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理化检验学重点
- 格式:docx
- 大小:73.21 KB
- 文档页数:11
卫生检验技术初级(士) 卫生理化检验综合知识题库第一部分:生物学基础知识1. 细胞生物学1.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2 细胞的代谢1.3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2. 生物化学2.1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2.2 酶的特性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2.3 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和脂类代谢2.4 生物体内的代谢调节3. 遗传学3.1 遗传物质的复制与表达3.2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3.3 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及其应用第二部分:微生物学基础知识1. 微生物的分类与形态特征1.1 真菌1.2 细菌1.3 病毒2. 微生物的生长与代谢2.1 微生物的生长曲线2.2 微生物的代谢途径3. 微生物与环境3.1 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3.2 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3.3 微生物在生产中的应用第三部分:临床检验基础知识1. 临床检验的概念和分类1.1 临床检验的定义1.2 临床检验的分类2. 临床检验常用仪器和设备2.1 常用的生化分析仪器2.2 常用的免疫学分析仪器2.3 常用的微生物学分析仪器3. 临床检验的质量控制3.1 质量控制的原理3.2 质量控制的方法3.3 质量控制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第四部分:理化检验基础知识1. 理化检验的基本原理1.1 理化检验的定义1.2 理化检验的基本原理2. 理化检验常用仪器和设备2.1 常用的显微镜2.2 常用的离心机2.3 常用的分光光度计3. 理化检验的质量控制3.1 质量控制的原理3.2 质量控制的方法3.3 质量控制在理化检验中的应用第五部分:检验结果的分析和判定1. 检验结果的统计学分析1.1 均值和标准差的计算1.2 方差分析1.3 相关性分析2. 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2.1 正常值和异常值的判定2.2 异常结果的处理2.3 检验结果的解释和报告结语:通过对卫生检验技术初级(士) 卫生理化检验综合知识题库的学习和掌握,考生将能够全面了解生物学、微生物学、临床检验和理化检验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理化检验复习资料理化检验是指对物质进行化学和物理性质测试以确定其成分和特性的过程。
在各行各业中,理化检验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工业生产、医疗卫生,还是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理化检验都是确保产品质量和保护公众利益的核心环节。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理化检验知识,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些重要的复习资料。
一、化学分析方法1. 定性分析:定性分析是判定物质中所含成分及其性质的方法。
常见的定性分析方法包括颜色反应、气味、形态、溶解性、共沉淀、火焰试验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出物质的成分和性质。
2. 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是通过测定物质中所含成分的含量来确定物质的定量成分。
常见的定量分析方法包括重量法、容量法、光度法、电位滴定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精确地计算出物质中各组分的含量。
二、物理测试方法1. 密度测定:密度是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比,是物质的固有性质。
密度测定在很多应用中都非常重要,例如在工业生产中用来判断物质的纯度、在食品加工中用来测定食材的营养成分等。
密度测定可以通过测量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来进行。
2. 溶解度测定: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单位体积溶剂中溶解的溶质的物质量。
溶解度测定可以用来判断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以及溶解时的温度和浓度关系。
