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出自《周易》的成语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周易的成语
请问周易里有哪些成语?
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的预测术书。
根据这个经典,可以派生出一些成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周易成语:
1. 青云直上:出自《易经•大象》。
比喻立志高远,奋发向上,不断进取。
2. 日中必较:出自《易经•系辞下》。
比喻争执到底,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3. 小心翼翼:出自《易经•大象》。
形容谨慎小心,不敢轻举妄动。
4. 黔驴技穷:出自《易经•大有》。
形容本领或智谋极限,无法再继续发挥。
5. 福祸相倚:出自《易经•乾》。
比喻幸福与灾祸相伴相生。
6. 恰如其分:出自《易经•系辞下》。
指处理事情恰到好处,不过分也不不足。
7. 贵人相助:出自《易经•乾》。
指有贵人相助,事业顺利。
8. 不自由,毋宁死:出自《易经•系辞下》。
形容人宁愿死,也不愿牺牲自己的自由。
周朝的典故成语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有许多著名的典故和成语与其相关。
以下是一些周朝的典故成语:
1. 三思而后行:出自《周易·系辞下》,“三思”指的是慎重思考、审慎决策,这是周代智慧和谋略的体现,也是现代社会中重要的处世准则。
2. 望梅止渴:出自《庄子·逍遥游》,“望梅止渴”比喻用不切实际的幻想来安慰自己,这个典故源于周代智士蒯聩的故事。
3. 善莫大焉:出自《周礼》,“善莫大焉”是周代礼制的核心价值观,强调人们应该努力追求善良和美德,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4. 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兵法》,比喻在战争中采取守势,利用敌人力量的虚弱来取得胜利,这种策略在周代战争中也有广泛应用。
5. 金戈铁马:出自《左传》,形容周代的战争场面,充满了铁骑冲锋、金戈铁马的气势,也成为后来形容战争的典型词语。
这些典故和成语都反映了周代社会的特点和价值观,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同时也对现代社会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源自《周易》的成语(四)参天两地:《周易·说卦》:“参天两地而倚数。
”参武错综:错综:交错综合。
《周易·系辞上》:“参武以变,错综其数。
”大衍之数:《周易系辞上传》:辞曰:'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鼎折覆餗:《周易·鼎》:“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
”孔颖达疏:“施之于人,知小而谋大,力薄而任重,如此必受其至辱,灾及其身也,故曰其形渥,凶。
”观机而动:《周易·系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见几而作:几:苗头;作:行动。
《周易·系辞下》:“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进退触藩:触:碰撞;藩:屏障,篱笆。
《周易·大壮》:“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
”精义入神:《周易·系辞下》:“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精义入神,以致用也。
”亢极之悔:亢:至高的;悔:灾祸。
《周易·干》:“上九,亢龙有悔。
”枯杨生华:《周易·大过》:“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
”履信思顺:《周易·系辞》:“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
吉,无不利也。
”明罚敕法:罚:刑罚;敕:整饬。
《周易·噬嗑》:“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敕法。
”泣血涟如:涟如:血泪不止。
《周易·屯》:“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前言往行:《周易·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阒其无人:阒(qù):空。
《周易·丰》:“窥其户,阒其无人。
”上慢下暴:《周易·系辞》:“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
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
”神而明之:《周易·系辞上》:“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省方观民:省:察看。
《周易·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思不出位:《周易·艮》:“《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思过半矣:《周易·系辞》:“知者观其蒃辞,则思过半矣。
[键入文字]
出自《周易》的成语有哪些?
