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次声波的危害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4
次声波和超声波的应用和危害次声波是一种每秒钟振动数很少,人耳听不到的声波(但并不绝对,比如对于十几赫兹到20赫兹之间的次声,当强度大到132分贝时,人耳也可以听到).次声的声波频率很低,一般均在20兆赫以下,波长却很长,传播距离也很远.它比一般的声波、光波和无线电波都要传得远.例如,频率低于1赫的次声波,可以传到几千以至上万公里以外的地方.1883年,印尼的克拉托火山大爆发,巨大的喷发激起强大的次声波,它绕了地球3周,在远离火山几万千米的观测站测到了这次次声波,这是世界上首次记录的次声波。
1960年,南美洲的智利发生大地震,地震时产生的次声波传遍了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1961年,苏联在北极圈内进行了一次核爆炸,产生的次声波竟绕地球转了5圈之后才消失。
次声波具有极强的穿透力,不仅可以穿透大气、海水、土壤,而且还能穿透坚固的钢筋水泥构成的建筑物,甚至连坦克、军舰、潜艇和飞机都不在话下.在自然界里,次声波到处存在,许多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的发生。
像火山爆发、地震、台风、雷电、海浪等等都是次声的来源。
人类的许多活动,如核爆炸、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奔驰、化学爆炸、机器运转等等都能产生次声波。
次声的频率与我们人体的固有频率相近(人体各器官固有的频率为3—17赫兹),当次声作用与人体时,人体器官容易与它发生共振,而引起人体功能的失调或损坏。
轻者全身不适,头晕恶心。
人的晕船、晕车就是由于机器振动、空气和海浪的摩擦发生的次声引起的。
如果次声功率很强,人体受其影响后,会四肢麻木,精神错乱,内脏破裂,直至死亡。
为了深入了解人体究竟能承受多强的次声波,人们曾用与人体忍受力相近的狗、猴子和狒狒做试验,结果表明:狗在172dB的高强次声作用下,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有的甚至停止了呼吸,当声压级达到185~195dB时,在不长的时间内,被试动物全部死亡。
经反复研究,科学家们普遍认为,次声波强度在140dB左右,即使作用时间较短也会引起人体内脏器官机能方面的改变,当上升到150dB时,则会引起人体内某些器官的病变,如次声强度再升高,不仅会有生理病理方面的明显变化,甚至会导致人身伤亡。
频率小于20Hz(赫兹)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次声波不容易衰减,不易被水和空气吸收。
而次声波的波长往往很长,因此能绕开某些大型障碍物发生衍射。
某些次声波能绕地球2至3周。
某些频率的次声波由于和人体器官的振动频率相近,容易和人体器官产生共振,对人体有很强的伤害性,危险时可致人死亡。
产生和特点次声波的产生在自然界中,海上风暴、火山爆发、大陨石落地、海啸、电闪雷鸣、波浪击岸、水中漩涡、空中湍流、龙卷风、磁暴、极光、地震等都可能伴有次声波的发生.在人类活动中,次声波的波形诸如核爆炸、导弹飞行、火炮发射、轮船航行、汽车争驰、高楼和大桥摇晃,甚至像鼓风机、搅拌机、扩音喇叭等在发声的同时也都能产生次声波。
次声波的特点次声波的特点是来源广、传播远、穿透力强.次声的声波频率很低,一般均在20Hz以下,波长却很长,传播距离也很远.它比一般的声波、光波和无线电波都要传得远.例如,频率低于1Hz的次声波,可以传到几千以至上万千米以外的地方.次声波具有极强的穿透力,不仅可以穿透大气、海水、土壤,而且还能穿透坚固的钢筋水泥构成的建筑物,甚至连坦克、军舰、潜艇和飞机都不在话下.次声波的传播速度和可闻声波相同,由于次声波频率很低。
大气对其吸收甚小,当次声波传播几千千米时,其吸收还不到万分之几,所以它传播的距离较远,能传到几千米至十几万千米以外。
1883年8月,南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之间的克拉卡托火山爆发,产生的次声波绕地球三圈,全长十多万公里,历时108小时.1961年,苏联在北极圈内新地岛进行核试验激起的次声波绕地球转了5圈。
