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修辞选择题(唐诗宋词选读)有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修辞选择题(唐诗宋词选读)有答案(唐诗宋词选读)诗句修辞复习1、下列诗句中,与“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修辞手法相同..的一组是()A.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B.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C.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D.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2、下列诗句中,与“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修辞手法相同..的一组是()A.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B.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D.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3、下列诗句中,与“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B.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C.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D.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4、下列诗句中,未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组是()A.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B.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C.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D.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5、下列诗句中,于“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玉勒雕鞍游冶处。
B.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C.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D.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6、下列诗句中,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自是长恨水长东。
B.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C.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D.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7、下列诗句中,与“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B.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C.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D.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8、下列诗句中,与“伤流景。
往事后期空记省”修辞手法相同..的一组是()A.砌成此恨无重数B.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C.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唐诗宋词选读》精编练习题(一)一、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
此会在何年。
1、简要概括每联的内容。
首联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颔联写离情的缠绵,颈联从室内转到户外所见,尾联写友人远去盼望再相聚。
2、首联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两个字?简要分析。
用了拟人的手法。
“吐”“对”分别写出了离别的筵席将结束,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
“吐”字使人想到亲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凝滞青烟出神的神情,“对”字写除了举杯劝酒之外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3、颈联两句写什么时间的情景?“隐”“没”两字有何作用?颈联两句写的是黎明时分。
这两句承上文写把杯送行,从室内转到户外的所见。
“隐”“没”两字表明时间过得太快,似乎在催人分手,从而传达处依依惜别之情。
二、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1、本诗中最能揭示主题的词是什么?作者在本诗中表达出来什么思想情感?归思宦游人面对春日美景思念家乡的感情2、“独有”“偏惊”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表现了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只有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对自然界不同季节的变化感到特别新奇。
3、中间两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体会“出”“渡”“催”的妙处。
中间两联写了江南早春物候变化特点,表现出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水乡景色。
诗人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出诗人思乡之情。
“出”“渡”两个动词化静为动,将原本不易觉察的物候迁移贴切传神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使人感受到春光地脉搏和动感。
“催”字突出了江南春鸟一声紧似一声地鸣叫的特点,以拟人的手法赋予淑气以人的情态,表现春气之浓。
4、明代胡应麟称“初唐五言律‘独有宦游人’第一”。
唐诗宋词知识竞赛题目案及答案一、选择题 40分1、诗人杜甫人称( B )。
A、诗仙B、诗圣C、诗囚D、诗鬼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出自(A )的《小池》。
A、杨万里B、苏轼C、贺知章D、陆游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这两句诗描写的是( C)A、春夜景色B、夏夜景色C、秋夜景色D、冬夜景色4、唐朝诗人贾岛在“鸟宿池边树,僧( )月下门”这句诗中最终是选了(A)A.推B.敲C.扣D、拉5、“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出自唐朝( B )的《蜂》。
A、李贺B、罗隐C、李商隐D、陆游6.选出全是宋诗的一组。