溶解度测定常用的方法有重力法、加热法和测定溶液的浓度变化法等。
三、实验室安全和质量控制1. 实验室安全:实验室是进行理化检验的场所,在实验室中进行工作时必须遵守一定的安全规范。
比如,实验室中应该有足够的通风设备,避免有害气体的积聚;实验人员应该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防止化学品溅射伤害等。
此外,实验室中的化学品和仪器设备也需要按照规定进行管理,避免事故发生。
2.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指通过对检验过程和结果进行监控和分析来保证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理化检验中,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标准品的使用、质量控制样品的分析和参加质量控制活动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检验人员识别和纠正潜在的误差,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卫生理化检验的对象:包括水、空气、食品土壤、化妆品、生物材料等检验卫生理化检验的一般程序:1、样品的采集与保存2、样品分析的前处理3、样品分析4、检验结果的报告卫生理化检验常用的分析方法:一、感官检查法,感官检查法是卫生理化检验工作者首先是用的检验方法,如果感官检查不符合卫生标准可不必再进行卫生检验二、物理检查法三、化学分析法,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常用于毒物分析,定性分析常用于常量分析,>0.1%,分为重量分析和滴定分析,重量分析法主要是利用一定的方法讲待测组分与样品中的其他组分分离,或将待测组分转换为一定形式后与样品中的其他组分分离,然后乘凉某一分离部分的质量,在计算出待测组分的质量,本法操作麻烦,费时但准确度较高,分为:1.挥发法2.萃取法3.沉淀法4.吸附阻留法滴定分析法分为1.酸碱滴定法2.沉淀滴定法3.氧化还原滴定法4.配位滴定法四、物理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分为:1.电化学分析法①电位法②电导法③极谱分析法2.色谱法①薄层色谱法②气相色谱法③高效液相色谱法3.光化学分析法①紫外-可见光光度法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③荧光分析法④比浊法样品分析前的常用处理方法(为消除或减少干扰因素而才去的预先处理措施称为样品前处理)分为:1.有机质分解法:①干法,高温灼烧氧化分解破坏样品中的有机成分,主要用于食品中无机元素、铅、铜、锌、铬、铁的测定但不适用于砷、汞的测定。
操作方法:称样→炭化→溶解→转移定容→进样分析②湿法,氧化剂的强酸:浓硝酸、浓硫酸、高氯酸,强氧化剂: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催化剂:硫酸铜、硫酸汞、五氧化二钒有硝酸-硫酸法,硝酸-高氯酸法,硫酸高温催化法2.溶剂提取法强氧化剂:①浸渍法,利用液体溶剂浸泡固体样品,常用的溶剂有水、酸性或碱性水溶液以及乙醚、乙醇、丙酮、氯仿、笨、石油醚等有机溶剂:分为冷浸法和回流提取法②萃取法,样品为液体时,利用与样品溶液互不相容或部分溶解的溶剂,分配定律:K=分配比D=C有/C水萃取百分率E=D/(D+V水/V有)提高萃取效率的途径:a选择合适萃取剂b选择适宜萃取条件c增加萃取次数d增加萃取剂的体积③固相萃取3.挥发分离法:①气化法②蒸发法③蒸馏法水质卫生检验水是一种极好的溶剂,自然界中不可能存在纯净的水,根据其用途分为生活饮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
霉菌是“丝状真菌”的统称,凡是在基质上长成绒毛状、棉絮状或蜘蛛网状菌丝体的真菌,都称为霉菌。
按照霉菌的生活习性分为:仓贮霉菌、田间霉菌。
霉菌毒素:霉菌污染食品后,在适宜的条件下会产生毒素,这种毒素其实就是霉菌的代谢产物,人和动物食用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食品后可产生各种危害,如急性或慢性食源性疾病、肿瘤等。
目前人们已经发现了数百种霉菌毒素。
霉菌毒素造成的危害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存在于几乎所以的饲料原料和人类食品原料中。
酱油;是以富含蛋白质的豆类和富含淀粉的谷物类及其副产品为主要原料,在微生物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制成并经浸滤提取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体调味品蒸馏酒: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经糖化发酵、蒸馏而制成的白酒。
酒精度多在40%~65%,其余部分组成为水分及少量挥发性醇、醛、酯等。
发酵酒:以含淀粉或含糖物质为原料,经糖化发酵后不经蒸馏制得的酒。
酒精度为4%~18%,如啤洒、葡萄酒、广柑酒等。
此类酒含较多水溶性及醇溶性成分,如糖、色素、氨基酸、无机盐、有机酸及醛、酮、酯等。
由于含营养成分较多,酒精度偏低,故需加入少量防腐剂。
配制酒:以发酵酒或蒸馏酒为酒基,添加食用辅料配制而成。
