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修辞手法模板.doc
- 格式:doc
- 大小:90.01 KB
- 文档页数:9
古诗词鉴赏中常用的24种修辞手法例解古诗词鉴赏中常用的 24 种修辞手法例解
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各种形象栩栩如生,从而表现出绚丽多姿的形象化美感,使作品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比喻
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的修辞手法。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
拟人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的修辞手法。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古诗词鉴赏万能模板
角度一:修辞手法
1.设问示例
1)本诗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手法?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2)诗的第X句以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2答题步骤
①先答出具体运用的某修辞手法,
②)再答该修辞的作用术语+诗句内容,
③最后点出运用该修辞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3.答题格式本诗(或第X句或第X联)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该修辞的作用术语)地写出了….(诗句解说),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公式】表现手法赏析的表述:具体手法叫乍用术语+诗句内容+表达情感。
《古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嘿,朋友!咱今天来聊聊古诗词里那些好玩的修辞手法。
这古诗词啊,那可真是老祖宗留给咱的宝贝,里面的修辞手法就像一个个小魔法,让诗词变得超级迷人。
先说说比喻吧。
这比喻就像是给诗词化了个妆。
比如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把雪花比作梨花,哇,一下子就让人眼前出现了一片美丽的景象。
雪花就像梨花一样白,一样美,这画面感简直绝了。
还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把西湖比作西施,你想想,那西湖得多美啊,跟大美女西施一样迷人。
再说说拟人。
拟人可有意思了,就是把那些没有生命的东西当成有生命的人来写。
比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会流泪,鸟会惊心,这多有感情啊。
还有“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雨好像知道什么时候该下一样,多聪明的雨啊。
夸张也很厉害哦。
夸张就是把事情说得特别大或者特别小。
像“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头发得有多长啊,三千丈呢!其实就是说愁太多了。
还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瀑布得有多高啊,好像从天上落下来的银河一样。
对偶也不能少。
对偶就像双胞胎一样,上下两句长得差不多。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对“一行白鹭”,“鸣翠柳”对“上青天”,多整齐啊。
这样的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特别好听。
还有借代呢。
借代就是用一个东西代替另一个东西。
比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康本来是酒的发明者,这里就用杜康来代替酒。
还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孤帆就代表船。
古诗词里的这些修辞手法啊,就像一个个小精灵,让诗词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有味道。
咱读古诗词的时候,要是能发现这些小魔法,那可就更有意思啦。
古诗文常见修辞手法古诗文中常见的修辞方式诗歌鉴赏题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隐喻、拟人化、夸张、对比、陪衬、二元性、真理、双关、通感等。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另一事物,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倒喻、较喻等。
运用比喻可以突出事物特征,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化深奥抽象为浅显具体。
如“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刘《雨后池上》),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了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例句:1.九月的风夜轮台呼啸,河里的砾石大如水桶,随风和地上的石头四处走动。
(岑参《四川行西征送大夫》)2.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旅夜书怀》)3.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4.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琵琶行》)5.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张九龄《自君之出矣》)6.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陶渊明《杂诗》)7.公兔的脚颤抖,母兔的眼睛模糊,两只兔子在地上行走。
