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届中考化学解题方法突破训练(五)控制变量法

2021届中考化学解题方法突破训练(五)控制变量法

绝密★启用前

2021届中考化学解题方法突破训练(五)控制变量法学校: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

1.若研究温度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在图中应选用哪两个装置进行对照实验(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丙

D.丙和丁

2.线上学习,居家实验。小明用三枚洁净无锈的铁钉,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试管中植物油的作用是隔绝空气

B.只有甲试管中的铁钉有明显锈迹

C.乙、丙两支试管的实验现象说明铁生锈需要水

D.实验表明铁生锈是铁与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3.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 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是( )

A. B.

C. D.

4.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二、实验题

5.按如图所示方案进行“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观察到:甲中白磷燃烧,乙中白磷不燃烧。实验后,将甲中试管倒置于水中,去掉橡胶塞,发现水进入试管中。

(1)甲中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甲中的X、乙中的Y分别为___________。

(3)“水进入试管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本实验条件除了要控制所取硬、软水的体积相同外

实验二: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中

以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三:探究氧气的性质

装了氧气的集气瓶甲和乙

速插入

具有的性质是:

【实验目的】铁生锈条件的探究。

【实验内容】取3段光亮无锈的细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3支干燥洁净的试管底部,进行下列实验,实验要保证有足够长的时间来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实验①②无明显现象,实验③中铁丝生锈,且试管内空气体积减小。

【实验结论】

(1)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_(填名称)发生反应的结果。

【实验思考】

(2)当铁丝足量,时间足够长,实验3中进入试管内的水的体积约占试管内原有空气体积的

____________。

(3)该实验创新之处在于:可根据铁丝表面的铁锈和____________两种现象来判断铁丝反应进行的情况。

(4)用完的菜刀要擦干存放,理由是____________。

(5)铝比铁活泼,但铝耐腐蚀,原因是____________。

8.对比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你参与下图三个探究活动并回答问题。

(探究活动一)探究影响木炭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说明了影响木炭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是_____。

(探究活动二)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同学们做了A试管和B试管的对比实验,发现B试管中固体可溶,A试管中固体几乎不溶。该对比实验说明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_____。

(2)同学们又补充了C试管所示实验,他们想探究的影响因素是_____。

(探究活动三)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饱和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小明分别振荡三个软质塑料瓶,观察到塑料瓶都变瘪且变瘪的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1)小明认为二氧化碳与三种物质都能发生反应,你认为小明的结论_____(填“是或否”)正确,理由是_____。

(2)B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对比A瓶与_____瓶的实验现象,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且溶质的溶解

性更强。

9.下图所示的实验都涉及控制变量法的应用,请结合具体的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Ⅰ是”探究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其中一组实验,根据伸入吸入的空气中的小木条能继续燃烧,伸入呼出的气体中的小木条熄灭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Ⅱ中,由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面红磷不燃烧,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完毕,将烧杯中的热水慢慢倒出,当白磷刚露出水面便剧烈燃烧起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Ⅲ是“探究铁的锈蚀条件”中的一组对比实验,根据①中铁钉先生锈的现象,得出铁生锈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试管②中的水需要事先煮沸,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Ⅳ是“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一组实验。

①是把干燥的喷有紫色石蕊的小花直接放人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把喷水后的紫色石蕊小花放人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三、填空题

10.用如图四个实验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说明:热水的温度均为80℃。

I.用如图1、图2所示实验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

(1)图1所示实验,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2)比较图1和图2实验,得到的结论(燃烧条件)是________。

II.资料显示:磷的燃烧产物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

HPO),会刺激人体呼吸道。

3

改用如图3、图4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3)若按图3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结果a试管中白磷燃烧,写出a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________。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按图4装置进行实验,也能达到图3实验装置的实验目的,比较图3与图4两实验装置,你

认为图4实验装置明显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5)图4装置未直接用橡皮塞,而是用带玻璃管的橡皮塞,并在玻璃管上套上瘪气球,你认为瘪

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四、多选题

11.欲探究铁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差异,采用金属试样与酸溶液反应的实验,通过观察反应现象得出

结论。下列有关做法中,不符合控制变量要求的是( )

A.取用铁片和铝粉进行实验

B.取用的稀盐酸浓度和体积相同

C.取铁和稀盐酸反应,铝和稀硫酸反应

D.在相同的温度下进行实验

12.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研究温度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时,应保证只有温度一个变量,故选用甲和丙装置进行对照实验。

2.答案:C

解析:乙试管中的铁钉只与蒸馏水接触,丙试管中的铁钉只与空气接触,乙、丙两支试管中的铁钉均不生锈,两试管中现象对比,不能得出铁生锈需要水,C 错误。

3.答案:B

解析:小木条燃烧,玻璃棒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A 不符合题意;加热一段时间后小木块燃烧,小煤块不燃烧, 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B 符合题意;铜片上的 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 点,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 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C 不符合题意;空气中的蜡烛燃烧, 罩上烧杯的蜡烛燃烧一会儿后熄灭,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 气(或空气)接触,D 不符合题意。

4.答案:A

解析:A 、过程中没有设计二氧化碳能否使干燥石蕊变红色的实验,因此该选项对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 、实验过程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加,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 、实验过程中,两边试管中的铁钉无明显现象,说明铁只和水或氧气接触不能生锈,中间试管中的铁钉生锈,说明铁和水、氧气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 、实验过程中,加入二氧化锰的试管产生气泡快且多,说明二氧化锰能够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选A 。

