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音查干油田压裂工艺状况及建议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6
油田井下压裂技术施工现状及优化探析发布时间:2021-09-06T15:57:46.127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9月下作者:周婧[导读] 油田井下压裂技术的应用可以在井下勘测中,促使储层形成新的裂缝,并在井下工作中使裂缝保持张开,进而促进储层渗透性的提升。
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背景下,石油产业也取得了非常长效的进步,很多新型技术方式在油田开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周婧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摘要:油田井下压裂技术的应用可以在井下勘测中,促使储层形成新的裂缝,并在井下工作中使裂缝保持张开,进而促进储层渗透性的提升。
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背景下,石油产业也取得了非常长效的进步,很多新型技术方式在油田开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井下压裂技术在油田开采中的应用,产能提升、效益优化等方面具有非常大的优势,所以对现有技术进行分析,做好细节及质量控制,对提升油田开采效果,优化开采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油田井下开采;压裂技术;应用 1 油田井下压裂技术概述在现代信息技术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中,油田开采与勘探技术也得到了新的发展,尤其伴随各种先进技术的发展、相关程序不断研发,近年来开发的自动化应用技术,如井温监测技术、单井优化设计及DST技术、压力降监测技术以及地震监测技术等,更进一步推动了油田井下压裂技术的完善与发展。
在技术的快速发展中,现阶段油田井下压裂范围已经从原来的单井压裂逐步发展为区块整体压裂,其压裂深度也从以往的浅层逐步渗入到地下4000米以上的深层。
可以说伴随井下压裂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该技术的应用为促进低渗透油田的开发以及单井油气产量的增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当然,在实际应用油田井下压裂技术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要结合实际区块地质条件以及油藏储层构造的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技术选择,从而采用合适的压裂技术开展井下作业。
2油田井下压裂技术应用现状首先,在油田井下施工中,一般会涉及到多个机械设备作业的情况,容易导致在油田井下压裂技术的实际应用受到一定影响。
压裂作业总结汇报压裂作业总结报告一、引言压裂作业是一种用高压液体将高分子聚合物等流体注入地层裂缝中,以增加地层裂缝的宽度和长度,从而提高油气储层的产能和采收率的作业技术。
本报告旨在总结压裂作业的实施情况,评估作业效果,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作业概述本次压裂作业是在某油田的一个井位上进行的,选取了压裂液体配方,确定了作业参数,并安排了具体的施工方案。
作业过程中,按照方案进行了井口准备、液体配送、压裂泵驱动等操作步骤,并进行了相应的监测和控制。
三、作业效果评估在压裂作业结束后,我们进行了相应的作业效果评估。
通过监测和分析数据,得出以下评价结果:1. 地层裂缝扩展效果良好:通过地层监测仪器反馈的数据来看,压裂作业后地层裂缝的宽度和长度有明显的增加,符合预期效果。
2. 油气产能提升明显:压裂作业后,该井位的日产油量和日产气量有了明显的提升,说明压裂作业成功地提高了油气储层的产能和采收率。
3. 压裂液体稳定性较好:在作业过程中,压裂液体的密度、黏度等参数均稳定,未出现异常情况,说明压裂液体的配方合理,并得到了有效控制。
四、问题分析尽管压裂作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我们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1. 作业过程中的设备故障:在压裂作业中,一些设备出现了故障,导致作业进度受到了影响。