(C)A.《钱塘江春行》、《泊船瓜州》、《蚕妇》B.《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题西林壁》、《元日》C.《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示儿》、《游园不值》D.《枫桥夜泊》、《咏柳》、《宿新市徐公店》、7、“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这首诗写的是(B)。
A、花B、风C、竹D、水8.对下列诗词中典故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宋人王令《送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借用杜鹃啼血的典故,以杜鹃鸟的鸣叫表达激动兴奋的心情。
B.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借用“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典故,表明诗人感激君王和报效国家的愿望。
C.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化用“冯唐易老”的典故,表达了自己胸怀大志,一展宏图的愿望。
D.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借用“折柳”曲,引出对故园的无限思念之情。
9.下列句子与课文表述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B.想当年,铁马金戈,气吞万里如虎。
C.决眦入归鸟,荡胸生层云。
D.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10.下列句子与课文表述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恐美人之迟暮,惟草木之零落兮。
B.沧海明月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C.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高中语文修辞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的是()。
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C. 独在异乡为异客D. 江水流春去欲尽2.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A. 夸张B. 比喻C. 拟人D. 对偶3. “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A. 夸张B. 拟人C. 比喻D. 排比4.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夸张B. 反问C. 排比D. 对比5.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飞流直下三千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A. 夸张B. 比喻C. 拟人D. 反问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中,“千里”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
2.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春蚕”和“蜡炬”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
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倍”字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
4.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中,“落霞”和“孤鹜”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
5.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凌”字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分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诗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说明其表达效果。
2.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句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中,“关不住”和“出墙来”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解释其含义。
4.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诗中,“问渠”和“为有”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说明其表达效果。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请结合具体例子,论述夸张修辞手法在古典诗词中的作用及其艺术魅力。
2. 试分析“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句诗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阐述其在表达诗人情感上的作用。
[基础巩固层次1.改正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错误注音。
【导学号:32672005】荆杞.(qǐ)挂罥.(juān)塘坳.(ào) 倚.杖(yǐ)俄顷.(qīnɡ) 布衾.(qīn)恶.卧(è) 丧.乱(sānɡ)广厦.(shà) 大庇.(pì)突兀.(wù) 吾庐.(lú)尘埃.(āi) 怒号.(háo)危樯.(qiánɡ) 潦.倒(liǎo)【答案】“罥”读juàn,“顷”读qǐnɡ,“庇”读bì,“潦”读liáo。
2.改正下列诗句中的错别字。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寞寞向昏黑。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宵。
车辚辚,马潇潇,行人弓箭各在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戌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寞寞—漠漠,云宵—云霄,潇潇—萧萧,戌—戍。
3.下列有关诗句中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三重茅:三层茅草县官:官府B.行人:从军出征的人安得:如何能得到C.秋高:秋深突兀:高耸D.比邻:同乡况复:更何况【解析】三重茅:多层茅草。
三,不是确数,是约数。
【答案】 A4.对《旅夜书怀》一诗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感叹身世之作,前一层四句,写旅夜风景,寓情于景,诗眼在“独夜舟”上。
一、二句境界冷寂,使他想到一叶小舟的孤单、渺小。
B.诗的后一层是自抒胸臆,五、六句都是反语,其正面意思是说,自己正是因为诗文好而有了名声,官倒并非年老多病而罢退。
C.前两联对仗工整,由远及近,描绘了一幅旅夜孤舟夜泊江上广阔立体的月夜画面。
D.这首诗语言深沉刚健,像千锤百炼熔铸而成,诗人借此抒发了理想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愤慨,以及漂泊无依的凄苦心情,正表现出沉郁的风格。
