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木工程监测技术(同济大学)

土木工程监测技术(同济大学)

土木工程监测技术(同济大学)
土木工程监测技术(同济大学)

土木工程监测技术
第一章测试技术理论基础
测试技术是测量技术和试验技术的总称。 现代测试技术的主要功用: ●各种参数的测定; ●自动化过程中参数的反馈、调节和自控; ●现场实时检测和监控; ●试验过程中的参数测量和分析。 测试系统应具有的功能: ●将被测对象置于预定状态下; ●对信息进行采集、变换、传输; ●对信号进行必要的分析、处理和判断; ●信号的显示或记录。 现代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 ●高精度、小型化和智能化; ●新型传感器的研制。 一、测试系统的组成 一个测试系统可以由一个或若干个功能单元所组成。 一个功能单元组成的测试系统: 弹簧称;温度计。 多个功能单元组成的测试系统: 直剪试验计算机测试系统(如图 1-1)。

典型的力学测试系统由四大部分组成(如图 1-2): 荷载系统、测量系统、显示与记录系统。
1、荷载系统 荷载系统是使被测对象处于一定的受力状态下,使被测对象(试件)有关的力学量之间 的联系充分显露出来,以便进行有效测量的一种专门系统。 地下工程试验采用的荷载系统有: 液压式、重力式、杠杆式、弹簧式、气压式、等等。 2、测量系统 测量系统由(一次仪表)、中间变换和测量电路(二次仪表)组成。 一次仪表(传感器)把被测量(如力、位移)变成电信号; 二次仪表将信号变换、放大、运算,变成易于处理和记录的信号。 不同的传感器要求与其相匹配的二次仪表。 模拟式仪器中包含有抗干扰和滤波器等电路或器件; 数字式仪器中包含有抗干扰和滤波器等软件。 3、显示和记录系统 它是将信号及其变化过程显示或记录(或存储)下来,是测试系统的输出环节。 数据显示:各种表盘、电子示波器和显示屏; 数据记录:函数记录仪、光线示波器、打印机和绘图仪等; 数据存储:磁带记录仪、磁盘(硬盘、软盘)等,设备来实现,直剪试验计算。机辅 助测试系统中,以微机屏幕、等作为显示记录设备。 二、测试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测试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是经济合理地选择测试系统时所必需明确的。 1、测试系统的精度和误差 精度:测试系统给出的指示值和被测量的真值的接近程度。精度与误差是同一概念的 两种不同表示方法。精度越高,误差越低。通常用测试系统相对误差和引用误差的大 小来表示其精度的高低:

绝对误差
(1-1a)
相对误差
(1-1b)
引用误差
(1-1c)
真值:常用更高精度的仪器测得的值 X0 代替真值(叫约定真值)。 例 1:某压力盒的量程为 1MPa,引用误差 若:测试结果是 0.1MPa,则: 若:测试结果是 0.8MPa,则: 为满量程的 1%, =10%。。 =1.25%。
=0.01MPa, =0.01MPa,
两者绝对误差均为 0.01MPa,相对误差分别为:10%、1.25%。 例 2:某压力盒的量程为 1MPa,相对误差 若:测试结果是 0.1MPa,则: 若:测试结果是 0.8MPa,则: 为 1%, =1%。 =1%。
=0.001MPa, =0.008MPa,
两者相对误差均为 1%,绝对误差分别为 0.001MPa、0.008MPa。 结论: ●绝对误差不能用来衡量不同仪表的质量好坏 如:0.01MPa 与 0.01mm 不能比; ●用引用误差表示仪器的精度,相对误差随被测量值而变 故:应尽量避免仪器在小于三分之一量程内工作。 ●用相对误差表示仪器的精度,绝对误差随被测量值而变 2、稳定性 仪器示值的稳定性的两种指标: 时间上稳定性,以稳定度表示。 仪器外部环境和工作条件变化所引起的示值不稳定性,以各种影响系数表示。 (1)稳定度:由于仪器中随机性变动、周期性变动、漂移等引起的示值变化。一般 用精密度的数值和时间长短同时表示。 例如:s=1.3mv/8h 表示每 8 小时内引起电压的波动为 1.3mV。 (2)环境影响:仪器工作场所的环境条件,诸如室温、大气压、振动等外部状态以 及电源电压、频率和腐蚀气体等因素对仪器精度的影响,统称环境影响,用影响系数 表示。 例如: 温度系数 βr(示值变化/温度变化); 电源电压系数 βu=0.02mA/10%表示电压每变化 10%引起示值变化 0.02mA。

3、测量范围(量程) 测量范围(量程):系统正常工作时所能测量的最大量值范围。 在动态测量时,还需同时考虑仪器的工作频率范围。 4、分辨率 分辩率(灵敏阈):系统可能检测到的被测量的最小变化值。 通常要求测定仪器在零点和 90%满量程点的分辩率。 5、传递特性 传递特性是表示测量系统输入与输出对应关系的性能。 静态测量:不随时间变化(或随时间变化很慢而可以忽略)的量的测量; 动态测量:对随时间而变化的量的测量。 静态传递特性:描述测试系统静态测量输入-输出函数关系的方程、图形、参数; 动态传递特性:描述测试系统动态测量输入-输出函数关系的方程、图形、参数。 作为静态测量的系统,可以不考虑动态传递特性; 作为动态测量的系统,则既要考虑动态传递特性,又要考虑静态传递特性。 1、理想的测试系统: ●输出能精确地反映输入; ●具有确定的输入-输出关系; ●输出与输入成线性关系 ●时不变性。 2、线性系统: 若系统的输入 x(t)和输出 y(t)之间关系可以用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式来表示: (1-2) 式中: 分别是输出 y(t)的各阶导数; 分别是输入 x(t)的各阶导数; 为常数。 说明: 微分方程的常数只与测试系统的特性有关,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信号的输出与输入和信号加入的时间无关,即线性时不变性系统。 在线性系统中的任一环节(如传感器、运算电路等)都可简化为如图 1-3 的方框图。

若用 h(t)表示测试系统的输入量 x(t)与输出量 y(t)的传递关系,则三者之间具有确 定的关系,当已知其中任何两个量,即可求第三个量。 标定:已知 x(t)、y(t),求 h(t); 测试:已知 y(t),h(t),求 x(t)。 1、线性叠加性 若 及 则: (1-3)
式中:c1、c2 为任意常数。 说明: 同时作用于系统的两个任意输入量的线性组合所引起的输出量,等于该两个任意输入 量单独作用于该系统时所引起的输出量的线性组合。 作用: 分析线性系统在复杂输入作用下的总输出时,可以先将复杂输入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 输入分量,求出这些简单输入分量各自对应的输出之后,再求其线性组合,即可求出 其总输出。 2、微分特性 若 则 即系统对输入微分的响应,等同于对原输入响应的微分。 3、积分特性 若 则 , (1-5) , (1-4)
即如果系统的初始条件为零,则系统对输入积分的响应等同于对原输入响应的积分。 例如,已测得某物振动速度的响应函数, 可作计算: 可作计算: ,得位移的响应函数; ,得加速度的响应函数。
4、频率保持特性

