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漯河导游词一、介绍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被誉为“西洛古都,豫南明珠”。
漯河市境内有众多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包括茅山、老君山、涡河湿地公园、香山公园、安义古镇、银杏景区、青山岭公园等。
漯河的山水和人文资源,同时体现漯河的深厚文化积淀和独特魅力,是您不可错过的旅游胜地。
二、景点介绍1. 茅山茅山位于漯河市北部,是全国道教名山,也是河南省文化旅游重点景区之一。
茅山山势险峻,是中国南方登高健身的好地方。
因茅山收伏妖魔,尤以李天真和唐僧的泼醒孙悟空、送走白骨精灵而著称,游客们可以在山下的“茅山庙”了解到茅山道教的历史和文化渊源。
2. 老君山老君山位于漯河市东北部的临颍县,以其山高水秀而著名,是河南省地质公园。
这里山势奇峻,林木茂密,有多处古迹,古建筑及山水胜景,包括有“锁龙潭”、“神仙墓”、“油烟洞”、“显圣观”、“玉皇宫”等人文景观,还有十里张赵奇峰,古树名花,赏景极佳。
3. 涡河湿地公园涡河湿地公园位于漯河市区,是中国北方最大的人工湿地公园,也是国家4A级景区。
这里水草丰茂,鸟类繁多,是鸟客们的天堂,您可以在这里近距离观察雁鸭等野生动物,还可以骑自行车、划船等多种方式体验自然之美。
4. 香山公园香山公园位于漯河市区中心,是漯河市的市级公园。
公园内有悠闲的新建筑、参天的古树和碧绿的草坪等,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
您可以在此欣赏优美的自然景色,漫步于青翠的小路上,也可以找个地方坐下来,享受市区繁华与自然宁静相融的美好时光。
三、文化介绍漯河周边有许多具有历史文化遗产的地方,比如壶口遗址、洛阳龙门石窟、洛阳白马寺等,这里有众多的博物馆和文化场馆,比如河南博物院、河南大剧院等等,都是值得您一游的地方。
四、美食介绍漯河美食以地方特色为主,鱼汁肉丸、岳阳楼麻花、手抓饼等都是当地著名的特色美食。
另外,漯河的湖鲜味道也是不能错过的,美食推荐:油盐湖大闸蟹、草鱼、鲢鱼、五色鱼、鱼头罐汤等。
五、旅游须知1.建议5月至10月之间前往,天气适宜。
介绍漯河英语作文【中英文实用版】Title: An Introduction to LuoheLuohe, a charming city located in the central part of Henan Province, China, stands as a vital transportation hub connecting the north and south.With a history of over 2,500 years, this city is not only known for its rich cultural heritage but also for its thriving modern industries.标题:漯河简介漯河,位于中国河南省中部的一座魅力之城,是连接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
拥有2500多年的历史,这座城市不仅以丰富的文化遗产著称,还因其蓬勃发展的现代工业而闻名。
Boasting a pleasant climate with distinct seasons, Luohe is an ideal destination for visitors to explore.The city is renowned for its delicious food, such as the famous Luohe Grilled Chicken, which attracts food enthusiasts from far and wide.气候宜人,四季分明,漯河是游客的理想探索之地。
这座城市以美食闻名,比如著名的漯河烤鸡,吸引了各地美食爱好者前来品尝。
In addition to its culinary delights, Luohe is also the hometown of many historical figures, including the famous strategist of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 Zhuge Liang.The city"s cultural landscape is dotted with historical sites and relics that offer a glimpse into the rich tapestry of China"s past.除了美食,漯河还是许多历史人物的故乡,包括三国时期著名的战略家诸葛亮。
河南风韵之漯河简介漯河(LuoHe)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南,伏牛山东麓平原和淮北平原交错带,沙河与澧河在此交汇,“沙澧”二字成为漯河的代名词。
漯河是河南省下属的一个地级市,是京广铁路上的重要城市,处于许昌和驻马店之间。
北距省会郑州140公里。
西78公里是平顶山市。
南66公里是驻马店市,东55公里是周口市,现已评为“中国品牌城市”,而且是中西部首个、全国第二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编辑本段二、历史沿革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在这里定居生息。
贾湖遗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裴李岗文化契刻符号、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将中国文字史向前推进了4000多年,出土的国宝七音骨笛、将中国音乐文化史向前推进了3000多年,贾湖遗址的酿酒工艺、将中国造酒史向前推进了3000多年。
商周时期,漯河小镇就逐渐形成,因滨临隐水(今沙河)故称隐阳城,属召陵县管辖。
南北朝时期,隐阳城改称奇雒城。
《宋书-州郡志》记载:“景平元年(公元423年)魏师南伐,破许昌城,颍川郡治召陵,称南颍川郡。
”颍川郡治,原在阳翟(今禹州),后迁许昌。
北朝魏军攻占许昌城后,南朝宋所属的颍川郡治便设在召陵县的奇雒城,领召陵、曲阳、临颍三县,称南颍川郡。
