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019年3季度中国大陆地区离婚对数数据(万)
- 格式:xlsx
- 大小:22.73 KB
- 文档页数:3
婚姻疫期宅家太无聊,来看看2019年温州离婚数据透露了哪些信息01 为什么有这篇文章民政部于1月19日举行2020年第一季度例行发布。
会上指出,2019年全国婚姻登记机关共办理结婚登记947.1万对,离婚登记415.4万对。
2018年,全国离婚率是3.2‰(千分之3.2)。
按照官方数据,温州市2018年的人口总数约为925万,比2017年还多了3.5万人。
人口的增长,催生着各种社会问题。
疫情肆虐,不少人被禁足在家,只能在家活动,2020年年末,或将迎来一波婴儿潮。
生娃有风险,造人需谨慎。
这是这篇文章形成的一个原因。
为什么这么说呢?文末有答案。
在“Alpha法律智能操作系统”中,以“离婚纠纷”为案由,确定温州地区内的一审案件,得到以下结果(数据有效期截至2020年2月3日):从搜索结果可以看到,温州地区自2008-2020年共有44722条离婚纠纷数据。
离婚案件属于涉及隐私的案件,根据《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涉及当事人隐私的案件,在公布上网时要隐去内容。
几年前,由于裁判文书上网工作刚刚启动,许多裁判文书,特别是涉及隐私的案件,迟迟没有上网。
到2020年了,大部分案件已经上网,数据量足够大,这是如今做司法数据分析的一个新亮点。
所以,在2017年,我们只能看到几百件案例,到了2020年,我们已经能够知晓到近4.5万的数据。
所以,你以为是因为看到民政部公布的数据,突发奇想才形成了这篇文章吗?年轻!真正的原因是,禁足家中,太闲了。
好吧,让我们来看看数据。
02 数据分析与感想1. 从数量看,离婚案件数量和占比居高不下图:温州市历年离婚/全部案件数量上面两张图,分别是温州市历年离婚案件数量和全部案件数量的情况,算起来,离婚案件数量占全部案件数量大约8.4%,这是什么样一个概念呢?从2008年到现在,温州市的交通事故纠纷为16205件,占案件总量的3.06%。
交通事故的发生在生活中是比较频繁的。
离婚率2021数据表摘要:一、引言二、2021 年离婚率数据分析1.全国离婚率概况2.各省份离婚率排名3.离婚率上升与下降的原因分析三、离婚率背后的社会现象与问题1.社会观念的变化2.家庭关系的影响3.政策与法律对离婚率的影响四、结论与展望正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转变,离婚率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现象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为您呈现2021 年的离婚率数据表,并对其背后的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
二、2021 年离婚率数据分析1.全国离婚率概况根据2021 年的离婚率数据表,我国的离婚率较往年有所上升。
总体离婚率为3.1‰,较2020 年增长了0.2‰。
2.各省份离婚率排名在2021 年的离婚率排名中,排名前十的省份分别为: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福建、辽宁、重庆、四川和湖南。
其中,北京以4.3‰的离婚率位居榜首。
3.离婚率上升与下降的原因分析离婚率的上升与下降受多种因素影响。
社会观念的转变、家庭关系的变革以及政策与法律的变化都可能对离婚率产生影响。
三、离婚率背后的社会现象与问题1.社会观念的变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观念也在不断变化。
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使得人们对婚姻的看法发生了改变,不再将婚姻视为一生的承诺,而是更注重个人的幸福和自由。
2.家庭关系的影响在家庭关系方面,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使得许多家庭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导致家庭关系紧张。
另外,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地女性开始追求自己的事业,使得家庭与事业的平衡成为一大挑战。
3.政策与法律对离婚率的影响离婚率的上升也受政策与法律的影响。
例如,离婚冷静期的实施使得部分冲动离婚的夫妻有机会重新思考婚姻问题,降低离婚率。
同时,离婚法律程序的简化也使得离婚变得更加容易。
四、结论与展望总的来说,2021 年我国离婚率的上升反映了社会观念的变革和家庭关系的变化。
离婚冷静期制度的辩证分析作者:米多来源:《西部学刊》2022年第12期摘要:《民法典·婚姻家庭编》首次确立了离婚冷静期制度,该制度的设立有其社会背景,并经过了长期的演进和试点实践。
离婚冷静期制度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离婚率,巩固了婚姻家庭稳定性;节约司法资源,减少了离婚“后遗症”;也有利于培育良好的婚姻家庭观。
但同时,离婚冷静期制度也变相增加了婚姻中“弱者”的负担,且离婚冷静期容易成为阻碍婚姻的绊脚石,其“一刀切”式的规定过于单一化。
针对离婚冷静期所产生的上述问题,为能够更好地发挥离婚冷静期制度的功能,达致降低离婚率,提高国民幸福指数,维稳社会家庭等立法目的,结合国内社会现实状况,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离婚冷静期制度。
对策是:(一)应坚持以保护“弱者”为原则;(二)应引导当事人树立正确的婚姻家庭观。
关键词:离婚冷静期制度;和谐婚姻;离婚率;诉讼离婚中图分类号:D9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2)12-0075-05《民法典》颁布实施后,其第一千零七十七条规定的离婚冷静期条款引起了社会公众热议。
