砀山无山 为何叫砀山
- 格式:docx
- 大小:13.45 KB
- 文档页数:1
砀山有哪些旅游景点
砀山位于中国安徽省淮北市境内,是一座历史悠久、自然风光优美的旅游目的地。
以下是砀山的一些主要旅游景点:
1. 砀山国家公园:是国家4A级景区,有独特的地貌景观和自然资源,包括狮岭、统山、裂天岩等景点。
2. 下陶洞:是砀山最大的溶洞,内部有丰富的钟乳石和石笋景观,洞内还有秀美的地下河。
3. 铁溪山: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山中有古寺庙和清泉。
4. 世外养生谷:是一个融合温泉、度假、养生的旅游度假区,有温泉、spa、酒店等设施。
5. 文昌塔:是砀山的标志性建筑,被誉为“砀山镇尊”,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6. 茅坪古镇: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有古建筑和古街巷。
7. 濠河景区:是砀山的水上旅游区,可以乘船游览濠河,欣赏风景和品尝当地特色美食。
8. 砀山石板画博物馆:展示了砀山特色的石板画艺术,了解当地独特的文化传统。
以上是砀山的一些旅游景点,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合理安排行程。
夫子山景区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夫子山景区参观,我是大家的讲解员叫XXX,非常高兴为大家提供讲解服务。
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夫子山景区位于芒砀山西部,是为纪念孔子周游列国在此避雨而得名。
此山虽不大,但它是全国唯一用“夫子”命名的山体。
主要景点有文庙、夫子避雨处。
另外山上还有两处汉墓和三座清代的古塔。
大成门前:此庙虽小,但它也充分体现了参拜孔子时森严的等级制度。
大成门分主门和东西侧门,中间的大门只有皇帝参拜孔子时才能打开的,两边分文左武右,文官儒生从左门而入,武官将士从右门而入。
(文庙内)朋友们现在随我进入文庙院内吧!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两棵古柏和三通石碑分立两边,左边的柏树斜依在石碑上,形成“柏抱碑”的奇观,右边的一棵柏树在清代咸丰年间清军和捻军大战于芒砀山时曾遭火烧,但至今仍枝繁叶茂。
两棵古柏之间的青石台阶雕有云龙,称龙踏,只有皇帝来参拜孔子时才能走的。
(在启圣殿内)我们看到大殿内供奉有孔子及四配,分别是颜回、曾参、子思、孟子。
中间这位就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因出生时头顶下凹,所以反其意取名为丘,生于公元前551年,鲁国人,卒于公元前479年,距今约有两千五百年。
孔子是举世公认的世界文化巨人。
是中华文化最杰出的代表。
他在政治、教育、哲学、文学、史学、等诸多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孔子是中国上古文化的传承者,晚年倾其全部精力收集古籍,著书立说,完成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鸿篇巨著的编纂。
除《乐》一书失传外,都成为千百年来特别是科举时代中国文人学子们的经典教科书。
自汉武帝时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孔子学说成为2000多年来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正统,被后人推崇为圣人,尊为“至圣先师”。
孔子一生很坎坷,3岁时父亲去世,17岁时母亲去世,年少的孔子由于经历过一番挫折,所以他发奋学习,逐渐成了一个博学多能的人,孔子从三十岁开始收弟子,一生收门徒三千人,有成就的七十二人,后人称为孔门七十二贤。
【历史】1925年的安徽地图,你知道砀山在哪里吗?现在的砀山地图关于“砀”“砀”在中国文字中除了表示地名外,别无它意,以至于在外人的知识结构里,“砀”无非一个冷僻字,就算砀山梨已然闻名遐迩,很多人也不认得这个字,譬如上海,估计读“汤”的多过读“砀”的。