7 000 Hz 的声波用一张纸即可阻挡,而7 Hz的次声波可以穿透十几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地震或核爆炸所产生的次声波可将岸上的房屋摧毁.次声如果和周围物体发生共振,能放出相当大的能量。
如4 Hz~8 Hz的次声能在人的腹腔里产生共振,可使心脏出现强烈共振和肺壁受损。
应用与危害危害次声波会干扰人的神经系统正常功能,危害人体健康。
目录1.什么是次声波2.次声波的产生3.次声波的特点与危害4.次声波的应用领域及实例5.其他1.什么是次声波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弹性波,并能引起听觉的声波,只是它的大小取决于振动的频率和幅度。
人耳所能接收的频率范围为0Hz~20kHz。
凡超过20kHz的声音信号叫超声波, 而低于20Hz的声音信号称亚声波或次声波。
次声波波形2.次声波的产生在自然界中,海上风暴、火山爆发、大陨石落地、海啸、电闪雷鸣、波浪击岸、水中漩涡、空中湍流、龙卷风、磁暴、极光、地震等都可能伴有次声波的发生.在人类活动中,诸如核爆炸、导弹飞行、火炮发射、轮船航行、汽车争驰、高楼和大桥摇晃,甚至像鼓风机、搅拌机、扩音喇叭等在发声的同时也都能产生次声波。
3.次声波的特点与危害(1)特点次声波不容易衰减,不易被水和空气吸收。
而次声波的波长往往很长,因此能绕开某些大型障碍物发生衍射。
次声如果和周围物体发生共振,能放出相当大的能量。
某些频率的次声波由于和人体器官的振动频率相近甚至相同,容易和人体器官产生共振,对人体有很强的伤害性,危险时可致人死亡。
次声波具有极强的穿透力,不仅可以穿透大气、海水、土壤,而且还能穿透坚固的钢筋水泥构成的建筑物,甚至连坦克、军舰、潜艇和飞机都不在话下。
次声波的传播速度和可闻声波相同,由于次声波频率很低。
大气对其吸收甚小,当次声波传播几千千米时,其吸收还不到万分之几,所以它传播的距离较远,能传到几千米至十几万千米以外。
(2)危害次声波会干扰人的神经系统正常功能,危害人体健康。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能使人头晕、恶心、呕吐、丧失平衡感甚至精神沮丧。
有人认为,晕车、晕船就是车、船在运行时伴生的次声波引起的。
住在十几层高的楼房里的人,遇到大风天气,往往感到头晕、恶心,这也是因为大风使高楼摇晃产生次声波的缘故。
更强的次声波还能使人耳聋、昏迷、精神失常甚至死亡。
4.次声波的应用领域及实例(1)研究自然次声的特性和产生机制,预测自然灾害性事件。
次声波:杀人于无形无声的恐怖武器刘慧2008年07月04日08:21 来源:《科技日报》许多自然现象出现时,如海上风暴、火山爆发、地震、大陨石落地、大气湍流、海啸、电闪雷鸣、波浪击岸、水中漩涡、空中湍流、台风、磁暴、极光、冰雹等等,都可伴有次声波的发生;在与人类有关的活动中,诸如核爆炸,飞机、火箭、导弹飞行,火炮发射等也都会产生次声。
科学家认为,自然界的次声可刺激侵略,制造混乱无序的状态。
老虎在捕食前的怒吼可产生18赫兹的次声波,使猎物惊惶失措甚至昏迷。
某些地区精神疾病和疯子人数异常增多也与自然次声有关。
百慕大三角事故不断的谜底可能就是波浪振荡产生的次声波作用到机组人员,使他们精神错乱,甚至死亡,从而失去对飞机或舰船的控制,发生事故。
据报道,次声波亡人的事件还真有不少。
―――事件回放―――1980年,一艘名叫“马尔波罗”的帆船在由新西兰驶往英国的途中突然神秘地失踪;20年后,却在火地岛附近被人发现。
船上的一切都原封不动、完好如初。
就连已死多年的船员也都各就各位,保持着工作状态。
科学家对他们的神秘死亡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经过长期研究,终于发现,原来他们正是死于海上风暴产生的次声。
1992年11月24日,桂林上空发生了一起空难,141人死亡。
当事件的原因经多方解释而未肯定之时,中国声学研究所的专家,提出了存在着因“次声波”的作用而致使飞机坠毁的可能性。
桂林属半丘陵地带,气团依山势走向而上下浮动,引起气流震动,会产生一种“山背波”的次声波,当飞机遇到这种危害极大的由次声波引起的晴空湍流时,如同落入一个风旋涡中,在挤压力、冲力等多种强劲外力的作用下,将造成飞机失控、产生机毁人亡的恶果。
还有研究结果表明,次声波对飞机的影响还有一种“生物效应”。
该理论认为,当次声波的频率接近人体频率时,就有可能产生“共振”,飞机驾驶员无法承受这种强烈的效应,就有致命的危险。
也就是说,此次空难的凶手很可能就是这种次声波。
那么,次声波为何物?―――次生波―――研究发现,次声波是一种每秒钟振动数很少,人耳听不到的声波。