5.答案:(1)2254P 5O 2P O 点燃

(2)温度不低于40℃的水、空气

(3)试管内气压减小

解析:(2)要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需改变温度条件,控制其他条件相同,因此甲中的X 为温度不低于40℃的水,乙中的Y 为空气。

(3)白磷燃烧消耗氧气且不生成新的气体,反应停止且装置冷却至室温后,试管内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会进入试管中。

6.答案:实验一 肥皂水的量相同(体积或滴数)实验二 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多

实验三 (1)氧气支持燃烧(助燃)(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解析:

7.答案:(1)氧气和水蒸气

(2)15

(或21%) (3)试管内空气体积的减小(或试管内液面的上升)

(4)除去水,防止菜刀生锈

(5)铝表面易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反应

解析:(1)对比实验①和③,可知铁生锈需要水参与;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知铁生锈需要氧气参与,所以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反应的结果。

(2)当铁丝足量,时间足够长,试管中的氧气会被全部消耗,实验③中进入试管内的水的体积约占试管内原有空气体积的15

。 8.答案:氧气浓度;溶剂种类(或性质);溶质种类(或性质);否 ;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使瓶内压强减小而变瘪; ()2322CO +Ca OH CaCO +H O ↓═;B

解析:

9.答案:(1)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吸入空气中氧气低 (2)与空气接触(或与助燃物接触); 白磷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3)需要同时与水和氧气接触; 将水中溶解的氧气排除干净 (4)做比对试验,验证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 ;紫色石蕊小花变红色;2223CO +H O=H CO

解析: (1)实验Ⅰ是”探究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其中一组实验, 根据伸人吸入的空气中的小木条能继续燃烧,伸入呼出的气体中的小木条熄灭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吸入空气中氧气低;

(2)在实验Ⅱ中,由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面红磷不燃烧,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与空气接触(或与助燃物接触);实验完毕,将烧杯中的热水慢慢倒出,当白磷刚露出水面便剧烈燃烧起来,原因是:白磷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

(3)实验Ⅲ是“探究铁的锈蚀条件”中的一组 对比实验,根据①中铁钉先生锈的现象,得出铁生锈的条件是需要同时与水和氧气接触;其中试管②中的水需要事先煮沸,目的是:将水中溶解的氧气排除干净;

(4)实验Ⅳ是“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一组实验。

①是把干燥的喷有紫色石蕊的小花直接放人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做比对试验,验证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

②是把喷水后的紫色石蕊小花放人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现象是紫色石蕊小花变红色;结论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形成碳酸,碳酸显酸性,化学方程式为:2223CO +H O=H CO 。

10.答案:(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2)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3) 225

4P+5O 2P O 点燃 ;0 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4) 能防止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以免污染环境 (5)收集气体,防止因气体膨胀而导致活塞飞出

解析: (1)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且着火点只有40℃,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红磷着火点很高,红磷不能燃烧;水中白磷温度虽达到着火点,但不与氧气接触,所以水中白磷也不会燃烧,故图1所示实验,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2)向图2水下白磷通氧气后,水下的白磷也能燃烧,说明白磷燃烧需要氧气,故比较图1和图2实验,得到的结论(燃烧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3)a 试管中反应是白磷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54P+5O 2P O 点燃。红磷的着火点较高,b 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未达

到红磷的着火点。

(4)比较图3与图4两实验装置,图4实验装置小气球能收集生成物,防止空气污染,故明显的优点是能防止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以免污染环境。

(5)图4装置未直接用橡皮塞,而是用带玻璃管的橡皮塞,并在玻璃管上套上瘪气球,瘪气球的作用是收集气体,防止因气体膨胀而导致活塞飞出。

11.答案:AC

解析:本题考查实验设计与评价。铁片和铝粉的金属聚集状态不同,与酸接触面积不同,A 项不符合;取用的稀盐酸浓度和体积相同,B 项符合;反应中所用的酸不同,C 项不符合;反应中要控制温度,要在相同的温度下进行实验,D 项符合。

12.答案:D

解析:

2021届中考化学解题方法突破训练(五)控制变量法

绝密★启用前 2021届中考化学解题方法突破训练(五)控制变量法学校: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 1.若研究温度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在图中应选用哪两个装置进行对照实验(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丙 D.丙和丁 2.线上学习,居家实验。小明用三枚洁净无锈的铁钉,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试管中植物油的作用是隔绝空气 B.只有甲试管中的铁钉有明显锈迹 C.乙、丙两支试管的实验现象说明铁生锈需要水

D.实验表明铁生锈是铁与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3.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 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是( ) A. B. C. D. 4.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二、实验题 5.按如图所示方案进行“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观察到:甲中白磷燃烧,乙中白磷不燃烧。实验后,将甲中试管倒置于水中,去掉橡胶塞,发现水进入试管中。

(1)甲中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甲中的X、乙中的Y分别为___________。 (3)“水进入试管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本实验条件除了要控制所取硬、软水的体积相同外 实验二: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中 以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三:探究氧气的性质 装了氧气的集气瓶甲和乙 速插入 具有的性质是: 【实验目的】铁生锈条件的探究。 【实验内容】取3段光亮无锈的细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3支干燥洁净的试管底部,进行下列实验,实验要保证有足够长的时间来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实验①②无明显现象,实验③中铁丝生锈,且试管内空气体积减小。

2021高考化学一轮习题:第七章 微考点55 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含解析)

