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核抗体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抗核抗体检测及临床意义LLL抗核抗体(ANA)检测是一种用于检测人体血清中是否存在针对细胞核自身抗原的抗体的试验。
该检测主要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但也常用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筛查和辅助诊断。
ANA检测是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的。
在该试验中,人体血清与细胞核自身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然后用荧光标记的二抗检测这些抗体的存在。
正常情况下,储存在细胞核内的抗原是隐蔽的,抗体不会结合。
而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细胞核结构和组成发生了改变,使得抗原暴露在胞质中,即可触发产生ANA抗体。
ANA检测的结果以荧光染色的形式呈阳性或阴性。
阳性结果可以进一步进行亚型检测,包括抗dsDNA(双链脱氧核糖核酸)、抗Sm(Smith)抗体、抗Ro/La抗体等。
这些亚型的检测有助于进一步明确患者是否患有其中一种具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对于SLE患者,ANA检测的阳性率可以高达95%以上。
但需要指出的是,ANA检测并不能单独用于SLE的诊断,因为这种抗体在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一部分非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也可以出现阳性反应。
因此,ANA检测通常作为其他临床病征和实验室检查的辅助诊断指标。
除SLE外,其他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检测到ANA抗体。
例如,系统性硬化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干燥综合征等疾病在临床上也存在ANA阳性的情况。
通过进一步检测抗体亚型,可有助于明确患者患病的特定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
对于临床医生而言,ANA检测的结果常常与患者的病史、体征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来进行诊断。
这些综合信息有助于明确患者是否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并辅助制定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抗核抗体(ANA)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辅助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ANA抗体,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ANA检测的结果仅仅是一个辅助指标,最终诊断应综合考虑病史、体征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
抗核抗体谱检测的临床意义抗核抗体谱检测是一种重要的免疫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人体对自身细胞核成分的免疫反应。
该检测可检测多种抗核抗体,包括ANA(抗核抗体)、dsDNA(双链DNA抗体)、Sm(Sm抗体)、SSA/Ro(Sjögren综合征A/Ro抗体)和SSB/La(Sjögren综合征B/La抗体)等,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早期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类由机体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导致的疾病,如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病、干燥综合征等。
这些疾病早期症状不典型,且病情发展较缓慢,常常导致延误诊断。
抗核抗体谱检测可以早期发现上述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抗体异常,从而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2. 疾病评估和监测:抗核抗体谱检测可用于评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
例如,在红斑狼疮患者中,高滴度的ANA和dsDNA抗体与疾病的活动性和严重程度相关。
通过定期检测抗核抗体水平的变化,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监测疾病进展。
3.辅助诊断其他疾病:除了自身免疫性疾病,抗核抗体谱检测还可用于辅助诊断和鉴别其他疾病,如结缔组织病、肝病、肾脏疾病、甲状腺疾病等。