你能分辨出我是男性还是女性吗?(木兰诗)8.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苏轼《望湖楼醉书》)二、比较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如“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写出了诗人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
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
兴,多见些;亡,都尽说”(赵善庆《[中吕]山坡羊?燕子》),诗人把燕子趋热避寒想象成搬运寒热,让燕子带上了更多的人情味。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海棠》),诗人怕花睡去,所以点燃蜡烛来照,以花比人,极富雅趣。
例:1.杨万里在暮热中走在荷塘上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2.齐安县杜牧的偶数问题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古诗词鉴赏的修辞手法在古诗词的奇妙世界里,修辞手法就像是魔法师的魔法棒,轻轻一挥,就能让诗句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一、比喻比喻在古诗词中那可是相当常见的。
就好比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飞流直下三千尺”把庐山瀑布的那种磅礴气势给形容出来了,可要是光这么说,好像还缺点啥。
紧接着“疑是银河落九天”,就像是给这幅壮观的画面来了个神来之笔。
把瀑布比作银河从天上落下来,哇塞,一下子就把瀑布的那种宏大、壮观又带着点神秘的感觉给勾勒得清清楚楚。
你看,这就像我们平时给朋友形容一个东西,光说这个东西很大很大还不够形象,要是说这个东西像个超级大的巨人一样,那朋友一听,立马就有画面感了。
二、拟人拟人就更有趣了,诗人就像个调皮的孩子,把那些没有生命的东西都当成有生命的伙伴。
比如说王安石的“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这“水”怎么就会“护田”了呢?“山”又怎么能“排闼(推门)”呢?这就是把水和山都当成了人呀。
水就像一个守护者,守护着田野;山就像热情好客的朋友,推门就给你送来满眼的青葱翠绿。
这种写法让整个画面都活起来了,就好像这些山水都有了自己的性格,不再是冷冰冰的自然景物。
就像我们走在路上,看到路边的小花小草,要是说“小花在风中跳舞”,这小花就好像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可爱的小舞者,多有意思。
三、夸张夸张这手法,在古诗词里那是用来制造强烈的视觉或者情感冲击的。
像杜甫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这诗人的笔一落下就能惊动风雨,诗写成了能让鬼神哭泣。
你想啊,这怎么可能呢?但是这么一夸张,就把诗人对李白诗歌才华的那种惊叹和钦佩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就好比我们说一个人跑得很快,我们说“他跑得比火箭还快”,虽然不符合实际,但就是能让人一下子感受到这个人速度快得超乎想象。
四、对偶对偶就像是给诗句穿上了整齐的制服。
你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两个”对“一行”,数量词相对;“黄鹂”对“白鹭”,鸟类相对;“鸣翠柳”对“上青天”,动作加地点相对。
古诗词修辞手法举例1、比喻①鹊桥仙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②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③梦天李贺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④《望洞庭》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明喻①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zhègū)飞②国殇屈原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③白头吟佚名(有人认为是卓文君)皑如山上雪,蛟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止,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徙徙,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④《诗经·谷风》节选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黾勉同心,不宜有怒。
采葑采菲,无以下体。
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行道迟迟,中心有违。
不远伊迩,薄送我畿。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宴尔新昏。
如兄如弟。
⑤行路难李白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行路难,归去来。
简析:这首诗表现了李白对功业的渴望,流露出在困顿中仍然想有所作为的积极用世的热情,他向往像燕昭王和乐毅等人那样的风云际会,希望有“输肝剖胆效英才”的机缘。
古诗文修辞手法及作用1. “哎呀,夸张原来这么神奇呀!”就像我跟妈妈说我饿极了能吃下一头牛,这就是夸张呀,让妈妈一下子就知道我超级饿啦。
比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夸张得多厉害呀,让瀑布变得好壮观啊!2. “对偶呀,就像双胞胎一样整齐呢!”上次我和小伙伴一起玩拍手游戏,我们喊的“你拍一,我拍一”,这就是对偶呀。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多整齐,多好听呀!3. “拟人可有意思啦!”我看到我家的小狗冲我摇尾巴,我就说它在跟我打招呼呢,这就是把小狗拟人化啦。
