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同步练习,选修1,《月相和潮汐变化》
- 格式:doc
- 大小:94.00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第二章第三节月相和潮鞋变化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15题;共32分)1.“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1981年由美国试航成功。
早在2019年11月24日,正在太空中执行任务的航天飞机就曾经遭到太空垃圾的袭击,只是由于这块垃圾很小,而使航天飞机幸免于难。
但2019年2月1日,这架航天飞机因起飞时遭到从燃料箱上脱落的泡沫绝缘材料的撞击,结果造成机体表面隔热保护层出现大面积松动和破损,导致它在返航途中因超高温空气侵入而彻底解体,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问题。
很轻的泡沫绝缘材料撞击,导致航天飞机受损,原因是()A. 泡沫绝缘材料硬度大B. 撞击的相对速度很大C. 航天飞机历史悠久,已经老化D. 航天技术还不成熟2.关于八大行星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与地球相邻的是火星和木星②与地球相邻的都是类地行星③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和周期都相同④木星、土星是巨行星且轨道相邻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3.质量较大的恒星在核燃料用完、核反应停止后,演化为()A. 白矮星B. 中子星C. 红巨星D. 主序星4.宇宙演化到化学元素形成阶段时()A. 宇宙温度极高,达100亿摄氏度以上B. 宇宙的密度极大,引力巨大C. 原子核开始形成,但没有星体存在D. 个别天体上出现生命现象5.不属于宇宙空间的特点是()A. 高真空B. 低辐射C. 失重D. 辽阔6.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用望远镜探索太空的是( )A. 哥白尼B. 布鲁诺C. 伽利略D. 牛顿7.关于月面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月球昼半球上看天幕是蔚蓝色的B. 宇航员能听到在月球表面行驶的旅行车的声音C. 宇航员感到宇航服的沉重D. 月面昼夜温差达三百度以上8.如果某人看到上弦月上中天,那么这个人的位置正在()A. 晨线上B. 昏线上C. 晨昏线D. 不可能在晨昏线上9.有关天体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 太阳系是由水、金、地、火、木、土、天、海等八大行星组成B. 河外星系是比银河系更高一级的天体系统C. 总星系是目前观测到的最大的宇宙范围,也是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所以总星系即为宇宙D. 宇宙中的天体,由于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10.世界上第一个把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是()A. 中国B. 前苏联C. 美国D. 英国11.美国航天局2019年2月22日宣布,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发现,在距地球仅40光年外发现围绕单一恒星运行的7颗系外行星。
月相和潮汐变化(试题).如果某人看到上弦月上中天,那么这个人的位置正在().晨线上.昏线上.晨昏线.不可能在晨昏线上. 年月日夜,月光比平常满月时亮得多,是年来最亮的一次,分析下列条件中与这种现象无关的是().月球运行到近地点.适逢满月.地球在近日点附近.地球表面气温低,气压高阅读图—,据此回答~题。
.有关大潮、小潮出现日期的月相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①图中大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新月②图中大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满月③图中小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上弦月④图中小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下弦月.①②.②③.①③.②④.我国沿海某地利用潮汐发电,一天之内能发电几次().一次.二次.三次.四次.地球上永远见到月球的一面,其原因是().月球上正面和背面形态相同.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月球背面朝向地球时,其月相为新月,故只见一面.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关于月相的叙述,正确的是().新月,农历初一出现一轮明月.上弦月,农历初七、八出现,月面朝西.满月,农历十五、十六出现,通宵现.下弦月,农历二十二、二十三出现,月面朝西.关于月相的叙述,正确的是().月相是月球面受光面积大小的变化.农历月份安排是以月相变化为依据.上弦月到下弦月的时间大约为天.从朔到望的周期为一个朔望月.读图—,回答:()月球位于轨道的点时,日、地、月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是,有可能产生的天文现象为。
()月球位于轨道的点时,日、地、月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是,有可能产生的天文现象为,其原因为。
()当月球位于轨道的点时,其月相为月,位于点时,其月相为月。
()月相变化的周期,给人们提供了一种计量时间的尺度,我们现今沿用的时间和就是利用月相的周期变化制订的。
附:参考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根据题意,此时上弦月位于上中天;而上弦月黄昏时刚好应出现在观察者上中天,故由题知此时应为黄昏,观察者的位置应为昏线。
此题应选项。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综合判断的能力,审题最关键,本题的中心是比“平常满月亮得多”;项月球位于近地点,观察距离近是可能的,项地球在近日点,月球得到太阳光照更充足;气温低、气压高、空气容易下沉、大气能见度高。
2.3月相和潮汐变化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月相变化规律及成因探究分析2.理解潮汐的成因及规律3.从身边的事例说起,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学会对终生有用的知识教学重点本节的重点是月相变化规律及成因探究分析。