若输入为正弦信号 则输出函数必为 (1-6)
即线性系统在稳态时输出的频率恒等于输入的频率,但其幅值和相位均有变化。 若系统中的输出信号存在着其它频率时,则是外界干扰或系统内部的噪声。
§ 测试系统的静态传递特性及其主要参数 3 一、静态方程和标定曲线 当测试系统处于静态测量时,输入量 x 和输出量 y 不随时间而变化,因而输入和输出 的各阶导数等于零,式(1-2)将变成代数方程: (1-7) 上式称为系统的静态传递特性方程(简称静态方程),斜率 S(也称标定因子)是常数。 标定曲线(如图 1-4):反映静态测试系统输入和输出之间实际传递特性的曲线。
标定曲线的求取:以标准量作为输入信号并测出对应的输出,绘制成曲线。也可用统 计法求出标定方程。标准量的精度应较被标定的系统的精度高一个数量级。 说明: ●实际的输出-输入关系曲线并不完全符合理论所要求的理想线性关系; ●需定期标定得到实际使用期的标定曲线,以保证测试结果精确可靠性。 ●对于重要的测试,需在测试前、后都对测试系统进行标定,当前、后的 标定结果的误差在容许的范围内时,才能确定测试结果有效。

二、测试系统的主要静态特性参数 1、灵敏度(如图 1-5a)
对测试系统输入一个变化量 x,就会相应地输出另一个变化量 y,则测试系统的灵敏 度为: ------系统特性曲线的斜率 (1-8)
灵敏度 S=300mV/mm 表示位移变化 1mm 时,输出电压的变化为 300mV。 对于线性系统,灵敏度为定值, 若测试系统的输出和输入的量纲相同,则灵敏度 S 无量纲,常称"放大倍数"。 2、线性度(直线度,如图 1-5b)

线性度:标定曲线与理想直线的接近程度。表示为: (1-9) A 为测试系统的量程; B 为标定曲线与参考理想直线的最大偏差。 理想直线无法获得,通常用参考理想直线代替理想直线。 参考理想直线:反映标定数据的一般趋势而误差绝对值为最小的直线。 取过原点, 与标定曲线间的偏差 B 的均方值最小的拟合直线。 参考理想直线通常求法: 3、回程误差(如图 1-5c)
回程误差:在相同测试条件下和全量程范围 A 内,当输入由小增大和由大减小的行程 中,同一输入值所得到的两个输出值之间的最大差值 hmax 与 A 的比值的百分率,即: (1-10) 回程误差是由滞后现象和系统的不工作区(即死区)引起的。 滞后现象是在磁性材料的磁化过程和材料受力变形的过程中产生。 系统的死区是指输入变化时输出无相应变化的范围,原因:机械摩擦和间隙。
§4 传 感 器 传感器: 将被测物理量直接转换为容易检测、 传输或处理的信号的元件。 也称换能器、 变换器或探头。 传感器的命名: 主题(传感器)前面加四级修饰词: 主要技术指标-特征描述-变换原理-被测量物理量 例如,100mm-------应变式---位移 传感器。 只有第一级修饰词(被测量物理量)不可省略。 传感器的分类: 一般可按被测量物理量、变换原理和能量转换方式分类

按变换原理分类,如:电阻式,钢弦频率式,差动变压器式等; 按被测量物理量分类,如: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等。 一、应力计和应变计 应力计和应变计:其主要区别是测试元件与被测物体的相对刚度的差异。如图 1-6 所示的系统,有:

,则
,是一个应变计;

,则
,是一个应力计。 ,加入弹簧元件后,对系统的受力和变形都有很大的影响,则
上两式中,若
既不能做应力计,也不能做应变计。 力学说明: 应力计:若测试元件比原系统刚硬很多,则外力绝大部分由测试元件承担; 应变计: 若测试元件比原系统柔软很多, 则测试元件对原系统的受力和变形影响很小。 二、电阻式传感器 电阻式传感器按其工作原理可分为: 电阻应变式;电位计式;热电阻式;半导体热能电阻传感器等。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在外力的作用下,弹性元件产生变形,贴在弹性元件 上的应变片产生一定的应变,再转换成电阻,由应变仪中的电桥获得输出信号,读出 读数。 1、测力传感器

拉压力传感器结构,如图 1-7;荷重传感器结构,如图 1-8。
2、位移传感器 双悬臂式位移式(见图 1-9):
弹簧组合式(见图 1-10):

3、液压传感器 液压传感器有膜式、筒式和组合式等,量程:0.1kPa 到 100MPa。 膜式(如图 1-11):在圆心处 εt=εr 并达到最大值:
在边缘处,εt=0,εr 达到最小值:
筒式(如图 1-12):圆筒外壁的切向应变为:

4、压力盒(图 1-13) 5、热电阻温度计(图 1-14) 热电阻温度计:利用某些金属导体或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而变化的特性。

金属导体的电阻和温度的关系为:
式中:Rt、R0 是温度为 t℃和 t0℃时的电阻值; Δt=t-t0 是温度的变化值; α 是温度在 t0~t 之间金属导体平均电阻温度系数。 用途:大型建筑物厚底板温差控制测量等。 线路接法:热电阻本身给出三根引线,如图 1-15a; 给出二根引线的三线制接法,如图 1-15b。
三、电感式传感器

电感式传感器:将被测量的变化转换成自感或互感的变化,引起电路中阻抗的变化, 输出与被测的位移量成比例的电压。 1、单磁路电感传感器 改变气隙厚度(如图 1-16a);
改变通磁气隙面积 S(如图 1-16b); 螺旋管式(可动铁芯式)(如图 1-16c),改变铁芯的有效线圈数。 变磁阻式压力盒(如图 1-17a); 变磁阻式加速度计(如图 1-17b);
2、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 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是互感式电感传感器中最常用的一种。 原理图:如图 1-18a;等效电路图:如图 1-18b;差动变压器的输出电路图:如图 1 -19。

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如图 1-20;差动变压器式测力传感器如图 1-21。

四、钢弦频率式传感器 1、钢弦频率式传感器原理 由钢弦内应力的变化转变为钢弦振动频率的变化:
式中:f 为钢弦振动频率; L 是钢弦长度; ρ 是钢弦的密度; σ 是钢弦所受的张拉应力。 以压力盒为例,钢弦上产生的张拉应力由外来压力 P 引起:
式中:f 是压力盒受压后钢弦的频率; f0 是压力盒未受压时钢弦的频率; P 压力盒底部薄膜所受的压力。 钢弦频率式传感器的特点: 优点:结构简单,结果稳定,受温湿影响小,可做长期观测; 缺点:体积大,不能用于动态测试。 2、钢弦频率式传感器的种类 土压力盒:见图 1-22;

钢筋应力计:见图 1-23;表面应变计:见图 1-24;孔隙水压力计:见图 1-25;

位移计:见图 1-26。

3、频率仪 频率仪的组成:放大器、示波管、振荡器和激发电路等 原理:见图 1-27; 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频率测量范围:500~5000Hz; 测量精度:, 分辨率:0.1Hz; 灵敏度:接收信号 300V,持续时间 500ms。
五、传感器选择的原则 传感器量程确定的途径: ●查阅工程设计图纸、设计计算书和有关说明; ●根据已有的理论估算; ●由相似工程类比。 传感器的量程一般应确定为被测物理量预计最大值的 3 倍。 对传感器的基本要求: ●输出与输入之间成比例关系,直线性好,灵敏度高; ●滞后、漂移误差小; ●不因其接入而使测试对象受到影响; ●抗干扰能量强,即受被测量之外的量的影响小; ●重复性好,有互换性; ●抗腐蚀性好,能长期使用; ●容易维修和校准。 六、传感器与介质的的匹配 当传感器埋入介质中时,由于它与介质的变形特性不同,会引起介质中应力的重新分 布。这样,作用在传感器上的应力与未放入传感器时该点的应力是不相同的,这种情 况称为不匹配。 静力完全匹配条件是传感器与介质的弹性模量 E 和泊松比 μ 相等; 如静力问题要考虑体积力时,则还须密度 ρ 相等。 动力完全匹配条件是传感器与介质的弹性模量 E、泊松比 μ 和密度 ρ 相等。 在波动力学中,只有当传感器与介质的动力刚度相等时,才不会产生波的反射;(介 质的动力刚度是其密度与波速的乘积,而波速只与 ρ、E、μ 有关)。 压力盒在满足下列条件时,其匹配在允许的范围内: ●压力盒厚度与直径之比应满足:H/D≤0.1~0.2;

