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课 弘扬真善美
- 格式:ppt
- 大小:12.32 MB
- 文档页数:60
【课题】弘扬真善美【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功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中外美术作品的欣赏、讨论,知道美术作品在弘扬真善美、揭露和鞭挞假恶丑方面的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欣赏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教学难点】学生欣赏活动的逐步深入与发展,和学生一起找出每件作品中特有的、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部分,并能对其做出深刻分析,感悟作品的美和价值。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情景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出示图片,《马踏飞燕》,并播放万马奔腾的音频。
同学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它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教师总结:一只奔马,三足腾空,正身向前,一足踏在了一只疾飞的鸟背上。
尾巴上扬。
塑造出腾空飞奔的骏马的形象,通过独特的造型,衬托出骏马奔驰的神速。
塑像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别具风姿。
(二)交流探讨,讲授新知活动一:展示作品《纺织女》、《夯歌》对比两幅图片,说说你看到的内容和感受?教师总结:都是劳动的场景,都有女工的参与。
活动二:请同学们用美术语言,说说画面中的人物造型,结构和特点。
同学们通过这两幅画面的构图和内容,能够联想到什么样的意境和审美取向?作品分析:《夯歌》的画面造型饱满,人物呈放射状的动感布局给人以高达升腾的感觉,明亮的阳光映照这她们黝黑的脸庞和健壮的身躯。
《纺织女》中,画家在现实与神话的意味深长的对照中,突出表现了劳动者健康、淳朴的优美形象。
继续追问:《夯歌》中画家为什么选择仰视的角度来表现?《纺织女》中纺织女劳动时的状态是怎样的?你能分析作者的意图吗?教师总结:真善美是人类精神世界最求的永恒主题,是人类社会永远歌颂的主旋律。
通过以上两幅作品我们可以看出:作品在艺术的表现手法上虽然各有不同,但都表现出了劳动人民的质朴,勤劳的美。
(三)将我所学,为我说用展示《铁肩担道义》与《木头人》作对比,说说艺术家如何借助艺术形象表达真善美的主题?(从艺术表现和处理手法进行分析)(四)回顾总结,升华知识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去评价一幅作品的真善美主题? 学生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弘扬真善美演讲稿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真善美”。
首先,我想说的是人们对真善美的渴求是无穷无尽的。
在这讲台上,我们或许会将“真善美”这个词语看作散漫、苍白甚至矫饰,但事实上,它是人们内心深处真正触动灵魂的东西。
真——真正的,真实的。
当我们说“不说谎”、“承诺守信”时,我们其实是对真的幻想进行了道德的规范。
真正的品格,有着与世无争的特质,没有半分虚伪的掩饰。
因为真,所以力量无限;因为真,所以人们对它的追求决不会停止。
善——好心、好意、好为人师。
好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亲切、善良和热情;学会好,首先需要正直、宽容和公正待人。
善良是一种最朴实无华的道德,没有良心的人,再多的欲望和物质,也只是刀尖上跳舞而已。
做到善,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修身养性。
美——不仅是面容美,更是心灵和谐的美。
美,是无形的,是爱心善良的滋润,是道德、智慧、文化的熏陶,是孝道、仁爱、助人为乐、自强不息的意象。
毫不夸张的说,真善美已经深刻地刻在人们的基因中了。
我们追求真善美的理念,早已经被文化和民族的富有传统意义的内涵禀赋从内向外挥洒洒脱,形成了每个人的个性。
每个人都应是真诚、善良、美好的。
正如我们常说,“品格决定命运。
”当今社会,真善美越发珍贵。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诚信、善良、美好等等这些还显得那般宝贵。
在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很多人无所顾忌地提倡拜金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思想。
我们不能这样,我们要坚持自己的信仰,爱人也要首先爱己,懂奉献,更要长远考虑,守住真、善、美的信仰。
弘扬真善美,其实是一个颇为具有信仰的故事。
真善美是道德底线,更是最高境界。
真善美是芸芸众生心底永不磨灭的道德价值,要想弘扬真善美,就要从自己做起,从我们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让自己的言行符合诚实、善良和美好的道德标准,克己身心,敬畏伦理,尊重和培养他人的真善美品质。
总之,弘扬真善美,要从自己做起。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要不断地培养自己的真善美品质。
第一单元第一课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作品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来表达内在的深层意蕴。
过程与方法:知道美术创作是某种理念和情感的表达。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作品分析感受不同作品中所体现的情趣和意境,力求使学生认识到优秀的美术作品需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来塑造视觉艺术形象,它们大都以独特的表达方式传达内在的深层意蕴和理念。
美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意思表现手段创造视觉形象,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在作品中还会蕴含某种内在的情感和精神。
教学难点:价值与美的存在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过程中体验美和价值。
教材通过对古今中外各类代表性美术作品的介绍和解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选择性的感受和体验,教学难点在于方法。
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感受与描述作品借助特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所创造的生动形象的具体特征,从而体会艺术形象所蕴含的内在生气和生命活力。
然后,再联系其历史背景,来分析、认识作品所表现的时代精神和思想感情。
三、教学策略1.教学设计考虑学生的感受,尤其关注教学中的生成性,关注学生的感受与作品的距离。
为了方便教学,还要注意教学组织。
每件作品都有自己的创作时代背景,要引导学生提前了解。
教学设计要考虑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感受作品的情趣,尤其教学导入,要力求使学生认识到优秀的美术作品需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来塑造视觉艺术形象,它们大都以独特的表达方式传达内在的深层意蕴和理念。
