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 修辞手法复习共61页
- 格式:ppt
- 大小:7.46 MB
- 文档页数:61
修辞手法常见修辞手法使用说明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借代、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除此之外还有:对比、借代、引用、双关、反语、顶针、呼告、通感、互文等。
学习修辞,不要死抠名词术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体会修辞的表达效果,并能学会运用修辞手法造句。
学习修辞常识的目的是为语言实践服务。
首先能在语言中辨识各修辞方法,继而理解其适用效果;同时要会用这些修辞方法,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修辞方法又称修辞格。
据专家研究,汉语修辞格可达70种之多,常见的有10多种。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运用比喻这一方法,可以胡描绘一事物时,使语言形象、生动、寓有感染力。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如:共产党像太阳。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如:弟弟成了泥了。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如: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如:1、两个红领巾正朝我们走过来。
(红领巾代少先队员)2、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3、不要大锅饭。
(“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4、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
(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5、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
(“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3)比拟比拟有分为拟人和拟物。
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物当作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
如:1、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
(拟物)2、小鸟在枝头唱歌。
六年级语文总复习修辞方法专项复习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共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对比、反复、双关、联想、顶真、通感、互文、回环、移情、呼告等。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事物间有相似性)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具体见下表: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例句: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老舍《济南的冬天》2.比拟: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1)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专题六修辞手法1.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
B.一轮血红的落日像一辆勒勒车的轮子,静静地停驻在那里。
C.荔枝的肉大多数白色半透明,所以说它“莹白如冰雪”。
D.100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的一个贫困的孤岛上。
解析:A项,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B、C、D三项都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答案:A2.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B.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C.海笑了/给我看/会游泳的鸟/会飞的鱼/会唱歌的沙滩。
D.我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解析:C项,使用了拟人的手法,A、B、D三项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答案:C3.下列歌词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屋檐如悬崖/风铃如沧海/我等燕归来B.幽幽岁月浮生来回/屏风惹夕阳斜C.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只记今朝D.春风修剪着长发/彩蝶送来了发卡解析:A项,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B、C、D三项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答案:A4.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十八岁使我想起初长彩羽、引吭试啼的小公鸡,使我想起翅膀甫健、开始翱翔于天空的幼鹰,整个世界填满不了十八岁男孩子的雄心和梦。
十八岁使我想起我当年跟学校大队同学远足深山。
B.伟大的东西是光辉的,光辉则引起虚荣心,而虚荣心容易给人以鼓舞或者一种我们觉得是鼓舞的东西。
C.深谷还可以使你粉身碎骨,使你头破血流,使你感触到实在,那不是深谷,那里什么也没有,你跳下去不会有任何声音和光影,只有虚空。
D.对鹿来说,它是死亡的警告;对松林来说,它是半夜里在雪地上混战和流血的预言;对郊狼来说,是即将分得一份残羹剩饭的允诺;对牧牛人来说,是银行账户透支的威胁;对猎人来说,是狼牙抵制弹丸的挑战。
解析:B项,使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A、C、D三项使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必学八种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借代。
下边小编就给大家一一解说。
1比喻(一)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一样事物之间的某些相像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详细的,浅易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高深的、生分的事物。
(二)比喻一定具备的三个因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有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忧如、如同、是、成了、变为”等。
(三)怎样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
固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能否有三个因素之外,还要重点注意:(1)本体和喻体一定是实质不一样的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一定有相像点。
(四)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葱绿的屏障,像重生的竹笋,色彩明媚,倒映水中。
《(桂林山川)》(2)小兴安岭一年四时风景诱人,是一座漂亮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漂亮的小兴安岭》2拟人说到拟人,应先认识一下比较,比较就是依据想象把物看作人来写,或把人看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
前者叫做拟人,后二者叫做拟物。
小学阶段主要掌握拟人的修辞方法。
(一)什么是拟人把物当成人写,给予物以人的感情、意志或动作。
(二)判断重点:用描绘人的词来描绘物。
(三)拟人的作用把无生命的事物当作人写,使事物色彩鲜亮,描绘生动,包含丰富。
(四)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熟睡中的大地。
(2)调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兴的舞蹈。
3排比(一)什么是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构造同样或相像、内容有关、意义邻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成。
(二)判断重点排比的特色显然,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构造同样或相像的短语或句子。
(三)排比的作用增强语气,表达激烈的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
(四)例句(1)晏子回答说:“这是什么话?我国国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人肩膀檫着肩膀,脚尖碰到脚尖。