什么样的次声波对人体有害?次声波是频率低于20赫兹的声波。
一般来说,人耳所能接受的声波在20—20000赫兹之间,声波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称为超声波;低于20赫兹的约则为次声波。
次声波与超声波一样都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但次声波频率低、波长长,所以传播距离很远。
次声波的另一个重要特性是有较强的穿透能力,既能穿透空气、海水、土壤,也能穿透飞机机体、舰艇壳件、坦克车体,以及坚固的钢筋混凝土构体。
例如频率为3.44赫兹的次声波,其波长100米,能穿透建筑物的坚固墙壁,当然,对于人体来说更是不在话下。
据报道,次声波亡人的事件还真有不少。
1980年,一艘名叫“马尔波罗”的帆船在由新西兰驶往英国的途中突然神秘地失踪;20年后,却在火地岛附近被人发现。
船上的一切都原封不动、完好如初。
就连已死多年的船员也都各就各位,保持着工作状态。
科学家对他们的神秘死亡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经过长期研究,终于发现,原来他们正是死于海上风暴产生的次声。
1992年11月24日,桂林上空发生了一起空难,141人死亡,成为中国民航史上最惨烈的飞机失事事件。
当事件的原因经多方解释而未肯定之时,中国声学研究所的专家,提出了存在着因“次声波”的作用而致使飞机坠毁的可能性。
桂林属半丘陵地带,气团依山势走向而上下浮动,引起气流震动,会产生一种“山背波”的次声波,当飞机遇到这种危害极大的由次声波引起的晴空湍流时,如同落入一个风旋涡中,在挤压力、冲力等多种强劲外力的作用下,将造成飞机失控、产生机毁人亡的恶果。
最近研究结果表明,次声波对飞机的影响还有一种“生物效应”。
该理论认为,当次声波的频率接近人体频率时,就有可能产生“共振”,飞机驾驶员无法承受这种强烈的效应,就有致命的危险。
也就是说,此次空难的凶手很可能就是这种次声波。
那么,次声波为何会造成人员不流血却出现严重伤亡的现象呢?科学研究表明:人体的内脏,有其固有的振动频率,而这种频率也在0.01—20赫兹之间,也就是说,它和次声波的频率相似。
无声杀手--次声波和次声武器次声波和次声武器当世界上第一个实用枪口消声器在1908年问世时,当时的报纸曾预言会出现无声的战争。
然而直到现在,消声器始终没有达到完全消声,倒是有了另一种真正无声的武器——次声武器。
次声武器与传统的枪炮不同,它不使用弹药,而是靠发射人耳听不到眼睛看不见的次声波来杀伤有生目标。
次声波是频率为0.0001~20Hz的声波,这个频段通常是人耳听不到的。
由于人体各部位都存在细微而有节奏的脉动,这种脉动频率一般为2~16Hz,如内脏为4~6Hz,头部为8~12Hz等。
人体的这些固有频率正好在次声波的频率范围内,一旦大功率的次声波作用于人体,就会引起人体强烈的共振,从而造成极大的伤害。
谈到共振的破坏力,可能不少读者都知道在19世纪的欧洲,曾多次发生过士兵齐步过桥引发桥体共振,使大桥倒塌的悲剧。
坚固的大桥都可以毁于共振,何况血肉之躯呢!次声武器就是利用频率低于20Hz的次声波与人体发生共振,使共振的器官或部位发生位移和变形而造成人体损伤以至死亡的一种武器。
自然界中的陨石落地、海上风暴,人类活动中的火炮发射、导弹飞行等等,广泛存在着次声波次声波的危害在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中广泛存在着次声波,人们正是通过次声波引发的破坏现象逐步认识它的神奇威力的。
1883年,印尼的克拉托火山大爆发,巨大的喷发激起强大的次声波,它绕了地球3周,在远离火山几万千米的观测站测到了这次次声波,这是世界上首次记录的次声波。
1948年,一艘名为“乌兰格梅奇号”的荷兰货船,在通过马六甲海峡时,突然遇到海上风暴,当救助人员赶到时,船上所有人员都莫明其妙地死了。
后经科学家们调查,才发现造成这场海难的罪魁是风暴与海面惊涛引起的次声波。
最近有人把神秘莫测的百慕大三角区发生的悲剧也归咎于该地区的次声波。
自然界中,海上风暴、火山爆发、大陨石落地、海啸、电闪雷鸣、波浪击岸、水中漩涡、空中湍流、龙卷风、磁暴、极光等等都可能伴有次声波的发生。