唐诗宋词研究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答案:A2. 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苏轼的《赤壁赋》?A. 《前赤壁赋》B. 《后赤壁赋》C. 《赤壁怀古》D. 《赤壁之战》答案:D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哪位词人的作品?A. 辛弃疾B. 李清照C. 苏轼D. 柳永答案:C4.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句诗的作者是谁?A. 王之涣B. 孟浩然C. 王安石D. 李商隐答案:B5.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高适B. 王昌龄C. 岑参D. 李贺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杜甫的诗作《春望》中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首诗反映了_________时期国破家亡的悲愤心情。
答案:安史之乱7.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唐代诗人_________的名句。
答案:张九龄8. 宋代词人李清照的词集名为《_________》,其词风以婉约著称。
答案:漱玉词9.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出自唐代诗人_________的《夜雨寄北》。
答案:李商隐10.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宋代词人_________的《山园小梅》中的名句。
答案:林逋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唐诗与宋词在艺术特色上的主要区别。
答案:唐诗以严谨的格律、雄浑的气势和深远的意境著称,强调韵律美和节奏感,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等。
宋词则以婉约、清新、细腻见长,更注重情感的抒发和语言的自然流畅,代表词人有苏轼、李清照等。
12. 李白的《将进酒》中有哪些名句,这些名句体现了李白怎样的人生态度?答案:《将进酒》中的名句包括“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这些名句体现了李白豪放不羁、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
13. 请简述辛弃疾的词作风格及其代表作。
古诗鉴赏修辞手法练习题附答案为了让大家充分地做好高考备考,以更好的状态迎接高考,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修辞手法练习题附答案,希望可以对大家的高考语文备考有所帮助。
古诗鉴赏修辞手法练习题1: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泛吴松江(宋)王禹偁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惟有鹭鸶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注】此诗系作者第二次被贬时所作。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后两句。
解析:由第三句的“知我意”可以看出诗人把鹭鸶当做人来写,这是拟人手法。
指出手法后,还要分析手法的表达效果。
答案:拟人手法。
诗人赋予鹭鸶人的情态、动作,写它如同知己一样知晓自己的心思,并频频翘足对窗,使诗人在孤寂中获得宽慰。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解析:由下句的“长安不见使人愁”可知前句的“浮云能蔽日”是一种比喻的说法,而非实指。
诗人希望到长安,受到君王的重用,但终因小人蒙蔽君王视听,使他难以如愿,徒愁绪盈怀。
指出手法后,还要注意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比喻手法。
用“浮云”喻“奸邪”,用“日”喻君王。
用“浮云能蔽日”喻君王为奸邪之人蒙蔽,生动形象地揭示了小人当道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自己难以受到君王重用的愁绪。
3.阅读下面一首小令,回答问题。
水仙子·寻梅乔吉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
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
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分别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解析:词句写冷风中忽然闻到花香,原来梦寐以求的梅像一个美丽的女子一样出现了,但是酒醒之后现实却是令人“断肠”的。
因此,从梦中梦醒的对比中写出了作者孤独、失落、凄凉的心情。
自考唐诗宋词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哪位诗人的哪首诗?A. 李白《静夜思》B. 杜甫《月夜忆舍弟》C.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D. 王维《山居秋暝》答案:A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王之涣B. 李白C. 杜甫D. 孟浩然答案:B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以下哪首诗?A. 孟浩然《春晓》B. 王昌龄《出塞》C. 李白《望庐山瀑布》D. 杜甫《春望》答案:A4.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王昌龄B. 张九龄C. 李白D. 杜甫答案:B5.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苏轼B. 辛弃疾C. 李清照D. 柳永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王维的名句,出自其诗作《》。
答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自苏轼的《》。
答案:《题西林壁》3.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李煜的《》中的名句。
答案:《虞美人》4.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是孟郊的《》中的诗句。
答案:《登科后》5.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王勃的《》中的名句。
答案:《滕王阁序》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李白的《将进酒》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将进酒》表达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对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感慨。
2. 杜甫的《春望》中,诗人是如何描绘国破家亡的景象的?答案:在《春望》中,杜甫通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诗句,描绘了国破家亡后的荒凉景象。