北朝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其撰著《水经注》卷二十一汝水篇中写道:“汝水又东南,经奇雒城西北,今南颍川郡治也,隐水出焉,世谓之大隐水。
”在《水经注》卷二十二颍水篇记载:“颍水又东南,汝水支津注之,水上承汝水别渎于奇雒城三十里,世人谓之大隐水也。
东南径召陵县故城南。
”郦道元曾实地考察了这些水道,其注准确可信。
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和文字学家许慎诞生于漯河召陵,他编纂的《说文解字》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字典,被誉为“文宗字祖”。
隋朝,把汉代以来的行政区划由州、郡、县三级,改为州、郡两级,南颍川郡遂被取消。
隋炀帝大业年间,将召陵县并入郾城县,奇雒城改名殷城,因它紧傍隐水,隐水又名殷水,城随水名。
《资治通鉴》记载:“唐代平淮蔡吴元济叛乱,曾运杨子院(今江苏义征县南)米,自淮阴溯淮入颍,自项城入殷,输于郾城。
关于漯河的宣传稿1.引言1.1 概述漯河是位于中国河南省中部的一个美丽城市,它与众不同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历史文化使其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旅游目的地。
本篇宣传稿旨在通过介绍漯河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名胜古迹,展现漯河的发展潜力和吸引力,并探讨如何更好地宣传和推广这座城市。
作为河南省的重点发展城市之一,漯河位于南水北调的重要节点,地理位置优越。
它坐落在黄河中游的丹江口,北临郑州,东临安阳,是连接豫鄂两省的重要交通枢纽。
漯河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丰沃的土地资源,宜农宜业,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地。
漯河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远古时期就有人类的繁衍生息。
在历史上,漯河曾是鲁国、宋国的领土,是著名的中原文化圣地。
漯河曾是古代文化的中心,文人墨客云集,儒家学派在这里繁衍发展,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迹和名人故居。
著名的古街、古城墙、古寺院等历史建筑依然保存完好,让人们感受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此外,漯河还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
比如,以漯河为背景的《漯河之春》等电视剧作品,通过展示漯河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个美丽的城市。
漯河还有许多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如和谐广场、古杨镇、豫东长城等,这些景点各具特色,充分展示了漯河的风采和魅力。
综上所述,漯河作为一个拥有得天独厚地理位置、丰富历史文化和独特名胜古迹的城市,具备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吸引力。
在未来的宣传与推广中,我们将进一步挖掘和展示漯河的独特魅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探索、游玩和投资,进一步推动漯河的繁荣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意在介绍本篇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安排,以便读者明确阅读的顺序和主题。
具体如下:在本篇宣传稿中,我们将按照以下结构来介绍漯河的各个方面,呈现其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
第一部分是引言。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旨在引出本文主题,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了解。
第二部分是正文。
正文部分将重点介绍漯河的地理位置和背景,以及漯河的历史文化和名胜古迹。
关于漯河历史的资料
漯河历史可以追溯到仰韶文化时期,约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在古代,漯河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
根据文献记载,漯河最早是商代末年与西川岷山南路贸易中继站之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漯河是鲁国的南门户,因为漯水从这里流入黄河,形成了天工巨制的东洛灌溉体系。
随着历史的发展,漯河成为了中原地区与豫西、陕北的重要对接点。
同时,漯河地区也是农业发达的地区,既有黄淮麦田农业的优势,也有豫西丝绸、茶叶、煤炭等资源的优势。
在明清时期,漯河是商贸繁盛的县城,是河南省重要的商业城市之一。
特别是清代,漯河通过运河水运和商队贸易兴盛,使得漯河成为中国内河水陆交通枢纽的重要城市。
20世纪初,漯河成为了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基地之一。
当时漯河的纺织、机械、化工等行业相对发达,工业化程度在豫西地区名列前茅。
随着改革开放,漯河也积极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发展,逐渐成为了农副产品加工、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基地。
总的来说,漯河历史悠久,曾经是古代贸易、交通和文化的重要中心,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