其实有关“砀”的地方出名很早,秦置36郡便有其一叫“砀郡”,只是后来的历史不尽人意,逐渐把“砀”推入到鲜有人知的角落。
“砀”造字时意为“有纹路的石头”,后来成为一座中原山丘的特定名称,叫“砀山”,砀山多产蟒蛇,遂渐渐被称为“蟒砀山”,“蟒”字听起来便心生恐慌,于是演绎为“芒砀山”,芒砀山附近有集市兴起,渐成砀县,后来砀县县城北移,为区别地名,原芒砀山一带被称为芒山,北移的县城便是后来的砀山。
新中国建立后,原本因同一座山而得名,并同属于江苏徐州的芒砀山被分为芒山、砀山并分别划入安徽、河南,从此,砀山无山,芒山无砀。
砀山的地域变迁历史上砀山的区域变动很大,围绕着这一区域所发生的事件也不小。
前文中所提的砀郡为秦置36郡之一,这砀郡居于秦朝的版图中央,地块并不大,有点像今天重庆在中国地图的分量,如此看来,是否可以说明砀郡在秦朝统治中的重要性呢?否则,怎么会为如此小的一块地方单独设郡?秦朝存在不长,而秦末的农民起义或许可以证明这片土地的难以管控。
陈胜、吴广是在砀郡附近揭竿而起的,曾任砀郡郡长的刘邦更是在芒砀山斩蛇起义而后楚汉争霸、终得天下,但这似乎都与今天的砀山毫无瓜葛,因为芒砀山成了河南之山,而刘邦的老家沛县丰乡也脱离砀山而成了今天江苏的两个县。
再后来,砀山成了普通不过的一个地方,直到一千多年后,砀籍朱温埋葬了大唐帝国,砀山才再次得以名列汗青。
可惜的是,朱温的历史形象极其负面,他所建立的后梁王朝寿命短暂,并没有给家乡带来多少荣光。
(上图为秦置36郡地图)上图为后梁及其创立者朱温围绕着砀山可圈可点的重大历史事件也许没有更多,反观今天,能够扬名天下、兴旺发达的地方,或是历史的事发地,或是地理的突出点。
砀山的旅游景点
砀山位于中国安徽省淮北市境内,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风景名胜区。
以下是砀山的一些主要旅游景点:
1. 清源山:砀山最著名的景点之一,被誉为“天然的瑞士风景”。
山上有陡峭的岩峰、清澈的泉水以及蜿蜒的小溪,景色美不胜收。
山顶有观景台,可以一览群山的壮丽景色。
2. 大佛寺:位于清源山脚下,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佛教寺庙。
寺内有一尊高达16米的大佛,壮观而庄严。
寺内还有其他建
筑物和文化遗迹,是游客了解佛教文化的好去处。
3. 水上溶洞:位于砀山县城西南部的浴陵湖边,是中国最大的亚洲最长的水上溶洞。
溶洞内有独特的地下河流、钟乳石和石笋等地貌景观,洞内温度恒定,洞外阳光透过洞口照射进来,景色幽美。
4. 经国陵园:位于砀山县东南部的杨集乡南,是中国革命领袖经国先生的陵墓所在地。
陵园环境幽雅,园内有经国先生的纪念馆和陈列馆,展示了经国先生的一生与成就。
5. 覆舟山:位于砀山县西南部,是一处古老的山水名胜区。
山上有道观、寺庙等建筑物,还有石刻和古代文物。
山区风景秀丽,是休闲和登山爱好者的好去处。
6. 天然石林:位于砀山县西北部的樊村镇,是中国北方罕见的天然石林景观。
石林独特而壮观,由数千块巨大的石碑构成,
宛如一座石头森林。
以上只是砀山众多旅游景点的一部分,砀山还有许多传统村落、古建筑、美食等值得一游的地方。
芒砀山的简介
芒砀山位于河南省商丘市境内,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处豫东平原与黄淮平原的过渡地带。
相传因西汉开国功臣萧何、曹参发迹于此而得名。
芒砀山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级景区。
总面积427平方公里,主峰海
拔334米。
芒砀山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
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刘邦斩蛇起义,建立汉朝,在芒砀山设芒砀山宫;东汉时,光武帝刘秀称帝,也在芒砀(芒砀山)建都,为“王陵”;三国
时曹操以此为基地,屯兵于此;东汉末年,刘备、关羽、张飞在此结义;南北朝时期的刘宋王朝建都商丘。
芒砀山主要景点有:
1.汉高祖斩蛇处——汉王峰
2.汉王寨——汉王寨是汉高祖刘邦屯兵扎寨之地。
这里有“古汉王城”、“古汉王殿”和“汉高祖斩蛇处”等遗址。
