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单元七第二节
- 格式:ppt
- 大小:2.94 MB
- 文档页数:27
课标要求举例说出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不良影响。
【活动建议】探究“酸雨”的危害。
课标解读课标解读1.《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属“课程标准”十大一级主题之一——生物圈中的人的相关内容。
这一节内容并不是向学生介绍多少有关环境污染的知识,而是特别注重体现技能方面的目标。
2.在了解了人类活动对生物圈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后,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去探究并确认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对生物确实有很大的影响。
既培养了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使其深刻体会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又为下一节的拟定保护生态环境计划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举例说出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不良影响。
能力目标设计并完成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进一步提高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环境污染对包括人在内的生物有不良影响,确立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难点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准备准备pH试纸,配制模拟酸雨,清水,烧杯,纱布,大培养皿、小麦的种子等。
教学策略这是一节探究实验课,设计实验及其操作是重点也是难点,还涉及许多化学知识,教师要先给同学讲解清楚,课前同学要预习探究实验的整个过程,设计实验方案,小组讨论交流,课堂上实施方案,通过实验认清什么是酸雨?酸雨的危害是什么?了解当地雨水的情况,增加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情景导入(播放PPT中视频):《从外太空看美丽的地球》。
美丽的地球、生物共同的家园,曾因人类的无知、自私与贪婪,环境被无情的破坏,生物的生存受到严重的影响,人类的生活也深受其害欣赏视频,体会地球的美丽。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播放PPT课件中视频)1.认识酸雨:什么是酸雨?酸雨是怎样产生的?(虚拟软件演示实验的操作过程)2.实验设计:测定模拟酸雨、天然雨水、清水的pH。
3.展示实验,叙述本小组实验的结果。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认识到环境污染对生物能造成不良影响。
2、设计并完成模拟酸雨对生物影响的探究实验。
3、认同环境污染,对包括人在内的生物有不良影响,确立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1、认识酸雨的成分,酸雨的危害;2、设计并完成模拟酸雨对生物影响的探究实验。
【新知探究】探究任务一:酸雨自主探究:阅读教材108--109页有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酸雨?2、酸雨是怎么形成的?3、酸雨有哪些危害?4、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什么?合作交流:请你设计探究酸雨对生物生长影响的实验方案:1、提出问题:酸雨对生物有没有影响?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制订计划:①在一个花盆里播下六粒玉米,等它们长成幼苗后做实验。
②向食醋中加清水,做成“模拟酸雨”,PH值控制在4左右。
③向花盆内的玉米幼苗喷洒“模拟酸雨”,每天一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④请你观察后写出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请你得出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实验设计是否合理?若有不缜密之处,请你指出。
⑦把“模拟酸雨”的PH控制在4左右,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探究任务二:人类活动造成的其他环境污染问题自主探究:阅读课本110—111页,思考下列问题:1、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包括哪些方面?2、水污染会对人体造成哪些危害?3、温室效应是由什么气体造成的?温室效应的危害是什么?合作交流:低碳生活从我做起,在你的生活中,你可以为低碳做哪些事情?【拓展提升】有人说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其实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附:参考答案探究任务一:酸雨自主探究:1、雨水具有较强的酸性,叫做酸雨,PH值小于5.6的雨水则是酸雨。
2、二氧化硫等气体排放到大气中,与空中的水蒸气结合就会形成酸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一、能力提升1.下列人体细胞中,含染色体数目最多的是()A.卵细胞B.精子C.白细胞D.成熟的红细胞2.下列有关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不同B.每种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恒定的C.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都是一样的D.人体细胞中多一条或少一条染色体不会影响健康3.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B.DNA分子外形很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C.人体细胞中的23对染色体包含23个DNA分子D.每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是一定的4.下列有关染色体和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存在于DNA分子上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在人的体细胞内,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D.