如今,漯河正努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城市。
中国地理:河南省(漯河篇)河南省地图中国地理:河南省(漯河篇)别名“河上街”、“隐阳城”的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南、华北平原西南边缘地带,与周口市、驻马店市、平顶山市、许昌市接壤。
漯河市历史悠久,是国家食品名城,是中原经济区重要的现代商贸物流中心。
总面积261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36.7万多。
下辖3个区:源汇区、郾城区、召陵区;2个县:舞阳县、临颍县。
漯河市人民政府驻郾城区。
漯河市西部为伏牛山,东部为平原,地势西高东低。
气候属暖温带过渡型气候:冬季寒冷雨雪少,夏季炎热雨集中,秋季凉爽日照长,春季干旱多大风。
境内主要河流有沙河、澧河等。
境内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其次有稻子、大麦、红薯、谷子、高粱、大豆;还有豌豆、绿豆、扁豆、荞麦等。
经济作物主要有烟草、芝麻、油菜、花生、麻类、棉花、芦笋等;乔木主要有泡桐、毛白杨、柳、榆、槐、椿、楝、松树等;灌木主要有花椒、荆条、酸枣、白蜡条、紫穗槐、杞柳等;果树主要有苹果、梨、桃、杏、柿子、葡萄、石榴、樱桃、山楂等。
家养动物有家畜、家禽以及猫、兔、蜂、貂等;野生动物有野兔、貉、山猫、黄鼠狼、獾、刺猬、蝙蝠等;野禽有鹌鹑、大雁、鸳鸯、鱼鹰、猫头鹰、啄木鸟、杜鹃、喜鹊等。
主要矿藏有盐矿、河沙等。
漯河市地图漯河市主要景点有:1、郾城区化身台兴国寺、郾城文庙大成殿、龙塔古纂、许慎纪念馆、彼岸寺经幢、赵伊坪和赵晓舟故居、伊人黑玫瑰生态庄园、苏进故居、郝家台遗址、郾城城隍庙、德泽陶瓷博物馆、南阁祭酒祠、裴晋公祠碑、山阳故城、洄河石拱桥、裴城遗址、陵云台遗址、付庄遗址、郾城府君庙等;2、源汇区神州鸟园、沙澧河风景区、开源金凤凰鸟文化乐园、中州抗战纪念馆、漯河新天地、三晋乡祠、人民公园、开源森林公园、源汇古城遗址、河上街古镇、双龙桥、漯河基督教堂、梁氏祖茔碑等;3、召陵区许慎文化园、召陵故城遗址、周彦生艺术研究院、傅庄遗址、齐桓公点将台遗址、孔子思归处、沟李遗址、邓襄寨遗址等;4、舞阳县贾湖酒文化园、沙河国家湿地公园、贾湖遗址、舞阳县博物馆、舞阳故城、湖南郭遗址、北舞渡山陕会馆彩牌楼、东不羹故城、善德南岗遗址、舞阳城隍庙、大悲寺遗址、大岗遗址、开元寺、北舞渡当铺、邢庄后岗遗址、简襄王城遗址、白马寺遗址、张王庄遗址、阎刘遗址、霸王城遗址等;5、临颍县小商桥、南街村观光园、胡桥景区、陈星聚纪念馆、黄龙湿地公园、临颍文庙大成殿、谯楼、受禅碑及公卿将军上尊号碑、桃花岛庄园、受禅台、繁城三国文化景区、华严寺遗址、巨陵遗址、尼庄遗址、大田遗址、大沟桥等。
漯河是河南省下属的一个地级市,是京广铁路上的重要城市,处于许昌和驻马店之间。
【历史沿革】漯河历史悠久,早在8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
勤劳朴实的漯河人民,为这块土地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和令人叹为观止的古迹名胜。
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在漯河定居生息。
南北朝时,北魏在此筑奇雒城,设南颍川郡。
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建螺湾河镇;嘉靖二十一年,改“螺”为“漯”;嘉靖三十三年,曾名“螺湾店”,是郾城县11个集镇之一,为重要津渡。
清咸丰二年(1852年)修源汇寨。
民国初年改称“漯河镇”,俗名“河上街”。
1948年置县级市,1986年升格为省辖市,1992年被省定为内陆特区,1994年确定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
2004年新的行政区划调整后,辖区由原来的郾城、临颍、舞阳]、源汇区“三县一区”调整为郾城、源汇、召陵三区和临颍、舞阳二县。
史载,南宋绍兴十年,宋抗金于郾城,即著名的“郾城大战”。
1904年,平汉铁路部分通车,漯河车站投入运营。
1927年,国民政府二次北伐,唐生智部与奉系军阀在漯河、郾城、临颍激战,奉军伤亡万余,溃走许昌。
1944年5月5日,漯河被日军侵占。
1945年9月20日,日军中将鹰森孝在漯向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刘峙签投降书。
1947年12月19日,由陈赓兵团四纵队解放。
1948年1月,建立市人民民主政府。
1975年8月,境内连降暴雨,沙、澧河决堤,造成重大洪水灾害,乌兰夫率中央慰问团来漯视察。
1986年1月18日,国务院批准,漯河市升为地级市,原许昌地区所属的偃城、舞阳、临颍3县划归漯河市管辖。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漯河市总人口2262404人;源汇区304105 舞阳县498970 临颍县632427 郾城县826902 (按当年行政区划;单位:人)近年来,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漯河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居弱图强,励精图治,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
漯河(LuoHe)位于河南省中南部,伏牛山东麓平原与淮北平原交错地带,属暖湿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常年降水量786毫米,农业基础条件较好。
境内河流为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淮河两大支流沙河、澧河贯穿全境并在市区交汇,滨河城市特色明显。
漯河是河南省下属的一个地级市,是豫中南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商贸物流中心、国家二类交通枢纽城市,是京广铁路上的重要城市,处于许昌和驻马店之间。
北距省会郑州代名140公里。
西78公里是平顶山市。
