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三大社会思潮及转型
- 格式:doc
- 大小:58.00 KB
- 文档页数:16
【摘要:作为现代性理论,社会主义、自由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本来有其共通的思想原型,此即关于“平等”的观念。但在20世纪思想史上,这种共同的思想原型却发生了“分裂”:在自由主义者那里,它被解释为“个人自由”;在社会主义者那里,它等同于“社会正义”或“社会公平”;而在社会民主主义者那里,它就是兼顾“自由”与“公正”。其实,任何社会思想作为社会乌托邦都可以区分出其思想的“意义”与“涵义”,就此点说,社会主义、自由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皆可以作为建构现代民主社会政治的思想资源。未来中国社会政治的建构应当是:以自由主义作为社会秩序安排与社会实践原理,以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与终极信念作为思想导航与制约原则,并且在现实的社会行动与社会政策中,以社会民主主义作为调节原理。这样三者并进,相互补充,相互为用,不失为当前中国社会转型中最好的一种思想整合思路与社会行动整合方式。】
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历史上少有的社会大动荡与变迁。这也是中国思想史上少有的观念纷争、“道术为天下裂”,并且各思以其道易天下的时代。当历史已经成为过去,人们理应跳出历史的牢笼,对思想观念在变革人类自身社会生活方面的功能与作用进行反省与认识。应当说:处于21世纪的今天,意识形态对峙与斗争的时代已经终结;自由主义、社会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这三大曾经左右近现代中国历史进程的社会思想应当达成和解,并且实现它们从意识形态到社会理论的转变。
一、现代性理论的“分裂”:社会主义、自由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
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用以进行中国社会与政治变革的思想理论,主要是从西方引进的;即使一些主张对中国传统文化实行创造性转化,从中国本土思想中提炼出现代性的社会改革思想的20世纪中国思想家们,其思想的灵感也都来自西方而非纯粹的本土文化。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其说是归结于西方文化是一种强势文化,而中国知识分子不得不接受西方这种强势文化的影响,不如说由于中国近现代的社会改革是一种走向“现代性”的社会变革,而西方是最早实现现代化的地区与国家,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理论,为中国这
样的后发性国家提供了参照。因此,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为了推进中国的现代化,采取与借鉴西方的现代化理论是很自然的,而且有其必要。
迄今为止,西方各种现代化理论或者说“现代性”理论林林总总,从社会思想观念层面来归类,可以划分为如下三种:11自由主义取向;21社会主义取向;31社会民主主义取向。?这三种现代性的理论作为理想类型来考察,各自有其不同的内容、特点与精神气质,彼此之间泾渭分明;而从历史发展的实际来观察,却又彼此相互混杂,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无论如何,认识这三种不同的现代性思想观念及其彼此的差异,对于我们了解西方近现代社会的精神实质,以及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历史的变迁,尤其是预测与判断今后中国社会变革应取的方向,是十分必要的。那么,自由主义、社会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作为现代性理论,它们彼此之间的差异点到底在哪里?在世界近现代历史中,现代性理论其实是一种意识形态,而意识形态的本质是“乌托邦”。乌托邦并非是虚无飘渺的思想,而是一种用以进行社会动员与改造世界的思想观念。在这种意义上,社会乌托邦与意识形态等义。现代性理论指近现代以来的社会乌托邦或意识形态,而与本文后面所说的现代社会理论须加以区分。或者说,现代性理论是一个在外延上大于现代社会理论的概念。详见本文的论述。
自由主义作为西方近代以来的一种主流社会政治思想,其内容异常繁杂,自由主义阵营内部也存在各种的分歧,即使如此,我们还是可以从西方各种各样的自由主义学说中概括出比较能公认的关于自由主义的定义。这就是当代自由主义经典作家萨托利在5民主新论6一书中所说的:“自由主义就是通过宪政国家而对个人政治自由和个人自由予以法律保护的理论与实践”。?可以看到,这个定义不仅能涵盖西方各种各样的自由主义,为西方各种自由主义思想派别所接受,同时也是20世纪以来中国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心目中认可的权威的关于自由主义的看法。论到社会主义,西方各种社会主义思想派别之间的差异,有时候比社会主义与自由主义之间的差别还大,比如说,悉尼#奥利维就说过这样的话:“社会主义只不过是理性化的个人主义”。
因此对于费边主义者来说,“社会主义”只是左倾的自由主义或者社会民主主义的代名词。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从西方近代以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而非仅仅是理论或口号的提法中,得出西方近现代以来关于“社会主义”的最一般看法:认为“社会主义”是关于社会共同富裕与福祉的一种思想理论,而姑且忽视不同的社会主义者在达到这种共同福祉上,会采取何种不同的手段与方法。至于社会民主主义,它的边界并不十分清楚:“左翼”的社会民主主义,其实就是社会主义;“右翼”的社会民主主义,则属于自由主义营垒。但作为20世纪影响颇大的一种社会思想,社会民主主义却自认为要超越社会主义与自由主义;因此,从思想取向上说,它其实是试图走出一条既不同于社会主义,又不同于自由主义的“第三条道路”。从历史上看,社会民主主义从来没有一个统一的思想纲领,反而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调整它自己的思想路线;但在这不断变更的主张中,它仍有其不变的宗旨所在,套用它常说的话就是:既要社会主义的好处,也要自由主义的好处;既要避免社会主义的弊端与缺点,也要避免自由主义的弊端与缺点。社会民主主义这种“两者居中”的口吻使它容易遭到来自极端的社会主义者与极端的自由主义者的攻击与责难,被认为是“骑墙”与折衷;但恰恰又是这种中庸的态度与“中道”的方式,极易博得社会上广大人士,包括左翼自由主义者与右翼社会主义者的同情。
在20世纪中国,这三种西方的思想观念都相继传入,在知识社会界产生很大影响,并且由于知识分子的传播与发动,形成社会思潮与社会运动。我们看到,由于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传播,20世纪中国出现了自由主义运动。在西方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尤其是俄国式的苏维埃运动的影响下,中国出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潮,这种思潮与工农运动相结合,采取武装夺权的方式,最后建立了新中国。至于社会民主主义,虽然表面上看,没有形成大张其鼓的独立思想运动(194 “年代末”第三条道路“的鼓吹和一时的兴盛是个例外),其实,由于它主张采取介于极端的自由主义与极端的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道“立场与路线,在思想取向与精神气质上往往与倾向”中庸“的中国知识分子更相契合。这一思潮之所以未能形成大的社会运动,那是由于20世纪中国的社会变革采取了大规模的群众运动的方式,带有激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