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2017_2018学年高中政治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课时训练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新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的重大意义(了解)(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诞生是人类经济思想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革命性变革。
它不仅使劳动价值论进一步科学化,而且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实现了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变革。
①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国民财富的生产和分配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他们所研究的只是人与物或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地揭示了物背后所掩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把生产关系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对象。
②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最根本方法。
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这是马克思运用唯物辩证法研究生产关系时所采取的科学方法。
(2)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于无产阶级认清自己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正是由于马克思、恩格斯正确地确立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科学研究方法,所以,他们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暂时性,创立了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
2.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含义及意义(了解)(1)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含义①形式上各不相同的劳动叫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
人的体力和脑力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叫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②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是商品使用价值的源泉,而价值的源泉确是唯一的,那就是抽象劳动。
③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不是两种劳动,也不是两次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2)劳动二重性学说的意义: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由马克思创立的。
这一学说不仅科学地揭示价值的源泉,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而且为剩余价值等其他理论奠定了基础,从而成为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3.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主要作用(说明)(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
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考点展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的重大意义;劳动二重性学说及其意义;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主要作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常考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核心考点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1.商品、货币理论(1)商品理论: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具体劳动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货币理论: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结果;货币的形式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2.价值规律理论(1)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
(2)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作用: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优胜劣汰。
3.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意义马克思认为商品、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都是历史的产物;他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
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趋势。
命题点1解题指导: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正确理解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1)商品二因素:商品二因素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能满足人们需要的属性,称为使用价值,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本质属性、社会属性、特有属性。
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劳动二重性学说及其意义:劳动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形式上各不相同的劳动叫具体劳动。
人的体力和脑力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叫抽象劳动。
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一、劳动价值理论1.商品、货币理论商品是用来交换的产品。
和是商品的二因素,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物能满足人们需要的属性,称为,是商品的属性;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属性,是商品的属性;两种商品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即价值,是由商品的决定的,在货币产生以后,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即。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的。
具体劳动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价值;抽象劳动创造。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动时间决定的。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
在同样时间里,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比简单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大。
货币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结果。
其本质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的商品。
货币的形式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评价: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由马克思首先发现的,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2.价值规律理论价值规律是经济的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由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按照相等的原则进行。
受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
价值规律的作用:①自发地使社会在不同的部门之间流动。
②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有利于和的发展。
③实现,实现社会资源的,在私有制条件下会使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3.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家组织的生产中,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劳动时间和劳动时间。
雇佣工人在劳动时间内形成的价值等于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即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资本主义工资实际上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
;工人在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是。
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和劳动力自身的价值是两个不同的量。
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
剩余价值是由雇用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占有的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
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工作日的长度)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提高,缩短)。
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一、本专题的主要内容: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的学的创立,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专题一中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来源二、具体内容分析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的学的创立2.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体系的考察是从劳动价值理论开始的。
劳动二重性理论是马克思的首创,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枢纽,它不仅说明了商品具有两个因素的根据,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科学的基础,也是研究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解决政治经济学中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的基础。
本部分内容在教学中要作为教学重点,与必修一相联系,是对必修一的深入。
教师要结合高一所学的经济生活的相关内容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经济事例的分析,加深对马克思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理论的理解。
高考链接2011年12题(2)“十一五”期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单一直徘徊在4.0—4.3%之间。
在经济意义上,失业人口的存在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运用劳动二重性的知识予以说明。
(8分)答案①任何生产商品的劳动都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统一;②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③失业人口无法通过直接参与社会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和价值2014年12.材料一某工业大省正在兴起一股“机器人换人”的浪潮。
该省某地区截止2013年7月已有15个“机器人换人”改造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使企业生产用工平均减少25%,人均产出提升30%,产品合格率提升2.8个百分点,同年1-7月,该地区相应的技改投资达104.42亿元,同比增加60.7%,占工业投资比重的88.6%。
作为工业大国,2012年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工业机器人市场,预计到2015年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
面对诱人的前景,我国近年来已建成30多个工业机器人产业园。
(2)“机器人换人”后,有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机器人创造的。
课时训练(五)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一、选择题
1.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生产急剧扩张,但生产资料却越来越集中到少数资本家手里。
这就形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这一矛盾是指( )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
C.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D.生产的无限扩大与劳动人民的购买力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2.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缺陷在于( )
①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和阶级对立②未能科学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的根源③未能提出取代资本主义的新的生产关系④未能找到通向未来社会的正确道路A.①②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影响在于( )
①独立的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②独立的工人运动为科学理论的创立奠定了阶级基础③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④工人运动已经从经济斗争发展到独立的政治斗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生产关系揭示了( )
A.人与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B.在生产斗争中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C.在生产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生活中人们需要的物与物的关系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研究问题,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①指引着无产阶级认清自己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
②是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③是永恒不变的科学理论④其诞生是人类经济思想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性变革
A.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③④
6.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是人类经济思想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性变革,是因为( )
①它使劳动价值论进一步科学化②它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
③它创立了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和平均利润率理论④它实现了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变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7.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说:“19世纪没有一位思想家能像卡尔·马克思那样,对于全人类有着如此坦率、准确和强有力的影响。
”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是人类经济思想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性的变革?
8.《资本论》是马克思的著作,是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也使唯物史观得到了科学的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发展。
(1)马克思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动因是什么?
(2)你知道《资本论》是怎样问世的吗?从马克思写作、出版《资本论》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答案
1.选C A项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B、D两项不符合题意。
2.选C 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不符合题意。
3.选A 本题迷惑性较大,可以运用排除法,紧紧抓住三大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关系,③④与题意不符。
4.选C 此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特点,A、B、D三项说的是资产阶级经济学研究的内容,故符合题意的只有C项。
5.选B 本题为组合型选择题。
解答此类题目的最佳方法为排除法。
就本题而言,③明显错误。
任何理论都不可能永恒不变。
排除含③的选项。
6.选C ①②③④都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故正确组合为C项。
7.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诞生的意义,依据教材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不仅使劳动价值论进一步科学化,而且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平均利润率理论和经济危机理论,实现了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变革。
8.解析:本题通过探究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答案:(1)遇到对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困难,是马克思研究经济问题最初的动因。
(2)马克思用40年的时间,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写作《资本论》,直到生命的最后。
这一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收集资料和初步研究阶段,写作和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阶段,修改、出版阶段。
从马克思写作、出版《资本论》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到他不怕困难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