南66公里是驻马店市,东55公里是周口市,现已评为”中国品牌城市”,而且是中西部首个、全国第二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漯河是一个区位优越、交通发达的枢纽城市。
漯河城市启于北魏、盛于明清, 曾以商贸和水陆交通发达而享誉中原,在明朝永乐年间已是“江淮百货萃,此处星辰罗”的商品集散中心,素有“水旱码头”之称。
航空:漯河北距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将近一小时高速公路车程,南距信阳明港机场将近一个小时高速公路车程。
铁路:国家南北、东西交通大动脉京港高铁、京广铁路、漯宝铁路、漯阜铁路4条干线铁路纵横交汇于漯河,是国家中部重要的综合铁路客货运十字枢纽。
公路:京港澳高速、宁洛高速、107国道及5条省道贯穿全境,构成全省重要的铁路和高速公路“双十字”交通枢纽。
航运:内陆港漯河港2011年建设。
漯河市,食品工业享誉四方,是中国食品名城与品牌城市,漯河是全国最大的肉食品加工基地、全国重要的粮食加工基地和中部地区重要的饮料生产基地。
亚洲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双汇集团、驰名中外的南街村集团、全国第一家葡萄糖饮料生产企业乐天澳的利集团、全国最大的可口可乐生产基地漯河太古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统一企业等,形成了以肉类、粮食、饮料、果蔬四大加工产业集群为核心的18大类50多个系列的上千个品种。
年加工肉制品110万吨,占全省的40%;年加工转化粮食420万吨,占全省的15%;鲜冻猪肉出口占全省同类产品出口的90%以上,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中国城市百科地级市篇之漯河市
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曾是“内陆经济特区”,现已被评为“中国品牌城市”,而且是中西部首个、全国第二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漯河是中国首个“食品名城”。
此外,漯河还先后摘取“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桂冠。
明朝时漯河已是繁华的水陆交通要道,商埠重镇。
今天的漯河依旧美丽繁华,交通便捷,四通八达,是国家二类交通枢纽城市。
孕育了亚洲最大肉类加工基地-双汇;全国第一家葡萄糖饮料生产商-乐天
澳的利;全国最大的方便面商之一南街村等国内外知名企业。
有关漯河的古代诗词摘要:一、漯河简介二、古代诗词中的漯河描述1.地理环境描绘2.历史文化表现3.民间风情展示三、漯河古代诗词的意义与价值1.反映漯河历史变迁2.传承漯河文化3.对现代漯河发展的启示正文: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
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对漯河的山水风光、历史人文进行了描绘和赞美,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
一、漯河简介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区,地处伏牛山地与黄河冲积平原的过渡地带,地理环境优越。
漯河历史悠久,距今已有5000 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厚。
自古以来,漯河就是交通要道、兵家必争之地,孕育了丰富的历史文化。
二、古代诗词中的漯河描述1.地理环境描绘古代诗词中对漯河地理环境的描绘颇多,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里所提到的黄河,便是流经漯河市的一条重要河流。
诗人通过对漯河地理环境的描绘,展现了漯河壮美的自然风光。
2.历史文化表现漯河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古代诗词中对其历史文化的表现也颇为丰富。
如宋代诗人苏轼的《赤壁怀古》中提及漯河:“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虏灰飞烟灭。
”这里提到了东汉末年著名的赤壁之战,而漯河市正是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之一。
3.民间风情展示古代诗词中,对漯河民间风情的展示也是一大亮点。
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里描绘了漯河人民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漯河古代诗词的意义与价值1.反映漯河历史变迁古代诗词中记录了漯河的历史变迁,成为了解漯河历史的重要资料。
如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中提及漯河:“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首诗反映了安史之乱时期漯河的景象,为我们了解那个时代提供了珍贵的信息。
2.传承漯河文化古代诗词中展现的漯河文化,对漯河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漯河简介
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部,伏牛山东麓平原与淮北平原交错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13°27′114°16′,北纬33°24′33°59′,属暖湿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常年降水量786毫米,农业基础条件较好。
境内河流为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淮河两大支流沙河、澧河贯穿全境并在市区交汇,滨河城市特色明显。