这需要我们在后续作业中加强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2. 压裂液体的配方存在不足:虽然压裂液体的稳定性较好,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其配方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五、改进建议基于上述问题分析,我们针对性地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设备维护和管理的加强:加强对压裂设备的定期维护和检修,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设备故障对作业进度的影响。
2. 压裂液体配方的优化:结合本次作业的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压裂液体的配方,改善其性能,提高液体的适应能力和流变特性。
3. 优化施工方案:通过总结本次作业的经验,进一步优化压裂作业的施工方案,提高施工效率和作业质量。
白音查干凹陷水平井稠油热采工艺技术及效果分析刘永宏,张麦云,宋居濮,徐川国(中原油田井下特种作业处,河南濮阳 457164) 摘 要:蒸汽吞吐热采试油是提高稠油产量的一种有效方法。
从现场稠油热采工艺设计着手,阐述了查干凹陷水平井稠油热采工艺技术的应用,总结了3个热采区块的稠油热采效果—产油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原油物性变好,回采水率较低,热采技术应用效果好。
关键词:稠油;热采;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T E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12—0129—02 白音查干凹陷浅层稠油油藏构造复杂,储层岩性、物性变化大,地温较低,具有“薄、稠、砂、低”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河流相储层平面变化快,有效厚度薄,平面上油水关系复杂;二是原油为稠油、特稠油特性,稠油突出的特点是胶质与沥青质含量高,轻质馏份少,而且随着胶质与沥青质含量的增加,稠油的相对密度及粘度也增大,高粘度及高密度是稠油的最主要的特点,这也是区别于常规原油的主要指标。
热采区块达9块、毛8块、锡14块试采井原油粘度大、密度高、含硫量低、胶质和沥青质含量高、含蜡量低,流动性极差,产出量极少,地面脱气原油(温度50℃)粘度达89.0121×104mPa.s,原油(温度20℃)密度0.9542g /cm 3,凝固点为50~68℃,含蜡量8.01-12.4%,沥清含量0.03-0.51%,胶质含量30.67-49.25%,地层水矿化度110089ppm 。
水型Na 2SO 4;三是油藏埋藏较浅,胶结疏松,储层出砂严重;四是含油饱和度低50-66%,油井投产后初期含水较高,达50-61%。
对于稠油、特超稠油油藏,常规开采难度大。
针对地质、物性及流体特性,现场推广应用了蒸汽吞吐热采试油技术。
1 热采工艺设计按照热采地质设计,对目的层段进行射孔。
泡沫洗井:用密度0.6-0.8g/cm 3的氮气泡沫液(80℃热水配制)以500L /min 排量反洗井,至进出口液性一致。
石油钻井酸化压裂技术现状及环保控制石油天然气的开采过程中,酸化压裂是一种非常先进的工艺,直接关乎到石油的产量和最终的效果。
为了保证在实行酸化压裂施工技术的过程中能够减少相关的污染,尤其是对大气土壤以及水体的污染上缓解症状,需要及时做好一定地预测。
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对其中的各个污染环节进行控制,制定出相关的解决方案,对其中的基本问题进行预测,实现一个全面高效地解决方案。
所以,面对石油钻井酸化压裂的情况,需要做好综合性地分析和相关方面的研究工作,寻找突破口,保证在施工过程中控制好环境污染的问题,提升施工的效益。
1 综合分析石油钻井与酸化压裂施工技术现状1.1 石油钻井施工技术所谓的石油钻井施工技术,就是借助相关的机械设备进行开采的一种技术。
适用于海面和地面开采,将底层钻深入土层,钻出适当的圆柱形状的孔眼来适用于石油的开采。
按照不同的岩石性质,选用不同的钻头。
钻井的深度和相关的直径需要按照矿藏的深度进行开展,这样才能够保证一切平稳运行。
1.2 酸化压裂施工技术1.2.1 简析油气田酸化压裂施工技术作为增产性的施工技术,酸化压裂一直以来深受人们的欢迎。
为了保证这项技术能够有效应用,需要对岩石内部的基本构造进行全面具体地把握,尤其是相关的酸液需要进行合理控制。
其中,需要按照一定条件做好适当地调整,对其中的反应速度进行控制,杜绝出现液体流失现象的出现。
为了减少流体的流失,需要增加其粘稠度,按照酸液的内部性质,增加一定的泡沫剂和聚合筹划酸物质,保证所有的内容符合基本的化学反应需要。
其中,酸性的粘稠度需要适当地增加,这样才能够保证基本的稳定。
