的,从我自己的病悟出来的。

答:猴子也不是终极性的,还不如说是从分子原子变化来的。

你们看这个就知道人从哪里变来了,干嘛老盯着猴子不放啊?

这个图也能说明问题

问:我还是没搞懂1、为什么说我们都是从非洲来的,整个倒推路径的依据是什么?2、发生变异的基因怎么知道其变异之前是什么样的?怎么知道它是谁变的?

答:这个是从单倍体的演化逻辑推出来的。现在的基因测序就像一个拼图,一幅大图可以

从四个角往中间拼,或做生意位置往上下推,每块都能与邻块对接上,没有任何矛盾,逻辑完全一致。NG已经有了75万实测数据,一个反例都没有。

问:人类抵达支那的时间很晚,所以,在文明发育的链条中,明显缺失发达的石器一环,这是支那史前文明最重要的特征。

答:从迁徙路线和时间上看,进入亚洲的时间要比两河晚几万年,那里文明发育时间久远,文明程度更高,秩序由西向东扩散很好理解。5万年到10万年间是文物断档期。即便5万年前进入,文明的发展速度也未必同步。两河新月一直是互动交往最多最复杂之地,文明演化速度快是自然的。

问:我的课题组做一个固定免疫基因的多态性研究。现在想起来,这种多态性很可能与尼安德特人的混血程度有关。今天倒是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虽然跟医学关系不大。答:和尼人的混血很早,这个座NG测试中看出。所有测试者都有1%到4%的尼人成分,无一例外。

问:您提到才70多万样本。我是同意非洲起源说的。样本的这个数量,在非亚欧美大的版块间,是不是具备了充分的说明性?

答:75万是目前最多的了。现在还在加速增加中,每年应加10万。充分性很难定义,但起码地球上大的区块都解除触及了,还未有反例,或者说反例出现的概率越来越低。当然,路径这事没有那么简单,这算法有关。以多样性来确定时间也不是唯一判别标准,比如当代美国的多样性最高,但这不是本地自发的,而是移民造成的。

问:有这种可能性:史前华夏人,是多次西方人从欧亚草原和东南亚人从海上迁徙而来。多批次。

答:就是这样的。从各路进入,时间有早有晚,所处的文明状态各有不同,然后竞争、战争、文化融合、基因融合,成为我们今天这个样子。

问:从逻辑上说,现代世界各种族居民的线粒体DNA最终都是从一个共同的女性祖先那儿遗传下来的。我想问问1、目前发掘出来的古代人类的化石所含线粒体是不是都支持共同起源说?2、现在所说的现代人类共同起源的非洲夏娃有没有可能是移民过去的?看有些文章说,非洲夏娃后裔到达世界各地的时候,各地已经有古人类居住,后来这些当地的古人类都被夏娃的后代取代了,或者说当地古人类的女性没有留下线粒体DNA传承。

答:线粒体DNA研究的较早,但只能追踪母系。父系只能用Y染色体追踪。线粒体内有DNA 没错,但DNA更多存在于22对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Y和X内。线粒体很小,其中的DNA 信息并不多,只有16000个碱基对,Y染色体要大许多,有6000万个碱基对。但这还是小的,常染色体更大,人体总共有30亿个碱基对。上面那段话是不严格的,夏娃并不是一个人,而是我们能找到的最古老的线粒体单倍型。不能说人类都来自这个夏娃,光有女人显然是不能生娃的,当时肯定有亚当,只是说我们现在还没有找到当时亚当的Y染色体单倍型,现在能找到的仅是几万年后的,所以才会有夏娃亚当不共时的问题。不排除哪天会把亚当的时间往前推移,如果找到新的化石。

问:1、目前尾气出来的古代人类的化石亿含线粒体DNA都支持共同起源说吗?以后有没有可能出现反证?2、现在所说的现代人类共同起源的非洲夏娃有没有可能是移民过去的?答:你说的那些古人类是Home Erectus,不是Sapiens,不是现代智人品种。

问:尼人混血1~4%,这是如何计算的?你们的推算过程看不懂啊。我以为线粒体的遗传物质叫mtDNA,看来搞错了,也可以叫线粒体DNA

答:这是结论,不是推导。推导可能要写一本书。mt就是线粒体的缩写。Mitochondria

问:不过还有疑惑,是智人进入亚洲之前北京人已经基本灭绝?还是北京人也来源于非洲啊?

答:主流说法是智人进来时已经灭绝了。北京猿人也是从非洲出来的,包括元谋人蓝田人等等。

问:不对吧。不是六七万年前才来,北京猿人是70万年啊。不是一纪的。北京古猿早灭绝了。

答:那不是智人,是直立人。还有什么别的北京古猿?

关于人类起源的问题

关于人类起源的问题 ——破除迷信追求真理澄清历史还原中华改写人类文明史《源——人类文明中华源流考》导言节选二 科学论证猿进化成为人的过程大概发生在几百万年前,那么地球上在几百万年的时候,什么地方地理环境的变化促使猿不得不从树上下到地上来生活,从而逐步进化成为人的呢?能引起这样的地理大变化的地方不在非洲、欧洲、美洲、澳洲,唯一的地方就是昆雅(昆仑雅兮雅即亚细亚,亚洲)大陆的青藏高原。 四五千万年前印度板块冲击昆陆(亚欧)大板块,地带隆起,地质上叫“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形成南面高不可攀的喜马拉雅山、西面高寒冷峻的帕米尔高原、西北沙漠荒丘的地理格局。由于这种地理巨变,使得古猿生活区域的主体森林逐步减少,猿从树上下到地来,开始了前后肢“手”与“脚”的分工;随着地理、气候的进一步恶化,古猿不得不向周边森林地带分散转移,这就是后来以长江黄河流域、云贵高原为主体,放射到东南亚、印巴次大陆进而到非洲、欧洲等地从千万年前到几百万年前古猿集中的缘由,且非洲的南猿化石比较成系列。说人类起源于非洲、亚洲甚至还有欧洲,其实都是割裂开了古猿向人类进化的结果是由于年轻

