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单元教案(9)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第五单元教案(9)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第五单元教案(9)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第五单元教案(9)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1.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一个简单物体形状。

2.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个一个简单的几何物体形状。

3.在已有的观察物体经验的基础上用推理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

置看到的简单物体形状,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几何物体形状。

2?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通过经历观察、操作、想像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

基本方法。

4?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全面看待事物的意识。

三.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P68例1

教学目标:

1.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通过观察、操作、想像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3.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全面看待事物的意识。教学重点:

掌握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照片,布娃娃,玩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照片,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

师:大家看,猜一猜这是什么?

先出示第一张图片,猜完后出示第二张,再猜;最后出示第三张

【设计意图】: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全面看待事物的意识。

2.以教室照引入课题

师:大家喜欢拍照吗?这是我拍的咱们教室的照片。

出示教室的前后两张照片,让大家观察。

出示问题:

哪一张是老师站在教室前面拍的?

哪一张是老师站在教室后面拍的?

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独立思考后和同桌小声地说一说你的答案。

师:我拍的是同一间教室,站的位置不同,拍出的照片也不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研究的内容: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

二?探究新知

1、指导观察。

出示并介绍手中的布娃娃。

师:下面我们从前面、后面、左侧面、右侧面来观察布娃娃,请大家看老师是怎样观察的。(边说边示范)我先从前面观察,(站在布娃娃的前面看)看到的是什么呢?(出示看到的照片);我从后面观察,(站到她的后面)看到的是这样的,(出示照片);现在我从左侧面观察,左侧指的是自己的左侧,(老师从左面走过去,观察),看到的是这个样子(出示照片),从右侧观察,看到的是这样的(出示照片)

2.独自观察

8人为一小组,将准备好的玩具发给各组,2人为一对,请4对同学分别坐在玩具的四周,目光正对着它,说说你们看到的玩具是什么样的。

学生交流后,老师总结:看来从不同位置看到的是不一样的。

3.换位观察

师:你想知道别的同学看到的是什么样子吗?现在换一换位置再观察。

再换2次位置

【设计意图】让每个学生都能从四周观察物体,更加形象的体会到从不同位

置看到的物体是不一样的。

出示4张照片,全体学生一起说一说分别是从哪个位置看到的。

4对比辨析

出示例1主题图

师: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师:这两张照片好像差不多呀,你们是如何分辨的?

预设:学生应该是从熊猫耳朵上的蝴蝶结进行区分的

5.游戏巩固

根据4张熊猫图,老师任意指出上面图中的一张照片,请学生判断是谁看到的。

三?巩固练习

1课本P68,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适当指导,集体订正

2.练习十六第一题

3.练习十六第二题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能根据你的收获回家观察一下你家的某样物体

吗?

教后反思

本课主要学习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此部分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课堂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

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必要性。设计中,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数学活动,在观察和探索中,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出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第2课时观察立体图形

教学内容:P69例2例3

教学目标:

1.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几何物体形状。

2.通过经历观察、操作、想像等活动,掌握观察立体图形的基本方法。

3?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1?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2.掌握观察立体图形的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观察的形状判断观察的是什么立体图形。

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出示学过的立体图形,请学生说出他们的名称,并介绍一下图形各自的特征。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真好,这节课我们会继续观察他们。

板书:观察立体图形

二?探究新知

1.观察长方体

①小组活动:将长方体摆放在桌子中间,组内同学分别从正面、上面、侧

面进行观察。(解释:我们通常把正对我们的这个面称为正面)

②全班交流:你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什么样的图形,你能画出来吗?然后互相看一看。

2.初步渗透三视图

课件出示例2

师:小英、小强和小刚也在观察长方体,从他们的角度,这几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学生可以再次结合组内的长方体模具,判断出观察的视角。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长方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3.观察正方体

①小组活动:将正方体摆放在桌子中间,组内同学分别从正面、上面、侧

面进行观察。

②全班交流:你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什么样的图形,你能画出来吗?然后互相看一看。

③设疑:为什么看到的都是正方形?

④交流: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正方体,

看到的形状都相同。)

4.观察圆柱和球

方法同上,但一点不同:从侧面观察圆柱,所观察到的形状一样;从各个位置观察球,所看到的球的形状一样。学生能感受到即可,不必抽象成平面图形。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学生将用眼观察和动手操作结合起来,在亲身经历中体验,直观地感受到每种学过的立体图形正面、上面、侧面的形状,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 ?解决问题

猜猜看。

提出问题:我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是我们学

过的,它可能是什么?

学生在组内讨论、猜测,并说出理由。

汇报交流。

讨论:我们单凭一个面能不能确定这是什么物体?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内容,用“猜一猜”的方式,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

态度探索和应用知识,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六的第3题

2.练习十六的第5题

以同桌为单位,用准备好的小正方体摆一摆,再分别从正面、上面和侧面

看一看,并说一说看到的形状,最后独立完成连一连。

【设计意图】通过“摆一摆”的活动,让全体学生真正动起来,教师随时参

与到各组的活动中去,从实物到图片,遵循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帮助学生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立体图形的基本方法。

四?课堂小结

1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你能用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解决身边的哪些问题?

课后反思:

教学中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领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有可能不同,学生要能正确的辨认物体的形状是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培养

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知到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看到的样子可能是不一样的。引发学生的讨论,从而使学生理解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方面的特征就要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培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思考的意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