1.2.2 酸化压裂施工技术现状①裂缝延伸的模型:石油院校按照当前的基本施工现状,提出了控缝技术来建立起三维的裂缝模型。
与此同时,提出的四变施工技术直接解决了这些方面的难题。
这些技术是当今世界上最为先进的石油开采技术;②重复性压裂:压裂需要重复进行,按照不同地方和不同的井口,需要对其中的层位进行反复压裂,在一定空间之内,将其中压开的地段进行调整,保证每一个底层都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油田井下压裂施工工艺油田井下压裂施工工艺是一种用于增加油井产能和改善产能分布的方法。
该工艺通过注入高压液体(通常是水和一定比例的专用添加剂)来创造裂缝和孔洞,使原本导流能力较差的地层能够更好地与井筒连接,从而增加产能。
油田井下压裂施工工艺的主要步骤包括:选择施工井,设计施工方案,准备施工材料,进行施工操作,监测施工效果和评估施工效果。
具体来说,施工井的选择是根据油田的地质条件、井筒结构、沉降影响等因素来确定的;施工方案的设计则需考虑压裂液体的组成、注入压力、注入速度等参数;施工材料的准备包括压裂液、添加剂、封堵材料等,其中压裂液是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材料之一;施工操作包括井筒清洗、试压、压裂等环节,其中压裂环节是施工工艺的核心;施工效果的监测可以通过井下传感器和地面监测设备进行,监测结果可以用于优化施工方案和评估施工效果。
油田井下压裂施工工艺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过程,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油田井下压裂施工工艺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增加油井产能、改善产能分布、提高采收率、延长油田寿命、提高油田经济效益等。
通过对油田井下压裂施工工艺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油井的产能,增加采收率,延长油田的寿命,从而提高油田的经济效益。
油田井下压裂施工工艺还可以改善产能分布,使地层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开发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尽管油田井下压裂施工工艺在提高油井产能和改善产能分布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但其施工过程也存在一定的挑战和风险。
施工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压裂液配方和施工参数,以确保施工效果的稳定和可靠;施工过程中还需要进行严密的监测和管理,以及及时的调整和优化施工方案;施工过程中还可能面临一些环境和安全风险,如井筒破裂、压裂液泄漏等。
油田井下压裂施工工艺是一种增加油田产能和改善产能分布的重要方法。
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施工方案,并进行严格的施工操作和监测,可以提高油井的产能,改善油田的开发利用效果,从而提高油田的经济效益。
油田井下压裂施工工艺一、压裂作业概述井下压裂作业是油田开发中常见的一种油藏改造技术,通过给井下的油层注入高压水泥浆或化学溶液,使油层破裂,增加油藏孔隙度和渗透率,提高原油产量。
该作业需要经过严格的工艺流程和精细的施工操作,才能保证压裂效果和作业安全。
二、压裂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井下勘查在进行井下压裂施工之前,需要对待压裂井进行勘查,了解井的结构、油层性质、厚度、地质条件等情况,制定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2、设备准备对施工所需的压裂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完好,工作稳定。
3、压裂液体配制根据油层性质和作业要求,合理配制压裂液体,包括水泥浆、化学溶液等,确保压裂液体的性能指标符合要求。
4、安全培训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确保施工人员了解作业环境和危险源,掌握作业安全操作程序。
三、压裂施工流程1、井口准备首先需要对井口进行准备,包括清洗、清理井套和管道,安装井口防喷装置等,确保井口设备完好,能够承受压裂施工产生的高压。
2、运输压裂液体将配制好的压裂液体通过管道输送到井口,根据压裂设计要求,控制压裂液体的流量和压力。
3、井下注入通过注入设备将压裂液体注入到井下的油层中,根据油层情况和压裂设计要求,进行适当的注入压力和液量调节。