抗核抗体谱检测可以发现这些疾病患者中存在的抗核抗体异常,有助于快速确定疾病类型和定制相应的治疗方案。
4. 产前筛查:抗核抗体谱检测可用于孕妇产前筛查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和小儿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风险。
抗SSA/Ro和抗SSB/La抗体阳性的孕妇生下的胎儿可能会出现心脏传导阻滞,而抗dsDNA抗体阳性的孕妇可能会生下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婴儿。
早期发现并跟踪这些孕妇的抗核抗体谱异常,有助于预防并管理这些婴儿的疾病。
总之,抗核抗体谱检测在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提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早期诊断、疾病评估和监测,辅助诊断其他疾病,以及进行产前筛查等。
对于患者的个性化治疗和预后评估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未来抗核抗体谱检测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抗核抗体谱检测临床意义抗核抗体(ANA),是包含多种不同临床意义的一系列自身抗体,靶向的抗原包括:DNA、可提取核抗原(ENA)、RNA、核糖核蛋白(RNP)。
主要分为以下:抗DNA抗体(如抗ss-DNA抗体、抗ds-DNA抗体)。
抗组蛋白抗体(AHA):抗H1、抗H2A、抗H2B、H3、抗H4抗体等(药物性狼疮的阳性率达95%以上,常见的药物有肼苯达嗪、异烟肼及氯丙嗪)。
抗非组蛋白抗体:ENA抗体谱(抗Sm抗体、抗RNP 抗体、抗SSA/Ro抗体、抗SSB/La抗体、抗Mi-2抗体、抗Ku抗体、抗Scl-70抗体、抗Jo-1抗体)。
抗核仁抗体:抗PM-Scl抗体、抗Th/To抗体、抗U3-RNP、抗4-6-S-RNA抗体等。
抗其它细胞成分抗体(PCNA)。
何时检测ANA:高验前概率的患者:存在SLE(如光敏性、胸膜炎)、SSc(雷诺现象、皮肤改变)或干燥综合征(Sjögren's disease, SjD,难以解释的眼干口干)的临床证据时,根据ANA结果很容易诊断。
如果患者的症状、体格检查和实验室结果提示有较大或很大概率为以下一种或多种诊断,适合检测ANA:ü关节出现持续性炎症,伴有骨骼及关节疼痛、肿胀、僵硬、活动受限。
早晨起床时关节感觉僵硬,在活动后减轻,称为“晨僵”。
ü肌肉疼痛、红肿、无力,甚至萎缩,做精细动作困难。
ü皮肤出现明显红斑、皮疹,光照后情况加重。
皮肤出现硬化,触觉异常,对温度的感觉出现异常,黏膜处可能出现反复发作的溃疡。
ü全身多器官损伤,出现乏力、发热、虚弱、贫血、血细胞减少、蛋白尿等症状。
如果不加选择地检测ANA,大多数阳性结果可能反映假阳性,还可能干扰医生的正确诊断。
假阳性情况:肺疾病:如特发性肺纤维化、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慢性感染:如寄生虫、结核杆菌感染等;肝病:如活动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等;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骨髓瘤等;其他系统疾病:如器官移植后、终末期肾病、I型糖尿病等。
抗核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摘要实验室的检查对自身免疫诊断是极其重要的,其中抗核抗体常常被用来肯定诊断疾病的条件之一,并且证明抗核抗体与某些疾病的致病机制有关。
抗核抗体(ANA)是泛指一类具有抗各种核成分的抗体,它是一种自身抗体。
关键词抗核抗体分类意义检测方法ANA主要是LgM、LgA、LgD和LgE,它们因致病的不同而分布不同,ANA 可以和不同来源的细胞核起反应,而无器官和种属特异性,它们除存在血清中,也可以存在其他的体液如滑膜液、胸水和尿液中,且可通過胎盘。
ANA的分类及临床意义由于核抗原的不同,有多种不同的ANA。
抗核蛋白抗体:抗核蛋白抗体也称DNA抗体,核抗原是有DNA和组蛋白组成,该核抗原又有不溶性和可溶性两个部分,可分别产生相应的抗体,不溶性DNA抗体通常不完全被DNA或组蛋白所吸收,它是形成LE细胞的因子,可溶性可以存在于各种关节炎患者的滑液中,其相应抗体出现与RA患者的滑膜液中。
抗DNA抗体:抗DNA抗体包括两大类,即抗天然DNA(nDNA)抗体,或称抗双链DNA(dsDNA)抗体及抗变性(dDNA)抗体,或称抗单链(ssDNA)抗体。
前者对SLE患者有较高的特异性,70%~90%活动期待SLE患者该抗体阳性,且效价较高并与疾病病情有关,后者可见于多种疾病中,无特异性。
抗ENA抗体:抗ENA抗体也称抗可提取的核抗原抗体,可以分为提取的核抗原(ENA),此抗原经盐水和磷酸缓冲液处理,易从胞核中提取出来,且不含DNA。
近年研究表明,ENA可分为十几种,这里仅介绍6种主要的ENA及相应的抗体:①抗核糖核蛋白抗体(RNP),RNP抗原对核糖核酸酶敏感,抗RNP抗体多见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且高效价的抗RNA抗体对混合性结缔组织有诊断意义,而低效价的抗RNP抗体可在SLE患者中发现。
②抗Sm抗体:该抗体可与可溶性糖蛋白起反应,抗原系非核酸糖蛋白。
它对Dnase及Rnase不敏感,但经过碘酸盐及胰蛋白酶处理后可被水解。
临床抗核抗体谱诊断临床意义及指标解读抗核抗体抗核抗体(ANA)作为自身免疫病(AID)重要的生物学标志,是临床应用中广泛的、基础的一组自身抗体。
