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文学接受主体
- 格式:ppt
- 大小:2.72 MB
- 文档页数:111
文学理论复习题(选择、判断、填空题)一、选择题1、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哲理性、荒诞性、象征性、抽象思维直接参与、求解性和多义性;2、抒情偏于表现作者主观世界,是用话语的:声音组织、画面组织;3、抒情反映现实生活新式的特殊性:主观性、评价性、精神新面;4、抒情话语的突出功能是:表现功能;5、抒情话语的修辞新式有:倒装与歧义、夸张与对比、借代与用典、比喻与象征;。
6、“风格即人”的提出者是:布封;7、下列与风格内涵有关的是:创作个性、多样性、稳定性、相对性;8、风格的特性是:独创性、多样性、稳定性;9、将文学风格分为四对八体的是:《文心雕龙》10、文学接受客体是:认识属性、审美属性、文化属性;11、文学接受主体是:阐释者、审美者、认识者;12、“期待视野”这一重要概念的提出者是:姚斯;13、“隐含读者”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伊瑟尔;14、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会达到:净化、共鸣、领悟、延留;15、下列语言学批评流派的有:新批评、俄国形式主义、结构主义;16、美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的提出者是:恩格斯;17、思想标准的基本内涵:真实性、情感性、倾向性;18、艺术标准的基本内涵:意蕴表现的深刻性、文体构成的完美性、形象创造的鲜明性;19、文学批评的美的观点与历史观点是:最高标准、批评新法论、批评原则;20、属于心理批评的有:人本主义心理学、原型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开学;21、孔子当年游齐,闻《韶》乐竟然“三月不知肉味”,这是欣赏活动的:延留;22、最早指出文学文本只是一个不确定性的“召唤结构”的人是:伊瑟尔;23、接受动机可分为:审美动机、求知动机、借鉴动机;24、刘勰把风格分为“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等八种的根据是:语言表现;25、抒情性作品的基本要素是:抒情内容、抒情话语;26、抒情性作品的结构是:声音、画面、情感经验;27、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是:故事;28、当代叙事学理论的研究是:叙重点述新式、叙述的声音特点、说话者与受话者的关系;29、文学话语的沟通功能的两个基本新面是:描述外在事物、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30、从表意新式的角度可以把审美意象分为:审言式意象、符号式意象;31、中国古典文论中从意境审美风格分类的是:刘熙载;32、提出意境有“韵外之致”、“味外之味”的是:司空图;33、组成文学活动要素的是:世界、作家、作品、读者;34、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是:实践性、价值取向性;35、“移情者”的提出者是:布洛;36、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考察文学活动的角度:文学社会学;37、属于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基石是:对象化说、意识形态说、艺术生产论;38、属于文化心理学理论代表有:阿恩海姆、考夫卡;39、著名的“陌生化”概念提出的理论学派的是:俄国形式主义;40、下列与游戏说理论有关的人是:康德、席勒;41、文学概念的三义指:作为文化、作为审美、作为惯例;42、文学具有的双重性质为:审美、意识形态;43、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特性:主导性、层次性、多样性;44、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主要价值取向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45、“雅与俗”在文学领域被使用具有的含义:提高文艺与普及文艺;46、“两种民族文化”理论的提出者:列宁;47、关于“文学创造的主体”的种种解释:模仿者、创造者、集体人、移情者;48、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有:实践获取、书本获取、有意获取、无意获取;49、艺术构思中作家最基本和常用的构思技能和新式是:综合;50、文学创造中的情感态度应该具有:诚挚性、高尚性;51、现实型文学的特征为:逼真性、再现性;52、理想型文学的特征是:表现性、虚幻性;53、象征型文学的艺术特征是:暗示性、朦胧性;54、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规定为:本质论、创作论、接受论、构成论;二、判断题1、审美意象总是以表达哲理和观念作为存在的目的和最高审美理想;2、文学消费是一种意识形态消费;3、文学接受纯属一种精神文化范围内的活动;4、叙事作品中人物与情节对比,人物是第一位的;5、文学叙事话语中所指的对象仅存于话语之中,而非在话语之外的现实世界中;6、审美意象的形象特征是:荒诞性;7、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是生产,每一新直接是对新;8、话语系统的语言格调是表现风格的第一要素;9、文学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阅读、批评等活动的总结;10、文学话语是一种社会性话语;11、陌生化与变形都是将习风的事物换一种样式出现,以取得最佳艺术我应,政有密切联系;12、形式美是美的一个范畴;13、形象的变形是作家想象力对于现实的超越;14、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众多文学流派的总称;15、现代主义不重视外在的、客观的现实,强调非理性、心理化、梦幻的现实;三、填空题1、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分为四个新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与形态一、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联系,他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