酒精度为15%~30%。
常加入各香型物质,仿制成不同香型的酒。
调味品:在日常生活中,是指在烹饪菜肴过程中,一切符合营养卫生并可以改善,丰富及增强菜肴风味的佐料。
其主要功能在于增进人们所食用的菜品质量,刺激人们的食欲,增进人体健康油脂酸败:酸败即腐败,含蛋白质的食物腐败时可闻到臭味;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腐败时有馊味;而油脂酸败(腐败)时闻到的是油耗味(蛤蜊味)空气理化检验:是一门以保护人群健康为目的,以分析化学为技术手段,研究空气污染物采样、理化检验的方法和原理的科学。
空气污染: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混入空气中,并达到一定浓度,超过了空气的自净能力,致使空气原有的正常组成、性状发生了改变,对人体健康和生活条件造成了危害,对动植物产生不良影响的空气状况气溶胶: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
第一章卫生理化检验技术概述第一节卫生理化检验的内容与意义卫生理化检验定义:运用物理、化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特别现代化的仪器分析理论与技术为手段,检测分析环境中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物质种类和数量的一门技术性学科。
卫生理化检验意义:1 、用来检验其监测对象是否符合相应的卫生标准。
2 、可初步阐明环境中各种物理、化学因素对人体的影响程度。
3 、为制定各类卫生标准和采取卫生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卫生理化检验的分类:1、根据研究领域分类营养与食品卫生检验、环境卫生检验、劳动卫生检验2、根据检验对象分水质检验、食品检验、空气检验、土壤与底质检验、化妆品检验、生物材料检验3、根据检验的性质分类监督检验、鉴定检验、委托检验卫生理化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样品采集、样品分析前处理、样品分析、检验结果报告(一)样品采集的基本原则:代表性整体的性质:均匀性或随机性:从一个仓库中,采集部分粮食进行分析,来说明该仓库存放的粮食是否符合食品卫生标准。
整体的某一特征:典型性:检验车间空气,目的是了解某作业某有害物质的污染程度以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
样品采集注意事项1合理选择采样仪器、设备和容器;2密封、避光、防潮、防污染等;3低温冷藏发,防止样品腐败,一般不加入防腐剂。
4严格认真的填写采样记录。
(二)样品分析前处理由于样品的种类、形态各异,所含有的成分复杂,其中待测组分的存在形式也不同。
因此许多样品不能直接用于检测分析,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预处理。
(三)样品分析应根据检验的目的、检测项目,结合实验室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方法对样品进行检测分析。
由于卫生理化检验是卫生监督与执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因此具体检验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国家颁布的各种标准检验方法。
(四)检验结果的报告对于任何一份样品的检验,最后都应发出规范的检验结果报告书。
第二节卫生理化检验常用分析方法在日常的卫生理化检验工作中,采样、样品前处理之后,就将开始进行分析。
由于检验目的不同,样品的种类、状态、性质各异,选用的分析方法就各不相同。
1.有时,当样品分析的目的是要说明整体的某一特征时,要用典型性来保证代表性。
“样品前处理”的目的:消除干扰,浓缩2.选择样品前处理的方法原则是:a.被测组分与干扰组分分离完全,被测组分在处理中不得受损失。
b.处理过程中不得引入被测组分,也不能引入干扰组分。
c.经处理的样品不得影响后续样品分析。
d.尽可能不用或少用试剂,以避免由试剂引入过多的杂质。
e.安全、简便、高效,具备相应的设备条件。
3.干法灰化的优缺点:优点:① 能灰化大量样品;因灼烧后灰分少、体积小,故可加大称样量。
[在检测灵敏度相同的情况下,能够提高检出率;② 灰化操作简单,空白值最小;需要设备少,不需要使用大量试剂,因而空白值最小;③ 有机物破坏彻底;④ 操作者不需要时常观察。
缺点:①回收率偏低。
灰化时因高温挥发造成被测元素的损失。
②所需时间长。
因此,在分析测定食品中痕量重金属时,一般多采用湿法消化。
4.湿法的优缺点:湿法,又称消化法。
在强酸性和加热沸腾的条件下,样品中的有机化合物被强氧化剂氧化,其化学结构被破坏,将待测元素释放出来。
湿法有机质破坏与干法相比操作温度较低,减少了待测组分挥发散失的机会;另外,湿法破坏有机质使用的设备、仪器比较简单,因此湿法的应用较多。
5.湿法消化的优缺点:优点:①适用于各种不同的样品;②快速;③挥发损失或附着损失均较少。
缺点:①不能处理大量样品;②有潜在的危险性,需要不断的监控; 试剂用量大,在有些情况下导致空白值高。
④在消化过程中产生大量酸雾和刺激性气体,危害工作人员的健康,因而消化工作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