的青藏高原的“逐步长高”而改变其周边环境促使古猿逐步向东向南的长江黄河流域、东南亚、印巴次大陆转移并延伸到东北非甚至欧洲这样一个整体链接反应的过程。而后来的考古发现证明,中国仅滇中及邻近地区就从1500万年前至400万年前间的开远古猿、禄丰古猿、元谋古猿、保山古猿、蝴蝶古猿到270万年前的东方人到250万年的建始人到200万年前的巫山人到170万年前的元谋人等等,还有后来从上百万年前到几十万年前到十万年前到几万年前到万年前到几千年前的古人类绵延不绝,脉络清晰,环环相扣,组成完整的人类进化链,是当之无愧的人类起源之所在。且所发现50万年到上万年之间的人类化石往往不止一处,越往后的年代无论化石的发现还是相关的遗址遍布中华大地,这些“地下史料”不得不让什么“十几万年或几万年前非洲人突然来到替代了原有人类或住民”的论调和“非洲起源论”暗然失色。相反,结合分子遗传说论证的各大洲人种基因的相同性正好证明非洲人、欧洲人并其它地方的人的来源都有一个共同的根和血脉,那就是中华人种中华血脉。如此说来,“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意义对人类来说才真正是上帝那只造人的“手”——猿进化成为人的第一推动力。 猿→人进化年代表

人类起源的传说作文(整理3篇)

人类起源的传说作文(整理3篇) 这篇人类起源的传说作文范文是我们精心挑选的,但愿对你有参考作用。 人类的历史始于人类的出现,人类如何起源,历来传说、争论很多。只是,进化论仍然是目前的权威理论。 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C。R。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一书,阐明了生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但该书贸易提及人类的问题。1871年,他又出版《人类 ___与性的选择》一书,列举许多证据说明人类是由已经灭绝的古猿演化而来的。但他没有认识到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也未能正确解释古猿如何演变成人。F。恩格斯提出了劳动创造人类的科学理论,1876年他写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指出人类从动物状态中脱离出来的根本原因是劳动,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也是劳动。文章论述了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古代的类人猿最初成群地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森林中,后来一部分古猿为寻找食物下到地面活动,逐渐学会用两脚直立行走,前肢则解放出来,并能使用石块或木棒等工具,最后终于发展到用手制造工具。与此同时,在体质上,包括大脑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出现了人类的各种特征。恩格斯把生活在树上的古猿称为“攀树的猿群”,把从猿到人过渡期间的生物称作“正在形成中的人”,而把能够制造工具的人称作“完全形成的人”。随着化

石材料的不断发现,测定年代方法的不断改进,人们对人类起源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尽管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但目前已经可以大致勾划出人类起源和发展的线索。 可是,进化论却无法解决自然界的生物问题,近年来还以为进化证据受到自然界证据的抵触而备受争议。甚至几乎被推翻或改写,却由于没有新的理论可以说明这个问题而继续以进化论为中心。可见,人类起源的问题不是一个简单就可以说明的问题。这个问题还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努力探讨。 希望你能喜欢这篇人类起源的传说作文范文。 关于人类 ___,在人类早期,就有许多这方面设想的神话。 比如《女娲造人》是中国的神话,《伊甸园里》是西方神话。尽管两则神话故事所产生的地点不同,可以看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但是它们也有许多共同点。第一,两则神话都认为人类并不是从来就有的,无论东方西方,古人早都思考人类起源问题。第二,两则神话都认为人类是被创造出来的,都有创造人的神,不过一则设想为女娲,一则设想为上帝罢了。第三,制造人的材料都设想为泥土,大地是人类的母亲。第四,人的形象都是按照创造者自身的形象设计的。第五,两则神话又都说到人类为什么有男女性的差别。

关于人类起源的几个问题

关于人类起源的几个问题 一、人猿分离的时间 过去一百多年的研究中,古人类学和旧石器时代考古材料的发现提供了大量的有关人类进化的实物证据,推动了人们对人类起源的认识。对人猿分离时间的问题长期以来有着不同的意见和争论。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古人类学界提出的人类起源理论认为,人和猿分离至少在1400万年以前,最早的人科成员是腊玛古猿,是由一种森林古猿演化而来。此后由腊玛古猿演化成南方古猿,再经过直立人(猿人)、早期智人(古人)、晚期智人(克罗马农人)而进化成现代人。腊玛古猿最早于1932年由美国学者刘易斯在印度发现,之后,非洲、欧洲和亚洲许多国家都有类似的化石发现。然而随着有关学科的发展,这一认识正在受到挑战。20世纪7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研究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人们对腊玛古猿及与之密切相关的西瓦古猿的化石有了更多的了解,不少人类学家对腊玛古猿是否人科的最早成员及是否在人的进化系统中表示了怀疑,中国古人类学家吴汝康就是其代表。他们的结论否定了传统上的认为腊玛古猿是人科最早成员的认识,人类的历史也比原来所设想的大大缩短了。 由于对腊玛古猿的系统地位存在争议,目前为止能够确认的最早的人科成员是南方古猿,其生存年代大约距今400

-100万年,其中有一段时间是和人属成员共存的。南方古猿最早是1924年澳大利亚学者达特在南非汤恩发现的,是一个6岁儿童的头骨化石。最初的发现并未被学术界接受,直到50年代才被确认属于人科。进入20世纪90年代,又有新的南方古猿化石被发现。1994年,英国古人类学家李基等人在肯尼亚北部图尔卡纳湖附近找到了一些极其珍贵的人科化石。这些化石的年代在距今390-420万年之间,早于已知的南方古猿化石。 从人猿分离直到人属出现的漫长时期是人类起源中的过渡时期,介于人类的古猿祖先和完全形成的人之间。谈到完全形成的人,就不能不涉及到人与猿的区别是什么的问题。关于人和猿的界限曾有过“界河说”和“直立说”。前者是以脑量是否达到750毫升作为区别人和猿的“界河”,达到的即为人,达不到的即为猿;后者则以能否直立行走作为区分人猿的标准,能直立的是人,不能直立的是猿。这些认识显然是机械和片面的。在漫长的从猿到人的过渡期中,远古人类在经历了长期使用天然工具的阶段后,开始了有意识地制造工具。这种自觉的能动性才是区分人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飞跃。至此,人类的发展进入了完全形成的人的阶段。我国古人类学者将这一过程分作猿人和智人两大阶段,每段再分为早晚两个时期。 二、人猿的联系与区别