超声波和次声波分别对人有什么危害?超声波的频率高至20000Hz以上(每秒振动20000次以上),由于它的频率高,因此具有以下特点:(a)方向性好,几乎沿直线传播;(b)穿透能力强,能穿透许多电磁波不能穿透的物质;(c)在媒质中传播时能产生巨大的作用力,可以用来为硬质材料做切割、凿孔等,也可以用来清洗和消毒等对于超声波的应用,我们比较熟悉的就是医院中常用的B超,它是把超声波射入人体,根据人体组织对超声波的传导和反射能力的变化来判断有无异常,如对人体脏器做病变检查、结石检查等,它具有对人体无损伤、简便迅速的优点.次声又称亚声,是频率在20Hz以下的低频率波.许多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龙卷风等在发生前都会发出次声波.次声波对人体能够造成危害,引起头痛、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一位物理学家做过实验:他把一台次声发生器带进剧场,开演后悄悄地打开,然后坐在自己的包厢内观察动静,只见坐在次声器四周的观众产生一种惶恐不安和迷惑不解的神情,并很快蔓延到整个剧场.次声波的特点是来源广、传播远、穿透力强科学家们利用它来预测台风、研究大气结构等.在军事上可以利用次声来侦察大气中的核爆炸、跟踪导弹等等.1890年,一艘名叫“马尔波罗号”帆船在从新西兰驶往英国的途中,突然神秘地失踪了.20年后,人们在火地岛海岸边发现了它.奇怪的是:船上的开都原封未动.完好如初.船长航海日记的字迹仍然依稀可辨;就连那些死已多年的船员,也都“各在其位”,保持着当年在岗时的“姿势”;1948年初,一艘荷兰货船在通过马六甲海峡时,一场风暴过后,全船海员莫明其妙地死光;在匈牙利鲍拉得利山洞入口,3名旅游者齐刷刷地突然倒地,停止了呼吸......上述惨案,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普遍关注,其中不少人还对船员的遇难原因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就以本文开头的那桩惨案来说,船员们是怎么死的?是死于天火或是雷击的吗?不是,因为船上没有丝毫燃烧的痕迹;是死于海盗的刀下的吗?不!遇难者遗骸上看到死前打斗的迹象;是死于饥饿干渴的吗?也不是!船上当时贮存着足够的食物和淡水.至于前面提到的第二桩和第三桩惨案,是自杀还是他杀?死因何在?凶手是谁?检验的结果是:在所有遇难者身上,都没有找到任何伤痕,也不存在中毒迹象.显然,谋杀或者自杀之说已不成立.那么,是以及病一类心脑血管疾病的突然发作致死的吗?法医的解剖报告表明,死者生前个个都很健壮!经过反复调查,终于弄清了制造上述惨案的“凶手”,是一种为人们所不很了解的次声的声波.次声波是一种每秒钟振动数很少,人耳听不到的声波.次声的声波频率很低,一般均在20兆赫以下,波长却很长,传播距离也很远.它比一般的声波、光波和无线电波都要传得远.例如,频率低于1赫的次声波,可以传到几千以至上万公里以外的地方.1960年,南美洲的智利发生大地震,地震时产生的次声波传遍了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1961年,苏联在北极圈内进行了一次核爆炸,产生的次声波竟绕地球转了5圈之后才消失!次声波具有极强的穿透力,不仅可以穿透大气、海水、土壤,而且还能穿透坚固的钢筋水泥构成的建筑物,甚至连坦克、军舰、潜艇和飞机都不在话下.次声穿透人体时,不仅能使人产生头晕、烦燥、耳鸣、恶心、心悸、视物模糊,吞咽困难、胃痛、肝功能失调、四肢麻木,而且还可能破坏大脑神经系统,造成大脑组织的重大损伤.次声波对心脏影响最为严重,最终可导致死亡.为什么次声波能致人于死呢?原来,人体内脏固有的振动频率和次声频率相近似(0.01~20赫),倘若外来的次声频率与体内脏的振动频率相似或相同,就会引起人体内脏的“共振”,从而使人产生上面提到的头晕、烦躁、耳鸣、恶心等等一系列症状.特别是当人的腹腔、胸腔等固有的振动频率与外来次声频率一致时,更易引起人体内脏的共振,使人体内脏受损而丧命.前面开头提到的发生在马六甲海峡的那桩惨案,就是因为这艘货船在驶近该海峡时,恰遇上海上起了风暴.风暴与海浪摩擦,产生了次声波.次声波使人的心脏及其它内脏剧烈抖动、狂跳,以致血管破裂,最后促使死亡.次声虽然无形,但它却时刻在产生并威胁着人类的安全.在自然界,例如太阳磁暴、海峡咆哮、雷鸣电闪、气压突变;在工厂,机械的撞击、摩擦;军事上的原子弹、氢弹爆炸试验等等,都可以产生次声波.由于次声波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因此,国际海难救助组织就在一些远离大陆的岛上建立起“次声定位站”,监测着海潮的洋面.一旦船只或飞机失事附海,可以迅速测定方位,进行救助.近年来,一些国家利用次声能够“杀人”这一特性,致力次声武器——次声炸弹的研制尽管眼下尚处于研制阶段,但科学家们预言;只要次声炸弹一声爆炸,瞬息之间,在方圆十几公里的地面上,所有的人都将被杀死,且无一能幸免.次声武器能够穿透15厘米的混凝土和坦克钢板.人即使躲到防空洞或钻进坦克的“肚子”里,也还是一样地难逃残废的厄运.次声炸弹和中子弹一样,只杀伤生物而无损于建筑物.但两者相比,次声弹的杀伤力远比中子弹强得多.。