教学难点本节的难点是潮汐的成因及规律。
教学方法直观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三球仪、投影片月相变化示意图等。
教学流程:教学过程展示学生看到月相探究月相<Flash动画演示)总结月相的位置、形状、月问题一:问题二:问题三:为什么上弦月潮汐现象观看钱塘江大潮录像一、月相①选择四组学生在前一个星期内月相观察记录<整个过程主要在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让学生感觉到其实地理就在生活中,符合二期课改“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课程理念)②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月有阴晴圆缺”?③教师演示月相Flash动画,并在演示过程中进行三大问题的讲解<问题一:为什么会产生月相;问题二:月相如何周期性变化;问题三:为什么上弦月亮面朝西,下弦月亮面朝东)。
在问题二的解决上进行学生参与,教师以新月为例启发学生得出结论,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举一反三学会分析其它月相的情况。
<从静态到动态有助于学生强化日、地、月位置和月相的关系,利于学生对月相成因的分析)④学生在老师的分析讲解下⑤Flash动画演示月相周期⑥让学生理解朔望月和恒星月的不同⑦用诗句进行月相练习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在有关月相文学作品的分析活动中,初步形成文理相融的学习观,体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点。
)二、月球与潮汐①Flash演示大潮与小潮②探讨潮汐的成因及规律③观看钱塘江大潮录像<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④教师提出问题:从演示动画中又可看出哪些现象和规律?最后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潮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结束本节内容。
月相和潮汐变化教学设计课题选择的背景:《月相变化》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月相变化的周期是我们确定农历的主要依据,引起了地球潮汐的周期变化。
因此这节课通过直观的网络环境,让学生自主探究,虚拟观察月相变化,体验月相变化过程,提炼月相变化规律,从而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情况分析:高二的学生已学过地球运动,对日月地三者关系有初步认识,对月相、日食和月食现象有一定的兴趣。
学生对该部分学习积极性较高,有主动探知的欲望。
教学目标:认知与技能:通过问题解决的方法达到认识月相,了解月相变化规律。
通过对月相变化规律的了解,学习运用月相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和方法:通过网络学习,自主探究,逐步养成自学的习惯。
情感与价值:通过月相变化规律的认识,帮助学生破除迷信,树立正确的科学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对月相变化的探究,逐步培养学习地理的情感。
教学方法:观察法、质疑探究法教学过程:引言:俗话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为什么月亮的脸偷偷地在改变呢?我们把月亮形状的变化称为月相,月相为什么变化,怎么变?我们今天一起来探讨。
一、月相的形成观看视频:“跟着丁老师学天文-月相变化及其对地球的影响”自主探究、共同讨论:(10分钟)学生:讨论,展示教师补充:因为月球在椭圆轨道上绕地球转动,从一个满月到下一个满月,平均需要29天12小时44分钟。
在“望”时,月、地、日最接近一条直线,月亮因此也最圆、最亮。
但由于月亮转速有快有慢,因此每次抵达“望”的时间不同,大多在农历十六日甚至十七日凌晨。
所有有15的月亮为何16圆之说。
教师:日食和月食是怎么形成回事呢?小组观看视频后画图说明。
观看视频:日食和月食形成原因二、日食和月食学生:画图说明,日食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
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种。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月相变化》是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第二章太阳系与地月系的第三节月相和潮汐变化的第一课时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前一节月球和地月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地月系以及与地球关系最为密切的天体——月球的月相特点。
是对地月系这部分内容的深化,也是为第二课时学习潮汐变化特点做铺垫。
(二)学情分析
月相变化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月相变化的周期是我国古代确定农历的主要依据,同时又是引发地表潮汐周期变化的主要原因。
高一下的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地球运动,对太阳系和地月系有初步认识,也对学习月相有一定兴趣,但是地球运动章节本身涉及月球的内容很少,学生对于月相变化的规律及成因了解甚少,学习起来难度较大、理解困难。
(三)设计思想
本节的教学打算运用大量图片材料,让学生自主探究,结合生活实例,既可以贯彻“让课程走向生活,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
”的新课程理念,又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学难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月相变化规律的了解,学习运用月相变化规律并辨析月相,学会运用月相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探究月相的观测时段及方位,增加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加学生对宇宙的探索热情,培养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难点】:
月相变化规律及其成因
【课型课时】:: 新授课,1课时
【教具教法】:多媒体,观察法
