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2《古代商业的发展》温故知新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2
庖丁巧解牛知识·巧学一、商人的出现和商业的兴起1.商业的兴起(1)商人的出现:中国人很早就学会经商,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后世因此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
(2)商业的兴起①商周时期商业由官府控制。
②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侯争霸,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市场和自由商人;再加上铁制农具的应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的发展直接促进了农产品的交换,商业开始成为独立的行业。
2.商业的初步发展(1)秦朝: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2)西汉①对外贸易的发展:由于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②城市经济的发展:每个城市都设有专供贸易的“市”,长安城东、西有市,市区与住宅区严格分开,市内设有出售商品的店铺,官府设有专职官员市令或市长进行管理,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再有经营活动。
都城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等,都发展成为著名的商业中心。
(3)魏晋南北朝时期:货币在流通中的作用减小,以物易物成为主要的交换手段。
北方商业发展时起时伏,波动性大,南方商业小幅发展,商税及与商品流通交易有关的税种,成为东晋南朝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4)隋唐时期①商业发展的原因:农业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大运河的开通以及统一安定的政治局面。
②商业发展的表现:城市经济的发展,出现了长安、洛阳、扬州、益州等繁荣的商业城市。
唐代长安城内有坊和市,市有东市和西市,市与坊仍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的邸店在各大商业城市不断兴办,甚至还开有“波斯邸店”(邸店是兼营旅店、货栈与交易的场所),获利丰厚;农村集市有了进一步发展,有些还发展成重要的市镇;对外贸易,唐政府在广州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
二、宋元商业的繁荣1.两宋商业的空前繁荣(1)商业繁荣的表现①两宋时期,城市坊和市的界限逐渐被打破,店铺已随处可见,没有了空间限制。
历史必修二第三课笔记一、古代商业的发展。
1. 先秦时期。
- 商业兴起。
- 原始社会末期,随着剩余产品的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商业开始出现。
- 商朝人善于经商,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
- 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即官府垄断工商业,商人由官府统一管理。
2. 秦汉时期。
- 初步发展。
- 秦统一货币、度量衡等措施,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 汉代商运活跃,史书记载“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
但总体上商业发展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还不高。
3. 隋唐时期。
- 进一步发展。
- 原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商品流通。
- 表现:都市商业繁荣,如长安、洛阳等城市商业活动频繁,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市”,并且“市”中有邸店(兼营旅店、货栈的场所)和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有些集市发展成为重要的市镇;对外贸易发达,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
4. 宋元时期。
- 繁荣。
- 两宋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迅速增加,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 城市商业繁荣,打破了市坊界限,营业时间也不再受限制,出现了夜市、晓市和草市等。
- 海外贸易发达,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 元代交通发达,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5. 明清时期。
- 继续繁荣并出现新变化。
- 城镇商业繁荣,出现了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 商业发展的新特点: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劳动力成为商品;由于商业竞争加剧,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出现了一些专门的工商业市镇,如景德镇以制瓷闻名,佛山镇以冶铁著称。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 市的变迁。
- 宋以前。
- 县治以上的城市,一般都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
市与民居严格分开,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闭市。
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备课资料九江市一中周明学时间:2012、2、21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商业是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换从而实现商品的流通的经济活动。
商业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有了社会分工和生产物的剩余之后才逐渐产生的。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及其内部分工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产生与发展。
专门从事交换的行业称商业,专门从事交换的人称商人。
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对称,是商品的生产、交换、出售的总和。
商品经济是指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而商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来进行商品交换的行业。
商品经济是一种经济形态;商业是一个行业。
商品经济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商品交换包括物物交换和商品流通两种形式(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用公式表示为:商品——货币——商品);商业只是商品流通的行业。
商品经济产生于前;商业产生于后,物物交换的行业不能算是商业。
一、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各历史时期商业的发展都具有突出的时代特点。
其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一低”“两高”“三次飞跃”。
或者呈现出“高、低、高”的发展趋势。
1、第一次高潮:春秋战国、秦汉原始社会后期,出现物物交换,严格而言,不能算是商业。
(1)商朝:产生“商人”“商业”商朝人善于做买卖。
商亡后,商族人既无政治权利,又失去了土地,为了维持生计,做买卖的更多了,时间一长,便形成了一个固定的职业。
由于当时从事这个职业的人是商朝的遗民,周人便称买卖人为“商人”,称商族人从事的职业为“商业”。
“商品”“商务”“商旅”等皆从“商人”一词沿用下来。
与“商人”“商业”名称的由来相似的还有:“胡说”的由来:“胡说”一词始于东晋之后,当时,鲜卑、匈奴、羯、氏、羌先后统治中原地区(人称这一时期为“五胡乱中华”)。
胡人即我国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尽管文化较为落后,但军事力量很强。