超声波科学家们将每秒钟振动的次数称为声音的频率,它的单位是赫兹(Hz)。
我们人类耳朵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Hz~20000Hz。
当声波的振动频率小于20Hz或大于20KHz时,我们便听不见了。
因此,我们把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超声波的用途:1、超声波的波长比一般声波要短,具有较好的方向性,而且能透过不透明物质,这一特性已被广泛用于超声波探伤、测厚、测距、遥控和超声成像技术。
2、利用超声的机械作用、空化作用、热效应和化学效应,可进行超声焊接、钻孔、固体的粉碎、乳化、脱气、除尘、去锅垢、清洗、灭菌、促进化学反应和进行生物学研究等,在工矿业、农业、医疗等各个部门获得了广泛应用。
超声波具有如下特性:1)超声波可在气体、液体、固体、固熔体等介质中有效传播。
2)超声波可传递很强的能量。
3)超声波会产生反射、干涉、叠加和共振现象。
4)超声波在液体介质中传播时,可在界面上产生强烈的冲击和空化现象。
(一)工程学方面的应用:水下定位与通讯、地下资源勘查等。
(二)生物学方面的应用:剪切大分子、生物工程及处理种子等。
(三)诊断学方面的应用:A型、B型、M型、D型、双功及彩超等。
(四)治疗学方面的应用:理疗、治癌、外科、体外碎石、牙科等。
次声波频率小于20Hz(赫兹)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次声波不容易衰减,不易被水和空气吸收。
而次声波的波长往往很长,因此能绕开某些大型障碍物发生衍射。
某些频率的次声波由于和人体器官的振动频率相近,容易和人体器官产生共振,对人体有很强的伤害性,危险时可致人死亡。
次声波的特点是来源广、传播远、穿透力强.次声的声波频率很低,一般均在20Hz以下,波长却很长,传播距离也很远。
它比一般的声波、光波和无线电波都要传得远。
例如,频率低于1Hz的次声波,可以传到几千以至上万千米以外的地方。
次声波的危害:1、次声波会干扰人的神经系统正常功能,危害人体健康。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能使人头晕、恶心、呕吐、丧失平衡感甚至精神沮丧。
次声波及其应用次声波又称亚声波,是频率低于可听声频率范围的声波, 其频率范围大致是 10-4Hz ~20Hz 。
这种声波人耳虽然听不到, 但是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
这种声波在声学范围内还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
由于它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因此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次声波与超声波不同, 通常具有破坏作用, 是有害的。
次声波的研究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在以后的 50多年时间虽然少有研究,但人们发现天然次声和人工次声都对人的状况和行为具有强烈的作用。
次声波还可以作为一种新式武器, 不仅能用来消灭敌人,而且还可以用来摧毁工业和民用目标。
一、次声波的产生和特点在自然现象中,地震、火山爆发、风暴、雷暴、海浪冲击、机器振动等都会产生次波。
另外,还可以人为制造次声源一次声发生器。
这种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很像风琴管或警笛,可以具有较大的功率。
次声波在 20C 的大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34m/s。
振动频率为 10-2Hz 的次声波, 波长为 3.4×104m 。
由于次声波的频率很低, 大气对其吸收甚小。
当次声波在大气中传播几千千米时,其吸收还不到万分之几分贝。
因此在空气、地面等介质中传播的距离较远。
例如一包 4千克的炸药爆炸时,几千米远处就听不到爆炸声了,但爆炸引起的次声却能传到 80千米以外。