●压力盒直径 D 要大于土体最大颗粒直径 50 倍; ●传感器与介质等效变形模量之比应满足:Eg/Es≥5~10; ●带油腔的压力盒,其感受面积与全面积之比 Ag/A0 应小于 0.64~1; ●泊松比不匹配引起的误差可忽略不计; ●当进行动态测试时,动力匹配条件是: ▲压力盒最低自振频率为应力波最高频率的 3~5 倍; ▲压力盒的直径必须远远小于应力波的波长; ▲压力盒的质量与它所取代的介质的质量相等。 七、仪器和传感器的标定 标定(率定):通过试验建立传感器输入量与输出量之间的关系。 标定曲线:试验求得的传感器输入量与输出量之间的关系曲线(输出特性曲线)。 标定方法:利用已知的标准值输入到待标定的传感器中,传感器得到相应的输出量, 将输出量与输入的标准量绘制成曲线即得标定曲线。 荷重、应力、压力传感器等的静标定方法是利用压力试验机进行标定; 它们更精确的标定则是在压力试验机上用专门的荷载标定器标定; 位移传感器的标定则是采用标准量块或位移标定器。 按传感器的种类和使用情况不同,其标定方法也不同。 标定要求: ●标定应该在与其使用条件相似的状态下进行; ●增加重复标定的次数,以提高测试精度。 ●传感器需定期标定,一般以一年为期; ●对重要的试验,需在试验前后的标定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大楼调研.docx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大楼调研 ●建筑概况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大楼占地面积为2484平方米,建 筑面积为14920平方米。该楼地上8层,地下1层。主设计 师:钱峰。(右图为总平面图) ●平面主要功能 一层平面主要是一个展览大厅,一个报告厅,以及一些 办公室;二层平面与一层平面相类似,有一个室内平台供研 究生交流与学习,其余都是一些班级与办公室。从三层以上, 平面面积减小,主要是教师办公用地以及实验室。而在六楼的走道内,有摆设了较多的展板以供大家学习。四层以上都设置了过道,使得主楼与副楼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地下一 层则有些模型展示以及办公室。一层楼架空,其下是一个停车场。 逃生楼梯东西两侧各一个,中间也设置了个较大的逃生楼梯。(以下三张分别是一层、二层与四层平面图) ●结构体系 木土工程学院大楼设计中采用了钢框架与混凝土体墙体相结合的结构体系。它具有承载强度高、抗震性能好等优点。 钢结构的采用往往与它所相关的一系列技术紧密结合它是一项综合性要求高,集钢结构,建筑节能、保温、建筑防火、建筑隔声、新型建筑、设施施工于一体的集成化技术。该楼采用了暴露框架与金属波形外墙挂扳组合的方法,例如在处理钢框架与外墙的关系上,暴露的钢结构框架很好地将结构体系展示出来,体现出现代建筑的高效、简练和工业化的特征 。而金属波形外墙挂扳由于可以由厂家负责加工切制完成,到现场安装,因此大大减低了施工难度,加快了施工进度,同时使外立面增强了一种材质肌理的变化,在阳光的照射下 显得更加生动。此外土木工程学院大楼的钢结构构件与节点除了起到结构体系的作用之外,还直接地作为室内装饰的元素展现在大家面前,例如入口大厅内顶棚的钢结构、钢柱以及一些钢结构联系构件与结点都与室内装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很好地诠释了钢结构体系的特征。就钢结构框架简化该楼结构体系,其结构类似于。横 向和纵向梁与柱之间均做成刚性连接,组成一空间刚架, 即横向和纵向都是刚架。其中纵向柱距比横向柱距(跨度) 小, 楼层垂直荷载主要传给横向刚架。这样横向刚架承受垂直 荷载和纵向水平荷载,而纵向刚架则仅承受较小的垂直荷 载和纵向水平荷载。这样使得刚架中刚度较小的横向刚架 得到加强。刚架中的梁主要是受弯构件,轴力较小;柱则 是压力和弯矩都很大的压弯构件。(有图为结构示意图)

土木工程试验

姓名:_周霖_______________ 报名编号:_151288214475_ 学习中心:____ 大连理工大学______ 层次: _________ 高起专__________ (高起专或专升本) 专业:_建筑工程技术_____________ 实验目的:「、学习水泥性质检验方法;_2、熟悉水泥的主要技术性质;_3、检验水泥是否合格。 、实验内容: 第1部分: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测定 实验仪器、设备:水泥净浆搅拌机(符合GB3350.8要求);维卡仪;净浆标准 稠度测定仪(代用法);凝结时间测定仪;圆台试模;初凝时间试针;终凝时间试 针;水泥湿气养护箱;天平,量筒;其他工具;小刀、小铲、秒表等。 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 (1)实验原水泥标准稠度净浆对标准试杆(或试锥)的沉入具有一定阻力。 通过实验不同含水量水泥净浆的穿透性,—以确定水泥标准稠度净浆中所需加入的 水量。 本实验采用代用法测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并采用不变用水量法,量取拌用水 2、水泥凝结时间测定 (1)实验原凝结时间以试针沉入水泥标准稠度净浆至一定深度所需的时间 表示。

(2)实验数据及结果 第2部分:水泥胶砂强度检验 1、实验依据:GB17671 —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 2、实验仪器、设备:—行量试胶砂搅拌机;振实台;水泥抗折强度试验机;水泥_ 抗压强度试验机;专用夹具;试模;大小括料器,金属括平尺;养护箱、养护池;天平,量筒。 3、实验数据及结果 水泥检验项目合格性评定: (1)水泥的凝结时间是否符合要求,是如何判定的? —答:水泥的凝结时间符合要求。依据GB157-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对P.042.5 水泥的技术要求:凝结时间:初凝时间不早于45分钟,该实验初凝时间为140.2 分钟,终凝时间不迟于600分钟,该试验终凝时间为203.22分钟,所以符合要 求。 (2)水泥胶砂强度是否符合要求,是如何判定的?

同济大学土木学院结构工程考研经验.