3.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诗人是如何表达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的?答案: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通过“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等词句,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4.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的情感的?答案:在《如梦令》中,李清照通过“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等词句,抒发了自己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无奈的情感。
国开河南电大专科《唐诗宋词选讲》形考任务作业称R1.裁题及答案说明:试题为随机,可以用快捷键查找。
1.行是乐府诗的一种体裁,音节和格律比较自由。
A.正确B.错误[答案]A2.李贺的《马诗》(其四)通过描摹马的不同状态,来借物抒怀,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感叹和愤慨。
A.正确B.错误[答案]A3.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A.正确B.错误[答案]A4.张孝祥词作追摹苏轼,词风“豪壮典丽”,尤以忠愤悲慨的爱国词出名。
()A.正确B.错误[答案]A5.《望岳》《月夜》《独坐敬亭山》均是杜甫的作品。
()A.正确B.错误[答案]B6.李清照词作,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她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A.正确B.错误[答案]A7.范仲淹的《渔家傲》写边塞征战之景,意境沉雄开阔,气概苍凉悲壮,开宋代边塞词之先声。
()A.正确8.错误[答案]A8.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一词,作于家乡吴兴的惊蛰时节。
()A.正确B.错误[答案]B9.名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出自白居易《乐游原》一诗。
()A.正确B.错误[答案]B10.古人咏物,多重其品,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有()oA.陶渊明爱菊之淡泊B.苏辙赏兰之清幽C.周敦颐喜莲之高洁D.王安石好竹之刚直[答案]ABCD11.下列词句出自李清照的有()。
A.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B.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C.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D.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答案]ABC12.下列诗歌中属于李贺作品的有()。
A.《雁门太守行》B.《李凭箜篌引》C.《马诗二十三首》D.《金铜仙人辞汉歌》[答案]ABCD13.下列诗词中,描绘的是扬州风光的有()oA.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B.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C.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
D.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语文高中修辞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他像狮子一样勇敢。
B. 月亮像玉盘一样圆润。
C. 春风又绿江南岸。
D. 他的心像石头一样硬。
答案:A. 比喻 B. 比喻 C. 拟人 D. 比喻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句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对偶B. 排比C. 夸张D. 反问答案:A. 对偶3.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这句话采用了哪种修辞方式?A. 反问B. 比喻C. 反语D. 拟人答案:B. 比喻4.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A. 夸张B. 拟人C. 排比D. 反问答案:A. 夸张5. “他的话像刀子一样锋利。
”这句话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比喻B. 拟人C. 夸张D. 反问答案:A. 比喻6.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句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比喻B. 夸张C. 反问D. 对偶答案:B. 夸张7.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句诗采用了哪种修辞方式?A. 拟人B. 反问C. 排比D. 比喻答案:A. 拟人8. “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好人。
”这句话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反语B. 夸张C. 比喻D. 反问答案:A. 反语9.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这句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反问B. 拟人C. 比喻D. 夸张答案:B. 拟人10. “他的心像玻璃一样透明。
”这句话采用了哪种修辞方式?A. 比喻B. 拟人C. 夸张D. 反问答案:A. 比喻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 在修辞学中,将事物人格化的修辞手法称为________。
答案:拟人2. 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肯定的意思,这种修辞手法叫做________。
答案:反问3.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这种修辞手法称为________。
答案:排比4. 通过夸大事物的特征来表达强烈情感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
语文高中修辞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C.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答案:A. 拟人;B. 借代;C. 夸张;D. 比喻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答案:对偶3.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孤城”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答案:借代4.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答案:对仗5.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和“圆”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答案:排比6.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的“啼不住”和“万重山”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答案:夸张7.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中的“去欲尽”和“复西斜”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答案:反复8. “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答案:对偶9.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的“青青”和“悠悠”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答案:叠字10.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长久”和“千里”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答案:夸张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排比”和“对偶”两种修辞手法的区别。