【新课标“三合一”特色教案】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重点:中国古代商业产生发展的特点;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和萎缩的原因难点: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如何得到发展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大的方面、分不同的历史阶段向学生介绍了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基本情况: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这些内容一方面介绍了我国古代商业在不同方面和不同阶段的发展概况,说明商业的繁荣是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另一方面也对我们今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正反两方面的借鉴。
范蠢辅佐越王勾哉灭吴复仇后,颇为自得地说,我为越国献了七条计策,越王只用五条就获得了成功。
往后,我想把这些策略用到治家上;他放弃官职,来到货物集散交易中心之地陶①,经营商业,改名朱公。
范蠡经商取得了巨大成功,被称为陶朱公。
后世商人尊他为祖师。
商人的种类中国人很早就懂得经商。
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因此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商业繁荣。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秦汉以来,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使商业的发展比较艰难。
秦汉至隋唐,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还不高。
但是,“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商业还是得到了发展。
隋唐时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商品流通。
除都市商业外,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学思之窗唐朝,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的邸店在各大商业城市不断兴办,甚至还开有“波斯②邸店”。
邸店是兼营旅店、货栈的场所,利润丰厚。
后来,随着商业的发展,又从邸店中分离出柜坊。
柜坊专为富商大贾、贵族官僚、高利贷者储存金银财物。
飞钱,又称便换。
各地商贾将贷款委托给各道设在京城的办事机构进奏院,领取半联票券,持券可游走四方,合券可在京城或回本道取钱。
这样,商旅就不用长途携带钱币,各地之间也不用运输税钱。
拓展延伸史料探究史料一自宣德东去,东角楼乃皇城东南角也。
十字街南去,姜行……直至旧酸枣门,最是铺席要闹……东去乃潘楼街,街南曰“鹰店”,只下贩鹰鹘客,余皆真珠匹帛、香药铺席。
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以东街北曰潘楼酒店,其下每日自五更市合,买卖衣物、书画……饭后饮食上市,如酥蜜食、枣、砂团子、香糖果子、蜜煎雕花之类。
向晚,卖河娄头面、冠梳额抹、珍玩动使之类……内中瓦子可容数千人……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东角楼街巷》探究上述材料主要描述的是北宋开封城内商业的繁华景象,借此可以探究影响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
探究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市场发展状况,包括城市中的市场和乡村中的市场。
②商业交通状况,如国内交通的发达等。
③商业都市状况,都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等。
④货币流通状况,北宋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纸币的出现便利了商业活动。
⑤商品的种类与数量。
⑥国家的政策,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等。
⑦社会经济发展,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史料二图1唐代长安城图2北宋东京城图3清明上河图(局部)有人说,欣赏《清明上河图》“恍然如入汴京(东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石渠宝笈三编》探究上述图文材料反映了古代城市发展演变的状况,借此可以探究宋以前和宋以后市的演变特点。
探究时可从城市布局特点、城市管理及城市职能等角度思考。
(1)宋以前市的特点:①县治以上的城市,一般都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
②布局上:市与民居严格分开。
③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
④城市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
(2)宋以后市的特点:①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市的经营时间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
3.古代商业的发展
温故知新
新知预习
一、商人的出现与商业的兴起
____________人以经商著称,后世因此将经商的人称为____________。
商周时期,商业由____________。
春秋战国时期,各地出现许多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秦始皇统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西汉富
商大贾周流天下,____________也逐渐发展起来。
魏晋南北朝时期,____________成为主要交换手段。
隋唐时期,____________的发展,____________的进步,____________的开通,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江流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
唐政府设有____________,专管对外贸易。
二、宋元商业的繁荣
两宋的商业,空前繁荣。
唐代后期,城市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界限逐渐被打破。
到宋代,____________已可随处开设,买卖时间,早晚都可经营。
市场上仍然使用____________。
北宋时,益州的富商开始发行____________,这是世界最早的____________。
官府在____________设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时,纸币使用地区扩大____________也大大增加。
为了互通有无,宋在与辽、夏、金相邻的边境地区设____________,进行双边贸易;还特别重视____________。
元代重新疏浚____________,开辟了____________,并在各地设____________,商业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
三、明清的徽商与晋商
明清时期,____________空前繁荣。
涌现出许多____________的商人群体,叫做____________,最著名的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徽商经营范围广,对____________经营尤为重视。
除贩盐外,他们还经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行业,活动范围遍及国内外,有____________之说。
晋商在明初成为富有的____________,后来逐渐扩大经营范围。
乾隆年间,晋商开始兴办____________。
知识回顾
1.初中学过“秦始皇统一货币”的史实。
秦始皇下令废除了六国的刀币、布币、铜贝等,将战国后期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流通的货币。
有人认为钱的形制与古代“天圆地方”的观念有关。
以后历代都仿照秦钱样式铸行,圆形方孔钱在我国通用了整整两千多年。
2.我们学过“我国古代城市发展”的相关史实。
六朝时,长江中下游出现一系列商业城市,商业繁盛。
著名的京城建康以及京口、吴郡
(今江苏苏州)、余杭(今浙江杭州等)。
广州和县(今宁波)则是崛起的海外贸易港口
城市。
3.我们学过“我国古代的纸币”的有关史实。
宋代商业繁荣,内外贸易空前活跃,促使纸币产生。
北宋时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的会子也是发行量很大的纸币,与铜钱等并行使用。
1023年,宋政府正式在成都成立交子务,官方发行交子。
4.宋与少数民族的贸易。
北宋与辽、西夏,南宋与金都在边境上设榷场,互通有无,促进了相互间经济文化交流。
宋朝主要输出茶叶、漆器、瓷器、丝织品、香药和书籍等,从辽、金、西夏输入羊、马、骆驼、毡毯皮革和北地药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