【教学过程】:。
2019-2020年地理选修1第三节月相和潮汐变化人教版习题精选三➢第1题【单选题】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是( )A、1000000千米B、384400 千米C、94605亿千米D、1.5亿千米【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1981年由美国试航成功。
早在1996年11月24日,正在太空中执行任务的航天飞机就曾经遭到太空垃圾的袭击,只是由于这块垃圾很小,而使航天飞机幸免于难。
但2003年2月1日,这架航天飞机因起飞时遭到从燃料箱上脱落的泡沫绝缘材料的撞击,结果造成机体表面隔热保护层出现大面积松动和破损,导致它在返航途中因超高温空气侵入而彻底解体,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问题。
很轻的泡沫绝缘材料撞击,导致航天飞机受损,原因是( )A、泡沫绝缘材料硬度大B、撞击的相对速度很大C、航天飞机历史悠久,已经老化D、航天技术还不成熟【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我国“天宫一号”已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拟在2016年发射“天宫二号”,预计在2018年前后,发射空间站的核心舱,逐步建立自己的空间站。
相对于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优势主要在于( )A、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节省燃料B、降水少,晴天多,适合卫星发射的时间多C、空中及水陆交通都很方便,便于运输大型发射载体D、无人区面积广,发射后残骸不危及人们安全【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在赫罗图上,红巨星位于右上方,说明红巨星( )①温度较低②温度较高③光度很小④光度很大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解析】:。
月球和地月系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关于月相的叙述正确的是()A.月相是月亮受光面积大小的变化B.农历月份安排是以月相变化为依据的C.上弦到下弦约为7天D.从朔到望为一个朔望月2.距地球最近的天体是()A.太阳B.月球C.金星D.火星3.从农历初七到廿二,月相变化情况是()A.月面面积小→大→小B.月面面积大→小→大C.月亮升起的时间越来越晚D.月亮升起的时间越来越早4.关于月相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月相变化是因为月球形状在变化B.月相变化是月球视形状的变化C.由于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而使月相不断变化D.如果月球能自行发光,就不会有月相变化5.如果肉眼从实际星空中观察到的月相如图,月相名称及出现时间应该是()A.初七、初八的上弦月B.初三、初四的蛾眉月C.二十七、二十八的蛾眉月D.二十二、二十三的下弦月6.月相变化与地球的关系,正确的叙述是()A.农历月是以月相变化周期为基础的B.月相变化是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C.月相变化使地球气温发生改变,满月时气温高D.月相变化影响地球磁场7.晴朗的夜晚,如果通宵可以看见月亮,那么这时的月相是( )A.蛾眉月B.上弦月C.满月D.新月8.从月相变化图上可以看出()A.日食发生在朔日B.月食发生在朔日C.日食发生在望日D.月食发生在望日9.主要的月球四相是指()A.朔望月B.上弦月下弦月C.蛾眉月D.凸月10.关于月面形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月面起伏不大,最高山峰远不及珠穆朗玛峰高B.由于月球上的火山活动,环形山的数量仍在增多C.月球上的“海”,实际上是一些无水的熔岩平原D.月球表面上布满一层厚度不均的沙尘和岩屑11.关于月面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月球昼半球上看天幕是蔚蓝色的B.宇航员能听到在月球表面行驶的旅行车的声音C.宇航员感到宇航服的沉重D.月面昼夜温差达三百度以上12.关于月球公转与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月球的公转和自转方向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方向相同B.月球的公转和自转周期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周期相同C.月球的公转和自转方向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方向不同D.月球的公转和自转周期不同13.下列属于地球卫星的是()①月球②人造卫星③宇航飞机④待发射卫星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14.下列关于月球上的元素和矿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和月球岩石在成分上完全相同B.地球上富含能源“氮3”,但月球上没有C.月球上发现的60种矿藏,但地壳中不到60种D.月岩石含有地壳里的全部元素15.月球上最引人注目的形态是()A.月海B.月陆C.环形山D.山脉16.下列关于月陆和月海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月球表面明亮的区域为月陆,暗区为月海B.月海是低陷地带,积有水域C.月海中有厚厚的月壤D.月海中有鱼类生存17.月面环境同地球环境相比,对生命体来说十分恶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月球上有月陆和月海,因而存在水圈B.月球由于质量小,因而形成的引力场弱,大气分子和水分子不可能被完全束缚的月球表面C.月球上的昼夜与地球上的昼夜一样长.D.月球上的温度变化剧烈是由于距离太阳近18.关于月球表面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高真空B.温差大C.失重D.强辐射19.月球表面环境恶劣,但月球上资源丰富,下列资源中月球远比地球丰富的是()A.风能B.水能C.太阳能D.煤炭20.月面非常寂静,万籁无声;月球上不见蓝天,即使在白天,天空背景也是暗黑的,原因是()A.月球上没有生物存在,因而寂静无声B.月球上没有大气C.月球没有白天和黑夜之分D.月球上火山活动频繁,月球上空被火山灰遮挡二、综合题。