同济的土木考材料力学加结构力学,复习之前先到同济的官网上把考纲下下来,打印出来。官方说法是材力7结力3,其实个人觉得应该是6比4或者5比5的样子。材力如果是张英世老师教的话,大家基础应该还不错,问题不大。复习方法是先在图书馆借本同济的指定教材,同时借本材力的辅导书,用过一本西安交大的辅导书,觉得不错,一本同济的习题集,稍稍偏难。看完一章就做辅导书上的习题,书后的习题就不用做了,因为没有解析。做题不用钻牛角尖,很难很怪的题就不要做了,要做有普遍意义的题。关键是要学习一般的解题思路,常用的公式熟记。看完书做完辅导书就做同达和求进的辅导班的资料以及真题,这两份资料实际上才是最重要的。 总而言之材力问题不大,大家这样复习然后做历年真题和辅导班的资料,如果感觉做起来问题不大就可以了。做材力还有一个诀窍,先把所有的式子都用字母表示,然后进行运算,最后的结果尽量先用字母表示,总而言之就是能不代数字就不代数字,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运算量,提高准确率。 结力才是大家考研路上最大的拦路虎,大家的结力需要从头学起。虽然材力所占的比重比结力大,但实际上在大家在结力上所花的时间会远远大于花在材力上的时间,大约3到4倍的样子。先说说我复习结力的过程吧,最开始复习结力时怎么都找不到感觉,看过觉得啥都没看懂,所以就一直放着,想等他们只考结力的人看完了给我讲,结果发现他们进度也很慢,大概还有三个月的时间觉得不能再拖了,于是放下其他所有科目一心看结力,大概看了一周左右的时间终于找到了感觉,当时真觉得是顿悟了,然后再往后面看都觉得霍然开朗了。大家首先看同济的指导教材,朱慈勉编的两本结构力学,看懂前面的概念和例题,后面的习题不用做了,因为没解析,同时借本结力的参考书,做后面的习题。结力的参考书用了很多本,都是在图书馆借的,也说不出哪本好哪本坏。做完这些之后就做辅导班的资料和历年真题,这两份资料非常重要,做个三遍左右吧。其实像数学和材力结力这种课关键还是在于多做,不要以为题海战术就一定很笨,当然多并不是蜻蜓点水般这个资料也做那个资料也做,泛泛的多,而是要把重要的资料做得精做得熟做得透,自然知识点就会掌握的很牢固,解题技巧,速度和准确度也在做题的过程中培养起来了。

土木工程试验

1.结构试验按实验目的、对象、荷载性质、实验场所、以及实验持续时间可将结构试验分为哪几类? 答:结构试验按试验的目的、对象,荷载性质、试验场所以及试验持续时间可将结构分为生产检验性试验和科学研究性试验,真型试验与模型试验;静力试验与动力试验;短期荷载试验与长期荷载试验。 简述结构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答:1)真实模拟结构所处的环境和结构所受的荷载2)消除次要因素的影响,3)把结构反应视为随机变量4)合理选择试验参数5)统一测试方法与评价标准6)降低试验成本提高实验效率 3.为了满足加载和测量要求,试件设计和制作应进行哪些构造处理? 1.对于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试件,在集中荷载作用点和支座部位预埋钢板,防止局部破坏 2.对于砌体受压试件,上下表面的平整度都不能满足直接承压要求,一般将砌体砌筑在预制的钢筋混凝土垫块上,上表面采用坐浆的方法安装承受荷载作用的垫块,使作用力均匀的传到砌体上。 3.钢结构试件由热轧型钢、焊接型钢或其他薄壁杆件组成。一般在杆件的端部应焊接钢板以便传力,在钢结构节点试验中,还应在杆件端部焊接铰链。 4.为测量混凝土内部应变、钢筋应变或温度,需要在浇灌混凝土之前预埋应变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应有可靠的防护措施,避免浇灌混凝土时被破坏。 4.电阻应变片对粘贴工艺有哪些要求?如何检测电阻应变片的粘贴质量? 答:(1) 1_侧点基底平整、清洁、干燥,2_粘结剂的电绝缘性、化学稳定性和工作性都良好,以及蠕变小,粘贴强度高,温度影响小;3_同一组应变计规格型号应相同;4_粗贴牢固、方位准确、不含气泡;5_应变计粘贴完成后,用万用表再次检侧应变计的阻值; (2) 1_粘贴完毕后,用万用表再次检测应变计的阻值.2.用摇表检测应变计与被测结构间的绝缘电阻。该电阻应大于20M欧姆以上。 5.简述结构试验中活动和固定铰支座的特性和实现方案(要求画出铰支座的形式和构造示意图)。 可动铰支座:垂直方向不能移动,可以转动,可以沿水平方向移动。 固定铰支座:可以转动,水平、垂直方向不能移动。 6.简述超声回弹法的基本原理和优点。 超声回弹法是以超声波在建筑结构和构件混凝土内部传播的速度和混凝土表面的回弹值两项测试指标,综合推定结构和构件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一种无损检测方法。超声回弹法的优点是:它的测试结果既反映结构和构件混凝土内部的强度,又反映结构和构件混凝土表面的强度。而且超声法和回弹法检测结构和构件混凝土强度的测量值又可以互相补偿,消除某些因素的影响。 7.结构抗震实验有什么特点?根据《结构抗震实验方法规程》的规定,结构抗震实验加载制度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结构抗震实验的特点:荷载作用反复,结构变形很大。基本原则:1、试验结果应能够反映被试验结构的主要特征状态,得到特征点的试验数据。2、试验过程中,应保持反复加载的连续性和均匀性,加载速度、卸载速度和反向加载速度应一致。3、试验应采用荷载-变形控制的加载制度。4.施加反复荷载的次数可根据试验目的确定。 8.影响混凝土强度和超声波传播速度间的定量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因素有:骨料的品种;粒径的大小;水泥的品种;用水量和水灰比;混凝土的龄期;

《土木工程实验(一)》实验报告

姓名:肖龙 报名编号:T0759202101411509000002 学习中心:福建省厦门电子职业中专学校奥鹏学习中心[25] 层次:高起专 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实验一:水泥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水泥性质检验方法; 2、熟悉水泥的主要技术性质; 3、检验水泥是否合格。 二、实验内容: 第1部分: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测定 实验仪器、设备:水泥净浆搅拌机(符合GB3350.8要求);维卡仪;净浆标准稠度测定仪;凝结时间测定仪;圆台试模;初凝时间试针;终凝时间试针;水泥湿气养护箱;天平,量筒;其他工具:小刀、小铲。 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 (1)实验原理:水泥标准稠度净浆对标准试杆(或试锥)的沉入具有一定阻力。通过试验不同含水量水泥净浆的穿透性,以确定水泥标准稠度净浆中所需加入的水量。 本实验采用代用法测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并采用不变用水量法,量取拌用水142.5ml,根据实验结果换算得出最终标准稠度用水量。 (2)实验数据及结果

2、水泥凝结时间测定 (1)实验原理:凝结时间以试针沉入水泥标准稠度净浆至一定深度所需的时间表示。 (2)实验数据及结果 第2部分:水泥胶砂强度检验 1、实验依据: GB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 2、实验仪器、设备:行量式胶砂搅拌机;振实台;水泥抗折强度试验机;水泥抗压强度试验机;专用夹具;试模;大小括料器,金属刮平尺;养护箱、养护池;天平,量筒。 3、实验数据及结果 水泥检验项目合格性评定:

(1)水泥的凝结时间是否符合要求,是如何判定的? 答:水泥的凝结时间符合要求。依据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对P.042.5水泥的技术要求:凝结时间:初凝时间不早于45分钟,该试验初凝时间为140.2分钟,终凝时间不迟于600分钟,该试验终凝时间为203.22分钟,所以符合要求。 (2)水泥胶砂强度是否符合要求,是如何判定的? 答:符合要求。依据胶砂强度:28天抗折强度9.28≥6.5、抗压强度51.15≥42.5(实验数据结果不小于以下表中数据)。 实验二:土的压缩试验 一、实验目的:通过土的压缩实验得到试样在侧限与轴向排水条件下的孔隙比与压力的关系,即压缩曲线——e~p曲线,并以此计算土的压缩系数a1-2,判断土的压缩性,为土的沉降变形计算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 1、计算公式 (1 + W0)Gs Pw (1)试样初始孔隙比:e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 P0 (2)各级压力下试样固结变形稳定后的孔隙比: (1 + e0) e i = e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hi h0 e1 –e2 △ e (3)土的压缩系数:a1-2 = _______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2–p1 △ p