4、压裂过程监控在压裂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压裂液体的压力、流量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效果。
5、压裂结束压裂施工结束后,需要及时清理井口和管道,做好施工记录和井下数据采集,评估压裂效果和油层改造情况。
四、压裂施工中的关键技术和注意事项1、压裂设计压裂设计是井下压裂施工中的关键环节,需要根据油层性质、地质条件、井口设备等因素,科学合理地制定压裂参数和液体配方,保证压裂的效果和安全。
2、压裂液体性能压裂液体的性能直接影响到压裂的效果,包括密度、黏度、滤失等指标,需要在施工前进行充分的试验和调配,确保压裂液体的性能符合要求。
3、井下安全井下压裂作业涉及到高压液体和高压气体,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作业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压裂提效措施引言压裂是一种常用的油气田开发技术,通过将高压液体注入地下储层,使储层破裂并增加渗透性,以提高油气产量。
然而,在实际生产中,压裂作业效果不稳定,效率低下的情况并不少见。
因此,采取一系列压裂提效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压裂提效措施,帮助提高压裂作业效果和产量。
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在进行压裂作业前,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是至关重要的步骤。
通过对地下储层进行详细的地质评价,可以了解储层特征,包括厚度、渗透性、裂缝发育程度等,对选取合适的压裂工艺和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压裂流体设计压裂流体是压裂作业的核心。
优化压裂流体设计是提高压裂效果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压裂流体设计技术:1. 流体性能优化流体的黏度、密度、含固量等参数对于压裂作业的效果有重要影响。
通过调整压裂液的组分和比例,可以优化流体的性能,提高压裂效果。
2. 添加增稠剂增稠剂可以增加压裂液的黏度,改善液体在裂缝中的传递性能。
常用的增稠剂有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和砂岩胶等。
3. 添加断裂剂断裂剂可以加速储层破裂,增加裂缝的数量和渗透性。
常用的断裂剂有硼酸盐、低聚果糖等。
4. 控制压裂液的pH值压裂液的pH值对于储层的酸碱性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调整压裂液的pH值,可以改变裂缝的宽度和形态。
压裂工艺优化除了流体设计外,压裂工艺的优化同样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压裂工艺优化措施:1. 施工参数控制施工参数包括压裂液的注入速度、注液压力、注液量等。
控制好这些参数,可以确保压裂液在储层中的分布均匀,提高压裂效果。
2. 施工工艺优化优化压裂工艺可以减少工艺环节,提高施工效率。
常见的工艺优化措施包括减少带液时间、优化注液井段等。
3. 压裂组合技术压裂组合技术是将不同的压裂工艺组合起来,以提高压裂效果。
常用的压裂组合技术有多级压裂、微地震监测等。
压后措施与评价压裂作业结束后,进行后续的压后措施与评价同样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压后措施与评价方法:1. 后期监测通过对压裂后的油气井进行后期监测,了解产量变化、裂缝发育情况等,评估压裂效果。
石油工业油井压裂技术的优化方案压裂技术在石油工业中被广泛应用,它是一种有效的油井增产方式。
然而,传统的压裂技术存在一些问题,包括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工艺不稳定等。
为了优化石油工业油井压裂技术,下面将提出几种优化方案。
1.改进液体配方目前,压裂液的配方通常是水和各种化学添加剂的混合物。
然而,这种配方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并浪费大量的水资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考虑使用可再生能源替代水作为压裂数的基础。
例如,利用生物质资源制备压裂液,不仅可以减少水的使用,还可以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优化断裂方向石油工业中常常采用垂直方向的断裂,然而,这种方式限制了油井的产能。
为了提高油井的产能,可以考虑优化断裂方向。