漯河1948年设立县级市,1986年升格为省辖市,2003年被列入中原城市群,2004年9月再次进行行政区划调整,现辖临颍、舞阳两县和郾城、源汇、召陵三区及一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总面积2617平方公里,总人口253万人,人口密度全省最大,每平方公里达到967人。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漯河市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抓住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沿海地区产业向内地转移等各种机遇,深入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和“名牌战略”,强力推进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团结进取、实干争先,各项建设事业都取得显著成效,漯河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
漯河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城市。
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在这里定居生息。
贾湖遗址发现的裴李岗文化刻画符号、距今已有8000年之遥、将中国文字史向前推进了4000年,出土的国宝七音骨笛、将中国音乐文化史向前推进了3000年,考古发掘的酿酒工艺、将中国造酒史向前推进了
3000多年。
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和文字学家许慎诞生于此,他编纂的《说文解字》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字典,被誉为“文宗字祖”。
漯河城市启于北魏、盛于明清,曾以商贸和水陆交通发达而享誉中原,在明朝永乐年间已是“江淮百货萃,此处星辰罗”的商品集散中心,素有“水旱码头”之称。
目前已发现的主要古迹还有:曹丕代汉的历史实证“受禅台”和“三绝碑”,早于赵州桥20年、被誉为“天下第一桥”的隋代小商桥,北宋早期石刻造像建筑彼岸寺经幢,被誉为河南省清代牌楼之冠的北舞渡彩牌楼等。
全市现有各类文物景点190多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
漯河是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城市。
境内地势平坦,四通八达,是国家二类交通枢纽城市。
京广、漯宝(丰)、漯阜(阳)3条铁路和京珠、漯周、漯平高速公路及107国道、5条省道贯穿全境,成为全省重要的铁路和高速公路“双十字”交通枢纽。
全市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122公里,是全省平均水平的3倍,基本实现“市县通高速、县乡通二级、村村通油路、路旁都有树”。
漯河是灵秀美丽城市,城镇化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较好成效。
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2平方米,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到45.6%和36.2%,全市林木覆盖率22.4%、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2个百分点。
漯河成为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卫生先进城
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荣获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漯河是经济发展快、效益较好的城市。
“八五”时期是全国发展最快的30个城市之一,“九五”、“十五”时期经济发展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幅,并高于全国、全省平均增长水平。
2002年,漯河在全国265个地级以上城市综合实力排序中居第71位。
2004年在全省城市综合实力排序中居第4位。
2005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均创近十年来的最好水平,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22亿元,比2004年(下同)增长15.8%,增幅居全省第3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2亿元,增长28.1%;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36.5亿元、增长24%,实现利润42.9亿元、增长66%,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16%、居全省第2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2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19元,分别增长12.2%和12%。
与1986年区划调整之初相比,全市生产总值增长了10.5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了13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14.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10倍。
现在的漯河,经济总量已相当于建省辖市之初的11个漯河。
漯河是全国首家“中国食品名城”。
食品加工主导产业特色和优势日益明显,培育出了全国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双汇集团、全国最大的方便面生产企业之一南街村集团、全国第一家葡萄糖饮料生产企业澳的利集团等一批知名食品加