同济大学 土木工程施工学 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全)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施工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 1、土的工程性质(重点掌握土的可松性) 2、场地标高计算的一般方法、最佳设计平面的定义 3、土方调配的目的,用“表上作业法”进行土方调配并计算土方运输量(能叙述“表上作业法”的步骤并进行计算) 4、土方边坡坡度的表示方法,影响边坡稳定的主要因素 5、常见基坑支护结构的形式(能对各支护结构形式名词解释) 6、板桩工程事故的原因 7、用相当梁法计算嵌固支承单支点板桩(能叙述步骤并计算) 8、钢板桩的打桩方法 9、降水的方法(对常用的降水方法能进行名词解释) 10、井点降水的作用 11、流沙现象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12、轻型井点系统设计计算,进行高程布置和平面布置并能计算井点系统的涌水量(复杂的公式题目会给出) 13、主要的挖土机械 14、填土的压实方法及适用范围,影响填土压实的因素,压实系数的概念 15、桩基础按不同施工方法的分类 16、预制桩沉桩顺序 17、预制桩预制、运输、堆放工艺要求 18、预制桩的沉桩工艺 19、钻孔灌注桩成桩过程中泥浆的作用,泥浆护壁的原理,泥浆循环的不同方式 20、灌注桩的成桩工艺 21、深层搅拌法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工艺 22、钢筋连接方法 23、大模板、爬升模板和滑升模板的定义、施工工艺 24、模板设计的荷载计算及组合 25、混凝土拌合物运输的基本要求,泵送混凝土工艺队混凝土配合比的要求 26、混凝土正确留置施工缝,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时的处理措施 27、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机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浇筑方案 28、混凝土养护和冬期施工 29、先张法‘夹具的自锁和自锚能力,先张法预应力筋的张拉程序 30、后张法孔道留设方法,后张法预应力筋的张拉工艺 31、砖墙砌筑工序,砌筑质量要求 32、常用的脚手架类型及基本构造 33、锚碇的稳定性计算 34、常用的起重机械 35、桩的吊装工艺,屋架的吊装 36、大型结构安装方法 37、流水施工参数(名词解释) 38、流水施工的分类,成倍节拍流水的组织,非节奏流水的组织及允许偏差范围的确定 39、双代号网络图绘制,计算时间参数,确定关键线路

#土木工程常见实验和要求

实验要求 一、实验目的 《建筑材料》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专业基础课程。除应对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外,还需通过实验这一实践性教学环节,让学生到实验室进行现场操作,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进行质量检测和控制的能力。 二、实验要求: 1.实施试验的能力 (1)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作风、严谨的方法进行试验。 (2)明确各项试验的目的和实验的原理,选择正确的试验方法。 (3)按试验规程的要求进行试验操作。 (4)在试验课前应进行预习,准备好记录表格,试验数据的记录。 (5)试验数据的处理,试验结果的分析和评定; (6)试验报告的编写; 2.实验时要集中思想,认真地听指导教师讲解,仔细观察,如实地记录各种实验数据,积极思考分析,不得马虎从事。不得抄袭他人的实验记录。努力培养独立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 3.爱护仪器、工具,节约水、电、实验材料,凡损坏仪器工具等,并视具体情节,按章进行处理。 4.实验室内必须保持安静,不准吵闹、打逗,不准高声谈笑,不准吸烟,不准随地吐痰,不准乱抛纸屑杂物,不准随意摆弄和本次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5.实验结束后,学生应整理好实验室仪器设备,做好清洁工作,经指导教师或实验人员检查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建筑材料试验 建筑材料试验是建筑材料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重要过程。通过试验预期达到三个目的:一是熟悉、验证、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二是了解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掌握所学建筑材料的试验方法;三是可让学生更深刻地掌握各种材料的技术性能,对常用的材料具有独立进行质量检验的能力。 试验内容包括材料的基本性质、水泥、混凝土用集料、混凝土、建筑钢材、建筑砂浆、砌墙砖、石油沥青等主要试验。 一、水泥的基本性质试验 1.1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 1.试验目的通过试验测定水泥净浆达到水泥标准稠度(统一规定的浆体可塑性)时的用水量,作为水泥凝结时间、安定性试验用水量之一;掌握GB1346—89及GB1346—200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并熟悉其性能。 2.主要仪器设备 (1)水泥净浆搅拌机 (2)标准法维卡仪 (3)天平 (4)量筒 3.试验方法及步骤 (1)标准法 1)试验前检查仪器金属棒应能自由滑动,搅拌机运转正常等。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优秀混凝土试验报告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实验报告书 学号: 姓名: 任课老师: 实验老师:林峰 实验组别: A6

梁斜拉QC1实验报告 一、试验原始资料的整理 1、试验对象的考察与检查 件尺寸(矩形截面):b×h×l=119×202×1800mm; 构件净跨度:150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C20; 纵向受拉钢筋的种类:HRB335; 箍筋的种类:HPB300; 纵向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15mm; 试件表面刷白,绘制50mm*50mm的网格。 2、材料的力学性能试验结果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数据 试验内容:混凝土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 试件编号 试件尺寸 (mm)试件破坏荷载 (kN) 试件承压面积 (mm2) 强度评定 (MPa) 1100×99×100184990018.586 2100×99×100194990019.596 3100×99×100188990018.990 平均19.057试验内容:混凝土棱柱体试块轴心抗压强度 试件编号 试件尺寸 (mm)试件破坏荷载 (kN) 试件承压面积 (mm2) 强度评定 (MPa) 199×100×298124990012.525 299×100×298132990013.333 399×100×313108990010.909 平均12.256 =18.1MPa= 11.6MPa 钢筋拉伸试验数据

钢筋Φ4Φ6Φ8Φ10Φ12Φ14Φ18Φ22 (M Pa)316.94 6 302.2449 222.4077 466.1718 398.4823 422.1161 408.3805 492.927 (M Pa)372.21 2 474.8413 170.7887 677.7483 557.2487 656.7253 614.0465 676.213 3、试验计划与方案及实施过程中的一切变动情况记录 3.1梁受弯性能概述 根据梁正截面受弯破坏过程及破坏形态,可将梁分为适筋梁、超筋梁和少筋梁三种类型。下面以纯弯段内只配置纵向受拉钢筋的截面为例,说明这三种破坏模式[7]。 a)适筋梁的受弯破坏过程 b)超筋梁的受弯破坏过程 c)少筋梁的受弯破坏过程 3.2试验目的和要求 a)参加并完成规定的实验项目内容,理解和掌握钢筋混凝土适筋梁受弯实验的实验方 法和实验结果,通过实践掌握试件的设计、实验结果整理的方法。 b)写出实验报告。在此过程中,加深对混凝土适筋梁受弯性能的理解。 3.3试件设计和制作 (1)试件设计的依据 根据剪跨比 和弯剪区箍筋配筋量的调整,可将试件设计为剪压、斜压和斜拉破坏。 进行试件设计时,应保证梁受弯极限荷载的预估值比剪极限荷载预估值大。 (2)试件的主要参数 件尺寸(矩形截面):b×h×l=120×200×1800mm; 构件净跨度:150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C20; 纵向受拉钢筋的种类:HRB335; 箍筋的种类:HPB300; 纵向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15mm; 试件的配筋情况见表3.3.1和图3.3.1; 试件 编号试件特征配筋情况 加载位置 b(mm) 预估受剪 极限荷载 预估受弯 极限荷载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施工题库概论