《周易》成语释义
《周易》又称《易经》,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毛泽东很喜欢看《易经》,甚至有些书籍及一些工作人员的回忆录上还谈过有关他信教算卦的轶闻。
所以说这本书是值得大家去读一读的。
今天笔者就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出自《周易》的成语。
注释及出处如下。
出自《周易》的成语.自强不息
意思是自己努力向上,永远不懈怠。
一个人的处境即使再糟糕,但是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可以成就一个强大的自己,若想强大自己,必须坚持,不放弃努力。
语出《易乾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
出自《周易》的成语.厚德载物
重视品德像大地一样能容养万物。
形容品德像地一样容纳百川。
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语出《周易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出自《周易》的成语.谦谦君子
指谦虚谨慎、能严格要求自己、品格高尚的人。
出处:《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谦虚的君子,即使处于卑微的地位,也能以谦虚的态度自我约束;而不因为位卑,就在品德方面放松修养。
出自《周易》的成语.履霜坚冰
履霜坚冰释义是行走在结霜的大地上,便会想到结坚冰的寒冬即将到来。
比喻事态逐渐发展,将有严重后果。
1。
《周易》成语知多少《周易》成语知多少一、出自《易》经部分潜龙勿用《易··乾》:“初九,潜龙勿用。
”蛟龙隐伏不为世所知。
比喻人才埋没而未被重用。
朝乾夕惕《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
”乾乾,自强不息貌。
形容从早到晚勤奋谨慎,兢兢业业,不敢懈怠。
飞龙在天比喻帝王在位。
《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亢龙有悔《易··乾》:“上九,亢龙有悔。
”意为居高位的人要戒骄,否则会失败而后悔。
比喻盛极必衰。
亦作“亢龙之悔”。
群龙无首比喻人多而没有领头的人,形不成统一的行动。
《易··乾》:“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履霜坚冰《易··坤》:“履霜坚冰至。
”踩在霜上,即可知冰冻的节令将至。
比喻从事物的征兆可以看出事物发展的结果。
亦作“履霜知冰”。
即鹿无虞《易··屯》:“即鹿无虞,惟入林中。
”即,接近,这里有追逐意。
虞,掌管山泽的官。
意思是追逐山鹿时,没有熟悉地形的虞官帮助,那只是空入山林。
后比喻做事如果条件不具备就草率从事,必然徒劳无功。
泣血涟如谓哭泣出血,悲痛异常。
《易··屯》:“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不速之客速,邀请。
指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拔茅连茹茅,白茅。
茹,草根互相牵连的样子。
比喻互相引荐,擢用一人就连带引进许多人。
《易··泰》:“拔茅茹,以其汇。
”汇,类。
谦谦君子谦虚而严于律己的人。
《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衍生“谦谦下士”、“谦逊下士”、“谦恭下士”、“谦以下士”。
指谦虚有礼貌,尊重有才学的人。
无妄之灾无妄,出其不意,不能预料。
指意外的灾祸。
《易··无妄》:“六三,无妄之灾。
”亦作“无妄之祸”。
1、自强不息意思是自己努力向上,永远不懈怠。
一个人的处境即使再糟糕,但是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可以成就一个强大的自己,若想强大自己,必须坚持,不放弃努力。
语出《易·乾·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
2、厚德载物重视品德像大地一样能容养万物。
形容品德像地一样容纳百川。
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语出《周易·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3、谦谦君子指谦虚谨慎、能严格要求自己、品格高尚的人。
出处:《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谦虚的君子,即使处于卑微的地位,也能以谦虚的态度自我约束;而不因为位卑,就在品德方面放松修养.4、履霜坚冰履霜坚冰释义是行走在结霜的大地上,便会想到结坚冰的寒冬即将到来。
比喻事态逐渐发展,将有严重后果,出自《周易·坤》:“初六,履霜坚冰至。