人教版高三地理选修一《月相和潮汐变化》说课稿一、课程背景地理选修课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月相和潮汐变化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加深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和认识。
本说课稿以人教版高三地理选修一《月相和潮汐变化》为例,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
二、教学目标在本节课中,我将根据《月相和潮汐变化》的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实际案例的引入,帮助学生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了解月相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2.理解潮汐的形成原因及其与月相的关系;3.掌握潮汐的表现形式和主要分类;4.能够利用图表和数据进行潮汐的分析和计算;5.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证研究能力。
三、教学重点1.月相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2.潮汐的形成原因及其与月相的关系;3.潮汐的表现形式和主要分类。
四、教学难点1.掌握潮汐的表现形式和主要分类;2.能够利用图表和数据进行潮汐的分析和计算。
五、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法: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引入丰富的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实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引入,让学生亲身参与,观察和分析实际情况,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3.讨论互动法:利用小组讨论、问题互动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播放相关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发学生对月相和潮汐变化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2. 知识讲解(25分钟)2.1 月相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通过图示和文字说明,讲解月相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引导学生理解日地月三体问题和地球、月亮和太阳的相对位置关系。
2.2 潮汐的形成原因及其与月相的关系•通过实例讲解,解释潮汐的形成原因及其与月相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引力作用和潮汐引力潮的产生机制。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考查知识点及角度难度及题号基础中档稍难锋与天气2、6、7、8 1、3、11、12、13低压、高压与天气 5 4、9、10 14下图是北半球某地区近地面天气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m地的风向是()A.西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东北风2。
此时,m、n两地的一般天气状况是()A。
m、n两地都晴B。
m、n两地都有雨C。
m地有雨,n地晴D。
m地晴,n地有雨3。
下图中,能正确反映该天气系统过境期间,n地温度变化过程的是()A.a图B。
b图C。
c图D。
d图解析:第1题,由图中锋面示意图可判断此锋面为暖锋,而此区位于北半球,根据图示方向可判断m地风向应为西南风。
第2题,暖锋降水在锋前,锋后被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图中m地处于锋后,n地在锋前,故m地晴,n地有雨。
第3题,暖锋过境时往往带来阴雨天气,过境后则n地被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答案:1、A2、D3、B右图是某地四种不同天气系统过境前后气压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
四种天气系统是()A.甲是暖锋过境B.乙是低压过境C。
丙是冷锋过境D。
丁是高压过境5.在图中②时段中,天气以晴好为特点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解析: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三个时段。
甲曲线表示气压先降后升,应为低压过境。
乙曲线表示气压先升后降,应为高压过境,丙曲线表示气压逐渐上升应为冷锋过境,丁曲线表示气压逐渐下降应为暖锋过境。
过境时天气晴好的只有高压.答案:4、C5、B读下图,回答6~8题.6。
若该气压系统形成于3月初,则我国北方地区不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是()A。
暴风雪B。
沙尘暴C。
寒潮D。
暴雨7.图示区域内风力较大的是()A。
东北部 B.东部C.南部D。
西北部8.图中如果存在着降水现象,则可能是()A。
①③ B.②③C。
①④ D.②①解析:第6题,暴雨一般出现在夏季。
第7题,西北部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该天气系统为锋面气旋。
精选2019-2020年人教版地理选修1第三节月相和潮汐变化习题精选六十二第1题【单选题】美国发射“天空试验室”航天站的任务是( )A、担负着太阳天文观测的任务B、担负着研究太阳系其他行星的任务C、担负着采集月球岩石标本的任务D、担负着采集火星岩石标本的任务【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由于前几年正处于狮子座流星雨极大年,狮子座流星雨自然就成为万众注目的中心。
据此回答问题。
导致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的太阳活动主要是( )A、太阳黑子B、太阳风C、日冕D、耀斑【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关于月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月相是月球面受光面积大小的变化B、农历月份安排是以月相变化为依据C、上弦月到下弦月的时间大约为7天D、从朔到望的周期为一个朔望月【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后半夜能看到的月相是( )A、下弦月和满月B、只有下弦月C、只有上弦月D、上弦月和满月【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美国航天局2017年2月22日宣布,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发现,在距地球仅40光年外发现围绕单一恒星运行的7颗系外行星。
