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
- 格式:ppt
- 大小:800.50 KB
- 文档页数:87
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分析一、项目概述土地整理是指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的前提下,对土地使用进行规划、设计和调整,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和生态环境,增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土地整理一般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整治和土地管理三个方面。
本文主要就土地整治方面进行可行性分析。
土地整治是指通过土地利用结构、土地质量、水资源利用和防治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协调和整合,以改善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质量,有计划、有目标地推进农村土地整治,使之符合国家规划的要求,达到经济、生态、社会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土地整治项目是一项运用科学技术,按照严谨程序、计划有序推进,以实现土地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整治工程。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土地整治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成为近年来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可行性分析1.政策环境分析我国《土地管理法》和《农村土地整治条例》等法规规定了对农村土地资源的保护和整治的要求。
同时,国家也制定了一系列土地整治相关的政策,如“十三五”国土空间规划和实施方案、土地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等。
这些政策为土地整治项目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利于项目的顺利推进。
2.市场需求分析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日益增长,土地整治项目正好符合这些需求。
随着城乡一体化深入推进,农村地区的人口、产业和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土地整治项目有望成为农村土地利用的重要手段。
因此,市场需求存在,项目可行性较高。
3.技术条件分析当前,我国土地整治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包括土地整理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水资源管理和污染治理等多个方面。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土地整治技术也在不断升级。
因此,技术条件对于土地整治项目的可行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4.财务投资分析土地整治项目需要一定的财务投资,包括土地整治工程、人力资源投入和管理维护费用等。
通过财务分析,可以确定土地整治项目的可行性。
农村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项目背景情况根据国土资源部下发“国土资部发2000-007号”《关于申请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问题通知》和“国土资源厅发2001-64号”《关于组织申报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有关事项的通知》的要求,顺应当地群众对土地开发整理的强烈要求和迫切愿望,借助国家对土地开发整理的优惠政策,踏踏实实地为农民办事实、办好事,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
以《淮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田集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指导,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立足当地实际,确定对田集街道的部分土地进行整理。
安徽省淮南市田集街道位于潘集区中部,淮河北岸,淮潘公路东西方向贯穿全街道,东邻古沟回族乡,南靠架河乡,西与芦集镇接壤,北与潘集镇、泥河镇相连,境内有潘集区政治文化中心的袁庄城区,是一个城乡交错型街道。
全街道辖11个行政村,11个社区,总人口8.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974人),土地总面积49平方公里,其中可耕地面积1761公顷,人均耕地仅为0.63亩,2005年人均收入2501元。
田集街道南有中国四大河流之一的淮河,北有泥河,中部顾高新河横穿东西,水资源十分丰富。
由于街道南片是个老灌区,沟、渠、路都是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期建设实施的。
为了增加蓄水量、致使沟塘设计过大,断面超宽,另外还有很多废旧沟、塘、老村庄没有利用,造成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
加之城市推进,耕地面积少,人们惜地如金,加快土地整理已迫在眉睫。
1.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1.1必要性项目区位于位于潘集区田集街道南部,是潘集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区内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基础设施不完善。
一是项目区内废旧坑塘占地较多,荒废沟渠、道路纵横交错,沟渠淤塞严重,不能保证项目区正常灌溉,现有耕地的产出率较低;二是非农业建设用地面积过大,废弃水工建筑及老村庄占地得不到利用,造成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
土地整理课题研究报告土地整理课题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土地整治作为一项重要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措施,对于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农村经济效益、推动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面临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和改进实践。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土地整治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分析当前农村土地整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为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土地整治理论和实践情况,通过实地调研,收集相关数据,分析土地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1.土地整治工作取得的成绩通过对已完成的土地整治项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土地整治工作在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农村经济效益、推动农村现代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政府聚焦实施了土地整治计划,加大了对农村土地整治的经济投入;土地整治项目涉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整理和农户产权确权等方面,有效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尽管土地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地区的土地整治项目进展缓慢,项目周期较长,原因可能是政策落地不到位、资金来源不稳定等。
其次,一些土地整治项目存在后期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工程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最后,一些地区土地整治工作中缺乏科学规划和综合考虑,导致产能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不高。