1883年 8月 27日, 印度尼西亚的喀拉喀托火山突然大爆发, 当时使 20多立方千米的岩石变成碎块抛向空中,产生了强爆炸波, 发出了巨响。
据说, 在远离火山几千千米的印度洋上的罗德里格斯岛上还能听到隆隆的声响; 而火山爆发激起的次声波则传播得更远,居然绕地球转了 3圈,历时 108小时。
1961年,苏联在北极圈内新地岛进行核试验激起的次声波绕地球转了 5圈。
次声波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可以穿透建筑物、掩蔽所、坦克和潜艇等障碍物。
7000Hz 的声波用一张纸即可隔挡, 而7Hz 的次声波可以穿透十几米厚的钢筋混凝土。
高空大气湍流产生的次声波能折断万吨巨轮上的桅杆。
浅谈次声波的危害一、理论(一)次声波的概念次声波是频率低于可听声频率范围的声波,其频率0.0001Hz~20Hz的声波。
(二)次声波的传播1.因为声在空气中传播时频率越高,衰减越大,故对次声波的吸收效应很小,(如0.1Hz的次声在空气中传播时,比频率为1000Hz的可听声吸收系数小1亿倍!);据观察;10Hz以下的次声波可以传播至数千千米的距离。
2.通常的液体,固体对次声波的特强穿透作用极微,7Hz的次声波用一堵厚墙也挡不住,可以穿透十几米厚的钢筋混凝土。
二、次声在自然界和各种环境中比较广泛地存在,其声源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在自然界存在次声的声源自然界中,海上风暴、大陨石落地、海啸、电闪雷鸣、波浪击岸、水中漩涡、空中湍流、龙卷风、磁暴、极光等等都可能伴有次声波的发生。
2.在工业生产及交通运输等环境中存在次声声源。
3.人工次声装置实验用次声发生装置,即次声压力仓系统部分包括次声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共振室(密闭仓和共振喇叭)、次声测量装置(传声器、超低频信号数据采集系统);另一类型为机械振荡式次声源,主要由活塞式次声源、声振动阻尼装置及隔声的密闭仓组成。
4.人体次声从物理角度看,人体器官是一系列多支点,多重心的弹簧模型,其固有振动频率在次声频率范围,例如头部为8~12Hz、胸腔为4~6Hz、心脏为5Hz、腹腔为6~9Hz、盆腔为6Hz;据报告:在人体经络也可测到次声;心音频率范围在5~400Hz以内,其中也含次声成分;人在呼吸时可产生次声,人在活动时,如走路、跑步、游泳也可产生次声,但强度较低,作用时间较短。
三、次声波对人类而言可以说是一个双刃剑。
一方面,人们通过研究自然现象产生的次声波的特性和产生机制,可以更深入地认识这些现象的特性和规律,并为人类服务。
例如;①人们利用测定极光产生次声波的特性来研究极光活动的规律等。
②次声在大气中传播时,很容易受到大气媒质的影响,它与大气中风和温度分布等有密切的联系。
次声波的应用及危害次声波是指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无法被人类听到。
尽管次声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但它们具有一些特殊的应用。
同时,由于次声波的高能量特性,它们也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次声波的应用以及相关的危害。
次声波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声纳技术:次声波在声纳技术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声纳是一种利用声音在水或空气中传播的原理来进行探测和通信的技术。
它在军事、航海、地质勘探、海洋生物学以及环境监测等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
次声波可以在水中传播更远的距离,对于海洋探测和监测尤为重要。
2. 地下勘探:次声波在地下勘探中也有广泛应用。
地震学家使用次声波来研究地球内部的结构和地震活动。
通过记录次声波在地下的传播速度和路径,可以得出关于地球内部的信息,例如地壳的厚度和岩层的分布等。
3. 非破坏性测试:次声波也可以用于非破坏性测试。
在工程领域,使用次声波可以检测材料的质量、结构的完整性以及任何潜在的缺陷。
通过发送次声波到材料中,再接收反射或传播的信号,可以判断材料的性能和是否存在缺陷。
4. 音乐和艺术:虽然人类无法直接听到次声波,但可以通过合适的设备将其转化为可听的声音。
这一特性被一些音乐家和艺术家用于创作。