像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5、藏器待时比喻怀才以等待施展的时机。
器,用具,引申为才能。
语本《易·繫辞下》:“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要根据时机根据条件确定行动的方式,时机不成熟,不可轻举妄动。
时机一旦成熟,应果断行动。
这便是《易传》这一思想的基本意蕴。
6、革故鼎新革:《周易》卦名,意为变革。
鼎:《周易》卦名,取象于鼎,鼎是烹饪器皿,能使食物由生变熟,由硬变软,故引申有更新之意。
犹言破旧立新。
语本《周易·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7、见仁见智《易·系辞上》说,一阴一阳就叫做“道”,但“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意谓仁者看见“道”,就说道有仁,智者看见“道”,就说道有智。
后来,凡对同一事物,因各人观察的角度不同,看法不一致,就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简作“见仁见智”。
8、物以类聚原作“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周易中的成语
周易中的成语,大多源于古代的成语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富有哲理,而且寓意深刻。
以下是一些周易中的成语及其解释:
1、否极阳回:形容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出自《周易》中的“否卦”,卦象为乾上坤下,表示天地不交,上下不通,万物不生。
然而,当否运到极点时,阳就会开始回转,象征着时运将转变。
2、泰来否往:形容事物发展有起伏,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出自《周易》中的“泰卦”,卦象为坤上乾下,表示天地相交,万物通泰。
而“否卦”则相反,乾上坤下,表示天地不交,万物闭塞。
因此,“泰来否往”意味着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3、谦尊而光:形容谦虚的人会显得更加光彩照人。
出自《周易》中的“谦卦”,卦象为艮上坤下,表示山虽高耸,但能谦逊地处于低位,这种态度显得非常光彩。
4、枯杨生华:形容老树重焕生机,比喻衰朽的老人或家族重现生机。
出自《周易》中的“大过卦”,卦象为巽上乾下,象征着老树新芽,枯杨生华。
5、洗心革面:形容彻底改变过去的不良面貌,重新做人。
出自《周易》中的“坎卦”,卦象为坎上坎下,象征着水险重重,需要洗心革面才能摆脱困境。
6、云行雨施:形容顺应天时规律行事,滋润万物。
出自《周易》
中的“坎卦”和“震卦”,坎为水,震为雷,水雷相薄,云行雨施。
这些成语寓意深远,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哲学思想。
它们至今仍被广泛运用,成为人们口头禅和文章中的常用表达方式。
《周易》中的成语《周易》名列五经之首,可以这样说,周易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发源,中华建筑、音乐、医学、纪年等等,无不与周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孔子读易,韦编三绝,就连《论语》中也多处引用《周易》的辞语,我们生活中许多成语也来自于《周易》:1、否极泰来:物不可以终通,故泰极否来;但物亦不会终否,故否极泰来,这些都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常理。
《周易.否》上九爻辞说:“倾否,先否后喜”。
倾否,有否极泰来,转变于顷刻之际。
上九以阳刚之才,居否卦的终极,能倾覆其时代之否塞,所以不曰“否倾”,而曰“倾否”。
因先必有危亡之惧,通过人的努力而转化,及终得“倾否”之喜。
2、乱极必治:乱极必治之理,见《周易.蛊》。
蛊卦卦辞说:“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
蛊,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
”这就是说,蛊是天下乱而多事,因本卦卦象,下巽上艮,巽顺艮止。
居上位者,如艮之静止而不动作,颓废偷安;居下位者,如巽之卑顺而不敢违杵,因循苟且。
上下彼此懈怠,积弊而致蛊之败坏。
又,本卦卦性,上刚下柔。
上太刚则情不下达,下太柔而情难上达,上下不交所以致蛊。
但天理之常,乱极必治,因败坏而出了事故,不是坐视不理,就可拨乱反正,必须整治一番,才能涉险济难,利泽万物,这就是卦辞所说:“利涉大川,往有事也。
”3、防微杜渐:“防微杜渐”,可参《周易.坤》初六爻辞。
初六爻辞说:“履霜坚冰至。
”这就是说,当我们足下踏着霜的时候,就应想到阴寒已甚,阳气渐消,天气就要逐渐冷到结成坚冰了。