6.湿法有机质破坏过程中,硫酸、硝酸、高氯酸等在加热时分解,会产生大量的刺激性有害气体,即会污染环境,又会危害操作者的健康,所以湿法破坏有机质必须在通风橱内进行。
另外,湿法有机质破坏耗用酸及氧化剂的量较大,给测定带来干扰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所以消化一般选用分析纯以上的试剂,并应做空白试验,一消除试剂引入的误差。
预防医学:以人群为研究对象,应用宏观与微观的技术手段,研究健康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规律,阐明外界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相互关系,制定公共卫生策略与措施,已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延长寿命提高生命质量为目标的一门医学科学。
卫生理化检验技术就是以物理、化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特别是现代的仪器分析理论与技术为手段,检测分析环境因素中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物质种类和数量的一门技术性学科常用分析方法:感官检查法、物理检查法、化学分析法、物理化学分析法一、有机质分解法:干法分解又称灰化法,操作简单,需要的设备和试剂少,省时省事,适合于大批量样品的前处理。
干法操作可分为炭化(低温)、灰化(高温)、溶解三步。
注意事项:1炭化时注意调节温度,以防样品溅出2采取适宜的灰化温度和时间3加助灰化剂可加速有机物的氧化4防止待测组分的挥发损失5实际测定时应同时做试剂空白试验。
湿法分解又称消化法,分为硝酸-硫酸法,硝酸-高氯酸法;消化操作技术:敞口消化法、回流消化法、冷消化法、密封罐消化法、微波消解法。
二、溶剂提取法:浸渍法、萃取法。
三、挥发分离法:气化、蒸发、蒸馏、升华、顶空瓷效应:高温条件下,重金属离子与坩埚壁不光滑处的硅酸盐发生的牢固结合的现象水的污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导致物理、化学、生物、放射性等方面的特征改变,危害人体健康、生态平衡的现象水质理化检验:特点:1测定对象多变2待测成分含量变化很大3干扰严重4可供选择的方法多。
方法要求:1运用范围广2灵敏度高3操作简便4分析周期短5经济适用。
选择方法:1首先应考虑待测成分在样品中的含量水平,根据其浓度优先考虑那些不需要富集的方法2考虑共存成分的影响3注意测定方法的定值内容4必要的精密度和简化操作。
意义:1防止慢性中毒2水污染的现状和趋势3为污染治理提供依据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水样的采集:间隔式等量采样、平均比例采样、瞬间采样、单独采样水样保存就是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达到:减慢微生物作用;减缓化合物的分解、避免水解;减少组分的挥发和容器的吸附损失规定1L水中含有1mg铂所具有的颜色为1度,并作为色度的通用单位无污染的天然水PH7.2-8.5;生活饮用水PH6.5-8.5水中有机污染物指标的检验:三氧(溶解氧、耗氧量、生化需氧量);三氮(水中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总有机碳;总需氧量紫外吸光度值耗氧量:指在规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高锰酸钾氧化1L水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酸性高锰酸钾滴定法条件:酸度0.45mol/L;高锰酸钾浓度0.01mol/L;水浴加热30分钟;消耗的高锰酸钾溶液为加入量的一半左右生化需氧量: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需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检测水中氟化物的方法主要有氟离子选择电极法,该法具有选择性好,操作简单,对仪器要求不高,测量范围宽,抗干扰能力较强,对有色、浑浊水样也可以测定的优点测定硒的水样一般要进行消化处理,将低价态的硒转化为高价态的硒,并将有机硒无机化水的硬度指溶于水中的钙、镁等盐类的总量,一般分为碳酸盐和非碳酸盐溶解性的总固体:指水经过过滤后,在一定温度下烘干所得的固体残渣,主要为无机盐和少量有机物空气污染历史事件:伦敦烟雾气体、洛杉矶光化学烟雾、切尔落贝利核电站事故有害物质在空气中的存在状态:气体和蒸气;气溶胶:尘、烟、雾采集器:液体采集器、固体采集器、集气瓶空气中有害物质采集器:气泡吸收管、多孔玻板吸收管、冲击式吸收管、滤膜采样夹、固体颗粒采样管空气样品的采样方法:集气法、浓缩法。
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卫生理化检验技术》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卫生理化检验技术》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由理化检验理论知识和实践两大部分组成,其中理化检验理论知识包括绪论、水、食品、空气、化妆品、生物材料、土壤与底质的检验等十八个项目,实践内容包括卫生理化检验技术中常用仪器设备的参观与使用。