中心天体Trappist—1的质量和亮度,分别只有太阳的1/10和1/200,温度只有太阳的1/2。
天文学家认为,这一酷似太阳系的星系,堪称迄今寻找外星生命的最佳地点。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推测该天体系统属于(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天文学家推测该星系的某颗行星上可能存在生命,需要从哪些方面寻找论据( ) ①大小与地球相似②存在液态水③距离地球较近④拥有与地球相近的温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开发宇宙能源资源,主要是指开发( )A、重力能B、太阳能C、风能D、天体引力能【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神舟六号”选择在酒泉发射是因为这里( )A、海拔高,接近卫星所在的大气层B、纬度低C、气候干旱,大气的透明度高D、设备先进,科技力量雄厚【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离太阳最近的恒星的光到达地球约需4.2年B、太阳的质量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6%C、星云是类似于太阳系的天体系统D、银河系有1000到4000亿颗恒星,直径约12万光年【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当日、月、地大致成一线,而月球处在日、地中间时,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 )A、新月B、上弦月C、满月D、下弦月【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2016年6月25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为发射货运飞船而全新研制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第二章第三节月相和潮鞋变化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15题;共32分)1.“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1981年由美国试航成功。
早在2019年11月24日,正在太空中执行任务的航天飞机就曾经遭到太空垃圾的袭击,只是由于这块垃圾很小,而使航天飞机幸免于难。
但2019年2月1日,这架航天飞机因起飞时遭到从燃料箱上脱落的泡沫绝缘材料的撞击,结果造成机体表面隔热保护层出现大面积松动和破损,导致它在返航途中因超高温空气侵入而彻底解体,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问题。
很轻的泡沫绝缘材料撞击,导致航天飞机受损,原因是()A. 泡沫绝缘材料硬度大B. 撞击的相对速度很大C. 航天飞机历史悠久,已经老化D. 航天技术还不成熟2.关于八大行星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与地球相邻的是火星和木星②与地球相邻的都是类地行星③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和周期都相同④木星、土星是巨行星且轨道相邻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3.质量较大的恒星在核燃料用完、核反应停止后,演化为()A. 白矮星B. 中子星C. 红巨星D. 主序星4.宇宙演化到化学元素形成阶段时()A. 宇宙温度极高,达100亿摄氏度以上B. 宇宙的密度极大,引力巨大C. 原子核开始形成,但没有星体存在D. 个别天体上出现生命现象5.不属于宇宙空间的特点是()A. 高真空B. 低辐射C. 失重D. 辽阔6.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用望远镜探索太空的是( )A. 哥白尼B. 布鲁诺C. 伽利略D. 牛顿7.关于月面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月球昼半球上看天幕是蔚蓝色的B. 宇航员能听到在月球表面行驶的旅行车的声音C. 宇航员感到宇航服的沉重D. 月面昼夜温差达三百度以上8.如果某人看到上弦月上中天,那么这个人的位置正在()A. 晨线上B. 昏线上C. 晨昏线D. 不可能在晨昏线上9.有关天体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 太阳系是由水、金、地、火、木、土、天、海等八大行星组成B. 河外星系是比银河系更高一级的天体系统C. 总星系是目前观测到的最大的宇宙范围,也是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所以总星系即为宇宙D. 宇宙中的天体,由于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10.世界上第一个把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是()A. 中国B. 前苏联C. 美国D. 英国11.美国航天局2019年2月22日宣布,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发现,在距地球仅40光年外发现围绕单一恒星运行的7颗系外行星。
最新精选地理选修1第三节月相和潮汐变化人教版习题精选第八十四篇第1题【单选题】人类近期掀起太阳系“探测热”的目的是( )A、了解太阳系的演化过程,解答行星进化及生命存在的条件B、向太空移民C、开展太空旅游D、开采太阳系矿产【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宇宙大爆炸学说认为( )A、宇宙体系在不断膨胀B、宇宙中物质密度在不断增加C、宇宙温度在不断升高D、宇宙的范围在不断缩小【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B、太阳放出的能量中到达地球的很多,成为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变化的主要动力C、太阳能量巨大,很容易被人类直接利用D、太阳能是目前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就赫罗图分析,宇宙中的大部分恒星的演化到了( )A、幼年期B、青壮年期C、晚年期D、衰亡期【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12月14 日21时11分, 嫦娥三号探测器在高真空的月球表面预选着陆区域成功着陆,标志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