《土木工程施工》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自然状态下的土,经过开挖后,其体积因松散而增大,以后虽经回填压实,仍不能恢复,分别用最初可松性系数K s和最终可松性系数表示K s’。 2、满足规划、生产工艺及运输、排水及最高洪水位等要求;场地内土方挖填平衡且土方量最小的设计平面,称为最佳设计平面。 3、混凝土的自然养护是在平均气温高于+5℃的条件下于一定时间内使混凝土保持湿润状态。 4、每一施工过程在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工程量叫流水强度,又称流水能力或生产能力。 5、关键线路是线路上总的工作持续时间最长的线路或自始至终全部由关键工作组成的线路。 二、问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预制打入桩施工质量控制主要有: (1)桩的垂直偏差:控制在1%之内 (2)平面位置的允许偏差: 单排或双排桩的条形桩基,垂直于条形桩基纵轴线方向为100mm,平行于条形桩基纵轴线方向为150mm; 桩数为1~3根桩基中的桩为100mm; 桩数为4~16根桩基中的桩为1/3桩径或1/3边长; 桩数大于16根桩基中的桩最外边的桩为1/3桩径或1/3边长,中间桩为1/2桩径或边长。(3)沉桩的控制: 对于桩尖位于坚硬土层的端承型桩,以贯入度控制为主,桩尖进入持力层深度标高可作参考;桩尖位于软土层的摩擦型桩,应以桩尖设计标高控制为主,贯入度可作参考。 (4)其他: 桩顶、桩身是否打坏以及对周围环境有无造成严重危害。 2、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初期因水化热使其内部温度显著升高,而表面散热较快,这样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而表面产生拉应力,如温差过大则易于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纹。浇筑后期混凝土内部逐渐散热冷却产生收缩时,由于受到基底或已浇筑的混凝土的约束,接触处将产生很大的剪应力,在混凝土正截面形成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当时龄期的极限抗拉强度时,便会产生裂缝,甚至会贯穿整个混凝土断面。 3、砌筑工程质量的基本要求是:横平竖直、砂浆饱满、灰缝均匀、上下错缝、内外搭砌、接槎牢固。 4、多层迭浇屋架预应力张拉时预应力损失的补偿方法: (1)钢筋松弛引起的应力损失,采用张拉程序控制: 0 →105%σcon →σc on 或0 →103%σcon (2)对分批行张拉钢筋要考虑后批预应力筋张拉时产生的混凝土弹性压缩,会对先批张拉的预应力筋的张拉应力产生影响。为此先批张拉的预应力筋的张拉应力应增加αEσpc: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课群方向)本科生培养计划

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课群方向) 本科生培养计划 一、学制 本科学制为四年。学生可根据自身发展需求,选择进行后续"+M"阶段的研究生阶段学习。后续阶段培养方案详见《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面向未来国家建设需要,适应未来科技进步,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相关原理和知识,获得工程师良好训练,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宽厚、实践能力突出,能胜任一般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也可以从事投资与开发、金融与保险等工作,具有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基本要求 应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工程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应具有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团结全作的团队意识和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应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愿意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服务。 应扎实地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土木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在土木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等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的能力。应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熟悉土木工程相关的投资与开发、金融与保险等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四、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经过本科四年培养,学生应在"知识、能力、人格"方面具有以下基本要求。 (一)拥有科学、技术、职业以及社会经济方面的基本知识 1.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包括: (1)经济学、哲学和历史等社会科学知识; (2)社会、经济和自然界的可持续发展知识; (3)法律法规、金融投资方面的公共政策和管理知识。 2. 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包括: (1)掌握作为工程基础的高等数学和工程数学;

大工16春《土木工程实验(一)》实验报告及要求答案

姓名: 报名编号: 学习中心:辽宁盖州市委员会党校奥鹏学习中心[23] 层次:高起专 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实验一:水泥实验 一、实验目的:(1)学习水泥性质检验方法;(2)熟悉水泥的主要技术性质;(3)检验水泥是否合格。 二、实验内容: 第1部分: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测定 实验仪器、设备:(1)水泥净浆搅拌机:符合GB3350.8的要求。(2)维卡仪、净浆标准稠度测定仪(代用法)(3)凝结时间测定仪:符合GB3350.6的要求(4)圆台试模;(5)初凝时间试针和终凝时间试针;(6)湿汽养护箱:应能使温度控制在20±1℃,湿度大于90%。(7)天平:能准确称量至1g。(8)量水器(量筒):最小刻度为0.1m1,精度1%。(9)小刀、小铲、秒表等。 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 (1)实验原理:水泥标准稠度净浆对标准试杆(或试锥)的沉入具有一定阻力。通过试验不同含水量水泥净浆的穿透性,以确定水泥标准稠度净浆中所需加入的水量。 (2)实验数据及结果 2、水泥凝结时间测定 (1)实验原理:凝结时间以试针沉入水泥标准稠度净浆至一定深度所需的时间表示。 (2)实验数据及结果

第2部分:水泥胶砂强度检验 1、实验依据:GB17671-1999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 2、实验仪器、设备:(1)行星式胶砂搅拌机;(2)振实台;(3)水泥抗折强度试验机;(4)水泥抗压试验机;(5)专用夹具;(6)水泥胶砂标准试模;(7)大小播料器、金属刮平直尺;(8)养护箱、养护池;(9)天平(精度1g、量筒(精度1ml) 。 3、实验数据及结果 水泥检验项目合格性评定: (1)水泥的凝结时间是否符合要求,是如何判定的? 答:试件在湿汽养护箱中养护至加水后30min时进行第一次测定。测定时,从湿汽养护箱中取出圆模放到试针下,使试针与净浆面接触,拧紧螺丝1~2s后突然放松,试针垂直自由沉入净浆,观察试针停止下沉时指针读数。当试针沉至距底板2~3mm时,即为水泥达到初凝状态;当下沉不超过1~0.5mm时为水泥达到终凝状态。由开始加水至初凝、终凝状态的时间分别为该水泥的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用小时(h)和分(min)来表示。测定时应注意,在最初测定的操作时应轻轻扶持金属棒,使其徐徐下降以防试针撞弯,但结果以自由下落为准;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试针贯入的位置至少要距圆模内壁l0mm。临近初凝时,每隔5min测定一次,临近终凝时每隔l5min测定一次,到达初凝或终凝状态时应立即重复测一次,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教学大纲

2010年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附件一:教学安排 课程性质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考试学期学分学时上机时数实验时数A1 002016 形势与政策(1) 1 0.5 1 0 0 A1 031106 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上) 1 2 2 0 0 A1 07037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 2 2 0 0 A1 100100 大学计算机基础 1 1.5 1 17 0 A1 112001 大学英语(A)1 1 4 4 0 0 A1 112144 大学英语(三级) 1 4 4 0 0 A1 112145 大学英语(四级) 1 4 4 0 0 A1 122004 高等数学(B)上 1 5 5 0 0 A1 123001 普通化学 1 3 3 0 0 A1 123002 普化实验 1 0.5 1 0 0 A1 320001 体育(1) 1 1 2 0 0 B1 030190 土木工程概论(E) 1 1 1 0 0 B1 080075 土木工程材料 1 2 2 0 17 A1 002017 形势与政策(2) 2 0.5 1 0 0 A1 031107 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下) 2 2 2 0 0 A1 070374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2 3 2 0 0 A1 112002 大学英语(A)2 2 4 4 0 0 A1 112145 大学英语(四级) 2 4 4 0 0 A1 112146 大学英语(五级) 2 4 4 0 0 A1 122005 高等数学(B)下 2 5 5 0 0 A1 124003 普通物理(B)上 2 3 3 0 0 A1 124006 物理实验(上) 2 1 2 0 0 A1 320002 体育(2) 2 1 2 0 0 A1 360011 军事理论 2 1 1 0 0 B1 125111 工程力学I 2 4 4 0 8 A1 002018 形势与政策(3) 3 0.5 1 0 0 A1 030132 C++语言 3 2.5 2 17 0 A1 07037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3 2 0 0 A1 100116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3 2.5 2 34 0 A1 110178 大学英语(A)3 3 2 2 0 0 A1 110179 中级口语 3 2 2 0 0 A1 110180 英语报刊选读 3 2 2 0 0 A1 110181 商务英语 3 2 2 0 0 A1 110182 综合翻译 3 2 2 0 0 A1 110183 实用写作 3 2 2 0 0 A1 122010 线性代数B 3 3 3 0 0 A1 124004 普通物理(B)下 3 3 3 0 0 A1 124007 物理实验(下) 3 0.5 1 0 0 A1 320003 体育(3) 3 1 2 0 0