七年级生物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人教版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2.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提高分析判断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2.通过人类起源的学习,初步了解科学推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 1.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2.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3.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三、教学难点 1.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2.概述人类进化的重要历程。 四、教学方法 资料分析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 五、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查阅、搜集有关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观点的资料及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等。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我是从哪里来的?”这是孩提时代你向爸爸妈妈提出的问题。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许你们又有了新的困惑:“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呢?”其实这也是困扰人类几千年的一个问题。从这一节课开始,我们将追随科学家的足迹一起来探究人类起源的奥秘。 [讲授新课] 板书: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教师:关于人类起源的争论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现在仍有许多问题是悬而未解的。在这方面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 学生甲:人是猴子变的。 学生乙:圣经上说,上帝创造了万物,也创造了人类。 学生丙:我国古代有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的神话传说。 教师:那么在人类的起源方面,你想了解些什么内容呢? 学生甲:人类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学生乙:在生物进化的历程中,为什么人类出现得最晚,却是最强大的,成为了地球的主宰? 教师:大家提到的问题非常好。说到人类的起源,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就是达尔文和他的《物种起源》。请各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课前搜集的这方面材料。 学生:分组交流。 学生甲: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他在这本书中暗示了他的观点将会给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思路和线索。后来他在《性选择和人类的由来》以及《人和动物的表情》等著作中,比较明确地指出,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是进化来的,并推测人类与大猩猩和黑猩猩有亲缘关系。当时许多科学家坚信神创论,因此,达尔文进化思想的支持者与神创论观点的支持者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学生乙:关于人类起源的最著名的一次辩论是在科学家赫胥黎与威尔伯福斯主教之间进行的。事情发生在1860年6月牛津大学大不列颠学会的一次会议上,争论的焦点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达尔文的观点在这次辩论中最终取得了胜利。后来,达尔文在比较了人类和类人猿的相似处之后提出,人类和类人猿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来的。 教师:真不错,下面请大家观看几种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相片,结合你的生活经验、以前的知识和在课下搜集的资料讨论回答: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哪些地方?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分小组观察、讨论,并相互补充。 学生代表总结回答:现在的大猩猩生活在非洲西部和东部的赤道地区一带;黑猩猩生活在非洲中部和西部的热带森林中;长臂猿生活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以及我国的云南省;猩猩生活在亚洲的加里曼丹和苏门答腊的热带森林中。它们都依靠从森林中获取的果实、嫩芽、昆虫等食物生存。它们没有制造工具和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也不能像人类那样进行语言和文字的交流。 教师:当今人类的数量在急剧增加,而类人猿的数量却在日益减少,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甲:人类具有发明和创造各种技术和工具的本领,使得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改善生存条件以及利用医药卫生加强自身保健的能力不断加强,这些都使人口数量急剧增加。相反,现代类人猿不具备这些能力。 学生乙:人类不断开发现代类人猿赖以生存的森林,对现代类人猿的乱捕乱杀和环境的严重污染等,都使现代类人猿的数量减少。 教师: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究竟在哪些方面和人有根本的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史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史 关于人类起源的理论,经过了人与猿同类论、猿变人论、人与猿同祖论这三个历史上不同发展阶段。下面是本站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人类起源与发展 从生物学的意义上讲,人是一种动物,人属于哺乳动物纲,灵长目,人科,人属。类人猿与人在进化上有亲缘关系,因此可以说它是人的祖先。大约在20万?300万年以前,人类就已经出现在地球上了。人类是从古猿变来的。但是类人猿和人,在进化史上都很年轻,如果以地球现在的年龄为12小时,那么人的寿命还不到半分钟。 科学的人类起源理论是从18世纪的拉马克开始的,并经过达尔文开始形成。在古代和18世纪以前,关于人类起源的问题只能做一些猜测。古代生物学家虽然指出了人类与动物在结构上的相似现象,但还不能提出什么系统的理论来阐述人类起源的奥秘。 18世纪著名瑞典生物学家林耐,在他创立的生物分类学的基础上,特别是在研究动物分类时,把人和猿做了比较。他不仅发现了人和猿都有二心耳、二心室,都是胎生,而且发现人、猿、猴都有两对门齿,胸前都有一对乳房。由于这种惊人的相似,所以他在进行动物分类时,就把人、猿、猴归入一类,名曰灵长类,即都是灵敬的高等哺乳动物。 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提出了山猿变人的理论,这是拉马克在研究了现代猿的身体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来的。他假设,山于生活条件改变,下到地面生活的类人猿必须用后肢行走,促使手足分工,使前肢发展得更加灵巧有力。这种在发展变化中的猿人渐渐进化成新的物种,最后变成了原始人。山猿变人论,比起林耐的人与猿同类论,大大地前进了一步,揭示了猿和人之间前后相继的发展联系。 法国生物学家居维叶首先从比较解剖学方面证明,所有脊椎动物。从最低等的鱼类到最高等的人类,其主要特征都基本相同。从而说明人起源于猿。他通过解剖学证明,从两栖动物到人的四肢骨骼原来都是山一定数LI的骨片在同一格式上构成的,并指出两条腿的鸟和人本来都是四肢动物。山此,居维叶进而证明猿是人的直接祖先,并初步阐述了人类起源的机制。 赫胥黎从达尔文的启示中得到启发,他用达尔文的进化论作为说明从猿到人的武器。他研究了前人发现的人类头骨化石,找到了古猿到人类的桥梁。他曾指出了鱼类、两栖类、爬虫类、鸟类、哺乳类和人类早期胚胎的相似性是它们共同祖先的证明。这就从胚胎学上揭示了人类与猿类的亲缘关系。他的结论是:人类是和猿类III同一祖先分支而来。人与

神话中的人类起源

神话中的人类起源 人类起源于哪里?我们到底从哪儿来?这是长期以来全世界古人类学家争论的热点问题,也是至今为止仍未揭开的谜团之一。这个问题,不仅是现代人类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其实远在上古,我们的祖先们也曾为这个谜题费劲心思。由于那个时期的人类知识水平有限,他们只能借由神话故事来诠释。且不说我国自古流传下来的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的故事,也不说《圣经》中记载的亚当夏娃的故事,今天,来给大家说说古欧美洲及亚洲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挪威神话:巨人始祖之死创造万物 在挪威神话中,地球出现之前曾是两个世界:一个是火焰炽热的大陆,一个是冰冻的大陆。当冰冷与炽热之火接触之后,巨人始祖的巨型圣牛奥尔胡玛拉解冻复活过来,圣牛用牛乳哺育天神鲍尔和他的妻子,天神的孩子布里生有3个儿子,这3个儿子后来进行叛变并杀死了巨人始祖。巨人始祖死后,他尸体上的肉形成了土地;骨骼形成了山脉;头发形成了树木;血液形成了江河湖泊,巨人始祖被挖空的头骨形成了布满星星的天空。