探测器软着陆月面有难度,主要原因是( )A、真空——无法用降落伞减速B、太阳风——容易吹倒月球车C、地形起伏大——角峰、火山锥林立D、低温——当地季节为冬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类地行星中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 )A、金星B、土星C、水星D、天王星【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恒星的演化至红巨星阶段时,说明该恒星处于( )A、青壮年期B、晚年期C、衰亡期D、幼年期【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宇宙空间垃圾不是指( )A、寿命终止的航天器B、爆炸产生的碎片C、陨石D、航天员扔出的垃圾【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天体系统由小到大的排序,正确的是( )A、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总星系B、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总星系C、地月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D、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关于浩瀚的宇宙,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颗行星B、在太阳系中,太阳是唯一的恒星C、银河系中有众多像太阳这样的恒星D、“海王星”是一颗卫星【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关于月相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月相变化是因为月球形状在变化B、月相变化是月球视形状的变化C、由于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而使月相不断变化D、如果月球能自行发光,就不会有月相变化【答案】:【解析】:第12题【单选题】下列星座中,距离北天极较远的两个星座是( )①仙女座②大熊座③仙后座④天鹅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解析】:第13题【单选题】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与地球毗邻的是( )A、水星、金星B、木星、火星C、水星、木星D、火星、金星【答案】:【解析】:第14题【综合题】读“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2、月相变化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2、过程与方法:(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用于贴月相的挂图、月相成因示意图、月相变化的课件、皮球、灯泡。
学生准备:圆纸片、剪刀、活动记录等。
四、教学过程一、古词引入1.上节课我们对地球的卫星---月球有了初步的了解与认识,我们知道中国关于月亮的诗词有很多,其中有一首词里面有这样几句:人有……(学生接着说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这一句:月有阴晴圆缺,说的是月亮有圆有缺的变化。
从上第一单元开始,老师就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作业,观察月亮的形状,到现在已快两个月了,你们在观察过程中都见过什么样子的月亮呢?(圆月)3.(出示圆月图片),是这样的吗?并随手用磁铁粘贴在黑板上。
还观察到什么样子的月亮呢?4.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贴出不同形状的月相。
5.在观察过程中,除了阴天下雨以外,有没有看不到月亮的,你们知道是哪一天吗?6.小结:(指着黑板上的月相)这是月亮在一个月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形状,我们把它叫做月相,什么是月相呢?月相就是月亮的相貌、样子。
投影出示: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全班齐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月相变化。
(板书课题:月相变化)(设计意图:诗歌的引入激发学生探究月相变化的秘密。
高三地理选修一第二单元同步测试:月相和潮汐变化(人教版)
高三地理选修一第二单元同步测试:月相和潮汐
变化(人教版)
地理学是研究人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开发和保护地球表面的自然资源,协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小编准备了高三地理选修一第二单元同步测试,希望你喜欢。
1.如果某人看到上弦月上中天,那么这个人的位置正在( )
A.晨线上
B.昏线上
C.晨昏线
D.不可能在晨昏线上
2. 2019年12月22日夜,月光比平常满月时亮得多,是69年来最亮的一次,分析下列条件中与这种现象无关的是( ) A.月球运行到近地点 B.适逢满月
C.地球在近日点附近
D.地球表面气温低,气压高
阅读图5-3,据此回答3~4题。
[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3.有关大潮、小潮出现日期的月相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
①图中大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新月
②图中大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满月
③图中小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上弦月
④图中小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下弦月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我国沿海某地利用潮汐发电,一天之内能发电几次( )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四次