ANA又称抗核酸抗原抗体,是一组对细胞核内的DNA、RNA、蛋白或这些物质的分子复合物产生的自身抗体。
抗核抗体非单一抗体,而是一组具有不同临床意义的自身抗体组合,也可称其为抗核抗体谱,如抗双链DNA抗体、抗Sm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着丝点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等。
ANA对疾病有诊断意义ANA作为AID重要的生物学标志,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症等系统性(非器官特异性)AID患者(表1)。
抗核抗体解读抗核抗体阳性临床意义(1)ANA可见于多种疾病,特别是结缔组织疾病,常作为结缔组织病的诊断、病情判断和疗效观察指标。
(2)在非结缔组织病、感染性疾病或肿瘤中,也可出现ANA阳性;(3)正常人中(特别是老年人)也可出现阳性,健康体检人群中阳性率高达11.27%,但抗体滴度低,并且其常表现为IgM型;(4)ANA也可见于某些AID患者的临床前期。
ANA阳性的意义需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ANA阳性并不能确立某种临床诊断,反之,ANA阴性也不能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存在。
ANA滴度(量值)常见的抗核抗体滴度包括1:100、1:300、1:1000、1:3200,一般认为抗核抗体1:320以上才有临床意义,但若抗核抗体滴度为1:100却同时伴有特异性抗体阳性时,也可认为有临床意义。
由于机体自身正常的免疫应答反应,产生生理性的自身抗体。
因此,ANA滴度(量值)与疾病相关性无明确定论,但ANA滴度(量值)越高与AID的相关性越大。
ANA滴度(量值)与病情没有必然联系,不推荐使用ANA滴度(量值)的变化来反应AID的活动性和疗效反应性。
但对于某些ANA针对靶抗原的特异性自身抗体,如抗ds-DNA抗体滴度可作为SLE疾病活动性的检测指标之一,应定期进行监测。
抗核抗体谱检测的临床意义
抗核抗体谱检测是一种用于检测体内抗核抗体的方法,抗核抗体是一类免疫球蛋白,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生异常产生。
抗核抗体谱检测的临床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抗核抗体谱检测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诊断指标之一。
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常
常有异常产生的抗核抗体。
通过抗核抗体谱检测,可以协助医生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2. 疾病活动性的评估:抗核抗体谱检测的结果可以用于评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活动性。
某些抗核抗体的水平与疾病活动程度相关,如果抗核抗体水平升高,可能意味着疾病活动度增加,提示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3. 预测疾病进展和预后:抗核抗体谱检测结果可以为患者的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某些特定的抗核抗体与特定的疾病类型或预后有关。
例如,抗dsDNA抗体与SLE的肾脏损伤相关,抗
Ro/SSA抗体与婴儿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相关。
通过抗核抗体
谱检测,可以对患者的疾病进展和预后进行更好的预测。
总的来说,抗核抗体谱检测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早期诊断、疾病活动性的评估以及预测疾病进展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但需要强调的是,抗核抗体谱检测结果应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定。
抗核抗体谱的临床意义
抗核抗体(ANA)谱是一种检测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异常活动的方法,通过检测血液中存在的抗核抗体种类和滴度,可以辅助诊断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上,抗核抗体谱的检测对早期发现和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自身免疫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抗核抗体谱在临床上的一些重要意义:
1. 自身免疫疾病诊断:抗核抗体的阳性结果可提示存在自身免疫异常。
不同的抗核抗体种类可以与不同的自身免疫疾病相关联,例如,在SLE患者中,抗核抗体谱中的抗双链DNA抗体(anti-dsDNA)和抗核糖蛋白抗体(anti-Smith antibody)阳性率较高。
2. 疾病活动性评估:在已确诊自身免疫疾病的患者中,抗核抗体滴度的变化可以用于评估疾病的活动程度和预后。
较高的抗核抗体滴度通常与疾病的活动性、病情加重相关。