答案:排比是指在句式结构上相同或相似的语句连续使用,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强调效果。
对偶则是在字数、结构、意义上都相对称的两个句子或短语,用以表达相同或相反的意思,使语言更加和谐、对称。
2. 请举例说明“夸张”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答案:夸张是一种通过放大事物的特点来表达作者情感或强调某种效果的修辞手法。
例如,在《水浒传》中,描述武松打虎时,用“武松力拔山兮气盖世”来夸张武松的勇猛,从而突出其英雄形象。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50分)1. 论述“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和区别。
答案:比喻是通过将两种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进行比较,使抽象或难以理解的事物形象化、具体化。
大学唐诗宋词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是什么?A. 疑是地上霜B. 举头望明月C. 低头思故乡D. 举杯邀明月2.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的下一句是什么?A. 城春草木深B. 城春草木生C. 城春草木青D. 城春草木长3. 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的下一句是什么?A. 天气晚来秋B. 天气晚来凉C. 天气晚来寒D. 天气晚来清4.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的下一句是什么?A. 把酒问青天B. 把酒问明月C. 把酒问苍天D. 把酒问长天5.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东风夜放花千树”的下一句是什么?A. 更吹落、星如雨B. 更吹落、星如雪C. 更吹落、星如霜D. 更吹落、星如露6.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的下一句是什么?A. 浓睡不消残酒B. 浓睡不消残妆C. 浓睡不消残梦D. 浓睡不消残愁7. 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中“寒蝉凄切”的下一句是什么?A. 对长亭晚B. 对长亭秋C. 对长亭夜D. 对长亭晓8.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三万里河东入海”的下一句是什么?A. 五千仞岳上摩天B. 五千仞岳上摩云C. 五千仞岳上摩日D. 五千仞岳上摩星9. 李煜的《虞美人·听雨》中“少年听雨歌楼上”的下一句是什么?A. 红烛昏罗帐B. 红烛昏罗帷C. 红烛昏罗裳D. 红烛昏罗衣10. 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塞下秋来风景异”的下一句是什么?A. 衡阳雁去无留意B. 衡阳雁去有留意C. 衡阳雁去无消息D. 衡阳雁去有消息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李白的《将进酒》中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__________。
”2. 杜甫的《登高》中有“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
”3.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有“京口瓜洲一水间,__________。
专题检测(一)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答案CA.缈丽(qi) 擎席(y如)江港(zhU) 旗外(jiAn) B.凤网(qu4) 壁雪(s&n) 南逋(p。
)绿圾pin)C.江畔(pGn) 鸾鸟(lu4n)皎皎0询0)沙汀(ling)D.”尘(qi*i),舟(piAn)体板(zhEn)碎石(jiC)解析A项“筵”应读丫加。
B项“霰”应读xi*n。
D项“纤”应读xiAn。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佩惊物候新(特别、尤其)忽闻歌声啰(此指陆丞诗《早春游望》)B.江港(指水中陆地)日售孥(深远)C.然强绕龙城(穿铁甲的骑兵)宁为日本凤指中级军官)D.不胜愁(承受得住)咳咳空中孤月轮(洁白的样子)答案C解析百夫长:军队中的低级军官。
3.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列不同类的一项是()A.月照花林皆似'蔽B.不知江月待何人C.银烛吐青烟D.淑气催黄鸟答案A解析A项比喻,其余为拟人。
4.下列对诗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起首两句警拔,以“偏惊物候新”领起全篇。
中间四句,用“出”、“渡”、“催”、“转”四个动词,形象地刻画了早春景物变化的情态。
B.杨炯的《从军行》采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其中首联采用虚写的手法,尾联采用实写的手法,表达从军的强烈愿望。
C.《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中“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着意写出了离情的缠绵,令人感慨欷献。
D.《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写了江南早春清新秀美的景色及由此引起的浓厚的思乡之情,极为真切。
答案B解析首联为实写,尾联为虚写。
5.下列关于《春江花月夜》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全诗以月为主体,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B.诗人将屡见不鲜的传统体裁,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于一体。
C.本诗虚实相生、黑白相辅,并从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
唐诗宋词选读》修辞整理唐诗宋词选读》修辞整理1.XXX罢歌舞,借代舞女身上的装饰,代指舞女。
2.牙璋辞凤阙,代指将帅、长安。
3.月照花林皆似霰,比喻像冰粒。
4.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借代代指思妇。
5.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对比,物是人非的慨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借代青春容颜。
6.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对比。