1.(2019·内蒙古包头四校联考)已知x溶液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现有四份20 mL 4 mol·L -1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与下列四种x溶液反应,其中反应最快的是() A.10 ℃,20 mL 3 mol·L-1的x溶液 B.20 ℃,30 mL 2 mol·L-1的x溶液 C.20 ℃,10 mL 5 mol·L-1的x溶液 D.10 ℃,10 mL 2 mol·L-1的x溶液 2.(2019·贵阳模拟)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H2和1 mol I2,压强为p(Pa),并在一定温度下使其发生反应:H2(g)+I2(g)2HI(g)Δ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向其中加入1 mol H2(g),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B.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向其中加入1 mol N2(N2不参加反应),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C.保持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向其中加入1 mol N2(N2不参加反应),反应速率一定加快D.保持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向其中加入1 mol H2(g)和1 mol I2(g),反应速率一定加快3.(2019·福州质检)某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SO2(g)+NO2(g)SO3(g)+NO(g)ΔH=a kJ·mol-1;某科研小组通过实验测出SO2的转化率(SO2、NO起始量一定)随条件P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0~15 min内反应速率小于15~20 min的反应速率,P为升高温度 B.10~20 min内反应速率小于20~40 min的反应速率,P为减小SO3的浓度 C.10~15 min内反应速率大于40~50 min的反应速率,P为减小压强 D.该反应中,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减小,反应速率一直减小 4.(2019·马鞍山模拟)某探究小组利用丙酮的溴代反应(CH3COCH3+Br2―→CH3COCH2Br+HBr)来研究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反应速率v(Br2)通过测定溴的颜色消失所需的时间来确定。在一定温度下,获得如下实验数据: 分析实验数据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增大c(CH3COCH3),v(Br2)增大 B.实验②和③的v(Br2)相等 C.增大c(HCl),v(Br2)增大 D.增大c(Br2),v(Br2)增大 5.以反应5H2C2O4+2MnO-4+6H+===10CO2↑+2Mn2++8H2O为例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时,分别量取H2C2O4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迅速混合并开始计时,通过测定溶液褪色所需时间来判断反应的快慢。

专题十五 控制变量法的探究-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导学案

专题十五控制变量法的探究 一、复习目标 1.知道有关控制变量探究的一般流程,了解控制变量探究题型及特点。 2.学会根据题目的探究要求,运用类比、假设、建模、推理、分析比较、归纳综合、语言表达等能力进行合理探究推理。 3.通过控制变量法在基于对比实验进行科学探究,逐渐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探究思维、探究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试题特点 初中化学试题加大对探究性问题的考查力度,凸显化学学科特点。化学探究题层出不穷,显现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探究能力”这一亮点。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实际应用的一种途径,在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过程、实验交流表达和实验评价等过程都有体现,特别是在表格、数据、曲线、现象、装置等新情境中有着创造性的设计,无论是定性实验,还是定量实验,都能较好地应用控制变量的思想。 三、方法指引 1.控制变量法:如果有多个因素(即变量)对实验的结果存在影响,为集中研究其中一个因素,往往控制其他的变量保持不变,只改变某单一变量,并通过对比实验来明确该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情况。 2.控制变量法科学探究的解题思路 四、典型例题及变式训练 典型例题Ⅰ 以下是某研究小组探究影响反应速率部分因素的相关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过氧化氢 溶液浓度/% 过氧化氢 溶液体积/mL 温度/℃ 二氧化锰 的用量/g 收集氧气 的体积/mL 反应所需 的时间/s ① 5 1 20 0.1 4 16.75 ②15 1 20 0.1 4 6.04 ③30 5 35 — 2 49.21 ④30 5 55 — 2 10.76

实验序号①②③④实验温度/℃25 25 70 70 试剂稀氨水稀醋酸稀氨水稀醋酸 出现铁锈所需时间 1 天 未见锈蚀 5 分钟 1 天 未见锈蚀 1 分钟 (1)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有关;从实验③和④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 的关系是; (2)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微观粒子相互接触、碰撞的结果,化学反应速率与微观粒子的概率有关。试从微观角 度解释“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的原因是。 (3)用一定量1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为了减小反应速率,可加适量的水稀释,产生氧气的总质量(选填“减小”或“不变”或“增大”)。 【利用“控制变量法”的解题策略】 【解析】正确对比分析表中实验数据是确定研究变量和得出实验结论的关键。实验①和②中只是过氧化氢的浓度发生了改变,其他因素没有变化。实验③和④只是改变了温度,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物的浓度只影响化学的速率,不影响生成物的量,因此在一定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水,只是产生氧气的速率减慢,但生成氧气的质量不变。 【答案】(1)反应物浓度(或浓度) 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2)反应物浓度越大,单位体积的反应物中含有的粒子数越多,粒子间碰撞的概率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3)不变 变式训练 1.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影响铁制品锈蚀快慢的因素”,取同浓度的稀氨水和稀醋酸用下图装置完成表中实 验,回答下列问题。

2021年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考点训练《金属的化学性质》(Word版附答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 体验中考 1.(2018百色第23题节选)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说明或解释下列问题。 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2Mg +CO 2=====点燃 2MgO +C ,反应中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 。 2.(2018百色第29题节选)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实验时,对铝和铝的化合物性质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铝是一种活泼金属,在空气中表现出良好的抗腐蚀性,是由于铝与氧气作用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覆盖在铝的表面。 【性质探究】金属与酸的反应 (1)铝片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单质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图中从a 点到c 点曲线上升的原因可能是 。 (2)将铝片与pH 相同的足量稀硫酸、稀盐酸反应,结果是生成氢气的速度前者比后者慢很多。 甲同学认为,可能是两片铝片的大小、质地等不一致的原因,于是将某铝片从中间切成两等份,再分别放入pH 相同的稀硫酸和稀盐酸中,观察反应现象,结果仍是生成氢气的速度前者比后者慢得多。此实验方法是 。 乙同学提出,可能是与稀硫酸反应的铝片表面有氧化膜的原因,大家一致表示反对,因为 。 丙同学对比盐酸和硫酸的化学式之后,认为可能是盐酸中的氯离子对反应产生促进作用,你认为还存在另一种可能是 。 【验证猜想】为了验证是“盐酸中的氯离子对反应产生促进作用”的猜想,大家一起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如果该实验能证明猜想,则加入的两种溶液的溶质化学式分别为A ,B 。 3.(2020百色第18题)探究铁、铜、镁的金属活动性时,下列有关现象、分析或结论正确的是( ) A.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