3.改进措施为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土地整治政策的研究和落实,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加大对土地整治项目的经济投入,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加强土地整治项目的后期管理和监督,保证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加强土地整治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确保项目的长远发展。
五、结论土地整治作为一项重要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措施,对于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农村经济效益、推动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等10村土地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国土资源局二O一二年五月*********等10村土地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书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 01.1工程提出的原由、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01.1.1 工程背景........................................................................................................... 01.1.2 工程原由和建设的必要性............................................................................... 01.1.3 建设根本农田保护示范区的意义................................................................... 11.2工程简介 ................................................................................................................... 21.2.1 工程类型........................................................................................................... 21.2.2 工程性质........................................................................................................... 31.2.3 工程范围........................................................................................................... 31.2.4 工程规模........................................................................................................... 31.2.5 工程工期........................................................................................................... 31.2.6 工程任务目标................................................................................................... 4第二章报告编制依据 (6)2.1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文件 (6)2.2土地开发整理相关政策 (6)2.3相关设计标准 (7)2.4地方有关文件、规划、方案 (8)(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1〕〔局部〕; (8)第三章工程区概况 (10)工程区根本情况 (10)3.2自然条件 (10)气象 (10)地形地貌 (11)水文 (11)植被 (11)土壤 (11)3.2.6 自然灾害 (12)3.3社会经济条件 (12)3.4农作物种植情况 (12)3.5工程区根底设施状况 (13)交通设施 (13)水利设施 (13)电力设施 (13)林网建设状况 (13)3.6土地利用现状 (14)新增耕地潜力分析 (14)第四章工程分析 (18)4.1工程的合法性分析 (18)4.2工程区新增耕地潜力分析 (18)4.3工程区农用地适宜性评价 (19)4.3.1 土壤物理性质 (19)4.3.2 土壤化学性质 (19)4.4水资源平衡分析 (20)可供水量计算 (20)4.4.2 需水量计算 (21)水资源平衡分析 (24)4.5工程区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 (24)4.6公众参与分析 (24)第五章工程规划方案 (26)5.1规划指导思想、原那么与目标 (26)5.1.1 指导思想 (26)5.1.2 规划原那么 (26)5.1.3 规划目标 (27)5.2工程规划方案 (28)规划标准 (28)5.2.2 总体布局 (28)5.2.3 分项规划 (29)5.2.3.1 土地平整 (29)5.3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29)第六章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32)6.1设计依据 (32)工程等别及建筑物级别 (32)6.1.2 设计根本资料及依据 (32)6.2土地平整和田块设计 (32)土地平整的要求 (32)〔1〕紧密结合田间沟、路的全面规划,防止造成返工和浪费; (32)〔3〕紧密结合当年生产,平整一块收效一块,不影响农业生产; (33)6.2.2 土地平整的工程任务 (33)6.2.3 土地平整土方量计算 (33)田块设计 (33)6.2.4 测土配方施肥方案 (34)6.3灌溉工程设计 (35)排水工程设计 (36)道路设计 (39)6.6工程区工程进度方案 (40)第七章投资估算 (42)7.1投资估算依据 (42)7.2投资估算、总投资及年度投资 (42)7.2.1 根本农田整理投资 (42)3. 工程内容及投资估算 (43)(3)田间道路工程 (43)第八章工程区内土地权属调整工作方案 (44)8.1土地权属现状 (44)8.1.1 工程区土地权属类型及分布 (44)8.1.2 集体所有土地确权定界 (44)8.1.3 土地权属纠纷及调处情况 (45)8.1.4 土地登记、发证工作情况 (45)8.2土地权属调整工作方案 (45)8.2.1 权属调整的原那么 (46)权属调整的依据 (47)8.2.3 权属调整拟采用的实施措施 (47)第九章工程实施措施 (50)9.1组织机构 (50)9.2工程管理制度 (50)9.2.1 实行工程法人负责制 (50)9.2.2 实行工程工程招标制 (51)9.2.3 实行工程工程监理制度 (51)合同管理制度实施方案 (52)实行工程法人责任制度 (52)9.2.6 资金管理 (52)工程实施管理 (53)9.3工期安排 (53)第十章效益分析 (55)10.1社会效益 (55)〔2〕改善耕地质量,提高耕地产出率 (55)〔3〕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55)〔4〕增强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意识 (56)经济效益 (56)费用计算 (56)效益计算 (57)静态投资回收期 (60)T=K/(△P-C)=1744.41 /(291.80— 44.14)≈7年 (60)10.3生态效益 (60)第十一章结论与建议 (61)11.1可行性研究结论 (61)11.2问题与建议 (62)附录一、附表1、工程区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汇总表2、工程区土地利用规划面积汇总表3、工程区整理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对照表4、土地整理工程任务、工程内容及投资估算表5、新增耕地一览表二、附件*********等10村土地整治工程勘测报告。
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土地整理是指对于城乡未利用土地、闲置土地或低效用地进行合理利用的过程。
本报告旨在对土地整理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土地整理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效益。
二、背景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土地资源日益紧缺。