7.汉家烟尘在东北,借代战争。
8.XXX万事东流水,比喻像东流水一去不返。
9.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比喻漂泊的游子。
10.钟鼓馔玉不足贵,借代,代指功名利禄,贵族生活。
11.哭声直上干云霄,尘埃不见咸阳桥,夸张,悲痛凄惨。
12.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比喻,孤独无依。
13.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反问,反语。
14.环佩空归月夜魂,借代,代指XXX。
15.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比喻摧残自己的邪恶势力,自己美好高洁的人格借景抒情。
16.吊影纷为千里雁,辞根散作XXX。
雁行,比喻兄弟。
形影相吊,孤单寂寞。
千里雁,比喻分别千里之外的兄弟姐妹。
XXX,比喻离乡的亲人。
17.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对比,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慨叹。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比喻势利之徒所追求的官位利禄。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拟人。
18.鬓云欲度香腮雪,皓腕凝霜雪,比喻鬓发蓬松如云,香腮白如雪,懒起画蛾眉,比喻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
“万里驮黄金,蛾眉为枯骨。
”(常建《昭君墓》),借代,代指美女,这里指XXX。
19.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比喻。
20.XXX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借代,华美的车骑代指烟花柳巷,享乐之地。
21.乱红飞过秋千去,明日落红应满径,是处红衰翠减,应是绿肥红瘦,过尽千帆皆不是,借代,代指船樯橹桨楫。
22.细看来,浮萍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比喻,浮萍像离人的眼泪。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比喻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拟人。
唐诗宋词高考试题及答案一、唐诗篇1. 【题目】请判断以下句子是属于唐代哪位诗人的作品?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A. 杜甫B. 王之涣C. 白居易D. 李白【答案】B. 王之涣2. 【题目】以下哪首古文化诗人是唐朝状元?A. 白居易B. 杜牧C. 李白D.贺知章【答案】C. 李白3. 【题目】请判断以下句子是属于唐代哪位诗人的作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 王昌龄B. 孟郊C. 杜牧D. 杜甫【答案】D. 杜甫4. 【题目】以下哪位是唐代女诗人?A. 王昌龄B. 孟郊C. 李白D. 杨玉环【答案】D. 杨玉环5. 【题目】请补全以下唐代诗人的作品名:“静夜思”()?A. 杜甫B. 王之涣C. 李白D. 白居易【答案】C. 李白二、宋词篇1. 【题目】请根据以下句子选择正确的宋词词人。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A. 杨万里B. 蘇轼C. 辛弃疾D. 苏洵【答案】C. 辛弃疾2. 【题目】请判断以下句子是属于宋代哪位词人的作品?当时只道是寻常,茅檐古道边,千斛万斛只鸭蛋。
A. 李清照B. 秦观C. 杨万里D. 方千里【答案】B. 秦观3. 【题目】请判断以下句子是属于宋代哪位词人的作品?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A. 李清照B. 蘇轼C. 辛弃疾D. 苏洵【答案】B. 蘇轼4. 【题目】以下哪位是宋代女词人?A. 杨万里B. 蘇轼C. 李清照D. 方千里【答案】C. 李清照5. 【题目】请补全以下宋代词人的作品名:“如梦令”()?A. 李清照B. 蘇轼C. 辛弃疾D. 苏洵【答案】B. 蘇轼以上是唐诗宋词高考试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祝你学业进步!。
高中语文试题修辞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C.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答案:A(拟人) B(设问) C(夸张) D(对偶)2.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比喻的修辞手法?A. 他像一只猛虎,勇猛无比。
B. 她的声音如同夜莺般悦耳。
C. 他的心情如同乌云密布的天空。
D. 他像一颗星星,照亮了我的世界。
答案:D(D选项使用了明喻,而ABC选项使用了暗喻)二、填空题1. 请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述一下春天。
答案:春天轻抚着大地,唤醒了沉睡的万物。
2. 请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你对一本书的喜爱。
答案:这本书好到我恨不得把它吞进肚子里,让它的智慧永远留在我心中。
三、简答题1. 请解释“排比”修辞手法的特点,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排比是一种通过并列多个相似结构的句子或短语,以达到强调、对比或渲染效果的修辞手法。
例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 请解释“对偶”修辞手法的特点,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对偶是将两个结构、意义相对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放在一起,形成对比或呼应,增强语言的韵律美和表达力。
例如:“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四、论述题1. 论述“反复”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
答案:反复是一种通过重复使用某个词语或句子,以加强语气、突出主题或加深印象的修辞手法。
在诗歌中,反复可以强化诗人的情感表达,使读者对诗歌的主题有更深的理解和感受。
例如,李白的《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通过反复“君不见”,加强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感慨。
结束语:通过本次试题的练习,我们不仅复习了常见的修辞手法,还加深了对修辞在语言表达中作用的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灵活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精品资料《唐宋诗词(s hīcí)鉴赏》练习题及答案........................................《唐宋诗词(shīcí)鉴赏》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huídá)问题。
(10分)汉江(hàn jiānɡ)临眺王维(wáng wéi)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jiǔ pai)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山翁:指晋人山简,竹林七贤山涛之子,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好饮酒,每饮必醉。