B.有镁片的试管外壁发烫 C.铁片与盐酸反应速率最快 D.它们的活动性:Cu>Fe>Mg 4.(2017百色第14题)以下实验方案能比较出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A.测定两种金属的密度 B.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C.将两种金属片相互刻画 D.铜片、银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 5.(2016百色第15题)现有X、Y、Z三种金属,将X、Y、Z分别投入稀硫酸中,只有Y表面有气泡放出,X和Z无变化,将X放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X表面无变化,则X、Y、Z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X>Y>Z B.Y>X>Z C.Z>X>Y D.Y>Z>X 6.(2018百色第29题节选)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实验时,对铝和铝的化合物性质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铝是一种活泼金属,在空气中表现出良好的抗腐蚀性,是由于铝与氧气作用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覆盖在铝的表面。 【性质探究】金属的活动性 甲同学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放入氯化镁溶液中,看到的现象是,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 排在镁的。 课堂练习 1.将A、B两种金属放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合理的是() A.金属活动性A>B B.生成氢气的质量A>B C.反应的硫酸质量A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的实验探究(知识梳理和训练)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的实验探究(知识梳理与训练) 解题策略分析 1.变量控制型实验题 控制变量法:物质变化往往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在研究化学反应与外界因素之间的关系时,对影响物质变化规律的因素或条件加以人为控制,使其他几个因素不变,集中研究其中一个因素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有利于在研究过程中,迅速寻找到物质变化的规律。常涉及的题型有:(1)外因(浓度、温度、压强等)对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影响;(2)物质性质的递变规律。 解答变量探究类试题关键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只改变一个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规律。注意:选择数据要有效,且变量统一,否则无法作出正确判断。 思路总结 2.规律探究型实验题 物质性质递变规律的探究也是中学化学实验探究的一个重要内容。研究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如置换反应)规律,物质的酸(碱)性强弱规律,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规律等,都是开展有关规律探究的重要素材,也是高考命题的经典情境。 解决有关规律探究问题的实验设计,其常用方法示例如下: (1)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一般通过设计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实验来完成,如通过让金属单质与相同浓度的非氧化性酸反应产生H2的速率快慢来判断金属单质的还原性强弱,推断元素金属性强弱,从而找出相应的性质递变规律。

(2)物质的酸(碱)性强弱的判断。 (3)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规律探究。可以通过控制所含的杂质是否与空气接触、所接触的电解质溶液的酸碱度、钢铁在腐蚀过程中体系内的气压变化等角度设计实验,找出规律。 强化训练 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设计如下方案: 反应方程式为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 (1)实验的记时方法是从溶液混合开始计时,至________________时,计时结束。 (2)实验①和②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V1=________ mL,V2=________ mL。 (3)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实验时必须用移液管或滴定管来量取液体的体积 B.实验时应将5.0 mL KMnO4溶液与5.0 mL H2C2O4溶液混合后,立即按下秒表,再将盛有混合液的烧杯置于相应温度的水浴中至反应结束时,按下秒表,记录读数 C.在同一温度下,最好采用平行多次实验,以确保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D.实验①和③可研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4)某小组在进行每组实验时,均发现该反应是开始很慢,突然会加快,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紫红色刚好褪去(2)5.0 3.0(3)CD(4)反应生成的Mn2+对反应有催化作用 解析(1)高锰酸钾溶液呈紫红色,与草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紫红色消失,所以该实验的计时方法是从溶液混合开始计时,至紫红色刚好褪去时,计时结束。 (2)若实验①和②是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需使混合后的溶液体积均为10 mL,且要保证高锰酸钾混合后的浓度不变,则V1=5.0 mL,V2=3.0 mL。 (3)根据体积记录为5.0 mL,量取液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A项错误;实验时应先将烧杯置于相应温度的水浴中,再将5.0 mL KMnO4溶液与5.0 mL H2C2O4溶液混合,立即按下秒表,至反应结束时,按下秒表,记录读数,B项错误;在同一温度下,最好采用平行多次实验,