比喻到人事上来,就有“防微杜渐”的意思。
如殷纣之宠爱妲己,咸丰之纵容慈禧,不慎之于始,以致身败国乱。
如孔子在《周易.系辞传》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矣。
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这些都是表示未注意“履霜”的坏信息而加以防止,从而酿成“坚冰至”的祸患,天下之事,大多如此。
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顺之则为祸,当防微杜渐。
易经中的成语1自强不息(《周易•彖传、乾》)2九五之尊(《周易•乾卦》)3群龙无首(《周易•乾用九》)4虎视眈眈(《周易•颐•六四》)5云行雨施(《周易•乾、文言》)6反目成仇(《周易•小畜》)7谦谦君子(《周易•象传•谦》)8日月合璧(《周易参同契》)9立竿见影(《周易参同契》)10正大光明(《周易•离卦》)11物极必反(《否•泰卦义》)12殊途同归(《周易•系辞下》)13否极泰来(《周易•否、泰卦》)14 三阳开泰(《周易•泰卦》)15革故鼎新(《周易•杂卦传》)16文过饰非(《周易•贲卦》)17防微杜渐(《周易•坤卦》)18天地玄黄(《周易•坤卦》)19结绳而治(《周易•系辞传》)20乐天知命(《周易•系辞上》)21洗心革面(《周易•系辞上》)22风雷激荡(《周易•益卦》)23止所当止(《周易•艮卦》)24乱极必治(《周易•蛊卦》)25不速之客(《周易•需卦》)26井冽寒泉(《周易•井卦》)27原始返终(《周易•系辞上》28穷神知化(《周易•系辞下》)29王用三驱(《周易•比卦》)30女先正内(《周易•家人》)31三品之功(《周易•巽卦》)32见几而作(《周易•系辞传》)33勿药有喜(《周易•无妄》)34井泥不食(《周易•井卦》)35以上临下(《周易•临卦》)36不戒不虞(《周易•萃卦》)37鸟焚其巢(《周易•旅卦》)38出入无疾(《周易•复卦》)39设险守国(《周易•坎卦》)40至日闭关(《周易•复卦》)41劳民劝相(《周易•井卦》)42我仇有疾(《周易•鼎卦》)43治历明时(《周易•革卦》) 44居易候命(《周易•困卦》) 45类族辨物(《周易•同人》) 46幽独之贤(《周易•履卦》) 47商兑未宁(《周易•兑卦》) 48枯杨生华(《周易•大过》) 49原始要终(《周易•系辞传》50无妄之灾(《周易•系辞下》) 51介疾有喜(《周易•兑卦》) 52王臣蹇蹇(《周易•蹇卦》) 53飞鸟遗音(《周易•小过》) 54五归一(《周易参同契》)55太和中和(《周易•乾卦》) 56节以制度(《周易•节卦》) 57用晦而明(《周易•明夷卦》) 58龙马出河(《周易•系辞传》) 59申命行事(《周易•巽卦》) 60翰音了天(《周易•中孚》) 61正位凝命(《周易•鼎卦》) 62观国之光(《周易•观卦》) 63守中保大(《周易•丰卦》) 64有戎勿恤(《周易•央卦》) 65舍尔灵龟(《周易•颐卦》) 66朋友讲习(《周易•兑卦》) 67丧羊于易(《周易•大壮卦》68威明相济(《周易•噬嗑》) 69思患预防(《周易•既济》) 70载鬼一车(《周易•睽卦》) 71辨物居方(《周易•未济》)。
《周易》里的成语在中国文化史上,《周易》被尊为“群经之首”、“六艺之源”。
汉语中,有200余条成语源出《周易》。
这些成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精神内涵,也为人们提供了行之有效的为人处世策略。
1、自强不息【出处】《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释义】自强不息的意思是自己要努力向上,永远不懈怠。
深层次的意思是一个人的处境即使再糟糕,但是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可以成就一个强大的自己,若想强大自己,必须坚持,不放弃努力。
2、厚德载物【出处】《周易·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释义】厚德载物提倡的是一种宽容精神,它要求一个人像大地那样厚实宽广,像大地承载万物、生长万物那样,在为人处世方面心胸开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3、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出处】《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释义】上段话实际上形成了两条成语:一条是“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意思是说两个人一条心,力量很大,像锋利的刀剑一样能斩断铜铁,后常以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喻指紧密团结,力量无敌;一条是“金兰之友”,用来形容交情非常深厚的朋友。