大量的土地被低效率利用,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进行土地整理成为迫切的任务。
三、目标和方法本研究的目标在于评估土地整理的可行性,并提出科学合理的整理方案。
通过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结合现有经验和实践,综合利用经济学、社会学、规划学等相关知识,评估土地整理的潜力和影响。
四、可行性评估4.1 社会、经济因素在社会层面,土地整理可以减少废弃土地的存在,回收利用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条件。
在经济层面,土地整理可以增加土地价值,提高土地的市场流通性,吸引外部投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4.2 技术、环境因素土地整理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包括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土地调查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整理效率和质量,并减少资源浪费。
同时,在整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环境保护,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五、效益评估5.1 经济效益土地整理可以提高土地的市场价值,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促进产业发展。
通过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效率,可以降低土地成本,提高土地的投资回报率。
5.2 社会效益土地整理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的居住品质,增加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的供给。
同时,整理后的土地可以用于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等。
六、风险与对策土地整理涉及多方利益,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例如,土地权属和产权问题、政策支持和合作机制等。
为了降低风险并保证整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强社会参与和合作。
七、结论土地整理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通过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土地整理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条件,促进经济发展。
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1. 研究背景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然而土地的分散、碎片化使用现象严重制约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土地整理作为解决土地碎片化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 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估土地整理的可行性,分析土地整理对农村发展的潜力和影响,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
3. 研究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收集土地整理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借助GIS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空间分布图绘制。
4. 研究内容及结果4.1 土地整理的现状分析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首先对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调研。
通过调查发现,研究区域存在大量的农村散片地、小块地、破碎地等问题,这使得土地利用效率低下,难以实现规模化经营。
4.2 土地整理的潜力评估通过对土地整理项目进行评估分析,我们发现土地整理在该区域具有很大的潜力。
土地整理能够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同时,土地整理还可以促进农村的产业发展和农户收入增加,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3 土地整理的可行性分析从整体上看,土地整理在研究区域是可行的。
关键因素包括:政策支持、土地所有权清晰、农民积极性高、基础设施完善等。
同时,土地整理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土地流转问题、资金投入、群众参与度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提高土地整理的可行性。
5. 研究结论综上所述,土地整理在研究区域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通过土地整理,可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户收入增加。
但是,土地整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需要政府、农民和相关机构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6. 建议为了进一步推进土地整理工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6.1 加强政策支持,制定相关土地整理的政策法规,并完善相关的支持措施;6.2 完善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土地资源的流动和优化配置;6.3 提高农民的土地保护意识和参与度,增加农民对土地整理的支持和配合;6.4 加大资金投入,增加土地整理项目的投资力度,提高整理效率;6.5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整理后的农田生产条件和生产力水平。
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目的和意义土地整理是指对现有土地进行规划和利用的过程,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社会经济效益。
本研究旨在对地区土地进行整理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为决策者提供相关的决策依据,并为合理规划土地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1.区域土地资源状况分析:研究区域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情况和利用程度,分析当前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土地整理的必要性:根据区域土地资源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阐述土地整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土地整理的可行性研究: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分析土地整理的可行性,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
4.土地整理的方案设计:提出针对性的土地整理方案,包括土地利用布局调整、土地流转、土地利用方式改变等。
5.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对土地整理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减少不利因素对整理项目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1.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通过查阅文献、调研等方式,收集研究区域土地资源、经济发展状况等相关资料。
2.经济分析方法:利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土地整理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和分析。