远古波斯神话:至高之神创造人类 在波斯神话中是至高之神阿胡拉?马兹达创造了世界, 名为阿尔布兹的山脉不停生长了800年后终于接触到了天空,雨水从山顶流下形成了瓦卡什海和两条主要的河流。人类的种子经太阳40年的净化后被种下,结出了大黄叶柄植物, 这个植物的果实就是人类最早的情侣玛什耶和玛什耶那。经过50年之后,二人生育了一对孩子,然而在恶神安格拉的 诱导下,这对伴侣却将自己的两个孩子吃了。经至高之神阿胡拉的帮助,玛什耶和玛什耶那又恢复了善良的本性,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生,他们就是早期人类。 巴比伦神话:魔力女神死后造就天与地 埃利什与水神阿普苏和魔力女神蒂马特生育了数代天神,这些晚辈天神中伊阿是长兄,他有许多个弟弟。然而这些年纪不大的小天神很吵闹,让阿普苏和蒂马特无法入睡,于是阿普苏密谋策划要杀死这些小天神。然而消息不胫而走,伊阿抢先动手,将阿普苏杀死。蒂马特得知噩耗后发誓要进行报仇,没想到却在恶斗中丧生。蒂马特的身体被撕成两半,变成了天与地。

对人类起源问题

对人类起源问题,人们众说纷纭。考古学认为,人类起源至今已有300万年,但美国学者根据基因测定的结果排序推算,人类起源到现在只有14万年。另外,由于人类同时具有陆生和水生两类动物的基因,对人类究竟产生于陆生动物还是水生动物也争论不休。笔者认为,人类是由陆生动物感染了携带水生动物基因的病毒,两类基因重组并产生突变的结果。人类的“源祖”或“近亲”已被自然选择所淘汰,结果人类成了没有“本家”的独门小户。根据人类与哺乳动物的相似程度,可以肯定二者有共同的“源祖”。无论如何,人类是地球生物长期演化的结果,而绝不是天外来客。 一、周口店猿人并不是现代中国人的祖先 传统观点认为,全世界的人种起源于几个相互独立的地域,从最初进化为人类至今已有三百万年的历史。早就有人对这一观点表示怀疑。他们感到,最早进入农业文明的北非、西亚、南亚和东亚的文明,相差不过一两千年。如果这些地区的原始人类都“独立”起源于二、三百万以前,那么他们在无数世代中几乎没有任何进步,却都在最近一万年进入文明社会,时间差距不到其全部历史的千分之一,实在不可思议。这一事实很容易使人想到,人类起源的时间可能比三百万年要晚得多,也许只有数万年。考虑到世界各地不同人种喜怒哀乐的表情几乎都相同(都用点头表示肯定,用摇头表示否定更具有探讨价值),可以肯定他们有共同的祖先。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他们可能是最近几万年才从某一中心地域逐渐扩散到世界各地的。如果考古学家在世界不同地区发现的距今几十万年到二、三百万年前的化石可以算作是“人”的化石的话,那么这些“化石人”的后代肯定已不存在。在几千年前的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创造了古代文明的埃及人、巴比伦人、印度人和中国人,肯定不是这些“化石人”的后代。 《生活时报》2000年11月7日报道,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选择了来自世界上22个不同地区的1000多名男性,对其Y染色体进行分析,同时还对来自母系的遗传物质也进行了排序。结果发现,不同人种有一位共同的女性始祖,这一女性生活在距今14.3万年前,男性始祖则生活在5.9万年前。人类大约在4.4万年前走出非洲,向全世界迈进。面对这一最新科学研究成果,考古学家却宣称,基因研究的成果只是一种可能,它不能作为否定考古结论的证据,只有考古学成果才具有最终证据的意义。 其实,考古学家的这一立场是颇为可笑的。平心而论,不怀偏见的学者甚至中学生大都愿意相信基因研究的成果而对考古结论产生怀疑。信不信由您,反正笔者认为,生存于几十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的古代猿人(更不要说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并不是我们中国比三皇五帝还早的祖先。那么,现代人类究竟是如何产生的?考古学发现的那些古代猿人的后裔哪里去了? 二、生物变异的长期积累不能产生新物种

人类的起源概说说明文

人类的起源概说说明文 人类的起源概说说明文 随着社交网络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人喜欢在朋友圈上发布说说,用于分享快乐,宣泄伤感。什么样的说说才让人印象深刻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类的起源概说说明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人类的起源,在人类早期,就有许多这方面设想的神话。 比如《女娲造人》是中国的神话,《伊甸园里》是西方神话。尽管两则神话故事所产生的地点不同,可以看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但是它们也有许多共同点。第一,两则神话都认为人类并不是从来就有的,无论东方西方,古人早都思考人类起源问题。第二,两则神话都认为人类是被创造出来的’,都有创造人的神,不过一则设想为女娲,一则设想为上帝罢了。第三,制造人的材料都设想为泥土,大地是人类的母亲。第四,人的形象都是按照创造者自身的形象设计的。第五,两则神话又都说到人类为什么有男女性的差别。

在完全隔绝的状态下,东西方的想象竟有这么多相似点,这是非常有趣的。那时是人类童年时代,那种认识真是天真幼稚得可以,但是古人是很富有想象力的。如果把神话当作科学,像牛津的那个主教塞缪尔·威尔伯福斯那样,那就成为科学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如果把神话当作艺术,当作原始的文学艺术,那么古人的想象就具有永久的魅力。 关于人类起源,直到19世纪才走上科学的道路,达尔文的进化论,是19世纪三大科学发现之一。但是,科学的探索没有止步。随着人类考古业的发展,发现了许多古人类的化石,出现了许多关于人类起源的心血说。诸如:古人类学家认为从猿到人的进化分为四个阶段: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这四种不同时期的古人类化石,在体质特征和文化遗物上都有明显的差异,充分地反映出人类进化的四个阶段。还有的就是:海猿说、海陆双祖先复合说、外星人说等。这些学说都从不同角度来论说人类的起源。 无论是“海猿说”“海陆双祖复合说”还是“外星人说”,都在有力地向传统的“从猿到人”的进化论学说发出挑战,但要形成公认的科学结论,还证据不足。科学在发展,研究在深入,人类将用自己的智慧,来解开自身的谜团。

《人类的起源》例题解析

第三节 人类的起源 典型例题一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 A.黑猩猩 B.猴子 C.森林古猿 D.以上都不是 答案:C 解析: A × 黑猩猩属于类人猿,和人的亲缘关系较近,但不是人类的祖 先。 B × 猴子是现存的一种哺乳动物,不是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 祖先。 C √ 通过研究森林古猿的化石,可以证实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D × 典型例题二 下列关于现代类人猿与人类区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祖先不同 B.运动方式不同 C.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 D.脑发育程度不同 答案:A 解析: A √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都起源于共同的祖先,即森林古猿。 B ×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运动方式、制造工具的能力及脑发育的程度三个方面。 C × D × 典型例题三 在人类起源和发展的漫长历程中,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是( )。 A.其他动物的入侵 B.生活环境发生变化 C.为了扩大领地 D.为了躲避敌害 答案:B