次声波被用来创作低音音乐和声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增强音乐的质感和氛围。
尽管次声波有着一些特殊的应用,但它们也存在一定的危害:1. 对健康的影响:次声波的高能量特性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的次声波下,可能会引起听力损伤、头痛、失眠等问题。
此外,次声波也可能对内脏器官产生共振效应,进而影响人体的正常功能。
2. 对环境的影响:次声波在海洋中的传播距离更远,这也可能对海洋生物造成危害。
一些海洋生物对次声波非常敏感,长时间暴露在高强度次声波下可能导致生物体的迁移、死亡或行为异常。
3. 噪声污染:虽然次声波是人类无法听到的声音,但高强度的次声波仍然会在某种程度上干扰人类的生活。
次声波危害人体健康
次声波存在于我们的世界里。
虽然我们摸不着、看不到,但是它实实在在地和我们的生活存在着极为密切关系。
因为它往往由地震、海啸等重大自然灾害产生,对人体和外界的建筑物造成很大摧毁的效应,可以说是自然界的杀手之一。
因此,我们不能小看这个无形的杀手,要认识它、控制它,让它为人类造福。
科学家发现,次声波会干扰人的神经系统正常功能,危害人体健康。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能使人头晕、恶心、呕吐、丧失平衡感甚至精神沮丧。
有人论为,晕车、晕船就是车、船在运行时伴生的次声波引起的。
住在十几层高的楼房里的人,遇到大风天气,往往感到头晕、恶心,这也是因为大风使高楼摇晃产生次声波的缘故。
更强的次声波还能使人耳聋、昏迷、精神失常甚至死亡。
因此,也有人设想,使用强大的次声波,可以制造杀伤力很强的武器,例如次声炮。
动物实验发现,狗在172分贝的高强度次声波作用下,呼吸显著困难,几乎出现窒息;若次声波强度增加到192分贝以上,而频率在6~9赫之间,狗立即会死亡。
目前,人类的探索领域已经逐渐走向了一些隐形的能源。
像次声波这样对人类能够产生巨大影响的能源,已经引起科学界的高度重视。
科学家们纷纷把次声波作为研究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次声波在科学的驯服下,一定会由洪水猛兽变成服务人类的新型能源。
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
次声波也是一种武器大家知道,声波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人们可以听到的声音的频率在20-20000Hz范围内,通常称之为可听声。
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人们把它们叫做次声波,次声波的频率和人体器官的固有频率相近。
根据这一点,人们研制出了次声武器,使那些接近人体器官的固有频率的次声波与人体器官发生共振,导致器官变形、移位、甚至破裂,以达到杀伤目的的。
真的是“杀人不见血”。
据说,第一台次声波发生器是由法国人在1972年发明的,它产生的次声波可以损害 5km以外的人。
发明者还得出结论:频率为7Hz的次声波可以对人体造成致命的打击。
有报道称,美军在干预索马里期间已经试用过某些次声武器的样品。
这些武器可以引起人体的内脏发生振动,把人振昏,使人感到恶心,甚至使人的肠子里的粪便液化,不断腹泻。
次声武器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神经型”次声武器,另一类是“器官型”次声武器。
“神经型”次声武器主要产生和人脑阿尔法节律(8-12Hz)很接近的次声波。
当“神经型”次声武器产生的次声波作用于人体时,便要刺激人的大脑,引起大脑共振,对人的心理和意识产生一定影响。
轻者感觉不适,注意力下降,情绪不安,导致头昏、恶心;严重时使人神经错乱,癫狂不止,休克昏厥,丧失思维能力。
“器官型”次声武器主要产生和人体内脏器官的固有频率(4 -18Hz)相近的次声波。
当“器官型”次声武器产生的次声波频率作用于人体时,会引起人的五脏六腑产生强烈共振。
轻者肌肉痉挛,全身颤抖,呼吸困难;重者血管破裂,内脏损伤,甚至迅速死亡。
次声武器具有以下优点:突袭性。
次声波传播迅速,一般情况下,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00m/s,在水中传播得更快,可达 1500m/s。
次声波又具有良好的隐蔽性,人既听不到它,也看不见它。