在同一个体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形态和功能都是相同的5.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的耳郭上的细胞含有23条染色体,46个DNA分子B.人体眼睑上的细胞中的DNA分子只含控制单眼皮或双眼皮的基因C.DNA分子中所有DNA片段都是基因D.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6.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基因的说法,正确的是()A.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则精子中是5对B.成对的基因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C.DNA都在染色体上D.DNA上的各个片段都叫基因7.某细胞中有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下列图示正确的是()8.正常情况下,人的卵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下列有关该卵细胞的细胞核中染色体、DNA与基因的数量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DNA>基因B.染色体<DNA<基因C.染色体=DNA<基因D.染色体=DNA>基因9.DNA鉴定是亲子鉴定常用的方法之一,常以血液、毛发、口腔细胞等作为样本,检测细胞核中DNA的相似程度,确定亲子关系。
(教案)第七单元 9的分与合-一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教学目标:1.能正确区分“九分”和“九合”,掌握九分之几和九合几的含义。
2.能灵活运用“九分”和“九合”进行计算。
3.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1.掌握九分之几和九合几的含义。
2.在游戏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教具:数学教材、磁带、课件、班级黑板、白板、橡皮、尺子等。
素材:几张点数卡片。
时间:90分钟。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节:自学课文1.引入通过一幅九九乘法表的图片,在班内营造学习氛围,让学生对该单元内容已有所了解。
2.课文自学(1)教师为学生呈现出“九分之几”和“九合几”的含义演示(首先,对“九分之几”进行讲解:九个分之几的意思,你能自己解释吗?为帮助学生了解“九分之几”的意义,教师拿出几张印有小数的点数卡片,并且分发给学生进行操作,以此让学生掌握九分之几的含义。
(2)教师再讲解一下“九合几”的含义(询问学生们九合几的含义,让学生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帮助他们尽快理解这个概念。
),然后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际体验“九合几”的含义(先让学生使用点数卡片来完成一个小游戏:一共有27个点数卡片,将它们分成三等份,每一份的点数加起来必须是九,迫使他们思考“九合几”的概念。
)。
3.检测学习效果让学生主动演示他们刚才学到的知识,教师进行点评,并纠正他们的错误。
第二节:课堂辅导1.复习上课内容学生回答问题:“九分之几”和“九合几”的含义是什么?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一下吗?2.课堂针对学生问题分组辅导教师分出几组同学,让它们互相讨论并一起完成一个小游戏,这个游戏需要把27个不同的点数卡片分成三个部分,每一部分中卡片的点数加起来都是9,这个游戏需要他们集思广益,合作完成,从而培养出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3.检测学习效果让学生再次演示他们上课拿到的知识,教师对他们进行一些点评,并纠正他们的错误。
八年级生物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1了解昆虫的生殖特点。
1.2掌握昆虫的发育过程,包括不完全变态发育和完全变态发育。
2.能力目标2.1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2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1增强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3.2培养爱护生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1昆虫的生殖特点。
1.2昆虫的发育过程。
2.教学难点2.1昆虫的发育过程及其特点。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昆虫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2.1昆虫的生殖特点2.1.1昆虫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孤雌生殖、雄性先熟等。
2.1.2昆虫的生殖器官:雄性生殖器官、雌性生殖器官。
2.1.3昆虫的交配与产卵:交配、产卵行为及其特点。
2.2昆虫的发育过程2.2.1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若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相似,但未发育成熟。
2.2.2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显著差异。
2.2.2.1卵:昆虫的卵通常为椭圆形,表面有各种图案。
2.2.2.2幼虫:幼虫阶段是昆虫发育的重要时期,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有显著差异。
2.2.2.3蛹:蛹是昆虫发育过程中的静止阶段,外部形态发生变化,内部器官逐渐成熟。
2.2.2.4成虫:成虫是昆虫发育的最终阶段,具有繁殖后代的能力。
3.实验与观察3.1观察昆虫的生殖器官和发育过程。
3.2实验操作:观察昆虫的生殖行为和发育过程。
4.课堂小结5.课后作业5.1复习昆虫的生殖特点、发育过程及其特点。
5.2观察身边的昆虫,记录其生殖和发育过程。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和观察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昆虫的发育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