中考物理解题方法大全---控制变量法

图1 中考物理解题方法大全---控制变量法 物理学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办法,即把多因素的问题转变为多个单因素的问题,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和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中应用较为广泛,具体探究如下: 【探索研究案例一】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与路程、时间两个因素相关,为了比较两个(或几个)做匀速直线物体的快慢,常采用控制变量法。 1.控制路程因素(即在路程相同或路程一定的情况下),比较它们所用的时间,所用时间短的,则运动的快,速度大。 2.控制时间因素(即在时间相同或时间一定的情况下),比较它们通过的路程长短。路程长的,运动快,速度大。 3.在路程、时间都不相同的情况下,借助于数学中的比例,引入路程和时间之比,即用比较单位时间里通过的路程的多少,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例题1】如图1所示(a )、(b )两图分别表示比较运动员游泳快慢的两种方法,其中图1(a )说明 ;图1(b )说明 。 【精评】试题将游泳比赛的过程和终 端两种情况用图画出来,让同学们识别在 这两种比较游泳快慢的情况中,分别使用 了哪种控制变量的方法。 在图1(a )中,各泳道右边的圆圈指 针的指向都相同,表示“时间相等”,三个泳道中游泳人的位置不同,说明它们通过的路程不同,游在最前面的人通过的路程最长,他游得最快,所以,图1(a )表示采用了控制时间相等的因素,研究运动快慢与路程的关系的方法,说明:时间相等时,游泳人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越快。 在图1(b )中,各泳道的游泳人都到达终点,但泳道旁圆圈内的指针指向不同,表示游泳人通过相同的泳道全程所用的时间不等,中间泳道的游泳人所用时间最短,游得最快。所以,图1(b )表示采用了控制路程相等的因素,研究运动快慢与时间的关系的方法,说明:通过的路程相等时,游泳人所用时间越少,运动越快。 【解答】时间相等时,游泳人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越快。通过的路程相等时,游泳人所用时间越少,运动越快。 【探索研究案例二】密度 密度概念是整个初中物理中重要概念之一,每年各地的中考试题围绕密度概念做足了文章。如冰水互换后其质量、体积、密度的变化;蜡烛燃烧过程中、两块砖合成一块后的质量、密度的变化情况等等。常常编成试题来考察同学。 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密度有三种方式 1.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大的,其物体体积就小。 2.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大的,其物体质量也大。 3.物质相同的不同物体,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而m/V 的值不变。 特别强调的是:对前两种控制变量(控制质量因素、控制体积因素)后得到的结论,只适用于不同物质所组成的物体。对于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来说,密度的大小与体积的质量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相关。同种物质的m/V 是相同的,所以有“密度是物质的属性”这个区别于其它概念的重要

2021年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汇编

2021年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汇编 篇一:20__中考化学(实验探究) 20__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探究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2.科学贵在创新,以下是对部分化学实验的改进,其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3.食品腐败是由于细菌或霉菌在潮湿、有氧、适温等条件下大量繁殖的结果。若要抑制食品中菌类的生长,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A.干燥 B.密封后高温或低温冷藏C.用盐腌渍D.加浓盐酸... 4.(多选)分别向a、b两支试管中加入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铁片,再向a中加入植物油,均塞上橡皮塞,U型玻璃管内为红墨水(开始时两端液面水平),如下图所示,放置一段时间后,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植物油用于隔绝氧气和水B.两支试管中的铁片均被腐蚀 C.U型玻璃管两端的液面变为右低左高D.U型玻璃管两端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 5.下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简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6.小明通过化学方程式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1 A.ZnSO4溶液 B.NaOH溶液 C.稀硫酸 D.CuSO4溶液() 9.下列实验设计方案合理的是 A.用碳酸钾和氢氧化镁制备氢氧化钾B.用氯化钙溶液检验氢氧化钠是否部分变质 C.用氢氧化钡溶液区分硫酸铵、硫酸镁和硫酸钠 D.用氢氧化钠溶液和浓硫酸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氯化氢和水蒸气 10.按下列装置实验,不能达到对应目的的是A.收集H2 B.O2验满 C.配制20%的Ca(OH)2溶液D.除去CO中的CO2 11.(多选)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正确的是 A.除去NaCl中少量的Na2CO3杂质,先加入足量稀盐酸,再蒸发结晶 B.检验可燃性气体中是否含有氢元素,在其燃烧火焰上方罩上干冷的烧杯,观察有无水雾 C.实验测定某矿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先加入硫酸,再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

安徽省2021中考化学试题研究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研究 专题六 第1415题 实验探究题试题

安徽省2021中考化学试题研究复习第二部分专题研究专题六 第1415题实验探究题试题 安徽省2021中考化学试题研究复习第二部分专题研究专题六第14、15题实验探究题 试题 专题六问题14和15实验探究问题(必选) 专题解读 安徽省高中入学考试第14题往往以生产、生活等实际问题为载体,注重信息的阅读、完成、应用和挖掘。只要我们能够掌握某些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以及反应中的现象,并且理 解命题者的意图,这些问题就可以解决。 安徽中考第15题常以教材中某一个重要知识点为载体,侧重于控制变量法、对比实 验法等化学思维方法的运用。此类试题注重基础探究且综合性较强,附加题更是在基础探 究上对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发散思维进一步考查。 控制变量法:对于受多因素制约的问题,统一其他变量,讨论一个变量的变化对问题 的影响。例如,影响金属与酸之间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金属活性、酸溶液浓度、温度、金 属颗粒大小等。因此,如果要研究金属活性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必须控制相同的因素,例 如温度,酸溶液浓度和金属颗粒大小,然后选择不同的金属进行实验探索,得出结论。 对比实验法:对比实验法是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实验现象的比较分析,探究一个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进而得出相应结论的方法。如探究盐酸中哪种粒子 使石蕊溶液变红,可在已知盐酸中含有h2o、h、cl的前提下,向不同溶液中(含有h2o、h、cl)滴加石蕊溶液,通过对比排除h2o和cl,从而证明h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 + + - + - 分类猜测训练Ⅰ类教材实验拓展研究 (2021、2021、2021.14;2021、2021.15) 空气中氧含量测定的扩展