就像“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比作会裁剪的人呢。
4. “比喻啊,就像变魔术一样!”我跟弟弟说月亮像个大圆盘,弟弟一下子就明白了月亮的样子。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多形象呀!5. “反问能加强语气呢!”我问爸爸:“我难道不乖吗?”这就是反问呀。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样反问,感觉好有气势呀!6. “排比就像排队一样整齐呢!”我喜欢吃苹果、香蕉、橘子,这就是排比呀。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排比多好玩呀!7. “借代能让人一下子就明白呢!”我跟小伙伴说“我们去找警察叔叔帮忙”,用警察叔叔代指警察,多方便呀。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用帆代指船呢。
8. “互文真有趣呀!”我和同学一起做作业,我们互相帮助,这也有点像互文呢。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不是说将军都死了,壮士都回来了,而是说很多人经历战争后有的死了有的回来了呀。
9. “顶真就像接龙一样呢!”我和小伙伴玩词语接龙,这就是一种顶真呀。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多有意思呀!10. “通感好神奇呀!”我吃着甜甜的糖果,感觉心里也甜甜的,这有点像通感呢。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把嗅觉和听觉联系起来了,真奇妙呀!。
从诗词的夸张手法里,感知诗歌的奔放之美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一种修辞方式。
文学作品中运用这种手法,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引起读者的共鸣或联想。
许多古诗词中都含有浪漫奔放的夸张,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夜宿山寺(唐)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山顶的寺庙似乎有百尺之高,站在寺庙里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
我在这儿不敢大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神仙。
本诗记叙了李白夜游寺庙的经历,诗歌几乎句句“夸张”,极言山寺之高耸,给人以丰富的联想,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庙宇工程艺术的惊叹以及对神仙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之情。
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的美景究竟怎么样呢?走遍齐鲁大地,那苍翠的山色好像没有尽头。
大自然似乎对泰山情有独钟,把神奇和秀美都汇聚在它身上。
山势高耸,在同一时间里,山南山北判若清晨和黄昏,明暗迥然不同。
山中云气层出不穷,荡涤着我的心灵。
极力张大眼睛远望那暮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
我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群山,那群山就会显得渺小。
本诗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巍峨高大、遮天蔽日的形象。
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天宝三年,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临行前,友人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酒杯里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里摆满高价的佳肴。
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详解及鉴赏示例修辞手法,是鉴赏诗歌时重点需要鉴赏的对象之一,下文为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及鉴赏示例,认真阅读,对诗歌鉴赏定会有所助益。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如:“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作者出使,恰在春天。
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
2、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一反前人写法,不以杨柳的细柔形象来形容美人身材苗条,而是用拟人的手法,让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诗歌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景,并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3、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古代诗歌鉴赏学案九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例题引路〗例1.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词的上片写整夜为相思苦恼。
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表现主人公的情怀?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主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步骤一)菊花笼罩着一片轻烟薄雾,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像在默默哭泣。