(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4分)(3)从整首诗的角度,简析作者流露出怎样的感情。
(4分)答案:(1)(2分)颔联描绘出汉江流长邈远,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意境优美,景色壮丽清新。
(2)(4分)“浮”和“动”。
(1分)“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
“浮”“动”以夸张笔触,奇妙想象写出了汉江波涛澎湃撼动人心的奇丽景观。
(3分)(3)(4分)诗前三联将汉江优美壮丽清新之景描摹得淋漓尽致,表达了作者对襄阳水光山色的喜爱之情;最后诗人以山翁自喻,自然流露出对襄阳的留恋,情绪积极乐观,让人回味无穷。
(情感(qíngg ǎn)2分,分析2分;只写出情感没有分析2分)2.阅读(yuèdú)下面(xià mian)这首唐诗,然后(ránhòu)回答问题。
(12分)塞上(sāi shànɡ)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按题材范围分类,唐诗可分为_______、______等等,这首诗属于_______。
中国古代修辞学阅读测试题及答案中国古代修辞学阅读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以下哪个是修辞学的核心概念?A. 比喻B. 对偶C. 草书D. 反复2.下面哪个不属于修辞手法?A. 排比B. 语调C. 比拟D. 省略3.以下哪个修辞手法用于修饰夸张的修辞?A. 反问B. 迭叠D. 省略4.以下哪个修辞手法用于修饰细致入微的描写?A. 入相B. 细描C. 真实D. 假设5.下面哪个修辞手法用于修饰对比的修辞?A. 夸张B. 赋予C. 比照D. 推敲二、判断题1.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用于修饰夸张的修辞。
A. 正确B. 错误2.双关是一种修辞手法,用于修饰对比的修辞。
B. 错误3.拟人是一种修辞手法,用于修饰入相的修辞。
A. 正确B. 错误4.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法,用于修饰细致入微的描写。
A. 正确B. 错误5.迭叠是一种修辞手法,用于修饰赋予的修辞。
A. 正确B. 错误三、简答题1.请简要解释什么是修辞学?修辞学是一门研究修辞手法和修辞技巧的学科,旨在通过运用特定的修辞手法和技巧,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感人,以此达到增强文学艺术和修辞效果的目的。
2.请举例说明修辞手法的应用。
例如,夸张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某个事物进行言过其实的描述,以达到强调和夸大的效果。
如:“他跑得快得飞起。
”这个句子中的“飞起”就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使得描述更加生动有力。
3.请解释什么是对偶?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运用意义相反、结构平衡的词语或短语来达到修辞效果。
对偶的使用可以使表达更加鲜明、对比鲜明,增强修辞的力度。
如:“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中的“古今”,“多少事”,“付笑谈”,“中”就是对偶的运用。
4.请解释什么是拟人?拟人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赋予无生命的物体或抽象的概念以人类的思维、感情或行为特征,使其更具生动性和感染力。
拟人可以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修辞的效果。
如:“花园里的花儿微笑着开放。
”中的“花儿微笑着”就是拟人的运用。
(唐诗宋词选读)诗句修辞复习
1、下列诗句中,与“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修辞手法相同
..的一组是()
A.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B.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C.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D.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2、下列诗句中,与“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修辞手法相同
..的一组是()
A.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B.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D.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3、下列诗句中,与“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修辞手法不相同
...的一组是()
A.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B.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C.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D.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4、下列诗句中,未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组是()
A.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B.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C.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D.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5、下列诗句中,于“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修辞手法不相同
...的一组是()
A.玉勒雕鞍游冶处。
B.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C.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D.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6、下列诗句中,修辞手法不相同
...的一组是()
A.自是长恨水长东。
B.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C.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D.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7、下列诗句中,与“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修辞手法不相同
...的一组是()
A.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B.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C.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D.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8、下列诗句中,与“伤流景。