解析: A × 森林古猿最初在茂密的森林里过着树栖生活,后来,一些地区气候干燥,森林减少,这些地区的森林古猿被迫到地面上寻觅食物,经过漫长岁月逐渐进化成为人类。 B √ C × D × 典型例题四 与类人猿相比,下列不属于人类特有的特征的是( )。 A.有复杂的语言 B.使用工具 C.直立行走 D.大脑发达 答案:B 解析: A × 人类会使用工具,但类人猿也会使用工具,因此不能称其为人类特有的特征。而有复杂的语言、直立行走都是人类所特有的,人类的大脑是动物中最发达的,因此也可算是人类特有的特征。因此,本题答案是B 。 B √ C × D ×

人类起源神话母题

人类起源母题 人类起源母题神话是中国起源母题神话中的重要类型。陈建宪教授在《神话解读》中说道,宇宙是神奇的,然而更为神奇的是人类自身。在大地上,没有任何一种生物能像人类这样,在自己的童年的时期,就对自身的由来与天性进行了那么多哪怕是最为异想天开的猜测。神话的起源母题反映了人类早期探求事物之源、解释万物来历的迫切愿望。研究认为,以起源母题为核心的起源神话,其本质在于确认空间和时间的起始,以便为人类降生提供有序的世界背景,因而依次包括天地形成神话、自然现象起源神话、氏族起源神话、人类起源神话四项内容。研究成果显示,人类的血缘时代大概从五十万年前一直延续到一万年前左右,而神话的产生大概只有一万年左右的时间。人类起源神话在古代神话中数量众多,由于传承和保留情况的不同,使人类起源母题在不同民族的神话中出现了内容、形式以及数量方面的差别。王宪昭在“中国民族神话常见母题分类示例”中,对人类起源母题归纳出“神造、神人共造、人造、自然产生、变形产生、感生、卵生、动物生、植物生、无生命物生”等类型。 人类起源神话是一种世界性的神话,它们都是在力图解释最初的人类是如何产生的这样一个重大间题,这是人类起源神话的一个共同母题。但具体到每一个民族,对这一问题的解释又不尽相同。这些人类起源神话同整个原始神话一样,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从属并表现着人类史上一个特定文化阶段的符号系统。”它不仅有表层的语义含义,更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单从语义层面看,这些神话所折射的信息量是非常有限的,就是以一种幻想的方式讲述了人类的由来,反映了原始人对自身朴素而幼稚的理解和认识。但透过人类起源神话的表层涵义,我们还可以探寻到许多深层的文化内涵,捕捉到丰富的文化信息,从而更好地体会到原始文化的深刻意蕴,甚至可以在现世文化中寻找到那遥远的上古文化的“印迹”。拿泥土造人来说,关键不在于人是否为泥土所造,也不能简单的解释为原始人展开想象的翅膀幻想的结果,而应当把它看作是原始人群体意识的自然流露,它反映的是原始人对大地的感情和对泥土的依恋,它实际上是初民的泥土崇拜意识的一种表现。先民的这种对泥土的依恋和崇拜心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世文化中的乡土观念,爱国精神,重农抑商思想,甚至病态的“恋土情结”都与原始文化中的泥土崇拜意识有关。这种文化心理固然主要是小农经济的现实

佛经中关于人类的起源

佛经中关于人类的起源(1) 在佛教「增一阿含经」及许多经典里,都有明确的记载,说地球上最初的人,是从「光音天」来的。 光音天在哪里?天,从下至上,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欲界,有六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等六天)。色界四禅天:初禅有三天(梵众、梵辅、大梵等三天)。二禅有三天(少光、无量光、光音等三天)。三禅有三天(少净、无量净、遍净等三天)。四禅有九天(福生、福爱、广果、无想、无烦、无热、善见、善现、色究竟等九天)。无色界,有四天(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等四天。)共计有二十八层天。光音天是色界二禅的第三天。 为什麽叫光音天? 光音天的天人,开口说话,不是声音,只有清净的光,从口中发,表示想说的话。对方见光就能了解是表达什麽意思。因为是以光代音,所以叫光音,是二禅三天,最上最殊胜美妙的一层天,又叫「极光净天」。 人又为什麽会从光音天下来? (一)地球的形成 世界有「成、住、坏、空」四个阶段,每一阶段,为一中劫,自「成」至「空」四个中劫合为一大劫。当世界到了坏劫的末期,有大火灾烧毁了地狱、地球和其他的星球世界及欲界诸天;烧到色界的初禅天之前,下界的天人、菩萨、圣贤与因行大善的众生,性灵自然得救,早已谊到光音天上,享受快乐的天福。 世界经过「空」劫二十小劫之後,又轮到「成」劫之初,由光音天起金色大祥云,而降甘露豪雨;大水消退後,又现初禅以下的许多层天。洪水留在太空的物质,经大旋转,逐渐凝固,再出现太空中许许多多大大小小圆形或椭圆形的星球,当然包括我们这个地球,及绕地球旋转的月亮,乃至最远最下地狱以上的一切世界;因大热能的旋转集中,成了许多太阳,就是天文学家所说的恒星、行星和卫星。有了太阳,因每个星球循太阳系各有它的轨道,行星绕著恒星旋转,卫星又绕著行星旋转,公转、自转,而分昼夜,因此日月周年四季,就延续下来。但是,天上与他方星球世界的时间,与我们地球的时间,是各不相同的。