3. 早期发现和筛查:抗核抗体谱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早期诊断自身免疫疾病,尤其是SLE。
因为SLE的症状和体征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
而且常常缺乏特异性,检测抗核抗体可以为诊断提供重要的线索。
4. 分类和亚型鉴定:抗核抗体谱的检测可以帮助细分不同的自身免
疫疾病,进一步确定疾病的亚型和临床特征。
这对于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非常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抗核抗体谱的阳性结果并不一定表示存在自身免疫疾病,也可能与其他因素(如感染、药物应用等)相关。
因此,在临床上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是十分重要的,以作出准确的诊断。
抗核抗体谱的检测结果应综合临床情况进行解读和判断。
最终的诊断仍应基于临床表现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的综合分析。
检测抗核抗体的临床意义与有效方法-免疫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抗核抗体是抗细胞内所有抗原成分的自身抗体的总称。
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往往伴有特征性的自身抗体谱,而疾病标记性抗体或特异性抗体可诊断和鉴别诊断疾病特性,检测抗核抗体可判断疾病的活动性及预后,观察治疗反应,指导临床治疗。
1 抗核抗体简介顾名思义,抗核抗体(antinuclearantibody,ANA)是一种抗细胞核各种成分的自身抗体,是自身免疫风湿性疾病(autoimmunerheumatic diseases,ARD)诊断中重要的血清学标志物[1,2],其是一组专门针对细胞核内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蛋白质、脂类、酶类及这些物质分子复合物的抗体。
ANA 无器官特异性和种属特异性,大多数属于IgG 类抗体,仅少部分属IgM 和IgA[3].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等学科的不断发展及免疫荧光技术的日益改进,目前对ANA的研究已不再仅仅局限于细胞核成分,其靶抗原的分布已由传统的细胞核拓展到整个细胞,除细胞核外,还包括细胞浆、细胞骨架、细胞周期蛋白等。
根据细胞内靶抗原的理化特性和分布部位,一般可将ANA分为五大类:抗DNA 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非组蛋白抗体、抗核仁抗体和抗其他细胞成分抗体。
每一大类因不同的抗原特性又可分为许多亚类,其命名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以首位被检出该抗体的患者的姓名缩写命名,如抗Sm 抗体、抗Jol 抗体等;有的是按抗体相关疾病的病名命名,如抗PM-Scl 抗体、抗SSA 抗体和抗SSB 抗体等;有的是按抗体的化学组成及特性命名,如抗RNP 抗体、抗DNA 抗体等;有的则是按靶抗原分布位置命名,如抗线粒体抗体、抗高尔基体抗体和抗着丝点抗体等。
2 检测抗核抗体的临床意义对ANA 的认识始于狼疮细胞的发现,而对ANA 研究的兴起和深入则是源于新病种、新技术的不断发现和临床医学的迅猛发展。
抗核抗体(ANA)测定的临床意义来源:hb省人民检验科抗核抗体(ANA)检查是风湿免疫科经常做的一个检查项目,大部分被怀疑风湿病的患者,医生都会给他们开这个检查项目,甚至在一部分健康体检中都会有这个检查项目。
目的就是为风湿病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然而,很多人拿到检查报告,看到ANA阳性的结果(1:100、1:320等),都会不由的开始紧张起来,以为自己一定就是风湿病了。
然而,这并不绝对,还有很多情况可以出现ANA阳性。
什么是抗核抗体ANA?我们都知道,人体的细胞里面有很多成分,包括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等等。
人体有防御外来敌人(如细菌、病毒)的免疫系统,当敌人来临,人体会产生抗体,去对付敌人,这些抗体是对人有益处的,我们称为保护性抗体。
然而,当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一些针对人体自身组织细胞的抗体,我们称之为自身抗体。
如产生针对细胞核的抗体,我们就称之为抗核抗体(ANA)。
这些抗体往往是自身免疫病(如风湿病)的罪魁祸首。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人体不单会产生针对细胞核的抗体,也会产生针对细胞质或细胞器成分的抗体。
所以,现在我们已经把ANA的概念由原来的细胞核,扩展到了整个细胞,一共分为五大类:抗DNA、抗组蛋白、抗非组蛋白、抗核抗体及抗其他细胞成分抗体。
抗核抗体(ANA)强弱以滴度表示,从低到高依次为1:100(有的更小)、1:320...1:1000、1:3200等。
滴度越高,风湿病的可能性越大。
抗核抗体对于风湿病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医生更好的诊断疾病。
然而,抗核抗体阳性,就一定是风湿病了吗?未必,ANA阳性可以有以下几种可能:健康人健康人可以出现ANA阳性,阳性率约3%-19%,抗核抗体在健康人群中会受年龄和性别因素影响,老年人、青春期女性以及更年期女性比例更高。