从对象任务来看:1、文学作为人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从而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特征。
2、它作为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
3、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
4、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
5、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才能变成有血有肉的生命体。
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二、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划分的依据:文学活动在意向上可以理解为两个过程,即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过程,和文学生产——文学价值——文学消费过程。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一、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是做简单说明。
答:1、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作为人的一种精神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
文学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是一种“人学”。
2、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和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
3、艺术生产论,文学作为人的活动之一,进入社会就成为一种生产活动。
因此马克思随着时代的发展把文学理解为“艺术生产”活动,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造过程。
4、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第15卷 第3期 2010年6月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NAN UN I VERSI TY OF TECHNOLO GY S OC I AL S C I E NCE E D I TI ON Vol115No13 June.2010从接受主体看文学的经典性徐五雄1,王 波2(1.湖南科技大学,湖南湘潭411201;2.湖南工业大学,湖南株洲412008)摘 要:经典其实就是价值存在。
价值是对主体需要的满足,主体需要是在实践中产生的,是价值关系的主体条件。
文学作品的价值就是文学作品的属性满足接受主体的精神需要。
文学作品的价值永恒性就是其审美属性满足主体需要———人的共同自由需求。
关键词:文学经典;接受主体;价值中图分类号:I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7X(2010)03-0087-03L iterary C l a ssi c Seen from the Recepti ve Subject’s Po i n t of V i ewXU W uxi ong1,WANG Bo2(1.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 ogy,Xiangtan,Hunan411201;2.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 ogy,Zhuzhou,Hunan412008)Abstract:Classic in essence means value existence.Value lies in the satisfacti on of the subjective needs.The sub2 jective needs come fr om p ractice and are the subjective conditi on of value relati onshi p.The value of literary works lies in the satisfacti on of the s p iritual needs of the recep tive subject with literariness.The value eternity of literary works lies in that the aesthetic attributes must satisfy the needs of the subject———human being’s common need for freedom.Key words:classic;recep ti on subject;value 凡是有追求的文学家总会希望自己的作品成为经典,具有恒久的魅力。
文学接受的主要动机是什么?文学接受的主要动机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因为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个体需求和兴趣。
然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动机,驱使读者积极参与文学接受的活动:1.娱乐和情感满足:读者接受文学作品主要是为了寻求娱乐和情感上的满足。
文学作品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激发情感反应,令人感到快乐、悲伤、赞美、愤怒等,从而为读者提供一种情感释放和充实。