3.王陵洞——西汉时期刘邦的陵墓。
它位于芒砀山南麓山腰上,是一座圆形土丘。
当地群众称它为“王陵”、“狮子头”。
4.将军崖——相传东汉名将曹操在此屯兵扎寨;明代将军徐
达曾率部在此与元军交战。
—— 1 —1 —。
砀山县名,由芒砀山而来,汉高祖刘邦即起家于芒砀山,杯具的是,芒砀山却在现在的行政区划上划给了永城,但是相关历史还是可考的。
炎黄时期,河南芒砀山的砀汤氏家族就已经进驻安徽境内的砀山地区,并以开凿纹石而闻名于世,因而砀山成为上古时期著名的采石场,黄帝曾到砀山巡视。
有穷氏寒浞时期,砀汤氏家族岁商族酋领汤相土迁居到安徽淮北县,因而在淮北县保留有春秋时期的“砀田伯”、“砀张石”古墓。
晋代,砀山地区汤氏家族以制瓦名闻于世,在此地区出土的晋代汤氏瓦已成为文物。
砀山县汤氏因制瓦而富冠一方,成为当地名族,并在安徽砀山县建起一座汤寨。
访古安徽|砀山古城,2200年历史沉淀,后梁开国皇帝朱温故里展开全文安徽宿州,砀山。
这一个千年古城,处于安徽的最北部,是安徽的北大门,地处皖、苏、鲁、豫四省七县交界处。
砀山古称下邑,自秦置下邑县,至今已有2200余年建城史。
砀山东周春秋时期,属宋国,宋国国都商丘,战国,改属齐国、后归属魏国,秦始皇二十二年,灭魏国,置砀郡,为三十六郡之一,在县境设下邑县。
而砀郡即今商丘睢阳区,因东有芒砀山而得名。
后来砀山曾属永州(永城)、单州(单县)、济州(济宁)等。
明洪武四年,砀山县改属徐州。
砀山辉煌的时候是五代时期,后梁太祖朱温,朱温是宋州(今商丘)砀山人,所以朱温以砀山、单父、虞城、曹州之成武,表置辉州。
历史上的黄河多次泛滥改造,在砀山北部留下了一条长达62千米的故河道。
砀山古城天圆地方,城是方的,护城河是圆的,极具特色。
整体古城大体呈不太规则的长方形,外围是护城湖,外圆内方,颇具天人合一意境。
古城在东西南北各个方向均有城门和外界相通,是比较典型的古代城池格局,据记载古时的砀县城墙周长约4.5公里。
如今的砀山古城修缮一新,构筑了集文化体验、地域民俗、休闲游憩、时尚娱乐、风情购物、人文宜居于一体的文化小镇,有了全新的古韵风姿。
砀山古城依托环城河而建,极力改造水域环境,将原有7.6万方水域面积扩为17.8万方,打造成生态景观河,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名人广场均环河而建,再现了古砀十景,是建筑与环境,景观与湖面的有机结合。
砀山古城有着风情老街、休闲商业、生态居住等三大分区,如今已经成为了砀山新型文化旅游集散地、砀山城市新名片。
进入砀山古城,放眼望去,徽派建筑与四周的美景交相辉映,堆山叠石,理水构亭,处处风景如画。
砀山古城很美,古城的夜景更美。
如果来砀山旅游,一定不要错过看古城的夜景。
每当夜幕降临,万盏灯火沿着古城河两岸绵延数里,把整座古城映衬得美轮美奂。
砀山县因芒、砀二山而得名,却因盛产酥梨而扬世。
昔日不毛之地的黄泛区,如今成了世人瞩目的果海绿洲,1994年被冠以“世界梨都”称号,被称为“中国酥梨之乡”。
砀山的传说故事摘要:一、引言:介绍砀山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二、砀山的传说故事:分别讲述果园场传说、刘邦与砀山的传说、孔子与砀山的传说三、果园场传说:故事情节概述,表现砀山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四、刘邦与砀山的传说:故事情节概述,展示砀山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五、孔子与砀山的传说:故事情节概述,传达砀山文化的深厚底蕴六、结语:总结砀山的传说故事,强调其历史和文化价值正文:砀山,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自古以来,这里就流传着许多富有地方特色的传说故事。
本文将为您讲述三个脍炙人口的砀山传说故事,带您领略砀山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一、果园场传说在砀山,有一个闻名遐迩的果园场,这里盛产各种水果,特别是梨子。
据传说,这个果园场的梨树有着千年的历史。
早些年,这里有一位勤劳的果农,名叫张老汉。