例如,通过水平井的方式进行压裂,可以增加裂缝的表面积,从而提高原油的产量。
3.智能监控和控制系统传统的压裂技术缺乏实时监控和控制系统,往往需要人工干预和调整。
为了提高工艺的稳定性和效率,可以引入智能监控和控制系统。
这样,可以实时监测油井的各项参数,根据数据进行智能控制,从而达到最佳的油井压裂效果。
4.先进的砂岩物理模型传统的砂岩物理模型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模型的简化和缺乏真实性。
为了更准确地描述砂岩的物理性质,可以引入先进的砂岩物理模型。
这些模型可以考虑更多的物理参数,从而提高对砂岩的描述和分析能力,为优化压裂技术提供更好的理论基础。
5.多学科协同研究油井压裂技术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包括地质学、力学、化学等。
为了更好地优化压裂技术,可以进行多学科的协同研究。
例如,地质学家可以提供更准确的地质信息,力学专家可以模拟和分析裂缝的产生过程,化学专家可以提供更优化的压裂液配方。
通过多学科的协同研究,可以找到更好的优化方案。
总结而言,石油工业油井压裂技术的优化方案包括改进液体配方、优化断裂方向、引入智能监控和控制系统、引入先进的砂岩物理模型以及进行多学科协同研究。
这些优化方案可以提高压裂技术的效率、稳定性和环境友好性,为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压裂整改措施引言压裂技术是一种在钻井和油藏开采过程中常用的方法,它通过将高压液体注入井下,以分裂地层岩石,增加原油或天然气的采取效率。
然而,压裂操作也存在一些环境和安全风险,需要进行整改措施来确保操作的安全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压裂操作中常见的问题,对这些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和建议。
这些措施旨在降低压裂操作的环境影响、提高操作安全性,并促进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压裂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在压裂操作中,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水资源消耗过量:压裂过程需要大量的水用于注入地下,这可能导致水资源的过度消耗。
2.化学品使用和泄漏:压裂作业中使用各种化学品,如果未妥善管理,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并对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
3.地震活动:压裂作业可能引起地下地震活动,这可能导致地下水源变得不稳定,甚至可能引发地震。
4.噪音和振动:压裂作业会产生噪音和振动,对附近的居民和野生动物造成干扰和困扰。
压裂整改措施和建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整改措施:1. 水资源管理•研究并采用节水技术:研发和采用节水技术,降低压裂过程中对水资源的需求量。
•水资源回收和再利用:开发水资源回收和再利用技术,将回收的水用于后续的压裂操作,减少对淡水资源的依赖。
•推广使用替代水源:开展研究,鼓励和支持使用替代水源,如海水、废水等,来替代淡水用于压裂操作。
2. 化学品管理•使用环境友好型化学品:选用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化学品,减少对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风险。
•健康与安全培训: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确保工作人员对化学品的正确使用和处理有充分的了解。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泄漏的及时修复,防止化学品的泄漏和外溢。
3. 地震风险管理•地质勘探和评估:在进行压裂操作之前,进行充分的地质勘探和评估,以了解地下地质情况和潜在的地震风险。
•控制注入压力:对注入的压力进行严格控制,以减少引发地震的可能性。
•监测地震活动:建立地震监测网络,及时监测地下地震活动的变化,对异常情况进行及时预警和处理。
油井压裂工艺优化方案简介:油井压裂是一种常用的油气开采技术,通过向井下注入高压液体,改变岩石结构从而提高油气产量。
然而,传统的压裂工艺存在一些问题,如低效率、高成本和环境污染等。
因此,本文将介绍一种油井压裂工艺的优化方案,以提高开采效率、降低成本并减少环境影响。