2.知识和见识的拓展:文学作品能够为读者提供新的知识和见识,开拓思维、增长知识。
通过阅读小说、诗歌、散文以及文学著作,读者可以了解不同的文化、历史和社会问题,扩展自己的认知和视野。
3.文学审美的追求:读者接受文学作品是为了追求文学审美的体验。
文学作品通过其独特的语言美感、艺术表现和深度思考,为读者带来审美享受和思想启迪,满足读者对美的追求和艺术的 appreciation。
4.个人成长和自我认知:文学作品可以促使读者思考自己的生活、价值观和心灵状态,帮助个体成长和实现自我认知。
通过与文学作品的互动和思考,读者可以深入探索和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获得对自我和生活的洞察力。
5.社交和文化交流:文学作品为读者提供了与他人交流和讨论的话题,促进了社交和文化交流。
读者接受文学作品可以与其他读者分享阅读体验、表达对作品的见解,从而加强人际互动、建立共同的语言和认同,促成社群共同体形成。
这些是一些常见的动机,驱使读者积极参与文学接受的活动。
不同的读者可能有不同的主要动机,也可能同时具备多个动机。
个体的动机和需求会随着时间、经历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不同读者的文学接受动机也可能有所差异。
文学接受知识点总结一、文学作品的分类1. 根据文学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可以分为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形式2. 根据文学作品的内容和表现方式可以分为叙事文学、抒情文学和戏剧文学3. 文学作品还可以根据其题材和风格进行分类,比如爱情文学、历史文学、科幻文学等二、文学创作的要素1. 文学作品的题材选择,要体现时代特征,符合大众审美需求2. 文学作品的结构,要合理安排情节,塑造生动形象3. 文学作品的语言,要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体现作者个性4. 文学作品的意境,要有深刻的内涵和感人的情感5. 文学作品的启发,要对读者有深远的启发和启示三、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1. 对于诗歌作品要注意韵律音韵2. 对于散文作品要注意情感表达和意象意境3. 对于小说作品要注意情节构思、人物塑造和环境描写4. 文学作品的鉴赏还要注意作者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经历,和作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四、文学作品的流派和代表作品1. 古代流派有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等2. 近代流派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浪漫主义、新感知派等3. 现代流派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新浪潮、新写实主义等五、文学作品的翻译和传播1. 文学作品要选择合适的翻译人员,保持作品原汁原味2. 文学作品的传播要采用不同的媒介和平台,比如纸质书籍、电子书籍、网络平台等3. 文学作品的传播还要注意作品的宣传和推广,吸引读者和受众六、文学作品的评价和价值1. 文学作品的评价要注意作品的艺术成就、影响力和历史地位2. 文学作品的价值要注意作品的普世意义、道德意义和审美意义3. 文学作品的价值还要注意作品的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对社会风气、道德风尚、价值取向产生积极影响七、文学作品的创新和发展1. 文学作品的创新要结合时代变化和创作需求,表现新时代和新社会的精神风貌2. 文学作品的发展要注意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融合东西方文化和不同文学形式3. 文学作品的发展还要有一批优秀作家和创作团队不断涌现,为文学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总之,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精神文明的载体,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文学接受文学形式意识形态在文学的海洋中,文学接受是一种独特的意识形态,它强调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反应和体验。
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意识形态在文学接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探讨文学接受和意识形态之前,我们需要明确一个主题:读者在文学中的地位。
在过去,一些批评家和学者认为读者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作者才是创作的主体。
然而,随着文学理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读者在文学接受过程中的作用。
他们认为,读者不仅仅是信息的接收者,而且在阅读过程中积极参与了作品的构建。
在这一主题的引导下,我们接下来分析文学形式和意识形态的关系。
作为一种表达思想和感情的方式,文学形式是意识形态的载体。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情节、人物和环境等文学元素,传达自己的意识形态。
这些元素不仅是构成作品的基础,同时也是作者与读者之间沟通的桥梁。
让我们进一步探讨这个主题。
以乔治·奥威尔的《1984》为例,这部小说描绘了一个极权主义社会,通过主人公温斯顿的遭遇,表达了对这种社会的批判和反抗。
在这个情节中,人物形象鲜明,环境氛围压抑,情感丰富多样。
作者通过这些元素,将意识形态融入文学形式中,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他的思想。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文学接受过程中的意识形态是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反应。