针对此条款规定,社会层面中形成了泾渭分明的支持与反对两个阵营,其分别饱有各自鲜明合理的观点。
支持者认为离婚冷静期有利于降低离婚率、提高国民幸福指数、维稳社会家庭等;反对者则认为离婚冷静期限制了婚姻自主自由原则,变相助长家暴、分家析产偏倚,“一刀切”模式不利于保护个人权益等问题。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首次确立了离婚冷静期制度,旨在减少冲动型离婚的现象,降低连续多年增长的离婚率等问题。
但一项新制度颁布后,势必存在一些不足,需要针对不同问题“对症下药”。
本文将探讨离婚冷静期制度产生的背景、意义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对策,详细地对离婚冷静期制度进行辩证分析。
一、离婚冷静期制度产生背景(一)冲动型“草率”离婚表现据民政部官网公布数据显示,中国离婚率从2002年开始连续数年持续增长,除了2018年离婚率与上年持平外,其余年份不断攀升。
中国离婚人数连续七年递增每天5000对夫妻离婚
近日,民政部公布了最新的2010年二季度全国民政事业统计数据。
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季度,全国办理离婚登记的夫妻达到84.8万对。
几乎每天有近5000对夫妻办理离婚登记。
记者查阅民政部近10年发布的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发现,我国离婚人数已经连续7年递增,离婚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
专家表示,婚姻登记手续简化或导致离婚人数增加。
2003年8月8日,国务院颁布了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简化了婚姻登记手续,正是在这一年,我国离婚的夫妻数据开始递增。
一季度婚姻登记情况2023年一季度全国离婚登记量持续增加根据民政部数据统计,自20XX年起,我国的结婚登记数据开始逐年下降。
2019年,结婚登记量跌破了1000万对大关,2021年更是降至763.6万对,跌破了800万对大关。
而2022年,全国结婚登记量为683.3万对,较上一年减少了80.3万对,下降幅度约为10.5%。
进一步分析数据,2022年各季度结婚登记人数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
一季度为210.7万对,二季度为162.5万对,三季度为171.3万对,四季度为138.8万对。
而离婚登记方面,一季度到四季度分别为51.4万对、49.8万对、63.1万对和45.7万对。
离婚后,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由何方抚养?父母双方对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随父或随母生活发生争执的,应考虑该子女的意见。
10周岁以上的子女,在父母离婚时,可以选择随父或随母生活,但对其意见的效力,也不能绝对化。
原则上可以尊重子女的选择,但法官也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如果子女的选择对其成长不利,也可以做出与其意见相悖的判决。
另外,考虑子女的意见是有前提条件的,即“父母双方对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随父或随母生活发生争执的”,是考虑子女意见的前提条件。
如果父母双方对其抚养已经有协议的,则不必征求、考虑子女的意见,按照父母双方的协议处理即可。
婚姻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基本原则是我国婚姻家庭制度的核心,贯穿整个婚姻法,是婚姻法所有规定包括婚姻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准则。
婚姻法的各章各条都体现了基本原则的要求和精神。
婚姻法的五项基本原则是: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儿童、老人的合法权益,实行生育。
自愿离婚协议书男方:女方:男方_____(男方姓名)与女方_____(女方姓名)现因夫妻感情确以破裂,自愿离婚,经双方商定,对有关事项达成以下协议:一、子女抚养权项:双方婚生女_____(子女姓名)由男方抚养,女方每月_____日前支付____元人民币抚养费。
离婚冷静期初探摘要:离婚冷静期在2021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民法典》首次设立,该制度设立之初衷在于促使夫妻双方以更加审慎的态度对待婚姻关系,降低草率型离婚的比率,进而使得社会更加稳定,社会风气更加和谐。
本篇论文首先对离婚冷静期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相应阐述,接着对离婚冷静期的特征以及诉讼离婚能否适用离婚冷静期等内容进行了研究,进而得出了在诉讼离婚案件里,离婚冷静期有其适用的必要性的结论。
关键词:离婚冷静期制度;非冷静型离婚;离婚率我国民政部在2022年年初公布了一组数据,根据数据显示,自2011年至2019年,全国夫妻离婚总对数是持续攀升的,2020年首次出现下降,其中有373.6万对是通过民政部门登记离婚的。
2021年离婚冷静期的实施,使得民政登记离婚数据下降到了213.9万对,较上一年373.6万对出现了大幅下降,下降比例达42.7%,这也进一步证明了离婚冷静期制度的实施初现效果。
一、离婚冷静期的发展历程首先来看一下离婚冷静期的发展历程,离婚冷静期并不是凭空出世的,它是在预约离婚、试验离婚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预约离婚,是指那些将要离婚的夫妻,如果想离婚,夫妻双方需要先到当地的民政部门进行预约,之后再进行相关手续的办理,该期间给了夫妻双方足够的时间仔细考虑是否选择结束婚姻。