健康人ANA阳性大多以低滴度为主,如1:100或1:320。
高滴度的较少。
风湿免疫疾病ANA阳性我们确实应该首先考虑风湿免疫疾病。
抗核抗体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099-01
抗核抗体又名抗核因子是泛指一类具有抗各种核成分的抗体。
它是一种自身抗体,是自身免疫病实验室检查的重要项目之一。
自1948年发现红斑性狼疮(le)细胞以来,对抗核抗体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但由于核抗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有关它的免疫特性、检查方法以及临床意义等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
抗核抗体的免疫特性抗核抗体是机体在自稳机理失调情况下产生的一种抗自身
核抗原的抗体,主要存在于igg,也见于igm、iga甚至igd和ige中。
1 抗核抗体的测定原理
将稀释后的待检血清或脑脊液、胸水、腹水等体液标本滴加在含有hep-2细胞和灵长类肝脏的载片反应区上反应,如果被检血清中存在抗细胞抗原成分的抗体,则可以特异性的与抗原基质片
hep-2细胞和灵长类肝脏中的抗原成分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再与兔或羊抗人免疫球蛋白igg荧光素标记抗体反应,然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特异性荧光模型。
2 镜下抗核抗体的核型
2.1 均质型:细胞核均匀着染荧光,有些核仁部位不着色,分裂期细胞染色体可被染色出现荧光。
与均质型相关的自身抗体主要有抗不溶性dnp,抗组蛋白抗体,抗dsdna抗体也可产生均质性。
高滴度均质型主要见于sle患者,低滴度均质型可见于ra、慢性肝
脏疾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或药物诱发的狼疮患者。
2.2 颗粒型(斑点型):细胞核内出现颗粒状荧光,分裂期细胞染色体无荧光显色。
与斑点型相关的自身抗体涉及抗核糖体核蛋白颗粒抗体,如抗sm、抗ru1rnp、抗ssb/la等抗体。
高滴度的斑点型常见于mctd,同时也见于sle、硬皮病、ss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2.3 核周(核膜)型:又称周边型(rim),荧光着色主要显示在细胞核的周边形成荧光环,或在均一的荧光背景上核周边荧光增强;分裂期细胞染色体区出现荧光着色。
相关抗体主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要是抗dsdna抗体。
高滴度的周边型几乎仅见于sle,特别是活动期sle,其他自身免疫疾病很少见周边型,因此周边型对sle的诊断价值极大,且提示病情活动。
2.4 核仁型:荧光着色主要在核仁区,分裂期细胞染色体无荧光着色。
相关抗体是抗核仁特异的低分子量rna,抗rna聚合酶-1、抗u3rnp、抗pm-scl。
核仁型在硬皮病中出现率最高,尤其是高滴度核仁型对诊断硬皮病具有一定特异性,但核仁型也见于雷诺现象者,偶尔也出现于sle。
2.5 着丝点型:处于分裂时相的hep-2细胞为底物可出现依着丝点散在排列的特殊点状圆形,与斑点型的区别是前者核膜消失。
3 临床意义
3.1 sle:约99%(86%~100%)的活动期sle病人ana阳性,其
滴度也常>1∶80,但它的特异性差。
对于未经治疗的疑似患者,多次检查抗核抗体,若结果阴性,应考虑其他疾病的可能。
ana阳性本身不能确诊任何疾病,但ana阳性且伴有特征性狼疮症状则支持狼疮诊断。
ana阴性几乎可除外sle的诊断。
但应注意有5%的sle 病人ana可为阴性,这其中大部分为抗ssa抗体、抗ssb抗体阳性,因为测定ana通常用鼠肝或鼠肾做底物,而这些组织核内含ssa、ssb、jo-1、rrnp抗原相对较少,所以不易测出其相应抗体。
3.2 其他结缔组织病:可见于盘状红斑性狼疮、皮肌炎、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干燥综合征、血管炎等。
在非狼疮性结缔组织病中,ana阳性率为50%,ana作为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的筛选试验必须强调中高滴度。
3.3 正常人:只有少数ana阳性。
一般当血清稀释度1∶4时,男性有3%阳性,女性有7%阳性,而80岁以上健康老年人阳性率可达49%。
3.4 其他疾病:消化系疾病(如慢活肝、溃疡性结肠炎)、造血系统疾病(如巨球蛋白血症、淋巴瘤、特发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恶性贫血)、感染性疾病、原发性肺纤维化、恶性肿瘤、重症肌无力、结核病等。
这类疾病的滴度往往较低。
3.5 药物反应:服用某些药物如普鲁卡因酰胺、三甲双酮、肼苯哒嗪、苯妥英钠、异烟肼、磺胺类、保泰松、对氨基水杨酸等均可出现ana阳性。
但停药后即降至正常水平。
参考文献
[1] 钱戌春,沈大为,孙伶义,等.抗核抗体免疫萤光测定法及其临床意义(附470例临床资料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1980,02
[2] 李顺义,李玉秀,赵俊栓.应用免疫萤光技术检测抗核抗体[j].河北医药,198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