土木工程结构试验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土木工程结构试验中,常用生产鉴定性试验解决的问题是()。 A.验证结构设计理论的假定 B.提供设计依据 C.处理工程事故,提供技术依据 D.提供实践经验 2.工程结构试验的四个阶段中,哪一个阶段是整个试验工作的中心环节?() A.试验规划阶段 B.试验准备阶段 C.试验加载测试阶段 D.试验资料整理和分析阶段 3.在结构试验中应优先选择的结构就位形式是()。 A.正位试验 B.卧位试验 C.反位试验 D.原位试验 4.结构试验中,钢结构的荷载持续时间一般不少于()。 A.5min B.10min C.15min D.30min 5.对于量测振动频率、加速度等参数的动测仪表,要求仪表的频率、加速度范围()被测动态参数的上限。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大于等于 6.工程结构的模型试验与实际尺寸的足尺结构相比,不具备的特点是( D )。 A.经济性强 B.数据准确 C.针对性强 D.适应性强 7.集中荷载相似常数与长度相似常数的( B )次方成正比。 A.1 B.2 C.3 D.4 8.弯矩或扭矩相似常数与长度相似常数的( C )次方成正比。 A.1 B.2 C.3 D.4 9.弹性模型材料中,哪一种材料的缺点是徐变较大,弹性模量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 D ) A.金属材料 B.石膏 C.水泥砂浆 D.塑料 10.哪一种模型的制作关键是“材料的选取和节点的连接”?( C ) A.混凝土结构模型 B.砌体结构模型 C.金属结构模型 D.有机玻璃模型

11.强度模型材料中,哪一种材料需要经过退火处理?( A ) A.模型钢筋 B.微粒混凝土 C.模型砌块 D.水泥砂浆 12.下列哪一种加载设备属于机械力加载设备?( B ) A.杠杆 B.弹簧 C.手动液压千斤顶 D.水 13.机械力加载设备中下列哪一种加载设备常用于结构的持久荷载试验?( D ) A.卷扬机 B.吊链 C.螺旋千斤顶 D.弹簧 14.支座的型式和构造与试件的类型和下列何种条件的要求等因素有关。( A ) A.实际受力和边界条件 B.位移的边界条件 C.边界条件 D.平衡条件 15.结构试验时,试件的就位型式最符合实际受力状态而应优先采用的是( A )。 A.正位试验 B.反位试验 C.卧位试验 D.异位试验 16.结构静力试验的试验加载制度是( B )。 A.采用控制荷载或变形的低周反复加载 B.采用包括预加载、设计试验荷载和破坏荷载的一次单调加裁 C.采用正弦激振加载 D.采用模拟地面运动加速度地震波的激振加载 17.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时可以( D )。 A.既能反映混凝土的弹塑性,又能反映混凝土的内外层状态 B.测量精度稍逊于超声法或回弹法 C.先进行超声测试,再进行回弹测试 D.依据固定的关系曲线推定混凝土强度 18.当用一个液压加载器施加两点或两点以上的同步荷载时,可以通过( C )实现。 A.杠杆 B.卧梁 C.分配梁 D.反力架

土木工程结构试验学习心得

土木工程结构试验学习心得 土木工程结构试验是研究和发展结构计算理论的重要实践,从材料的力学性能到验证由各种材料构成不同类型结构和构件的基本计算方法,以及近年来发展的大量大跨、超高、复杂结构的计算理论,都离不开试验研究。因此,土木工程结构试验在土木工程结构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与结构设计、施工及推动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土木工程结构试验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与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地基基础和桥梁结构等课程直接有关,并涉及物理学、机械与电子测量技术、数理统计分析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我获得土木工程结构试验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一般工程结构试验规划设计、结构试验、工程检测和鉴定的方法,以及根据试验结果作出正确的分析和结论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土木工程结构试验》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也是唯一的一门独立的试验课程。它的任务是在结构或实验对象上,以仪器设备为工具,利用各种实验技术为手段,在荷载或其他因素作用下,通过测试与结构工作性能有关的各种参数(变形、挠度、位移、应变、振幅、频率)后进行分析,从而对结构的工作性能作出评价,对结构的承载能力作出正确的估计,并为验证和发展结构的计算理论提供可靠的依据。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在理论上我学到许多关于结构试验的知识,工程结构试验的量方法、程结构试验过程、可靠性鉴定等。工程结构试验的量方法土木工程结构试验中的试验荷载要与结构在实际中的受力情况相一致,试验时的荷载应使结构处于某一种实际可能的最不利的工作情况。当采用等效荷载时,试验荷载的大小要根据相应的等效条件换算得到,同时要注意荷载图式的改变对结构的各种影响。结构试验的加载制度要根据不同的结构按照相应的规范或标准的规定进行设计。测量方法:机测法。利用机械仪表测量所需的数据或参数,机测法适应性强、简便、可靠、经济,是结构试验中最常用的测量手段。②电测法。通过传感元件把试验需要测量的数据或参数,转换为电阻、电容、电感、电压或电流等电量参数,经放大器放大,然后进行测量,由指示记录设备记录和显示,这种转换和测量技术称为非电量电测技术,具有准确、快速测量、自动控制、连续记录和远距离操纵等优点。与计算机联机,还可根据测量结果自行判断和运算。③光测法。利用光的准直性对测量参数放大、转换、实现连续记录,阻尼小、响应快(如光线示波记录仪)。也可利用光敏材料的物理化学原理和力学特性在偏振光作用下产生的光学效应,测定应力场(如光弹仪),简便、可靠、直观性好;及激光测量位移和激光全息的应用。④其他方法:用光、电、磁、

土木工程试验(实验)学习心得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土木工程系2007级土木工程专业 《建筑结构试验》学习心得 2007土木工程1班吴竟 CIE07003 本学期系内开设了一门《建筑结构试验》的专业选修课,根据自身今后的目标工作定位和实际情况,我有幸选择了这门课程进行修读。通过一个学期课程的学习与现场试验的认知,感觉自己受益匪浅。通过课程学习,明白了结构试验的原理及不同情况下试验的基本方法和对试验数据的处理、分析。通过现场试验的了解与认知,更加清晰的了解了建筑结构试验的大致实际操作、分析方法。 理论知识学习部分 结构试验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技术,是研究和发展土木工程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以及检验结构分析和设计理论的重要手段,在结构工程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结构试验一般分为研究性试验和鉴定性试验。通过研究性试验,我们不仅可以验证结构计算理论或通过结构试验创立新的结构理论,还可以制定工程技术标准。而作为直接的生产性目的和具体的工程对象的鉴定性试验,我们通过结构试验检验结构、构件或结构部件的质量,确定已建成结构的承载能力,验证结构设计的安全度。故综上所述,我们从结构试验的目的了解到了其不仅为结构理论提供必要的依据,更为实际工程建设的安全、可靠度提供了直接的检测。 在课程理论学习方面,老师从结构静载、动载、非破损检验等方面进行了介绍。而通过理论知识学习,我们从试验规划与设计、试验技术准备、试验仪器的了解、试验实施过程、试验数据处理等方面加强了自身的知识储备。 现场试验学习部分 在通过近14周的理论课程学习之后,我们有幸来到厦门大学漳州校区结构试验室,参观、了解部分建筑结构试验仪器,并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使用部分仪器。 结构实验室内拥有振动力学实验台、非金属超声检测分析仪、混凝土回弹仪、单自由度振动台等结构试验仪器。以下就举两个例子做简要说明。 非金属超声检测分析仪为工程检测仪器,为了保证其测量的准确,在测量物表