他精通果树栽培技术,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劳动,将这片荒山变成了美丽的果园。
每当果实累累的季节,满山遍野的梨子吸引着无数游人前来品尝。
张老汉的果园成为砀山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成为了一个寓意勤劳和智慧的传说。
二、刘邦与砀山的传说砀山在历史上曾是楚汉相争的烽火之地。
相传,汉高祖刘邦曾在砀山建立军事基地,与项羽展开了长达五年的争夺天下的大战。
刘邦在砀山期间,深受当地百姓爱戴。
有一回,刘邦率领军队与项羽激战,不幸被困。
正当危急关头,一位砀山百姓献上一计,使得刘邦成功解围。
后来,刘邦称帝,感激这位砀山百姓的救命之恩,便将砀山封为属地。
这个传说展示了砀山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时也体现了刘邦的仁义之心。
三、孔子与砀山的传说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周游列国,传道授业。
据传,孔子曾在砀山讲学,传播儒家文化。
在他的教诲下,砀山的学子们学识大增,民风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孔子离开砀山后,这里的学子纷纷效仿他的教诲,将儒家文化传承下去。
如今,在砀山仍有很多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习俗和传统,这个传说传达了砀山文化的深厚底蕴。
砀山经济发展简略一、砀山概况地理位置:砀山县位于安徽省的最北端,地处皖、苏、鲁、豫四省七县交界处,陇海铁路、310国道贯穿全境,黄河故道横卧其间。
大京九、京沪铁路、连霍高速、105、206国道擦肩而过。
全县辖13个镇,总面积1193平方公里,总人口95万。
砀山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绿化工作先进县,是国务院公布的对外开放县,是省委、省政府命名的“首批平安县”。
2007年初,砀山县被列为安徽省直管县试点,享有省辖市经济管理权限和部分社会事业管理权限。
砀山素有“梨都”之称,以盛产酥梨闻名于世,近百万亩连片果园年产各类水果30亿斤,堪称世界之最。
砀山酥梨年产量15亿斤左右,占全国梨总产量的八分之一,系全国水果生产10强县之一,是全国水果加工第一大县。
砀山酥梨以果实硕大、黄亮美观、皮薄多汁、祛热清痰、酥脆爽口、香浓味甜而驰名中外,被历代医家称之为“果中甘露子,药中圣醍醐”。
砀山酥梨连年荣获国家农业博览会金奖,九三年获泰国国际博览会“龙马金奖”,九五年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鉴定,获绿色食品标志。
产品远销美、澳、东南亚和全国各大中城市。
砀山历史悠久,因芒砀二山得名。
秦设三十六郡,砀郡居其一。
这里是五代梁王朱温故里,又是近代画坛宗师齐白石祖籍;这里有明代大将薛显墓,有留下唐代诗仙李白足迹的宴嬉台,有远近闻名的清真寺,有碧波荡漾的黄河故道。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她以3000年的文明史而铸就了一颗璀灿明珠镶嵌在黄淮平原上。
梨都砀山正成为黄淮海大地新的旅游热点,别具一格的梨乡风光另人叹为观止。
这里春天是花的海洋,秋季是果的世界。
境内“乌龙披雪”、“鳌头观海”、“瑶池烟霞”、“武陵胜境”、“梨树王”、年过百岁的“老梨树群”、再加上碧清庄园、突山风景区、黄河故道生态旅游带和万亩精品酥梨生态旅游观光园等自然景观,将这快沃土装点的妖娆无比。
“十一五”时期,砀山县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林果富民、统筹发展,全力推进全民招商和全民创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进程,奋力争崛起、实现新跨越、建设新砀山,使各项工作步步上台阶、年年有发展,一个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崭新砀山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河南芒砀山导游词优秀范文芒砀山,古称砀山,又称“仙女峰”,为国家AAAAA级景区,位于豫、皖、苏、鲁四省结合部的河南省永城市芒山镇。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河南芒砀山导游词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河南芒砀山导游词1游客朋友们:?欢迎大家来到芒砀山参观游览。