3.社会影响评价方法:采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对土地整理的社会效益进行评估和分析。
4.环境评价方法:运用环境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土地整理的环境效益进行评估和分析。
5.风险评估方法:采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对土地整理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
四、预期成果和效益1.为土地整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研究,为土地整理决策者提供科学、全面、可行的决策依据。
2.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整理,合理规划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
3.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通过整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通过整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五、研究计划安排1.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初步收集和整理区域土地资源、经济发展状况、相关政策法规等资料。
耕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前言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对农业生产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的影响,农村耕地资源的开发利用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为了更有效地利用耕地资源,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本报告对耕地整理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
二、耕地整理的背景1、我国耕地资源现状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耕地资源总面积为1.35亿公顷,其中约有40%的耕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和废弃,虽然我国耕地总面积较大,但实际有效利用的耕地资源较为有限。
2、耕地整理的意义耕地整理是指在地区内对已有的耕地进行规划、调整和优化,以提高耕地的集约利用程度和生产力,并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耕地整理的实施可以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增收,有利于农村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耕地整理的可行性分析1、政策法规支持国家在《国务院关于印发新大纲、新规划等农业现代化建设重大成果结集出版指导意见》中提出“加强耕地整理工作,实行农田水利整治、耕地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有机结合”的要求。
同时,各地在实施耕地整理项目时,还有相应的扶持政策。
政策法规的支持为耕地整理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2、资源保障实施耕地整理需要充足的资金、人力等资源保障。
在实际操作中,耕地整理项目的地力评价、土壤保护、水资源配置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以及技术保障。
当前,我国在耕地整理方面的资源保障还存在一定不足,需要进一步做好相关保障措施。
3、技术支持耕地整理所涉及到的技术主要包括地力评价、土地利用规划、灌溉技术等,而这些技术的支持对实施耕地整理项目至关重要。
目前,我国在耕地整理相关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研究和推广,以提高技术水平,满足耕地整理的需求。
4、社会支持耕地整理的推广实施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
农民、地方政府、农业部门等都是耕地整理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因此需要积极响应相关政策,鼓励推动耕地整理的实施。
土地开发利用整理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1 项目概况 ............................................ 01.1项目提出的原由、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01.2项目简介........................................... 22 报告编制依据 ........................................ 33 项目区概况 .......................................... 43.1自然条件........................................... 43.2自然资源........................................... 83.3社会经济条件..................................... 123.4土地利用现状..................................... 133.5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144.1项目的合法性分析................................. 164.2项目区新增耕地潜力分析........................... 174.3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评价............................. 184.4公众参与分析..................................... 195 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 195.1规划原则......................................... 195.2规划依据......................................... 205.3项目规划方案与总平面布臵说明..................... 205.4项目主要工程内容................................. 235.5项目工程进度计划................................. 326 投资估算 ........................................... 336.1投资估算依据..................................... 336.2投资估算,总投资及分项投资....................... 346.3投资进度计划..................................... 347 项目区内土地权属调整工作方案........................ 357.1土地权属现状..................................... 358 项目组织实施管理 ................................... 358.1组织领导机构设臵................................. 358.2工程建设管理..................................... 368.3资金使用管理..................................... 379 效益分析 ........................................... 379.1社会效益......................................... 379.2生态效益......................................... 389.3经济效益......................................... 3910 结论与建议 ........................................ 4110.1可行性研究结论.................................. 4110.2问题与建议...................................... 411 项目概况1.1项目提出的原由、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岫岩县位于市南部,山地面积约占80%,素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