(二)课程基本理念1.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改性人才培养方案2016版(学校)为主导,以解决基层医学检验岗位实际问题为引领,以基层实际应用技能为主线,坚持“贴近学生、贴近岗位、贴近社会”的基本原则,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2.以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根本,以理化检验项目理论知识培养为重点。
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训练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激活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增强教材可读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课程设计思路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2016版(学校)为纲领,以学生认知规律为导向,以课程培养目标为依据,根据专业岗位的实际需求,结合农村医学检验工作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内容上做到“宁宽勿深”,深入浅出,重视图、表的合理应用,变难为易、化繁为简,体现“实用为本,够用为度’’的特点,构建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相结合的《卫生理化检验技术》教材体系。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对卫生理化检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一般实践仪器的辨识的训练,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将理论知识与技能应用到检验专业工作实践中去,从而达到职业学校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合作的目的,提高解决卫生检验工作中常常会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总学时18学时。
其中,理论14学时,实践4学时。
除此之外,本门课程的每堂课均应有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卫生理化检验技术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各类样品常见成分的检测。
卫生理化检验学第一篇总论第一章卫生理化检验概述1,精密度:是指对同一均匀试样的多次平等测量值之间的彼此符合程度,是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大小的程度。
,2,准确度:是指测定值与真值之间一致程度。
测定值与真值愈接近,误差就愈小,测定结果就愈准确。
第二章样品分析前的常用处理方法1,无机化处理法定义,分类(湿消化法,干灰化法)(1)a, 湿消化法:简称消化法,是常用的样品无机化方法之一。
通常是在适量的样品中,加入硝酸、高氯酸、硫酸等氧化性强酸,结合加热来破坏有机物,使待测的无机成分释放出来,并形成各种不挥发的无机化合物,以便做进一步的分析测定。
b,方法特点:优点①分解有机物的速度快,所需时间短。
② 加热温度较低,可以减少待测成分的挥发损失。
缺点①在消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操作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
②由于消化初期,易产生大量泡沫,使样液外移。
③消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碳化,引起待测成分的损失,因此需要操作人员随时照管。
④由于试剂用量大,空白值有时较高。
c, 消化的操作技术:分为敞口消化法、回流消化法、冷消化法和密封罐消化法等。
P16(2)干灰化法:a,干化法的优缺点:优点:① , 基本不加或加入很少的试剂,因而有较低的空白值:②, 能处理较多的样品;很多食品在灼烧后灰分少、体积小,故可加大称样量(可达10g 左右),[在检测灵敏度相同的情况下,能够提高检出率;③,灰化法适用范围广,很多痕量元素的分析都可采用: ④, 灰化操作简单,空白值最小;需要设备少,灰化过程中不需要人一直看守,可同时作其他实验准备工作,并适合做大批量样品的前处理,省时省事. 缺点:①由于敞口灰化,温度又高,故容易造成被测成分的挥发损失:②, 其次是坩埚材料对被测成分的吸留作用,由于高温灼烧使坩埚材料结构改变造成微小空穴,使某些被测成分吸留于空穴中很难溶出,致使回收率降低: ③, 所需时间长。