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是汉文化展廊。
大家可以看到,左侧的展廊里有一些巨大的石头,这些石头是做什么用的呢?我们可以走近些看看。
原来这些石块是墓室的塞石,塞石又叫封石、断龙石。
古人为了防止盗墓者进入墓室,一般会用一块巨大的石头将墓门封住。
这用来封门的巨石就叫做塞石,而这封的门也被称作隔世门。
这是封堵?梁孝王?王?后陵墓?的塞石,目前该地宫共出土完整塞石3000余块,每块重达一吨半左右,上面主要刻有干支记时、工匠姓氏、石块尺寸或排列位置的序号等。
这些塞石成阶梯状封堵整段墓道,当时没有起重机,全凭人力搬运,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大家往这边看,这边的一块塞石上写有“东宫东南旁”的字样,旁边还记载的有塞石的尺寸:“厚二尺,广三尺六寸,袤五尺”,根据现代测量的结果,当时的一尺约合23厘米左右,这与专家考证的汉代一尺的长度相吻合。
大家可能会觉得,古代一尺怎么这么短呢,其实,西周以前,一尺的长度更短,大约合16.95厘米,按照这个标准,古代男子的身高基本都有十尺,也就是一丈,所以也才有了“丈夫”这个称呼。
?接下来,我们要进入的是梁共王陵,进入墓室的前厅,大家请抬头看。
前厅顶部及南壁绘有一幅将近30平方米的西汉彩绘壁画,这就是著名的《四神云气图》,这幅壁画的价值之高,也许会超出您的想象,它比敦煌壁画整整早了630年,专家们赞誉其为“敦煌前之敦煌,敦煌外之敦煌”。
《四神云气图》被誉为“四最壁画”,即:篇幅最大、年代最悠久、保存最完整、艺术价值最高。
这幅壁画主要内容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灵芝及云气纹。
壁画中间的显要位置是一条龙,约占整个顶壁面积的一半以上。
巨龙张口吐舌,舌尖卷着一头怪兽,前两足一足踏云气,一足踏兽;后两足一足接朱雀尾,一足长花朵。
安徽省最北端的县,位于四省交界处,建县超2200年,人口近100万砀山县,隶属于安徽省宿州市,位于安徽省最北端,地处皖、苏、鲁、豫四省七县交界处,西北部与山东省接壤,西、南两面与河南省接壤,东南连本省萧县,东北部与江苏省接壤。
砀山县境,春秋时期属宋国地,战国时期宋国被灭后,先属齐国地后属魏国地。
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秦灭魏国后,置砀郡,郡治砀县(治今永城市芒山镇);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下邑县(治今砀山县城东),隶属于砀郡。
汉高帝五年(前202年),废砀郡,砀县、下邑县隶属于梁国。
新莽时,砀县改为节砀县,下邑县改为下治县。
东汉初,均复名砀县、下邑县;建初四年(79年),下邑县改名夏邑县(治今砀山县城东)。
西晋泰始元年(265年),砀县并入下邑县。
南朝刘宋时,复置砀县,南齐建元元年(479年)废砀县。
北魏孝昌元年(525年),下邑县徙治今河南省夏邑县城;孝昌二年(526年),复置砀县;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废砀县,新设安阳县(治今永城市芒山镇)。
隋朝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安阳县为砀山县(治今永城市芒山镇);大业六年(610年),割彭城、瞧阳二郡之地置永城县,原砀山县城(今永城市芒山镇)划归永城县,砀山县治所迁至今砀山县城东毛李庄。
此后,历唐、五代、宋、金,砀山县建置未变,先后隶属于瞧阳郡、单州、归德府、永州;宋理宗绍定年间(1228—1233年),砀山县(治今砀山县城东毛李庄)被洪水淹没,县治徙至今永城市芒山镇柿园村。