4、惩忿窒欲【出处】《周易·损》:“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释义】惩忿窒欲的意思是克制忿怒,抑止嗜欲(嗜欲指肉体感官上追求享受的要求),它强调的是克己与忍让。
5、信及豚鱼【出处】《周易·中孚》:“豚鱼吉,信及豚鱼也。
”【释义】信及豚鱼的意思是对小猪和鱼这样微贱的东西也要讲信用,比喻信用非常好,指出做人要诚实守信。
6、卑以自牧【出处】《周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释义】《周易》上述话中包含两个成语:谦谦君子与卑以自牧。
谦谦君子指谦虚谨慎、能严格要求自己、品格高尚的人;卑以自牧指以谦卑自守,要求人们保持谦虚的态度,提高自身的修养。
7、朝乾夕惕【出处】《周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
与易经有关的成语或典故
1. 青云直上:出自《易经》64卦之一,意为精神骄傲,德行高尚,能在社会中逐渐上升和取得成功。
2. 隐名埋姓:出自《易经》六十四卦之一《复卦》,比喻隐藏身份、埋姓隐名,不张扬自己的能力。
3. 入木三分:出自《易经》六十四卦之一《观卦》,形容描写深入,刻画到位,能够把问题的本质揭示出来。
4. 形影不离:出自《易经》五十九卦之一《渐卦》,比喻互相依赖、密切合作。
5. 知难而进:出自《易经》五十九卦之一《蒙卦》,指看到困难而积极进取,勇往直前。
6. 不破不立:出自《易经》三十九卦之一《解卦》,指在进行改革或创业时,必须先进行破除和颠覆,才能建立新的事物。
7. 金玉满堂:出自《易经》四十二卦之一《益卦》,形容财富充盈,富贵满堂。
8. 变化无穷:出自《易经》六十四卦之一,意指事物在运行发展过程中产生无尽的变化。
9. 前程似锦:出自《易经》六十四卦之一,形容前途光明、前景美好。
10. 结驷连骑:出自《易经》六十四卦之一,《丰卦》中的乾卦,比喻赴宴或信奉的人多到没马接待。
易经成语的出处和解释
易经,又称《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典籍,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
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与智慧,不仅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也在成语中留下了许多精彩的篇章。
以下是几个易经成语的出处和解释:
1. 见微知著
出自《周易·彖传》:“观其所以知著乎天者,以见微而知著,故曰‘见微知著’。
”意为通过观察微小的细节来推测大事,深刻理解大道理。
2. 君子动口不动手
出自《周易·乾卦》:“君子于行,义不辞劳。
动口而不动手,有生人之大德。
”意为高尚的人,尽管劳累不辞辛劳,但在解决问题时,更注重言行之间的协调。
3. 入木三分
出自《周易·系辞下》:“太祖监于天,王道几成。
配上九五,命入于木,是谓仁至,知百害而不为者,民是以鲜能害仁至者,入而不为”,意为刻画或处理事物时,达到了深入骨髓的程度,非常透彻。
4. 知行合一
出自《周易·系辞上》:“知行合一,圣人之道”。
意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解了一件事的道理并能够付诸实践。
5. 心领神会
出自《周易·系辞上》:“必有忧焉,无见大人,乃心领神会”。
意为心灵与神灵相通,能够无需借助外界的言语或行为而互相理解。
易经成语歌颂了人类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过程中的美德和智慧,以及对道德、哲学和宇宙的思考。
这些成语是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重要窗口,也为我们提供了借鉴和思索的机会。
《周易》:[《周易》,是我国古代一部哲学书籍,是成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关于天地万物进行形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乃至精准到能够对事物的以后进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
《周易》的诞生地是此刻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城安阳市。
传奇由周文王所著。
]《本义》:泰极而否(tài jí ér pǐ):词意:指事物进展到必然程度就会向对立面转化,好事会变成坏事。
《大过》:枯杨生稊(kū yáng shēng tí):词意:枯干的杨树又生出了嫩芽。
比喻老夫娶少妻或老年得子。
灭顶之灾(miè dǐng zhī zāi):词意:指被水淹死的灾难。
比喻毁灭性的灾难。
《大有》:遏恶扬善(è è yáng shàn):词意:指阻止、遮掩坏的行为,表扬、崇尚好的行为。