不仅便于突袭,又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作用距离远。
物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声波的频率越低,传播时介质对它的吸收就越小,波传播的距离也越远。
比如,炮弹发射时产生的可听声波,在几千米以外就听不到了,但它产生的次声波,可传到80km以外。
浅谈次声波的危害
一、理论
(一)次声波的概念
次声波是频率低于可听声频率范围的声波,当今认为:频率为0.0001Hz~20Hz的声波。
(二)次声波的传播
1.因为声在空气中传播时频率越高,衰减越大,故对次声波的吸收效应很小,(如0.1Hz的次声在空气中传播时,比频率为1000Hz的可听声吸收系数小1亿倍!);据观察;10Hz以下的次声波可以传播至数千千米的距离。
2.通常的液体,固体对次声波的特强穿透作用极微,7Hz的次声波用一堵厚墙也挡不住,可以穿透十几米厚的钢筋混凝土。
二、次声在自然界和各种环境中比较广泛地存在,其声源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在自然界存在次声的声源自然界中,海上风暴、大陨石落地、海啸、电闪雷鸣、波浪击岸、水中漩涡、空中湍流、龙卷风、磁暴、极光等等都可能伴有次声波的发生。
2.在工业生产及交通运输等环境中存在次声声源。
3.人工次声装置
实验用次声发生装置,即次声压力仓系统部分包括次
声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共振室(密闭仓和共振喇叭)、次声测量装置(传声器、超低频信号数据采集系统);另一类型为机械振荡式次声源,主要由活塞式次声源、声振动阻尼装置及隔声的密闭仓组成。
4.人体次声
从物理角度看,人体器官是一系列多支点,多重心的弹簧模型,其固有振动频率在次声频率范围,例如头部为8~12Hz、胸腔为4~6Hz、心脏为5Hz、腹腔为6~9Hz、盆腔为6Hz;据报告:在人体经络也可测到次声;心音频率范围在5~400Hz以内,其中也含次声成分;人在呼吸时可产生次声,人在活动时,如走路、跑步、游泳也可产生次声,但强度较低,作用时间较短。
三、次声波对人类而言可以说是一个双刃剑。
一方面,人们通过研究自然现象产生的次声波的特性和产生机制,可以更深入地认识这些现象的特性和规律,并为人类服务。
例如;①人们利用测定极光产生次声波的特性来研究极光活动的规律等。
②次声在大气中传播时,很容易受到大气媒质的影响,它与大气中风和温度分布等有密切的联系。
另一方面,次声波具有较大的破坏性,次声波对人类是有害的,人类必须防止次声波的污染。
①强烈的次声波通过固体媒质的传播,会直接破坏建筑物,使其损坏或坍塌。
②次声的频率与人体器官的固有频率相近,当次声波作用于人体时,人体器官容易发生共振,引起人体功能失调或损坏,血压升高,全身不适;头脑的平衡功能亦会遭到破坏,人因此会产生旋转感、恶心难受。
次声的作用效应与其各种参数如频率、声压级水平、作用时间(每次作用时间和作用次数)等有关。
经科学家证实,次声波的作用不可忽视,次声波所在场所大多是有害的。
弱的次声波影响内耳,引起晕船;强的次声波使身体振荡,可以置各类动物的生命于死地。
中等强的次声波会导致食道功能和脑功能紊乱,甚至造成眼盲。
四、次声波武器,杀人不见血
目前研究的次声波发生器有两类:一类是“神经型”次声波武器,它的振荡频率同人类大脑的阿尔法节律8―12赫兹极为相近,当两者产生共振时,强烈影响大脑活动,使人神经错乱、癫狂不止。
另一类是“人体内脏器官型”次声波武器,其中振荡频率与人体内脏器官的固有振荡频率(4―18赫兹)相似,能使人的内脏发生极强的共振,导致内脏出现一系列生理上的不适,乃至死亡。
其实,不论是次声波枪还是次声波炸弹,它们都是利用频率低于16赫兹的次声波,即武器所产生的波频,与人体发生共振,使共振的器官发生形变和位移,从而达到毁伤人体的目的。
次声武器一般由主件次声波发生器,动力装置
和控制系统三部分组成。
武器的关键是次声波发生器。
次声波武器虽是强大、厉害的武器,但却存在着固有的缺陷。
首先,次声波不易聚焦成束,且在空旷的环境中难于产生高强次声波;其次,次声波很长,因而定向困难;再次,它的聚焦尺寸太大,一般很难实现。
次声波武器与传统的常规武器相比,有着其独特的优点。
首先,它的使用具有真正的隐蔽性,很容易达成对有生力量袭击的突然性,且不污染环境,也不会破坏自然物质;其次,由于次声波的频率低,衰减极少,因此它的传播距离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