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甲骨文的“隹”部文字看殷商的图腾崇拜
- 格式:pdf
- 大小:548.68 KB
- 文档页数:8
从甲骨卜辞看商代的祖先崇拜(一):以关于梦的卜辞为中心文字是文化的载体,若没有文字,中国的历史不可能如此系统性的较为完整地传承下来,它是文化传播必不可少的工具。
从上古的结绳而治,仓颉造字,再到'车同轨,书同文',每个朝代都有着其独特的文字符号,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到行书九大字体的演变,每种字体间不同时代又有着不同的特点,勾勒出一个异彩纷呈的文化世界。
出土于河南殷墟的甲骨文,是目前已知最早、最成熟的古文字,距今已有约3600多年的历史。
其刻于龟甲或牛骨上的文字,是商朝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之一,由甲骨文构成的甲骨卜辞,有助于我们窥见商代社会的风貌,更加的了解商代文化。
一条完整的甲骨卜辞包括了前辞、命辞、占辞与验辞四部分,其所记载的占卜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对商朝的社会环境有所反映,细读甲骨卜辞,能让我们更好的把握商代的文化。
但甲骨卜辞有十几万片,数量十分庞大,故而本文只以关于梦的记载的卜辞为基础来看商代的社会风貌。
梦是人思想的反映,占梦活动是古人对自身以及周遭环境的关注与重视。
甲骨卜辞中有关'梦'的记载共217条,其中有因残缺过多而无法明确内容以及不记梦象者共有129条,内容残缺者有73条,不记梦象或字体不可识别影响释读者有56条。
而在剩下的88条卜辞中,其做梦主体或者占卜人多为王,仅有少数几条做梦主体或不为王。
在占梦者或者做梦主体为王的梦象中为人物的甲骨卜辞共有32条,其中包括已经去世的先祖、妻子、儿子、臣子。
而在其亲属中所梦之比例并不相同,所见卜辞中父乙共出现3次,祖乙6次,大甲、兄丁、兄戊以及王的儿子各2次。
(1)己丑卜,㱿贞:王梦惟祖乙。
《合集》00776正.3(2)贞:王梦不惟祖乙。
《合集》00776正.4(3)己丑卜,㱿贞:王梦惟祖乙。
《合集》00776正.5(4)贞:王梦不惟祖乙。
《合集》00776正.6(5)癸丑卜,㱿贞:王梦惟祖乙《合集》17373乙.2(6)王梦不惟祖乙《合集》17374正.0(7)贞:妇好梦,不惟父乙。
综述氏族神话“玄鸟生商”反映的文化观点作者:刘书含来源:《速读·下旬》2018年第03期摘要:玄鸟生商是上古时代的感生神话。
通过这则氏族神话,可以窥见殷商时期的社会形态及先民的思想认知方式。
本文将对玄鸟生商的文献记载情况进行简要概括,并对学界就此提出的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进行梳理及说明评析。
关键词:感生受孕;卵生神话;图腾;生殖崇拜玄鸟生商是一个美丽的商朝始祖神话。
最广为相传的故事情节是:有玄鸟飞过坠遗其卵,简狄取而吞食,遂怀孕生下契,契便是商人始祖。
许多文献中都有关于“玄鸟生商”的叙述。
目前最早的记载来自诗经,《诗经·商颂·玄鸟》记载:“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
”《诗经·商颂·长发》:“有娀氏方将,帝立子生商。
”《郑笺》:“天使鳦下而生商者,谓鳦遗卵,娀氏之女简狄,吞鳦卵而生契。
”《史记·殷本纪》中描述更为详细:“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
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契长而佐狱治水有功。
帝尧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宽’,封于商,赐姓子氏。
”故事版本虽有繁有简,但都离不开“感生受孕”的核心主题。
感生神话,又称贞洁受孕神话,一般情节通常为处女因身体接触、感受或者意念涉及某物而受孕,然后生出人类某一氏族的始祖。
感生神话还有很多,如姜嫄踩天帝足印生后稷——《诗经·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时维姜嫄。
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
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
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及春皇即太昊帝庖牺氏的神话——“所都之国有华胥之州,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绕神母久而方灭,即觉有娠”等。
对于“玄鸟生商”这则感生神话中表现出的上古殷商时代的社会文化、先民的思维方式,学者们已有深入的研究讨论,下引部分极有代表性的学说,并加入一些笔者的说明与观点。