对于实践中经常出现的夫妻因生活琐事发生矛盾,导致的非冷静离婚问题,我国地方民政部门为了让冲动型夫妻有时间冷静下来进而推行了"预约离婚"这一措施。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民政局是较早推行"预约离婚"的地区之一,2010年推行以来,其当年的离婚率显著下降。
之后,全国各地民政部门也开始采用"预约离婚"措施。
所谓的"试验离婚"制度,就是在法官的劝说下,双方当事人暂不离婚,法庭要求双方把离婚的念头,搁一搁,进入"分居的缓冲地带",通过一段时间的理性思考,双方再决定是否离婚。
安徽省初婚、再婚、离婚以及离婚率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安徽省初婚、再婚、离婚以及离婚率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序言安徽省初婚、再婚、离婚以及离婚率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从初婚人员数量,再婚人员数量,离婚人员数量,人员离婚率等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剖析了安徽省初婚、再婚、离婚以及离婚率情况现状、趋势变化。
安徽省初婚、再婚、离婚以及离婚率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请注明出处。
借助对数据的发掘及分析,提供一个全面、严谨、客观的视角来了解安徽省初婚、再婚、离婚以及离婚率情况现状及发展趋势。
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而得。
安徽省初婚、再婚、离婚以及离婚率情况数据分析报告以数据呈现方式客观、多维度、深入介绍安徽省初婚、再婚、离婚以及离婚率情况真实状况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提供必要借鉴及重要参考。
目录第一节安徽省初婚、再婚、离婚以及离婚率情况现状 (1)第二节安徽省初婚人员数量指标分析 (3)一、安徽省初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3)二、全国初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3)三、安徽省初婚人员数量占全国初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 (3)四、安徽省初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五、安徽省初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六、全国初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七、全国初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八、安徽省初婚人员数量同全国初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安徽省再婚人员数量指标分析 (7)一、安徽省再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7)二、全国再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三、安徽省再婚人员数量占全国再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四、安徽省再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五、安徽省再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六、全国再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七、全国再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9)八、安徽省再婚人员数量同全国再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安徽省离婚人员数量指标分析 (11)一、安徽省离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11)二、全国离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11)三、安徽省离婚人员数量占全国离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11)四、安徽省离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12)五、安徽省离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12)六、全国离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13)七、全国离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13)八、安徽省离婚人员数量同全国离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4)第五节安徽省人员离婚率指标分析 (15)一、安徽省人员离婚率现状统计 (15)二、全国人员离婚率现状统计 (15)三、安徽省人员离婚率占全国人员离婚率比重统计 (15)四、安徽省人员离婚率(2016-2018)统计分析 (16)五、安徽省人员离婚率(2017-2018)变动分析 (16)六、全国人员离婚率(2016-2018)统计分析 (17)七、全国人员离婚率(2017-2018)变动分析 (17)八、安徽省人员离婚率同全国人员离婚率(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8)图表目录表1:安徽省初婚、再婚、离婚以及离婚率情况现状统计表 (1)表2:安徽省初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 (3)表3:全国初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 (3)表4:安徽省初婚人员数量占全国初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表 (3)表5:安徽省初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表 (4)表6:安徽省初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国初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表 (5)表8:全国初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安徽省初婚人员数量同全国初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安徽省再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国再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 (7)表12:安徽省再婚人员数量占全国再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表 (7) 表13:安徽省再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表 (8)表14:安徽省再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国再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表 (9)表16:全国再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安徽省再婚人员数量同全国再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0表17:安徽省再婚人员数量同全国再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安徽省离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国离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安徽省离婚人员数量占全国离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表 (11)表21:安徽省离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表 (12)表22:安徽省离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表23:全国离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表 (13)表24:全国离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安徽省离婚人员数量同全国离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4)表26:安徽省人员离婚率现状统计表 (15)表27:全国人员离婚率现状统计表 (15)表28:安徽省人员离婚率占全国人员离婚率比重统计表 (15)表29:安徽省人员离婚率(2016-2018)统计表 (16)表30:安徽省人员离婚率(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6)表31:全国人员离婚率(2016-2018)统计表 (17)表32:全国人员离婚率(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7)表33:安徽省人员离婚率同全国人员离婚率(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8。
数据揭示真相:经济越发达,离婚率越高,国家这才推出了离婚冷静期跟大家说一声,今天的头条给了客户爸爸,所以今天的原创只能移到二条来了。
从2010年开始,中国离婚率逐年上升,直到2018年才有所下降。
从这八年的结婚离婚数据上,不难看出这样几个变化:首先看结婚数据,在2013年达到1346万对的顶峰后,结婚数就逐年下降,短短五年时间,就从1346万对下降到1010万对,下降了336万对,平均每年下降66万对,下滑幅度不可谓不大。
再来看离婚数据,从2010年的267万对增长到2017年的437万对,直到2018年才有所下降,降到了380万对,但由于2018的结婚数只有1010万对,婚姻的存在性依然进一步被削弱。
从全国平均水平看,2010年离婚率为2%,2016年达到3%,2018中国离婚率达到3.2%。
离婚率已连续15年上升。
这是涉及到各省的具体数据。
更严酷的事实是:经济越发达的地方,离婚率越高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当下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北上广深地区,离婚率均已超过了35%。
具体到2018年,这个数据更明显。
北京和上海结婚离婚比例是2:1,天津则是达到了3:2,有三对结婚的同时,就有两对在离婚。
而且经济越发达的地方,人们结婚越晚,结婚晚的原因最高的两项是没有遇到合适的人,以及没有能力承担家庭责任。
可见越是经济发达的地方,人们对婚姻这事就越慎重,对感情的要求就越高。