关于人类起源学说

关于人类起源学说,人们提出有以下几种: 神创论 亚洲起源论 大海起源论 非洲多源论+ 非洲单源论 外星起源论 神创论:意思就是神创造了人,其中最有名的传说就是"上帝造人",在中世纪的欧洲,谁敢质疑这一传说的真实性就要被.....好了,不继续阐述了,不知这里有多少人支持这一学说呀? 亚洲起源论:由于亚洲是高级猿类的起源地,所以有些人便认为人类也起源于亚洲,随着爪哇猿人,北京猿人等一系列发现,这一学说盛极一时.但是,随着非洲古人类考古的全面展开,以及中国的古猿化石(如禄丰古猿,巨猿)被认为并非是人类的祖先,"亚洲起源论"已经衰落,不知这里还有多少"爱国者"支持这一学说? 大海起源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没有发现距今800万年至400万年的人类化石,再加上人类的某些生理特征接近海洋哺乳动物,有些人便认为这段时间里人类的祖先在大海里生活.不过,随着近年来的一系列发现,所谓的"化石空白期"已被填平,还有谁会支持这一学说呢? 非洲多源论:随着非洲古人类考古的全面展开,在非洲发现了许多古人类和人科动物的化石,"非洲是人类的起源地"这一学说在主流科学界已无人反对.非洲起源论有"多源论"和"单源论"之分,多源论认为,人类在进化到直立人阶段后,便扩散到全世界,然后各自进化,随着人类交往的频繁,不同的古人类之间开始混居杂交,便变成了现在各种各样的现代人.照"多源论"的说法,北京猿人等中国直立猿人依旧是现代中国人的祖先."非洲多源论"是目前中国人类起源的主流学说. 非洲单源论:在"多源论"盛行的年代里,许多人搞不懂,世界各地那差距巨大的各种古人类是如何共同进化为现代人这相差不大的物种的?现在世界各地的现代人虽外貌差距很大,但身体本质上是差距很小的,不可能是由不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呀!随着DNA技术的发展,人们终于解开了这个未解之迷.人们发现,所有的现代人的祖先均为20万年前的一位东非女子,代号为"夏娃",后来,"夏娃"的后代们扩散到全世界,消灭了世界各地原来的各种古人类,便成了现在这统治整个地球的现代人.最近几年的一系列发现(如先驱人,长者智人)也证明了"单源论"的正确性.照"单源论"的说法,现代中国人的祖先在5万年前到达中华大地的时候就一点都不像猴子了,北京猿人并非我们的直系祖先!"单源论"是目前世界上人类起源的主流学说. 外星起源论:这个.....叫我说什么好呢?????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__课后反思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课后反思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讲述了人的由来,人体作为个体,每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而第一节探究了人类作为一个种群,一个物种的起源和发展问题。本节是研究人体的起点,所以学生正确系统的认识人类的起源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我采用的方式是小组合作式讨论学习,设计思路如下,先出示预习提示,学生根据预习提示的问题阅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找出问题的答案和观点。设计的主线是通过实际的证据(化石和地质勘探的结果)探究人类的起源过程中影响的主要因素,和发展的各个阶段发生的根本性的变化,让学生渗透不断进化的观点。 本节课经过全区其他生物老师的点评,指出我在课堂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经过反思我总结如下: 1. 第一没有深挖教材,应该提炼出重点的问题作为预习提示,比如人类的发源地在哪?这个问题过于简单,学生都可以在书上很容易的找到答案,所以没有必要把它写在预习提示中让学生讨论。第二自学提示没有引起学生的重视,学生自学,一上来就着急看课文,忽略了问题的存在。所以如果在读课文之前给同学们一点时间先读一遍自学提示的问题效果会很好。还有就是在学生阅读自学的过程中尽量减少对学生的干扰。让他们自由的发挥。 2.小组讨论的不好。讲课过程中学生之间能够充分的交流过少,过多的变成了学生和老师的交流,课堂没有放开。上课说的太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太小,所以以后教学中要改变教师为主的授课方式,多

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出发,多给学生深入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真正起到引导的作用。 3. 提问的同学过于集中,不能照顾到大部分同学。有的同学在课上表现活跃,于是点名的几率就大,相反有些同学不举手老师可能点到的机会就很少,高效课堂还应该体现在全体同学的共同发展,给每个孩子展示自己的机会,并正确的评价,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能提高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同时也有助于成绩的提高。 4. 板书的重要作用往往就被忽视了,其实条理清晰的板书不但可以梳理知识内容,体现逻辑性,还能突出重难点,有助于学生清晰掌握。 5. 在教学中应注意渗透多种探究方法的教育。在探究《人类起源和发展》这一问题,主要采取的证据法,通过不同时期的化石,来印证人们的推测、猜想。但化石证据只是考古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除此而外还包括:比较解剖学、基因学、遗迹、遗物的推断、关于碳14和DNA研究、研究与人类亲缘关系较近的灵长类动物的胚胎等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众多方法渗透给同学们,启发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这也应该是发散思维之源。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教学的一些反思,有反思就有提高,平时自己上课不大注意自己有什么缺点,也就进步很慢,所以在以后及时反思,找到不足,细心改正,总结经验,有利今后教学。