天凉了,双栖的燕子也飞去了。
只有无情的月亮,没完没了地照到天亮。
这种无端迁怒,更表现出主人公的烦闷。
(步骤二)烘托了游子(思妇、作者都可)的苦怀。
(步骤三)〖方法梳理〗(一)比喻沧浪亭怀贯之苏舜钦沧浪独步亦无悰②,聊上危台四望中。
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
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
君又暂来还径往,醉吟谁复伴衰翁。
[注]①贯之:诗人的朋友。
②悰(cóng):快乐。
这首诗颈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解析】①颈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明技巧)②酒友离散如同秋风中的燕子;诗社亦已凋零,正像霜后梧桐。
(释运用)③颈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眼前景象的萧条之意,更加重了对昔日朋友的怀念之情。
(析作用)(二)比拟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
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一笑琅然。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解析】①比拟、排比。
(明技巧)②“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释运用)③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
(析作用)④“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释运用)⑤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析作用)(三)夸张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古诗词12种修辞手法古诗词12种修辞手法想要更好地认识、体会古诗词所表现的情感内容,就必须延伸到其中所用的修辞手法、意象等知识,一起来看看古诗词中这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吧。
1比喻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例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替全体,用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词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4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例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壮志难酬的苦痛。
5比拟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做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例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初中古诗文中的修辞手法和现代汉语一样,古诗文也多运用各种修辞以增强表达效果。
其中有些修辞格的运用较为频繁。
了解这些特殊的修辞方式,有助于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本文拟就介绍几种对古诗文阅读影响较大的修辞手法。
一、比喻修辞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用春天开放的梨花来比喻冬天里飘荡的雪花。
2、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范仲淹《岳阳楼记》浮光跃金,借金喻月光;静影沉璧,借璧喻水中的月影。
3、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用菊花的黄瘦来比喻词人的面容非常憔悴。
4、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朱熹《观书有感》首先将书比作方塘,又将"塘"比喻为镜子,形容池塘里面的水非常清澈。
二、借代修辞1、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孟浩然《过故人庄》"黍",古代专指一种子实叫黍子的一年生草本植物,这里借来指代饭菜。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范仲淹《岳阳楼记》"鳞",鱼甲也(《说文》)。
这里用来指代鱼。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旧说长寿象征,用以指老人;"垂髫",小孩垂下来的头发,用以代小孩。
4、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诸葛亮《出师表》"布衣",麻布衣服,这里用来代指老百姓。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陋室铭》丝竹:分别指代弦乐器(琴类)和管乐器(箫笙类)。
这里可以理解为奏乐的声音。
三、互文修辞1、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诗句应该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这两句诗应译为"向着窗户,对着镜子、梳理云一样的秀发,把黄花帖在脸上。
3、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
——《木兰诗》这里并不指在东市只能买骏马,不能买长鞭,……,而是指在东西南北市都能买骏马长鞭等。
复习讲座:活跃在高考中的古诗词修辞方法2008年全国高考18套语文试卷,有13套试卷的古诗鉴赏题涉及修辞格。
有的试题是直接,设问方式为:①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四川卷)。