其月相为月。
(4)月相变化的周期,给人们提供了一种计量时间的尺度,我们现今沿用的时间
和就是利用月相的周期变化制订的。
高三地理选修一第二单元同步测试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高中地理同步练习
2.3 月相和潮汐变化(试题)
1.如果某人看到上弦月上中天,那么这个人的位置正在()
A.晨线上
B.昏线上
C.晨昏线
D.不可能在晨
昏线上
2. 1999年12月22日夜,月光比平常满月时亮得多,是69年来最亮的一次,分析下列条件中与这种现象无关的是()
A.月球运行到近地点
B.适逢满月
C.地球在近日点附近
D.地球表面气温低,气压高
阅读图5—3,据此回答3~4题。
3.有关大潮、小潮出现日期的月相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①图中大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新月
②图中大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满月
③图中小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上弦月
④图中小潮出现的日期月相是下弦月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我国沿海某地利用潮汐发电,一天之内能发电几次()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四次
5.地球上永远见到月球的一面,其原因是()
A.月球上正面和背面形态相同
B.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
C.月球背面朝向地球时,其月相为新月,故只见一面
D.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
6.关于月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新月,农历初一出现一轮明月
B.上弦月,农历初七、八出现,月面朝西
C.满月,农历十五、十六出现,通宵现
D.下弦月,农历二十二、二十三出现,月面朝西
7.关于月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月相是月球面受光面积大小的变化
B.农历月份安排是以月相变化为依据
C.上弦月到下弦月的时间大约为7天
D.从朔到望的周期为一个朔望月
8.读图5—4,回答:
(1)月球位于轨道的A点时,日、地、月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是,有可能产生的天文现象为。
(2)月球位于轨道的C点时,日、地、月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是,有可能产生的天文现象为,其原因为。
(3)当月球位于轨道的B点时,其月相为月,位于D点时,其月相为月。
(4)月相变化的周期,给人们提供了一种计量时间的尺度,我们现今沿用的时间
和就是利用月相的周期变化制订的。
附:参考答案
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根据题意,此时上弦月位于上中天;而上弦月黄昏时刚好应出现在观察者上中天,故由题知此时应为黄昏,观察者的位置应为昏线。
此题应选B项。
答案:B
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综合判断的能力,审题最关键,本题的中心是比“平常满月亮得多”;A项月球位于近地点,观察距离近是可能的,C项地球在近日点,月球得到太阳光照更充足;D气温低、气压高、空气容易下沉、大气能见度高。
只有B项满月不可能比其他满月时更亮。
根据题意,本题应选B 项。
答案:B
3~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根据图示,大潮时日、地、月三者共线,且月球位于中间,故此时应为新月;小潮时日、地、月三者互相垂直,且根据太阳的位置月球的亮面朝右应为上弦月,故本题①③都正确,第3
题选C项;第4题利用潮汐发电,涨潮、落潮时,潮水都能带动水轮机发电,一天之中有一次涨潮,一次落潮,故一天能发四次电,第4题应选D项。
答案:3.C 4.D
5.解析:本题是一道对月球的综合考查题,要求学生对月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地球上永远见到月球的一面的原因是因为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是相同的,与其他没有关系,故本题只有B项正确。
答案:B
6.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力,A项一轮明月应为满月而非新月;D项下弦月,月面应朝东。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C。
答案:BC
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推理问题的能力,审题是关键;A.月球的受光面积大小是不变的,而地球上的人看到的视形状是变化的,C项上弦月到下弦
月的时间大约应为15天;D项从朔到望的周期应为半个逆望月,一个逆望月应从朔望朔。
故本题答案应选B。
答案:B
8.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月球运动情况及月相形成过程的理解,进而考查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
由图可知A点,太阳、月球、地球三者共线且月球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月相为新月,此时,月球的影子可能掠过地球的向日半球而产生日食现象;C点时太阳、地球、月球三者共线,此时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中间,对应满月;月球可能在地球的背日方向上通过地球的本影和半影而产生日食。
B 和D的位置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为垂直关系,在B位置,太阳在月球的右侧即月球的亮面朝右应为上弦月;而D点太阳在月球的左侧,即月球的亮面朝左应为下弦月。
第(4)问题考查月相规律的应用,月相的周期变化与历法中的农历和七天为一星期有密切关系。
答案:(1)三者共线,月球在中间日食
(2)三者共线,地球位于中间月食月球有时在地球的背日方面通过地球的本影和半影
(3)上弦下弦(4)农历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