人类的起源

人类的起源,可以说是学术上最令人头痛的问题,不论是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生物学家、化学家,甚至於哲学家、宗教家,都曾对人类起源做过各种角度的研究,然而,迄今仍没有最令人信服的说法。 关於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各民族都相当丰富,其中有些说法颇为相似,当然不同的也不少,在这些神话里头,很有趣的,我们可以发现有和进化论不谋而合之处。 归纳各种神话,人类的起源可以分为『呼唤而出』、『原本存在』、『植物变的』、『动物变的』和『泥土造的』五种,现就分别叙述。 《埃及神话》说人类是神呼唤而出的。自古以来,埃及一直是个神秘之地,她是所有古老国家中最自我封闭的,她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外在的文明很难对她发生影响,因此她的人类起源的说法也和别的民众不同。 埃及人认为远在埃及於世界上出现之前,全能的神『努(NU) 』就已存在,他创造了天地的一切,他呼唤『苏比』,就有了风;呼唤『泰富那』,就有了雨;呼唤『哈比』,尼罗河就流过埃及,他一次次呼唤,万物一件件出现,最后,他道出『男人和女人』,转眼间,埃及就住满许多人。 造物工作完成,努就将自己变成男人外形,成为第一位法老王,统治大地人类,开创安和繁荣景象。 人类原本就存在着的神话,散见於北美印第安人和纽西兰毛利人。印第安人神话中说到神创造天地,然后从地下带领人类上来,生活在大地上。毛利人的神话说『兰奇』和『巴巴』是天和地,是万物源头,当时天和地未分开,四下漆黑,其儿子渴望得到光明,便用力将天地推开,光明於是出现,一向藏在黑暗中的人类便被发现,原来他们也是天地所生。 认为人类是植物所变的为日耳曼神话,它说天神欧丁(ODIN) 有一天和其他的神在海边散步,看到沙洲上长了两棵树,其中一棵姿态雄伟,另一棵姿态绰约,於是下令把两棵树砍下,分别造成男人和女人,欧丁首先赋予生命,其他的神分别赋予理智、语言、血液、肤色等,成为日耳曼的祖先。 人类是由动物变的之神话相当常见。在澳洲神话中说人是蜥蜴变的;美洲神话则说人是山犬、海狸、猿猴等变的;希腊神话也说某族人是天鹅变的,某族人是牛变的。 我们由这种『动物变人』的神话中,可以发现很接近进化论的说法,尤其是美洲神话中说人是猿猴变的,就完全与进化论相吻合,这种巧合,很耐人寻味。 我国神话论及人类起源的有数种,比较早的说法是《淮南子精神篇》:『有二神(阴、阳二神)混生,经天营地……类气为虫(混浊的气体变成虫鱼鸟兽),精气为人(清纯的气体变成人)。』这种说法并未受多大重视。 晚一点的说法则指盘古垂死化为万物之时,身上的寄生虫变为人类。绎史卷一引五运历年纪:『(盘古)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人)。』此种说法也没有流传开来。 另一种说法是指人类由黄帝所造,然后由其他的神上骈和桑林赋予四肢五官,见淮南子说林篇:『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这种说法很有趣,和日耳曼所述的很相似,可惜上骈和桑林是什麽样的神,在其他古籍中并无叙述,徒留一个谜。 在所有神话中,『泥土造人』的说法最多,也最为流传,如纽西兰神话说人是天神滴奇(TIKI) 用红土和自己的血制成;美拉尼西亚人也这样说;希腊神话说神从地球内部取出土与火,派普罗米修斯和埃皮米修斯兄弟二神,分别创造动物与人类,并赋予人类种种个性和智慧。 北美洲西部的迈都族印第安人认为当初『大地开创者』创造树木鸟兽之后,说『我要造人了。』便取些暗红色泥土搀水,做成一男一女。 在所有神话里,最引人入胜的泥土造人故事,要数我国的女娲和犹太神话(圣经)的上帝。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教案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教案 【篇一:《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 《人类的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 一、课程资源分析 神创论和进化论的观点,是可开发利用的有效课程资源。两种观点 的争论至今还在延续,有效开发利用学生知道的相关内容,是调动 学生的积极性的最佳途径。 人类的的起源和发展,自古以来就一是个被人们关注的问题,比较 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由于生活中学生关注这类问题,所以可以从 学生的记忆中挖掘课程资源,用于课堂教学。一些关于类人猿的图 片和影象资料是可开发和利用的良好的课程资源,学生对类人猿的 形态、生活习性、喜怒衰乐的表情等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挖掘学生 的猜想潜能,让学生通过对类人猿和人的比较总结猜想,类人猿是 怎样进化成人的。早期人类的化在图片做为一种证据,让学生分析,早期人类的化石能否证明学生自己的分析与猜想。 二、教材分析 三、学情分析 人的起源中,关于神创论学生通过电视节目或其他途径也多少知道 一点。只要教师适当的引导,学生都能说出一些。关于人类起源于 森林古猿,学生也知道一些,为学生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会引起 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让学生看一看,这些类人猿的形态,会使学生 产生极大的兴趣。 四、教学策略 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各种类人猿的图片,比较现代人类与类人猿的根 本区别,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在分析比较的过 程中,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与陈述能力。 五、教学目标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 进化来的。 2.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概述人 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 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1 人类起源——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人类起源——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人究竟从哪里来?古往今来,面对着浩瀚的历史长河,人类不断的向自身、向宇宙重复着这一疑问。在历史悠久的中国,人们对“女娲造人”的故事耳熟能详。在西方,上帝造人的传说也是妇孺皆知。然而,神话毕竟是神话,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人们已经一步步地揭开人类起源之谜。某些人类始祖遗迹的考古发现,让我们对远古人类有了直观的认识。那么,人到底从哪里来?中国人的祖先究竟是谁呢?就让我们走出神话的迷雾,首先开始探寻中国大地上古人类的发展轨迹……(导入) 早在18世纪的时候,著名的瑞典生物分类学家林奈就通过解剖学,认识到了人与猿之间解剖结构的相似性,从而提出了把人和猿同归于灵长类的论断。 1859年,英国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划时代的巨著——《物种起源》。阐述了生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过程,创立了具有深远影响的生物进化论。后来,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在达尔文的启示下,进一步提出了惊世骇俗的人猿同祖的理论。1871年,达尔文又在《人类的起源和性的选择》一书中,提出了人类是由一种绝灭了的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著名论点。 但是,达尔文只回答了人类“由何而来”的问题,而没有回答“如何而来”的问题。于是,恩格斯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在总结当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1876年写成了具有深远影响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提出了“劳动创造了人类”的理论,开启了人类起源研究的新篇章。 人类真的是由古猿演变而来的吗?如果是,又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它经历了怎样的漫长过程?(过渡段) 根据近年来世界学者的研究,从最古的猿进化到现代的人,其间经过约3 000万年的时间。在距今2 800万至2 600万年前,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亚热带森林里,成群地生活着古代类人猿。它们遍体是毛,用臂攀援着树枝活动。这些攀树的猿群就是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 后来,地球上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由于地壳和气候的变化,原来郁郁葱葱的森林逐渐稀疏了。环境的变化使一部分古猿被自然淘汰,另一些古猿因为适应能力强,勇敢地走出了森林,成群地来到林间草地上,开始了新的生活。 新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使古猿的身体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前后肢渐渐有了明确的分工,前肢更多的时候用来抓握工具,后肢则用于支撑身体和行走。古猿的直立行走奠定了它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

《人类的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 一、课程资源分析 神创论和进化论的观点,是可开发利用的有效课程资源。两种观点的争论至今还在延续,有效开发利用学生知道的相关内容,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最佳途径。 人类的的起源和发展,自古以来就一是个被人们关注的问题,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由于生活中学生关注这类问题,所以可以从学生的记忆中挖掘课程资源,用于课堂教学。一些关于类人猿的图片和影象资料是可开发和利用的良好的课程资源,学生对类人猿的形态、生活习性、喜怒衰乐的表情等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挖掘学生的猜想潜能,让学生通过对类人猿和人的比较总结猜想,类人猿是怎样进化成人的。早期人类的化在图片做为一种证据,让学生分析,早期人类的化石能否证明学生自己的分析与猜想。 二、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开篇内容。人的由来与人的发展情况,会使学生感受到人类历史的渊远与进步。会设想今后人灯将怎样发展。想到了人类的发展,就会想到与人类发展相关的生物圈中的各种问题:首先要了解人类自己,如人类自身的结构与生理功能,人类的健康问题等等;人类的发展要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环境的质量与人类的发展密切相关。所以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对把把学生引入对本单元的学习起着领航作用。 三、学情分析 人的起源中,关于神创论学生通过电视节目或其他途径也多少知道一点。只要教师适当的引导,学生都能说出一些。关于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学生也知道一些,为学生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会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让学生看一看,这些类人猿的形态,会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 四、教学策略 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各种类人猿的图片,比较现代人类与类人猿的根本区别,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在分析比较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与陈述能力。 五、教学目标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2.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4.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难点: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七、教学流程 引导学生讲故事,导入新课 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在很多人小的时候都问过,学生们正是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年龄,提出问题后学生们纷纷讲他们听说过的,有关人是从哪里来的故事。例如:女娲做泥人的故事;亚当和夏娃的故事等。 传说故事引领学习兴趣 根据根据学生讲故事的情况,补充一部分有关人类起源的传说故事。 讲述:人类的起源,可以说是学术上最令人头痛的问题,不论是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生物学家、化学家,甚至於哲学家、宗教家,都曾对人类起源做过各种角度的研