嫉恶扬善(jí è yáng shàn):词意:痛恨坏人坏事,宣扬好人好事。
《大壮》:羝羊触藩(dī yáng chù fān):词意:指公羊用头抵撞篱笆,就会被篱笆把角挂住。
用以比喻进退维谷。
《鼎》:耳聪目明(ěr cōng mù míng):词意:指听觉、视觉都很敏捷机灵。
折足覆餗(zhé zú fù sù):词意:比喻力不胜任,必然败事。
日中那么昃(rì zhōng zé zè):词意:太阳过正午就要向西偏斜。
喻指事物盛极那么衰或到了必然限度就会转向反面。
盈虚消息(yíng xūxiāo xī):词意:指进展转变。
与时消息(yǔ shí xiāo xī):词意:形容依照时局转变,决定生灭,盛衰与进退。
月盈那么食(yuè yíng zé shí):词意:月亮到了最圆的时候就要缺损。
出自周易的成语1. 否极泰来出自:《周易·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象曰:天地不交,否。
”《周易·泰》:“泰,小往大来,吉亨。
象曰:天地交,泰。
”解释:“否”“泰”为卦名。
意思是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就是达到一个关节点,就要向着它的对立面转化,一事物变成另一事物,“否”可以转化为“泰”。
后来便常用“否极泰来”,形容情况从坏转好。
2. 不速之客出自:《周易·需》:“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解释:意思是进入到自己的家中,有事先未请的多位客人到来,主人为了尊重他们,始终都要用美食相待,这也要消耗一定的物资。
后来指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
3. 亢龙有悔出自:《周易·乾》:“亢龙有悔。
”解释:意思是巨大的龙飞得极高,这样肯定会招致灾祸,而后有所悔恨。
后来指居高位的人要戒骄,否则会失败而后悔,也形容倨傲者不免招祸。
4. 履霜坚冰出自:《周易·坤》:“履霜,坚冰至。
”解释:意思是当你踩上薄霜时,就说明即将要感受到坚固而厚实的冰。
后来比喻从事物的小征兆,可以看出其发展的严重后果。
5. 无妄之灾出自:《周易·无妄》:“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
”解释:意思是没有胡作非为却也招来了灾祸,就好比有人把牛系在那儿,被路过的人牵走了,旁边村里的人却遭到了怀疑。
后来指意外的灾祸。
6. 持之以恒出自:《周易·家人》:“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解释:意思是君子应该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说话要有根据和内容,行动要有准则和规矩,不能朝三暮四和半途而废。
后来就是说做事要长久地坚持下去。
7. 突如其来出自:《周易·离》:“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
”解释:意思是不孝顺的孩子被放逐又回来,不孝顺的孩子要判焚烧之刑,死刑或者流放。
原本是借助不孝子违背亲情,脱离家庭,最后落得不好的下场这个比喻,来教育我们做人和做事物都要依附于环境,自然万物要和谐生存。
出自易经的成语
自天佑之、群龙无首、云行雨施、谦谦君子、穷神知化、日月合璧、王用三驱、九五之尊、女先正内、三品之功、见几而作、勿药有喜、反目成仇、止所当止、井泥不食、以上临下、不戒不虞、立竿见影、鸟焚其巢、出入无疾、正大光明、设险守国、至日闭关、乱极必治、劳民劝相、我仇有疾、物极必反、治历明时、居易候命、类族辨物、幽独之贤、商兑未宁、枯杨生华、原始要终、殊途同归、否极泰来、乐天知命、洗心革面、无妄之灾、革故鼎新、介疾有喜、不速之客、王臣蹇蹇、飞鸟遗音、三阳开泰、三五归一、文过饰非、天地玄黄、风雷激荡、井冽寒泉、太和中和、节以制度、用晦而明、龙马出河、申命行事、匪夷所思、击碎唾壶、反目相刑、愚蒙等诮、与时消息、含章可贞、玩物丧志、含章立权、私心自夸、虎尾春冰、无服之丧、隐介藏形、提要钩玄、与民除害、作乐崇德、鼓盆之戚、未明何可、拔十失五、正身明法、刚柔相济、鳃理之患、童蒙求我、可贞可悔、安土敦仁、虎视眈眈、以蒙求益、作室相攸、至于玄远、舍尔灵龟、不药而愈、神道设教、原始要终、非曰无衣、击碎唾壶、笑而不答、求同存异、否极阳回、口是心非、表里相济、虎变龙蒸、进退无恒、无妄之疾、无如之何、或跃在渊、。
《周易》中的成语在中国文化史上,《周易》被尊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几千年来,大到治国安邦,小到家务琐事,人们都习惯于到《周易》中去寻找答案。
《周易》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至深至巨,的确是其它任何一部书都无与伦比的。