蒙古宪宗七年(1257年),复置砀山县(治今砀山县城东毛李庄);元朝至元二年(1265年),砀山县并入单父县,次年复置砀山县。
明朝时,因为水患,砀山县县治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迁至今址。
清朝时,砀山县隶属于徐州府。
建国初,砀山县隶属于皖北行政公署宿县分区,1953年2月改属江苏省徐州专区,1955年2月21日砀山县划归安徽省。
1959年3月22日,撤销萧县、砀山县,组建萧砀县;1961年12月15日,撤销萧砀县,恢复砀山县、萧县两县建置;此后,砀山县先后隶属于宿县分区、宿县地区、宿州市。
用简短的句子形容芒砀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芒砀山之所以有名,是因为芒砀山和中国历史上的许多名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犹如一幅历史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又处处镶嵌着美丽动人的精彩故事……芒砀山位于河南永城,它是国家5A级景区,它不仅景色秀丽,而且文化内涵厚重,吸引了全世界的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其中,梁孝王王后墓长二百一十米,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最大的石室陵墓。
在汉墓中出土了壁画、金缕玉衣、鎏金车马器、骑兵俑、精美玉器等众多的文物。
位于芒砀山宝安山中的西汉梁王国陵墓群,是芒砀山汉文化旅游景区的主要景点之一。
这一墓群是我国乃至世界罕见的大型石室墓群。
陵墓群宛如地下宫殿一般,目前供游客游览的有三处,即梁孝王王后陵梁孝王刘武苓、梁共王陵。
砀山无山为何叫砀山—咱们砀山人应该知道
现在的砀山无山,一马平川,绿满大地,因何又称砀山呢?这就要追溯历史的源由了。
砀山县历史悠久,有文字可考的近三千年。
夏禹分天下为九州,砀山属豫州,春秋时居宋国,战国时属楚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砀郡乃其中之一,汉高祖刘邦做过砀郡长。
隋设砀山县。
原砀城在芒砀山的西麓。
芒砀山景色秀丽,神秘如幻,砀山便因此而得名。
1952年,芒砀山划归河南永城县管辖。
而砀山县隶属安徽宿县地区管辖。
所以砀山境内便再无山。
至今,砀山无山时常成为砀山人民心中的一件憾事。
然而砀山县城却有四大名山,现在还流传甚广。
砀山县城北有土山、南有相山、西有红山,东有泰山。
庙宇建筑雄伟可观。
1938年5月日本侵略军进犯中原,砀城是徐州至商丘的要冲,日军要首先占领砀山县城以控制交通,设兵驻守。
据说日军从资料中看到,砀城四关皆有山,又有宽阔的护城河和高厚的城墙,敌调动飞机重炮进犯砀城,因此四关山庙上的建筑物大部分毁于战火。
北关外土山,位于砀丰公路南侧,山上有千佛阁庙宇。
解放后仅存一片废墟和土丘,后在此办了砖瓦窑厂,经过几年的用土,土山基本挖掉,后在此办起小学。
现在的土山村委会、土山小学、土山村皆以此得名。
现陇海乡在这一带新建了大型蔬菜批发市场。
南关外相山,位于铁路北,徐商公路南,烈士陵园的西侧,已毁于抗日战争。
解放后县在此建石灰窑厂,八十年代改建为水泥厂。
现以此命名的有相山村、相山巷等。
西关外红山,解放前是一庙宇,设有大殿、东西廊房和山门。
门前左右有二个大石狮、雄昂威震。
又有山西会馆。
该馆是由来砀经商的山西人集资所建。
解放战争时期成为国民党军队的一个据点。
设明碉暗堡、挖有封锁沟和鹿寨等。
我人民解放军三次解放砀城,均首先攻克该据点。
解放后国家在此先后设立粮库、小学等。
八十年代砀山二中由城内迁此,在原基础上扩建。
原院内有棵银杏树二人相抱之粗,现已毁掉。
今仅存二个残破不破的大石狮。
现以红山命名的有红山路、红山巷、红山村和红山宾馆等。
中国梨都,砀山酥梨,河北鸭梨,赵州雪梨,莱阳梨,砂梨...卖买交易,行情报价,供应求购,包装,运输,梨都商贸,梨文化论坛, 东关外泰山,设有泰山奶奶庙,在堤内路南。
毁于抗日战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