在具体的文学形式中,作者通过情节、人物、环境等元素表达自己的意识形态,而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则积极参与到作品的构建中,与作者共同完成作品的意义。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一种女性与自然关系的文学批评方法,它强调女性在生态保护中的重要性和女性的生态意识。
在当代文学批评中,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学批评流派。
本文将探讨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基础、实践案例及其在中国的接受情况,以期加深对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解和认识。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女性主义、生态学和文学理论。
女性主义强调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权益,反对男性中心主义,主张性别平等。
第40卷第5期2019年5月哈尔滨学院学报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Vol.H Nc.11Nov.2019[文章编号]1004—5856(2019)11—0099—03金圣叹的文学接受主体论探析邵天泽(黑龙江大学文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摘要]金圣叹的文学接受主体论体现了强F的读者意识,承继前人观*,由"含蓄说”而得"空道说”,依"自得说”而见"自造说”。
他综合作家、作品与读者之间的关系辩证地阐释了文学接受的主体性,以读者为中心,构建了一个极具民族特•的东方接受网络体系。
可以说,金氏的文学接受主体理论对于完善中!古代文学接受理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独创价值之深,理论启示之广在当下仍具有研究意义O[关键词]金圣叹;文学接受;主体性[中图分类号]T062[文献标识码]A dci:10•3969/j•issn.1004-585&2019.11.022自4世纪末轰动一时的“哭庙案”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以来,金圣叹的文学理论就逐渐走进学界视野,其离经叛道的学术个性,精微创新的学术思想吸引了许多学者的注目,这使得国内外学者开始对他的家世生平、小说理论、戏剧思想等进行研究,金圣叹成为了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热点,特别是对他的叙事文学理论研究。
但也应注意到,他的接受主体理论研究却鲜有谈及。
作为金圣叹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分支,金圣叹的文学接受主体论在中国古代文论接受史上具有重要价值,不容忽视。
提及文学接受理论,西方接受美学一派曾给出过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他们以作者与读者的关系作为研究中心,强调读者的主体地位,突出读者的阅读权利,完成了20世纪以来方文论中论到中论的一次转向。
尽管接受美学理论价值巨大,影响意义非凡,但批评家们偏向地追求读者主体性,单一地探讨文学活动内部要素之间的关系,仍体现了西方当代文论研究绝对化、片面化的通病。
与西方不同,金圣叹的文学接受理论则克服了这一弊端,他从作品、作者、读者等三个角度辩证地对理论的主体性进行阐释,彰显了古老东方圆融辩证的民族品格。
《文学概论》文学接受教案文学接受文学接受是文学活动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从艺术生产理论的角度看,它又与文学生产、文学传播、文学消费密切相关。
如果说在文学创造阶段作家是能动的主体,那么在文学接受阶段主体无疑是具有主动性的读者。
文学接受者的素质、心境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文学接受的过程与效果。
同时,文学接受也应提升到文学批评的高度。
第一节文学的生产、传播、消费与接受一、消费是文学活动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文学消费是相对于文学生产、文学产品而言的。
它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文化、审美与娱乐等方面的精神需求而对文学产品加以占有、利用、阅读或欣赏的一项活动。
有了文学消费,文学生产才实现了其对象化的目的,文学再生产才有可能与方向,整个文学活动过程才得以顺利运转。
在社会化大生产与商品经济的条件下,“文学消费”概念的提出与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学消费在文学活动链中的作用社会化大生产主要是指物质生产,但也包括精神生产,如艺术生产、文学生产、这就是说,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文学生产之间不仅存在着一种类比关系,而且制约着物质生产的社会化大生产原理在一定程度上也适用于精神生产、文学生产。
社会化大生产一般由生产者、产品、流通(分配)渠道、消费者等要素组合,由此形成生产领域、流通领域和消费领域。
与此相应,文学的整个社会过程也包括创作出版、发行传播与消费接受三个主要环节。
文学生产是指作家观念形态的文学创作与出版家赋予其物质形态的复制出版,简言之即文学产品的生产,如文学书籍、报刊、电影拷贝、录像带、录音带、电脑光盘等等。
文学流通领域包括发行网络、宣传手段与传播方式,它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沟通文学信息的桥梁,主要由作家、出版家通过文学作品正向传递给读者,但并不排斥读者意见与需求的逆向反馈。
文学消费则由读者充当主角,它包括读者对文学产品不同角度与多种方式的占有、利用,主要指对作品的阅读、欣赏与接受。
文学从生产到传播再到消费直至接受,构成了环环相扣的文学活动的全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