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册古诗复习PPT优选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646.50 KB
- 文档页数:14
统编版六年级古诗词复习完整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复习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部分。
具体章节包括:《古诗十九首》中的《登鹳雀楼》、《静夜思》、《春晓》等经典篇目,以及教材中其他单元的古诗词作品。
内容涵盖诗词的作者背景、诗词意境、韵律节奏及文学常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古诗词,体会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鉴赏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古诗词的意境理解和鉴赏。
教学重点:古诗词的背诵、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古风画卷,让学生猜测画面中的诗句,引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 课堂讲解:a. 简要介绍古诗词的发展历史。
b. 详细讲解本节课要复习的古诗词,分析作者背景、诗词意境、韵律节奏等。
c. 举例说明古诗词的鉴赏方法。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背诵古诗词,并进行相互评价。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古诗词鉴赏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古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进行分享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1. 古诗词复习要点:a. 作者背景b. 诗词意境c. 韵律节奏d. 文学常识2. 精选古诗词:七、作业设计a. 《登鹳雀楼》b. 《静夜思》c. 《春晓》2. 答案示例:a. 《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描绘了黄河壮阔的景象,表达了诗人远大的抱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诗词,参加诗词鉴赏活动,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理解并背诵古诗词,体会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教学难点与重点中提到的“古诗词的意境理解和鉴赏”。
3. 教学过程中的“课堂讲解”和“互动环节”。
4. 作业设计中的“分析和鉴赏题目”。
六年级语文古诗复习优秀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掌握古诗的基本知识和鉴赏方法。
2. 提高学生的古诗背诵、默写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激发他们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古诗的意境理解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2. 教学重点:古诗的基本知识和鉴赏方法,以及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古诗中的美丽画面,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古诗的韵味,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简要回顾已学过的古诗,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韵律、意境和修辞手法。
3. 课件展示:以《静夜思》为例,详细讲解古诗的韵律、意境和修辞手法。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古诗,分析其韵律、意境和修辞手法,让学生学会鉴赏古诗。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分析其特点,并在课堂上分享。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古诗中的难点和重点,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六、板书设计1. 六年级语文古诗复习2. 内容:古诗韵律意境修辞手法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默写《静夜思》、《春晓》、《登鹳雀楼》等古诗。
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要求包括韵律、意境、修辞手法等方面。
2. 答案:《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诗作品,如《唐诗三百首》等,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尝试创作古诗,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古诗的意境理解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2. 课件展示:以《静夜思》为例,详细讲解古诗的韵律、意境和修辞手法。
六年级古诗文复习优秀课件定稿一、教学内容1. 《登鹳雀楼》王之涣了解作者背景诗句解析诗意理解2. 《早发白帝城》李白作者介绍诗句解析诗意体会3. 《江南春》杜牧作者简介诗句解析诗境描绘二、教学目标1. 熟悉古诗文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增强古诗文阅读能力。
2. 领悟古诗文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古诗文意境的理解和体会。
2. 教学重点:诗句解析和诗意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古诗文的美丽图片,引发学生对古诗文意境的兴趣。
提问:“你们最喜欢的古诗文是哪一首?为什么?”2. 新课内容呈现:介绍作者及背景,帮助学生了解诗作的时代背景。
逐句解析诗句,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型。
引导学生体会诗意,进行意境描绘。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古诗文进行详细讲解,示范解题思路和方法。
让学生跟随讲解,共同解析诗句,理解诗意。
4.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解析另一首古诗文。
指名回答,检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解析能力和理解程度。
强调古诗文的意境体会和情感共鸣。
六、板书设计1. 六年级古诗文复习2. 内容:作者及背景诗句解析诗意体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选取一首你最喜欢的古诗文,进行诗句解析和诗意理解,并写出你的感悟。
将解析和感悟整理成文字,下节课分享。
答案示例:选取《登鹳雀楼》进行解析,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解析:诗句描绘了日落时分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感悟:这首诗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无穷,也让我明白了人生短暂,要珍惜时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反思自己在古诗文解析和意境体会方面的教学效果,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其他古诗文,提高阅读兴趣和能力。
组织古诗文朗诵比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六年级复习古诗词必背课件一、教学内容1.《登高》——唐代杜甫2.《江雪》——唐代柳宗元3.《静夜思》——唐代李白4.《春晓》——唐代孟浩然5.《悯农》——唐代李绅详细内容包括诗词的作者、背景、诗句解析及诗词意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背诵并默写五首古诗词。
2. 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背景、作者、诗句解析及意境。
3.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古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重点:熟练背诵和默写古诗词,掌握诗句解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五首古诗词的优美画面,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古诗词背景及作者介绍(10分钟)通过课件讲解每首古诗词的背景和作者,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创作环境。
3. 诗句解析(20分钟)逐句解析古诗词,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4. 诗词背诵与默写(15分钟)让学生跟读课件中的古诗词,然后独立背诵。
接着进行默写练习,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一些关于古诗词的选择题、填空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五首古诗词及作者。
2. 重点诗句解析。
3. 背诵与默写要求。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并默写五首古诗词。
(2)选择一道关于古诗词的题目进行解答。
2. 答案:(1)略。
(2)题目示例:请简述《登高》这首诗的意境。
答案:《登高》描绘了深秋时节,诗人登高远望,感慨时光荏苒,壮志未酬的孤独与悲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程度,是否需要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2. 学生的背诵和默写情况,是否需要加强课后练习。