2020-2021中考化学专题训练---探究题的综合题分类含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 1.化学课堂上,老师做了如图一的实验(网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1)随着不断加热,试管①里逐渐有红色固体产生,化学方程式为C+2CuO=2Cu+CO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同时试管②里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发现通入试管②里的气体有逸出液面的现象,怀疑试管①里还有其它气体生成,比如一氧化碳。老师首先赞扬小明有科学的质疑精神,建议在化学兴趣小组的活动中展开探究。请你也参与其中,一起探究。 (提出问题)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还有一氧化碳生成吗?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没有一氧化碳生成;猜想二:还有一氧化碳生成 (设计方案)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设计出如图二实验。为了提高实验效果,小明加大了反应物的用量。老师提示:先将两个开关都打开,再加热,反复挤压气球一会儿。老师这样提示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先按老师的提示操作,加热一会 儿后,关闭开关2。待充分反应,关闭开关1,停止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逸出液面的气体不 是二氧化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逸出液面的气体是一氧化碳。猜想二成立 (交流与提高)同学们通过对以上实验的讨论与分析,认为一氧化碳的产生至少源自两个反应:一是试管内反应物直接反应生成;二是生成物又发生反应而生成。请你写出其中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生成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浓溶液吸收没有明显现象,同学们想进一步检验该反应的生成物,可选用的药品有________(填序号)。 ①酚酞溶液②氢氧化钙溶液③稀盐酸④锌粒⑤氯化钙溶液 (评价与反思)经过本次活动,同学们感到,正是因为小明具有___________ 精神,我们这次活动才有了更多、更新的收获。 【答案】置换反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OH)2 + CO2== CaCO3↓+ H2O 防止气体不纯,发

巧用控制变量法有效突破化学实验探究题

巧用控制变量法有效突破化学实验探究题作者:周海欧邓丹 来源:《广东教育(高中)》2022年第01期

在《普通高中化學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中明确提出:能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探究并确定合适的反应条件,安全、顺利地完成实验。近几年,实验探究题的考查成为广东化学高考实验题的热点,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控制变量法的掌握程度。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当影响事物的变化规律有多个因素时,往往先人为控制其它几个因素不变,集中研究其中一个因素按照特定的条件发生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从而解决问题。 学生存在主要问题:不懂如何应用控制变量法、找不到变量、思路不清晰、不会分析实验结果、设计实验方案不完善等。

【解题模型】 明确探究对象—寻找影响因素(自变量)—控制单一变量—观测因变量—得出实验结论。 【例1】(2012·广东高考节选)碘在科研与生活中有重要应用。某兴趣小组用0.50mol·L-1 KI、0.2% 淀粉溶液、0.20mol·L-1 K2S2O8、0.10mol·L-1 Na2S2O3等试剂,探究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已知:S2+2I-=2S+I2(慢) I2+2S2=2I-+S4(快) (2)为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 表中Vx=________ mL,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对照实验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须保证其他条件完全一致,故应加水2.0mL以保证溶液总体积完全相同,而此时其它物质的浓度不变,只改变了反应物K2S2O8溶液的浓度。 答案:(2)2.0 保持溶液总体积相同,仅改变S2的浓度而其他物质浓度不变(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例2】(2014·广东高考节选)H2O2是一种绿色氧化还原试剂,在化学研究中应用广泛。 (1)某小组拟在同浓度Fe3+的催化下,探究H2O2浓度对H2O2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限选试剂与仪器:30% H2O2、0.1mol·L-1 Fe2(SO4)3、蒸馏水、锥形瓶、双孔塞、水槽、胶管、玻璃导管、量筒、秒表、恒温水浴槽、注射器 ②设计实验方案:在不同H2O2浓度下,测定________(要求所测得的数据能直接体现反应速率大小)。 ③设计实验装置,完成如图所示的装置示意图。 ④参照下表格式,拟定实验表格,完整体现实验方案(列出所选试剂体积、需记录的待测物理量和所拟定的数据;数据用字母表示)。 解析:依据题意,探究不同H2O2浓度下,生成相同体积的O2所需要的时间或者是在相同时间内收集O2的体积,所以需要控制其它条件相同,只改变H2O2浓度。

2021年七上科学期中复习-科学探究与实验_科学探究的技能_控制变量法

2021年七上科学期中复习-科学探究与实验_科学探究的技能_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专训 单选题: 1、 (2020余姚.七上期中) 为了研究蚂蚁对金合欢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实验探究,得到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结果。请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①号 C . 蚂蚁以金合欢嫩叶尖端的珠状小体为食,对其生长有害 D . 实验表明,蚂蚁“侵食”金合欢,可提高幼苗存活率并能促进幼苗的生长 2、 (2020南浔.七上期中) 红叶石楠是一种常绿小乔木,因其新梢和嫩叶鲜红而得名,常作为行道树。进入春季,道路两旁的红叶石楠长出红色的嫩叶,而到了夏天,这些红色的叶片变成了绿色。同学们猜想可能跟夏天的温度高或光照强度大有关。为了研究光照能否影响叶片变绿,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下列关于 ) B . 甲组的环境条件应该设置为阴暗、适宜温度 C . 该实验方案无法研究“光照能否影响叶片变绿” D . 该实验方案可以研究“温度能否影响叶片变绿” 3、 (2019秀洲.七上期中) 为比较蔬菜中维生素 C 含量,小明同学根据维生素 C 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四支同样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