同济大学 土木学院 导师信息表

1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刘妙龙男1944.06 教授土木学院 2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周炳中男1959.10 副教授土木学院 3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石忆邵男1963.09 教授土木学院 4 岩土工程孙钧* 男1926.09 教授土木学院 5 岩土工程周健男1957.10 教授土木学院 6 岩土工程杨敏男1960.05 教授土木学院 7 岩土工程袁聚云男1960.09 教授土木学院 8 岩土工程高广运男1961.10 正高工土木学院 9 岩土工程李镜培男1963.12 教授土木学院 10 岩土工程姚笑青女1964.02 副教授土木学院 11 岩土工程赵春风男1964.04 教授土木学院 12 岩土工程楼晓明男1965.02 副教授土木学院 13 岩土工程蒋明镜男1965.03 研究员土木学院 14 岩土工程黄茂松男1965.05 研究员土木学院 15 岩土工程艾智勇男1966.10 副教授土木学院 16 岩土工程熊巨华男1966.10 副教授土木学院 17 岩土工程钟才根男1966.11 副教授土木学院 18 岩土工程马险峰男1972.02 副研究员土木学院 19 岩土工程钱建固男1972.10 副教授土木学院 20 岩土工程陈宝男1973.10 副教授土木学院 21 岩土工程梁发云男1976.03 副教授土木学院 22 结构工程沈祖炎* 男1935.06 教授土木学院 23 结构工程钱若军男1945.10 研究员土木学院 24 结构工程朱慈勉男1947.07 教授土木学院 25 结构工程苏旭霖男1948.03 正高工土木学院 26 结构工程马人乐男1951.06 教授土木学院 27 结构工程许强男1951.11 教授土木学院 28 结构工程金国芳女1952.07 研究员土木学院 29 结构工程吕西林男1955.01 教授土木学院 30 结构工程刘祖华男1955.09 教授土木学院 31 结构工程陈以一男1955.12 教授土木学院 32 结构工程巢斯男1956.11 正高工土木学院 33 结构工程苏小卒男1956.11 教授土木学院 34 结构工程陈世鸣男1957.04 教授土木学院 35 结构工程郑毅敏男1957.06 正高工土木学院 36 结构工程程才渊男1957.08 副研究员土木学院 37 结构工程丁洁民男1957.09 研究员土木学院 38 结构工程罗永峰男1957.10 教授土木学院 39 结构工程李杰男1957.10 教授土木学院 40 结构工程陆洲导男1957.11 教授土木学院 41 结构工程屈文俊男1958.11 教授土木学院 42 结构工程钱江男1960.01 教授土木学院 43 结构工程祁德庆男1960.09 副教授土木学院 44 结构工程邓洪洲男1960.11 教授土木学院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桥梁工程系师资队伍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桥梁工程系师资队伍桥梁抗风研究 室 项海帆顾明葛耀君宋锦忠朱乐东陈伟周志勇丁泉顺 全涌曹丰产黄鹏徐建英杨詠昕周志勇周暄毅赵林 郭震山胡晓红 桥梁抗震研究室 范立础胡世德李建中王君杰袁万城魏红一叶爱君王志强彭天波管仲国徐艳 轨道交通桥梁研究室萍余李奇华顾吴定俊马坤全 桥梁健康监测与振动控制研究室淡丹辉黄洪葳孙利民程 纬孙智 桥梁施工与信息技术研究室阮李陈德伟吴迅凌知民 柯周宗泽欣石雪飞混凝土桥梁研究室郑步全张国泉孙建渊徐李国平栋黄士柏李方元柳惠芬 超刘沈殷 钢与组合结构桥梁研究室刘玉擎陈惟珍曾明根董冰曹劲松苏庆田吴冲大跨度桥梁研究室进程肖汝诚贾丽君薛二 乐俊许斌孙桥梁设计方法与过程研究室马如进王达磊吴培峰陈艾荣 桥梁结构试验室张启伟海刘剑锋章关永兰 桥梁工程系研究生指导导师名单 备专业名姓性出生年职时时 博导:风工程、桥1

1992.07 1957.08 1993.12风工顾硕导:风工博导:风工22002.06 1965.062004.11风工硕导:桥 1960.0432004.11风工陈桥梁与1990.121933.0619814院道工桥梁与1985.121935.1251981 院道工 桥梁与1994.1161990.071942.09教道工桥梁与2004.111995.071956.037道工 桥梁与2005.111995.041956.128教道工桥梁与2000.062000.0491958.06教道工桥梁与 2004.112001.11962.0710吴教道工桥梁与1996.011995.07111962.1道工 桥梁与2001.042000.041962.1112教道工 桥梁与2000.051998.04131962.12教道工桥梁与2002.051996.09141962.12道工 桥梁与2000.051996.09151963.07教道工桥梁与李2001.04 16 1963.07 2000.04 教授男中道工程 利孙桥梁与隧1963.11 2000.04 2000.05 17

同济考博辅导班:2019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同济大学考博辅导班:2019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 经验分享 同济大学2019 年计划面向全国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1200 名左右,含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生专项计划 4 名左右,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定向培养博士生专项计划12 名左右,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生计划20 名左右。上述招生计划以教育部最终下达为准。本年度招生将进行两次,实行申请考核制,第一次招生不设置初试环节,报名时间2018 年10 月,考核时间为2018 年12 月,入学时间为2019 年 3 月,有10 个学院参加;第二次招生预计报名时间2018 年12 月,入学时间为2019 年9 月,所有学院都参加。我校博士生招生实行“申请-考核”选拔机制。 下面是启道考博辅导班整理的关于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考博相关内容。 一、院系简介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是国内同类专业中教学和研究实力最强的学院之一,目前院内设有建筑工程系、地下建筑与工程系、桥梁工程系、结构防灾减灾工程系和水利工程系5个系所。另外还设有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院现有教职工403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具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在校研究生指导教师219人、正高级职称126人、副高级职称109人。现有9个博士点学科研究方向、12个硕士点学科、2个工程领域。设有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地质工程为上海市重点学科。 创新知识、引领发展,培养面向未来国家建设需要、适应未来科技进步、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国际视野和领导意识的拔尖创新人才始终是土木工程学院各项工作的主旨。百年来,土木工程学院取得的科研成果和业绩享誉海内外,培养造就的土木工程方面专业人才遍布国民经济建设的各条战线。土木工程学院历来重视教学和科研的结合、重视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研究的结合。近期将针对学院发展瓶颈与发展目标,锐意改革,创新高校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深化落实全面推进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机制。通过教授治学、人才选拔与培养机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等措施,将教师的精力和兴趣进一步吸引到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上来。 二、招生信息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博士招生专业有3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