往事后期空记省”修辞手法相同
..的一组是()
A.砌成此恨无重数
B.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C.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D.应是绿肥红瘦。
9、下列诗句中,与“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修辞手法不相同
...的一组是()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B.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C.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D.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10、下列诗句中,使用的用典修辞手法一组是()
A.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B.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C.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D.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11、下列诗句中,未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组是()
A.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B.楼高不见章台路。
C.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D.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12、下列诗句中,与“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修辞手法不相同
...的一组是()
A.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B.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C.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D.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13、下列诗句中,与“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修辞手法不相同
...的一组是()
A.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B.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C.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D.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14、下列诗句中,与“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修辞手法不相同
...的一组是()
A.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B.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
C.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D.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15、下列诗句中,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修辞手法相同
..的一组是()
A.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B.彩袖殷勤捧玉钟。
C.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D.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唐诗宋词选读)诗句修辞复习(教师版)
1、参考答案:C(拟人)。
(A.互文B.对比D.比兴)
2、参考答案:D(拟物)。
解析:例句拟物,A.B.C.比喻。
3、参考答案:B(比喻)。
解析:A.C.D.(拟人)
4、参考答案:B(拟人)写出人们对残酷战乱的厌恨。
解析:A.借代,衣:铠甲,这里指代士兵。
玉箸:玉做的筷子,这儿比喻思妇的眼泪。
筷子一双,竖起来是两行,少妇眼泪也是两行。
玉做的筷子晶莹透明,少妇的眼泪也是如此。
所以用玉箸来比喻少妇的眼泪。
用玉箸来指代这些兵士的妻子。
C.借代,长安代股都汴京,诗人想复国的愿望,因重重阻拦难以实现,心中充满悲愤,失望之情。
D.借代,钟鼓馔玉,指富贵利禄。
钟鼓,权贵人家的音乐;馔玉,形容饮食精美,享受奢华。
5、参考答案:B(双关,既指自然风雨,又指人生风雨。
)。
例句“风雨”借代飘摇的国势。
解析:A.借代,玉勒雕鞍,玉质的马衔,雕花的马鞍,代指华美的车骑。
C.借代,红巾翠袖,女子妆饰,代指美人。
D.借代,豆蔻,多年生常绿草木,取其花尚未大开者喻少女,言其少而美。
青楼梦,指浪漫的游冶生活。
6、参考答案:B(借代,佩玉鸣鸾,舞女身上的装饰,代指舞女。
)。
解析:A.C.D.比喻。
7、参考答案:C(对比,写出极度悲愤之情。
)。
例句是借代,青鸟:相传为神话中西王母的使者,此处借指捎信的人。
A.借代,翠微,这里代指山。
B.借代,鸡塞,此处代指边塞,暗示戍边或远行的爱人。
D.借代,千里雁,指兄弟如雁,各分飞于千里之外。
古人以雁比喻兄弟。
8、参考答案:C(比喻)。
解析:例句是比喻,指逝去的年华。
A.拟物,B.拟人D.借代,形容绿叶繁茂、红花萎谢。
9、参考答案:A(双关、拟人)。
解析:例句是用典,讽刺那些猜忌、排斥他的朋党势力。
B.用典,暗用了春秋时越国功臣范蠡乘扁舟泛五湖的典故。
C.用典,作者在郴州旅舍,不断收到亲友的寄赠。
D.用典,赞美陆诗的情感基调有古人之风。
10、参考答案:A(用典,反用西晋张翰弃官归乡的故事,写自己“登临”并不是为了思乡。
)解析:B.比喻C.借代,吴门,原指春秋吴都阊门,这里泛指吴越之地,包括词人的家乡钱塘。
长安,汉唐时的都城,这里借指北宋都城汴京。
D.借代,凤箫,排箫,其形参差像凤翼且声如凤鸣,故名凤箫。
这里泛指音乐。
玉壶,借指皎洁的月亮。
11、参考答案:A(用典,黍离之悲,指故国之思)解析:B.用典,指歌妓聚居的烟花柳巷。
C.借代,彩云,古代常用以比喻美丽而薄命的女子,借指艳妆的小蘋。
D.借代,明月楼,指月下楼中的闺妇。
12、参考答案D(用典,春风十里,只先前扬州街道,语出唐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
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对比,表现昔盛今衰的伤心怀古之情。
)。
解析:例句是比喻,达到了化无形为有形的效果,让人觉得愁之缠绵、悠长可见可感。
A.比喻B.比喻C.比喻、用典,垆边,指酒家。
14、参考答案:D(比喻)。
解析:例句是借代,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
A.借代,御苑,皇家花苑,代指长安B.借代,盈盈,状美女之仪表,这里借指梅花。
C.借代,彩笔,指代文才。
13、参考答案:A(比喻)。
解析:例句是拟人。
B.C.D.拟人。
15、参考答案:C(比喻)。
解析:例句是比喻,A.借代凤阙,这里代指长安。
龙城,汉时匈奴的要地。
这里指塞外敌方据点。
B.借代,彩袖,代指穿彩衣的歌女。
D.借代,芳尘,指代丽人渐渐远去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