因此,在分析测定食品中痕量重金属时,一般多采用湿法消化。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5个)、填空(50空)、选择(28题)、简答(4题:水质、空气(1计算;1最小采气量))食品理化检验绪论总体(population):具有相同属性的被检验的食品的总和样品(sample):从总体中抽出的作为总体的代表参加检验的一部分食品采样方法:袋装样品按一..(袋数/2;/2进行抽样,固体样品采用“四分法”缩分采样量:1.5Kg,供检验、复查、备查用保存原则:防止污染、防止腐败变质、稳定水分、固定待测成分保存方法:净、密、冷、快湿消化法:简称消化法,在适量的食品样品中加入硝酸、高氯酸、硫酸等氧化性强酸,结合加热来破坏有机物,有时还要加入一些氧化剂(如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或催化剂(如硫酸铜、硫酸汞、二氧化硒等),以加速样品的氧化分解,完全破坏样品中的有机物,使待测的无机成分释放岀来,并形成各种不挥发的无机化合物,以便作进一步分析鉴定的方法。
优点:分解有机物速度快、所需时间短、加热温度较低、可以减少待测成分的挥发损失。
缺点:易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泡沫,可能岀现碳化引起待测成分损失,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需操作人员随时照管;试剂用量大,空白值有时较高湿法中酸的性质比较:氧化性:高氯酸>硝酸>硫酸稳定性:硫酸>高氯酸>硝酸干灰化法:简称灰化法或灼烧法,将样品放在坩埚中,在高温下灼烧使食品样品脱水,焦化,并在空气中氧的作用下,使有机物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其他气体而挥发,剩下无机物供分析测试用。
优点:能处理较多的样品,提高检岀率;不加试剂,空白值较低;适用范围广,操作简单,省时省事。
缺点:敞口高温导致被测成分挥发;坩埚对被测成分的吸留致使某些成分的回收率低。
提高回收率的措施:①采取较适宜的灰化温度②加入助灰化剂③加酸加水,促进灰化。
感官检验:以人的感觉为依据,凭人的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对食品的质量进行检验,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比重(specific gravity):现称相对密度,是物质的质量与同体积同温度下的纯水质量的比值。
卫生理化检验期末总结一、前言卫生理化检验是一门综合性实验课程,以对生物体内外物质进行分析和检测为主要内容。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深入了解了卫生理化检验的基本原理、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操作方法,充分掌握了常用的检验方法和技巧。
在实验过程中,我注重培养了严谨的实验态度、细致的实验操作和科学的数据处理能力。
在期末考试前,我对整个学期的学习内容进行了总结,将各个实验内容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形成了完整的学习笔记。
二、实验内容总结本学期的卫生理化检验实验内容涉及了生物体内外物质的检测、生物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以及一些特定卫生检验方法的应用。
以下是本学期实验内容的总结:1. 生化分析实验:包括尿液全定量分析、血液生化指标分析、肝功能指标分析等。
通过这些实验,我学会了使用分光光度计、离心机、高速离心机、试剂盒等仪器设备,熟悉了相关试剂的配置和操作流程,掌握了实验室中常用的生化指标分析方法。
2. 免疫学实验:包括血型鉴定、抗原抗体反应等。
通过这些实验,我学会了使用凝集反应、免疫层析等方法进行血型检测,并了解了一些与血型相关的疾病的检测方法。
3. 感染性疾病检验:包括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病毒检测等。
通过这些实验,我学会了细菌培养的方法、药敏试验的操作流程以及病毒检测的常用方法,对感染性疾病的检测有了一定的了解。
4. 物理检验:包括射线检测、电解质分析等。
通过这些实验,我学会了使用射线探测仪、电解质分析仪等仪器设备,了解了这些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掌握了相关参数的测量和分析方法。
这些实验内容涵盖了卫生理化检验中的基本技能和知识点,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实验收获与不足在学习卫生理化检验期间,我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实验经验和专业知识,收获颇多。
首先,我养成了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细致的操作习惯,注重随笔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及时纠正和改进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我也对实验室的各类仪器设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熟悉,能够熟练操作常用的实验仪器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