工企业,双汇集团2005年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居全国食品工业企业榜首;培育出了4家国家级、10家省级、61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数量居全省前列,我市成为全国农业产业化先进集体;培育出了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10家,超1亿元的企业50家,有4家进入全国食品工业百强、8家进入全省食品工业50强。
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4%。
食品工业年加工生猪1400万头、占全省的23%,年加工转化粮食300万吨、占全省的11.1%,鲜冻猪肉出口占全省同类产品出口的90%以上、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漯河已成为外地农副产品大量调入、食品大量输出的地区,相继被确定为全省食品工业基地市、全省无公害食品基地示范市、中国食品名城、全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和保证体系建设试点市。
漯河知名品牌众多,现有中国驰名商标3个、中国名牌产品3种、行业标志品牌2个、河南省著名商标10个、河南省名牌产品16种、河南省优质产品20种,名优产品总量居全省前列。
双汇集团荣获国家质量管理卓越企业称号,全市有5家企业荣获河南省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称号。
漯河已成为知名企业、知名品牌的集聚基地,我市生产的名牌食品,越来越多的走出国门,走进亿万居民的餐桌。
漯河是改革创新、充满活力的开放城市。
改革开放不断取得新进展。
国有企业改革较早完成转机建制任务,非公有
制经济发展迅速、完成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2%,其它方面的改革全面深化。
现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投资漯河,美国杜邦公司、美国泰森集团、日本火腿株式会社等5家世界500强企业,日本吴羽、韩国九鑫牧业、韩国乐天、台湾华懋、台湾旺旺、康师傅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南京雨润、上海小帅才、北京奇能、辽宁希瑞、湖北宜化、河北中旺、福建亲亲、郑煤集团、金大地盐化工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都在漯河有较大的投资项目,形成了一批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漯河在成为全国食品加工基地的基础上,正在形成中部地区重要的造纸基地和全省重要的盐化工基地。
我市以改革开放的成效,成为全国综合改革试点市、全国开拓农村市场试点市、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城市。
漯河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共同进步的城市。
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基层组织建设受到中组部肯定。
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受到中宣部肯定。
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全面加强,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繁荣发展,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依法治市工作、基础教育、群众体育、残疾人康复、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等方面的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漯河是全国首批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城市、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和全省双拥模范城。
目前,漯河正处于建省辖市以来的最好时期,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同志评价漯河是一个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城市。
全市人民正在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在新的起点再创新业、再展宏图。
下一步,漯河市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瞄准我市既定的“在中原城市群中加快经济隆起,建设开放型区域性中心城市、在中原地区率先实现农村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提前5年实现全面小康”三大目标,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更加重视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着力增强创新能力、转变增长方式、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力争到“十一五”末,把我市建成全国最具竞争力的中国食品名城、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和具有较高品位的生态宜居城市,使漯河更加充满生机、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充满希望,为实现中原崛起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