据有人统计,在汉语中有两百多条成语源出《周易》,这些成语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蕴涵,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民族思维的基本方式,在帮助人们洞悉宇宙和人生本质规律的同时,也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为人处世策略。
“厚德载物” 的和谐理念坤卦代表大地,代表母仪天下的形象。
《周易·象传·坤》写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经过千百年的传颂,“厚德载物”成为人们熟知的一条成语,它是对和谐理念的经典概括。
其意说人的道德情怀要像大地一样宽广厚实,能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能够容纳宇宙万物,就像大海容纳百川汇流、大地承载万物生长那样。
这是人要与天地万物相和谐的文化理念,今天我们提倡节约资源与能源、保护好生态环境,也可以从这里找到哲学依据。
《周易》主张“天地人合一”,就是人与天地和谐。
人类和其他生物、事物不一样,拥有智慧和复杂的思维能力,因此可以和天地共同形成“三才”。
但人类作为天地(或者说大自然)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结果,必须遵循与效法客观规律,包括自然规律及社会规律,必须做到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和谐。
而且人与人之间也要相互和谐,故有“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这样的成语。
“自强不息” 的拼搏精神乾卦代表父亲或者君王,代表勇猛坚强的阳光之气。
《周易·象传·乾》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其中的“自强不息”已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
它的意思说,自己要努力向上,不断强化自身的力量,且永不停息。
这种精神鼓励人们艰苦拼搏、奋发图强,这是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力量源泉。
《周易·乾卦》还说:“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后来浓缩成“朝乾夕惕” 这条成语,劝导人们在努力拼搏的同时还要勤勉谨慎。
那些出自《周易》的成语
那些出自《周易》的成语周易文摘
《周易》作为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在洞悉宇宙和人生本质规律的同时,还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为人处世策略。
这些策略内容涉及、生存发展等方面,大多以成语的形式流传于后世。
人际交往
《周易》作为一部指导人生实践的生活指南,人际交往自然是它所关注的重要内容。
《周易》中涉及人际交往策略的成语主要有“二人同心,其利断金”、“金兰之友”、“惩忿窒欲”、“厚德载物”、“信及豚鱼”、“卑以自牧”等。
《周易·系辞上》有“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之语。
这段话后来形成了两条成语:一条是“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意思是说两个人一条心,力量很大,像锋利的刀剑能斩断铜铁;一条是“金兰之友”,用来形容交情非常深厚的朋友。
源于《周易·损》“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一语的“惩忿窒欲”,意思是克制忿怒,抑止嗜欲。
它强调的是克己、忍让对于实现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语出《周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的“厚德载物”,提倡的是一种宽容精神,它要求一个人像大地那样厚实宽广,像大地承载万物、生长万物那样,在为人处世方面心胸开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由《周易·中孚》“豚鱼吉,信及豚鱼也”一语而来的“信及豚鱼”,意思是对小猪和鱼这样微贱的东西也讲信用,形容非常讲信用。
语出《周易·谦》中有“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之语的“卑以自牧”,要求人们保持谦虚的态度,提高自身的修养。
由此可见,在人际交往方面,《周易》所提倡的是团结、忍让、宽容、诚信和谦虚的精神。
生存发展
人类究竟应如何生存如何发展,也是《周易》必须回答的问题。
《周易》涉及生存发展策略的成语特别多,主要有“自强不息”、“持之以恒”、“刚柔相济”、“能屈能伸”、“尺蠖之屈”、“龙蛇之蛰”、“藏器待时”、“待时而动”、“见机而作”、“安不忘危”、“防患未然”等。