毫升相同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然后用滴管分别向其中滴加黄瓜、青椒、芹菜、 据表可知维生素 C 含量最少的蔬菜是() A . 黄瓜 B . 青椒 C . 芹菜 D . 白菜 4、 (2019城.七上期中) 小明和小华分别购买了两种橡胶球,小明说:“我的弹性比你的好”。小华说:“我希望你能证实你的说法”。小明可选择下列哪个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A . 两球向墙扔去,比较它们反弹时离墙的距离 B . 手触摸两球,看哪一个球较硬 C . 把两球向地面掷下,比较它们反弹的高度 D . 把两球从离地面相同高度处由静止下落,比较它们反弹的高度 5、 (2019余姚.七上期中) 李明同学为了探究鲫鱼“浮头”的原因,取来两只相同的鱼缸甲、乙,并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试选出最合理的一种() A . 取大小、活力相当的两条鲫鱼,分别放入盛有等量河水的鱼缸甲、乙中,甲中泵入空气,乙中不作处理,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B . 取一大一小活力相当的鲫鱼,分别放入盛有等量河水的鱼缸甲、乙中,甲用玻璃封闭,乙不作处理,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C . 取大小、活力相当的两条鲫鱼,分别放入甲、乙中,甲中加适量河水,乙中加等量煮沸后冷却的河水,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D . 取大小、活力相当的六条鲫鱼,平均投放于甲、乙中,甲中加适量河水,乙中加等量煮沸后冷却的河水,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6、 (2019绍兴.七上期中) 为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和细菌生存的条件,生物兴趣小组用已消毒的甲、乙、丙三个相同锥形瓶按下表进行实验。请分析表中包含了几 C . 3组,温度、消毒棉球、空气 D . 2组,温度、细菌 7、 (2019.七上期中) 锯子的锯齿都“东倒西歪”,不在同一平面内。小明猜想这是为了减小锯木头时的阻力,并设计实验检验猜想。以下设计方案最佳的是( ) A . 用同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硬木头和软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B . 用同一把锯子,分别在“东倒西歪”和拨正锯齿时锯同一硬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C . 用一把“东倒西歪”的锯子和另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同一硬木头,比较用

2021学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实验6 教材拓展实验

实验6教材拓展实验 考向1分子的性质实验(★★★★) 【例题1】(2020·信阳模拟)探究微粒的性质,如图。 (1)图1所示实验,用甲乙两支大小相同的注射器,分别吸取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注射器末端的小孔,用相同大小的力,将栓塞慢慢推入。通过对比上述两个实验,可以得出:在相同条件下,空气的微粒间的间隙比水的________(填“大”或“小”)。 (2)图2所示实验,先向烧杯乙中加入20 mL蒸馏水,再滴入几滴酚酞溶液,酚酞不变色,然后向烧杯甲中加入5 mL浓氨给出宏观的实验现象,要求从宏 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 决问题,考验了考生的抽象思维 能力。 ①通过图1对比实验的现象:空 气容易被压缩,而水难以压缩,可 以得出:在相同条件下,空气的微 粒间的间隙比水的大。 ②由分子的特征可知:分子是运 动的,烧杯中的浓氨水能挥发出 氨气分子,氨气分子运动到乙烧 杯中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呈碱 性,酚酞遇氨水变红。 答案:(1)大(2)氨分子不断运动 1.考查常见的实验装置 2.考查有关现象 (1)A杯中的无色液体慢慢变成 红色。 (2)盛空气的注射器的栓塞容易 推压,盛水的注射器的栓塞不容 易推压。 3.考查对实验的分析与解释 (1)浓氨水中的氨分子不断运动, 扩散到空气中,其中的一部分氨 分子运动到A烧杯中,与水形成

显碱性的溶液(氨水)。A烧杯中 的酚酞遇氨水显红色。该实验说 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着的。 (2)组成空气的各种分子之间的 间隔大于水的分子之间的间隔。 该实验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4.创新考查 考向2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 (★★★★) 【例题2】(2020·郑州二模)如图所示,康康设计了三个实验装置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请回答: (1)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1个)。1.命题者设计的三组验证质量守 恒定律实验,所选药品基本相同, 但装置不同,有关实验的分析与 评价有一定难度。 2.图乙气球在不同的实验装置中 有不同的作用,本题实验设计要 求结合压强、浮力等物理知识分 析,增加了解题难度。 ①若反应中有气体参加或生成, 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 ②乙实验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造成 1.考查常见实验装置 2.考查实验原理 实验A:4P+5O22P2O5 实验B:Na2CO3+2HCl 2NaCl+H2O+CO2↑ 实验C:Fe+CuSO4FeSO4+Cu 3.考查有关现象

专练02 常用实验方法-备战2021年中考科学实验探究题提分专练(学生版)

专练02 常用的实验方法 1.如图所示,利用维生素C能使淀粉﹣碘溶液褪色的性质,可以比较苹果汁和橙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要得出正确结论,实验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控制的条件是() A.胶头滴管滴出的果汁的滴数必须相等 B.烧杯中的淀粉﹣碘溶液的质量必须相等 C.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必须相等 D.烧杯的大小必须相等 2.学习和研究化学,有许多重要方法.下列方法中所举示例错误的是() 选项方法示例 A实验法用新配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葡萄糖 B归纳法水、二氧化碳是分子构成的,归纳出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分类法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D对比法用等体积的水和空气进行压缩,得出气体与液体微粒间的空隙不同 3.我们在进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主要采用的试验方法是() A.模仿B.对比C.推理D.假设 4.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A.猜想B.实验C.推理D.归纳 5.几位同学在探究二氧化锰、氧化铜、氧化铁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的影响时,他们在控制变量的问题上,几位同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一定相同 B.催化剂的质量一定相同 C.反应容器的体积一定相同