一、卵生神话由于时代因素限制,上古先民对自然科学规律并无理性的认识,他们只能通过自己直观的生活经验和主观能动性对事物发展规律进行大胆的假设、构想。
甲骨文与殷商文化作者:邵琳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2016年第09期河南省安阳市作为八大古都,北临漳河、西依太行,是殷商文化的所在地。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安阳市小屯。
它与古埃及的纸草文字、巴比伦的泥版文字、美洲印第安人的玛雅文字并称为世界四大古文字,但其他三种文字早已销声匿迹,只有甲骨文发展了下来。
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被称为“最早的汉字”。
据介绍,殷墟是著名的殷商时代遗址,范围包括安阳市西北小屯村、花园庄、侯家庄等地。
这里曾经是殷商后期中央王朝都城的所在地,所以称为殷墟,2006年7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自甲骨文被发现百年以来,考古人员已在殷墟小屯附近发现了大约15万片甲骨文。
殷商文化包含的内容很丰富,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从甲骨文中可以对殷商文化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如等级制度、农业、畜牧业、重神权的宗教氛围等。
在殷墟博物苑,可以看到许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甲骨文展品,有的龟壳大如圆盘,有的兽骨小如指甲盖。
甲骨文大部分为契刻,也有少量的朱书墨书文字。
为何殷人会选择乌龟壳占卜?《礼记》有云:“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当时人们觉得乌龟有灵性,且长寿,因此就用乌龟壳来占卜。
殷人十分迷信,甚至到了无事不卜的地步。
王室贵族凡征伐、打猎、女人分娩、田地收成等都要先算上一卦,甚至对同一件事还要反复再卜、三卜。
比如古人想要预测明天是否下雨,就取龟壳或兽骨,在甲骨的背面用铜器钻凿出一些长槽和圆孔。
占卜的时候,由贞人祷告鬼神,用微火去灼烧这些凹槽。
灼烧之后,甲骨的正面便会产生一些“卜”字形的裂纹,叫作“兆”。
贞人会根据兆形推测明天下雨或不下雨。
占卜之后,贞人会把占卜的有关情况记录在兆纹旁边,称为“卜辞”。
在殷墟遗址的妇好墓中,现存的甲骨文记载了很多关于商代女政治家妇好的事迹,比如妇好打仗、妇好征兵、妇好祭祀、妇好分娩等,而妇好的身份和生平事迹,也是由甲骨文对比墓中铭文推断出来的。
商族玄鸟图腾崇拜介绍《史记·殷本纪》中记载,商契的母亲简狄在郊外,因吞玄鸟之卵怀孕而生下商契。
这就成为后人所谓玄鸟是商祖先这一传说的根据。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商族玄鸟图腾崇拜介绍,希望你喜欢。
商族玄鸟说解商族图腾商丘是中原大地上一座古老而著名的城市,是中原远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作为城市古老象征的城墙又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商丘”一名是如何得来的?“商”先以族名,后为地名。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有“大邑商”、“商”的名称,据考证,这些指的都是商丘。
“丘”,按许慎《说文解字》云:“土之高也,非人所为也。
”在周秦文献中,“丘”又被假借为废墟之意。
所以,是商族由于在此长久居住,后来迁徙,后人便称商族居住的废墟之地谓商丘。
商族是华夏文明的开创者之一,商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商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部族,在夏朝兴盛时期,已经历了很长时期的历史发展。
从文献记载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故事情节从简到繁,逐步演化,但始终没有改变“玄鸟生商”的主题,也就是说,商族人自认为他们的祖先是由于上天命令玄鸟而生的,即玄鸟是他们的图腾。
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无法理解,总是相信某种动植物或如雷、电等诸神在决定或支配着自身,于是对这种超自然的力量进行崇拜,玄鸟即商族或商人的图腾崇拜。
人们通过食用图腾而去获得图腾所具的超人的力量或技巧,他们通过膜拜图腾而加强图腾的力量,从而也增加自己的力量。
商的起源关于商族起源的问题,尚存在很多的争议。
有人认为商族起源于河北地区;或谓出于东胡族,是东北的燕亳山戎之类;但后来又有人提出商族起源于北方,即是幽燕地区的商文化。