土族《格萨尔》中的人类起源神话研究

土族《格萨尔》中的人类起源神话研究 发表时间:2019-05-07T16:16:36.613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8月23期作者:张诺增尕玛 [导读] 土族《格萨尔》是一部综合性反映土族历史的民间史诗。其中神话故事类型很多,尤其是创世神话,内容十分丰富。人类起源神话是人类早期探索世界和认知自我的重要文化载体 (西北民族大学,730030) 西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研究生项目(项目号:Yxm2017064) 摘要:土族《格萨尔》是一部综合性反映土族历史的民间史诗。其中神话故事类型很多,尤其是创世神话,内容十分丰富。人类起源神话是人类早期探索世界和认知自我的重要文化载体,也是人类漫长发展进程中最为珍贵的历史文化记忆。记录了早期土族先民在社会生产、日常生活中创造的上古神话,从陆地起源神话到英雄诞生神话无不清晰地张扬着土族古老文化的魅力。本文从土族《格萨尔》中的人类起源神话入手,分析了人类起源神话的特点。 关键词:土族;《格萨尔》;人类起源神话 一、土族《格萨尔》中的人类起源神话 本课题将研究的重点放在由王永福老艺人说唱,由王国明教授翻译、整理、出版的土族《格萨尔》中的《虚空部》和《创世部》收录的神话故事为主。在《土族〈格萨尔〉·虚空部》中对世间最初的描述中。既没有星月、也没有动物、植物、天地混淆,整个世界处于一片哑然、黑暗和静态的汪洋之中。等待世间万物被一一制造出来后,天神们打算制造人类。对人类起源神话部分描述道: “太阳月亮已形成,如若闪闪的星星不形成, 我们的使命没完成,如若有生命的人类不形成, 没有人类世界很寂寞; …… 您们大家听一听,听一听呀我来说。 要说人类要产生,产生人类很艰难, 还得要把元素找,这些元素哪里找? 要找元素很艰难。元素种类要很多, 所需元素种类十二种,还要衣帽穿戴九层。 产生人类不简单。……” 从上述《格萨尔》文本中天神们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创造人类是十分困难的,需要找到很多珍贵的元素,到阿朗部去修行做法才能成功才能得以完成。因此,天王神从下部金湖中拿来青草;财宝神从海螺湖中拿来白海螺;龙王神从玉湖中拿来黑草。经过多次奔波找寻,各类所需实物意义凑齐。之后他们召集了一千名神灵举行了隆重的祭祀、禳解和诵经仪式。天王神吩咐龙王神去取三个圣湖中的圣水,让财宝神去取金山顶上的种圣土。天王神又吩咐龙王神到下部草滩去采各种各样的鲜花。天王神又去摘黄山、白山和绿山顶上的树枝。人的肚脐由下部龙王神来做,人的心脏由上部天王神来做,其他内脏都由中部财宝神来完成。他们各自完成所要做的部位后一并装好并连接在一起。这时,人还无法活动,只是像堆肉。于是,他们三位天神又分别一一地做出了头颅和四肢连到了身体上,最后做出了头发、眉毛、睫毛以及其他部位。就这样做出了七个男人和六个女人,并且排列在一起,把一块红布盖在上面。此后,他们就回到岩洞中去修行了。待他们修行第一百零八天后,那些人逐个儿都能站立起来了。 二、《土族〈格萨尔〉》中人类起源神话的特点: (一)诠释了该民族的神圣性 天神贯穿于土族《格萨尔》史诗的始终,在土族人民的民间信仰中,对于神灵的崇拜占有重要位置,从起初的萨满信仰,到后来的藏传佛教信仰,一直认为天神为本民族最伟大的保护神。“天王神身穿红袍,头戴红帽,骑着枣骝马;中部财宝神身穿黄袍,头戴黄帽,骑着黄色的骏马;下部龙王神身穿白袍,头戴白帽,骑着白马。” 天神作为土族人类的创世者,其表现为该民族一种发自内心的内在欲求。人类起源神话无论是内容还是演述形式上都具有明显的神圣性,无论是创造者还是传播者都对这些结论视若神明,并成为特定时期引导人们步入人生、走向社会和认知社会关系的启蒙教科书。 (二)具有浓郁的原创思维 从土族《格萨尔》的内容和演述方式中我们可以发现,土族《格萨尔》源自藏族《格萨尔》,整个故事框架和历史人物,都是以藏族《格萨尔》为主,反映的历史文化生活中也有很浓厚的藏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生活,这一点是我们毋庸置疑的。但《格萨尔》在传入土族地区之后,几百年来经过土族艺人的改编再创,与土族的生活环境、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俗风情、审美情趣等融为一体,改编成本民族喜闻乐见的民间文学形式,并以“活形态”的口承诗学方式流传至今。“不可否认,在同一主题的前提下,史诗在各民族中经过长期流传后产生了变异,这其中有情节的增减,而更主要的是各民族都给史诗打上了各自独特的烙印。” 在土族《格萨尔》中渗透着土族人民的历史文化和民俗,这使它具有了土族《格萨尔》的特点,尤其土族《格萨尔》中的创世部,既是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土族史前文化中最具原创性的内容。正是这一原创性特点,才使土族《格萨尔》 “与众不同”,价值非凡。人类起源神话虽然不是科学意义上对人类产生的阐释,但其本质却是先民们以特有的理性精神完成的一种文化创造,不仅成为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宝贵的文化记忆,而且把特定时代的文化观念和民俗心理融入了其中。 (三)族群认同的情感纽带 在那个“万物有灵”的时代,族群之间的交往,往往是在神的名义下进行。因此,各民族的神话,不仅体现了本民族的特征,更彰显了本民族的神圣性。先民创造这些神话的目的在于阐释自己族类与图腾、始祖和天神的神秘联系,已得到他们的神秘支持,阐述自己族类的神秘起源、历经各种艰难的历程,以证明自己族类的神圣性,以便确立自己族类在自然界和氏族社会里的地位。这一心理作用的驱使,使远古土族先民以独特的思维创造想象出具有浓郁神话色彩的叙事形态。土族《格萨尔》作为土族的族群记忆,不仅是族群认同的感情纽带,还是区分“我群”与“他群”的重要标志之一。从中丰富的复合式起源形式同样给本民族带来了神圣性,为其后英雄史诗中所塑造的英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