一、前期准备工作在进行油井压裂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井下资料的收集、岩心样品的分析和选取合适的压裂液等。
这些工作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后续压裂的效果。
1. 井下资料收集通过井下测井和采样工作,收集井下地质信息、变压数据和油气储量估算等,以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工艺设计和优化。
2. 岩心样品分析对采集到的岩心样品进行物性测试、渗透率测定和化学成分分析等,为后续的压裂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
3. 压裂液选择根据岩心样品的特性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压裂液,包括水基、油基和乳化体系等。
同时,需要考虑压裂液的流变性、稳定性和环境友好性。
二、油井压裂工艺优化在进行油井压裂时,需要综合考虑井下地质条件、岩石特性和压裂液性质等因素,以达到最佳的压裂效果。
以下是一些优化方案的介绍:1. 压裂参数优化通过调整压裂参数,如注入压力、注入速度和注入量等,来优化压裂效果。
例如,在低渗透性油藏中,适当降低注入速度可以增加液体在岩石中的渗透深度,提高油气采收率。
2. 压裂液配方优化根据地质条件和岩石特性,合理选择压裂液的配方。
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可以考虑使用耐高温稳定的压裂液体系,以保证压裂效果的稳定性。
3. 压裂工具改进通过优化压裂工具的设计和性能,提高井下操作的效率和安全性。
例如,采用具有自动控制功能的压裂工具,可以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4. 压裂监测技术应用利用先进的压裂监测技术,实时获取井下的压力、温度和流量等数据,并进行分析和优化调整。
这可以帮助工程师及时了解压裂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三、成果评估与持续改进油井压裂工艺的优化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
白音查干油田压裂工艺状况及建议
摘要:白音查干凹陷区域构造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二连盆地西部边缘,是川井坳陷北部的一个三级构造单元,目前已经发现的桑合、达尔其、锡林好来等油田主要分布在北部的塔拉南断裂带和南部的白音断超带。
含油层位为都红木一段、腾格尔组、阿尔善组。
本文分析了白音查干油田油藏地质特征和油井生产特点,对油田压裂工艺状况进行了阐述,同时对适应油田的压裂工艺发展方向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白音查干油田压裂工艺
1 油田概况
1.1 油藏地质特征
白音查干凹陷区域构造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二连盆地西部边缘,是川井坳陷北部的一个三级构造单元,面积约3200 km2,是二连盆地众多含油气小洼陷之一,目前已经发现的桑合、达尔其、锡林好来等油田主要分布在北部的塔拉南断裂带和南部的白音断超带。
含油层位为都红木一段、腾格尔组、阿尔善组,油藏埋深500~3000 m。
其主要油藏特征为以下几个方面。
1.1.1 油藏沿控油断层展布,含油高度低,油藏规模小,分布零散
白音查干油田目前已经发现的含油圈闭,基本上是反向屋脊式低
幅断鼻油藏。
含油断块在平面的长度一般为1200~2000 m,宽度一般小于300 m。
构造高部位油层发育、厚度大,向构造低部位油层厚度逐渐减薄,并过渡到水区。
含油高度低,白音查干油田油藏含油高度都在60 m以内,最小的是查30块14 m,最大的是查9块58 m,大多在20~30 m之间。
油藏规模小,油藏在平面上分布零散,目前动用储量不足1000×104 t,而油区分布在约250 km2范围内,分布十分零散。
1.1.2 相变快,非均质严重
各断块含油层位不一,总体上南坡含油层位由西向东变浅,北坡由西向东含油层位变深。
从向凹到斜坡方向含油层位变浅。
在同一层位由于储层相变快,主力生产层也不一样,这一特点在锡林好来地区表现的特别明显,锡林好来主要生产层位为腾格尔下1~3砂组,但各井的主产层并不一致,如锡6和锡18井,属同一控油断层控制,相距500 m,两口井均只有一个主产层,但却不是同一个小层。
锡12块水平井锡3-平1钻井结果也显示了这一点。
从而使白音查干油田油层表现出“纵向不叠加,横向不连片”的特点,无论在平面上还是纵向上都表现出严重的非均质性。
1.1.3 砂砾岩储层,岩电关系复杂
白音查干凹陷湖盆窄长,沉积物源来自南北两岸,属近物源快速沉
积,导致岩相变化快,储层以砂跞岩,粉砂岩为主。
加之储层含有大量云母及放射性矿物,导致岩电关系复杂,给油层认识带来困难。