但几千年来人们更对《史记·殷本纪》里记载的“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传说深信不疑,即商族人称他们是由玄鸟坠卵而生。
从历史典籍中记载,契的母亲简狄,是帝喾次妃,契为简狄所生,那么帝喾自然是契的父亲,商族的始祖。
甲骨文、青铜器、都城遗址,安阳殷墟的三宝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曾说:安阳殷墟有三宝——甲骨文、青铜器、都城遗址。
这是从文明的产生与进程的角度,高度评价殷墟的价值和意义。
甲骨文甲骨文被认为是从一个偶然机会中发现的。
1899年清王朝国子监祭酒、金石学家王懿荣从一味中药龙骨上面发现刻有一种不认识的古代文字。
经过研究,才弄清这种龙骨有的是龟甲,有的是牛肩胛骨。
后来,人们把刻在甲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
从1899年发现甲骨文至今100多年来,殷墟先后出土甲骨文约15万片,分别珍藏于中、美、英、法、德、日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与学术机构中。
100多年来的甲骨文研究,形成了一门国际性显学——甲骨学。
根据1999年甲骨文发现100周年时的统计资料,当今世界上研究甲骨学的专家和学者有3881人,出版了各类专著10000余种。
2000年,四川出版社出版了一套《甲骨文献集成》,洋洋四十大帙售价高达5.6万元。
目前所见的甲骨文出现单字4700余个,可识别和与现代汉字有明确相沿关系的约1700字左右。
2004年7月3日,上海公开拍卖了20小片甲骨文,拍卖出5280万元人民币的天价。
最早对甲骨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四位学者是:郭沫若(1892-1978)、董作宾(1895-1963)、罗振玉(1866-1940)、王国维(1877-1927),因其字和号中都有一个堂字,被称作甲骨四堂。
甲骨文字中,中国汉字的六书造字原则(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都已出现,表示出成熟而系统的文字序列。
郭沫若先生认为,中国文字发展到甲骨文时期,至少经历了1500年的历史。
殷墟所出约15万片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丰富多采,再现了当时政治、经济、宗教、军事、社会风俗、历史文化等多方面时代风貌。
需要说明的是,甲骨文是由于记录占卜、祭祀的特殊需要所书刻的文字,并不是当时文字的唯一载体,与甲骨文同时期既有铭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还有由甲骨文典、册等字形所表现出的竹简或木简上的书写文字,以及所见的书写在玉石上的文字和陶文。
“玄鸟生商”——一个山海经里的神物,为何会成商族人的崇拜对象玄鸟生商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典故然而玄鸟生商的主人公锲是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变的第一位男性首领,也正是因为这一典故,带出了一个凌驾于自然崇拜和灵物崇拜的图腾崇拜,玄鸟生商中的玄鸟。
不仅仅只是一个山海经里描述的神物,继而演变成为商族人的图腾,也继而成为了商族人对玄鸟这一图腾的精神崇拜,下面是本文的三点剖析玄鸟生商的典故与商族人的究竟有何关系:在上古时期的神族里有一只名为玄的神鸟,根据《山海经》里描述的外貌为四翅鸟类、羽毛呈淡黄色喜欢吃鹰肉,性格暴戾,居住于平顶山。
而在远古的黄河边上,一只传说中的玄鸟从空中飞来,带给了人们遐想―,人们认为它是天的使者,原始部族的人们都对它顶礼膜拜。
然而一个叫简狄的女人,吃了玄鸟下的蛋后,便怀孕了,更是生下一个儿子叫契,即是未来的商族人的始祖。
在《诗经》商颂玄鸟篇里是这么描写的: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也就是玄鸟生商这个美丽的故事的起源。
长大了的锲成为了商部族的始祖。
而商族是一个古老的部族在黄河的下游,早在夏毁灭以前就已经发展了很长的时间。
而关于商部族的起源问题,一直持有这数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是在黄河下游的齐鲁大地,另一种说法认为商族起源在冀南、豫北的樟水流域。
契的母亲是简狄氏,简狄是有有娀氏的女子,所以又称为娀简。
误食玄鸟蛋之后,怀孕而生下了契。
长大之后的锲帮大禹治水立了功,就被舜帝封为了司徒,执掌教化,赐给了他子氏的姓,又把他分封在了商地,从那以后商族的开始了它的繁衍生息。
而锲也就成为了商朝的开国君王成汤的先祖,而迁徙至今天河南商丘的商氏族把玄鸟作为了商族的图腾,也因为玄鸟生商的典故也让锲被尊称为玄王,商之始祖。
玄鸟所带来的图腾崇拜:孟世凯先生曾在《商族源和相关问题》中说到商族用玄鸟来作为本氏族图腾,源自于古代东夷以鸟为图腾的氏族。