②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辽宁卷)。
③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广东卷)?④“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江苏卷)?有的试题是修辞格出现于选择题的选项中,如“B.颔联‘倾’‘涨’夸张地抒发了作者的哀痛之情。
”有的试题是需了解句中的修辞格才能准确理解诗意,如“落红铺径水平池”(山东卷)。
更多的试题是需要考生通过分析诗中的修辞格来答题。
如“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
”(上海卷)高考古诗鉴赏题已涉及的修辞格有:比喻、借代、对偶、用典、夸张、衬托、比拟(拟人)、对比、叠字、顶真、通感等。
由此看来,高考复习中,需引导考生梳理、运用修辞知识来阅读、赏析古诗。
为此,本文除简介必要的修辞知识外,还选编适量的例句(附译文和简析),供考生开阔视野、激活思维、训练迁移能力用。
一、比喻(一)明喻所谓明喻,即比喻的事物(喻体)和被比喻的事物(本体)同时出现,两者之间有的有比喻词,有的省略比喻词,但都表示“甲像乙”(即本体像喻体)的意思。
①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楚辞·九歌·国殇》)——旌旗漫卷,遮蔽了太阳,敌军就像天上的乌云,人数众多;勇猛的战士呵,争先冲杀,流矢在阵地上,纷纷坠落。
按:把敌人比做天上的乌云,既写出敌人人数众多,又表明形势危急。
②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扬子江》)——我的心像一根磁石做的针,不指向南方永远也不肯罢休。
按:这两句抒情,以“磁针石”比喻忠于宋朝的一片丹心,表明自己一定要战胜重重困难,回到南方,再兴义师,重整山河的决心。
③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白云飘浮如同你漫游的思绪,太阳缓缓而落像我依依不舍的感情。
按:这里的比喻是喻体在前本体在后。
诗人用飞飘无定的“浮云”喻游子之心,用缓缓西下、依依不舍的“落日”喻故人之情;巧妙地表明了自己的心意。
④愿保金石志,无令有夺移,(孟郊《同年春燕》)——愿永远具有金石那样坚强的意志,不要有所动摇。
按:“金石志”是定名式,充当定语的喻体“金石”,直接用在本体“志”的前面;形象地表明意志很坚强。
(二)暗喻所谓暗喻,将本体直接说成是喻体,语气更肯定,感情更强烈。
①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孔雀东南飞》) ——你应当做高山磐石,我应当做河边蒲苇。
按:刘兰芝把焦仲卿和自己分别比做厚重不易转移的磐石和坚韧的蒲苇,表示了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②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
(无名氏《步出城东门》)——但愿与友人化为一对黄鹄,一起展翅高飞返回故乡。
按:诗人让诗中思归不得归的“我”,愿化为展翅高飞的黄鹄,益增其孤独悲凉。
(三)借喻所谓借喻,即诗中借喻体代指本体。
①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李白《送友人》) ——从这里分别后,你将独自踏上万里征程。
按:[孤蓬]蓬草,又叫飞蓬,枯后断根,遇风飞旋。
古诗多以之喻指孤身远行的旅人。
②愿闻锋镝铸,莫使栋梁摧。
(杜甫《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希望能销毁兵器,但切莫摧残栋梁之材。
按:[栋梁]房屋正中的大梁。
比喻担负国家重任的人。
③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李朴《中秋》)——一片清光满空,皎洁的月亮腾起,云中的仙风寂寥无声息。
按:[宝镜]喻指月亮,因中秋月圆似镜,故言。
[仙籁]仙境的声音。
籁,天空中的声音。
④赵魏胡尘千丈黄,遗民膏血饱豺狼。
(陆游《题海首座侠客像》)——中原大地黄尘滚滚胡人气焰嚣张,沦陷区人民血肉模糊喂饱了豺狼。
按:[豺狼]喻指金朝治统治者。
(四)博喻所谓博喻,即连续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喻体,来说明或描绘本体。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要问我的伤心多深多长,就像这烟雨笼罩的一川青草,就像这满城随风飘转的柳絮沸沸扬扬,就像梅子黄时的雨水,无边无际,迷迷茫茫。
按:这里以江南景色(“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比喻忧愁的深广,兴中有比,意味深长,被誉为绝唱,贺铸也因此而有“贺梅子”的雅号。
二、借代行文中,不直接写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借与之有密切关系的另一事物代替,这就叫“借代”。
古诗借代的类型繁多。
①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陈陶《陇西行》)——誓死扫荡匈奴奋不顾身,边境上五千壮士英勇牺牲。
按:[貂锦]汉代的羽林军穿貂裘锦衣,故以“貂锦”代战士。
这是用衣着代人。
②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
(白居易《夜闻歌者》)——十七八岁的美女,独自靠着桅杆站着。
按:[娉婷]姿态美好的样子。
后因以表示美女。
古诗中还以“婵娟…‘佳丽”等代美女。
③此外有甘脆,可以奉亲慈。
(梅尧臣《寄滁州欧阳永叔》)——当地还有美味的食物,可以奉养老母和亲戚。
按:[甘脆]味美松脆的食物。
古诗中还以“肥甘…甘旨…‘珍鲜…‘珍旨…‘甘洁…‘膏腴”(食物肥美)代食物。
④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千里江山莺儿啼唱,绿荫丛中万紫千红,水乡山城处处酒旗飘动。
按:[红]代指“花”。
[绿]代“叶”。
颜色是事物的性状之一,古诗中常用颜色代事物。
⑤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可怜无定河边牺牲的将士,仍然是少妇春闺梦里想着的亲人。
按:[骨]‘‘骨”是人体的一部分,故以“骨”代牺牲的将士,这是用部分代整体。