这当中离不开房价的影响,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的生存压力与日俱增,对于结婚率和离婚率,影响因素最大的是高房价。
经济学中讲到: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要结婚先得有套房,从务实这一点来看,是中国丈母娘做的最明智的决定,毕竟过来人。
在北上广深杭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是结婚难,离婚反而容易,可能是因为经济到了一定水准后,感情就变得更为重要了。
而且还有个现象,现在的女性越来越强势,经统计,80、90后离婚案件中,女方作为原告提出离婚请求的高达75%,这说明这个年龄段的女性自我保护意识强,法律意识、权利意识有所增长。
合肥市人口数量、结婚登记数量、离婚登记数量及结婚登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分析一、合肥市常住人口数量2019年年末户籍人口770.44万人,比上年增加12.49万人,其中市区户籍人口290.82万人,增加9.56万人。
全市常住人口818.9万人,比上年增加10.2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2.65‰,比上年下降0.55个千分点;死亡率4.38‰,下降0.03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8.27‰,下降0.52个千分点。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6.33%,比上年提高1.36个百分点。
二、结婚登记量连续5年下降此后,结婚登记量开始逐年减少。
2019年,合肥的结婚登记量出现连续第5年同比下降。
若与2014年的高点对比,近5年累计降幅达30%。
三、离婚登记量8年来首次下降2019年,全市办理离婚登记31450对,与2018年的33014对相比,离婚登记量下降了4.7%。
这也是合肥近8年来离婚登记量首次下降。
2011年,合肥的离婚登记数量是13500对,此后,这一数据逐年上升,2018年,离婚登记量达到最高,达33014对。
分析:适婚人口总数下降是主要原因其实,不仅是合肥,放眼全国,结婚登记量近年来都在减少。
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起,我国结婚率也是呈现逐年下降的现象。
其中,2018年,全国办理结婚登记1063.1万对,2019年,这一数据跌破千万“关口”,全国婚姻登记机关共办理结婚登记947.1万对。
对此,民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是适婚人口总数下降。
我国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生人口数量减少,这是当前结婚率下降的最主要原因;二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少人的婚姻观念发生了变化;三是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年轻人受教育的年限增加,结婚年龄不断推迟,相当一部分适婚人口没有结婚。
观点:社会对待婚姻的态度更加谨慎“结婚量逐年下降,反映了社会对待婚姻的态度更加谨慎。
”安徽省婚姻家庭咨询师协会会长刘学林表示,目前的适婚青年是85后、90后,这一代人大都是独生子女群体,在人口结构中,他们占比逐年在减少,这是结婚人数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
浅析我国婚姻现状及其离婚冷静期的实践探索作者:郑静燕来源:《法制与社会》2020年第10期关键词离婚冷静期婚姻登记离婚作者简介:郑静燕,广东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3.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DOI:10.19387/ki.1009-0592.2020.04.099(一)离婚率的不断攀升与结婚率的持续走低截至2019年,我国的离婚率已经连续17年上涨,结婚率持续5年下滑。
2003年出台了新的《婚姻登记条例》,该条例对比1994年的《婚姻登记条例》,一个明显的变化在于取消了离婚双方当事人需持有所在单位、村委会或者居民委员会出具的婚姻状况证明的规定,手续的简便和成本的下降,使得该年离婚人数增加到了166.5万对,比2002年增加33.4万对。
在2002-2019年間,离婚率从2.7%上升到3.2%,离婚对数从363.7万对上升到446.1 万对,结婚率从9.6%下降到7.3%,结婚对数从1306.7万对下降到1013.9 万对。
(数据来源于2004年-2019年的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二)离婚率不断上涨的原因离婚的原因,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
经济学家从收益和成本上分析,认为婚姻是两性之间的合作与共存,男女双方在婚后收益大于婚前收益的可能性下缔结婚姻。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收入和已婚妇女劳动参与率的提高,使得结婚的收益减少了,从而增大了离婚的吸引力,因为家庭里性别分工的优势变小了。
社会学家认为社会生活的变化是隐蔽而复杂的,婚姻作为社会生活重要的一部分,也在变化着的社会生活中不断重塑与再造。
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导致了离婚原因的多样化,男女双方的择偶观念,家庭观念,双方的职业背景以及经济收入等,都会间接地影响婚姻的稳定性。
而从中国当代婚姻态势出发,改革开放是中国婚姻市场产生剧烈波动的一个重要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