3.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经典古诗词,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组织古诗词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古诗词复习课件一、教学内容本次古诗词复习课件涵盖了统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材中第三单元至第七单元的古诗词内容。
包括《江雪》、《寻隐者不遇》、《枫桥夜泊》、《长相思》、《示儿》、《春日》、《游园不值》、《题临安邸》、《杂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复习,掌握古诗词的朗读、理解和背诵。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领悟古诗词中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古诗词中的意境理解,生僻字的读音和书写。
重点:古诗词的朗读和背诵,以及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以一幅山水画作为背景,引导学生回忆起学过的古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训练:让学生依次朗读课本中的古诗词,注意纠正发音和朗读节奏。
3. 诗词解析:对每首古诗词进行简要的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4. 举例讲解:选取几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领会古诗词的魅力。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背诵所学的古诗词,并对练习题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古诗词题目2. 古诗词中的重点字词3. 古诗词的意境和作者情感七、作业设计1. 请用本国语言翻译所学古诗词。
答案:略2. 请谈谈你对所学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复习古诗词,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了巩固,提高了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同时,可以组织一些古诗词朗诵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次古诗词复习课件涵盖了统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材中第三单元至第七单元的古诗词内容。
这些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领略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统编六年级古诗词复习课件一、教学内容1.《静夜思》李白:体会作者思乡之情,分析诗句的意境和韵律美。
2.《登鹳雀楼》王之涣:领略黄河的壮阔,理解诗句中的哲理。
3.《早发白帝城》李白:描绘轻舟远行的景象,感受诗人的豪情。
4.《江南春》杜牧:描绘江南春色的细腻,体会诗中的意境。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四首古诗词,能准确把握诗意和作者情感。
2. 分析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通过古诗词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古诗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及诗句意境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四首古诗词的背诵、诗意理解和作者情感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四首古诗词的意境画,引导学生进入古诗词的世界。
2. 新课内容:a. 逐句解析《静夜思》,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b. 分析《登鹳雀楼》中的修辞手法,理解诗句哲理。
c. 朗读《早发白帝城》,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
d. 品味《江南春》中的细腻描绘,领略江南春色。
3.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首古诗词,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意境,进行互动交流。
六、板书设计1. 古诗词复习2. 内容:a. 《静夜思》:思乡之情b. 《登鹳雀楼》:黄河壮阔、哲理c. 《早发白帝城》:豪情d. 《江南春》:春色描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并背诵四首古诗词。
b. 选取一首古诗词,分析其修辞手法,并写出自己的理解。
2. 答案:a. 背诵内容略。
b. 示例:《静夜思》中的修辞手法为拟人、对偶,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其他古诗词,了解诗人的生平事迹,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古诗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及诗句意境的理解。
六年级语文古诗复习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1.《静夜思》——李白描述了作者在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景。
2.《登鹳雀楼》——王之涣描述了作者登上鹳雀楼所见的壮阔景象。
3.《早发白帝城》——李白描述了作者早晨离开白帝城的情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诗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提高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古诗中的意境理解和诗歌韵律分析。
2. 教学重点:掌握古诗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提高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古诗复习资料、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美丽的古诗意境图片,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复习《静夜思》朗读古诗,感受诗中的意境。
分析诗中的韵律特点,如平仄、押韵等。
讲解诗中的关键字词,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
3. 复习《登鹳雀楼》朗读古诗,理解诗中的景象。
分析诗的构思和表达技巧,如对偶、夸张等。
举例说明诗中的关键字词,如“千里江陵一日还”、“黄河之水天上来”等。
4. 复习《早发白帝城》朗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分析诗的节奏和韵律,如平仄、押韵等。
解释诗中的关键字词,如“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首古诗,要求运用课堂所学的技巧和韵律。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六年级语文古诗复习2. 板书内容:《静夜思》重点字词、韵律特点《登鹳雀楼》重点字词、表达技巧《早发白帝城》重点字词、节奏韵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课堂所学的古诗技巧和韵律,仿写一首古诗。
2. 答案示例:《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课复习,发现学生对古诗的掌握程度较好,但部分学生对韵律分析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六年级古诗词总复习课件教学内容:本次古诗词总复习课的内容涵盖了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下两册中的古诗词。
包括《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童年的水墨画》、《泊船瓜洲》、《书湖阴先生壁》、《江南春》、《春日》、《乞巧》、《嫦娥》、《雾凇沆砀》、《夜雨寄北》、《无常》、《题临安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长相思》、《古朗月行》、《西塞山怀古》、《夜泊牛渚怀古》、《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寒食》、《江南逢李龟年》、《滁州西涧》、《乌衣巷》、《浣溪沙》、《清平乐·村居》、《忆江南》、《浪淘沙》、《江南逢李龟年》、《书湖阴先生壁》、《示儿》、《四时田园杂兴》、《宿新市徐公店》、《清平乐·村居》、《从军行》、《饮湖上初晴后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四时田园杂兴》、《宿建德江》、《春日》、《乞巧》、《嫦娥》、《雾凇沆砀》、《题临安邸》、《夜雨寄北》、《长相思》、《古朗月行》、《西塞山怀古》、《夜泊牛渚怀古》、《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寒食》、《江南逢李龟年》、《滁州西涧》、《乌衣巷》、《浣溪沙》、《清平乐·村居》、《忆江南》、《浪淘沙》、《江南逢李龟年》、《书湖阴先生壁》、《示儿》、《四时田园杂兴》、《宿新市徐公店》、《清平乐·村居》、《从军行》、《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教学目标:1. 通过对古诗词的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所学古诗词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3. 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使学生在语言表达、思维能力、审美情感等方面得到提高。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熟练掌握所学古诗词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难点: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意的氛围,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能感受到音乐中的诗意吗?今天我们就来复习一下我们学过的古诗词,看看能不能从中找到诗意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