是从其少昊部落分支出来的一个部族,从目前来看这种对商族最早来源的认识能和古代文献、甲骨文与其他有关商族文化的考古资料相互印证,所以我认为商氏族应该是出自于少昊部落。
从汉字看原始人的图腾崇拜09文秘1班苏美玲 20091003114歌德说,“凡是把许多灵魂团结在一起的就是神圣的。
”图腾就是这样一种神圣的宗教崇拜。
它非常古老,几乎和母系氏族同时产生。
一、什么是图腾图腾—Totem,是北美印第安的译音,义为“他的亲族”,有血缘、种族、集团的含义。
具体说来,就是原始时代的人们把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当作自己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
相信它们不仅不会伤害自己,而且还能保护自己,并且能获得它们的超人的力量,勇气和技能。
人们以尊敬的态度对待它们,一般情况下不得伤害。
氏族,家族等社会组织以图腾命名,并以图腾作为标志。
二、中国古文化的两大系统考古学发现,中国古文化有两大系统:源于渭河的仰韶文化,有枝叶蕾冠很像玫瑰的标志,实即花图腾。
甲文有“帝”字至高无上,神圣得很,但考其形,也不过是一朵花而已,潜奠着一个熟视无睹的意义,即古中国有过对花的崇拜,它的子子孙孙无疑就是花的传人,“中华(花)名族”是也。
这是花系统。
源于辽宁大凌河的红山文化,以龙或龙鳞为其标志。
说穿了所谓龙的传人,不过是渔猎民族的图腾遗迹,鱼虾龟蛇等水族为人群奉献着食物,引起他们的感激,于是以龙为图腾表征,形成古中国又一文化大系。
这俩个发生得极早的图腾群落随着名族融合而交汇于大约五千年前。
红山文化后期的神庙、冢群、祭坛的图案,已会合“龙”“花”为一体。
当花抽象为“帝”后,龙图腾就独为一尊了。
三、为什么会出现图腾崇拜图腾崇拜为人类早期渔猎和采集两种攫取经济的必然产物。
“民以食为天”的朴素宗教情感使人们异常看重某种能养育他们的动植物,并把自己和它的关系当做一种神秘的无所不在的自然血缘关系。
例如,中国古史记述的共工、驩兜、三苗、鲧、禹等在《山海经》中均作兽形,实乃图腾标志,把它们和部落酋长混了(本也不打算分清)就造成人兽不分的神话。
“鲧”,左鱼右系,系即甲文,于省吾以为是梳辫的下人,亦有出土陶器为之证。
在《山海经》中,鲧或画作一条大鱼,或作人名,正是一种鱼人合体的图腾物,与红山龙图腾理应是同一文化系统。
谈谈中华图腾文化(一)陶华平2021.4.3陶姓历史文化系列篇(11)一.“图腾”一词引入中国虽仅百年,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图腾”文化可以称之为“崇拜物”文化“图腾”一词是外来词,来源于印第安语“totem”,它由清朝学者严复翻译引进。
“totem”最早见于1791年在伦敦出版的英国商人人类学家龙格所著的《一个印第安译员兼商人的航海探险》【1】一书中。
意思为“它的亲属”,“它的标记”。
1903年,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著名学者严复翻译英国学者甄克思的《社会通诠》一书时,首次把“totem”一词译成“图腾”,之后“图腾”成为中国学术界的通用译名,进而在中国社会流行起来。
“图腾”一词引入中国仅百年,但“图腾”文化现象却存在于中华民族几千年。
中国上古的“图腾”文化可以称之为“崇拜物”文化,实质是“祖先崇拜”文化。
我们现在在各种传媒所见到的“图腾”形象,远非数千年之前的原始图腾,而是近代人充分发挥姓氏图腾、文字图腾想象力、创造力而美化、艺术化之后的流行“作品”。
二.图腾的起源及蕴涵1. 图腾的起源与人的起源,族群的起源有关。
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生产力极其低下,原始先民在严酷的自然环境里生存、繁衍,经常遭受到各种外在力量的威胁,他们感到自身的无力和渺小。
对自然界充满疑惑、无知、敬畏和幻想。
原始先民不懂得男女媾和繁衍人类的道理,即不知道父亲在受孕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而认为本氏族的繁衍是祖先与某种动物、植物和非生物互动的结果,有一个“图腾”神灵起作用。
如关于中华人文始祖黄帝出生的记载:【2】“黄帝轩辕氏,母云附宝,见大电绕北斗枢星,光照郊野,感而孕,二十五月而生帝于寿丘。
”再如关于陶姓得姓始祖尧出生的记载:“帝尧,高辛氏第二子,母帝喾四妃陈丰氏曰庆都,感赤龙之祥,孕十有四月,而生尧于丹陵,名放勋......”类似例子,上古传说,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3】在原始先民眼中,动物有许多超越人类的优势,如鸟能天上飞,鱼能水中游,猴子能爬树,老鼠会钻洞,蛇能蜕皮,虫能遁土……不同族群对不同的动物、植物、非生物感到神秘,迷信它同本氏族有血缘关系,进而把它作为祖先的转世或化身进行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