D.反应前过氧化氢溶液温度一定相同 6.对比法是重要的研究方法。下列教科书里展示的探究活动未采用对比法的是() A.认识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 B.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 C.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 D.MnO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7.“对比法”是实验探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分析以下铁钉生锈实验的设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对比①②可以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B.对比②③可以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水参加 C.对比①③可以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水参加 D.对比①②③可以说明铁生锈必需水和氧气同时参加 8.对比法指的是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条件,探讨该条件对实验的影响.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没有正确体现对比这种科学思想的是() A.比较二氧化碳的含量 B.研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2020_2021年高考物理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含解析

2020-2021年高考物理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 一、什么是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指为了研究物理量同影响它的多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的关系,可将除了这个因 素以外的其它因素人为地控制起来,使其保持不变,再比较、 研究该物理量与该因素之间 的关系,得出结论,然后再综合起来得出规律的方法。 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 “探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和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或者说“验证牛顿定律”实验是典型 的“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一)牛顿第二定律实验 1.实验装置 图1为俯视图,图2为侧视图。 2.实验过程 (1)加速度跟力的关系(控制变量质量不变) 使用两个相同的小车,满足m 1=m 2;在连小车前的绳端分别挂一个钩码和两个 钩码,使F 1=2F 2.将二小车拉至同一起点处,记下位置.放手后经一段时间使二小 车同时停止,满足时间t 相同.改变F 重复实验, 读出二小车的位移,填入表1: 表1 根据22 1at s ,在t 相等的情况下,a 与s 成正比。从表1可得: 比较可得,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a ∝F . (2)加速度跟质量的关系(控制变量力不变)

将小车1上加0.2kg 砝码,使m 1=2m 2;二小车前面绳端都挂一个钩码,使F 1=F 2.将 二小车拉至同一起点处放开经一段时间使其同时停止,读出各小车位移记入表2: 表 2 3.定律导出 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即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关 (2)上式可写为等式F=kma ,式中k 为比例常数.如果公式中的物理量选择合 适的单位,就可以使k=1,则公式更为简单.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牛顿这个单位就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来 定义的:使质量是1kg 的物体产生1m/s 2的加速度的力为1N ,即1N=1kg ·m/s 2. 可见,如果都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就可以使k=1,那么公式则简化为F=ma , 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公式. (3)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牛顿第二定律也是正确的,不过这时F 代表 的是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牛顿第二定律更一般的表述是: 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 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数学公式是:F 合=ma . 3.系统误差分析: 用公式法分析误差 在实验中,小车(质量为m )受的拉力实际上不等于钩码的重力(g m '), 设为T ,则有 ⎩⎨⎧==-ma T a m T g m '',解得 ⎪⎩ ⎪⎨⎧+=+=''''m m g mm T m m g m a 从结果可以看出,小车受的拉力T 实际上小于钩码的重力(g m '),而钩码的重力(g m ')

2020-2021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经典压轴题含答案

2020-2021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经典压轴题含答案 一、初中化学溶解度 1.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1℃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t2℃时,将30g甲物质放入70g水中,所得饱和溶液的质量为100g D.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质量甲>乙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须确定温度,不知温度,则无法比较,故错误; B、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S/(100+S) ×100%.甲、乙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正确;C、t2℃时,甲的溶解度是30g,100g水中最多溶解30g,30g甲溶解在70g水中形成溶液的质量=21g+70g=91g,不是100g溶液;故错误;D、甲、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确定,所以从t 2℃降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也不确定,故错误; 考点:溶解度曲线。 2.KNO3和Na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NO3的溶解度大于NaNO3的溶解度 B.t1℃时,在50g水里加入5gKNO3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6 C.从硝酸钾溶液中获得硝酸钾晶体时,必须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D.分别将t1℃时KNO3、NaNO3饱和溶液加热至t2℃时,KNO3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NaNO3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没有指明温度范围,KNO3的溶解度大于NaNO3的溶解度,说法错误; B. t1℃时,硝酸钾的溶剂给杜是20g,在50g水里加入5gKNO3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5g:50g=1:10,故错误; C. 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从硝酸钾溶液中获得硝酸钾晶体时,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故错误; D. 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硝酸钠的溶解度,此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硝酸钠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加热至t2℃时,溶液质量分数不变,KNO3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仍然小于NaNO3溶液,故正确; 故选D。 3.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然后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2;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由这一过程可知() A.3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B.4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无法比较 C.从20℃到50℃,b溶液质量分数不变 D.图3中表示a的溶解度曲线是N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详解】 图1中,溶剂质量相等,甲中物质溶解的质量小于乙中物质,所以M表示的是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N表示的是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A、30℃时,甲、乙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不能确定,所以甲、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也不能确定,错误; B、40℃时,a的溶解度大于b,故二者都是全部溶解,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相等,错误;

2020-2021中考化学综合题专练∶化学溶解度附详细答案

2020-2021中考化学综合题专练∶化学溶解度附详细答案 一、初中化学溶解度 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t2℃时,将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g a的饱和溶液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图形,A、B、C正确; t2℃时,a的溶解度为50g,则t2℃时,将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时只能溶解25ga物质,则75ga的饱和溶液,D错误。 考点:溶解度曲线。 2.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B.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 C.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t1℃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 【答案】B 【解析】 【详解】 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题中未加单位,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提纯甲,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甲、乙两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 B.t1℃时,甲、乙各25g加到50g水中,均得70g溶液 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2℃时,将溶剂均为100g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乙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像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正确; B、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各25g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70g,故B正确; C、t1℃时,溶液的饱和状态不确定,所以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等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C错误; D. 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将溶剂均为100g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乙,正确; 故选C。 4.KCl和KNO3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温度/℃20304050 KCl34.037.040.042.6 溶解度S/g KNO331.645.863.985.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