“自强不息”和“持之以恒”这两条成语分别出自《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周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之语,这两条成语强调的是进取精神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极端重要性。
“刚柔相济”源于《周易·系辞上》“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之语,意思是刚强的与柔和的事物互相调剂补充,使之恰到好处。
这条成语强调的是人们在处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关系时,必须顺应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注重和谐、协调、平衡,努力做到不偏执、不过激,从而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
《周易·系辞下》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
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之语,“能屈能伸”、“尺蠖之屈”和“龙蛇之蛰”这三条成语均源于此。
“能屈能伸”比喻不得志时能忍耐,得志时能施展抱负;“尺蠖之屈”比喻以退求进的策略;“龙蛇之蛰”比喻引退。
“藏器待时”和“待时而动”这两条成语均源于《周易·系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之语。
“藏器待时”是比喻不急于表现才干能力,等待施展的机会;“待时而动”是说等待有利的时机,然后行动。
“见机而作”源于《周易·系辞下》“君子见机而作,不俟终日”一语,意思是看到适当的时机就立刻行动。
“安不忘危”源于《周易·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一语,意思是平安时不要忘记可能出现的危险。
“防患未然”是由《周易·既济》中“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一语变化而来,它所强调的是在祸患还没有发生时就采取防备措施。
《周易》中的上述成语,构成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生存发展策略:“自强不息”和“持
之以恒”的进取精神是成就人生须臾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而“刚柔相济”和“能屈能伸”则是实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大智慧和总原则,在这个总原则指导下,顺境时“见机而作”,逆境时“待时而动”,以及无论什么时间不管什么情况都必须具备“安不忘危”、“防患未然”的忧患意识。
更新完善
与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就是如何加强修养、完善自我的问题。
《周易》成语中,在这方面也有许多精彩之论,主要有“反躬自省”、“改过迁善”、“洗心革面”等。
“反躬自省”源于《周易·蹇》中“君子以反身修德”一语,指的是自我反省。
“改过迁善”源于《周易·益》中“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一语,意思是改正过失,向好的方面转变。
“洗心革面”中的“洗心”出自《周易·系辞上》“圣人以此洗心”之语,“革面”则出自《周易·革》“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之语,这条成语的意思是洗去心上的污秽,改变面目。
这些成语表明,欲求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并改正过失。
探索未知
作为一部指导人生实践的生活指南,《周易》还在如何探索未知方面,提供了许多智慧。
《周易》中,涉及探索未知的成语主要有“触类旁通”、“数往知来”、“履霜之戒”等。
“触类旁通”源于《周易·系辞下》“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之语,意思是接触某事物,掌握了有关知识,可以通晓同类其他事物。
“数往知来”源于《周易·说卦》“数往者顺,知来者逆”之语,意思是可以根据过去推测未来。
“履霜之戒”出自《周易·坤》“履霜,坚冰至”之语,意思是走在霜上就知道结冰的日子要到了,比喻看到眼前的迹象而对可能出现的情况提高警惕。
(周易文摘,湖南邵阳学院宁佐权,来自:风水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