古诗中还以“齿…‘手”“足…‘口”代人,以“须眉”(胡须和眉毛)代男子。
⑥桂棹轻鸥,宝勒倚残云。
(吴文英《渡江云‘西湖清明》)——桂舟宛若鸥鸟轻行翩翩,我骑着宝马如倚在云端。
按:[桂棹]桂木船桨,指精美之船。
这是用部分代整体。
古诗中还以“舳舻”(船头和船尾)“桡”(船桨)“帆…‘柁”(同“舵”)“篷…‘鹚首”(船头;古时在船头绘鹚鸟之首来镇水神)等代船。
[宝勒]精美嵌有珠宝的马勒。
代指良马。
也是用部分代整体。
⑦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
(王粲《七哀》)——琴音撩动人的愁绪,为我弹奏出悲伤的乐音。
按:[丝桐]据说古琴多以梧桐木(木质轻而韧,可制乐器)为体,以练丝为弦,故这里以“丝桐”代“琴”。
这是用材料代成品。
⑧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文天祥《过零丁洋》)——我发愤读书,得以步人仕途,报效国家;四年来,孤军作战,转战天涯。
按:[干戈]‘‘干”,盾牌。
“戈”,一种兵器。
“干戈”,泛指兵器。
这里代指战争。
古诗中还以“烽火”(古时边境在高台上烧柴以报警的火)“鼓鼙(pi)”(军队中用以激励士气的乐器——大鼓、小鼓)“矢石”(箭和垒石)“弓刀”等代指战争,属具体代抽象。
⑨闲理阮咸寻旧谱,细倾白堕赋新诗。
(陆游《初夏游凌氏小园》)——没事就翻开乐谱,弹弹月琴,品品美酒,写写诗篇。
按:[阮咸]拨弦乐器。
类似今之月琴,长头,十三柱。
相传为西晋阮威(竹林七贤之一)所造,因以阮咸名之。
这是用人代其所造之物。
[白堕]刘白堕,北朝人,善酿酒。
故以“白堕”来指代“酒”。
古诗中还以“杜康”代酒(传说杜康是周代人,善于造酒)。
⑩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李颀《古意》)——在战马奔驰的疆场较量胜负,我从不把生死放在心里。
按:[七尺]指身躯。
人之身躯,一般高为七尺(古尺),因以“七尺”表示身躯。
这是用人体高度代人体。
】三、夸张夸张是古诗中一种常用的修辞方法。
其特点是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把被描写的事物加以艺术地夸大或缩小,给人以突出的异乎寻常的感觉,从而增强作品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①谁谓河广,曾不容刀。
(《诗经·卫风。
河广》)——谁说河面宽广,竞容不下一只小船。
按:这里运用夸张,极言河之小,连刀(小舟)都容不下。
②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杜甫《潼关吏》)——备战用的栅子高耸入云,连飞鸟也难飞越过去。
按:这两句诗用了夸张的方法。
“连云…‘飞鸟不能逾”极言“战格”(备战用的栅子)的防卫能力,连飞鸟都不能飞越,更不用说敌人了。
③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燕山的雪花像席子一样大,一片一片地飘落在轩辕台上。
按:“燕山雪花大如席”表示夸张。
这个句子承接上句“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借想象飞腾、超越常情的比喻,渲染了严冬的淫威。
④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
(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在书房里吟诗作赋,即使写下了万言诗文,也抵不上一杯水的价值。
按:“万言”,为数多,“一杯水”,为数少。
两相对比,而前者不及后者,这样也就形象地表明了文章的价值之低。
四、拟人①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宋祁《玉楼春》)——我替你向斜阳敬酒,希望它把夕照的余晖在花间长留。
按:“斜阳”本是没有生命的东西,但人却直接同它们进行对话,这就赋予它们以生命,把没有生命的东西写活了。
这是拟人手法的一种类型。
②多谢嫦娥知我意,中秋未到月先圆。
(朱淑真《秋夜》)——感谢嫦娥仙子她理解我的心意,中秋佳节还没有到月亮就先圆。
按:两句用拟人手法,赋予月亮以丰富的感情,说她理解我的心意,中秋虽然还没有到,便提前“先圆”,以满足我赏月的愿望。
③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姜夔《扬州慢》)——自从金兵南侵以后,连荒废的池沼和古老的树木,也对战争表示厌恶。
按:这里,作者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连“废池乔木”都在痛恨金人发动的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有知有情的人民对这战争的痛恨与诅咒,当然要超过“废池乔木”千百倍。
④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杜甫《发潭州》)——岸上飞扬的落花在送别旅客,樯畔呢喃的燕语在挽留行人。
按:诗人离潭州赴衡州送行者只有“岸花”和“樯燕”。
诗人说花知“送客”,燕解“留人”,这就把“花”和“燕”人格化了。
以“送客”“留人”分别写花、燕之殷勤,反衬世情之淡漠,从而渲染了悲凉凄寂之气氛,蕴涵了诗人孤独寂寥之情思及对流徙飘荡生涯之感喟。
五、双关所谓双关,就是指在特定的言语环境中,借助语音和语义的联系,使语句同时关涉两种事物,达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效果。
①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
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子夜歌》其七)——回想当初与郎相识时,情投意合两心如一。
理好蚕丝放入残破的织布机,谁曾料到竞织不成匹。
按:[丝]蚕丝。
谐“情思”的“思”。
[匹]布匹,谐匹配的“匹”。
表面讲织丝不成匹段,实际是讲两人不能成配偶。
②石阀生口中,衔碑不得语。
(《读曲歌》)——一块石碑嘴里长,衔着碑儿话也不能讲。
按:[碑]双关语。
表面上讲的是“碑”,实际上是“悲”,意思是衔悲讲不出话来。
③非欢独慊慊,侬意亦驱驱(区区),双灯俱时尽,奈何两无油!(《读曲歌》)——不仅我爱人惦记着我,我的心也总是惦记着他。
两盏灯同时熄灭,没有油又有什么办法!按:[无油]双关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