美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意思表现手段创造视觉形象,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在作品中还会蕴含某种内在的情感和精神。
2.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时代背景感受作品的独到体验:“作品为什么这样表达?”训练学生自主感悟作品的思想、价值和美。
比如从画面的构图、构思及不同寻常的方面引导学生分析理解。
比如杜健的《在激流中前进》一批身体健壮的黄河船夫架着渡舟,在黄河的中心与汹涌澎湃的惊涛骇浪进行搏斗,他们身上所体现的那种不屈不挠的英勇奋斗精神,也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民族精神;凡高的作品《星月夜》画家运用旋转、跳动和色彩对比强烈的笔触,充分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激情,同时也显示出作者在艺术表现风格上的独特个性。
第一单元美术作品的意蕴第二课弘扬真善美学习领域:欣赏·评述教材分析:艺术的功能次要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进步人们的文明本质,熏陶人们的道德情操,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美术具有审美、适用、教育、认识和传播交流等社会功能。
美术作品经过艺术抽象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来感染和影响人们对理想世界的认识与审美能力。
真善美是人类精神世界寻求的永久主题,为此,美术作品该当坚持倡导和弘扬真善美,揭露和鞭挞假恶丑。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功能。
过程与方法:知道美术作品在弘扬真善美、揭露和鞭挞假恶丑方面的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步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欣赏能力,加强弘扬真善美的认识。
教学重点: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文明价值和社会价值。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说要表达的意思,使本人构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设计:展现《铁肩担道义》和《和平鸽》的图片。
1这两件作品的艺术表现和处理手法有甚么特点?2就这两件作品的艺术表现方式,美术言语与作品的深层意蕴的内在联系在组内发表看法。
教师总结:艺术的功能次要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进步人们的文明本质,熏陶人们的道德情操,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为此,美术作品就该当坚持倡导和弘扬真善美,揭露和鞭笞假恶丑。
欣赏下方中外美术作品:志愿人员等全力以赴地投入抗震救灾斗争的情景,集中地显示了中国人民崇高的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
《和平鸽》表达力画家谴责法西斯恶性、歌颂世界和平的愿望。
《铜奔马》中,马的外型巧妙地利用了力学支点,塑造出腾空飞奔的骏马抽象。
马的三足腾空,右后足踏在一只疾飞的鸟背上,更加衬托出它奔驰的神速。
塑像立意新颖,构思巧妙,给人以传神的美感,是尽人皆知的青铜雕塑杰作。
《1808年5月3日夜的审美观点。
在不断进步先生欣赏能力的同时,留意寓思想教育于审美教育当中。
根据需求,介绍所欣赏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相关材料,为先生的感性认识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
精神文明新风尚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感受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物质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们自豪着祖国的强大,也幸福着富裕的生活。
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树立新风尚的精神文明建设一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第二课时《精神文明新风尚》。
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文明的足迹吧!(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文明动画)现代化建设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支撑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使人们生活得更有道德,更有文化,更有价值。
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使越来越多的人有了文明自觉。
师:同学们,先来聊聊,什么是精神文明呢?听听小伙伴们是怎么说的吧!在视频中,看到了哪些文明行为?我看了文明礼仪,爱护环境,帮助别人,我还看到了防疫的小知识,比如出行戴口罩,聚餐用公筷。
生1:精神文明,我感觉就是在公交车上给老年人让个座啥的。
生2:比如说老子啊,孔子啊,道家啊,这样的思想。
他们这些思想给人以启迪,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
生3:每天玩的体育设施就是一种精神文明,还有那些广告宣传牌上的标语,比如说遵守交通规则,不能浪费粮食什么的也是一种精神文明。
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使人们生活得更有道德,更有文化,更有价值。
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使越来越多的人有了文明自觉。
师:同学们说的精神文明,这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我们来阅读书上第90页的相关资料,你对精神文明又有哪些认识呀?生1:在刚刚的资料中,我知道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是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基生活本审美标准,并在自己的实际生活学习中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是一种精神文明的建设。
生2:我还知道,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学校开设的艺术课程,生活中的礼让行人,有序排队,包括绿色出行,光盘行动,这都是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倡导的文明行为。
那么我们每一个公民,又是如何践行精神文明的呢?师:是的,这些弘扬真善美,传递温暖与爱的行为,都是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