1.2 油井生产特点
1.2.1 油井产能差别大
同一区块一般构造高部位储层物性好,含油丰度高,油井产能高;构造低部位,储层物性差,含油丰度低,油井产能低。
如达39块高部位油井达39井,初期自喷生产,日产达13 t,而位于其翼部低部位的达39-1、39-2产能分别为1 t和2.1 t。
1.2.2 一般无无水采油期,含水上升块
白音查干油田地层倾角平缓,在5~15°之间,一般为8°~13°,由于构造平缓,导致油水分异较差。
油井一般无无水采油期,投产初期即含水,且含油条带窄,导致含水上升速度快。
1.2.3 多数井天然能量不足
白音查干油田油藏虽有一定的边底水能量,但除了桑合油田外,达尔其及锡林好来都表现出天然能量不足,目前油井生产井110口,平均泵挂深度1024 m,平均动液面816 m,全油田平均沉没度208 m,单井平均液量6.7 t/d,平均产油量2.1 t/d。
“动液面随着泵挂深度跑”的现象明显。
1.3 开发现状
2012年8月份共有油水井303口,其中油井221口,开井177口,日产液1036.7 t,日产油261.7 t,含水75%,平均动液面939米。
年累产液23.49×104 t,年累产油 6.00×104 t,累产油量59.93×104 t,累产液189.96×104 t。
自然递减8.52%,综合递减7.4%。
地质储量采油速度0.57%,地质储量采出程度3.89%。
水井82口,开井71口,日注水560m3,年累注水13.72×104 m3,累注水111.98×104 m3,月注采比0.51,累积注采比0.55。
2 油田压裂工艺技术现状
白音查干油田压裂施工从2004年8月开始,全部为水力加砂压裂,至目前已累计组织压裂施工69井次,压裂工艺不断优化,压裂方式逐渐从单一的合压(包括单封保护套管)发展为多种工艺压裂,从工艺上双封分层压裂、单封保护套管压裂、挤酸预处理压裂、前置液加粉沙压裂等工艺技术不断得到应用。
管柱结构上使用Φ89 mm油管,施工压力相对降低5~8 MPa左右。
压裂工艺技术为白音查干油田的勘探开发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007年以来共组织压裂施工47井次,有效31口,施工有效率65.9%,初期日增液254.5 t,日增油98.3 t,累增液23931.5 t,累增油10028.6 t,压裂工艺措施成为白音查干油田保持产量连年稳升的最主
要措施之一。
通过对挤酸预处理压裂资料的分析,为白音查干油田酸化工艺技术的开展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D43-1井生产层位为腾格尔,分层压裂,使用了Φ89 mm油管,同时进行了挤酸预处理。
第一层井段1668.1~1669.1 m 1层1 m,第二层井段1627.9~1633.0 m 2层4.2 m。
2007年10月8日12:25分开始第一层压裂施工,油管挤入浓度10%的盐酸2m3,随后注入前置液压裂,油压迅速上升至50MPa以上,排量仅1 m3/min,12:44分油压上升至59MPa 时突然下降至32 MPa,累计注入前置液7.4 m3,随后排量上提至2.2~2.4 m3/min,油压逐步上升至38 MPa后缓慢下降,正常完成施工。
分析认为该井井段1668.1~1669.1 m 1层1 m近井地带污染堵塞严重,当盐酸进入地层后解除了污染堵塞,造成油压突降。
对此,我们利用压裂设备及酸液对注水压力高且注不进水的D35-2井进行了简单的酸化解堵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随后组织对D41-1等4口井进行了复合酸化解堵增注,同样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初期平均日降压3.5 MPa,最大降压7 MPa,最小降压1.5 MPa。
3 认识及建议
(1)有针对性的进行小规模压裂试验。
(2)加大前置酸预处理压裂
工艺应用力度。
(3)细分层系,压裂工艺上积极开展分层压裂、选择性压裂、控缝高压裂技术的现场实验。
(4)在深入开展储层地质特征、粘土矿物分析、岩石力学性质、岩心分析、试井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优选目标井目的层、压裂工艺设计、压裂液体系、支撑剂类型、压裂液返助排技术等,逐步形成一套适合白音查干油田的集成配套技术。
(5)做好压裂前试井及裂缝监测、井温测井等基础资料的录取工作,为压裂效果的分析提供可靠保障。
(6)建议选择压裂、酸化等增产技术研究领先的大专院校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攻关项目合作,在提高我们自身技术素质的同时,充分利用他们的专业技术研究力量和先进的研究成果,为白音查干油田区块压裂工艺技术的确定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